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艾灸也能美容祛斑找對穴位很重要
泰茗醫講堂——純正中醫,醫養結合。
艾灸鼓舞的是,
歲月流失掉的元氣。
其實艾灸還真的可以做到把令人頭痛的黃褐斑,雀斑……魚尾紋,法令紋……消除掉。
《黃帝內經 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五七即35歲時,面容開始憔悴,頭發開始脫落。
從35歲開始,女人的身體開始走下坡路,足陽明胃經的氣血不再旺盛,而足陽明胃經循行於面部,途徑嘴角,向上直達眼睛下方, 所以足陽明脈衰首先表現為出現眼袋,嘴角肌肉鬆弛。
女人過了35歲,就要好好保養,努力抓住青春的尾巴了。
▼
所以,面子上的問題,不能只在臉蛋上下功夫,還得配合好內調的穴位。才能事半功倍。
內調的目的是令氣血充盈, 艾灸的目的也是令氣血充盈,令經絡疏通。 讓經氣能循行。
艾灸讓經絡氣得以調動,需要消耗能量, 氣血虛弱的家人們需要在艾灸的同時注意平補氣血。 這樣才能更好地避免艾灸得氣後的困累。
👉氣,看合谷—— 小測試:合起手看看合谷穴是隆起還是塌陷,就大概知道自己氣的虛實。(手都自然合攏,不要用力擠。)
合谷穴隆,說明身體正氣充足,反之塌陷,就代表氣虛了。👇
👉血,調三陰交—— 女性常揉/艾灸三陰交,可補血養顏,緊致肌肉。
👉陽明脈之大穴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下合穴,陽明經多氣多血,重灸足三里,大補氣血。
👉一身陽會百會穴 ——百會穴是諸陽之匯,人體的督脈、膀胱經、膽經都在這里交匯,所有的陽氣都聚集在此。
祛黑眼圈/祛斑/祛皺紋/祛痘的內調基礎穴位:百會,合谷,三陰交,關元,足三里。
· 劃重點!太長不看版 ·
黑眼圈、眼袋: 基礎穴+局部灸太陽穴、印堂穴、四白穴+滾雞蛋。
祛斑: 基礎穴+期門穴、太沖穴。
祛皺紋 :基礎穴+按摩+太陽穴,迎香穴,地倉穴。
去下巴痘: 基礎穴+氣海穴,子宮穴,血海穴。
去閉口粉刺: 基礎穴+氣海穴、關元穴、腎俞穴、命門穴,神闕穴。
1、請問下眼瞼眼袋重,有黑眼圈怎麼灸?
熬夜,腎虛,水飲水停等都會導致眼袋、黑眼圈的,基礎穴位加上局部灸太陽穴、印堂穴、四白穴。
2、請問艾灸哪裡可以祛斑?
斑太多是因為肝鬱氣滯, 基礎穴位加灸肝經的期門穴、太沖穴。
3、請問艾灸哪裡可以祛紋?
有皺紋是因為年齡,皮膚質地改變了,局部按摩加上太陽穴,迎香穴,地倉穴。
4、請問有川字紋,下巴和脖子長痘,生理期特別嚴重,該怎麼艾灸?
有川字紋的,要改正心態,保持好心情。
生理期下巴長痘的根源在任脈, 基礎穴位加上氣海穴,子宮穴,血海穴。
5、請問臉頰兩側有閉口、粉刺,痘痘,應該怎麼艾灸?
這是 陽虛 的症狀,可以灸氣海穴、關元穴、腎俞穴、命門穴,神闕穴。
6、想補氣血內調,應該艾灸哪幾個穴位呢?
以關元穴,氣海穴,三陰交穴為主。
7、請問痣也算斑的一種么?艾灸能祛痣么?
有痣的地方,就不要灸了。
▼
1、女性的外陰瘙癢,應該灸哪裡呢?
氣海穴,關元穴,三陰交穴,加上百蟲窩與血海穴。
2、想請教下,一年四季都在拉肚子,不知道怎麼補,月經拖拉,該怎麼灸?
灸神闕穴,天樞穴,氣海穴、關元穴,命門穴。
3、請問脾虛容易腹瀉,艾灸什麼穴位可以改善呢?
灸中腕穴、神闕穴、合谷穴、腎俞穴。
灸為久火,艾灸的時候追求的是單穴,配穴,或局部的施灸時間,而不是追求灸時的穴位和部位數量上的多。
灸的時候宜清靜恬淡,細細品味艾條下穴位的變化,追求灸感。
大家平時艾灸的時候,選少點穴位,拉長單穴施灸的時間,不要急於多個穴位或部位。
▼
灸感,艾灸時感知的一種氣的變化。如扎針時的針感,氣的變化會依個體體質差異而表現為酸,麻,脹,痛,癢,冷,熱,風,寒,涼十種。並有多種的變化表現形式,蟻爬,流水,冷風吹。
艾灸盡量去體會到灸感,這樣才能令艾灸的作用發揮至極致,有灸感的灸法能產生三種不同效果。
第一時期為灸火循經: 多表現為 透熱、擴熱、傳熱 三種熱感現象,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活推動循環起來了。
第二時期為正邪相搏: 多表現為 酸、麻、脹、痛、癢 的灸感,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發自動與病灶的邪氣相搏鬥。
第三時期為開門驅邪: 多表現為 風、寒、涼、冷 的灸感,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充足,開始將病氣驅除體外了。
▼
艾灸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從無到有,從了解艾灸開始,了解艾條,選擇適合自己的艾條開始。
從烤肉到體會到灸感,從灸感開始體會到灸火循經,體會到正邪相搏,體會到身體的開門驅邪。
經絡氣因艾灸而充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這是在你每一次對自己身體的搗騰中積累下來的,每天一點點都是向好的積累,堅持才是王道。
大家得重新去認識艾灸,思考艾。看看自己平時的艾灸都到哪個層次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艾灸後的熱導,激病反應和排病反應。
▼
1、我們應該如何選擇艾條呢?
⚠️ 一定要用品質好的艾條,不然白費力氣又傷身; 因為現在有很多艾條是摻假的,紙皮,假艾草……
2、請問怎麼控制艾灸的 時間和頻率呢?
每次可控制在15-30分鍾,單穴一次灸透。 以灸感為宜,一年四季都適合,艾灸雙向調節。
3、艾灸時有火氣上頭的感覺,是否不適合艾灸?
這屬於第一時期「灸火循經」,火氣上頭,這表明為體內的經氣被激活推動循環起來了。
要注意,艾灸時的距離不要太近到燙皮的程度,燙皮那種是烤肉,不利於經絡感測,大概就是溫溫熱熱,持續透熱的感覺就對了。
4、請問長期艾灸會上火嗎?
如果我們灸對了穴位,把握好時間和頻率,一般不會上火。
但一直灸溫補的穴位,可能會上火,平時灸完就要補充水分和陰津。也有灸幾個月體質改變了,氣血補上了,那時候再上火,就是表示達到效果了。
5、如果艾灸上火了怎麼辦?
艾灸後上火的話,在艾灸最後以湧泉穴結束,或者喝點酸梅湯補充津液。
6、艾灸後應該如何平補氣血呢?
艾灸補的經絡氣,耗的是身體能量, 氣血虛弱的灸完最好喝些
7、如果取穴不精準的話會不會有影響?
不用精準到某一個點,以灸感為標准就好。
8、灸完關元和後腰,幾天之後發現出汗特別多,吃飯尤其汗特別多,這種情況還能繼續灸嗎?
可以繼續,艾灸時避風寒。
9、女性經期可以艾灸嗎?
⚠️如果都正常,例假期不灸。但如果有不舒服,是可以艾灸解決的。
2. 腳底按摩是否真的有美容功效
腳底也是我們養生的關鍵,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健康養生方式。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人的雙腳共有60多個穴位,這些穴位均與人體的器官均有相應的關系。經常按摩腳部,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等作用。經常按摩、活動腳部,還可起到很好的排毒養顏的功效。下面就向美女們介紹刺激按摩腳部可以美容護膚的辦法,美女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嘗試一下下面這些小妙招。用絲瓜絡摩擦腳心可美容祛斑,合理的進行腳底的按摩也是一種健康的養生措施,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活措施。你可以在每晚洗完腳後,用干絲瓜絡之類的天然洗浴工具用力摩擦腳心,直至發熱為止。也可在臨睡前將兩腳相對,摩擦至腳心發熱。用這樣的方法按摩腳底,可通過刺激腳底的穴位,刺激腎上腺,促使腎上腺分泌激素,從而激發皮膚細胞的活力,並增強皮膚新陳代謝的能力,進而減少色素沉著,使皮膚變得白皙而富有彈性。邊看電視邊踩黃豆可排毒減肥。腳底的按摩一定要進行足療嗎,其實,進行健康的腳底按摩也是可以有很多的方式的。你可以在沙發前面開辟一小塊空地,鋪上干凈的黃豆,在每晚看電視的時候,光腳在黃豆上面踩15分鍾。因為黃豆的大小適中,對穴位的刺激也相對較溫和,因而可以相對輕緩地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從而起到排毒和燃脂的作用。每次做完這樣的按摩後,要記得立刻喝一杯水,讓排毒的效果更好。不過,當你肚子太餓或太飽的時候,不要做這樣的按摩。
3. 如何按摩腳部進行美容護膚
腳被稱為人的「第二心臟」,人的雙腳共有60多個穴位,這些穴位均與人體的器官均有相應的關系。經常按摩腳部,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等作用。經常按摩、活動腳部,還可起到很好的排毒養顏的功效。下面就向美女們介紹刺激按摩腳部可以美容護膚的辦法,美女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嘗試一下下面這些小妙招。
光腳滾網球能緩解腰酸背痛
腰背和腳雖然離得很遠,但足底肌膜、小腿肌肉與背部及頸部肌膜都有關聯。因此,如果你是一位久坐辦公室,以致常常感覺腰酸背痛的美女,你可以嘗試把網球或者高爾夫球放在腳底,然後用腳趾、腳底、足跟、緩慢地滾動此球2~3分鍾。這樣做可以很好地緩解你背部肌肉緊張及疼痛的症狀。
4. 女性常敲打八大穴位祛斑又美容
女性常敲打八大穴位祛斑又美容
女性常敲打八大穴位祛斑又美容,愛美是女性的天性,為此我們不惜花大量時間和金錢放在化妝上,熟不知我們人體本身就有天然的美容穴,常摁好氣色,女性常敲打八大穴位祛斑又美容。
1、三陰穴
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3寸(指同身寸,即以患者拇指指關節的橫度為1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每天晚上9點到11點,可按摩三陰穴幾分鍾,可以調節月經,保養子宮和卵巢,祛斑祛皺。
2、關元
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可培補元氣,導赤通淋,對於生理不順、神經衰弱、失眠、眩暈等均有療效,在美容上面可以淡化色斑並祛斑。
3、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1.5寸處。具有益腎助陽、強腰利水的功效,可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貧血等症,從而杜絕由此產生的色斑問題。
4、膻中穴
位於胸前第四肋間隙與前正中線之交點。此穴募集心包經氣血,主治心悸心煩、胸部疼痛、呃逆等症,常按對色斑有一定效果。
5、地機穴
位於三陰穴上3寸。常按可健脾滲濕,對於腹痛、月經不調、乳腺炎等均有療效,並可對抗以此引發的色斑。
6、足三里穴
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此穴補中益氣、通經活絡、調理脾胃,可以強身健體、抗擊衰老、祛斑美容。
7、脾俞穴
位於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1.5寸)處。按摩此穴主要用於健脾和胃、利濕升清,對於消化不良、胃炎、貧血、月經不調等都有一點效果,進而達到美白祛斑的效果。
8、氣海穴
此穴位於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主要治療月經不調、大便不通、脘腹脹滿、腰痛等症,亦可以起到祛斑的功效。
美容養顏粥推薦
1、山葯枸杞蜂蜜粥
材料:山葯、粳米、枸杞、蜂蜜。
做法:山葯去皮,切成塊狀,其間可用溫水浸泡枸杞子;往鍋中倒入冷水,再加入粳米、山葯、枸杞子等材料先用大火熬煮;直至成粥狀改用小火並不斷攪拌,加入蜂蜜調味即可。
2、蓮子龍眼粥
材料:蓮子、芡實、米仁、龍眼肉。
做法:將芡實、米仁、龍眼肉、蓮子洗凈,一同放入鍋中,加水,微火煮1小時;用少許蜂蜜調味,1次服完,並將蓮子與粥同吃。
3、玫瑰花粥
材料:粳米、含苞待放的玫瑰花、冰糖。
做法:可先加適量水煎煮玫瑰花,然後用玫瑰花汁煮粳米,這樣做出來的`粥更香。
一、血海穴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對婦女痛經和經血過多或過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陰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經伴有嘔吐,按摩此穴同時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緩解症狀。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點拍打(每次10秒,連續3—5次)或按摩(輕柔每側3分鍾)血海穴,晚上21—23點再艾灸此穴,對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及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肥胖、關節痛等症有效。
二、天樞穴
常按天樞穴(足陽明胃經之穴),可使胃經和大腸經保持活絡,促進胃經內氣血循環,幫助氣血由胃經輸向大腸經。
胃經氣血充盈,則消化功能增強,就給生血系統提供足夠的精微物質,為補血提供最基礎的動力;大腸經氣血充盈,則可保證循、環排泄機能正常,即止瀉又通便,保持腸道清潔,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擾。雙手拇指下壓(力度適中)左右兩邊此養生穴位,由外向內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補血又排毒。
三、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肝、脾、腎交匯的穴位,脾統血、肝藏血、腎生血,因此,三陰交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點,按揉左右小腿內側的此養生穴位各20分鍾,可排體內濕氣、濁氣、毒素,對濕疹、蕁麻疹、皮炎等有療效。
常按三陰交穴,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特別對血壓偏低的人補血效果顯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之穴),補益氣血,培補元氣,滋養腦髓。是保證肝血充足的首選。
對氣血虧虛引起的頭暈、耳鳴、神經衰弱及胃動力不足的人、胃氣虛的人、因用眼過度或失眠熬夜而傷肝的人經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宜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胃酸過多、空腹燒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選陽陵泉穴有良效。
五、關元穴
足三里、關元、氣海是人體三大強壯要穴。古有「針必取三里,灸必加關元。」之說。關元穴是(任脈之穴,也是小腸的募穴)人體元陰和元陽的交匯處,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統治足三陰經及小腸、任脈疾病。
按摩關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氣血的功能。每一輪輕輕按壓8次,每次8輪,補血、消除小楠肚。
六、隱白穴
隱白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統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經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陰根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經,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大穴。
七、髀關穴
髀關穴(足陽明胃經之穴)是胃經中脾土微粒沉降之處,是小腹之陰與股前之陽交匯之處,是調節下肢胃經之總穴。
此穴用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而用針。
多按此穴,健脾除濕,固化脾土。理氣和胃,治療胃痛。另外多按此養生穴位,對風濕、關節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減肥有良效。
八、下關穴
下關穴(屬足太陰脾經之穴)是膽經和胃經交會穴。
功效:通經利竅、舒經活血、促進新陳代謝。按摩此穴對腎虛缺血或胃火導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時改善腎血虛狀況;促進陰陽平衡,祛除胃火。
腎虛缺血導致的牙痛:隱隱作痛、時痛時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齦萎縮、牙浮齒動、腰膝酸軟。(按摩時配合頰車穴、腎腧。)
胃火導致的牙痛:牙痛劇烈、牙齦紅腫、腮部腫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難。(按摩時配合頰車穴、支溝、胃腧。)
5. 按摩哪個穴位可以祛斑
祛斑有效偏方
1.絲瓜祛斑法
操作方法:絲瓜曬干,研為細未,每晚用水調塗面,次晨用溫水洗去。若用蜂蜜調塗,還可去面部皺紋。
意見:這種方法有一定效果。絲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抗環血酸,有較強的漂白效果,尤其是磷、鈣、鐵的含量比較豐富,還含有木糖膠和植物黏液等,這些物質對皮膚都有保健作用。長期使用,可改善皮膚細膩白度。
提醒:加蜂蜜後不宜過夜.二十分鍾後清洗.
2.密陀僧祛斑法
操作方法:密陀僧研至極細,每晚搽臉。
意見:密陀僧色黃有金屬光澤,有消腫殺蟲,收斂防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多種腫毒、潰瘍、濕疹等症,現代研究認為可抑制皮膚真菌,一些炎症性黑斑可試用。《唐本草》載密陀僧治「面上瘢黑,面葯用之」。
3.茄子1個,切片取汁摩擦局部,1日3次,15天見效。
意見:茄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見蔬菜,用它來祛除色斑非常方便。茄子含有維生素P,可軟化微細血管。同時也含有維生素C,可抑制酪氨酸酶,阻止黑色素的合成,對皮膚有增白的作用,可做日常使用.
4.檸檬30克,研碎,加入硼砂末、白砂糖各15克,拌勻後入瓶封存,3日後啟用,每天早晚用此少許沖溫水適量,斑處1次約3分鍾,一段後雀斑可隱退。無斑者用此後,可使皮膚紅潤嬌嫩。
意見:檸檬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100克檸檬汁中含維生素C可高達50毫克。此外還含有鈣、磷、鐵和B族維生素等。檸檬可以白嫩皮膚,防止皮膚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素斑.但此方法易刺激皮膚過敏,敏感皮膚慎用.
5.冬瓜瓤搗爛取汁,塗患處,一日數次。
意見:冬瓜雖有祛除皮膚黑斑,但功效有限。
6.硼砂20克,冰片2克,加水100毫升,溶化後蘸塗患處。
意見:《本草求原》里說生則化腐,煅枯則生肌。此方法對病毒和細菌有抑製作用,可以起到葯物的通透性。有些皮膚對冰片易過敏。
7.洗臉水中加少量食醋,一日數次。
意見:這種人們常說的方法對雀斑有一定效果,使用時應只塗在斑處.白醋有一定化斑白膚的作用。
8.僵蠶、白附子、白芷、山柰、硼砂各10克,石膏、滑石各16克,白丁香7克,冰片2克,研成極細粉,每晚睡前用水或牛乳調勻,搽面部。
意見:在《集驗玉容散》中可找到這個方子,它是在《醫宗金鑒》玉容散的基礎上加減的。漢方的玉容散是慈禧太後的御用秘方,可以治療黑斑、皮膚粗糙,也可美白和去粉刺。之後還有些方子加有通透性強的冰片的,是美容潤膚之品,可使面部黑斑消退,容顏美好。
9.白茯苓研末,加白蜜調和,每夜外敷面部。
意見:來自「大長今」上的美容祛斑方法。有一定的營養肌膚,消除老年斑、黃褐斑的功效。中醫認為茯苓能化解黑斑、瘢痕,與蜂蜜搭配使用,既能營養肌膚又能淡化色素斑。
10.白附子研末,加白蜜調勻,塗紙上。每晚睡前洗凈面,貼面。
意見:白附子祛風除濕,暢通經絡,去「面上百癧」(《名醫別錄》)。但此方有毒性,過敏性皮膚和有痘皮膚慎用。
6. 化瘀通絡、祛斑活血艾灸哪些穴位
也可以在乳房上直接用艾條做溫和灸,可以使用單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條熏灸。除艾灸乳房部位外,還可以配合艾灸三陰交,太沖和天宗穴,這些穴位也是輔助治療的一些常用穴位。
當然在治療過程中的繁瑣程序,只有我們經歷過的人才會有體會。如果你還沒有做好准備,請不要選擇艾灸。
7. 按什麼穴位可以祛斑祛痘
介紹你個神奇的穴位,雖然不知能否祛斑祛痘,可是對女性非常好。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拱起處往上3寸。大約是4個手指處,每晚6點到9點。左右腿各按15分鍾。堅持下來,一定有幫助!
8. 打穴位就可以祛斑美容,這些穴位原來藏的這么深
按摩穴位可以祛斑美容,選擇一個穴位輕拍或按摩。沒有必要每天按摩,秘方是堅持下去。只要你堅持按摩或輕叩穴位,你一定會得到美容、保健和養生的效果,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打穴位就可以祛斑美容,這些穴位原來藏這么深,至於是哪些穴位呢,小編給大家總結了五個,感興趣的話一起來看看吧~
第五個,足三里,外膝在眼睛下方3英寸,脛骨外側有一個橫向手指。該穴位具有補中益氣、通經活絡、調理脾胃、強身健體、抗衰老、祛斑養顏的作用。 每天花幾分鍾按摩這些主要穴位,受益匪淺。
9. 有斑臉色黃,哪幾個穴位通經絡補氣血,降脂減肥,淡斑氣色好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肝屬木,秋季會導致肝氣不足,易傷身體。所謂陰虛就是肝氣不足。因此,秋天是肝病復發的季節。秋天過後,當陰盛陽衰的時候,許多人會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他們的免疫力,以利於抗寒。然而,經過漫長炎熱的夏季,各種冷飲削弱了脾胃的功能,肝臟也承受著一定的負擔,導致氣色不好容易虛胖。
氣海在第三腰椎棘突外側1.5寸。可用於治療月經不調、便秘、腹脹、腰痛等。具有祛斑的作用。氣海是人體重要的穴位。它通常用於治療女性症狀,如月經不調、腰酸腿痛。此外,它還具有非常顯著的通便排毒作用。體內毒素排出體外,體內毒素減少,皮膚也會好轉。還有瘦身的功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