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舌頭上的白苔,是什麼東西,如何除掉
白苔:中醫認為屬「表證」。外感風寒時,舌苔薄白潤滑;白苔厚膩,表明內有痰濕;厚白而乾燥,為實熱證;苔白且嫩滑,刮之干凈,是里虛寒證。白苔亦可出現於各種慢性炎症感染及水濕停留等症。
中醫認為,舌苔厚膩最常見的並不是「上火」,而是「胃氣壅滯」,即整個消化系統功能的減退,一般多見於吃大魚大肉、辛甘厚味的人。此時如何判斷是否有火呢?根據中醫診斷的基本原則,在出現舌苔厚膩的同時,伴有口苦、口粘、口臭、口瘡、口渴,下焦的便秘或者小便黃赤臭熱、肛門灼熱甚至長癰腫瘡癤,這才叫「火」。如果沒有這些症狀,只能叫「食積內停」。患者只需吃一些瀉火葯即可以幫助舌苔退去。
另一種情況多見於脾胃素弱的小孩、老人, 久病或大病初癒的患者。這些人由於氣血虧損,消化功能弱,無法正常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導致了舌苔厚膩。中醫把這類情況叫做「本虛標實」。如果把它也歸之為「上火」,就會使原本虛弱的脾胃功能乃至整個機體在清熱瀉火葯苦寒葯性的重擊之下出現很大損耗。此時患者最好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用葯
參考資料:http://www.39.net/zhongyi/weishenme/54819.html
Ⅱ 角質層老化怎麼辦
角質層老化了,就應該用方法去除老化的角質層。
1、食鹽去角質手足:把可以食用的細鹽取適量加進護手霜里,一星期揉搓按摩手部或者足部一次。
身體:把細鹽加進沐浴乳中,做成全身去角質膏,或者加入薄荷油之類的按摩油,這時鹽巴的外層會被油包裹著,不但能夠增加滑順度,也不會被水溶解了。
面部:先把臉清洗干凈,使臉保持微濕狀態,取少量的精鹽在臉上按摩,注意眼睛周圍和嘴唇周圍要避開,30秒後用清水洗凈,皮膚會變得光滑細致,一周以一次最佳。
2、牛奶與食醋洗臉去角質
使用牛奶與食醋進行搭配清潔面部,也是不錯的去角質的護膚方法!只要先用溫水來洗臉,然後在把准備好的牛奶與食醋的混合物塗抹在臉上,按摩幾次在用清水洗凈即可。
3、細砂糖去角質
細砂糖4大匙,檸檬汁半小匙,橄欖油或者蜂蜜2大匙,香精油5滴(可根據你的喜好選擇,攪拌均勻即可)。在臉部打圈,幾分鍾後用清水洗凈。
4、橘子皮去角質
將最外層的色素層削去,剩下的部分放在陽光下曬干,或是在微波爐中以低火力乾燥5分鍾。乾燥後,切碎放入攪拌器碾成碎末,可用清水、化妝水或優酪乳調和,成為去角質霜。
Ⅲ 舌苔又厚又白是怎麼回事,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嗎
如果舌苔又厚又白,一定是身體哪裡出了問題。那麼什麼會導致舌苔又厚又白呢?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如果舌苔厚白,在中醫的角度來說是由於胃火旺盛。胃火旺盛跟多種原因都有關系,例如吃多了油膩辛辣的食物。我們都知道一些人一吃辣的東西胃就受不了,雖然有些人特別能吃辛辣的食物,但是長時間吃辣的,胃粘膜就會受到破壞,並且胃火會很旺盛。久而久之就導致消化不良,繼而引起口臭,舌苔厚白等情況。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我們的胃。
上火熬夜都有可能導致我們的舌苔又厚又白,我們一定要有規律的作息和規律的飲食習慣,才能讓這類疾病遠離我們。
Ⅳ 如何去除老化角質層過多的堆積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 及的范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上不同的概念。「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 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系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 那個時代的特點及局限性。
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舍棄那些為剝削階級 服務的禮儀規范,著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 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這對於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系,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 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現代價值。
現試分述如下:
一、尊老敬賢
我國自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人際的政治倫理關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系為紐帶,故此在家庭裡面尊 從祖上,在社會上尊敬長輩。由於中國古代社會推崇禮治和仁政,敬賢已成為一種歷史的要求。
孟子說:「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慶」(註:《孟子·告子下》)。「慶」就是賞賜。古代這種傳統 禮儀,對於形成溫情脈脈的人際關系,以及有序和諧的倫理關系,不管過去和現代,都起著重要作用。
說到尊老,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並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觀念和說教上,也並不僅 止於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從君主、士族到整個官紳階層,都在身體力行,並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規矩和養老的 禮制。
《禮記》記載:「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註:《禮記·祭義》)。就是說,五十歲以 上的老人不必親往打獵,但在分配獵物時要得到優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對於同長者說話時的聲量,也作了明 確的要求。如《養蒙便讀》說:「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註:《養蒙便讀·言語》) 。《弟子規》又說:「低不聞,卻非宜」。
總之,上至君王貴族,下達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規矩,用各種方式表達對老者、長者的孝敬之意, 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有修養的重要標志。
任何形態的社會,都需要尊敬老人。不僅因為老人閱歷深,見聞廣,經驗多,勞動時間長,對社會貢獻大 ,理應受到尊敬;同時,他們在體力和精神上較差,需要青年人的體貼、照顧和幫助。作為一個有禮貌的現代 青年,對長者和老人,應該做到:路遇主動謙讓,乘車主動讓座,在商店、戲院等公共場所,應盡量考慮到為 老人創造方便條件。
關於敬賢,三國時候有個典故,叫「三顧茅廬」。說的是劉備仰慕諸葛亮的才能,要請他幫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厭其煩地親自到諸葛亮居住的草房請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諸葛亮才答應。從此,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發揮,為劉備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歷來有作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視尊賢用賢,視之為國家安危的決定因素。平時不敬 賢,到了緊急關頭,賢才就不會為國分憂。不是賢才不為國家著想,而是國家緩賢忘士,如此「而能經其國存 者,未曾有也」(註:《墨子·親士》)。
今天我們提倡發揚古代「敬賢之禮」,須賦予現代新人才觀的內容,就是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當今社會,各種競爭越來越激烈。種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大至國家民族,小到公司企業,要 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都必須擁有強大的人才隊伍。只有從思想觀念到具體行動上尊重、愛護人才, 使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形成足夠強大的人才隊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二、儀尚適宜
中華民族素來注重通過適合的形式,表達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遇到重大節日和發生重要事件,多有約定 俗成的儀矩。如獲得豐收,要歡歌慶賀;遭到災禍,要祈求神靈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許多節慶及禮儀形式 ,如春節、元宵、中秋、重陽等等,幾乎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禮俗。
在古代,婚、喪和節慶等活動是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大事來對待的,其禮儀規定得格外詳盡而周密,從服飾 、器皿到規格、程序和舉止的方位,都有具體的規定。
今天,我們要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禮儀文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貴在適宜。即如二程所主張:「 奢自文生,文過則為奢,不足則為儉」(註:《二程集》程氏外書卷六)。可見,儀式的規模在於得當,適當 的文飾是必要的,但文飾過當就會造成奢侈浪費,偏離禮規的要求;而過於吝嗇,妨礙到儀式的實行也是不得 體的。古人這種見解非常精闢,對我們今天舉行各種儀式具有指導作用。
在當今的社會活動中,舉行各種儀式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公司開張、兒女婚嫁,各種節慶活動,都有不同 的儀式。我們要把握好各種儀式的規模,就必須掌握好適度的原則,要使必要的儀矩同現代文明相結合,相關 的活動既隆重其事,又不至於華而不實。我們尤其要反對那種借婚喪慶典之機,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現象; 反對那種認為儀式越隆重越好,越豪華越合乎禮規的做法。如:當今不少新婚夫妻為使婚禮夠排場,擺闊氣, 互相攀比,搞到債台高築,造成巨大浪費。甚至有些領導幹部不顧影響,為子女以權謀私,收受大宗賀禮,助 長奢靡之風。這既不符合我們優良傳統,又不符合我們的國情、民情。
三、禮貌待人
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任何一個文明民族,人們總是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因為禮貌是人類社會據以促進人際 交往友好和諧的道德規范之一,是構建起與他人和睦相處的橋梁。它標志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序,反映一個民 族的精神面貌。中華民族歷來就非常重視遵循禮規,禮貌待人。其中許多耐人尋味的經驗之淡,無論過去和現 在,都給人以啟迪。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與人為善
與人相處,為善當先。而這個「善」,應是出自內心的誠意,是誠於中而形於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 形式的繁文縟節。《禮記》說:「夫禮者,自卑而尊人」(註:《禮記·曲禮上》)。如果表面上恭敬熱情, 而內心虛偽,或是僅僅內心尊敬,而毫無表情,都是不夠的。應該表裡一致,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與人之間的 隔閡、摩擦,進而互敬互愛,友好相處。
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貴賤等級,一視同仁。如果只對上層人士獻其禮敬,以財勢取人,以利益 交人,其實是小人所為。《論語·子罕》載:孔子看見穿喪服、戴禮帽穿禮服的人和盲人。相見時,即使這些 人年輕,孔子必定站起來。行過別人面前時,一定快步走過,以示敬意。
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願,體諒別人的需要和禁忌,不能強人所難 。不苛求別人做不能做的事,不強求別人接受不喜歡的東西。古人說:「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 人所不好」(註:《文中子·魏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註:《論語·顏淵》)」,就是這個意思。 在與人交往中,幽默與善意的玩笑往往給人帶來輕松愉快,但決不可戲弄取樂。如果拿別人姓名為笑料,或給 人起不雅的綽號,都是十分不敬的。南北朝時顏之推就曾對此種不敬氣憤而言:「今世愚人,遂以相戲。或相 指名為豚犢者,有識旁觀,猶欲掩耳,況當之者乎」。
(二)禮尚往來
禮尚往來,是禮貌待人的一條重要准則。就是說,接受別人的好意,必須報以同樣的禮敬。這樣,人際交 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種良性循環中持續下去。因此,《禮記》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 往,亦非禮也」(註:《禮記·曲禮上》)。
對於受恩者來說,應該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在古人眼中,沒有比忘恩負義更傷仁德。孔子說:「以德報 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註:《禮記·表記》)。可見,「以德報德」,有恩必報, 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養。當然,往來之禮,也該適度。送禮的本意,在於表達敬意答射之意,所謂禮輕意 重,並非越多越好。正如《莊子·山木》篇說所說:「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 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四、容儀有整
一個人的儀表、儀態,是其修養、文明程度的表現。古人認為,舉止莊重,進退有禮,執事謹敬,文質彬 彬,不僅能夠保持個人的尊嚴,還有助於進德修業。古代思想家曾經拿禽獸的皮毛與人的儀表儀態相比較,禽 獸沒有了皮毛,就不能為禽獸;人失去儀禮,也就是不成為人了。
古人對儀表的要求,不免過於繁瑣。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個方面。
(一)衣著容貌:《弟子規》要求:「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這些規范,對現代人來說, 仍是必要的。帽正紐結,鞋襪緊切,是儀表類觀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個人衣冠不整,鞋襪不正,往往會使人產 生反感甚至惡心,有誰會親近這樣的人呢。當然,衣著打扮,必須適合自己的職業、年齡、生理特徵、相處的 環境和交往對象的生活習俗,進行得體大方的選擇。濃妝艷抹,矯揉造作,只會適得其反。
(二)行為舉止: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註:《論語·學而》)。這是因為,只有庄 重才有威嚴。否則,即使學習了,也不能鞏固。具體說來,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鍾,行如風,卧如弓」, 就是站要正,坐要穩,行動利索,側身而睡。在公眾場合舉止不可輕浮,不可褻,應該莊重、謹慎而又從容, 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註:《論語·顏淵》),處處合乎禮儀規范。
(三)言語辭令:語言是人們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的一面鏡子。古人所謂「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註:《易·乾文》)。將誠懇地修飾言辭看成是立業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
並且要「言必信,行必果」( 註:《論語·子路》)。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於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說,上天生人,於舌頭上下 兩排牙齒緊密圍裹,又在外麵包一層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們說話一定要謹慎。當然古人並是要求人們少言語 ,而是說話要視具體情況,當說則說,當默則默。孔子說:「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註:《論語·衛靈公》)。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Ⅳ 舌頭蛻皮算怎麼一回事 我的舌頭左側發白的一層,大約3厘米長,貼在舌頭側面,不疼,可以揪下來。 請教各大
我和你的也是一樣的,同病!一直咬他
Ⅵ 如何去掉老化皮膚角質層
使用去角質產品
臉上的話要看角質的厚度,一般來說選啫喱類的,角質厚的話可選磨砂顆粒類的
身體貌似也就只有磨砂顆粒的去角質產品
建議:
臉部在去角質後可以敷面膜
身體油的話可以拍些爽膚水,乾的話可以塗抹些乳液
這樣效果會更好些
Ⅶ 如何才能安全去除老化角質層
除老化角質層的方法:
1、如果頭發較長,那麼可以用一個發箍將全部頭發攏在後面,讓整個面部裸露出來。
2、將一隻干凈的毛巾用熱水浸濕,然後放在面部,1到2分鍾後拿開。這一步是為了打開毛孔。
3、毛孔張開後,用洗面奶洗臉。去角質之前,要首先清潔面部。
4、現在來開始做去角質摩擦溶液。將3湯匙的白糖倒入一隻小碗里,加入一湯匙的水。
5、用手指將糖和水攪拌一下,混合均勻。
6、使用手指將溶液抹在臉上,然後以打圈圈的方式摩擦整個臉部。不停摩擦直到感覺整個面部的死皮都已經被摩擦掉。
7、用溫水將白糖徹底清洗掉,然後用冷水沖臉,收縮毛孔。
8、用干凈的毛孔將面部拍干。
Ⅷ 舌邊緣有白色小點,去醫院看了醫生說是角質硬化,醫生說不用治! 求治療良方
應該是舌乳頭炎可能 。這個有可能是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缺乏。
建議你口服葡萄糖酸鋅,或者同時服用維生素b 。平常一定要多喝水。 多吃蔬菜。不要吃味精雞精,因為這回造成鋅的排除增加。因為它們有可能導致鋅的排除增加。鋅的缺乏幾會導致這個病。建議你一定要禁辛辣食物。
Ⅸ 舌頭角質化能自己好嗎
這種問題在排除惡變的可能後,只能多吃含維生素多的青菜來緩解,在保證口腔衛生的情況下可以用口腔消毒液漱口,是個長期要注意的問題,就是自己能好也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Ⅹ 我的舌頭經常爛是怎麼回事
您好 介紹幾個小偏方:一、食鮮菜葉汁。取新鮮的青菜葉(或蘿卜葉、萵筍葉)用水沖洗干凈,涼開水沖一遍,晾乾,然後用刀切碎,用榨汁機取汁。也可放在容器內搗爛,絞汁,再用干凈紗布過濾。服用時可加入少許涼開水,每天早晚各飲1杯,堅持兩周。便可見效。 二、經常生食萵筍或葉。將萵筍切成片,用橢鹽適量拌一下,放一會兒後倒掉鹽汁水,兌入優質醬油、味精少許,再澆上幾滴麻油,作為涼抖菜,口味頗佳。將萵筍葉切碎,用少許精鹽漬一會兒,再澆上麻油,既可作為菜餚,又可治療口臭。 三、藿香葉9克、石菖蒲3克,煎湯,分兩次含服,每日1劑。 四、凈白蜜30克,兌溫水,1次燉服。 五、甘草3克、川芎6克、丁香9克、白芷15克,分別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蜜調成丸,食咽,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