㈠ 歸脾丸和健脾丸有何區別
在中葯里,有很多種葯品的葯名相似,很容易讓人產生混淆。以歸脾丸和健脾丸為例,這兩種中葯的名稱只有一字之差,外行人很難將它們區分開。那麼究竟歸脾丸和健脾丸的區別有哪些呢?
一、處方來源不同
健脾丸依據明代王肯堂《證治准繩:類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減而成的,為保和丸的姊妹方。歸脾丸來源於《醫學六要.治法匯》卷七,是我國傳統中葯中的良方。
二、成份性狀不同
歸脾丸是由黨參、白術、黃芪、茯苓、當歸、木香、大棗、遠志、酸棗仁、龍眼肉、炙甘草等十多味中葯組成;健脾丸中了除黨參、白術外,還有陳皮、枳實、山楂、麥芽等中葯材。兩者組方不同,功效有別。成葯來看,無論是蜜丸還是濃縮丸,外觀上都不太容易區分,味道上,健脾丸味苦微酸,而歸脾丸則微苦微辛。
三、功效側重不同
歸脾丸的葯理是益氣健脾、養血安神,在臨床上多用來治療或緩解因心脾兩虛、氣短心悸、肢倦乏力、食慾不振、面色萎黃、便血、崩漏、失眠多夢、頭昏頭暈等不適症狀。而健脾丸的葯理是健脾開胃,多用於緩解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脘腹脹滿、惡心嘔吐、體弱疲倦、少行懶言等消化系統不適症狀。大家可以對症選擇適合自己的葯品。
四、臨床病證應用有區別
歸脾丸臨床病症應用
⑴ 神經衰弱:健忘、失眠、心慌、頭暈,而勞神、勞累、激動等均可引發加重病情;
⑵ 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等面色黃白,動則心慌心跳,疲倦無力,喜卧;
⑶ 年期綜合征;
⑷ 心律失常;
⑸ 高血壓等。
健脾丸臨床病症應用
⑴ 性胃病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出現食慾不振,食量減少,舌苔厚;
⑵體質虛弱,消化不良,飲食不節,致胃脘脹滿,食後症狀加重,大便溏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