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艾炙多長時間為宜
艾灸一個穴位10到30分鍾是比較常規的情況。做一次艾灸的時間一般在30分鍾到2小時。
艾灸一個穴位時間長短是靈活的,跟著感覺走,盡量用文字把神艾堂農家艾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1.看灸感!作為依據,這是最重要一條!
如果一個穴位產生明顯灸感,則本次艾灸此穴位時間延長,甚至以此為主!
簡單講下灸感,就是艾灸時候產生一些特殊現象,如螞蟻爬行,熱傳導,擴散,癢,痛(非灸火過近烤的痛),甚至皮膚表面產生一些花斑,紅線等……灸感感傳的形式很多,最主要的是熱量的傳導和擴散。
舉兩個常見例子:
艾灸腰陽關,常有透熱感,熱量從後腰逐漸貫穿到小腹,或者如腰帶狀後後腰纏繞到小腹。
胃痛人艾灸中脘或足三里,可能出現熱量沿著艾灸處線狀傳導到胃部,整個胃都熱乎乎。
當產生這些奇特感覺,請一定增加本穴位時間,不要改變,最好是讓整個灸感過程自己發生,壯大,衰弱,消失走完全過程。
所以,本人艾灸向來不看時間,都是跟著感覺走。
當然,這些特殊灸感不是總是出現,受選穴能力,開穴時間,病情……綜合影響,沒有出現灸感,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咱們百姓,不必刻意追求,順其自然,但是如果遇到了,一定好好把握。
2.主穴和次穴時間不同
每次艾灸都有主要目標穴位和輔助穴位,主要穴位時間往往分配偏多。例如:從前一腰扭傷案例,診斷後決定用陰交加委中,陰交為主穴,單穴灸了1小時,而委中作為輔助雙側各10分鍾。
3.腰腹核心時間長,四肢末梢時間短
這也是一個常規情況,腰腹部,軀乾的穴位,時間往往長些,而四肢,末梢的穴位,時間相對短些。(但當四肢穴位作為主穴或有良好灸感時,也例外,這只是通常情況)
4.受本次次艾灸的總時間影響
艾灸的總時間影響每個穴位的時間。例如:只有一個小時的艾灸時間,自己安排了4個穴位,則平均每穴只有15分鍾,如果2個小時總時間,則平均每個穴位時間就有30分鍾充裕。
5.身體狀況
急症,重病時候一個穴位灸的時間就多,日常保健的話則可短。
6.對以皮膚紅暈為度的不同看法
經常看到書上網路上講,艾灸一個穴位以皮膚紅暈為度。我想這可能是為了給完全不懂艾灸的百姓找一個最簡便的辦法而硬找的一個標准,每個人皮膚類型不同,有的人皮膚特不耐熱,一烤就發紅,有的人皮膚特別抗熱,怎麼烤都不發紅,從根本意義上說,灸表皮是形式,目的在於滲透刺激穴位,治療身體,所以完全依靠烤紅表皮與否是不科學的。
❷ 最好,艾灸多長時間最好,以前艾灸都三個四個個小時
太久了,根據情況來,一般一個穴位20到40分鍾,一天一個穴位,最多3個穴位。也就是說,平均一個穴位30分鍾,3個穴位也就是一個半小時。太過傷津也不是太好,凡事過猶不及
❸ 面癱艾灸什麼部位最好面癱如何艾灸哪裡艾灸多長時間
得了面癱疾病,肯定是有注意實事項的,面癱後應多鍛煉面部肌肉的收縮:如:張大嘴、努嘴、示齒、聳鼻、抬眉、雙眼緊閉、鼓氣等功能鍛煉。避免光源刺激,避免用眼過度,注意眼的休息。如:減少紫外線、電視、電腦等光源刺激。面癱的治療要注意保暖:應該避開風寒對患者面部的直接襲擊,特別是患有關節炎、神經痛、高血壓病等慢性疾病或是過勞、酒後、年老體弱、病後的患者,不要迎風而行。
中醫能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症狀差異,遵循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從修復神經損傷、疏通經絡、調暢氣血、調節五臟六腑等角度,達到治療面部神經疾病的目的。
❹ 用艾灸盒艾灸面部一次要多長時間
你好,就是用艾葉製作成的不同形狀點燃後進行體表穴位熏療的一種方法。艾灸適合於多種虛性和寒性疾病,
❺ 艾灸什麼時候做最好
艾灸時間是非常有講究的,順應自然規律,一天當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陽氣升發,到中午午時最旺,而後逐漸減退,因此,需要補益陽氣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時段進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補益陽氣進行艾灸,可能造成失眠。做艾灸最好、最佳的時間是白天的上午時段,即正午十二點之前。艾灸是藉助灸火的溫暖和熱力,以及葯物功效來發揮疏通經絡、疏通氣血、溫經散寒、消瘀散結、化瘀止痛、升陽舉陷、回陽固脫、扶正祛邪、平衡陰陽等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種中醫外治方法。而白天的上午時段,是一身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如果選擇在這個時段艾灸可以協助身體陽氣生發,讓人一整天精力充沛。但是,艾灸時,也不必過於拘泥於時間,如果白天沒有時間、或是身體突發不適,需要艾灸治療時,都可以進行艾灸。
❻ 艾灸見效是需要時間的,需要多久
要想起到神奇效果,找到施灸最佳部位(經脈上「動"的位置)是關鍵,這一過程需要施灸者和被灸者細細體悟,逐經耐心尋找,而快速找到施灸部位的方法則是建立在對經絡理論的理解和經絡知識體系的構建基礎上的,它對身體虛弱手腳冰涼的人,非常適合,它能增加人體的白細胞形成,提高身體免疫力,少感冒,非常有效果。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大穴,是著名的養生長壽穴。隋唐時期艾灸足三里頗為盛行,隋唐男人找老婆的時候都要詢問媒婆對方的足三里,有沒有艾灸的痕跡。
做艾灸的時間不長,艾灸的部位是小腹,感覺到明顯的水珠,而且癢得很。查了有關資料,這是在向體外排濕氣。第一次灸的時候還不明顯,第二次、第三次灸的時候才明顯,總之艾灸的力度有限,靈活性不好,對病多病重的肯定沒有葯物來的好,我現在主要就是靠湯劑治療調整。我開始灸時也是渾身無力,堅持三年了終於越來越好了,身體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怕冷,小肚子原來受點涼或者根本不受涼都會脹氣,排又排不出去,那感覺太難受了
❼ 艾灸可以直接用於面部嗎
現在很多人的一個誤區就是艾灸要盡可能地熱,越熱越有效。艾灸時故意將艾條壓下,以抑制灼痛感。其實不是艾灸而是燒烤,曲解了艾灸的初衷。
艾灸只有保溫不熱,才能把艾灸的葯力送入體內。艾灸處一旦發燙,身體本能地開始與之對抗,皮膚表面就會抵抗艾熱。這時身體會調動附近所有的水和液體來抵消熱量,這樣身體的水分就會被消耗掉,很容易生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艾灸後會口乾舌燥,頭暈耳鳴的原因。歸根結底,方法不對。
艾灸可廣泛應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耳鼻喉科等疾病。就中醫而言,對風寒濕痹、脾胃虛寒、氣滯氣滯、上實下虛、暈厥、外感表證、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❽ 做艾灸做多長時間才算可以
艾灸可以灸出體內濕氣,那麼艾灸多長時間為宜呢,艾灸一般建議十五分鍾,在艾灸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休息,不可以過於勞累,它是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而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
一般來說,每次進行艾灸治療的時間都不會太長,因為如果時間長的話,會對局部皮膚產生刺激,甚至會出現灼傷的情況,而想要盡快治癒的話,還是需要注意選對穴位才行,濕氣較重的朋友,需要艾灸的部位也會較多。大家需要在每次復查時確定下一次的治療方案了。
大家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艾灸治療後,大家需要穿好衣服,預防著涼受風,此外,還需要多吃些祛濕效果明顯的食物,例如紅豆薏米粥,如果醫生建議還需要吃一些祛濕的中葯的話,大家應該要按時服葯,這樣才能盡快緩解病症,而反復治療依然沒有效果的話,需要進一步復查,調整不同的方式,當然接受正確的綜合治療,效果會更明顯,也會減少治療的療程,從而使濕氣早日從體內排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