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左右手協調能力差..該怎麼辦
心理醫生手記
自90年代初興起的感覺統合訓練,是解決各類兒童行為問題的一種切實有效的新方法。它使許多孩子的行為問題在快樂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得到了改善,這種方法也很受家長們的歡迎,並悄然改變著許多家長的育兒觀。但由於各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目前,正規的感覺統合訓練只是集中在相當有限的范圍之內,不能滿足大多數家長的需要。而且,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關鍵在於預防,越早訓練效果越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里介紹幾種由家長配合可直接在家裡進行的游戲訓練方法,既簡單有效又能促進親子關系,希望能給家長們一點幫助或啟示。
前庭功能失調
問題主要表現: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聽而不見、久轉不暈,平衡能力差,雖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門牆。
游戲方法
◆充分爬行
要訓練寶寶爬行,出生後28天內寶寶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讓寶寶俯卧幾秒鍾,先鍛煉頸部肌肉,使他慢慢能抬頭,用手抵住他的雙腳,寶寶可趁勢向前爬,會爬後再充分爬行3個月以上,盡量不使用學步車。可以專門准備一塊地毯鋪在地上,讓孩子在上面爬,既保證了安全又使孩子有足夠大的活動區域。爬行不足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磕磕碰碰。
◆平衡游戲
嬰兒期家長要多搖抱,也可以讓寶寶多坐搖籃,強化孩子對自身重力感刺激的輸入。大一點的孩子要讓他們玩盪鞦韆、走平衡木等游戲。
◆飛機游戲
由家長仰面平躺,向上伸出胳臂,雙手頂住孩子的前肩,並彎曲雙腿用腳托住孩子的腹部,孩子則頸部抬高,雙臂張開,雙腿並攏伸平,做成飛機模樣。這時,可做前後左右的搖動。
◆搖擺毛巾游戲
用毛巾將孩子包在其中,由父母各拉一頭,左右或上下搖動,也可在擺動時指示孩子向固定目標投球。
觸覺過分敏感
問題主要表現:偏食、挑食,不愛吃菜;吃手或咬指甲;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陌生環境膽小、怕黑、粘人或緊張、退縮,不敢表現;對小傷小痛特別敏感;不合群或不會和別人玩,愛惹人。
游戲方法
◆洗澡游戲
1.冷熱水刺激:在安全范圍內,讓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溫帶來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來感受,家長也可先做示範,並觀察孩子的表現。
2.梳頭游戲: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頭皮,並順其勢梳頭,也可以讓孩子自己來,對手指的精細運動和了解自身形象都有幫助。
3.麻布刷身游戲: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後背、足部,可以邊講故事或唱歌,保持輕松氛圍,以免孩子緊張。也可用毛巾、海綿、軟刷子等替代。
◆抓癢游戲
讓孩子躺在床或沙發上,抓撓他的腋下、胸口,依孩子的反應來控制用力的大小和刺激的強度。如果連一些常需接觸他人的部位也有強烈的反應,則需加強此游戲。
◆毛巾卷游戲
找一條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將孩子整個捲起來,再輕輕滾動或下壓,也可用雙手輕輕抱緊孩子身體的各部位,強化各部位的觸覺感受。
◆沙土游戲
將淘洗干凈的細沙放在大盆里,讓孩子在裡面玩耍,尤其要適當增加沙土與孩子身體的接觸面。沙土可由紙、樹葉、米、豆等代替,此種游戲更適合在沙灘上進行,鼓勵孩子在沙土中建立自己理想中的世界。
◆墊上游戲
讓孩子在地毯上雙手抱頭,向左右兩個方向滾動,對運動企劃、觸覺、自我形象都有益。另外,還可練習前滾翻和後滾翻,對觸覺、動作平衡、協調都有幫助。
◆小刺球游戲
用帶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滾動或輕壓,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來完成,後背則由家長輔助進行。
本體感失調
問題主要表現:動作協調能力差,笨手笨腳,做事拖拉、磨蹭,語言表達能力差,缺乏自信、消極退縮、不敢表現。
游戲方法
◆從小抓起,多多活動
要注意手指小肌肉的精細運動訓練,可根據孩子年齡、能力等特點,自行設計抓、握、捏、扔等游戲,如擺積木、投球、捏橡皮泥等。尤其應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上幼兒園之前要學會洗手、擦臉、剪紙以及自己擦屁股。之後要練習拿筆、拿筷子、系扣子、系鞋帶等。
◆球類運動
球類運動對小肌肉、大肌肉協調以及反應速度、靈活性都很有幫助。3歲左右的孩子要訓練他們拍皮球,要求他們左右手交替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訓練他們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由簡單的分解動作開始,堅持下去,對注意力、手眼協調以及將來學習能力很有好處。
◆多多表達
為孩子提供適宜的語言環境,多和孩子交談、講故事,鼓勵孩子表達自身的需要和感受,逐漸學會准確描述身邊的事物,善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細小進步,進行表揚,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學做家務
適當地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是培養意志力、責任心、自信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有效途徑。4歲左右的孩子有積極參與家務的要求,家長要抓住這個時機,不能因為覺得孩子小或做得不夠好就剝奪了他們練習的有利時機,包辦代替只會導致孩子笨拙、懶惰、意志力差、缺乏自信以及沒有責任心。家長應耐心地教會孩子逐漸從事各種家務,並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長期承擔某項任務。
總之,兒童早期要多撫摸、多搖抱,盡量母乳喂養,多和孩子說話,多逗笑,增加語言信息刺激,4歲之前不要限制孩子吮手、裹嘴、咬毛巾被,只要保持清潔,唇部運動有利於語言的發展。4歲之後,隨著注意力開始逐漸指向外界,上述問題會自行緩解。要讓孩子有機會哭,練習聲帶發音。這些無疑都對語言的發育有利。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問題,參考上面的方法,自行制定一套重點明確、循序漸進的訓練計劃,然後進行訓練。統合訓練一般都要經過2-3個月的時間堅持去做,才會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當然,我們更希望感覺統合成為一種觀念,滲透在每個人的生活裡面,因為它會給喜愛它的人們帶來成長和希望、健康和快樂。
『貳』 身體協調性差怎麼辦
想要練習好瑜伽我們首先一定要練好身體的協調性,如果肌肉不放鬆,身體不協調很難完成一些高難度動作,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的練習才會領悟到瑜伽的真諦,學習這7個體式,練好身體的協調性,你也可以做的很好。
六.
1.坐姿,雙腿伸直與身體成直角坐在地面上。
2.將右腿緩慢抬起,緊貼右側身體並保持伸直狀態。
3.右手繞過右腿體後雙手相握。
4.眺望遠方1分鍾,右腿放在放鬆,再將左腿抬起重復動作。
此動作能夠預防臀部下垂,保持臀型,想要擁有迷人的小翹臀嗎,經常練習就可以讓我們的臀型更加挺翹更加有彈性。同時拉抻我們雙腿的韌帶,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協調性加強,小密建議大家在每天睡前完成此動作,效果最佳。
七.
1.雙腿屈膝彎曲,跪在地面上,再將左膝蓋向後側移一步遠。
2.雙手抬起,在脖子後方掌握。
3.身體向後仰,左手小臂勾住左腳,保持在30秒左右。
此動作可以拉抻我們全身肌肉,增強我們身體的平衡度,還可以集中我們的注意力,調整好自己的呼吸從而達到調理心情的作用,讓我們趕走煩躁的心情臉上充滿笑容,只有每天保持健康的心情我們才能更加年輕。
『叄』 肢體不協調怎麼改善
肢體不協調通常都是由於長時間不活動,或者是長時間一個姿勢造成的。那麼如果想要肢體變得協調,那麼就需要多活動了。所以我們平時可以跳繩子啊,跳繩可以鍛煉手腳跟大腦的協調性,而且還能對全身的肌肉都有提拉鍛煉的效果。另外我們還可以去練習一些瑜伽,通過練習瑜伽,也能夠幫助肢體變得更協調。而且呢,還可以練習舞蹈,通過練習舞蹈也能增強肢體的協調性。
『肆』 肢體不協調怎麼糾正
西安北郊未央區盛龍廣場瀧舞舞蹈零基礎培訓學校告訴大家手腳不協調如何去改善:
舞蹈是改善手腳不協調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手腳不協調的大多的原因都是身體沒有接觸,身體的動作跟不上腦子的想法。跳舞需要全身各個部分的參與,所以會有針對每個部位的練習,也有一起配合的練習。長期跳下去,機會形成肌肉記憶,手腳不協調的問題就會得到解決了。
手腳不協調學跳舞怎麼練?
可以用下面的方法來學跳舞:
1、首先就是要練好基本功。柔韌性、力量、耐力、控制、聽拍、體型,每一個都得特意的有針對性地訓練。
2、跟著音樂節拍跳動作。學習舞蹈時要盡可能仔細,注意每個節拍的相應動作。然後平時多聽節奏感強的音樂,跟著音樂跳動作,盡量把節奏點卡對。長期練習下去,你就會發現你做動作時會流暢很多。
3、多看看老師或者跳的好的人的動作,重點注意一些細節的地方,別人是怎麼處理的,然後結合自己的動作,找出自己做的不對或不夠好的地方並改正。
4、拍攝視頻記錄自己,不管自己跳的怎樣,都要錄下視頻看。因為跳舞的時候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整體動作,看不到自己做的不好地方。這樣拍視頻記錄下來能幫助自己更好進步,並且能記錄下自己學舞的歷程,看著自己一步一步的跳好,更能激勵自己。
『伍』 肢體不協調怎麼辦
多聽一些節奏感強的音樂 並隨著節奏找找節拍 然後讓肢體跟著一起擺動 學習一些簡單舞蹈 比如先學會左邊的動作 然後盡力模仿著做右邊的動作 這樣肢體就會協調很多 鍛煉和自信是很重要的
『陸』 手腳不協調怎麼辦
鍛煉手腳協調性的方法有很多,
一、站蹲撐立,先站立後下蹲,然後雙手撐地,雙腳向後蹬直,雙腳收回原地,最後慢慢站起。
二、壓腿,壓腿對於提高身體的協調性來說具有很大的作用,會使全身變得柔韌。
三、跑步、打球、跳繩、散步等運動是比較容易的,並且能夠更協調性、更好地運動。
四、補充體內營養,比如維生素和蛋白質、鈣元素等。
很多人發現自己的手腳出現不協調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可能是患者的身體神經器官出現問題,也有可能是患者大腦發育不完全導致的。患者應當引起注意,不要過度焦躁,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患者需要多進行鍛煉,要注意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要過度消極或者抑鬱。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方法進行治療,患者要注意多運動,多鍛煉,才能幫助自己改善手腳不協調的毛病。希望每個患者都能健康。
『柒』 身體協調能力不好怎麼辦
協調性
協調性訓練法大概有以下九種手段:1、不習慣動作之各種身體練習;2、反向完成動作;3、改變已習慣動作速度與節奏;4、以游戲方式完成復雜動作;5、要求創造性改變完成動作方式;6、采不習慣組合動作,使已掌握動作更加復雜化練習;7、改變動作空間范圍;8、利用各器械或自然環境做各種較復雜練習;9、適時用信號或有條件刺激以使運動員做改變動作之各種練習。
協調性訓練法之頻率愈是基層要愈高,當然,如果是兩公尺以上長人,動作仍不協調,頻率也要高。在准備期每星期之頻率以二到三次較佳,動作項目最少十項,每項動作最少練習三次到五次。
協調性訓練處方之安排,由於它是一種強化訓練,所以在准備期與鍛練期中,必需打好基礎,在調整期與比賽期中,就沒有專項的協調性訓練。在處方安排上,可依據上述訓練法所列的二十個項目,再加上教練另編項目來操作。強度以七十%,頻率以每星期三次。動作如下:
1.縱跳:雙腳並攏手彎向上跳。
2.前後跳:方法要領同上,但向前與後跳。
3.側跳:方法要領同上,但向左與右跳。
4.方形跳:方法要領同上,但向方形位置跳。
5.轉向跳:方法要領同上,但跳起後轉向180度著地身體與雙手要去維持平衡,可向左與向右跳。
6.跳躍轉向:方法要領同上,但是以單腳跳。
7.側向交叉步:有左交叉與右交叉兩種。
8.手腳反向動作:單腳立雙手與提起腳作方向相反。
9.站蹲撐立:先站立後蹲,然後雙手撐地雙腳向後蹬直,雙腳再收回原地,最後站起。
此為一組循環。其它有10.陀螺翻滾、11.左腳內曲用右手碰、12.持球8字擺振、13.站立拋接球、14.坐拋接球、15.拋球向前後跑向前接球、16.蹲互推、17.站立跳起互推、18.站蹲撐立接球、19.坐蹲立接球、20.翻滾接球等。
當然,協調性訓練在於要求速度與時間和動作之配合下完成,亦即動作越復雜學習效果越佳 ( 抄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捌』 左右手不協調怎麼辦
呵呵,看得出來啊~~你和我當初一樣,很想練好籃球,努力把~~~~~ 左手運球的原理其實是幫右手一樣的,由於大多數人都是用右手的,所以左手比較生疏,因為一開始都用右手拍球馬~~~但是由於體育的特殊性,左右手必須同時發揮作用。 下面來說一下我的練習方法把: 首先熟練的右手運球是不可少的,不會右手直接跳連左手 是不明智的(除非你是左撇子:))在右手熟練了之後,就可以開始練習左手了,通常我在練習中會逼迫自己是使用左手,但是在比賽中還是有選擇的:) 在練習的過程中,你要給左右手不一樣的練習,通常左手的訓練都要比右手大三到四倍~~~有一種很好的練習手竿的方法就是用球對著牆快速的拍~~~很有效的,試一試~~~:) 通常我練習的過程中會做200到300的胯下,200個左右的背後,再穿插一下投籃等動作,而這只是右手的量~~~左手為了趕超右手可要付出巨大努力哦~~~ 當你學會兩支手都能熟練運球後,你就可以發覺,你已經可以不用看著球運球了,我在學會雙手後又一個飛躍~~~ 希望你也有哦~~~ 以上只是個人見解,望大家指教~~~~
『玖』 肢體功能不協調怎麼辦
導致身體不協調的原因多與個人生活不規律,睡眠不好,精神過於疲勞造成相應不適。另外就是考慮的是壓力大,睡眠不充足,飲食方面不協調等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不良,
指導意見:平時注意調理好日常生活飲食,清淡些,多吃些富含維生素豐富的蔬菜,水果,辛辣,油炸等刺激食物,好好調理,生活規律些,保持心情舒暢,保證睡眠充足,調整好心態。
『拾』 如何改善自己肢體僵硬,動作不協調
一、合攏運動
首先需要人坐在墊子上,然後雙腿並攏,之後將雙腿分開呈一條直線以後盡量的讓大腿貼地。之後需要用左手去抓人的右腳,而右手逐漸撐地,並且左腳掌應該盡量貼地。這種動作是比較有難度的,因為它需要人的上升以及四肢都比較柔軟。在一開始做的時候可以不要求標准,只需要做到大概即可,這樣能夠慢慢提高人的身體柔軟度,從而調整身體不協調的問題。
二、單手鴿王式動作
改善方法二又被稱之為單手鴿王式動作,這種動作需要人以手杖式的方式坐在地面上,同時左腿彎曲,並且將左腳放在人的右腿上。在做完這些動作以後,需要讓自己的左腿逐漸緩慢的向後伸展,並且左手需要越過頭部去握住自己的左腳,同時右臂逐漸向上伸展,始終保持該動作10秒左右即可。該動作屬於很多人都會運用的一種鍛煉方法,它能夠讓人的腰身更加柔軟,同時還具備著減肥的作用,對於改善人四肢不協調的狀況也有著一定的效果。
三、展臂式運動
第三個改善方法又被稱之為展臂式,它需要人以山式站立,然後雙腳分開大約肩部的長度,雙臂逐漸伸直,向上舉起以後再稍微的向後彎腰。這種運動鍛煉的方法,可以讓人的雙臂以及全身都得到伸展,大約保持20秒以後才能夠恢復站立。同樣也能夠改善肢體不協調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