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白祛斑 > 肖邦素美白祛斑怎麼樣

肖邦素美白祛斑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13 16:08:23

『壹』 肖邦的簡介

肖邦 F.F.Cchopin 1810-1849,波蘭作曲家,有一半的法國血統。他的父親從法國移居華沙,教貴族子弟學法語。肖邦在孩童時代就顯示了音樂天才,並就學於新成立的華沙音樂學院。在校期間,他戀上了年輕的歌手康斯坦西婭.格拉特科芙斯卡。十九歲時他寫下了《f小調鋼琴協奏曲》,據說就是這位少女激發了肖邦的創作靈感。1831年9月,肖邦來到巴黎,他的餘生便和這座城市的藝術生活聯系在一起。肖邦在沙龍中與許多傑出的藝術家來往,如音樂家李斯特、柏遼茲,文學家雨果、巴爾扎克、喬治?桑、海涅,畫家德拉克洛瓦。通過李斯特,肖邦結識了「有一雙憂郁的眼睛」的奧羅爾.杜德旺夫人,也就是聞名於世的小說家喬治.桑。肖邦對她的第一印象並不好,但不久就被她的魅力征服。在一種他從未經歷過的激情支配下,他的音樂想像力達到高度興奮的程度。其後的八年中,每年的夏天肖邦都是在諾昂喬治.桑的別墅里度過的。這些年也是肖邦創作最旺盛的時期。但他的健康逐漸變壞,他和喬治.桑的關系也走向破裂。在他最後的信件充滿了孤獨的絕望。1848年他在英國演出,返回巴黎後幾個月便逝世了,時年三十九歲。他的葬禮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禮進行曲》中舉行。他被安葬在拉雪茲公墓,一位朋友在他的墓上撒下了波蘭的泥土。

肖邦是浪漫主義時代最有獨創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風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絕不會把他的風格與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藝術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創作生活集中於鋼琴上的大師。從一開始,他的想像就獻給了鍵盤,他在這狹窄的結構中創造出了一個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鋼琴的局限性也轉變成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時間長度的持續音當然是鋼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卻巧妙地克服了這些局限。對於現代鋼琴風格的形成,他的功績是不下於任何其他音樂家的。肖邦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寬的和弦持續下去,形成縈繞著迷人旋律的音群。他告訴學生:「必須讓每個音符都歌唱起來。」在他的音樂中,精緻的裝飾——顫音、裝飾音、輕盈的過渡句——魔術般地把那些單音延長了。所有這些總是安排得很順手的,音樂幾乎像是自己演奏出來的。
在肖邦的身上,母親的血統占著優勢,他是在自己的音樂中強烈地突出斯拉夫民族因素的第一位偉大的作曲家,從此以後,斯拉夫民族因素歸入了歐洲音樂的主流。在肖邦的戰爭氣氛的波羅涅茲中,波蘭民族的血液沸騰得格外有力,它們那矯健勇猛而拱起的旋律猶如折彎的鋼條。那騎士般的瑪祖卡閃爍著火熱而輝煌的姿態;甜蜜的柔情和風趣的賣俏貫穿在圓舞曲之中。除了這些精神化了的舞曲形式之外,肖邦還寫了幻想曲、諧謔曲、敘事曲、即興曲、前奏曲、奏鳴曲。他抒發感情有時象魔鬼般地神秘莫測,有時又象水妖般地令人銷魂,但卻永遠是心血溫暖而慈祥的。通過他的抒情而成為一種普遍語言的靈性在他那些光輝燦爛的練習曲中慶祝著最大的勝利,而那些夜曲則是他在孤獨中的夢幻,他向靜夜傾訴著一個人的最懇切的渴望。他雖然在表面上是幸運的寵兒,但實際上,卻和他那浪漫主義的許多同代人一樣,也是一個飽經生活苦難的人。

『貳』 鉑金肖邦發黑

請問您是不是想問熬夜霜里有沒有熊果甘成份?有的。熊苷果又名熊果素,取自熊果莓、小藍莓、蔓越莓的葉子,結構上近似對苯二酚,具備了稱為明星祛斑成分的條件。由於結構類似對苯二酚,熊果素也具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能力。

『叄』 很想全面了解肖邦

肖邦
又名 :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職業 : 作曲
所屬地區: 波蘭
出生地 : 波蘭
生日 : 1881年3月1日

人物介紹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
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七歲寫了《波蘭舞曲》,八歲登台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敘事曲》、《降A 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情的戰斗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奏鳴曲》等;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琴詩人」。他在國外經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囑附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波蘭才子
一、又一個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個伯爵夫人的庄園宅地的三間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間,有著白色的牆和發光的天花板,有掛著雪白薄沙窗簾的窗戶,寬大的窗檯上,倒掛金鍾和天竺葵生氣勃勃地開著花。房屋裡面擺著沉重的紅木傢具、許多書架和一個白柱式火爐,在天冷的時候,裡面的松木劈啪作響,發出芳香的熱氣。三間房子中最大的一間裡面擺著鋼琴。有別於其他神童音樂家的是,少年肖邦並不喜歡那架鋼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師是個奇怪的人物,他總是穿著淡黃色的大衣和褲子、漆皮長靴以及顏色華麗但很俗氣的背心,據他說這是在一個拍賣行買的波蘭最後一個國王的所有物。他總是帶著一支長鉛筆,常用來敲那些遲鈍和不守規矩的學生的腦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歡上了鋼琴,而且彈得非常美妙,於是少年肖邦逐漸以「第二個莫扎特」而聞名華沙。在十歲時,他被帶去在一個大歌唱家面前彈奏,歌唱家聽後非常高興,送給他一塊手錶。不久以後,俄國沙皇聽見他演奏,當即以一個鑽石戒指作為贈品。當時的歐洲報紙上有這樣一句話:「上帝把莫扎特賜給了奧地利,卻把肖邦賜給了波蘭。」當肖邦還很小,不會記譜時,他就能編出一些小品來,讓老師為他寫在稿紙上。後來肖邦在父親教法文的華沙學會里學習了作曲和其它課程。當他十七歲時,終於離開學校獻身於音樂。
二、「從一而終」的愛國音樂家
肖邦是終生獻身於一種樂器的第一個作曲家。甚至連李斯特這位鋼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轉而為全部管弦樂隊創作作品,因而當他的鋼琴作品為管弦樂隊重新改寫的時候,它們聽起來一樣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並沒有試圖在鋼琴上模仿管弦樂隊。他用鋼琴比別的任何樂器都能更好地表現音樂。不論肖邦的作品節奏是什麼——是圓舞曲還是波蘭的瑪祖卡舞曲或是波蘭舞曲——那旋律幾乎總是用簡單的ABA三段體歌曲形式。他的音樂同貝多芬的奏鳴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詩不同於莎士比亞的一出話劇一樣。肖邦在維也納舉辦了兩次成功的音樂會,然後想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上去求名。在華沙開了三次告別音樂會後,他就出發了。當他還沒有走出多遠的時候,他的老師和過去的同學們攔住他的馬車並唱了一首為了向他致敬而寫的大合唱。然後他們給他一個裝滿了故鄉泥土的銀制紀念杯,希望他永遠也不要忘記故土。他雖然再也沒有回來,但是永遠也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祖國。
三、巴黎歲月
肖邦到巴黎後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時興的教師。他願意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價格是最高的。他上課時象一個王子,總是戴著白羊皮手套,並且由一個僕人陪著,坐著一輛馬車來到。 李斯特把他介紹給在喬治·桑的筆名下寫作的著名小說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通過她,他被拉進以巴黎為家的藝術家們、作家們和音樂家們的歡快的圈子裡去。可是降臨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樂趣都永遠不能使他忘記波蘭的光榮和憂傷。 所有的肖邦的音樂作品都是他各種感情的短小音畫。有一些是從他自己的生活中取來的——當他在瑪佐爾卡島上訪問喬治·桑和她的女兒們的時候寫的夢一般的夜曲和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圓舞曲——特別是降D大調的那一首,據說是在他注視著喬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後寫的。但是他的音樂的更大部分都是從他對他的出生地的熱愛里生長出來的。
四、波蘭節奏
肖邦的許多最偉大的作品都是用波蘭的兩種古代舞蹈瑪祖卡舞和波羅乃茲舞的節奏寫成的。波羅乃茲舞是一種貴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們在國王寶座前面穩重而庄嚴地行進。肖邦用這種曲式創作了他的一些最宏偉的作品。瑪祖卡舞是肖邦時常看見的,這是波蘭農民們力圖在朝氣蓬勃的盡情歡樂中忘掉他們生活中的艱苦時跳的一種農村舞蹈。其節奏是每一小節三拍子,在最後一拍,跳舞的人們把腳後跟咔嗒一聲碰在一起時加強了一拍。肖邦作了五十多首瑪祖卡舞曲,並且在這一種節奏里,表現了從悲傷和神秘感到生活的歡樂等種種感情。肖邦偉大的《降b小調鳴曲》是建立在古老波蘭的一首詩的基礎上的,而他的四首《敘事曲》則講述了波蘭最偉大的詩人寫的四個故事。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講的是一個年輕的騎士對一位美麗而神秘的小姐的愛情。甚至他那些《練習曲》,也不僅是一些練習,而是一些音樂素描。所有想做鋼琴名家的學生都想要學會的那首偉大的《革命練習曲》,是當肖邦聽見波蘭人一再起來反抗俄國,但一再被殘酷鎮壓時寫的。浪漫派大師舒曼曾這樣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的音樂被人們熱愛的原因也許是:它不僅是在訴說波蘭的美和憂傷,而且訴說的是一種熾熱的愛國之情。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國詩人海涅有一次寫道:「他在鋼琴前坐下來的時候,我覺得彷彿是一個從我出生地來的同鄉正在告訴我當我不在的時候曾經發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時我很想問他:『家裡的那些玫瑰花還在熱情地盛開嗎?那些樹還在月光下唱得那麼美嗎?』」 那帶著「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態度、象天使一樣有著一綹美麗的鬈發」的文雅的小音樂家成了巴黎客廳的寵兒。但是巴黎生活的經歷毀壞了肖邦的健康,他變得敏感而易怒,在一次爭吵之後,他同喬治·桑十年的友誼徹底崩潰了。
鋼琴詩人
一、繁雜的曲名與瀟灑的譜曲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為鋼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鋼琴獨奏曲。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煩的是,他的作品大多隻有體裁而沒有標題,很多作品,即使標上調式和體裁及體裁編號,仍然難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後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時,往往以作品編號(Op. )作為查找的主要根據,因為作品編號是不會出現重復和混亂現象的。
肖邦作曲時,基本離不開鋼琴鍵盤。據當時的人所說,肖邦擅長在鋼琴上即興創作,而且有著一氣呵成般的流暢,但當他落筆追思即興樂念時,卻異常費力,稿紙上往往留下很多塗改痕跡。許多已成之作,每經他本人演奏一次,就會出現一種有所改動的版本。可見肖邦對於作曲是十分情緒化的。
二、肖邦的信條:讓人們去猜吧!
「脫帽吧,先生們!這里是一位天才!」這是1831年12月,舒曼發表在《大眾音樂報》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評論肖邦作品第二號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話。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樂評論文章。德國人對肖邦的了解,是從舒曼的這篇文章開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間,以莫扎特的歌劇《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麗娜的小二重唱作為主題,寫成了作品第二號——鋼琴和樂隊的變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國鋼琴家尤里烏斯·克諾爾(1807—1861)在萊比錫布業公會音樂廳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第二號。舒曼評論這個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烏斯的名字作為筆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從巴黎寫信給他的朋友沃伊切霍夫斯基說:「幾天以前,我從卡塞爾收到一個熱心的德國人寫的一篇長達十頁的評論,他在冗長的緒言以後一小節一小節地進行分析(作品第二號)。他認為按照正統的觀點,它們不能算是變奏,而是一幅想像的圖畫。他說,第二變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羅在追趕;在第三變奏里,唐·璜親吻著策麗娜,使馬捷托看了嘔氣;在慢板第五小節的降D大調上,唐·璜和策麗娜在接吻。這位撰稿者大發奇想,實在可笑,他還迫不及待地想把這篇文章發表在《音樂雜志》(屬於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好心的希勒是一個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對我十分關心,馬上告訴菲梯斯的岳父說,他寫那篇評論對我沒有好處只有害處。」肖邦所說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時音樂學家,1806年他和《民族信使報》編者羅貝爾的女兒阿黛拉伊德結了婚。菲梯斯在1827年創辦的《音樂雜志》是一種周刊。那麼,寫那篇評論文章的「熱心的德國人」,應該就是羅貝爾了。 肖邦最反對用文字解釋他的作品。倫敦樂譜出版商威塞爾(1797—1885)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給他的作品加上想入非非的標題,如《降B大調變奏曲》(作品2)標作「向莫扎特致敬」;
《引子和波羅乃茲》(作品3)標作「快樂」;《瑪祖卡風格迴旋曲》(作品5)標作「波西阿娜」;《三首夜曲》(作品9)標作「塞納河流水潺潺」;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標作「西風」;《降E大調圓舞曲》(作品18)標作「邀舞」;《波萊羅舞曲》(作品19)標作「安達盧西亞回憶」;《b小調諧謔曲》(作品20)標作「地獄里的宴會」;《第一敘事曲》(作品23)標作「無詞敘事詩」;《兩首夜曲》(作品27)標作「哀怨」;《降b小調諧謔曲》(作品31)標作「冥想」;另外《兩首夜曲》(作品37)標作「嘆息」;《兩首波羅乃茲》(作品40)標作「寵物」;而《瑪祖卡舞曲》則統稱為「波蘭回憶」。 1841年,肖邦從諾安寫給他的朋友豐塔那(1810—1869)的一封信中憤慨地說:「至於威塞爾,他是一個蠢才和騙子。你寫信給他時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如果他老是因我的作品而賠錢,那是由於他不照我的意見,而加上愚蠢的標題所致。從我心靈里發出的聲音,教我不能再送給他任何作品讓他加上這些名稱。你對他說話可以盡量講得尖銳些。」
在肖邦看來,那位「熱心的德國人」是和威塞爾同樣愚蠢,同樣可笑的。但這個德國人在文章中所描繪的「一幅想像的圖畫」,也許並不是他的發明,而是步了舒曼的後塵;因為舒曼的文章里也談到第二變奏「象一對情人(但不是唐·璜和他的僕人列波累羅)在追趕」,優美的降B大調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舒曼喜歡給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學性的標題,如《狂歡節》(作品9)、《幻想曲》(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則對此深惡痛絕,他的《g小調夜曲》(作品15之3)原想註上「悲劇《哈姆萊特》觀後感」字樣,後來還是取消了,他說:「讓人們去猜吧。」 讓音樂本身去說話,不把主觀臆想強加給聽眾——這就是肖邦的信念。「讓人們去猜吧」這句話,對於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義的。

hopin Frederic· Francois (1810-1849) Polish-born French composer and pianist of the romantic era. His music, written chiefly for the piano,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Polish dance themes.
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1810-1849) 浪漫主義時期波蘭裔法國作曲家和鋼琴家。他寫的以鋼琴曲為主的音樂以傳統的波蘭舞蹈主題為基礎
作品:1.《夜曲》No.1
2.《夜曲》No.2
3.《夜曲》No.5
4.《升C小調夜曲》編號外 阿勞
5.《C小調夜曲》編號外 阿勞
6.《敘事曲》霍洛維茲
7.《降E大調迴旋曲》 霍洛維茲
8.《第二鋼琴鳴奏曲》魯賓斯坦
9.《夜曲》OP.9-1 傅聰
10.《夜曲》OP.32-2 魯賓斯坦
11.《夜曲》OP.72-1(遺作)魯賓斯坦
12.《夜曲》OP.72-1(遺作)傅聰
13.《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魯賓斯坦
14.《喜悅》阿勞
15.《革命練習曲》 No.12 Maurizio Pollini
16.《革命練習曲》 No.12 李赫特
17.《E大調練習曲》(離別) Op.12 No.3 李赫特
18.《E大調練習曲》 (離別) Op.12 No.3 Maurizio Pollini
19.《第1號練習曲 》OP.10 No.1 李赫特
21.《夜曲 》No.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umous Pires
22.《第2號練習曲》Op.10 No.2 李赫特
23.《夜曲》NO.8 皮爾斯
24.《第2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 舒拉.切爾卡斯基
25.《第3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舒拉.切爾卡斯基
98.《第三鋼琴奏鳴曲》第二-四樂章 舒拉.切爾卡斯基
26.《F小調幻想曲》舒拉.切爾卡斯基
27.《華麗大圓舞曲》拉赫瑪尼諾夫
28.《瑪祖卡舞曲》NO.1
29.《瑪祖卡舞曲》NO.3
30.《波蘭舞曲第6號》英雄 作品第53號
31.《圓舞曲第九號》李帕蒂
32.《編號外圓舞曲1》阿勞
33.《編號外圓舞曲2》阿勞
34.《編號外圓舞曲3》阿勞
35.《G小調波蘭舞曲》Biret
36.《軍隊波蘭舞曲》Op.40, No.1 Maurizio Pollini
37.《降B大調波蘭舞曲(編號外)》Biret
38.《B大調夜曲》Op 32 No 1 拉羅查
39.《帕格尼尼回憶變奏曲》傅聰
40.《船歌》 拉羅查
41.《降b小調波蘭舞曲》(編號外) Biret
42.《搖籃曲》拉羅查
43.《第一鋼琴敘事曲》魯賓斯坦
43.《第一鋼琴敘事曲》霍洛維茨
43.《第一鋼琴敘事曲》基辛
44.《第一鋼琴敘事曲》波利尼
45.《降G大調波蘭舞曲》(編號外)Biret
46.《F大調第二鋼琴敘事曲》 魯賓斯坦
47.《降A大調第三鋼琴敘事曲》魯賓斯坦
48.《b小調第一鋼琴諧謔曲》 魯賓斯坦
49.《降b小調第二鋼琴諧謔曲》 魯賓斯坦
50.《E大調第四鋼琴諧謔曲》 波哥萊里奇
51.《雨滴》前奏曲 阿格里奇
52.《五首馬祖卡》米凱蘭傑里
53.《前奏曲28號之24》阿格里奇
54.《前奏曲op45》阿格里奇
55.《升c小調第三號諧謔曲》波哥萊里奇
56.《小狗圓舞曲》李帕蒂
57.《波萊羅舞曲》烏戈爾斯基
58.《華麗變奏曲》齊伯爾斯坦
59.《第一鋼琴奏鳴曲》齊伯爾斯坦
60.《c小調即興幻想曲》李雲迪
61.《降G大調第三號即興曲》阿勞
62.《圓舞曲作品69之2》Dinu Lipatti
63.《夜曲作品27之1》巴倫伯伊姆
64.《音樂會快板》阿什肯納吉
65.《引子和日耳曼主題變奏曲》瓦薩里
66.《圓舞曲》Op 64 No2李帕蒂
67.《「Hexameron」變奏曲》Ashkenazy
68.《降A大調第一鋼琴即興曲》阿勞
69.《幻想波蘭舞曲》布倫德爾
70.《塔蘭泰拉舞曲》烏戈爾斯基
71.《升g小調前奏曲作品28之7》Ivo Pogorelich
72.《升g小調前奏曲作品28之12》Ivo Pogorelich
73.《升g小調前奏曲作品28之16》Ivo Pogorelich
74.《升f小調波蘭舞曲》布倫德爾
75.《第二號即興曲》Claudio Arrau
76.《馬祖卡》作品63之2和63之3 Harasiewicz
77.《夜曲》作品62之1 Harasiewicz
78.《春天》科爾托
79.《寂靜的夜》科爾托
80.《引子和Moore主題變奏曲》Vladimi&Vovka Ashkenazy
81.《第16號夜曲》科爾托
82.《第4號夜曲》科爾托
83.《三首新練習曲》科爾托
84.《練習曲作品25之7》波利尼
85.《冬風練習曲》波利尼
86.《蝴蝶練習曲》波利尼
87.《帕格尼尼威尼斯主題曲》齊伯爾斯坦
88.《c小調波蘭舞曲》布倫德爾
89.《英雄波蘭舞曲》科爾托
90.《夜曲》No.1 Pires
91.《夜曲》No9. Pires
92.《夜曲》No13. Pires
93.《夜曲》No15. Pires
94.《馬祖卡》作品33之4.舒拉.切爾卡斯基
95.《夜曲》作品62之2.舒拉.切爾卡斯基
96.《《唐璜》:讓我們手拉手吧》舒拉.切爾卡斯基
97.《夜曲》作品27之2 舒拉.切爾卡斯基
98.《圓舞曲》作品34之3 拉赫瑪尼諾夫
99.《少女的願望》 拉赫瑪尼諾夫
100.《第三鋼琴協奏曲》基辛
101.《第一鋼琴敘事曲》米凱蘭傑里
102.《夜曲》第五首 Camille Saint-Saens
103.《波蘭舞曲》Op. 53 Ignacy Jan Paderewski
104.《第二號鋼琴諧謔曲》霍洛維茨
105.《五首馬祖卡》2 Michelangeli
106.《夜曲》作品37之2 Novaes
107.《夜曲》No.8 Barenboim
108.《夜曲》No.20 Barenboim109.《第14首圓舞曲》編號外 基辛
108.《圓舞曲「小狗」》陳薩
109.《自然的行板和華麗的波羅乃茲》Idil Bir

『肆』 肖邦的資料啊

肖邦
又名 : 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職業 : 作曲
所屬地區: 波蘭
出生地 : 波蘭
生日 : 1881年3月1日

人物介紹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
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七歲寫了《波蘭舞曲》,八歲登台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敘事曲》、《降A 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熱情的戰斗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奏鳴曲》等;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琴詩人」。他在國外經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囑附親人把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波蘭才子
一、又一個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個伯爵夫人的庄園宅地的三間房子里,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間,有著白色的牆和發光的天花板,有掛著雪白薄沙窗簾的窗戶,寬大的窗檯上,倒掛金鍾和天竺葵生氣勃勃地開著花。房屋裡面擺著沉重的紅木傢具、許多書架和一個白柱式火爐,在天冷的時候,裡面的松木劈啪作響,發出芳香的熱氣。三間房子中最大的一間裡面擺著鋼琴。有別於其他神童音樂家的是,少年肖邦並不喜歡那架鋼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師是個奇怪的人物,他總是穿著淡黃色的大衣和褲子、漆皮長靴以及顏色華麗但很俗氣的背心,據他說這是在一個拍賣行買的波蘭最後一個國王的所有物。他總是帶著一支長鉛筆,常用來敲那些遲鈍和不守規矩的學生的腦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歡上了鋼琴,而且彈得非常美妙,於是少年肖邦逐漸以「第二個莫扎特」而聞名華沙。在十歲時,他被帶去在一個大歌唱家面前彈奏,歌唱家聽後非常高興,送給他一塊手錶。不久以後,俄國沙皇聽見他演奏,當即以一個鑽石戒指作為贈品。當時的歐洲報紙上有這樣一句話:「上帝把莫扎特賜給了奧地利,卻把肖邦賜給了波蘭。」當肖邦還很小,不會記譜時,他就能編出一些小品來,讓老師為他寫在稿紙上。後來肖邦在父親教法文的華沙學會里學習了作曲和其它課程。當他十七歲時,終於離開學校獻身於音樂。
二、「從一而終」的愛國音樂家
肖邦是終生獻身於一種樂器的第一個作曲家。甚至連李斯特這位鋼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轉而為全部管弦樂隊創作作品,因而當他的鋼琴作品為管弦樂隊重新改寫的時候,它們聽起來一樣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並沒有試圖在鋼琴上模仿管弦樂隊。他用鋼琴比別的任何樂器都能更好地表現音樂。不論肖邦的作品節奏是什麼——是圓舞曲還是波蘭的瑪祖卡舞曲或是波蘭舞曲——那旋律幾乎總是用簡單的ABA三段體歌曲形式。他的音樂同貝多芬的奏鳴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詩不同於莎士比亞的一出話劇一樣。肖邦在維也納舉辦了兩次成功的音樂會,然後想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上去求名。在華沙開了三次告別音樂會後,他就出發了。當他還沒有走出多遠的時候,他的老師和過去的同學們攔住他的馬車並唱了一首為了向他致敬而寫的大合唱。然後他們給他一個裝滿了故鄉泥土的銀制紀念杯,希望他永遠也不要忘記故土。他雖然再也沒有回來,但是永遠也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祖國。
三、巴黎歲月
肖邦到巴黎後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時興的教師。他願意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價格是最高的。他上課時象一個王子,總是戴著白羊皮手套,並且由一個僕人陪著,坐著一輛馬車來到。 李斯特把他介紹給在喬治·桑的筆名下寫作的著名小說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通過她,他被拉進以巴黎為家的藝術家們、作家們和音樂家們的歡快的圈子裡去。可是降臨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樂趣都永遠不能使他忘記波蘭的光榮和憂傷。 所有的肖邦的音樂作品都是他各種感情的短小音畫。有一些是從他自己的生活中取來的——當他在瑪佐爾卡島上訪問喬治·桑和她的女兒們的時候寫的夢一般的夜曲和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圓舞曲——特別是降D大調的那一首,據說是在他注視著喬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後寫的。但是他的音樂的更大部分都是從他對他的出生地的熱愛里生長出來的。
四、波蘭節奏
肖邦的許多最偉大的作品都是用波蘭的兩種古代舞蹈瑪祖卡舞和波羅乃茲舞的節奏寫成的。波羅乃茲舞是一種貴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們在國王寶座前面穩重而庄嚴地行進。肖邦用這種曲式創作了他的一些最宏偉的作品。瑪祖卡舞是肖邦時常看見的,這是波蘭農民們力圖在朝氣蓬勃的盡情歡樂中忘掉他們生活中的艱苦時跳的一種農村舞蹈。其節奏是每一小節三拍子,在最後一拍,跳舞的人們把腳後跟咔嗒一聲碰在一起時加強了一拍。肖邦作了五十多首瑪祖卡舞曲,並且在這一種節奏里,表現了從悲傷和神秘感到生活的歡樂等種種感情。肖邦偉大的《降b小調鳴曲》是建立在古老波蘭的一首詩的基礎上的,而他的四首《敘事曲》則講述了波蘭最偉大的詩人寫的四個故事。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講的是一個年輕的騎士對一位美麗而神秘的小姐的愛情。甚至他那些《練習曲》,也不僅是一些練習,而是一些音樂素描。所有想做鋼琴名家的學生都想要學會的那首偉大的《革命練習曲》,是當肖邦聽見波蘭人一再起來反抗俄國,但一再被殘酷鎮壓時寫的。浪漫派大師舒曼曾這樣形容:「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的音樂被人們熱愛的原因也許是:它不僅是在訴說波蘭的美和憂傷,而且訴說的是一種熾熱的愛國之情。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國詩人海涅有一次寫道:「他在鋼琴前坐下來的時候,我覺得彷彿是一個從我出生地來的同鄉正在告訴我當我不在的時候曾經發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時我很想問他:『家裡的那些玫瑰花還在熱情地盛開嗎?那些樹還在月光下唱得那麼美嗎?』」 那帶著「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態度、象天使一樣有著一綹美麗的鬈發」的文雅的小音樂家成了巴黎客廳的寵兒。但是巴黎生活的經歷毀壞了肖邦的健康,他變得敏感而易怒,在一次爭吵之後,他同喬治·桑十年的友誼徹底崩潰了。
鋼琴詩人
一、繁雜的曲名與瀟灑的譜曲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為鋼琴曲,而其中的十分之九又是鋼琴獨奏曲。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煩的是,他的作品大多隻有體裁而沒有標題,很多作品,即使標上調式和體裁及體裁編號,仍然難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後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時,往往以作品編號(Op. )作為查找的主要根據,因為作品編號是不會出現重復和混亂現象的。
肖邦作曲時,基本離不開鋼琴鍵盤。據當時的人所說,肖邦擅長在鋼琴上即興創作,而且有著一氣呵成般的流暢,但當他落筆追思即興樂念時,卻異常費力,稿紙上往往留下很多塗改痕跡。許多已成之作,每經他本人演奏一次,就會出現一種有所改動的版本。可見肖邦對於作曲是十分情緒化的。
二、肖邦的信條:讓人們去猜吧!
「脫帽吧,先生們!這里是一位天才!」這是1831年12月,舒曼發表在《大眾音樂報》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評論肖邦作品第二號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話。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樂評論文章。德國人對肖邦的了解,是從舒曼的這篇文章開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間,以莫扎特的歌劇《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麗娜的小二重唱作為主題,寫成了作品第二號——鋼琴和樂隊的變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國鋼琴家尤里烏斯·克諾爾(1807—1861)在萊比錫布業公會音樂廳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第二號。舒曼評論這個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烏斯的名字作為筆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從巴黎寫信給他的朋友沃伊切霍夫斯基說:「幾天以前,我從卡塞爾收到一個熱心的德國人寫的一篇長達十頁的評論,他在冗長的緒言以後一小節一小節地進行分析(作品第二號)。他認為按照正統的觀點,它們不能算是變奏,而是一幅想像的圖畫。他說,第二變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羅在追趕;在第三變奏里,唐·璜親吻著策麗娜,使馬捷托看了嘔氣;在慢板第五小節的降D大調上,唐·璜和策麗娜在接吻。這位撰稿者大發奇想,實在可笑,他還迫不及待地想把這篇文章發表在《音樂雜志》(屬於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好心的希勒是一個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對我十分關心,馬上告訴菲梯斯的岳父說,他寫那篇評論對我沒有好處只有害處。」肖邦所說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時音樂學家,1806年他和《民族信使報》編者羅貝爾的女兒阿黛拉伊德結了婚。菲梯斯在1827年創辦的《音樂雜志》是一種周刊。那麼,寫那篇評論文章的「熱心的德國人」,應該就是羅貝爾了。 肖邦最反對用文字解釋他的作品。倫敦樂譜出版商威塞爾(1797—1885)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給他的作品加上想入非非的標題,如《降B大調變奏曲》(作品2)標作「向莫扎特致敬」;
《引子和波羅乃茲》(作品3)標作「快樂」;《瑪祖卡風格迴旋曲》(作品5)標作「波西阿娜」;《三首夜曲》(作品9)標作「塞納河流水潺潺」;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標作「西風」;《降E大調圓舞曲》(作品18)標作「邀舞」;《波萊羅舞曲》(作品19)標作「安達盧西亞回憶」;《b小調諧謔曲》(作品20)標作「地獄里的宴會」;《第一敘事曲》(作品23)標作「無詞敘事詩」;《兩首夜曲》(作品27)標作「哀怨」;《降b小調諧謔曲》(作品31)標作「冥想」;另外《兩首夜曲》(作品37)標作「嘆息」;《兩首波羅乃茲》(作品40)標作「寵物」;而《瑪祖卡舞曲》則統稱為「波蘭回憶」。 1841年,肖邦從諾安寫給他的朋友豐塔那(1810—1869)的一封信中憤慨地說:「至於威塞爾,他是一個蠢才和騙子。你寫信給他時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如果他老是因我的作品而賠錢,那是由於他不照我的意見,而加上愚蠢的標題所致。從我心靈里發出的聲音,教我不能再送給他任何作品讓他加上這些名稱。你對他說話可以盡量講得尖銳些。」
在肖邦看來,那位「熱心的德國人」是和威塞爾同樣愚蠢,同樣可笑的。但這個德國人在文章中所描繪的「一幅想像的圖畫」,也許並不是他的發明,而是步了舒曼的後塵;因為舒曼的文章里也談到第二變奏「象一對情人(但不是唐·璜和他的僕人列波累羅)在追趕」,優美的降B大調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舒曼喜歡給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學性的標題,如《狂歡節》(作品9)、《幻想曲》(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則對此深惡痛絕,他的《g小調夜曲》(作品15之3)原想註上「悲劇《哈姆萊特》觀後感」字樣,後來還是取消了,他說:「讓人們去猜吧。」 讓音樂本身去說話,不把主觀臆想強加給聽眾——這就是肖邦的信念。「讓人們去猜吧」這句話,對於肖邦的作品是有普遍意義的。

hopin Frederic· Francois (1810-1849) Polish-born French composer and pianist of the romantic era. His music, written chiefly for the piano,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Polish dance themes.
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科(1810-1849) 浪漫主義時期波蘭裔法國作曲家和鋼琴家。他寫的以鋼琴曲為主的音樂以傳統的波蘭舞蹈主題為基礎
作品:1.《夜曲》No.1
2.《夜曲》No.2
3.《夜曲》No.5
4.《升C小調夜曲》編號外 阿勞
5.《C小調夜曲》編號外 阿勞
6.《敘事曲》霍洛維茲
7.《降E大調迴旋曲》 霍洛維茲
8.《第二鋼琴鳴奏曲》魯賓斯坦
9.《夜曲》OP.9-1 傅聰
10.《夜曲》OP.32-2 魯賓斯坦
11.《夜曲》OP.72-1(遺作)魯賓斯坦
12.《夜曲》OP.72-1(遺作)傅聰
13.《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魯賓斯坦
14.《喜悅》阿勞
15.《革命練習曲》 No.12 Maurizio Pollini
16.《革命練習曲》 No.12 李赫特
17.《E大調練習曲》(離別) Op.12 No.3 李赫特
18.《E大調練習曲》 (離別) Op.12 No.3 Maurizio Pollini
19.《第1號練習曲 》OP.10 No.1 李赫特
21.《夜曲 》No.20 In C Sharp Minor Op. posthumous Pires
22.《第2號練習曲》Op.10 No.2 李赫特
23.《夜曲》NO.8 皮爾斯
24.《第2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 舒拉.切爾卡斯基
25.《第3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 舒拉.切爾卡斯基
98.《第三鋼琴奏鳴曲》第二-四樂章 舒拉.切爾卡斯基
26.《F小調幻想曲》舒拉.切爾卡斯基
27.《華麗大圓舞曲》拉赫瑪尼諾夫
28.《瑪祖卡舞曲》NO.1
29.《瑪祖卡舞曲》NO.3
30.《波蘭舞曲第6號》英雄 作品第53號
31.《圓舞曲第九號》李帕蒂
32.《編號外圓舞曲1》阿勞
33.《編號外圓舞曲2》阿勞
34.《編號外圓舞曲3》阿勞
35.《G小調波蘭舞曲》Biret
36.《軍隊波蘭舞曲》Op.40, No.1 Maurizio Pollini
37.《降B大調波蘭舞曲(編號外)》Biret
38.《B大調夜曲》Op 32 No 1 拉羅查
39.《帕格尼尼回憶變奏曲》傅聰
40.《船歌》 拉羅查
41.《降b小調波蘭舞曲》(編號外) Biret
42.《搖籃曲》拉羅查
43.《第一鋼琴敘事曲》魯賓斯坦
43.《第一鋼琴敘事曲》霍洛維茨
43.《第一鋼琴敘事曲》基辛
44.《第一鋼琴敘事曲》波利尼
45.《降G大調波蘭舞曲》(編號外)Biret
46.《F大調第二鋼琴敘事曲》 魯賓斯坦
47.《降A大調第三鋼琴敘事曲》魯賓斯坦
48.《b小調第一鋼琴諧謔曲》 魯賓斯坦
49.《降b小調第二鋼琴諧謔曲》 魯賓斯坦
50.《E大調第四鋼琴諧謔曲》 波哥萊里奇
51.《雨滴》前奏曲 阿格里奇
52.《五首馬祖卡》米凱蘭傑里
53.《前奏曲28號之24》阿格里奇
54.《前奏曲op45》阿格里奇
55.《升c小調第三號諧謔曲》波哥萊里奇
56.《小狗圓舞曲》李帕蒂
57.《波萊羅舞曲》烏戈爾斯基
58.《華麗變奏曲》齊伯爾斯坦
59.《第一鋼琴奏鳴曲》齊伯爾斯坦
60.《c小調即興幻想曲》李雲迪
61.《降G大調第三號即興曲》阿勞
62.《圓舞曲作品69之2》Dinu Lipatti
63.《夜曲作品27之1》巴倫伯伊姆
64.《音樂會快板》阿什肯納吉
65.《引子和日耳曼主題變奏曲》瓦薩里
66.《圓舞曲》Op 64 No2李帕蒂
67.《「Hexameron」變奏曲》Ashkenazy
68.《降A大調第一鋼琴即興曲》阿勞
69.《幻想波蘭舞曲》布倫德爾
70.《塔蘭泰拉舞曲》烏戈爾斯基
71.《升g小調前奏曲作品28之7》Ivo Pogorelich
72.《升g小調前奏曲作品28之12》Ivo Pogorelich
73.《升g小調前奏曲作品28之16》Ivo Pogorelich
74.《升f小調波蘭舞曲》布倫德爾
75.《第二號即興曲》Claudio Arrau
76.《馬祖卡》作品63之2和63之3 Harasiewicz
77.《夜曲》作品62之1 Harasiewicz
78.《春天》科爾托
79.《寂靜的夜》科爾托
80.《引子和Moore主題變奏曲》Vladimi&Vovka Ashkenazy
81.《第16號夜曲》科爾托
82.《第4號夜曲》科爾托
83.《三首新練習曲》科爾托
84.《練習曲作品25之7》波利尼
85.《冬風練習曲》波利尼
86.《蝴蝶練習曲》波利尼
87.《帕格尼尼威尼斯主題曲》齊伯爾斯坦
88.《c小調波蘭舞曲》布倫德爾
89.《英雄波蘭舞曲》科爾托
90.《夜曲》No.1 Pires
91.《夜曲》No9. Pires
92.《夜曲》No13. Pires
93.《夜曲》No15. Pires
94.《馬祖卡》作品33之4.舒拉.切爾卡斯基
95.《夜曲》作品62之2.舒拉.切爾卡斯基
96.《《唐璜》:讓我們手拉手吧》舒拉.切爾卡斯基
97.《夜曲》作品27之2 舒拉.切爾卡斯基
98.《圓舞曲》作品34之3 拉赫瑪尼諾夫
99.《少女的願望》 拉赫瑪尼諾夫
100.《第三鋼琴協奏曲》基辛
101.《第一鋼琴敘事曲》米凱蘭傑里
102.《夜曲》第五首 Camille Saint-Saens
103.《波蘭舞曲》Op. 53 Ignacy Jan Paderewski
104.《第二號鋼琴諧謔曲》霍洛維茨
105.《五首馬祖卡》2 Michelangeli
106.《夜曲》作品37之2 Novaes
107.《夜曲》No.8 Barenboim
108.《夜曲》No.20 Barenboim109.《第14首圓舞曲》編號外 基辛
108.《圓舞曲「小狗」》陳薩
109.《自然的行板和華麗的波羅乃茲》Idil Biret

『伍』 肖邦的簡介,謝謝

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於華沙郊區熱拉佐瓦沃拉。父親原籍法國,母親是波蘭人。他是個異常早熟的孩子棗六歲就寫詩棗他的音樂天才很快就證明他註定成為「莫扎特的後來人」。九歲時,在音樂會上公開演奏,散場後,他更關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領,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對母親說:「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領,媽媽。」

中學畢業後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學習,同時開始了早期創作活動。1830年以後他到巴黎定居,在那裡度過了後半生。從此肖邦永遠未能回國。當時,正值波蘭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反對外國奴役、爭取自由獨立的民族斗爭對青年肖邦的思想產生了深刻影響,從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愛國熱忱。

1837年他嚴詞拒絕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的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門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滅亡」,足見他拳拳愛國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從1846年起,肖邦的創作開始出現衰退的趨勢。其原因一方面由於波蘭民族運動的幾次挫折對他打擊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學家喬治·桑的愛情破裂以及身體衰弱,大大影響了他的創作熱情,身體健康每況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於巴黎寓所,他臨終時囑咐親人死後將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棗波蘭。

肖邦的創作生涯,以1830年為界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華沙時期與巴黎時期。在第一個時期,他完成了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鋼琴協奏曲》和《第二鋼琴協奏曲》。在後半生的巴黎時期,他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第一敘事詩》、《降A大調波蘭舞曲》,有充滿愛國主義熱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有哀痛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降b小調奏鳴曲》,還有不少的幻想曲與小夜曲。

當他1831年9月初赴巴黎時得知起義遭沙俄鎮壓、華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強烈震動。《c小調練習曲》(別稱《革命練習曲》,1831)、《d小調前奏曲》(1831),即是這時完成的。激憤、悲痛之情同嚴整洗練的藝術形式之間達到了高度完美的統一,成為肖邦早期音樂創作中的傑作。巴黎時期是肖邦思想藝術高度成熟、創作全盛的時期。深刻的民族內容、富於獨創性的藝術形式和音樂風格,使其創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肖邦在全部生涯中只開了三十次音樂會就建立了一種傳奇式的榮譽,這在鋼琴演奏史上別無他例。肖邦尊重並繼承古典音樂傳統,但他的琴藝具有獨特的風格。特別是在他的瑪祖卡和波羅奈茲舞曲中,創造性地運用民族民間調式、和聲和特性節奏,顯示出一個道地的「瑪祖爾人」對民族性格、風格、情趣及對藝術語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十九世紀歐洲樂壇上的一顆明星。他那些詩意濃郁、充滿著震憾人心的抒情性和戲劇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著「黃金時代」的浪漫主義音樂。同時,他的創作又具有強烈的波蘭民族氣質和情感內容,在歐洲音樂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歐洲浪漫主義音樂家的傑出代表著稱,另一方面以歐洲十九世紀民族樂派的奠基人載入史冊。肖邦之所以偉大,也正因為他把浪漫主義的時代風格和愛國主義的精神內容緊密地融合在音樂作品中。

『陸』 肖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弗列得利克·肖邦
弗利得利克·肖邦(1810一1849)生於華沙的近郊熱里亞佐瓦·沃利亞。他的父親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國人,後遷波蘭,曾參加過1794年波蘭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1746—1817)領導的反抗侵略者的起義。起義失敗後流落華沙,靠教學等工作度日。後來,他又在家中開設了一所寄宿學校。從此,他就不再參與政事,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華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較密切的來往,這對小肖邦的思想成長是有影響的。

肖邦從小就顯示出特殊的音樂才能,不僅能彈鋼琴,並能作曲。七歲時,就發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小調波蘭舞曲。八歲時,他舉行了第一次公開的演奏。從此,肖邦就以鋼琴演奏"神童"的身分,經常被華沙的貴族邀請去演奏,一時成為貴族沙龍中的寵兒。1825年,前來華沙參加波蘭議會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也出席了肖邦的一次演奏會,還賜給了肖邦一枚鑽石戒指。肖邦童年、少年時代的這些經歷,和他此後的遭遇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肖邦在少年時代,還接觸到波蘭城鄉的民間音樂以及不少波蘭愛國人士的進步思想。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為音樂學院的學生,與不少思想進步的師生交往。這些年裡,肖鄭經常去鄉間度假。他欣賞祖國的自然風光,傾聽農民的歌唱、奏樂,參加鄉村的舞會和婚禮。祖國的文化、民族民間的音樂,就像種子一樣,播種在肖邦的心田裡。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的波蘭,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但也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民族。1772、1793、1795年,俄國、普魯士、奧地利三個強國對弱小的波蘭進行了三次瓜分。他們瓜分波蘭的領土,奴役波蘭的人民,還想扼殺波蘭人民的民族意識,以 使他們能長久地統治下去。可是,正如一首波蘭愛國歌曲所唱的:"波蘭不會滅亡!"波蘭人民始終堅持著不屈不撓的愛國斗爭。十九世紀上半葉波蘭進步的、民族的浪漫主義文藝,對這個斗爭 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當時,波蘭涌現出一批愛國的思想家和文藝家。他們主張文藝要有鮮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熱愛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內容,要有豐富的情感色彩。這些思想對肖邦有著深遠的影響。肖邦的朋友、波蘭詩人維特維茨基在給肖邦的信中寫道:"你只要經常記著,民族性,民族性,最後還是民族性......正象波蘭有祖國的大自然一樣,也有祖國的旋律。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內在的、祖國的音響,雖然並不是每一顆心都能聽到它的聲音。"他一再囑咐肖邦,要"為了人民,通過人民!" 肖邦的老師埃爾斯納也對肖邦說:"你是天才,為人民而寫作吧, 要寫得有通俗性、民族性。"這一切,給肖邦以後的思想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1830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它不僅打擊了歐洲反動"神聖同盟"的封建統治,也對歐洲各國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這時,波蘭的愛國力量又重新振奮起來,秘密的愛國組織也活躍起來。他們不顧反動當局的逮捕、鎮壓,醞釀著新的起義。正是在這樣一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肖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敦促著肖邦出國去深造,並通過他的音樂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獲取榮譽。為此,肖邦處於激烈的思想斗爭之中,愛國心使他想留下;事業心又使他想離去。他寫道:「我還在這里,我不能決定啟程的日子。我覺得,我離開華沙就永遠不會再回到故鄉了。我深信,我要和故鄉永別。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麼可悲的事!」 離別的痛苦、永別的預感折磨著他,但是,親友們的勉勵、囑咐和期望又鼓舞著他,使他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去國外用藝術來歌頌祖國和自己的民族,為此他又感到激動。他寫道:"我願意唱出一切為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發的聲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分)能作為約翰(指十七世紀的波蘭圍王約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擊敗了土耳其侵略者,收復了祖國的疆土,並將土耳其人逐出維也納和匈牙利,名震歐洲。)的部隊所唱的戰歌。戰歌已絕響,但它們的回聲仍將盪漾在多瑙河兩岸。

1830年11月2日,蕭瑟的寒風增添了華沙的秋意,更增添了離別時的痛苦。送別的友人以這樣的話語叮嚀著即將離去的肖邦:

"不論你在哪裡逗留、流浪,願你永不將祖國遺忘,絕不停止對祖國的熱愛,以一顆溫暖、忠誠的心臟。"

肖邦接受了友人們贈送的一隻滿盛祖國泥土的銀杯,它象徵著祖國將永遠在異邦伴隨著他。更使肖邦感動的是,當親友送行到華沙郊外——肖邦的出生地沃利亞時,他的老師埃爾斯納和華沙音樂學院的一些同學們,竟已等候在那裡,並演唱了埃爾斯納特地為送別肖邦寫的一首合唱曲:

「你的才能從我們的國土中生長,願它到處充分發揚,...... 通過你樂藝的音響,通過我們的瑪祖別克、克拉可維亞克(波蘭民間舞曲)顯示你祖國的榮光。」

這樣的送別場面,這樣激動人心的詞句,使肖邦百感交集,在登上旅途時不禁失聲痛哭。

肖邦離國幾周以後,華沙就爆發了起義,並獲得了成功。據說肖邦聽到華沙起義的消息時,心情無比激動,曾擬回國,是他的摯友梯圖士苦功他不要回去。當梯圖士出發回國參加起義後,肖曾雇了一輛驛車追趕,准備和他一起回國,結果因未能趕上而返回維也納。這時,肖鄭在給華沙的友人馬圖申斯基的信中寫道:"為什麼我不能相你們在一起,為什麼我不能當一名鼓手!!!"

1830年11月的華沙起義,一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趕跑了俄國侵略軍,建立了波蘭自己的政權。波蘭人民的這一英雄業績,震撼了整個歐洲,是歐洲革命歷史上光輝的一頁。可是,在取得勝利後不到一年,就由於波蘭大貴族的背叛,使起義的成果被斷送。俄國侵略軍又重新攻陷了華沙,華沙起義被鎮壓下去了。又是在一個寒風蕭瑟的日子,肖邦在去巴黎的旅途中,聽到了華沙重新陷落的消息。這時,他義憤填膺、悲痛欲絕。在寫給梯圖士 的信中,他表示了對侵略者的無比憤恨:"......啊,上帝啊,你是存在的!存在而不給他們報應!你不管莫斯科佬的罪行,或者,或者你自己就是莫斯科佬!我可憐的父親!我高尚的父親,可能他在挨餓,他也沒有錢給母親買麵包!妹妹也許遭受放肆的莫斯科敗類的狂暴蹂躪!帕斯凱維奇(帕斯凱維奇是攻陷華沙的俄國統帥。),這條莫墓列夫的母狗,佔領了歐洲那些頭等君主國的駐節地!?莫斯科佬將成為世界的統洽者?......啊!為什麼我連一個莫斯科佬都不能殺啊!"盡管肖邦 的父親一再勸告他不要拋棄俄國"國籍"(當時俄國統治下的波蘭居民均屬"俄國籍"),可是肖邦在維也納始終不去把他的俄國護照延期,而甘願放棄"俄國籍",當一名"無國籍"的波蘭流亡者。 同時,肖邦在維也納也沒有動用俄國佔領華沙的反動頭子康斯坦丁大公寫給俄國駐維也納大使的介紹信,從此和俄國統治者徹底劃清了界限。以華沙起義為標志的波蘭民族獨立運動,好比是一所愛國主義的大學校,造就了無數波蘭的民族戰士,也哺育了一批波 蘭的民族艾藝家。剛離開華沙時,二十歲的肖邦還相當幼稚,可是,華沙起義以後的.二十一歲的肖邦,已被祖國的災難磨練得堅強起來了。他對祖國的愛和對敵人的恨,也變得更強烈了。

1831年肖邦到達巴黎的時候,法國正處於君主立憲的"七月王朝"時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資產階級的利益,金錢統治著社會的一切。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巴黎,盡管在文化藝術上有著悠久的傳統,成為全歐的文化藝術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邦在巴黎時所說的:"這里有最輝煌的奢侈。有最下等的卑污,有最偉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惡;每一個行動和言語都和花柳有關;喊聲、叫囂、隆隆聲和污穢多到不可想像的程度,使你在這個天堂里成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說誰也不過問一個人是怎樣生活的......。"為了在巴黎站穩腳跟,肖邦和上層社會的人士交往。環境決定了他"非生活在這個圈子裡不可。"1833年初,肖邦在給多·澤瓦諾夫斯基的信中寫道:"我已經進入最上層的社會,與大使、公爵、部長交往,......因為據說高尚的趣味是從這里出發的;假如有人在英國或奧地利大使館聽過你,你馬上就有更大的才能了;假使沃德蒙公爵夫人庇滬你,你馬上就彈奏得更好。" 由此可見,肖邦在巴黎盡管假快打開了局面、獲得了成功,但他是不滿意的。上層社會的奢華和虛假,無法安慰一位滿懷亡國之 恨的流亡者那痛苦的心靈。1832年底,他寫了一封信給巴黎的優美藝術部長:"一個不能再忍受祖國的悲慘命運而來到巴黎已將近一年的波蘭人——這是我向閣下作自我介紹所能使用的全部頭銜——恭順地向您請求把音樂學院大廳供他一月二十日舉行音樂會用......"。這封信清楚地表明了肖邦在巴黎的身分和他的心情。和上層人物交往,日益使他感受到"假發所掩蓋的是巨大的空虛。" 唯有和波蘭僑胞在一起,他才感到親切。他熱情無私地幫助流亡的波蘭同胞,經常和他們在一起交談、回憶,並為他們不知疲倦地演奏。1836年,被稱為"波蘭的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是當時義大利最傑出的小提琴家,名揚全歐。)的小提琴家裡平斯基要來巴黎演出時,肖邦積極地為他進行籌備,唯一的要求是要他為波蘭僑民開一場音樂會。最初里平斯基表示同意,後來卻又拒絕了,因為他不久要去俄國演出,如果他在巴黎為波蘭僑民演奏,會引起俄國人的反感。這佯的"理由"激怒了肖邦,他憤然斷絕了與里平斯基的友誼。1837年,俄國駐法大使以沙皇宮庭的名義拉攏肖邦,要他接受"俄皇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和稱號,並表示這是由於肖邦並未參加1830年的華沙起義。肖邦斷然加以拒絕,並義正詞產地答復道:"雖然我沒有參加1830年的革命, 因為當時我還太年輕,但是我的心是同那些革命者在一起的。" 這堅定的回答、傲岸的蔑視,給了北方的暴君一記響亮的耳光。 從這一系列表現可以看出:肖邦沒有辜負親友和老師的期望和囑咐,他始終保持著一顆忠於祖國的心。

肖邦很快在巴黎成名了。他通過自己的創作、演奏和鋼琴教學,贏得了人們高度的尊重。在巴黎,"娛樂變成了放盪,這里金子.齷齪和血腥是混在一起的"。盡管肖邦對巴黎的上層社會有所反感,但他的活動大多局限於上層的沙龍,加上他自己也逐漸地過上了優越的生活,這對他的思想意識也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和局制,使他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改革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同情,這和他歷來與不少波蘭貴族及其子弟關系較密切也有聯系。1831年華沙起義失敗後,流亡國外的波蘭人有幾千名,其中三分之二在法國,大多是出身貴族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從政治上 說大致可以分為兩派,保守派和民主派。保守派傾向於君主立憲制,而並不熱心於社會改革;民主派則主張立即解放農民,反對專制制度。對於在巴黎的波蘭民主派人士,肖邦一個也不認識。從思想觀點上看,肖邦更多地傾同於保守派。所以,對於1830年 和1848年法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肖邦表現得相當冷淡。 這些都不能不說是階級局限性在肖邦身上的反映。

肖邦從此一直定居在巴黎,只偶爾去外地旅行。1835年,他曾去德國的卡爾士巴德與父母短暫地相會過一次。同年在德累斯頓認識了波蘭貴族沃德津斯基的女兒瑪麗亞,和她發生了戀愛。 次年,肖邦向她求婚,但由於肖邦不是貴族,只是"一個音樂家", 不門當戶對,而遭到瑪利亞父親的拒絕。1836年底,肖邦認識了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約一年後,他們就同居了,一直到1847年才決裂分手。肖邦經常和聚集在巴黎的各國著名的文藝家交往, 如波蘭詩人密茨凱維支,法國文學家雨果、巴爾扎克,德國詩人海涅,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李斯特,義大利作曲家貝利尼,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等。這些文藝家們盡管各人的風格、個性往往不一致,但他們彼此的交往,使互相間在思想和創作上有所啟發,這對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種慰藉。可是,肖邦後半生在巴黎度過的歲月,仍然充滿難以排遣的孤寂感。他鄉作客、舉目無親的感受,始終使他悲鬱不已。從三十年代中起,肖邦經常患病,身體相當衰弱。舉行公開的音樂會,盡管可以帶來金錢和榮譽,肖邦卻並不喜歡。他最大的愉快還是和波蘭同胞在一起。他說:"就象不能拒絕給病人服葯一樣,我從不拒絕給密茨凱維文和諾爾維德彈琴,無論他們當中哪一個人來, 我都會坐下來彈琴,有時始終連一句話也不說。我的音樂不止一次引起他們流淚,這眼淚難道不是民族藝術家最高的十字架(意即報酬)嗎?"1841年,肖邦在致友人的信中寫道:"我們是否仍然會回祖國呢?!或者是完全瘋狂了?!我並不替密茨凱維文和索邦斯基擔心——這是一些堅強的腦袋,這些腦袋再經過幾次流亡僑居的生活也不會失去理智和力量。"從這些話中間可以看出肖邦作為一個"自願的政治流亡者"在異國的苦楚。但是,他寧願蒙受這苦楚,也不情願回波蘭去當異族統治下的"順民"。

1848年,他應邀去英國和蘇格蘭訪問演出,盡管受到熱烈歡迎,但他非常反感"英國人評價什麼都用英磅,他們喜歡藝術只是因為它是奢多品。"他在英國時這樣寫道:"在我心裡,已經什麼也不想做了,......我的心裡覺得憂愁,可是我麻醉自己,......我感得到一種沉悶的苦痛,......我早已沒有體驗過真正的快樂了。 我根本什麼也感覺不到,我簡直只象植物一祥地活著,耐性地等待著自己的完結。"肖邦的最後幾年就這樣完成了他個人悲劇的終結。可是,對於祖國,對於未來的祖國復興,肖邦始終念念不忘。1846年波蘭爆發了克拉科夫起義,失敗後,加里西亞又發生了農民起義。這些事件曾激起肖邦的熱情,他在信中歡呼道:"克拉科夫的事情進行得極好";"加里西亞的農民給沃倫和波多爾農民做出了榜樣;可怕的事情是不能避免的,但到最後,波蘭將是一個強盛、美好的波蘭,總之,波蘭。"1848年3月,波茲南公國起義,4月即遭到普魯士的鎮壓。肖邦對此也表示了極大的惋惜: "我......知道了關於波茲南公國全部可怕的消息。除了不幸,就是不幸。我已經萬念俱灰了。"對祖國命運的深切關懷,對祖國未 來的熱情憧憬,體現了肖邦對祖國始終不渝的熱愛。正是這熱愛使肖邦說出了他的遺願:"我知道,帕斯凱維奇決不允許把我的遺體運回華沙,那麼,至少把我的心臟運回去吧。"1849年,肖邦逝世後,他的遺體按他的囑咐埋在巴黎的彼爾·拉什茲墓地,緊靠著他最敬愛的作曲家見利尼的墓旁。那隻從華沙帶來的銀杯中的祖國泥土,被撒在他的墓地上。肖邦的心臟則運回到了他一心嚮往的祖國,埋葬在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肖邦的創作】

肖邦的創作和他的時代、社會背景以及個人思想、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肖邦的創作生涯延續了三十餘年(1817—1849),可分為兩大時期:①華沙時期(1830年前);②巴黎時期(1831 —1849)。

肖邦在華沙度過的二十個年頭,總的說來,是愉快、開朗的。 反映在這一時期的創作中,情緒的基調是樂觀的,但思想深度卻是有限的。盡管在這一時期內,肖邦已寫下了兩首鋼琴協奏曲、一些練習曲以及一些瑪祖卡舞曲等優秀的作品,但是,華沙時期的作品畢竟不可能超越一個尚未經歷生活風霜的考驗、不滿二十歲的青年人的思想局限。清新、明快固然是肖邦華沙時期大多數作品的基調,但從有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出過於華麗,甚至纖弱 矯飾的特點,看出受當時歐洲沙龍樂風以及波蘭貴族氣息影響的痕跡。1829年,肖邦在維也納演出後就曾寫信說:"大家說這里的貴族喜歡我。"但是,肖邦的早期創作中極其可貴的一點是:很早已顯示出波蘭的民族特色。各種民間舞蹈的體裁、節奏,以及風俗生活的意境、情致,使他的作品非常生動、感人。如d小調波蘭舞曲(Op.71 Nrl)以及a小調瑪祖卡舞曲(Op.17 Nr4,《小猶太》)等。肖邦一生中寫的第一首作品是波蘭舞曲(1817), 寫的最後一首作品是富有波蘭民間色彩的瑪祖卡舞曲(1849年)。 這象徵著肖邦的一生是一個波蘭民族作曲家的一生,是和波蘭人民、波蘭土壤息息相連的一生。肖邦很少直接採用民歌旋律作曲,而是按波蘭民族民間音樂的性格、音調,自己去進行創造。他的音樂既具有強烈的波蘭風格,也富有個人獨創的特性;既 與民間音樂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又是經過精心加工和藝術提高的。

1830年至1831年華沙起義的成功、失敗,不僅決定了肖邦一生中的重大轉變,促使肖邦的思想走同成熟,並且也是他創作前期與後期的分水嶺,這前後的區別顯得如此巨大,甚至彷彿判若二人。從此,肖邦的作品的思想性更高了,情感更深刻了,氣勢更宏大了。他的作品從具有抒情音詩的特點演變為具有民族史詩式的特點。在華沙起義直接影響下產生的c小調練習曲、a小調及 d小調前奏曲標志著這一驟變的發生。在巴黎陸續寫成的第一諧謔曲、第一敘事曲等宏偉的史詩性樂曲,也充分顯示整個風格的變化。

肖邦在巴黎的創作很快進入了成熟期。此後的創作可以分為兩個范疇,一個與祖國興亡或個人對祖國的緬懷、思念、憧憬有聯系,一個則更多反映肖邦在巴黎的生活感受和情致。從樂曲的風格來說,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宏偉的、富有戲劇性;一類是充滿詩意的、抒情的。不少資產階級的評論家只看到或只強調肖邦抒情、細膩的一面,甚至把肖邦稱作"沙龍作曲家"、"病室作曲家",這是一種歪曲。肖邦盡管身體虛弱,鋼琴演奏以細膩、含蓄著稱,但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感天地之廣闊、宏大,確實只有一位民族戰士才能具有的。正是時代的激流、民族的悲劇和生活的沖突,使肖邦的作品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氣勢。但這宏大並不 妨礙肖邦音樂的細膩,強烈的戲劇性和優美的抒情性,在他的作品中是對立而統一的。例如升c小調夜曲(Op.27 Nrl)強烈的中段和寧靜的首尾段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敘事曲中反復交替出現音樂形象截然不同的兩段。而這些對比完全受內容表現所決定 的,是有機整體發展,演奏的結果,而絕不是純形式地為對比而對比。

肖邦最後幾年的創作中,雖然也還有個別作品具有昂揚的情緒,如《幻想波蘭舞曲》(0p.61),但更多的卻具有一種彷彿與世無爭的情緒。這在他以往的創作中是少有的,不能不說這是生活意志衰退、悲觀情緒有所滋長的結果。從數量上說,最後幾年的作品寫得很少,這和肖邦當時的體力衰弱、心情憂郁有關。

肖邦的作品幾乎全是鋼琴曲。盡管他的老師埃爾斯納等曾一再鼓勵他從事民族歌劇的創作,但是肖邦很清楚自己的所長和所短,始終局限於鋼琴創作。創作范圍的局限絲毫不影響尚邦作為作曲家的偉大。他在鋼琴音樂的領域內,不僅寫下了大量傑出的作品,並且對鋼琴音樂、乃至整個音樂創作的歷史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的作品繼承、發揚了歐洲十八、十九世紀初古典音樂的傳統,大大地豐富了歐洲十九世紀上半葉浪漫主義音樂的天地,並對十九世紀下半葉浪漫主義音樂的繼續發展、各民族樂派的興起,以及此後整個近現代音樂的發展(包括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印象主義音樂等),有很大的啟發和影響。他的充滿獨創性的作品中常富有寬廣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和聲色彩豐富而極有表現力,節奏生動,並常與波蘭民間音樂、舞蹈有密切的聯系,在形式體裁上也是多樣的,同樣具有高度創造性。
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於華沙郊區熱拉佐瓦沃拉。父親原籍法國,母親是波蘭人。他是個異常早熟的孩子棗六歲就寫詩棗他的音樂天才很快就證明他註定成為「莫扎特的後來人」。九歲時,在音樂會上公開演奏,散場後,他更關心的好像是他的衣領,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對母親說:「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領,媽媽。」

中學畢業後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學習,同時開始了早期創作活動。1830年以後他到巴黎定居,在那裡度過了後半生。從此肖邦永遠未能回國。當時,正值波蘭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反對外國奴役、爭取自由獨立的民族斗爭對青年肖邦的思想產生了深刻影響,從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愛國熱忱。

1837年他嚴詞拒絕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的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門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滅亡」,足見他拳拳愛國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從1846年起,肖邦的創作開始出現衰退的趨勢。其原因一方面由於波蘭民族運動的幾次挫折對他打擊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學家喬治·桑的愛情破裂以及身體衰弱,大大影響了他的創作熱情,身體健康每況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於巴黎寓所,他臨終時囑咐親人死後將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棗波蘭。

肖邦的創作生涯,以1830年為界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華沙時期與巴黎時期。在第一個時期,他完成了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鋼琴協奏曲》和《第二鋼琴協奏曲》。在後半生的巴黎時期,他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第一敘事詩》、《降A大調波蘭舞曲》,有充滿愛國主義熱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有哀痛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降b小調奏鳴曲》,還有不少的幻想曲與小夜曲。

當他1831年9月初赴巴黎時得知起義遭沙俄鎮壓、華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強烈震動。《c小調練習曲》(別稱《革命練習曲》,1831)、《d小調前奏曲》(1831),即是這時完成的。激憤、悲痛之情同嚴整洗練的藝術形式之間達到了高度完美的統一,成為肖邦早期音樂創作中的傑作。巴黎時期是肖邦思想藝術高度成熟、創作全盛的時期。深刻的民族內容、富於獨創性的藝術形式和音樂風格,使其創作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肖邦在全部生涯中只開了三十次音樂會就建立了一種傳奇式的榮譽,這在鋼琴演奏史上別無他例。肖邦尊重並繼承古典音樂傳統,但他的琴藝具有獨特的風格。特別是在他的瑪祖卡和波羅奈茲舞曲中,創造性地運用民族民間調式、和聲和特性節奏,顯示出一個道地的「瑪祖爾人」對民族性格、風格、情趣及對藝術語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十九世紀歐洲樂壇上的一顆明星。他那些詩意濃郁、充滿著震撼人心的抒情性和戲劇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著「黃金時代」的浪漫主義音樂。同時,他的創作又具有強烈的波蘭民族氣質和情感內容,在歐洲音樂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歐洲浪漫主義音樂家的傑出代表著稱,另一方面以歐洲十九世紀民族樂派的奠基人載入史冊。肖邦之所以偉大,也正因為他把浪漫主義的時代風格和愛國主義的精神內容緊密地融合在音樂作品中。

【李斯特談蕭邦】

肖邦 [匈]李斯特

我們要談的一位大音樂家,遠在他死以前,痛苦就把他折磨壞了;無論他的一部分作品怎樣受歡迎我可以預言:二十五年或三十年以後,他的作品一定可以獲得比現在更加深刻的評價。將來的音樂史家們一定會給這位在音樂中表現出稀有的旋律天才的人,給在節奏領域里作了奇跡般發明的人,給非常巧妙地和非常卓絕地擴大了和聲織體的人以一定的地位;將來的音樂史家一定會公平地對待他的成績:把他的成就看得比那些為管弦樂隊所演奏的、為歌劇首席女演員所演唱的許多大型作品要重要得多。

肖邦的天才是相當深刻的、崇高的,然而主要的是——他的天才的豐富程度足以使他馬上在管弦樂的廣大領域內占據一個應有的地位。他的樂思的偉大、完美、豐富的程度足以填滿豪華的管弦樂法的一切環節。有些書獃子責備肖邦的音樂中缺乏復調音樂的因素,但是我認為肖邦完全可以付之一笑。

證明一個藝術家是否天才,當然不是看他是否是否使用了某些藝術效果。藝術家的天才表現在使他不自禁地歌唱的感情里;崇高是天才的尺度。天才最後用情感和形式的完全統一來表現自己,情感和形式的統一程度要彼此不能分開,互為表裡,這一個就是另一個發出來的光。肖邦的最美妙的、卓絕的作品都很容易改編為管弦樂,這就充分證明了:他可以不費力地把自己的最美妙的充滿靈感的的構思用管弦樂隊表現出來。如果他從來不用交響樂音樂來表現自己的構思,那隻是因為他不願意而已。他對自己所採用的形式具有明確的用意,他所用的形式是最符合他的感情的;他對於自己所採用的形式所具有的意識——是一切藝術中天才的最重要的標志之一。

『柒』 日本消邦素真的可以去斑嗎

日本肖邦素其實多多少少還是可以對祛斑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因為她的成分裡面也是有一些祛斑的一些材料製成的,所以也是有作用的,而且也是比較好的一個祛斑用的。

『捌』 關於肖邦

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法語: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1810年2月22日-1849年10月17日),原名弗里德里克·弗朗齊歇克·肖邦(波蘭文: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有時拼作Szopen),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他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肖邦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真實出生日期為1810年2月22日下午6點左右,其母親以3月1日作為肖邦出生,3月1日亦成為官方承認出生日期。自幼喜愛波蘭民族音樂,7歲時就創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台演出,不滿20歲已出名。肖邦38歲時英年早逝,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國,創作了大量鋼琴作品,如四部敘事曲、十餘部波蘭舞曲包括《軍隊》《英雄》,二十六首鋼琴前奏曲包括《雨滴》,二十七首鋼琴練習曲包括《離別》《革命》,四部諧謔曲、三部鋼琴奏鳴曲,至少三十二首多夜曲,五十九首馬祖卡,兩首鋼琴協奏曲,幻想曲和大提琴奏鳴曲等。肖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曲,被譽為「鋼琴詩人」。代表作:馬厝卡舞曲、圓舞曲。

《A大調波洛奈茲舞曲》(1838)是一首勝利凱旋的頌歌,貫穿始終的管弦樂隊般的豐滿強大的音響,展現了古代波蘭慶祝民族勝利時光輝燦爛的情景。《c小調波洛奈茲舞曲》(1839)則是一首哀嘆祖國淪亡的沉痛音詩,主題的感情基調是悲哀和壓抑的,但絲毫沒有感傷。《升f小調波洛奈茲舞曲》(1841)規模宏大,富於戲劇性,它同對波蘭歷史上的民族戰爭情景的想像有聯系。悲壯嚴峻的首尾部分同色彩暗淡、感情憂郁的中間部分形成對照,在波洛奈茲舞曲體裁中別具一格。
《降A大調波洛奈茲舞曲》(1842)是同類體裁樂曲中性格最剛毅、豪邁,氣勢最宏偉、磅礴的一首。它的主題具有果斷、剛健的節奏,熱情豪邁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調式和聲,體現著不屈不撓的民族英雄豪傑的形象。樂曲的中部富於鮮明的造型性,馬蹄聲同號角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戰馬賓士、月光劍影的古代沙場的情景。作曲家思古的幽情同現實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洶涌澎湃的民族感情的巨流,不可抑制。
晚期(1846~1849) 這一時期肖邦的創作呈現出明顯的衰退趨勢。《幻想波洛奈茲舞曲》(1846)是這個時期的重要作品,雖然在這里已經聽不到像《降A大調波洛奈茲舞曲》那樣高昂、豪邁的聲音,但它的那些由於對祖國、民族未來的某種憧憬而唱出的激昂慷慨的段落仍是極富於感染力的。《g小調馬祖卡舞曲》(1849)、《f小調馬祖卡舞曲》(1849)是肖邦最後的兩部作品。前者是一首親切、溫存的歌,表達了對生活的最後一點眷戀;後者在淡淡的哀愁中傾訴著對故國和親人的最後思念。
[編輯本段]肖邦作品概覽
肖邦的作品以鋼琴曲為主,雖然他不少作品技巧頗為艱深,但是他從來不會以炫技為最終目的,肖邦的作品更注重詩意和細膩的情感。
獨奏曲
作為一個波蘭作曲家,肖邦為故鄉的波蘭舞曲和瑪祖卡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其中最早的作品是1817年的G小調波蘭舞曲(K. 889),那時肖邦才剛7歲,肖邦一生都在作波蘭舞曲,年輕時候的許多波蘭舞曲作品最後都沒有發表,因為他認為這些作品過於單調。肖邦先是專注於先驅卡爾·馬利亞·馮·韋伯和約翰·倪波穆·胡梅爾的作品,此後在巴黎完成的作品中充滿了肖邦對家鄉波蘭的渴望和思念,他所有現存的波蘭舞曲(從Op. 26 No. 1開始),都有一段華彩樂章作為開場。
瑪祖卡與波蘭舞曲不同,在19世紀初還是一個相當嶄新的音樂形式,但很快就風靡了全歐洲。肖邦不僅在城市沙龍中聽瑪祖卡,也在波蘭聽民俗原始形態的瑪祖卡,15歲時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瑪祖卡(B大調瑪祖卡,891年—895年),最具特色的是對變音階的精彩運用和五度音階的低音,從Op. 6(1830年—1832年)起的瑪祖卡多使用循環的形式。
總的來說,肖邦的這些作品並不適合於舞蹈,因為它們大都節奏過快,他的華爾茲作品也是如此。肖邦的華爾茲是為沙龍譜寫的,大都使用大調,因為大調比小調更加歡快,其中著名的有《一分鍾圓舞曲》,作品節奏極快,而且充滿激情,其實它並非人們經常所聽到的那樣,不是為了讓人盡量在一分鍾內演奏完畢,肖邦本人或其他鋼琴家是否能夠在一分鍾內完成作品的演奏也不得而知,之所以取名《一分鍾圓舞曲》,是要表達「把握瞬間」的意思;這部作品的靈感來自一條追逐自己尾巴團團轉的小狗,所以這部圓舞曲也被稱為《小狗圓舞曲》。
另一類肖邦所發展的音樂形式是夜曲,肖邦共有21部夜曲作品,他的夜曲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愛爾蘭作曲家和鋼琴家、夜曲的發明者John Field的影響,而肖邦的夜曲作品聽上去更加地和諧,充滿變換的韻律,曲調也更加靈活,有美聲唱法的風格。
24首鋼琴前奏曲創作於肖邦在馬洛卡的短暫旅程中,按順序對應著五度音階,從C大調開始,到A小調結束,大小調交替。
奏鳴曲
肖邦大量的鋼琴作品中只有3部奏鳴曲,當時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對音樂形式的嚴格要求,使得肖邦無法自如掌握,或者肖邦可能是根本不願意受形式所約束。肖邦的第一部奏鳴曲是早期創作的,獻給了他的老師Józef Elsner,他的第三部奏鳴曲(op.58,1844年)是一部紀念作品。
最受歡迎的是鋼琴奏鳴曲2號B小調(Op. 35,1839年),其中的第三樂章是著名的《葬禮進行曲》(Marche Funèbre),這個樂章與之前的Grave – Doppio Movimento和詼諧曲(Scherzo)樂章,以及之後Finale的節拍,初聽起來前後沒有關聯,但是音樂學的研究卻發現之間聯系緊密。肖邦的這部鋼琴奏鳴曲作品在當時便引起了爭議,第一,奏鳴曲的所有樂章都是用小調寫的,這在當時是不同尋常的,小調奏鳴曲習慣上至少應當有一個樂章使用大調;第二,各個樂章的主題令人憎惡,這引起了舒曼的抗議,第一樂章Grave – Doppio Movimento令人喘不過氣來,第二樂章Scherzo詼諧曲近乎粗暴地激烈,第三樂章葬禮進行曲被舒曼形容成「殘暴」(德語:grauenhaft),而第四樂章則缺乏曲調,所有這些在當時都是不合時宜的。
除此之外,肖邦還作有4首敘事曲和4首詼諧曲,都是相當精緻的作品。肖邦的練習曲op.10、op.25和另外三首肖邦去世後才發表的作品,對彈奏技術的要求很高,同時又非常適合於音樂會上的演出,代表作品有C小調《革命練習曲》(Op. 10 No. 12)。肖邦將練習曲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此前的練習曲,比如卡爾·車爾尼的練習曲,大都只專注於教學目的,而後來的弗蘭茲·李斯特、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和克勞德·德彪西也都對練習曲做出了發展。
肖邦的即興曲作品中,代表作品是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它是在肖邦去世後才發表的,因為肖邦在作曲完畢後才發現,作品的中段與波希米亞作曲家Ignaz Moscheles(1794年—1870年)的一首鋼琴作品驚人地相似,所以肖邦不願意將其發表。
協奏曲
除了獨奏作品外,肖邦還有2部鋼琴協奏曲1號(E小調)和2號(F小調),也是許多鋼琴家在音樂會上常常演出的作品。
第1鋼琴協奏曲(E小調,OP.11)作於1830年,由1830年10月10日首演。肖邦在給友人的信中曾對這首作品有以下說明:「新協奏曲的慢板樂章是E大調,我並不特別要求此部分強勁的力度。我是以浪漫、平靜、略含憂郁的心情作了這首作品,必須非藉此讓人產生像是在眼望著一個能引起無數快樂的回憶那樣的印象不可。比如像是美麗的春天的明月良宵那樣的印象。」這首作品呈獻給鋼琴教師卡爾克布倫納(Kalkbrenner,1788-1849)。
1.庄嚴的快板,E小調。形式是追隨莫扎特確立的古典協奏曲形式,先由管弦樂合奏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由弦樂以E大調奏出。鋼琴出現後,極盡技巧化而華麗地表現這兩個主題,然後以管弦樂合奏結束呈示部。發展部為C大調,鋼琴從處理第一主題後半段始,此後諸主題在多種轉調中發展。再現部調子改為G大調,最後以鋼琴燦爛技巧發揮的激動達到高潮。
2.浪漫曲,甚緩板,E大調,有夜曲風格。主題如歌性格,由兩部分構成。其後半段以B大調開始,間奏後進入激動的中段,以強音出現升C小調略呈灰暗的新主題。此主題奏完後以升G大調回到仍裝飾得很復雜的主題後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階與琶音三連音輕快的動態裝飾,然後像煙霧消失般結束。
3.迴旋曲,甚快板,E大調。鋼琴諧謔地誘導出第一主題,產生妙趣橫生的反復進行,插入的方式極有莫扎特的魅力,結尾是華麗的尾奏,以鋼琴奏三連高音階性樂流結束。
代表作品
肖邦共發表編號作品65首(Op. 1 - Op. 65),去世後發表11首(Op. 66 - Op. 74,其中Op. 72有3首)。
其中包括比較有名的有:
第一鋼琴協奏曲
第二鋼琴協奏曲
降E大調華麗大圓舞曲
降D大調「小狗」圓舞曲,又稱「一分鍾圓舞曲」
升C小調圓舞曲
降A大調圓舞曲《離別、告別圓舞曲》
降G大調圓舞曲
A大調波蘭舞曲《軍隊》
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
降E大調夜曲
升F大調夜曲
降B小調夜曲
降A大調夜曲
第二十三號瑪祖卡舞曲
第四十四號瑪祖卡舞曲
C小調練習曲《革命》
E大調練習曲《離別、離別曲、悲傷練習曲》
第一號敘事曲
第一號詼諧曲
第七號前奏曲
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
革命練習曲
[編輯本段]肖邦作品名稱列表(中英對照)
Op.1, Rondo in C minor (1825)
C小調迴旋曲
Op.2, Variations on "La ci darem la mano" from Mozart's Opera "Don Giovanni" in B-flat major (1827)
唐璜:讓我們手拉手吧 變奏曲
Op.3, Introction and Polonaise brillante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C major (1829)
C大調引子與華麗的波蘭舞曲
Op.4, Piano Sonata No. 1 in C minor (1828)
C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
Op.5, Rondo à la Mazur in F major (1826)
F大調馬祖卡舞曲式迴旋曲
Op.6, 4 Mazurkas (1830)
四首馬祖卡
Op.7, 5 Mazurkas (1830-1831)
五首馬祖卡
Op.8, Trio for Violin,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1829)
g小調鋼琴三重奏
Op.9, 3 Nocturnes (1830-1831)
三首夜曲
Op.10, 12 Études à son ami Franz Liszt (1829-1832)
為李斯特寫的12首練習曲
Op.11,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1 in E minor (1830)
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Op.12, Variations brillantes in B-flat major on "Je vends Scapulaires" from Hérold's "Ludóvic"
(1833)
詠嘆調《我要出售外衣》主題華麗變奏曲
Op.13, Fantasia on Polish Airs in A major (1828)
A大調波蘭主題幻想曲
Op.14, Rondo à la Krakowiak in F major (1828)
F大調克拉克維亞克迴旋曲
Op.15, 3 Nocturnes (1830-1833)
三首夜曲
Op.16, Rondo in E-flat major (1832)
降E大調迴旋曲
Op.17, 4 Mazurkas (1832-1833)
4首馬祖卡
Op.18, Grande Val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1831)
降E大調華麗的大圓舞曲
Op.19, Bolero in A minor (1833)
a小調波萊羅舞曲
Op.20, Scherzo No. 1 in B minor (1831)
b小調諧謔曲
Op.21, Concerto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No. 2 in F minor (1829-1830)
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Op.22, Andante spianato in G major et Grande Polonaise brillante in E-flat major (1834)
降E大調平靜的行板與華麗的波羅乃茲
Op.23, Ballade No.1 in G minor (1831-1835)
g小調第一敘事曲
Op.24, 4 Mazurkas (1834-1835)
4首馬祖卡
Op.25, 12 Études à son amie Mme la Comtesse d'Agoult (1832-1836)
為阿古爾特伯爵夫人寫的12首練習曲
Op.26, 2 Polonaises (1834-1835)
2首波蘭舞曲
Op.27, 2 Nocturnes (1835)
2首夜曲
Op.28, 24 Preludes (1836-1839)
24首前奏曲
Op.29, Impromptu No. 1 in A flat major (1837)
降A大調第一即興曲
Op.30, 4 Mazurkas (1836-1837)
4首馬祖卡
Op.31, Scherzo No. 2 in B-flat minor (1837)
降b小調諧謔曲
Op.32, 2 Nocturnes (1836-1837)
2首夜曲
Op.33, 4 Mazurkas (1837-1838)
4首馬祖卡
Op.34, 3 Waltzes (1831-1838)
3首圓舞曲
Op.35, Piano Sonata No. 2 in B-flat minor - Funeral March (1839)
降b小調第二鋼琴奏鳴曲
Op.36, Impromptu No. 2 in F-sharp major (1839)
升F大調第二即興曲
Op.37, 2 Nocturnes (1838-1839)
2首夜曲
Op.38, Ballade No. 2 in F major (1836-1839)
F大調第二敘事曲
Op.39, Scherzo No. 3 in C-sharp minor (1839)
升c小調諧謔曲
Op.40, 2 Polonaises (1838-1839)
2首波蘭舞曲
Op.41, 4 Mazurkas (1838-1839)
4首馬祖卡
Op.42, Waltz in A-flat major (1840)
降A大調圓舞曲
Op.43, Tarantella in A-flat major (1841)
降A大調塔蘭泰拉舞曲
Op.44, Polonaise in F-sharp minor (1841)
升f小調波蘭舞曲
Op.45, Prelude in C-sharp minor (1841)
升c小調前奏曲
Op.46, Allegro de Concert in A major (1832-1841)
A大調音樂會快板
Op.47, Ballade No. 3 in A-flat major (1840-1841)
降A大調第三敘事曲
Op.48, 2 Nocturnes (1841)
兩首夜曲
Op.49, Fantasia in F minor (1841)
f小調幻想曲
Op.50, 3 Mazurkas (1841-1842)
3首馬祖卡
Op.51, Impromptu No. 3 in G-flat major (1842)
降G大調第三即興曲
Op.52, Ballade No. 4 in F minor (1842)
f小調第四敘事曲
Op.53, Polonaise in A-flat major - "Heroic" (1842)
降A大調「英雄」波蘭舞曲
Op.54, Scherzo No. 4 in E major (1842)
E大調第四諧謔曲
Op.55, 2 Nocturnes (1843)
2首夜曲
Op.56, 3 Mazurkas (1843)
3首馬祖卡
Op.57, Berceuse in D-flat major (1843)
降D大調搖籃曲
Op.58, Piano Sonata No. 3 in B minor (1844)
b小調第三鋼琴奏鳴曲
Op.59, 3 Mazurkas (1845)
3首馬祖卡
Op.60, Barcarolle in F-sharp major (1845-1846)
升F大調船歌
Op.61, Polonaise-Fantaisie in A-flat major (1845-1846)
降A大調幻想波蘭舞曲
Op.62, 2 Nocturnes (1846)
2首夜曲
Op.63, 3 Mazurkas (1846)
3首馬祖卡
Op.64, 3 Waltzes (1846-1847)
3首圓舞曲
Op.65, Sonata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 in G minor (1845-1846)
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
Op.posth. 66, Fantaisie-Impromptu in C-sharp minor (1835)
遺作: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
Op.posth. 67, 4 Mazurkas (1835-1849)
遺作:4首馬祖卡
Op.posth. 68, 4 Mazurkas (1827-1849)
遺作:4首馬祖卡
Op.posth. 69, 2 Waltzes (1829-1835)
遺作:2首圓舞曲
Op.posth. 70, 3 Waltzes (1829-1841)
遺作:3首圓舞曲
Op.posth. 71, 3 Polonaises (1825-1828)
遺作:3首波蘭舞曲
Op.posth. 72, (1826-1827)
No. 1 Nocturne in E minor (1827)
No. 2 Funeral March in C minor (1827)
No. 3 3 Ecossaises (1826)
遺作:
e小調夜曲
c小調葬禮進行曲
3首科塞茲舞曲
Op.posth. 73, Rondo in C major (for two pianos) (1828)
遺作:(為雙鋼琴而作)C大調迴旋曲
Op.posth. 74, 17 Songs (1829-1847)
遺作:17首歌曲
[編輯本段]《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蘇教版六上第三課
19世紀初,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領土落到了沙皇俄國的手裡。波蘭人民從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壓迫的深淵。年輕而富有才華的音樂家肖邦,滿懷悲憤,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1830年11月的一天,維斯瓦河上彌漫著薄薄的霧靄。20歲的肖邦告別了自己的親人,坐著馬車離開了首都華沙。在城郊,馬車突然被一大群人攔住,原來是肖邦的老師埃斯內爾和同學們來為他送行。他們站在路邊,詠唱著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它鄉》。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說:「孩子,無論你走到哪裡,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啊!」肖邦感動地點了點頭。這時,埃斯內爾又捧過一隻閃閃發光的銀杯,深情地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眼眶。他鄭重地從老師手裡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瞭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後登上馬車,疾馳而去。
就在他離開祖國的那幾天,華沙爆發了反抗沙俄統治的起義。可是,不久起義失敗了。肖邦得知這一消息,悲憤欲絕。他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成了音符,寫下了著名的《革命練習曲》。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
肖邦日夜思念著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關在幽暗的房間里,點上一支蠟燭,徹夜地作曲、彈琴。時間在流逝,可是他已根本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肖邦在法國巴黎一住就是18年。為了祖國,也為了生計,肖邦四處奔波。疲勞加上憂憤,使肖邦原來的肺結核病又復發了。1849年10月,他終於躺倒在病床上。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
肖邦就是這樣帶著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當時他才39歲。
[編輯本段]紀念肖邦

『玖』 肖邦簡介

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
pin (1810-1849)

偉大的波蘭音樂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七歲寫了《波
蘭舞曲》,八歲登台演出,不滿二十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
琴家和作曲家。後半生正值波蘭亡國,在國外渡過,創作了
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此抒發自己的思鄉情、
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系的英雄性作品,
如《第一敘事曲》、《降A 大調波蘭舞曲》等;有充滿愛國
熱情的戰斗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b小調諧謔曲》
等;有哀慟祖國命運的悲劇性作品,如《降b小調奏鳴曲》等
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
肖邦一生不離鋼琴,所有創作幾乎都是鋼琴曲,被稱為「鋼
琴詩人」。他在國外經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
勉強。1837年嚴辭拒絕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
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
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
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囑附親人把自
己的心臟運回祖國。
[ 波蘭才子 ]
一、又一個神童
肖邦一家住在一個伯爵夫人的庄園宅地的三間房子里,
那是令人愉快的房間,有著白色的牆和發光的天花板,有
掛著雪白薄沙窗簾的窗戶,寬大的窗檯上,倒掛金鍾和天
竺葵生氣勃勃地開著花。
房屋裡面擺著沉重的紅木傢具、許多書架和一個白柱式火
爐,在天冷的時候,裡面的松木劈啪作響,發出芳香的熱
氣。三間房子中最大的一間裡面擺著鋼琴。有別於其他神
童音樂家的是,少年肖邦並不喜歡那架鋼琴。

肖邦的第一位教師是個奇怪的人物,他總是穿著淡黃
色的大衣和褲子、漆皮長靴以及顏色華麗但很俗氣的背心,
據他說這是在一個拍賣行買的波蘭最後一個國王的所有物。
他總是帶著一支長鉛筆,常用來敲那些遲鈍和不守規矩的
學生的腦袋和手指。他使肖邦喜歡上了鋼琴,而且彈得非
常美妙,於是少年肖邦逐漸以「第二個莫扎特」而聞名華
沙。在十歲時,他被帶去在一個大歌唱家面前彈奏,歌唱
家聽後非常高興,送給他一塊手錶。不久以後,俄國沙皇
聽見他演奏,當即以一個鑽石戒指作為贈品。
當時的歐洲報紙上有這樣一句話:「上帝把莫扎特賜
給了奧地利,卻把肖邦賜給了波蘭。」
當肖邦還很小,不會記譜時,他就能編出一些小品來,
讓老師為他寫在稿紙上。後來肖邦在父
親教法文的華沙學會里學習了作曲和其它課程。當他十七
歲時,終於離開學校獻身於音樂。
二、「從一而終」的愛國音樂家
肖邦是終生獻身於一種樂器的第一個作曲家。甚至連
李斯特這位鋼琴中的帕格尼尼,也在晚年轉而為全部管弦
樂隊創作作品,因而當他的鋼琴作品為管弦樂隊重新改寫
的時候,它們聽起來一樣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並
沒有試圖在鋼琴上模仿管弦樂隊。他用鋼琴比別的任何樂
器都能更好地表現音樂。不論肖邦的作品節奏是什麼——
是圓舞曲還是波蘭的瑪祖卡舞曲或是波蘭舞曲——那旋律
幾乎總是用簡單的ABA三段體歌曲形式。他的音樂同貝多
芬的奏鳴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詩不同於莎士比
亞的一出話劇一樣。
肖邦在維也納舉辦了兩次成功的音樂會,然後想到一
個更廣闊的世界上去求名。在華沙開了三次告別音樂會後
他就出發了。當他還沒有走出多遠的時候,他的老師和過
去的同學們攔住他的馬車並唱了一首為了向他致敬而寫的
大合唱。然後他們給他一個裝滿了故鄉泥土的銀制紀念杯
,希望他永遠也不要忘記故土。他雖然再也沒有回來,但
是永遠也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祖國。
三、巴黎歲月
肖邦到巴黎後不久,就成了巴黎最時興的教師。他願
意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價格是最高的。
他上課時象一個王子,總是戴著白羊皮手套,並且由一個
僕人陪著,坐著一輛馬車來到。
李斯特把他介紹給在喬治.桑的筆名下寫作的著名小
說家迪德望夫人(Dudevant)。通過她,他被拉進以巴黎
為家的藝術家們、作家們和音樂家們的歡快的圈子裡去。
可是降臨到他身上的一切成功和樂趣都永遠不能使他忘記
波蘭的光榮和憂傷。
所有的肖邦的音樂作品都是他各種感情的短小音畫。
有一些是從他自己的生活中取來的——當他在瑪佐爾卡島
上訪問喬治.桑和她的女兒們的時候寫的夢一般的夜曲和
短小的前奏曲,和那些圓舞曲——特別是降D大調的那一首,
據說是在他注視著喬治.桑的小白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以後
寫的。但是他的音樂的更大部分都是從他對他的出生地的
熱愛里生長出來的。
四、波蘭節奏
肖邦的許多最偉大的作品都是用波蘭的兩種古代舞蹈
瑪祖卡舞和波羅乃茲舞的節奏寫成的。波羅乃茲舞是一種
貴族的舞蹈——王子和英雄們在國王寶座前面穩重而庄嚴
地行進。肖邦用這種曲式創作了他的一些最宏偉的作品。
瑪祖卡舞是肖邦時常看見的,這是波蘭農民們力圖在朝氣
蓬勃的盡情歡樂中忘掉他們生活中的艱苦時跳的一種農村
舞蹈。其節奏是每一小節三拍子,在最後一拍,跳舞的人
們把腳後跟咔嗒一聲碰在一起時加強了一拍。肖邦作了五
十多首瑪祖卡舞曲,並且在這一種節奏里,表現了從悲傷
和神秘感到生活的歡樂等種種感情。
肖邦偉大的《降b小調鳴曲》是建立在古老波蘭的一
首詩的基礎上的,而他的四首《敘事曲》則講述了波蘭最
偉大的詩人寫的四個故事。其中最流行的一首講的是一個
年輕的騎士對一位美麗而神秘的小姐的愛情。甚至他那些
《練習曲》,也不僅是一些練習,而是一些音樂素描。所
有想做鋼琴名家的學生都想要學會的那首偉大的《革命練
習曲》,是當肖邦聽見波蘭人一再起來反抗俄國,但一再
被殘酷鎮壓時寫的。浪漫派大師舒曼曾這樣形容:「肖邦
的作品是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
肖邦的音樂被人們熱愛的原因也許是:它不僅是在訴
說波蘭的美和憂傷,而且訴說的是一種熾熱的愛國之情。
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國詩人海涅有一次寫道:「他在鋼
琴前坐下來的時候,我覺得彷彿是一個從我出生地來的同
鄉正在告訴我當我不在的時候曾經發生的最奇怪的事情。
有時我很想問他:『家裡的那些玫瑰花還在熱情地盛開嗎?
那些樹還在月光下唱得那麼美嗎?』」
那帶著「以魅力笑容、令人愉快的態度、象天使一樣
有著一綹美麗的鬈發」的文雅的小音樂家成了巴黎客廳的
寵兒。但是巴黎生活的經歷毀壞了肖邦的健康,他變得敏
感而易怒,在一次爭吵之後,他同喬治.桑十年的友誼徹
底崩潰了。
[ 鋼琴詩人 ]
一、繁雜的曲名與瀟灑的譜曲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為鋼琴曲,而其中的十分
之九又是鋼琴獨奏曲。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煩的是,他的作
品大多隻有體裁而沒有標題,很多作品,即使標上調式和
體裁及體裁編號,仍然難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後
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時,往往以作品編號(Op. )作為查找
的主要根據,因為作品編號是不會出現重復和混亂現象的。
肖邦作曲時,基本離不開鋼琴鍵盤。據當時的人所說,
肖邦擅長在鋼琴上即興創作,而且有著一氣呵成般的流暢,
但當他落筆追思即興樂念時,卻異常費力,稿紙上往往留
下很多塗改痕跡。許多已成之作,每經他本人演奏一次,
就會出現一種有所改動的版本。可見肖邦對於作曲是十分
情緒化的。
二、肖邦的信條:讓人們去猜吧!
"脫帽吧,先生們!這里是一位天才!」
這是1831年12月,舒曼發表在《大眾音樂報》第四十
九期的一篇評論肖邦作品第二號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話。
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樂評論文章。德國人對肖邦
的了解,是從舒曼的這篇文章開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間,以莫扎特的歌劇《唐.璜》
第一幕中唐.璜和策麗娜的小二重唱作為主題,寫成了作
品第二號——鋼琴和樂隊的變奏曲。
1831年10月27日,德國鋼琴家尤里烏斯.克諾爾(18
07-1861)在萊比錫布業公會音樂廳初次登台,演奏了肖邦
的作品第二號。舒曼評論這個曲子的文章,就借用了尤里
烏斯的名字作為筆名。

1831年12月16日,肖邦從巴黎寫信給他的朋友沃伊切霍
夫斯基說:「幾天以前,我從卡塞爾收到一個熱心的德國
人寫的一篇長達十頁的評論,他在冗長的緒言以後一小節
一小節地進行分析(作品第二號)。他認為按照正統的觀
點,它們不能算是變奏,而是一幅想像的圖畫。他說,第
二變奏里唐.璜和列波累羅在追趕;在第三變奏里,唐.
璜親吻著策麗娜,使馬捷托看了嘔氣;在慢板第五小節的
降D大調上,唐.璜和策麗娜在接吻。這位撰稿者大發奇想,
實在可笑,他還迫不及待地想把這篇文章發表在《音樂雜
志》(屬於他的女婿菲梯斯的刊物)上。好心的希勒是一
個很有才能的青年,……他對我十分關心,馬上告訴菲梯
斯的岳父說,他寫那篇評論對我沒有好處只有害處。」肖
邦所說的菲梯斯(1784-1871),是比利時音樂學家,1806年
他和《民族信使報》編者羅貝爾的女兒阿黛拉伊德結了婚。
菲梯斯在1827年創辦的《音樂雜志》是一種周刊。那麼,
寫那篇評論文章的「熱心的德國人」,應該就是羅貝爾了。
肖邦最反對用文字解釋他的作品。倫敦樂譜出版商威
塞爾(1797-1885)為了使出版物引人注目,常給他的作品
加上想入非非的標題,如《降B大調變奏曲》(作品2)標
作「向莫扎特致敬」;《引子和波羅乃茲》(作品3)標作
「快樂」;《瑪祖卡風格迴旋曲》(作品5)標作「波西阿
娜」;《三首夜曲》(作品9)標作「塞納河流水潺潺」;
另外《三首夜曲》(作品15)標作「西風」;《降E大調圓
舞曲》(作品18)標作「邀舞」;《波萊羅舞曲》(作品
19)標作「安達盧西亞回憶」;《b小調諧謔曲》(作品20)
標作「地獄里的宴會」;《第一敘事曲》(作品23)標作
「無詞敘事詩」;《兩首夜曲》(作品27)標作「哀怨」;
《降b小調諧謔曲》(作品31)標作「冥想」;另外《兩首
夜曲》(作品37)標作「嘆息」;《兩首波羅乃茲》(作品
40)標作「寵物」;而《瑪祖卡舞曲》則統稱為「波蘭回
憶」。
1841年,肖邦從諾安寫給他的朋友豐塔那(1810-1869)
的一封信中憤慨地說:「至於威塞爾,他是一個蠢才和騙子
。你寫信給他時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如果他老是因我
的作品而賠錢,那是由於他不照我的意見,而加上愚蠢的
標題所致。從我心靈里發出的聲音,教我不能再送給他任
何作品讓他加上這些名稱。你對他說話可以盡量講得尖銳些。」
在肖邦看來,那位「熱心的德國人」是和威塞爾同樣
愚蠢,同樣可笑的。但這個德國人在文章中所描繪的「一
幅想像的圖畫」,也許並不是他的發明,而是步了舒曼的
後塵;因為舒曼的文章里也談到第二變奏「象一對情人(但
不是唐.璜和他的僕人列波累羅)在追趕」,優美的降B大
調是「情人第一次的接吻」等等。舒曼喜歡給自己的作品
加上文學性的標題,如《狂歡節》(作品9)、《幻想曲》
(作品12)、《童年情景》(作品15)、《少年曲集》(作
品68)、《森林情景》(作品82)等都是其例;肖邦則對此
深惡痛絕,他的《g小調夜曲》(作品15之3)原想註上「悲
劇《哈姆萊特》觀後感」字樣,後來還是取消了,他說:
「讓人們去猜吧。」
讓音樂本身去說話,不把主觀臆想強加給聽眾——這就
是肖邦的信念。「讓人們去猜吧」這句話,對於肖邦的作品
是有普遍意義的。

閱讀全文

與肖邦素美白祛斑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09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824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266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03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08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823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790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167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350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593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09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581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614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03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255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473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575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02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10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