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面部神經麻木的概述
三叉神經支配著面部感覺,凡是損傷三叉神經的感覺支及其傳導纖維的病變,均可產生面部感覺麻木。
一是,突然起病者,一般提示腦血管疾病。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大多數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最多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大約有1/4~1/3病例將在症狀初發後2~5年內發生腦梗塞。治療時可經常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葯:潘生丁25mg,每日3次;腸溶阿斯匹林0.15g,每日1次;中葯丹參、川芎亦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另外,患者應多飲水,以稀釋血液,有助於預防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2)腦血栓形成。除一側面部感覺麻木外,還有同側面部肌肉癱瘓,即口向對側牽引,露齒時更明顯,口角下垂,不能吹口哨。同一側上下肢感覺運動障礙,同側偏盲,即三偏症狀,應採取以下措施:
①稀釋血液。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706代血漿500~1000ml,靜脈滴注,持續7~14天。
②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葯(同前)。
③減輕腦水腫。腦血栓形成,局部血流不暢,缺血缺氧,二氧化碳瀦留,導致局部血管擴張,滲透性加強,因而肯定存在腦水腫。可用20%甘露醇250ml靜滴(半小時滴完),2~4次/日,一般應用1周。
二是,病前有發熱史,提示可能為感染致三叉神經變性。可應用神經營養葯維生素B12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維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一個療程為7~10天。
三是,面部麻木感日趨加重,尤其合並有疼痛時,須要考慮顱內、顱底腫瘤、鼻咽癌,可藉助CT、磁共振等確診,以便早期發現,早期做手術。
㈡ 面神經麻痹是什麼
面神經麻痹又稱為面神經炎,是因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症,所致的周圍性面癱。由於骨性面神經管只能容納面神經通過,所以面神經一旦缺血、水腫,必然會導致神經受壓。病毒感染、自主神經功能不穩等,均可導致局部神經營養血管痙攣,從而出現神經缺血、水腫,出現面肌癱瘓。面肌痙攣通常是急性起病,一般在數小時至數天達到高峰。部分患者在麻痹前1-2日內,有病側耳後的持續性疼痛、乳突部的壓痛。主要表現為患者面部表情肌癱瘓、額紋消失、不能皺額和蹙眉、眼裂不能閉合或者閉合不全。
㈢ 面癱 面神經麻痹 面神經炎 面癱後遺症 有什麼區別呢,30得了面癱這個病是不是很嚴重
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導致面部運動功能障礙,如口角流涎、口眼歪斜、閉目不能,耳後疼痛,耳鳴,流淚,面部表情怪異、僵硬等症狀,俗稱面癱。在一定治療時期內如不恢復或不完全恢復時,常可產生癱瘓肌的攣縮、面肌痙攣或聯帶運動、鱷魚淚癥候群,成為面癱後遺症。
㈣ 面部麻木是什麼原因。謝謝
面部麻木有很多原因,最有可能是一種信號,要引起重視了,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一般是神經受到了壓迫,或者有野風催了
㈤ 臉部麻木是怎麼回事
三叉神經支配著面部感覺,凡是損傷三叉神經的感覺支及其傳導纖維的病變,均可產生面部感覺麻木。一是,突然起病者,一般提示腦血管疾病。(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大多數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最多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大約有1/4~1/3病例將在症狀初發後2~5年內發生腦梗塞。治療時可經常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葯:潘生丁25mg,每日3次;腸溶阿斯匹林0.15g,每日1次;中葯丹參、川芎亦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另外,患者應多飲水,以稀釋血液,有助於預防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腦血栓形成。除一側面部感覺麻木外,還有同側面部肌肉癱瘓,即口向對側牽引,露齒時更明顯,口角下垂,不能吹口哨。同一側上下肢感覺運動障礙,同側偏盲,即三偏症狀,應採取以下措施:①稀釋血液。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706代血漿500~1000ml,靜脈滴注,持續7~14天。②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葯(同前)。③減輕腦水腫。腦血栓形成,局部血流不暢,缺血缺氧,二氧化碳瀦留,導致局部血管擴張,滲透性加強,因而肯定存在腦水腫。可用20%甘露醇250ml靜滴(半小時滴完),2~4次/日,一般應用1周。二是,病前有發熱史,提示可能為感染致三叉神經變性。可應用神經營養葯維生素B12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維生素B1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一個療程為7~10天。三是,面部麻木感日趨加重,尤其合並有疼痛時,須要考慮顱內、顱底腫瘤、鼻咽癌,可藉助CT、磁共振等確診,以便早期發現,早期做手術。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吧。
㈥ 面部神經麻痹怎麼辦
面神經麻痹一般是面部神經受到強烈刺激而發生的。
例如:騎摩托騎的太快而沒有給於面部有效的防風措施。治療上沒有特效的方法。職能吃或者注射點營養神經的葯物例如維生素B族的。最主要的是對面部的保養作些理療什麼的作用不太大。再說一句它有可能伏法的最少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還有更長的
時間。基本來說大多數的患者都能恢復。要多作些面部肌肉的運動啊。急性期就不用了。
面部神經麻痹又叫面癱,該病起病急驟,其表現為口眼歪斜、言語不清、口角流涎等,中醫稱之為中風。現代醫學認為該病是由於腦血管
阻塞、面部血液循環不暢、患部神經傳導失調所致。
面部神經麻痹發病後,往往口眼歪斜,偏向一側,即一邊面痙攣較甚,症狀較重,對側面部卻較輕。治療重點應在症狀重的一邊,針灸手法採用深刺、重捻。
取穴:合谷、太沖、頰車、地倉、迎香、風池、承漿、陽白、攢竹、印堂、四白。
其中合谷、太沖為循經遠取法,兩穴對頭面的疾患最為有效,《百症賦》說得好:「太沖瀉唇歪以速愈。」
風池、翳風同屬少陽,有疏解風邪之效,並能祛風止痛;陽白、攢竹、四白、地倉、印堂、迎香、承漿,均有疏經調氣的作用。
採用透穴法,還可以加強經氣的通調,如攢竹穿魚腰、地倉透頰車。《玉龍歌》說得清楚:「口眼歪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透頰車。」
視情況需要,有時選擇一些阿是穴配合治療療效更佳。對側面部的症狀較輕,其處理方法是:選取幾個必要的對應穴位,進針較淺,並採用輕針輕捻。總的來說,一般留針半小時為宜,拔出針後必須用艾條點燃溫灸,再進行局部按摩,使局部肌肉鬆弛,達到理順經絡的目的。每天針灸一次,10天為一療程。
一般來說,按上述步驟進行針灸處理,一個療程左右可逐步治癒。
㈦ 面神經麻痹的具體症狀是哪些
神經麻痹的症狀與病變神經的部位、損傷的程度有關。
1.面神經麻痹,大多表現出面部表情肌癱瘓、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時漏氣、口角流涎、食物殘留等;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味覺障礙、聽覺過敏。
2.橈神經麻痹,典型的症狀是垂腕,也可以有腕、肘、掌指關節不能伸直,手處於旋前位。手背拇指和虎口區感覺也可能會出現障礙。
3.正中神經麻痹,主要表現為握力下降、「猿手」畸形、前臂旋前功能受損。還可能會有手掌橈側,拇指、中指、食指掌面,無名指橈側半掌面,食中指末節和無名指末節橈側半背面感覺減退或消失。
4.尺神經麻痹,會導致手指精細動作減退,手部的小肌肉萎縮無力,可以表現出「爪形手」。手背尺側、小魚際肌、小指及無名指尺側半感覺減退或消失。
5.腓總神經麻痹,通常表現為足下垂,呈跨閾步態;小腿前外側、足背部感覺減退或消失。
6.脛神經麻痹,會導致行走時足跟著地,成「爪形趾」;小腿後側、足底、足外側緣感覺減退。
㈧ 面部神經麻痹是什麼意思啊
面神經麻痹一般是面部神經受到強烈刺激而發生的。例如:騎摩托騎的太快而沒有給於面部有效的防風措施。治療上沒有特效的方法。職能吃或者注射點營養神經的葯物例如維生素b族的。最主要的是對面部的保養作些理療什麼的作用不太大。再說一句它有可能伏法的最少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還有更長的
時間。基本來說大多數的患者都能恢復。要多作些面部肌肉的運動啊。急性期就不用了。
㈨ 面部神經麻痹後果
面部神經麻痹又叫面癱,拍了頭部CT正常那也就是證明腦部沒有問題,既然醫院的醫生說是面部神經麻痹,那你就好好的治療啊。我有一朋友也患過這種病,是扎針灸和喝中葯治好的,建議你找中醫看看。祝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