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中葯鑒定學中什麼叫斷面角質樣
具有光澤性,一般指斷面一種性狀特徵,比如延胡索、鬱金之類。
㈡ 百合花的形狀,氣味,花的大小各是什麼
1、形狀:
百合花的鱗莖球形,先端常開放如蓮座狀,由多數肉質肥厚、卵匙形的鱗片聚合而成。
根形狀纖細,數目多達180條,分布在土壤表層。莖直立,圓柱形。葉片由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全緣,葉脈弧形。花大,呈漏斗形。
2、氣味:
百合花散發的香氣清新淡雅的。
3、大小:
百合為多年生草本,株高70至150厘米,鱗莖高4至7厘米,直徑5至8厘來,寬卵形,深入土中約10厘米。
莖直立,堅硬,地上部分高1.2至1.5米,直徑 0.8至1.2厘米,葉長3至15厘米,寬0.5至1.5厘米,珠芽直徑2至3毫米,花被長8厘米,寬1.5厘米。雄蕊長5至7厘米,花葯紫色,且具斑點。
柱頭紫色,子房長1.3至1.8厘米。
(2)角質樣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百合的生長環境
百合喜涼爽,較耐寒。高溫地區生長不良。喜乾燥,怕水澇。土壤濕度過高則引起鱗莖腐爛死亡。
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層深厚、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中,鱗莖色澤潔白、肉質較厚。粘重的土壤不宜栽培。根系粗壯發達,耐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百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百合花
㈢ 為什麼白芍斷面為啥角質樣
白芍是常用補血葯,性涼,味苦、平,入肝、脾經,具有養血調經、柔肝止痛等作用。為緩解葯性,增強養血斂陰之功,臨床常用炒白芍這一炮製品種。
炒白芍是用生白芍飲片,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微黃色即得。白芍是安徽和浙江的道地葯材,栽培規模大,市場價格穩定,一般少見偽品,但筆者工作中發現個別飲片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加工的炒白芍存在問題。這種炒白芍顏色微黃色,外觀和正品炒白芍極相似,但無炒香氣,掰斷後可見斷面角質樣,色白,和生白芍一樣。
你所說的那是假白芍。
㈣ 白艿的外形特徵是什麼
白艿的外形特徵:
白艿呈不規則扁圓形,多有2~3個爪狀分枝,長1.5~5cm,厚0.5~1.5cm。表麵灰白色或黃白色,有數圈同心環節和棕色點狀須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莖痕,下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角質樣。無臭,味苦,嚼之有黏性。
白艿粉末淡黃白色。表皮細胞表面觀垂周壁波狀彎曲,略增厚,木化,孔溝明顯。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大的類圓形黏液細胞中,或隨處散在,針晶長 18 ~88μm。纖維成束,直徑11~30μm,壁木化,具人字形或橢圓形紋孔。梯紋、具緣紋孔及螺紋導管直徑10~32μm。糊化澱粉粒團塊無色。
㈤ 百合花的花瓣顏色、形狀是什麼花的氣味、大小怎樣雄蕊、雌蕊、花萼的數目分別是多少
花瓣顏色:白、黃、粉、紅等多種顏色。
形狀:長橢圓形;
氣味:清香;
大小:長2~5cm,寬1~2cm,中部厚1.3~4mm;
雄蕊為6,萼片為3、雌蕊為1。
㈥ 鹿角和鹿茸有什麼區別
鹿角
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入葯多切成片,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薄片,捲曲或平坦,中間有蜂窩狀小孔,外表面無外皮及殘存毛茸,周邊灰白色或白色,骨質堅硬。鹿角性溫,味咸,入肝、腎經,具有行血、消腫、益腎的功效,用於治療瘡瘍腫毒、乳癰初起、瘀血作痛、虛勞內傷、腰脊疼痛等症。《本草綱目》載:「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益腎補虛,強精活血。」《本草綱目》載:「鹿角,生用則散熱行血,消腫辟邪;熟用益腎補虛,強精活血。」而市場上有以鹿角片冒充鹿茸片,應仔細辨別。
鹿茸
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尚未骨化的幼角,為貴重葯材,是補益的純陽之品。梅花鹿茸飲片分為血片(蠟片)和粉片(細砂片)、粗砂片、骨砂片等。血片為鹿茸頂部切的數片,質量最佳,圓形薄片,切面淡黃棕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粉片為花鹿茸的上部切片,圓形片,切面黃白色(排血茸)或紅褐色(血茸),外圍皮層較厚,中間密布海綿樣細孔;粗砂片海綿樣氣孔稍大,無骨質,外圍有皮層;骨砂片為花鹿茸最下端切片,海綿樣氣孔大,呈紗網樣,微顯骨質化,外圍皮層薄,質較差。馬鹿茸片大致與花鹿茸片類似,區別是外圍皮層色澤較深,殘留茸毛灰褐色,根據加工方法不同也分為排血茸和血茸。
㈦ 黑附片,制白附子,制白附片之間的區別是什麼這三種哪兩種是區別的哪兩種是相近的
黑附片、制白附子和制白附片三者在外觀顏色、口感功能上明顯的差別,三者中制白附子和黑附片在外觀上最為相似。
三者的區別:
1、顏色不同
黑附片外皮黑褐色,內切面暗黃色,制白附子外表皮淡棕色,切面黃色,而制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
2、外觀形狀不同
黑附片半透明裝,有縱向導管束,制白附子為橢圓形厚片,制白附片半透明,厚約0.3cm。
3、口感不同
黑附片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制白附子味淡,微有麻舌感。
4、主治功能不同
黑附片用於厥逆亡陽、脈微欲絕等症;
制白附子主治祛風痰,定驚搐,解毒散結,止痛。用於中風痰壅,口眼斜,語言謇澀,驚風癲癇,破傷風,痰厥頭痛,偏正頭痛,瘰癧痰核,毒蛇咬傷。
制白附片用於腎陽不足、畏寒肢冷、風寒濕痹等症。
(7)角質樣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一、白附子與白附片
白附子(獨角蓮、天南星科植物)與白附片是兩種不同的葯物,切忌混用!二者名稱相近,常易混淆,但它們的功效迥異。
1、不同加工
白附子,是將獨角蓮剝去外皮、切片,在清水中漂至水呈乳白色,取出蒸過、曬干,或用硫黃薰白。而附子是烏頭的根,烏頭是劇毒中葯,將烏頭用膽馬水浸漂後用水煮熟而成附子。
2、不同功效
前者即白附子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痙和解毒散結的作用,臨床上用於風痰壅盛、口眼歪斜及瘰癧痰核;而後者白附片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的功效,臨床上用於亡陽症、陽虛症及痹痛。
二、白附片與黑附片
白附片與黑附片統稱為附片,附片(黑順片、白附片) 直接入葯。加工不同,但功效一樣。
1、不同加工
選擇大小均勻的泥附子,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剝去外皮,縱切成厚約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曬干,習稱「白附片」。
白附片 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黑附片(黑順片)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別洗凈,浸入食用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成厚約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調色液使附片染成濃茶色,取出,蒸至出現油麵、光澤後,烘至半干,再曬干或繼續烘乾,習稱「黑順片」。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㈧ 蟾酥是什麼
蟾酥是由蟾蜍科兩棲爬行動物的耳後腺及皮膚腺分泌物經加工而成,為傳統中葯材。
蟾酥呈扁圓形團塊或鐵餅狀,直徑3~7厘米,厚0.5厘米,邊緣稍薄,中間略厚;表面平滑,呈茶棕色,質堅硬而韌,不易折斷,半透明質狀;有光澤,氣微,口嘗初甜後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斷面稍塗水,即成乳白色泡沫狀隆起。片酥呈不規則片狀,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0.2厘米,一面較粗糙,另一面較光滑。無論團酥還是片酥,均以色紅棕,斷面角質樣、半透明而有光澤者為佳。
蟾酥的功效和中毒症狀
功效:蟾酥有效成分為蟾酥毒素,對心臟作用類似洋地黃配糖體,可產生心動過緩和各種傳導阻滯。它是蟾酥耳下腺及皮膚腺的分泌物。其味甘、辛,性溫,有毒。功能解毒、消腫、強心、止痛、多入丸、散用。
中毒症狀:可出現嘔吐、吐出物多為黑綠色,腹痛、腹瀉、失水等消化道症狀,頭暈、昏睡、唇及四肢麻木、膝反射減弱或消失(亦可亢進)等,神經系統症狀及胸悶、心悸、心率減慢、心律不齊、甚至休克等循環系統症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蟾酥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盤點生活中常見的九種有毒中葯
㈨ 斷面角質樣,具有明顯放射狀紋理的葯材是
白芍。
白芍位於莖頂部者葉柄較短;莖下部葉為二回三出復葉,上部葉為三出復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長7.5-12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具白色軟骨質細齒
白芍這種中葯材能入肝經和脾經,養血和宮以及緩解止痛還有平肝是主要功效,對女性的月經不調和經期腹痛還能崩漏都有很好的預防與診治作用,另外白芍還能用於人類自汗、盜汗以及腹部產痛以及頭痛、頭暈等多種常見病的診治,診治作用特別明顯。
(9)角質樣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芍葯通過不同的炮製方法,能夠產生不同的功效。
2、白芍生用斂陰平肝作用較強,白芍炒後長於養血和肝,多用於肝旺脾虛痛瀉者。
3、斷麵灰白色或微帶棕色,木部放射線呈菊花心狀。氣無,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長、勻直、質堅實、粉性足、表面潔凈者為佳。
㈩ 什麼是角質樣
角質層(jiaoceng)植物地上器官(如莖、葉等)的表面的一層脂肪性物質。它是由表皮細胞所分泌的。在葉子的表面最明顯;嫩枝、花、果實和幼根的表皮外層也常具有這種結構。其功能主要起保護作用,它不僅可以限制植物體內水分的散失,而且可以抵抗微生物的侵襲等各種不良影響。
角質層 (stratum corneum) 由5~10層已經死亡的扁平角質細胞組成,其細胞核和細胞器已經完全消失。電鏡下,角質層細胞內充滿密集平行的角蛋白張力細絲浸埋在無定形物質中,其中主要為透明角質所含的富有組氨酸的蛋白質。細胞膜內面附有一層厚約12nm的不溶性蛋白質,故細胞膜增厚而堅固。細胞膜表面折皺不平,細胞相互嵌合,細胞間隙中充滿角質小體顆粒釋放的脂類物質。靠近透明層的角質層細胞間尚可見橋粒,而角質層表層細胞的橋粒消失,因而容易脫落形成皮屑。
組成角質層的重要化學成分是角質,它是一種含16~18個碳的羥基脂肪酸。角質層常分兩層,緊靠表皮細胞外壁,是由角質和纖維素組成的角化層;細胞壁外面是一層較薄的,由角質或與蠟質混合組成的角質層。角質層的厚度受環境影響較大,在乾旱、陽光充足條件下生長的葉片,角質層較厚,含蠟質也較多;而生長在水中或陰濕環境中則較薄或甚至完全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