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面部活動性出血點怎麼止血

面部活動性出血點怎麼止血

發布時間:2022-05-21 05:35:18

⑴ 首選的止血方法

壓迫止血法 手指壓迫止血法 用於動脈出血,將傷口附近的動脈壓閉臨時止血。一般均先試做局部壓迫止血,如出血不止,則需要相應的動脈近端加壓,如止血帶止血。 (1)頭部出血:一手扶住傷員額部以固定頭部:另一手壓迫外耳前上方的頸淺動脈。 (2)顏面部出血:一手固定傷員頭部,另手的拇指壓迫位於下頜用前下方的面動脈。 (3)頭頸部出血:站在傷員面前。一手放於頸根部.拇指在前,2~5指在後。拇指觸到頸總動脈搏動後即將頸總動脈壓在第六頸椎橫究上。但要注意,緊急時才能採用頸總動脈壓迫法,只能壓迫一側,絕對禁止同時壓迫兩側,以免引起腦缺血。 (4)肩部出血:用拇指摸到鎖骨下動脈,用力向後向下將動脈壓向第一肋骨。 (5)前臂出血:在肘窩尺側(通常測血壓處)摸到防動脈搏動,用拇指壓迫。 (6)手掌、手背出血:摸到撓動脈、尺動脈的搏動處,用雙手拇指壓迫。 (7)下肢出血:大腿根部腹股溝不沿摸到股動脈搏動處,用雙手拇指重疊將股動脈往深處壓迫。 (8)足部出血:摸到足背動脈或內外踝動脈搏動處,用拇指壓迫 急救止血(較為專業) 為更加適應現場及時 、有效地搶救外傷出血傷員的需要 ,介紹以下幾種簡便可行 、有效的止血方法 。 (一)指壓止血法 指搶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動脈血管壓在骨骼上,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而達到止血目的。這是一種快速、有效的首選止血方法。止住血後,應根據具體情況換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等。這種方法僅是一種臨時的,用於動脈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採用。下面是根據不同的出血部位採用的不同的指壓止血法。 1.顳動脈止血法 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壓迫耳屏上方凹陷處,可感覺的動脈搏動,其餘四指同時托住下頜;本法用於頭部發際范圍內及前額、顳部的出血。 2.頜外動脈止血法 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頜角前上方約1.5厘米處,向下頜骨方向垂直壓迫,其餘四指托住下頜;本法用於頜部及顏面部的出血。 3.頸動脈止血法 用拇指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外側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之間的溝內搏動處,向頸椎方向壓迫,其餘四指固定在傷員的頸後部。用於頭、頸、面部大出血,且壓迫其他部位無效時。非緊急情況,勿用此法。此外,不得同時壓迫兩側頸動脈。 4.鎖骨下動脈止血法 用拇指在鎖骨上窩搏動處向下垂直壓迫,其餘四指固定肩部。本法用於肩部,眼窩或上肢出血。 5.肱動脈止血法 一手握住傷員傷肢的腕部,將上肢外展外旋,並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溝搏動處,向肱骨方向垂直壓迫。本法用於手、前臂及上臂中或遠端出血。 6.尺、橈動脈止血法 雙手拇指分別在腕橫紋上方兩側動脈搏動處垂直壓迫。本法用於手部的出血。 7.股動脈止血法 用兩手拇指重疊放在腹股溝韌帶中點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動處用力垂直向下壓迫。本法用於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8.動脈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在?窩橫紋中點處向下垂直壓迫。本法用於小腿或足部出血。 9.足背動脈與脛後動脈止血法 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中間近腳腕處(足背動脈),以及足跟內側與內踝之間處(脛後動脈)。本法用於足部出血。 10.指動脈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與食指分別壓迫指根部兩側,用於手指出血。 (二)加壓包紮止血法 傷口覆蓋無菌敷料後,再用紗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疊成相應大小的墊,置於無菌敷料上面,然後再用綳帶、三角巾等緊緊包紮,以停止出血為度。這種方法用於小動脈以及靜脈或毛細血管的出血。但傷口內有碎骨片時,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損傷。 (三)填塞止血法 用無菌的棉墊、紗布等,緊緊填塞在傷口內,再用綳帶或三角巾等進行加壓包紮,松緊以達到止血目的為宜。本法用於中等動脈。大、中靜脈損傷出血,或傷口較深、出血嚴重時,還可直接用於不能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四)止血帶止血法 四肢較大動脈出血時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干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時。如使用不當可出現肢體缺血、壞死,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並發症。 1.結扎止血帶的操作方法 (1)充氣止血帶 如血壓計袖帶,其壓迫面積大,對受壓迫的組織損傷較小,並容易控制壓力,放鬆也方便。 (2)橡皮止血帶 可選用橡皮管,如聽診器膠管,它的彈性好,易使血管閉塞,但管徑過細易造成局部組織損傷。操作時,在准備結扎止血帶的部位加好襯墊,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帶的一端,另一手拉緊止血帶圍繞肢體纏繞一周,壓住止血帶的一端,然後再纏繞第二周,並將止血帶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夾緊,向下拉出固定即可。還可將止血帶的末端插入結中,拉緊止血帶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3)絞緊止血法 如無橡皮止血帶,可根據當時情況,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綳帶、領帶、布條等均可,折疊成條帶狀,即可當做止血帶使用。上止血帶的部位加好襯墊後,用止血帶纏繞,然後打一活結,再用一短棒、筷子、鉛筆等的一端插人活結一側的止血帶下,並旋轉絞緊至停止出血,再將短棒、筷子或鉛筆的另一端插入活結套內,將活結拉緊即可。 2.注意事項 (1)止血帶不宜直接結扎在皮膚上,應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襯墊纏繞在要結扎止血帶的部位,然後再上止血帶。 (2)結扎止血帶的部位在傷口的近端(上方)。上肢大動脈出血應結扎在上臂的上1/3處,避免結扎在中1/3處以下的部位,以免損傷橈神經;下肢大動脈出血應結扎在大腿中部。而在實際搶救傷員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帶結扎在靠近傷口處的健康部位,有利於最大限度地保存肢體。 (3)結扎止血帶要松緊適度,以停止出血或遠端動脈搏動消失為度。結扎過緊,可損傷受壓局部,結扎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 (4)為防止遠端肢體缺血壞死,原則上應盡量縮短使用止血帶的時間,一般止血帶的使用時間不宜超過2~3小時,每隔40~50分鍾松解一次,以暫時恢復遠端肢體血液供應。松解止血帶的同時,仍應用指壓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帶松解1~3分鍾後,在比原來結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結扎。松解時,如仍有大出血者或遠端肢體已無保留可能,在轉運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帶。 (5)結紮好止血帶後,在明顯部位加上標記,註明結扎止血帶的時間,盡快運往醫院。 (6)解除止血帶,應在輸血輸液和採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後方可進行。如組織已發生明顯廣泛壞死時,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帶。

⑵ 口腔頜面部損傷後出血怎麼辦

結扎止血法最常用且較可靠。如條件許可,應用消毒血管鉗夾住出血點,再做結扎止血。緊急情況下,可先用血管鉗夾住血管斷端,一起固定妥善包紮後送去手術。口腔頜面部如出血嚴重,局部又不能妥善止血時,可結扎頸外動脈;損傷後的出血如為組織滲血、小靜脈和小動脈出血,可在出血部位應用止血葯、各種止血粉、止血紗布,如雲南白葯、明膠海綿,然後外加干紗布,加壓包紮。全身使用止血葯物如安絡血、止血敏等可以輔助止血或減少滲血,但不能代替局部止血。口腔頜面部出血較多、情勢緊急時,可用指壓止血法,即在傷區外用手指將供應動脈的近心端壓向骨骼,以暫時止血。面頰部及唇部出血,可在咬肌止端前緣的下頜下緣處,將頜外動脈壓向下頜骨;顳額區出血,可在耳屏前將顳淺動脈壓向顴弓根;出血范圍較廣者,可使病員仰卧,頭偏向健側,在環狀軟骨平面,胸鎖乳突肌前緣,將搏動的頸總動脈壓向深層的第6頸椎橫突,但施壓不可過久,壓力不可過大。毛細血管、小靜脈及小動脈的出血可採用包紮止血法,即軟組織復位後,在損傷處覆蓋多層紗布敷料,再用綳帶加壓包紮。注意包紮的壓力要適當,不可使骨折塊移位或影響呼吸。當口腔頜面部有開放性和洞穿性創口時,可用填塞止血法急救。將紗布塊填塞於創口內,再用綳帶行加壓包紮。在頸部或口底創口內填塞紗布時,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發生窒息。

⑶ 面部出血時,常用的壓迫止血點在

一、出血
1、動脈性出血

顏色鮮紅,一股股流出或持續噴出,流血極多極快,靠身體自我保護的生理性止血是止不住血的,需盡快止血後送往專業醫療機構進一步處理損傷的動脈。

下圖左圖示內鏡下腸道動脈出血,水槍一樣往上噴,右圖下一個夾子夾住就不噴了~

難以置信吧?下圖更可怕!下圖示手術中動脈出血,決口一樣往上涌...

可怕吧?還有更嚴重的情況呢!在120車上和急診搶救室的時候,都遇到過斗毆一刀扎穿頸動脈或心臟的,醫生用再快的速度趕到現場,也大多沒辦法救回來,大動脈出血實在是太快了,分分鍾人就沒了...

腦補一下戰爭片、械鬥片里的場景吧,不放圖了~

2、靜脈性出血

顏色暗紅,出血較多,但能夠自愈,沒有固定頻率,隨出血者身體運動而流出。

沒找到經典的靜脈出血的圖...

往往磕傷了,隔幾天皮膚青紫,一部分是靜脈出血,一部分是毛細血管出血,隨著出血壓力增大,靜脈逐漸被旁邊的肌肉組織擠壓止血,已經流出的血儲存在皮下組織之中的血腫,從外面看呈淤青/紫。

3、皮膚、毛細血管出血

皮膚結構損壞,毛細血管出血,顏色鮮紅,呈滲出狀,流血不多,一般傷口能自行癒合。

下圖示常見的皮膚破損出血

二、止血
1、原則

(1)盡快止血!

(2)有效止血!

(3)避免缺血性損傷!

(4)盡快送醫,進一步處置!

2、生理性止血

(1)人體是很精密的,出血後會自發產生「生理性止血」以保護自己。

生理性止血由血管、血小板、血液凝固系統、抗凝系統及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共同完成。

(2)機制

損傷性刺激立即引起局部血管收縮,使血流暫停或減慢;

激活血小板和血漿中的凝血系統,血管收縮使血流暫停或減慢,利於血小板粘附與聚集 ;

凝血系統被激活後,血漿中可溶的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的纖維蛋白多聚體,形成了由纖維蛋白與血小板共同構成的牢固止血栓,有效地制止出血。

凝血系統被激活的同時,血漿中也出現了生理的抗凝血活動與纖維蛋白溶解活動,以防止血凝塊不斷增大和凝血過程蔓延到這一局部以外。

三、常用止血方法
根據出血量、損傷血管的種類,選擇不同的止血方法~

1、包紮止血

(1)創可貼

將自粘貼的一邊先粘貼在傷口的一側,然後向對側拉緊粘貼至另一側。用於微小、表淺創口包紮。

(2) 敷料包紮

將敷料、紗布覆蓋在傷口上,要有足夠的厚度,覆蓋面積超過傷口至少3cm。

2、加壓包紮止血

與普通的包紮止血相比,需要給更大的壓力以壓迫止血。

適用於全身各部位的小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出血,用敷料或其他潔凈的毛巾、手絹、三角巾等覆蓋傷口,然後用綳帶或三角巾緊緊包紮,達到止血目的。

下圖示軍用三角巾,讀書時,三角巾的使用就聽了一節課,實戰使用又練習一節課,可謂戰創傷利器神器!

⑷ 外傷出血常用的有那四種止血方法

四種常止血方法 常見的損傷按創傷類型分為皮膚擦傷、撕裂傷、刺傷、異物插入、骨折等, 按照損傷的部位可分為頭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和四肢。在意外發生的現場, 控制出血是非醫療專業人員所能做的少數幾種影響後期救治效果的措施之一。成功控制外出血的重要因素是緊壓出血區並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出血停止或急救專業人員趕到。出血量與出血速度因損傷程度的不同而異, 所以採用的止血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止血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壓、包、塞、捆。 壓:當看見傷口流血, 最常做的急救動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區, 這就是壓迫止血法。壓迫止血法分兩種:傷口直接壓迫, 無論用干凈紗布還是其他布類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區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種是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在出血動脈近心端的鄰近骨頭上,阻斷血運來源,以達到止血目的。找壓迫點時要用食指或無名指, 不要用拇指, 因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動脈,容易造成錯誤判斷。當找到動脈壓迫點後,再換拇指按壓或幾個指頭同時按壓。指壓止血法雖然操作容易, 但不經過系統培訓,很難達到止血目的。 包:無論什麼樣的出血, 最終都要用包紮來解決。包紮所用的材料是紗布、綳帶、彈性綳帶或干凈的棉布或用棉織品做成的襯墊。包紮原則是先蓋後包, 力度適中。先蓋後包即先 在傷口上蓋上敷料(夠大、夠厚的棉織品襯墊) , 然後再用綳帶或三角巾包紮。這是因為常用的普通紗布容易粘傷口, 給後續處理增加難度。力度適中指的是包紮後止血有效, 遠端的動脈還在搏動。包紮過松, 止血無效, 包紮過緊,會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塞:用於腋窩、肩、口鼻、宮腔或其他盲管傷和組織缺損處的填塞止血法, 是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填塞, 直至確實止住出血。填實後, 傷口外側蓋上敷料後再 加壓包紮, 達到止血目的。採用這種止血方法的危險在於, 用壓力將棉織品填塞結實可能造成局部組織損傷, 同時又將外面的臟東西帶入體內造成感染, 尤其是厭氧菌感染常引發破 傷風或氣性壞疽。所以, 在野外環境中, 非專業人員除非必須, 盡量不採用此法。 捆:止血帶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是有效的, 如戰傷、較大的肢體動脈出血等。通常止血帶用於手術室, 對控制肢體出血是有效的, 但潛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暫時的或持續的對神經和肌肉的損傷, 也會因肢體缺血引起全身性並發症, 包括酸中毒、高鉀血症、心律失常、休克、肢體毀損, 甚至死亡。並發症與止血帶的壓迫力量過大和持續時間過長密切相關, 因此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非醫務人員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 不要使用此法。

希望採納

⑸ 面部失血,怎麼止血

動脈出血
特別是較大的動脈,血流猛急,呈噴射狀,一般在外傷時多見。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傷動脈的近心端,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進行止血。止血時應行動快,止血徹底,防止失血過多。
指壓止血法
指壓止血法是動脈出血最迅速的一種臨時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傷部上端用力將動脈壓癟於骨骼上,阻斷血液通過,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僅限於身體較表淺的部位、易於壓迫的動脈。
1.肱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餘四指在上臂內側動脈搏動處,將動脈壓向肱骨,達到止血的目的。
2.股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溝(大腿根部)中點偏內,動脈跳動處,用兩手拇指重迭壓迫股動脈於股骨上,制止出血。
3.頭部壓迫止血法
壓迫耳前的頸淺動脈,適用於頭頂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時,壓迫下頜骨角前下凹內的頜動脈。頭面部較大的出血時,壓迫頸部氣管兩側的頸動脈,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
4.手部壓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時,壓迫橈動脈和尺動脈。手指出血時,壓迫出血手指的兩側指動脈。
5.足部壓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時,壓迫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
(三)加墊屈肢止血法
加墊屈肢止血法是適用於四肢非骨折性創傷的動脈出血的臨時止血措施。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於肘窩或國窩內放紗布、棉花、毛巾作墊,屈曲關節,用綳帶將肢體緊緊地縛於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

⑹ 如何有效止血

1.指壓止血(壓迫止血):用手指在傷口上方(近心端)的動脈壓迫點上,用力將動脈血管壓在骨骼上,中斷血液流通達到止血目的。指壓止血是較迅速有效的一種臨時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後,應該立即換用其它止血方法。

①顳動脈止血: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對下頜關節處用力壓。用於頭頂及顳部的出血。

②頜外動脈止血: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頜角前約半寸處,將頜外動脈壓在下頜骨上。用於腮部及顏面部的出血。

③頸總動脈止血:把拇指或其餘四指,放在氣管外側(平甲狀軟骨)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之間的溝內可觸到頸總動脈,將傷側頸總動脈向頸後壓迫止血。用於頭、頸部大出血。這種方法非緊急情況下不能用,禁止同時壓迫兩側頸總動脈,防止腦缺血而昏迷死亡。。

④鎖骨下動脈止血:拇指在鎖骨上凹摸到動脈搏動處,其餘四指都放在受傷者頸後,用拇指向凹處下壓,將動脈血管壓向深處的第一肋骨上止血。用於腋窩、肩部及上肢的出血。

⑤尺、橈動脈止血:將傷者手臂抬高,用雙手拇指分別壓迫於手腕橫紋上方內、外側搏動點(尺橈動脈)止血。用於手部出血。

⑥肱動脈止血:將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溝處,施以壓力將肱動脈壓於肱骨上即可止血。用於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⑦股動脈止血: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大腿根處可觸摸到一個強大的搏動點(股動脈),用兩手的拇指重疊施以重力壓迫止血。用於大腿、小腿、腳部的動脈出血。

⑧足背動脈和脛後動脈止血:用兩手食指或拇指分別壓迫足背中間近腳腕處(足背動脈)和足跟內側與內踝之間(脛後動脈)止血。用於足部出血。

⑨指動脈止血:將受傷的手指抬高,可自行用健側的拇指、食指分別壓迫傷指指根的兩側。適用於手指出血的自救。

2.加壓包紮止血:先用消毒紗布墊覆蓋傷口後,再用棉花團、紗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墊子,放在傷口敷料上面,然後用三角巾或綳帶緊緊包紮,以達到止血目的。傷口有碎骨存在時,禁用加壓包紮法。用於小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出血。

3.加墊屈肢止血:

①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窩或月國窩放紗布墊、棉花團、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關節,用三角巾或綳帶將屈曲的肢體緊緊纏綁起來。

②上臂出血,在腋窩加墊,使前臂屈曲於胸前,用三角巾或綳帶把上臂緊緊固定在胸前。

③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墊,屈曲髖關節和膝關節,用三角巾或長帶子將腿緊緊固定在軀幹上。

注意事項:有骨折和懷疑骨折或關節損傷的肢體不能用加墊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錯位和劇痛。使用時要經常注意肢體遠端的血液循環,如血液循環完全被阻斷,要每隔一小時左右慢慢松開一次,觀察3~5分鍾,防止肢體壞死。

4.止血帶止血:用於四肢較大動脈的出血。只有當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傷肢損傷無法再復原時,才可用止血帶。因止血帶容易造成肢體殘疾,所以在使用時要特別小心。止血帶有橡皮製的和布制的兩種,如果沒有止血帶時亦可用寬綳帶、三角巾或其他布條等代替以備急需。

①橡皮止血帶止血:先在纏止血帶的部位(傷口的上部)用紗布、毛巾或受傷者的衣服墊好,然後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帶頭端,另一手拉緊止血帶繞肢體纏兩圈,並將止血帶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間拉回固定。

②用方便材料絞緊止血:在沒有止血帶的情況下,可用手邊現成的材料,如三角巾、綳帶、手絹、布條等,折疊成條帶狀纏繞在傷口的上方(近心端),纏繞部位用襯墊墊好,用力勒緊然後打結。在結內或結下穿一短棒,旋轉此棒使帶絞緊,至不流血為止,將棒固定在肢體上。

③用止血帶止血注意事項:止血帶止血法是大血管損傷時救命的重要手段,但用得不當,也可出現嚴重的並發症,如肢體缺血壞死、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因此,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止血帶不能直接纏在皮膚上,必須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墊子墊上。

上止血帶的松緊度,最好以出血停止,摸不到遠端脈搏為合適。

上止血帶的部位,要在傷口的上方(近心端)靠近傷口處。

上臂避免綁扎在中1/3處,因此處易傷及神經而引起肢體麻痹。上肢應扎在上1/3處,下肢應扎在大腿中部。

為防止遠端肢體缺血壞死,在一般情況下,上止血帶的時間不應該超過2~3小時,每隔40分鍾至50分鍾松解一次,以暫時恢復血液循環,松開止血帶之前應用手指壓迫止血,將止血帶松開1~3分鍾之後再另一稍高平面綁扎,松解時,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運送途中松放止血帶,以免加重休克。

如肢體傷重已不能保留,應在傷口上方(近心端)綁止血帶,不必放鬆,直到手術截肢。

上好止血帶後,在傷者明顯部位加上標記,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並盡快送醫院處理。

嚴禁用電線、鐵絲、繩索等代替止血帶。

5.填塞止血:用急救包、棉墊或消毒的紗布填塞在傷口內,再用加壓包紮法包紮。用於大腿根、腋窩、肩部、口、鼻、宮腔等部位的出血。

⑺ 寶寶臉部有皮下出血點怎麼辦

本病的發生是由於劇烈、突然、持續較久的肌肉收縮,面部的小血管張力突然升高,靜脈迴流受阻,缺氧而使其破裂、出血而產生皮膚紫癜現象。有的小孩有劇烈咳嗽史,有的小孩有嘔吐史和因便秘用力史等,都會發生張力性紫癜。張力性紫癜是一種暫時性的皮膚不適現象,一般無需治療,它會逐漸地自行消失。 當然,值得提醒家長的是,臨床上某些血液系統疾病也會出現紫癜現象,家長應注意跟張力性紫癜相鑒別。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其出血點與張力性紫癜大小相一致,但皮疹分布較廣泛,以下肢皮膚尤為明顯,血常規檢查,血小板減少,出血時間延長,而白血病除皮膚有紫癜外還有貧血,肝脾腫大,發熱以及末梢血象中出現幼稚白細胞等,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這些現象,應及時帶孩子上醫院。

⑻ 怎麼能止血

1.一般止血法
比較小的創傷出血,用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後,覆蓋無菌紗布,用綳帶加壓包紮。

2.指壓止血法
(1)頭面部出血指壓止血法:
①顳淺動脈指壓止血法:在耳前一指處壓迫顳淺動脈,可減少同側頭皮和額、顳部出血。
②面動脈指壓止血法:在下頜骨咀嚼肌的前方,觸到面動脈的搏動處,將面動脈壓在下頜骨上,可止住同側下半面部出血。
③頸總動脈指壓止血法:在胸鎖乳突肌內側觸到頸總動脈搏動處,將頸總動脈壓向後方的頸椎橫突上,可止住同側頭面部出血。但該處壓迫止血的時間不宜過長,而且只能壓迫一側,不能雙側同時壓迫,以免引起腦部缺血。
(2)肩部出血指壓止血法:在鎖骨上窩向下向後觸到鎖骨下動脈搏動,將此動脈壓在第一肋骨上,可止住同側肩部和腋窩部出血。
(3)上肢出血指壓止血法:手、前臂、上臂中下段的動脈出血,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可觸到肱動脈的搏動,用拇指或四指並攏將肱動脈壓在肱骨上止血。
(4)下肢出血指壓止血法:足部、小腿、大腿動脈出血,在腹股溝中點偏下方可觸到股動脈搏動。用雙手拇指或拳將股動脈壓在股骨上止血。

3.加壓包紮止血法
適用於全身各部位的靜脈和大多數的動脈出血。
4.填塞止血法
用無菌紗布1~2層貼於傷口,再向內填塞紗塊或紗布,或直接用消毒急救包、棉墊填塞傷口,外用綳帶或三角巾加壓包紮,松緊以達到止血為度。3~4日後,待出血停止時,再更換填塞的紗塊。

5.止血帶止血法

⑼ 簡述止血的方法

閱讀全文

與面部活動性出血點怎麼止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177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2032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429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356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969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87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956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332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500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736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562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724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81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548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403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617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722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1068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658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