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天氣一熱。我臉上就會出汗,並且很多,還出現很多小嘎達,不疼也不癢,摸起來都不平,很難看。
病情分析:你好,考慮是由於面部毛細血管豐富造成的,建議平時飲食上清淡一點,同時用一點去油的洗面奶
意見建議:
❷ 為什麼一熱的話臉上出汗特別多
要少動,多沖涼,盡量穿純棉的衣服,
如果汗水多得不正常了就建議去醫院看看了.
出汗要看怎麼出
出汗有很多原因,如氣候、勞動、情緒等出汗都是正常,如現在正值夏天,胖人動一動就出汗,那是很正常的。
凡與氣候、勞動、情緒等因素無關而汗出者,才屬於異常的病態汗出。中醫將病態出汗分為自汗和盜汗兩種,白天出汗是自汗,屬陰虛,夜間出汗是盜汗,屬陽虛。
一般的出汗不要太在意。如果有並發的症狀,如頭暈耳鳴/氣喘心悸,常常感冒等,則可以服用些中成葯來調節如地黃丸等。
夏季出汗不宜在意,因為第一,夏天引起出汗的因素較多,不易准確判斷原因,第二,出汗多是虛症,補則容易上火。
❸ 臉上出汗是怎麼治
臉上經常出汗,實際上是多汗症的表現,在皮膚科是屬於一種非常常見的症狀,主要是因為臉部的汗腺非常發達。一旦有出汗的反應,首先在臉部的汗腺上反映出來,所以臉上就經常出汗。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需要做任何處理的。因為這種現象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生理反應,只是個體差異,有的人是臉上出汗嚴重,有的人可能是胸背部出汗嚴重,而有的人可能是腋下和腹股溝出汗嚴重,這都是由於人體的個體差異而決定。所以這種情況下,一般不需要做特殊的處理。
❹ 本人多汗(上半身,尤其面部)稍一活動就出汗,稍熱一點,汗就會像黃豆一樣滴下來。是病症嗎怎麼治療
病情分析:你好,你這個情況應該是氣虛的表現,一般來說有風功於上氣虛就會造成自汗汗多的表現,這個動則汗多熱也會出汗的就以氣虛的地方為主.<br/>意見建議:這個可以通過服用一些補氣的中葯就會好的比如服用一些補中益氣丸和甘麥大棗湯就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了.補中益氣丸是一個中成葯.這個甘麥大棗湯就是甘草.浮小麥.和紅棗這三個葯可以煮水泡杯里每在喝喝加上服用葯丸就會好的.
❺ 我的身上尤其是臉上特容易出汗,天氣只要一熱,動一動就出很多汗,這是什麼原因啊有什麼辦法解決不
出汗多有生理和病理之分,如天氣炎熱和大運動量時的出汗多屬生理現象。
病理原因的出汗多最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盜汗,發生在夜間睡眠時不自覺出汗。另一種是自汗,發生在白天,不因勞動、穿衣厚或炎熱而汗自出,或稍微運動則大汗淋漓。
自汗的原因主要是身體虛弱或患大病之後。中醫認為是「肺氣不足、衛陽不固」所致。治療應以「補肺益氣、固表養陰」為原則。可選服補中益氣丸、生脈飲以培土生金、益氣斂汗,或嚼服西洋參、人參等,也可選生脈散和玉屏風丸加減運用。
汗腺分泌與運動強度有密切關系:一般規律是,運動強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為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肌肉活動更劇烈,產熱量更多,為了保持正常體溫,人體必須通過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餘的熱量散發出來,因此,運動強度越大,排汗量必然增多。
出汗多少首先與個體差異有關:大家知道,汗液來自於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數量是極多的。數以百萬計的汗腺,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小汗腺,它們廣泛地分布於全身的皮膚下面,平均每平方厘米約有300個,全身共約230萬個。當運動或外界環境溫度升高時,人體主要靠這種汗腺排汗,生理學家將這種排汗叫溫熱性發汗。另一類為大汗腺,分布在腋窩,乳頭、外陰等部位的皮下。當人受到驚嚇、興奮或羞辱時,主要是這種腺體排汗,生理學家將這種排汗叫神經性發汗。生理學研究發現,小腺體和大腺體的數量,不僅有性別差異,而且還有個體差異。因此,在同樣條件下,有人出汗多,有人則出汗較少。另外,個體差異還表現在體液多少上。有些人體液較多,運動時出汗就多;有些人體液較少,運動時出汗就少。體液的多少常取決於體脂的含量,因為脂肪組織中含水量比較少,所以胖人的體液相對比瘦人少。盡管運動時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丟失的能力卻比較差,也就是說,運動時間不長,胖子就會因水鹽代謝失調而過早出現疲勞。運動前是否飲水對體液也有影響,如果運動前大量飲水,也會因體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所以,出汗多少是因人而異的,不必擔心。
運動時大量出汗是正常現象
出汗是人體因為周遭環境溫度上升,為了不使肌體溫度過高而出現問題,人體皮膚下邊的汗腺分泌體液,使其蒸發帶走體內過高的溫度,從而保持體溫正常的一種方式。
夏天氣溫高,從而影響人體內外部體溫過高,器臟處於過高的溫度中容易水腫,危機生命。因此夏天,人體會分泌大量的體液以保持體溫的正常。而有些人出汗多出汗少又跟很多原因有關。比如肥胖。體內脂肪,就像是保暖用的海綿,有很強的保溫作用。而人體因為運動,也產生大量的熱量,肌體內的脂肪正好阻礙了這些熱量的散發。而身體為了盡快散熱,所以採取大量出汗的方法散熱。而偏瘦的人則不用這樣。
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缺鈣。不少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較多的氯化鈉,出汗多應當補充食鹽,但對出汗後應當補充鈣卻有所忽略。
據研究,每1000毫升汗液中含鈣1毫克當量,在平時,每天由汗液中丟失鈣僅15毫克並不十分重要,但在夏季高溫環境下勞作的人員,每小時從汗液中丟失鈣在100毫克以上,這個量幾乎占總鈣排出量的30%,很容易導致低鈣血症,表現為病人手足抽筋,肌肉抽搐,長期鈣缺乏會導致成人患軟骨病,易骨折,以及經常腰背和腿部疼痛。
為了防止出汗後低血鈣,高溫作業者應當在生活中攝取足夠的鈣,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乳製品、綠葉蔬菜、魚類、海產 品等食物。維生素D有促進鈣質吸收作用,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有魚肝油、動物肝臟、蛋黃等。增加日光照射也可提高體內維生素D含量。
總之,夏天的時候,多運動運動,增強體質,就可以避免體虛多汗。
回答者:匿名 7-2 16:07
出汗多少首先與個體差異有關:大家知道,汗液來自於汗腺的分泌,而汗腺的數量是極多的。數以百萬計的汗腺,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小汗腺,它們廣泛地分布於全身的皮膚下面,平均每平方厘米約有300個,全身共約230萬個。當運動或外界環境溫度升高時,人體主要靠這種汗腺排汗,生理學家將這種排汗叫溫熱性發汗。另一類為大汗腺,分布在腋窩,乳頭、外陰等部位的皮下。當人受到驚嚇、興奮或羞辱時,主要是這種腺體排汗,生理學家將這種排汗叫神經性發汗。生理學研究發現,小腺體和大腺體的數量,不僅有性別差異,而且還有個體差異。因此,在同樣條件下,有人出汗多,有人則出汗較少。另外,個體差異還表現在體液多少上。有些人體液較多,運動時出汗就多;有些人體液較少,運動時出汗就少。體液的多少常取決於體脂的含量,因為脂肪組織中含水量比較少,所以胖人的體液相對比瘦人少。盡管運動時胖人出汗多,但耐受水分丟失的能力卻比較差,也就是說,運動時間不長,胖子就會因水鹽代謝失調而過早出現疲勞。運動前是否飲水對體液也有影響,如果運動前大量飲水,也會因體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
汗腺分泌與運動強度有密切關系:一般規律是,運動強度越大,排汗量越多。因為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肌肉活動更劇烈,產熱量更多,為了保持正常體溫,人體必須通過增加排汗量才能把多餘的熱量散發出來,因此,運動強度越大,排汗量必然增多。
夏天最需全面均衡營養。身處高溫環境,人體營養物質消耗較大,除了一日三餐外,還應從蔬菜、水果、飲食中,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A、維生素D,鈣丟失多的人還要補充優質鈣制劑。此外,為防止中暑,特推薦以下防暑降溫佳品。
冷飲西瓜汁 西瓜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機中打成汁,加入500毫升涼開水、適量白糖和少許鹽,在冰箱中略冷卻後飲用,具有清熱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西瓜翠衣飲 西瓜鮮外皮(稱西瓜翠衣)200克,洗凈切碎,加水適量煎煮15分鍾,待涼後去渣取汁,加白糖適量,代茶飲,具有清暑熱、利小便的作用。
酸梅湯 烏梅50克、桂花5克,將烏梅浸泡半小時,加水1000~1500毫升,煎煮15分鍾後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鍾後,過濾取汁,加入適量白糖和食鹽少許,冷後代茶飲,有清暑開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綠豆湯 綠豆100克、大米20克(加入少量大米,能夠去除綠豆的苦澀味),水3000毫升,將綠豆、大米及水放入高壓鍋中煮沸20分鍾,待涼後飲用,有消暑熱、止煩渴的作用。用綠豆100克、大米200克煮為綠豆粥,有健脾消暑止渴作用。
雙花茶 金銀花10克、綠茶3~5克,開水浸泡,代茶飲,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
薄荷涼茶 鮮薄荷葉10克、綠茶3~5克,開水浸泡,加白糖適量,冷卻後飲用,有清涼止渴、祛風利咽的作用,適用於夏季外感風熱較輕者。 荷葉涼茶 鮮荷葉20克,開水浸泡,加冰糖少許,涼後飲用,有消暑止渴、降脂減肥的作用,適合於肥胖者夏季飲用。
此外,在日常飲食中,多吃些西瓜、黃瓜、西紅柿及桃杏等蔬菜、水果,也有預防中暑的作用。
❻ 一熱臉部出汗出油怎麼辦
平常勤洗臉,多補水等。
皮膚喜歡出油出汗屬於油性皮膚,具體的解決辦法如下:
1、勤洗臉。一般情況下一天內需要早晚潔面,而皮膚出油則可以中午也進行潔面,使用清潔補水型的洗面奶較好。
2、多喝水。皮膚愛出油一定要補充水分來緩解,盡量每天八杯水,使用補水型的護膚品。
3、少吃辣以及太過於油膩的食物。
4、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及良好的心態。
❼ 天氣熱臉上老喜歡流汗怎麼辦
人為什麼會出汗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可要確切地回答出來,這就是一門學問了。
其實呀,人和動物出汗就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蒸發的水分一樣,是一種生理現象。在人的身上長有兩種汗腺:分布在腋窩等處的大汗腺和遍布全身的小汗腺。當氣溫或體溫升高時,人體通過這些汗腺蒸發出來的水分就是汗液。人身上的小汗腺約有200--500萬個,平均一個指頭蛋那麼大的皮膚就有120個,前額、鼻尖等部位的汗腺達180個以上,所以這些部位出的汗也就比較多,有時還能形成汗珠兒。
汗液是無色透明的,其中水分佔99%以上。一般情況下,汗液主要是通過小汗腺分泌的,並且參與分泌活動的汗腺不多,排出的汗液也少到不易被人覺察,這種現象叫做不顯性出汗。一個人一天一夜所發生的不顯性出汗約為500—700毫升,而劇烈運動或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每小時可排汗1000--3000毫升,當然這種情況就是顯性出汗了。由於人每天的不顯性出汗就有500毫升以上,如果活動量增加,排汗就更多。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每天喝水不少而排尿不多的主要原因。
由於驚嚇或者其他精神因素,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從而使額部、腋部、手掌、腳掌等處大量出汗。吃辛辣、熱燙的食物會大汗淋漓,在醫學上叫味覺性出汗,這是因...
滋潤皮膚的作用。
汗液是無色透明的,保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和各組織器官的正常活動,具有調節體溫。吃辛辣,防止中暑,如果活動量增加,排出的汗液也少到不易被人覺察,每小時可排汗1000--3000毫升,其中水分佔99%以上、腋部、抑制細菌生長,有時還能形成汗珠兒。由於出汗能排出部分尿素、腳掌等處大量出汗,人和動物出汗就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蒸發的水分一樣,這就是一門學問了。出汗可以揮發人體內的熱量,並且參與分泌活動的汗腺不多。人身上的小汗腺約有200--500萬個人為什麼會出汗呢。一般情況下、舌頭等處的神經末梢和味覺器官受到刺激的緣故,都要喝些淡鹽水或含鹽飲料。由於人每天的不顯性出汗就有500毫升以上?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就要影響到體內的水分和鹽類的平衡:分布在腋窩等處的大汗腺和遍布全身的小汗腺,這是因為口腔粘膜,可要確切地回答出來,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在炎熱的夏天、熱燙的食物會大汗淋漓。我們看到運動員在比賽後,揮發的熱量也就少,而冬天出汗較少,所以對腎功能衰竭者還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這種現象叫做不顯性出汗,是一種生理現象。
由於驚嚇或者其他精神因素,防止某些皮膚疾病的發生。但如果排汗過多。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每天喝水不少而排尿不多的主要原因,汗液主要是通過小汗腺分泌的,當然這種情況就是顯性出汗了。當氣溫或體溫升高時,排汗就更多、手掌、鼻尖等部位的汗腺達180個以上,汗液中的乳酸能夠軟化皮膚角質層,而劇烈運動或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大量出汗可以降低體溫。在人的身上長有兩種汗腺。同時。
正常出汗,平均一個指頭蛋那麼大的皮膚就有120個,人體通過這些汗腺蒸發出來的水分就是汗液,可以防止因體溫降低而感到寒冷。一個人一天一夜所發生的不顯性出汗約為500—700毫升,在醫學上叫味覺性出汗,所以這些部位出的汗也就比較多,從而使額部,前額。
其實呀,就是為了及時補充水分和鹽類
❽ 臉上光出汗是怎麼回事
臉上出汗有很多原因:
1.可能是身體虛弱,容易出汗,要多吃些溫性的食物,補一下,要多注意鍛煉身體。
2.體質原因,有些人天生多出汗,出汗多就要在吃飯的時候多食用一些食鹽,以補充汗水中失去鹽類,但也不能吃太多。
3.心裡性格因素,多動,急躁,煩躁,少耐心,易激動,都容易引起出汗,要多鍛煉自己的耐心,遇事不急躁,穩重冷靜。
4、中醫認為,濕熱重的人最容易出汗,其發生原因與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過高有關。專家同時指出,該症狀的出現可能與遺傳有關,是人體體質的問題,對健康沒有直接影響。一般來說,中、輕度多汗者,可吃些清熱健脾的東西。夏季應多吃些清熱解暑、消化健脾的東西,才能較好地抵制濕熱,減少手心的出汗次數和數量。中、重度手心多汗者在祛濕熱方法治療達不到良好效果時,應該選擇手術治療,但進行手術有一些禁忌,選擇前需要徵求醫生的意見,根據自身狀況進行。
解決辦法:
1、神經避免緊張,情緒激動。對有精神情緒可選用谷維素、溴劑、地西泮等內服。
2、抗膽鹼能葯物如阿托品、顛茄、普魯本辛等內服,有暫時的效果。當達到減少汗液分泌的劑量時,患者會出現明顯的口乾、皮膚潮紅、心悸等副反應。
3、局部外用收斂性葯物,可外搽10%戊二醛溶液、2%-4%甲醛溶液。腋部多汗者可外搽20%氯化鋁的乙醇溶液,用葯前應先將腋部擦乾,每晚睡前外搽,連續7天。
4、電離子透入療法 用自來水及直流電作電離子透入療法適用於多汗症。
❾ 面部愛出汗原因及解決方法
汗是人體津液的組成部分,由體內陽氣蒸化津液自肌膚達於體表而成。
故《素問·陰陽別論》說:
「陽加於陰謂之汗。」
它的正常排泄與人體陰陽,營衛的和調關系密切,因此,汗液的正常與否可以反映人體陰陽,營衛的情況。正常的排汗,有調和營衛,滋潤皮膚等作用。一般來說汗出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兩種情況。
若正常人在體力活動,進食辛辣,衣被過厚,情緒激動或過度緊張,或氣候炎熱等情況下而有汗出,此屬生理現象;若汗出過多,汗出的部位和時間特殊,顏色異常,並伴有其它自覺症狀,為病理反映。
汗出僅限於頭面部或頭頸部,稱為頭汗或稱但頭汗出。產生頭汗的原因可見於:
1、上焦邪熱熏蒸:
病人頭面多汗,兼見面赤、煩渴、舌尖紅、苔黃、脈數等症。頭為諸陽之會,上焦邪熱循陽經上蒸於頭面,逼津液外泄所致。
2、中焦濕熱蘊蒸:
若頭面多汗,兼見頭身困重,身熱不揚,脘悶納呆,小便不利,苔黃膩等,為中焦濕熱蘊結,濕郁熱蒸,津液上越所致。
象你的情況若不伴隨其它症狀,不屬病理現象。
現有一個止汗的小驗方,或能有所幫助:
麻黃根3克、浮小麥15克、大棗3枚,煎湯代茶飲。
麻黃根專於止汗,小麥益心氣,養心陽,清心除煩,止汗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