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艾灸3個穴位,讓女人從暗黃到紅潤,氣色好更年輕
「疼起來的時候真的基本上得一直蹲著,才好受一些。」25歲的小夢時常被痛經所困擾,痛的時候只能吃點止痛葯來緩解,長此以往,她養成了包里隨身攜帶止痛葯的習慣。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和公司的同事聊起此事,同事勸她去買點艾條,在肚臍眼上的位置嘗試下艾灸,半信半疑的小夢在同事的建議下買了一些回家做起了實驗。
然而一段時間之後,小夢發現自己的姨媽痛真的緩解了很多,再也沒有出現過那種疼得走不動路的情形,這也讓她成為了忠實的「艾灸」粉絲。
1. 隱白穴
脾經上的隱白穴,位於足內側緣,足大趾本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左右腳各一個。這是個主治出血的穴位,特別是婦科疾病的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這個穴位有一定的治療功效,可以用艾條或艾柱灸這個穴,一般灸一兩次就能看到療效。
2. 至陰穴
至陰穴是治療轉胎位很重要的一個穴位,位於足小趾外側,趾甲根角旁0.1寸處,左右腳各一個。一般懷孕期間艾灸是要慎重的,但是轉胎位的話,就另當別論,這個穴位常用於治療轉胎位,如果是產後的調理,可以再加上中脘穴和脾腧穴。
3. 腧穴
婦科常用的腧穴有三個,為背部的脾腧穴、肝腧穴和腎腧穴。具體用哪一個,有兩個標准,一個是局部,就是哪個位置離病最近,就在哪裡取穴,另一個就是相應的腧穴,比如宮頸炎,可取中極穴,背後對著的腎腧穴,再加上三陰交,也就是在病灶的附近取中級,中級屬於腎,所以取的是腎的腧穴,這條經遠端是三陰交。
現在很多人會自己使用艾灸,但很容易進入一些誤區。
1. 艾灸越燙越好
不少人以為艾灸是越燙效果越好,實際上,艾灸的溫度,應該是有溫熱感但無灼痛,到局部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每個人對溫度的敏感度不一樣,具體溫度應該根據自己的感覺去調節。
對於糖尿病患者等感覺遲鈍的人,艾灸時的溫度要注意控制好。溫灸器灸要選擇有可調節溫度的灸具,如果沒有就不能用,如果是手持艾條,艾條和皮膚的距離大約為2到3厘米,根據自身感受具體調節。
2. 時間越長越好
有些人認為艾灸時間越長越好,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過猶不及,不少人因為過度艾灸出現了不適,輕者出現頭暈、咽痛,重者皮膚發黑起泡,全身過敏。如果是灸單穴,每穴大約灸10到15分鍾即可,盡量在半小時內,如果是手持艾條灸多穴,一天灸穴不宜超過4個,時間一共應控制在1小時內。
3. 艾灸時大汗淋漓是驅寒排毒
很多人認為艾灸就是要灸到大汗淋漓,才有驅寒排毒的效果,實際上,長期大汗淋漓,會嚴重損耗氣,不僅不能預防保健,還可能事與願違,導致身體出現乏力和怕冷。大汗淋漓是一種過度艾灸的表現,少數幾次可能會感覺全身輕松,但多次如此,會加速體質變得虛寒。
艾灸的時候,不少人都遇到過出水泡和腹瀉的情況,這是副作用嗎,出現這些情況,要不要停止?
艾灸後出現水泡是正常的。有時候艾灸使用的葯物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辛熱性,在使用後會使得局部皮膚出現潮紅、輕微出水泡等,在少量出泡的時候,吸收泡液需要一定的時間,這能對穴位產生較持久的刺激,由此可激發穴位的經絡之氣,對相應臟腑可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近些年很多研究發現,艾灸後皮膚出現起泡的,比未起泡的效果更好。
艾灸後出現腹瀉,和操作不當有關,在艾灸時,有時會比較暴露,使得腹部受涼,或者是艾灸後皮膚毛孔大開,但沒能及時的避風,使得風邪趁虛而入。
在家使用艾灸,一定要注意安全,除了避免在艾灸時傷到自己,也要避免不慎點燃其他物品,引起火災,在使用艾灸的時,要配套艾條滅火器或者水,用來熄滅艾條,遠離其他易燃物品。
#清風計劃# #39 健康 超能團#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⑵ 面部祛斑艾灸什麼穴位
臉上的斑塊,體內的淤塊,有斑必有淤,治斑不離血之說,人體內部的氣血運行不暢便會淤血內停,使身體內部的氣血運行不暢,便會產生內停,是皮膚上的黑色素,無法正常的隨人體新城代謝排除出去,形成色斑。一般接近30歲的女人,幾乎都有色斑,可以說是每個女人的痛。色斑其實也是身體健康的徵兆,我看過很多老年人,也沒有長色斑。這個說明一個問題,健康的象徵。
特定艾灸常用穴位:
太沖穴
(1)太沖。太,大也。沖,沖射之狀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風氣在此向上沖行。本穴物質為行間穴傳來的水濕風氣,至本穴後因受熱而脹散化為急風沖散穴外,故名。大沖名意與此穴同。
(2)肝經俞。俞,輸也。本穴物質為熱脹的風氣,在本穴為輸出之狀,故為肝經俞穴。
(3)太沖穴屬土。屬土,指太沖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行間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脹散,脹散之氣性熱燥,表現出脾氣的燥熱特性,故其屬土
合谷穴
(1)合谷。合,匯也,聚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腸經氣血會聚於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天部層次橫向傳來的水濕雲氣,行至本穴後,由於本穴位處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間間隙較大,因而三間穴傳來的氣血在本穴處匯聚,匯聚之氣形成強大的水濕雲氣場,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風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運動形式為風木的橫向運動。
(3)容谷。容,容納、包容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間穴傳來的氣血物質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匯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質為三間穴的水濕之氣匯合而成,所處為天部,其狀為雲,富含水濕,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納也。口,脾胃之屬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脾土的長養特性。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由本穴外傳時也是以風木的形式橫向外傳,但由於其水濕雲氣有溫熱之性,因而還有部分水濕之氣氣化上行於天,表現出脾土的長養特性,故名含口。
(6)大腸經原穴。本穴物質由三間穴的水濕雲氣而匯聚,性溫、量大、所處范圍廣,可擔當起充補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故為大腸經原穴。
面部的穴位使用艾珍好-蘄艾灸,面部艾灸穴位時間每次在5-10分鍾左右,其他的穴位15-20分鍾,每天艾灸1-2次。長期艾灸太沖,合谷,血海次三穴位,調節人體排毒。
⑶ 臉上長有黃褐斑的女性艾灸哪些穴位
舒肝理氣的穴位,如合谷,太沖,三陰交等
⑷ 艾灸哪個位置美容祛斑
而對黃褐斑的治療,
除了專門針對消除斑點的治療以外,
更多的還應注重內分泌的調節,
艾灸祛斑可以從大椎開始,
但個人不建議自己亂灸。
⑸ 艾灸臉部真的能去斑嗎,艾灸哪個部位可淡斑
顏面禁灸的,艾灸是不能祛斑的
⑹ 女人艾灸哪個部位是最好的
女人艾灸哪個部位是最好的
女人艾灸哪個部位是最好的,在我們的日常中,艾灸有養生保健的作用,艾灸還能夠治療疾病,冬季手腳冰涼也可以使用艾灸來緩解,那麼,女人艾灸哪個部位是最好的呢?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1、三陰交穴
三陰指的是足部三陰經,而三陰交穴則位於足部的三條陰經交匯的位置,又稱婦科三陰交,艾灸此穴位對於婦科疾病有顯著療效,能夠緩解經期不順、白帶異常、凈量異常等症狀,能夠補益氣血、調理肝腎、幫助睡眠,是愛美女士艾灸的首選穴位。
2、八髎穴
八髎穴是指腰骶部的八個不同穴位,合稱八髎,經常艾灸八髎穴能夠緩解坐骨神經痛、腰骶部疾病、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小便不利等症狀,可以調節身體機能和子宮的情況,改善失眠、便秘、易怒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美容養顏的作用。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是能夠生發胃氣、燥化脾濕的保健要穴。艾灸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常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起到健脾和胃、促進腸胃蠕動、調理脾胃虛寒的作用。同時,足三里穴受到刺激後,能夠生發陽氣,充沛氣血,提高免疫力,改善女士面色蠟黃、水腫等現象。
一、湧泉穴
湧泉穴,在人體足底穴位,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
《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
施灸方法:
可以在晚睡前,先熱水泡腳20-30分鍾,然後點燃兩個大艾柱分別放在兩個艾灸罐裡面,上床睡覺,包好毛巾分別綁在兩個足底的湧泉穴。
二、足三里
足三里是個強身健體的萬能穴,長壽穴。有「若想身體安,三里常不幹」說法。這個常不幹指的是用艾灸條熏灼穴位,使該處的'皮膚起水皰,又稱其為「灸花,灸瘡」,這水皰老流水可以及時把脾胃的寒濕祛除,「常不幹」因此而來。
有關研究發現,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動和胃的供血狀況,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增強消化能力。
施灸方法
艾灸足三里是以溫和灸為主,盡量不要發生灸瘡。艾灸足三里,可以使用單眼艾灸盒艾灸,每穴施灸時間在10-20分鍾,如果圖方便也可以使用艾灸罐,每穴施灸時間在20-30分鍾。
1、足三里
足三里,是女性美容養顏的第一大美容穴!為何那麼說?足三里屬肝膽經,肝膽經也是多氣多血之經。腸胃是後天之本,也是我們人體的食品製造廠,人體全部系統的氣血兩虧,都可能由於腸胃作用不太好而引起。身體就如同一個摩天大廈,腸胃便是大廈的基石,腸胃好,人的身心健康才可以有確保。足三里也是腸胃的保標,因此 ,追求美麗的女孩,干萬得用好足三里。
2、血海穴
女人以血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得不益氣養血補血補氣。如何益氣養血呢?血海穴便是個益氣養血補血補氣的大牌明星。血海穴,它是身體血氣的「深海」。血海穴歸屬於脾經,中醫學覺得脾通血,該穴道是血所匯聚之處,執政各種各樣與血有關的症狀,無病的情況下益氣養血補血補氣實際效果自不待言。
3、太溪穴
太溪穴是脾經的原穴。腎屬水,藏精水,假如腎臟功能不夠,人體里的水不能控制住火,心火旺盛,人便會出現例如失眠、容易上火、口乾、便秘、皮膚干、臉色黯淡等一系列問題。太溪穴便是貯藏腎精的庫房,身體腎精不足,從庫房裡調拔就可以了。因此 ,美容養顏不能無需太溪穴。此外,太溪穴也是補氣補血的大穴,常見太溪穴,身體原氣充裕,全部人體情況都是好。
⑺ 艾灸也能美容祛斑找對穴位很重要
泰茗醫講堂——純正中醫,醫養結合。
艾灸鼓舞的是,
歲月流失掉的元氣。
其實艾灸還真的可以做到把令人頭痛的黃褐斑,雀斑……魚尾紋,法令紋……消除掉。
《黃帝內經 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五七即35歲時,面容開始憔悴,頭發開始脫落。
從35歲開始,女人的身體開始走下坡路,足陽明胃經的氣血不再旺盛,而足陽明胃經循行於面部,途徑嘴角,向上直達眼睛下方, 所以足陽明脈衰首先表現為出現眼袋,嘴角肌肉鬆弛。
女人過了35歲,就要好好保養,努力抓住青春的尾巴了。
▼
所以,面子上的問題,不能只在臉蛋上下功夫,還得配合好內調的穴位。才能事半功倍。
內調的目的是令氣血充盈, 艾灸的目的也是令氣血充盈,令經絡疏通。 讓經氣能循行。
艾灸讓經絡氣得以調動,需要消耗能量, 氣血虛弱的家人們需要在艾灸的同時注意平補氣血。 這樣才能更好地避免艾灸得氣後的困累。
👉氣,看合谷—— 小測試:合起手看看合谷穴是隆起還是塌陷,就大概知道自己氣的虛實。(手都自然合攏,不要用力擠。)
合谷穴隆,說明身體正氣充足,反之塌陷,就代表氣虛了。👇
👉血,調三陰交—— 女性常揉/艾灸三陰交,可補血養顏,緊致肌肉。
👉陽明脈之大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下合穴,陽明經多氣多血,重灸足三里,大補氣血。
👉一身陽會百會穴 ——百會穴是諸陽之匯,人體的督脈、膀胱經、膽經都在這里交匯,所有的陽氣都聚集在此。
祛黑眼圈/祛斑/祛皺紋/祛痘的內調基礎穴位:百會,合谷,三陰交,關元,足三里。
· 劃重點!太長不看版 ·
黑眼圈、眼袋: 基礎穴+局部灸太陽穴、印堂穴、四白穴+滾雞蛋。
祛斑: 基礎穴+期門穴、太沖穴。
祛皺紋 :基礎穴+按摩+太陽穴,迎香穴,地倉穴。
去下巴痘: 基礎穴+氣海穴,子宮穴,血海穴。
去閉口粉刺: 基礎穴+氣海穴、關元穴、腎俞穴、命門穴,神闕穴。
1、請問下眼瞼眼袋重,有黑眼圈怎麼灸?
熬夜,腎虛,水飲水停等都會導致眼袋、黑眼圈的,基礎穴位加上局部灸太陽穴、印堂穴、四白穴。
2、請問艾灸哪裡可以祛斑?
斑太多是因為肝鬱氣滯, 基礎穴位加灸肝經的期門穴、太沖穴。
3、請問艾灸哪裡可以祛紋?
有皺紋是因為年齡,皮膚質地改變了,局部按摩加上太陽穴,迎香穴,地倉穴。
4、請問有川字紋,下巴和脖子長痘,生理期特別嚴重,該怎麼艾灸?
有川字紋的,要改正心態,保持好心情。
生理期下巴長痘的根源在任脈, 基礎穴位加上氣海穴,子宮穴,血海穴。
5、請問臉頰兩側有閉口、粉刺,痘痘,應該怎麼艾灸?
這是 陽虛 的症狀,可以灸氣海穴、關元穴、腎俞穴、命門穴,神闕穴。
6、想補氣血內調,應該艾灸哪幾個穴位呢?
以關元穴,氣海穴,三陰交穴為主。
7、請問痣也算斑的一種么?艾灸能祛痣么?
有痣的地方,就不要灸了。
▼
1、女性的外陰瘙癢,應該灸哪裡呢?
氣海穴,關元穴,三陰交穴,加上百蟲窩與血海穴。
2、想請教下,一年四季都在拉肚子,不知道怎麼補,月經拖拉,該怎麼灸?
灸神闕穴,天樞穴,氣海穴、關元穴,命門穴。
3、請問脾虛容易腹瀉,艾灸什麼穴位可以改善呢?
灸中腕穴、神闕穴、合谷穴、腎俞穴。
灸為久火,艾灸的時候追求的是單穴,配穴,或局部的施灸時間,而不是追求灸時的穴位和部位數量上的多。
灸的時候宜清靜恬淡,細細品味艾條下穴位的變化,追求灸感。
大家平時艾灸的時候,選少點穴位,拉長單穴施灸的時間,不要急於多個穴位或部位。
▼
灸感,艾灸時感知的一種氣的變化。如扎針時的針感,氣的變化會依個體體質差異而表現為酸,麻,脹,痛,癢,冷,熱,風,寒,涼十種。並有多種的變化表現形式,蟻爬,流水,冷風吹。
艾灸盡量去體會到灸感,這樣才能令艾灸的作用發揮至極致,有灸感的灸法能產生三種不同效果。
第一時期為灸火循經: 多表現為 透熱、擴熱、傳熱 三種熱感現象,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活推動循環起來了。
第二時期為正邪相搏: 多表現為 酸、麻、脹、痛、癢 的灸感,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發自動與病灶的邪氣相搏鬥。
第三時期為開門驅邪: 多表現為 風、寒、涼、冷 的灸感,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充足,開始將病氣驅除體外了。
▼
艾灸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從無到有,從了解艾灸開始,了解艾條,選擇適合自己的艾條開始。
從烤肉到體會到灸感,從灸感開始體會到灸火循經,體會到正邪相搏,體會到身體的開門驅邪。
經絡氣因艾灸而充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這是在你每一次對自己身體的搗騰中積累下來的,每天一點點都是向好的積累,堅持才是王道。
大家得重新去認識艾灸,思考艾。看看自己平時的艾灸都到哪個層次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艾灸後的熱導,激病反應和排病反應。
▼
1、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艾條呢?
⚠️ 一定要用品質好的艾條,不然白費力氣又傷身; 因為現在有很多艾條是摻假的,紙皮,假艾草……
2、請問怎麼控制艾灸的 時間和頻率呢?
每次可控制在15-30分鍾,單穴一次灸透。 以灸感為宜,一年四季都適合,艾灸雙向調節。
3、艾灸時有火氣上頭的感覺,是否不適合艾灸?
這屬於第一時期「灸火循經」,火氣上頭,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活推動循環起來了。
要注意,艾灸時的距離不要太近到燙皮的程度,燙皮那種是烤肉,不利於經絡感測,大概就是溫溫熱熱,持續透熱的感覺就對了。
4、請問長期艾灸會上火嗎?
如果我們灸對了穴位,把握好時間和頻率,一般不會上火。
但一直灸溫補的穴位,可能會上火,平時灸完就要補充水分和陰津。也有灸幾個月體質改變了,氣血補上了,那時候再上火,就是表示達到效果了。
5、如果艾灸上火了怎麼辦?
艾灸後上火的話,在艾灸最後以湧泉穴結束,或者喝點酸梅湯補充津液。
6、艾灸後應該如何平補氣血呢?
艾灸補的經絡氣,耗的是身體能量, 氣血虛弱的灸完最好喝些
7、如果取穴不精準的話會不會有影響?
不用精準到某一個點,以灸感為標准就好。
8、灸完關元和後腰,幾天之後發現出汗特別多,吃飯尤其汗特別多,這種情況還能繼續灸嗎?
可以繼續,艾灸時避風寒。
9、女性經期可以艾灸嗎?
⚠️如果都正常,例假期不灸。但如果有不舒服,是可以艾灸解決的。
⑻ 美白祛斑艾灸哪幾個穴
其實人體有一個穴位,經常艾灸或者按揉會對祛除雀斑有很好的效果,此穴位便是血海穴。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該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化血為氣,運化脾血。飯前按摩血海穴,有利於祛除臉上的雀斑。
⑼ 化瘀通絡、祛斑活血艾灸哪些穴位
也可以在乳房上直接用艾條做溫和灸,可以使用單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條熏灸。除艾灸乳房部位外,還可以配合艾灸三陰交,太沖和天宗穴,這些穴位也是輔助治療的一些常用穴位。
當然在治療過程中的繁瑣程序,只有我們經歷過的人才會有體會。如果你還沒有做好准備,請不要選擇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