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膝蓋下面的足三里部位總是疼呢
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左腿為例,坐椅上,用右手掌按膝蓋骨正中央,輕抓膝蓋。中指沿脛骨伸長,在中指尖水平畫線,與食指方向延長線交匯處既是。經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擊中後,下肢麻木、不靈。三里膝眼下,三寸兩筋間,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腿腫膝脛痠,傷寒羸瘦損,氣蠱及諸般,年過三旬後,針灸眼便寬,取穴當審的,八分三壯安。 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另外一種簡易找法: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此穴。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器官疾病、頭痛、牙痛、神經痛、鼻部疾病、心臟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慾不振、便痢、腹部脹滿、嘔吐等一切胃腸、腹部不適之主穴。此外,對更年期障礙、腰腿疲勞、皮膚粗糙也很有效。該穴是人體最重要的治病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神經衰弱、治療憂鬱症、治療腳氣、按摩治療慢性胃炎、胃痛等。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准) 足三里穴 Zú sān lǐ(ST36) 〖取穴方法〗 人體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解剖〗 在脛骨前肌,趾長伸肌之間;有脛前動、靜脈;為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皮支分布處,深層當腓深神經。 〖主治疾病〗 胃痛,嘔吐,噎膈,腹脹,泄瀉,痢疾,便秘,乳癰,腸癰,下肢痹痛,水腫,癲狂,腳氣,虛勞贏瘦。 〖人體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配內關穴治嘔吐;配氣海穴治腹脹;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痛;配陽陵泉穴、懸鍾穴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養志保健。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註〗 (l)足陽明經所人為「合」。 (2)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3)參考資料:a.據報道,針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觀察發現胃弛緩時針刺使收縮加強,胃緊張時變為弛緩,並可解除幽門穴痙攣。 b.據報道,針刺單純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兒的足三里、合谷、三陰交,可使原來低下的胃游離酸、總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c.據報道:針刺人及家兔的該穴,發現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體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也能滅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單位,兔增加62.1單位,兩者均在針後12小時增加最顯。 d.據報道:針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調理素明顯增加,從而促進白細胞吞噬指數的上升,增強其免疫能力。 〖別名〗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鬼邪穴,下三里穴。 〖穴義〗胃經氣血在此形成較大的氣血常 〖名解〗 (1)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為足部,別於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內物質作用的范圍也。該穴名意指胃經氣血物質在此形成較大的范圍常本穴物質為犢鼻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散於本穴的開闊之地,經水大量氣化上行於天,形成一個較大氣血場范圍,如三里方圓之地,故名。三里、下三里名意與該穴同,下,指本穴位處足之下部,別於手三里穴所在之部。 (2)下陵。下,下部。陵,土丘也。下陵名意指本穴為胃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沉積之處。本穴物質為犢鼻穴傳來的地部經水,經水中夾帶大量的脾土微粒,至本穴後,因經水散行於本穴的開闊之地,經水被較多氣化,脾土微粒也因之停駐,形成了本穴大范圍的脾土堆積之狀,故名下陵。 (3)胃管。胃,土也。管,管道也。胃管名意指本穴為脾土微粒運送的通道。 (4)鬼邪。鬼,與神相對,指地部的經水。邪,水也。鬼邪名意指本穴氣血中地部經水偏多則為胃之害。本穴物質為犢鼻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而本穴功用為氣化水濕上補天部胃經之氣,維持胃經濕熱之性,若受以寒、經水偏多,則本穴氣化之氣少,胃經濕熱之性無存,故名鬼邪。 (5)胃經合。因胃經自厲兌穴起,足三里以下各穴的上行之氣皆匯合於此,故為胃經合穴。 (6)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氣血的主要變化是地部經水氣化於天,變為天部經氣,物質的運動無風木的橫行、火的炎上、水 http://www.goodask.info
❷ 很多女性容易手腳冰涼,手腳冰冷的穴位按摩法有哪些
引言:許多女生到了秋冬季節手腳就容易冰涼,所以出現這一狀況,我們在身體中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幫助緩解呢?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也可以按我們的湧泉穴,這個時候在我們的腳底你知道人們到了冬天特別是一些女性手腳容易冰涼,這個時候我們按我們的湧泉穴是非常好的,而且每天早晚就可以按,其實用手和腳都可以按這個時候按100下就可以了。也可以按我們的大椎穴,這個時候他在人們的頸椎的後面,你摸起一個高高凸起的骨頭,這個下面就是我們的大椎穴,按這個穴位可以讓人們身體變得比較溫暖,而且還有散寒的功效,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按這個穴位就可以讓我們身體變得比較熱,而且你會發現冬天再也不會寒冷了。也可以按我們的足三里穴,這個時候他也可以幫助人們舒筋活血,能改善人們手腳冰涼的一些小狀況,所以通過穴位的按摩,我們身體會變得越來越好。
❸ 秋季就手腳冰涼是因為什麼
手腳冰涼:
1、吃養陽食物:這類食物攝入人體內,通過脾胃的轉化很容易變成陽氣,可以用日常食療法讓身體暖和,例如堅果類的核桃、黑芝麻、松子等等,韭菜類的韭菜、胡蘿卜,水果類的杏、桃、木瓜等等,都是飲食的最佳選擇,其他例如牛肉、羊肉、雞肉調料,例如姜和蔥都屬於溫熱性食物,是手腳冰涼的人應該多多選用的食材,特別要提醒容易手腳冰涼的人,一年四季都要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者喝冷飲。養陽的食物不要一次吃很多,每天搭配吃一些,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使得手腳冰涼的問題,得到一個很好的緩解;
2、溫灸氣海穴、關元穴:它們是人體陽氣的源頭,在這兩個穴位上做溫灸,等於從源頭加溫,身體自然就會暖和了;
3、熱水浴足:雙腳的穴位有60多個,約佔全身穴位的1/10,將雙腳泡在熱水中,可以促進全身經絡和血脈的暢通,改善冬天手腳冰涼的症狀,如果在泡腳葯裡面加一些紅花、小茴香、肉桂、乾薑等熱性的葯材,煎煮出來的葯液效果會更加明顯;
4、每天做半個小時的運動,積極進行耐寒鍛煉,可以促進製造熱量肌肉生長,改善激素分泌,促進新陳代謝,此外運動還會促使熱量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例如打太極拳、慢跑、步行、健身運動等等,健步走是最佳的選擇,比走路快比跑步慢的速度大步向前走,雙手順便甩一甩,走上30分鍾促進氣血的運行,全身就會暖洋洋;
5、曬後背:背部是身體採集自然界陽氣的一個主要部位,經常曬後背可以獲得更多的陽氣,特別是大椎穴,通過它身體會把吸收到的陽氣以最快的速度輸送到全身;
6、按摩穴位法:中醫認為穴位按摩能夠疏經通絡、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包括的按摩穴位第一個是心俞穴,位於左右肩胛骨之間,可以逆時針方向和順時方向各按揉18次,如果自己夠不著可以請別人幫忙。第二個是腎俞穴,腎俞穴在腰背部腰眼處,可以稍用力拍打一百多下,或者上下搓擦至發熱。第三個穴位是湧泉穴及腳心,搓熱至有熱度為止,第四個穴位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處,每次可以拍打足三里穴一百下,每日兩次,有幫助血管擴張、舒筋活血,改善手腳冰涼症狀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功能。第五個穴位是陽池穴,位於人體的手腕背部橫紋中,對應的是中指和無名指的指縫處,先以一個手的中指按壓另一個手的陽池穴,而再用另一個手的中指按壓這只手的陽池穴,對於女性的手腳冰涼效果也是很好的。
❹ 下肢冷是什麼問題
你好,你的這個情況,從中醫上來分析,應該是腎陽虛所導致的症狀。當然了我不是中醫,只是我也有跟你一樣的症狀,去檢查過,醫生說是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軀體,故見下肢怕冷等症狀。
這種情況,醫生建議我服用一些溫腎助陽的中成葯來調理,比如桂附地黃丸。
同時,我還去中醫按摩店做了輔助性的穴位按摩調理。其實比較簡單,選取足三里、關元、湧泉等穴位,每天按摩20分鍾,以局部酸脹感為度,堅持一段時間,效果也當顯著。
❺ 畏寒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畏寒症又叫做寒冷過敏或植物性神經失調症,典型症狀為手腳涼、腰酸痛、腿怕風、胃容易受寒。另外,還會引起諸如頭痛、氣喘、血壓低、排尿不暢、汗多等問題。
飲食:
寒性食物如啤酒、冰淇淋、生蔬菜和水果會讓身體發冷,要注意勿過量攝入,而且要盡量避免晚上食用。熱性食物則可以使身體溫暖。肉類:牛肉、雞肉、羊肉;海產:沙丁魚、鯖魚;蔬菜:胡蘿卜、洋蔥、大蔥、南瓜,一般冬季的應季蔬菜都是熱性的;水果:栗子、核桃、蘋果、棗;調料:芥末、料酒、醋、紅糖、黃姜、蔥蒜、肉桂以及薄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戒煙、不過量飲酒。
適當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製造熱量的肌肉生長,改善激素分泌,促進新陳代謝,此外運動還會幫助把熱量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專家建議,與其光顧健康房,不如堅持在上班途中步行一站地,這樣會更有效。
穿衣:
著裝的基本原則是「上裝薄而下裝厚」。因為腰部周圍有許多大血管,如果下半身能保溫,上半身也不會感到太冷。應避免穿著緊身衣和緊身褲,以免妨礙血液循環。此外,還可以利用穿脫方便的夾克衫來適時增減衣服,以使身體感到舒適。
物理療法:
洗浴和按摩均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每天晚上試試鹽水足浴,時間為10-20分鍾,方法:在桶中倒入沒過腳踝的溫水(38℃-40℃),再放入半杯粗鹽,攪拌均勻;5分鍾後再加入溫水沒過膝下的足三里穴;10分鍾後將水位提高到膝蓋部位;用溫水將腳上的殘留鹽分洗凈。
合理用葯:
維生素e可以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流暢通。所以每天攝入必需的維生素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引起的畏寒。谷維素能改善植物神經功能。中葯熟地、鹿角霜、淫羊藿、白術、懷牛膝、桂枝、黃芪、杜仲、白芥子、肉蓯蓉、甘草等湯葯。如果對這些葯物的用葯量把握不準,應該請教專業人士。
❻ 屁股雙腳跟怕冷那幾個穴位
怕冷一般是陽虛體質造成的,可以通過按摩腎腧穴,神闕穴,命門穴,足三里穴,血海穴等等穴位來緩解。
❼ 為什麼我總會很冷
在中醫的角度來講,人體是依靠中氣來抵禦嚴寒的,若中氣不足氣虛,人便容易怕冷且手腳冰涼。而氣虛後便無法行血攝血養血,人便會貧血,所以您是因氣虛導致的這些表現,需要以健脾益氣為主、養血為輔進行調理,才可逐漸恢復健康。
在飲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傷脾破氣。可多食健脾益氣的食物,如山葯、薏米、花生、地瓜、馬鈴薯等。
食療方法可用山葯50克、薏米100克、茯苓15克熬粥,在上午9:00服用,可健脾益氣,堅持服用即可解決您比別人怕冷、手腳冰涼的問題。
可在粥中再加入大棗8枚(女子九枚),桂圓8枚(女子九枚),即可起到養血補血的功效。可令您恢復健康。
❽ 為什麼總是會感覺冷呢
你好:從中醫理論上講:屬於腎虛引起的,葯補不如食補, 我經常給病人推薦這樣去調理, 腎為先天之本,有陰虛和陽虛、氣虛,你因你的體質而食養; 氣虛體質佔12.71% 容易患感冒、胃下垂、說話沒勁,經常出虛汗,容易呼吸短促,經常疲乏無力,這就是氣虛體質。這種人一般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比較膽小,不愛冒險。 患病傾向:容易感冒,生病後抗病能力弱且難以痊癒,還易患內臟下垂比如胃下垂等。 調養方式: 多吃具有益氣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黃豆、白扁豆、雞肉、泥鰍、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氣作用的食物,如檳榔、空心菜、生蘿卜等。以柔緩運動,散步、打太極拳等為主,不宜做大負荷運動和出大汗的運動,忌用猛力和長久憋氣。平時可按摩足三里穴。 陰虛體質佔8.89% 中午要保證午休,如果一個人怕熱,經常感到手腳心發熱,面頰潮紅或偏 紅,皮膚乾燥,口乾舌燥,容易失眠,經常大便干結,那就是陰虛。這種人外向好動,但性情急躁。 調養方式: 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比如瘦豬肉、鴨肉、龜、鱉、綠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蔥、蒜、葵花子等性溫燥烈的食物。中午保持一定的午休時間。避免熬夜、劇烈運動和在高溫酷暑下工作。宜節制房事。只適合做中小強度、間斷性的身體鍛煉,可選擇太極拳、太極劍等。鍛煉時要控制出汗量,及時補充水分。不適合洗桑拿。平時宜克制情緒,遇事要冷靜,正確對待順境和逆境。可以用練書法、下棋來怡情悅性,用旅遊來寄情山水、陶冶情操。平時多聽一些曲調舒緩、輕柔、抒情的音樂,防止惱怒。 陽虛體質佔7.9% 主要做好「防寒保暖」 即使再熱的暑天,也不能在空調房間里多待。總是手腳發涼,不敢吃涼的東西。性格多沉靜、內向。這些屬陽虛體質。 調養方式: 可多吃容易「發」(甘溫益氣)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蔥、姜、蒜、花椒、鱔魚、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涼食物如黃瓜、藕、梨、西瓜等。秋冬注意保暖,尤其是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夏季避免吹空調電扇。可做一些舒緩柔和的運動,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自行按摩氣海、足三里、湧泉等穴位,或經常灸足三里、關元,可適當洗桑拿、溫泉浴。多與別人交談,平時多聽一些激揚、高亢、豪邁的音樂。
❾ 手腳冰涼的人可以按摩幾個穴位能夠緩解,具體是哪幾個穴位呢
我們手腳冰涼,它是由於身體運行出現了一些小的意外,然後血液和養分不能及時輸送到手和腳,然後導致它營養出現了一些問題。它的溫度才會有所下降,這並不是什麼大的毛病,通過按摩通過運動通過飲食都可以逐漸的將它彌補回來。
還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來逐漸得到緩解,但是如果說想通過按摩來緩解手腳冰涼的現象,還是建議配合針灸配合專業的按摩手法去搞定它。不要嘗試自己在網上找一些所謂的穴點陣圖,然後自己就去按,我們的學位是一個非常博大精深的知識,不是我們看的穴點陣圖就能夠找到他在哪兒的,也不是說聽別人怎麼說就能夠清楚怎麼按摩的,這裡面的知識是很困難的,很淵博的。
❿ 女30多歲小腿外側足三里穴位處冰冷的痛是怎麼回事
一般的來說貧血和腸胃病患者,營養缺乏者或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全身或者局部血液循 環不良者,或者肢體末梢血液循環障礙,都會導致手腳冰涼。特別是女性經期孕期和產期,由於體虛,更容易引起手足冰涼。 在醫學上,經常、長期的手腳冰涼,可以稱為「冷寒症」。 如果不是非常嚴重的冷寒症(一般都不是非常嚴重,不會是受不了的刺骨寒冷),是可以預防和自我調節的。 一、加強體育鍛煉 尤其是久坐或久立的人,必須重視工間操,多做手足和腰部的活動,以加強血液循環。 二、注意飲食 多吃一些性屬溫熱的食品,以提高機體耐寒力。常見的溫熱食物有:牛、羊、狗、雞 肉,大蒜、辣椒、生薑、圓蔥、山葯、桂圓等。 三、菜譜三款 1.姜絲爆羊肉 羊肉切薄片。生薑切細絲。 鍋內加油少許,起旺火,待油冒清煙時,入花椒、八角,炸出香味,入姜絲略炒,加入羊肉片翻炒,加入鹽、味精,出鍋時淋麻油即可。 2.大棗枸杞羊肉湯 羊肉切八分大塊,在開水鍋中氽出血水備用。大棗和枸杞洗凈備用。 鍋內加水,放入羊肉,蔥姜大料同煮。煮半熟時,加入大棗、枸杞和鹽,再煮,煮熟即可。如果不喜歡羊肉的膻味,可以與大棗同時加入桔子皮一兩片,即可減輕膻味。 如果是因為體質的原因,建議用中葯調理改善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一些體質涼寒的人大多舌苔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