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頜面部關節軟骨錯位怎麼檢查

頜面部關節軟骨錯位怎麼檢查

發布時間:2023-08-31 19:46:48

㈠ 牙頜面畸形的檢查與診斷

一、病史
除應常規了解的病史資料外,對病人的主訴、治療要求和心理狀態,年齡、職業與社會活動、家庭及活動狀況等應有深入的了解。對既往所患疾病,有無出血傾向以及家族史等應仔細詢問。
二、檢查
1.臨床檢查 除常規體格檢查外,局部應著重檢查牙形態、大小及數目;牙與牙周有無病變;牙弓形狀,上下牙弓關系是否協調,中線是否對齊;牙排列、前後向(牙合)關系及(牙合)曲線是否正常等。頜面部應重點檢查顳下頜關節、上頜骨與下頜骨、頜骨與顱基底的側向(前後)、橫向(左右)、垂直向(上下)的大小、比例等顱頜面關系。並綜合對正面、側貌、唇形以及頜關系等,進行三維形態的美學評估,初步勾畫出病人顱面畸形的輪廓印象。
2.特殊檢查
牙(牙合)模型 能真實反應牙、牙槽突、齦頰溝(口腔前庭皺折或移行皺折)、唇、頰系帶以及牙弓、基骨與齶蓋等的形態和位置。獲取病人的牙(牙合)模型,是對牙頜面畸形進行診斷分析、治療及療效評估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料。除記錄模型外,當視治療需要確定製備研究模及工作模。
3.X線片檢查 X線片是確定診斷及治療計劃的重要步驟和依據,通常包括根尖牙片,全頜曲面斷層片,頭顱側位片,頭顱正位片;必要時應攝取顳下頜關節、手腕骨X線片。對於偏頜畸形病人尚需頦頂位X片。在必要及條件許可時,可攝取顱頜三維CT片以及單獨顯示頜骨及顳下頜關節,亦可採用計算機輔助頭影測量分析,或面部攝影測量及顏面摩爾條紋測量,觀察其細微空間結構變化,作為較為精確的測量分析。
顱面及牙(牙合)攝影 包括正、側位顱面像及牙(牙合)關系正、側位像,以觀察顏面軟組織正、側貌形態、比例,對稱性和口唇與牙列以及(牙合)關系。
4.口頜系統的功能檢查 包括咀嚼肌和面、唇肌的功能檢查;下頜運動(張口、側方及前伸)的檢查;(牙合)及咬合功能的檢查;顳下頜關節的臨床及影像學檢查。
5.其他檢查視需要而定。

㈡ 口腔執業醫師考點:口腔頜面外科病史記錄及檢查

導語:口腔頜面外科基本知識及基本技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是正確進行臨床醫療實踐的重要基礎和科學依據,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基本操作正確、熟練與否,是保證疾病治療質量和成敗的關鍵。

病案是指病人在門診、急診、留觀及住院期間全部醫療資料的總稱。病案是病人病情及醫師進行醫療過程的如實反映,是醫師進行醫療工作的依據,是醫、教、研、防工作的重要醫學信息資源,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醫療文件。高質量的病案乃是訓練有素的標志,不僅體現撰寫醫師的學術水平和工作態度,而且代表科室、醫院科學管理的水平。

一、門診病案

口腔頜面外科門診病員占絕大多數,因此應寫好門診病案。力求內容完整、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文字清晰易辨、葯名拼寫無誤、撰寫門診病案記錄應注意以下各點:

(一)門診病案項目要求

姓名、性別、年齡、婚姻、職業、出生地、民族(國籍)、戶口/居住地址、電話、工作單位與電話、過敏葯物名稱及就診日期與診斷。

1.門診病案封面必須逐項填寫。

2.每次應診必須完整填明就診日期(危急病人更須加註時、分)和就診科室,若病人先後就診兩個以上科室,則各科分別填寫就診日期和科別。

3.完整的門診病史均應包括以下各項內容:①主訴;②病史;③體格檢查;④實驗室檢查;⑤初步診斷;⑥處理意見;⑦醫師完整簽名等部分,可不必逐項列題。

(二)撰寫基本要求

1.初診病史

(1)主訴:為患者就診要求解決的主要問題。字數應精簡,但應包括時間、性質、部位及程度,但對某些疾病,例如要求行整復術者則不一定強求以上形式,直述其要求即可。病員如有兩種以上的主訴,應記錄其最主要者,其他次要的主訴,可以選擇性地簡單記述。

(2)病史:要突出主訴、發病過程、相關陽性症狀及有鑒別診斷價值的症狀表現。同住院病史要求。

(3)體格檢查:以口腔頜面部檢查為主。如有全身性疾病,應做必要的體檢,如心臟聽診、血壓測量等,並記錄檢查結果。基本同住院病史中的專科檢查。

(4)實驗室檢查:要詳細摘錄以往及近期的實驗室檢查或特殊檢查結果,以資比較或引用。

(5)診斷:應按主次排列,力求完整全面,要嚴格區分確定的/不確定的或尚待證實的診斷。

(6)處理意見:包括下列內容之一或數項。①提出進一步檢查的項目(及其理由);②治療用葯(葯名、劑型、劑量規格、總量、給葯方法、給葯途徑);③隨即(立即)會診或約定會診申請或建議;④其他醫療性囑咐;⑤病休醫囑。

(7)醫師簽名要求簽署與處方權留跡相一致的全名。實習醫師應有上級醫師簽名,以示負責。

2.復診病史

(1)復診病史的必需項目與撰寫要求原則上與初診病史一致。

(2)同一疾病相隔3個月以上復診者原則上按初診病人處理,但可適當簡化(例如:可在一開始即提明原先確定的診斷)。

(3)一般復診病史須寫明:①經上次處理後,病人的症狀、體征和病情變化情況及療效;②初診時各種實驗室或特殊檢查結果的反饋(轉錄);③記載新出現的症狀或體征(包括治療後的不良反應);④根據新近情況提出進一步的診療步驟和處理意見;⑤補充診斷、修正診斷或維持原有的診斷;⑥醫師簽名。

(4)對於診斷已十分明確,治療已相對固定,病情已基本穩定的慢性病患者,門診復診病史內容包括:①前已明確的主要診斷;②本次就診的主要臨床情況(症狀、體征、治療不良反應等),簡述重要實驗室檢查結果;③處方記錄及醫師簽名。

二、口腔頜面外科臨床檢查

對於口腔頜面外科病員,除應作全身系統的檢查外,還需作全面的專科檢查。通過詳細的病史詢問和全面、正確的檢查,多數疾病可獲得正確的診斷。

(一)一般檢查

1.口腔檢查

(1)口腔前庭檢查依次檢查唇、頰、牙齦粘膜、唇頰溝以及唇頰系帶情況。注患有無顏色異常、瘺管、潰瘍或新生物,腮腺導管乳頭有無異常(紅腫、溢膿等)。

(2)牙齒及咬合檢查檢查時常需結合探診和叩診以檢查牙體硬組織、牙周和根尖周等情況,如有無齲壞、缺損、探痛、叩痛及牙齒松動等。

檢查張口度情況,以確定其是否張口受限,並分析影響張口運動的因素。

(3)固有口腔及口咽檢查依次檢查舌、齶、口咽、口底等部位的顏色、質地、形態和大小。注意有無潰瘍、新生物和缺損畸形。注意觀察舌質和舌苔變化。舌、軟齶、齶垂(懸雍垂)、舌齶弓、咽齶弓的運動更具臨床意義;必要時還應檢查舌的'味覺功能,咽側壁、咽後壁以及齶咽閉合情況是否異常。檢查口底時應注意舌系帶和下頜下腺導管開口等情況。

對唇、頰、舌、口底、頜下區的病變,可行雙手口內外合診進行檢查,以便准確地了解病變的范圍和性質。雙合診可用一手的拇、示指,或雙手置於病變部位的上下或兩側進行。前者適用於唇、舌部的檢查,後者則在口底、頜下檢查時常用。雙合診應按“由後往前走”的順序進行。

2.頜面部檢查

(1)表情與意識神態檢查

(2)外形與色澤檢查觀察與比較頜面部的外形,左右是否對稱,比例是否協調,有無突出和凹陷。頜面部皮膚的色澤、質地和彈性變化對診斷某些疾病有重要意義。

(3)面部器官檢查面部器官(眼、耳、鼻等)與頜面部某些疾病關系密切,應同時檢查。

(4)病變部位和性質

(5)語音及聽診檢查

3.頸部檢查

(1)一般檢查觀察頸部外形、色澤、輪廓、活動度是否異常,有無腫脹、畸形、斜頸、潰瘍及瘺管。

(2)淋巴結檢查檢查頜面、頸部淋巴結,對口腔頜面部炎症及腫瘤患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檢查時患者取坐位,檢查者應站在其右方(前或後),患者頭稍低,略偏向檢查側,以使皮膚、肌肉鬆弛便於觸診。檢查者手指緊貼檢查部位,按一定順序,由淺入深,滑動觸診。一般的順序為:枕部、耳後、耳前、腮腺、頰、頜下、頦下;順胸鎖乳突肌前後緣、頸前後三角、直至鎖骨上凹,仔細檢查頸深、淺淋巴結,頸部淋巴結的所在部位和引流方向。觸診檢查淋巴結時應注意腫大淋巴結所在的部位、大小、數目、硬度、活動度、有無壓痛或波動感及與皮膚或基底部有無粘連等情況。

4.顳頜關節檢查

(1)外形與關節動度檢查

(2)咀嚼肌檢查

(3)下頜運動檢查

(4)關系檢查:檢查病員咬合關系是否正常、有無紊亂;覆蓋程度及曲線是否正常;磨耗情況是否均勻一致,程度如何。此外,還應檢查牙齒情況,齲病、牙周病、牙缺失和牙傾斜、移位等,以助關節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5.涎腺檢查

(1)一般檢查涎腺檢查的重點是三對大涎腺,但對某些疾病來說,不能忽視對小涎腺的檢查。臨床上常依據涎腺和病變所處的解剖位置及相互關系,考慮病變來自某涎腺的可能性。涎腺檢查應採用兩側對比的方法,對兩側均有病變者,應與正常解剖形態、大小相比較。除形態以外,還應注意導管口分泌物的情況;必要時可按摩、推壓腺體,以增加分泌。對分泌液的色、量、質進行觀察和分析,必要時應進行實驗室檢查。腮腺和下頜下腺的觸診應包括腺體和導管。腮腺觸診一般以示、中、無名三指平觸為宜,忌用手指提拉觸摸。下頜下腺及舌下腺的觸診則常用雙手合診法檢查。

(2)分泌功能檢查

①定性檢查:給患者以酸性物質(臨床上常以2%枸櫞酸、維生素C和1%檸檬酸等置於舌背或舌緣),使腺體分泌反射性增加;根據腺體本身變化和分泌情況,判斷腺體的分泌功能和導管的通暢程度。

②定量檢查:正常人每日涎液總量為1000~1500ml,其中90%為腮腺和下頜下腺所分泌,而舌下腺僅佔3%~5%,小涎腺則分泌更少.

(二)輔助檢查

1.化驗檢查化驗檢查包括臨床檢驗、生物化學檢驗和細菌及血清學檢驗等。對頜面外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對全身情況的監測有重要意義,應按常規進行。

2.穿刺檢查通過穿刺抽吸腫塊內容物,了解內容物的顏色、透明度、粘稠度等性質,可以進一步協助診斷,例如:血管瘤可有血液抽出;舌下腺囊腫有蛋清樣粘液抽出;膿腫可以抽出 膿液。必要時抽出物還應送病理或塗片檢查,以進一步確定其性質。

3.活體組織檢查取局部組織作組織病理檢查可確定病變的性質、類型及分化程度,對診斷和治療常具有決定性意義。根據病變的部位、大小、深淺及性質可分別採用穿刺抽吸、鉗取和切取活檢。

4.塗片檢查取膿液或潰瘍、創面分泌物進行塗片檢查,可觀察、確定分泌物的性質及感染菌種,必要時還可作細菌培養及抗生素敏感試驗,以指導臨床用葯。

5.超聲波檢查B型超聲波准確性更高,它還能確定深部腫物和鄰近重要血管的關系。

6.X線檢查

7.放射性核素檢查放射性核素檢查主要用於腫瘤的檢查和診斷,亦可用於涎腺、骨組織疾病的診斷以及作為某些臨床和科研示蹤的手段。例如:通過131Ⅰ掃描可以確定舌根腫物是不是異位甲狀腺。近年來,常用99mTc作涎腺與頜骨腫瘤的閃爍掃描檢查。

8. 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computerizedtomography,CT)

9.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檢查MRI屬於生物磁自旋成像技術,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現象所產生的信號而重建圖像的成像技術。它是一種非創傷性檢查,其特點是顯示的解剖結構逼真,病變同解剖結構的關系明確,能使血管顯影,且具有三維圖像,因而有利於病變定位。凡能被CT檢出的腫瘤,亦都能被MRI檢出,其軟組緣的對比度還優於CT。在頜面外科可用於炎症、囊腫及良、惡性腫瘤,特別是顱內和舌根部腫瘤的診斷和定位。

㈢ 鑷下頷關節紊亂綜合症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是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疾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區疼痛、運動時關節彈響、下頜運動障礙等。多數屬關節功能失調、預後良好;但極少數病例也可發生器質性改變。
別稱
Costen綜合征
英文名稱
disturbance syndrome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就診科室
口腔修復科
常見病因
精神因素,創傷,咬合紊亂,系統性疾病等
常見症狀
關節區疼痛、運動時關節彈響、下頜運動障礙等
病因
1.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在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發生和加重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創傷因素
很多患者有局部創傷史。如曾受外力撞擊、突咬硬物、張口過大(如打呵欠)等急性創傷;還有經常咀嚼硬食、夜間磨牙以及單側咀嚼習慣等。這些因素可能引起關節挫傷或勞損,咀嚼肌群功能失調。
3.咬合因素
咬合紊亂也可以導致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發生或者加重。如咬合干擾、牙齒過度磨損、磨牙缺失過多、不良修復體、頜間距離過低等。咬合關系的紊亂,可破壞關節內部結構間功能的平衡,促使本症的發生。
4.全身及其他因素
系統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可以引起顳下頜關節紊亂。此外,一些醫源性因素,例如鼻咽癌的放射治療,會導致咀嚼肌的結構和功能改變,也可以引起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臨床表現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主要的臨床表現有關節局部酸脹或疼痛、關節彈響和下頜運動障礙。疼痛部位可在關節區或關節周圍;並可伴有輕重不等的壓痛。關節酸脹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張口時明顯。彈響在張口活動時出現。響聲可發生在下頜運動的不同階段,可為清脆的單響聲或碎裂的連響聲。常見的運動阻礙為張口受限,張口時下頜偏斜,下頜左右側運動受限等。此外,還可伴有顳部疼痛、頭暈、耳鳴等症狀。
檢查
1.X線平片
關節薛氏位和髁狀突經咽側位X線平片可發現有關節間隙改變和骨質改變,如硬化、骨破壞和增生、囊樣變等,對比開口和閉口兩個不同狀態時髁狀突的位置,可以了解關節的運動狀態。
2.關節造影
上腔造影因操作容易而多用、下腔造影國內應用較少,造影可發現關節盤移位、穿孔、關節盤諸附著的改變以及軟骨面的變化。近年來,不少學者應用關節內窺鏡檢查,可發現本病的早期改變,如關節盤和滑膜充血、滲血、粘連以及未分化成熟的軟骨樣組織形成的「關節鼠」等。
3.錐形束CT(CBCT)
CBCT的解析度很高,可以發現關節硬組織的細微結構變化,對關節病的診斷很有意義。
4.磁共振(MRI)
通過高解析度的MRI圖像,可以判斷關節盤和肌肉等軟組織的情況,為診斷顳下頜關節紊亂病提供重要的信息。
診斷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有很多類型,臨床表現復雜多變,治療方法也各異。因此,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應該由專科關節醫師來作出具體的診斷和治療計劃。
鑒別診斷
由於很多其他疾病也常常出現上述三個主要症狀,因此必須與以下疾病作鑒別:
1.腫瘤
頜面深部腫瘤也可引起開口困難或牙關緊閉,因為腫瘤在深部不易被查出,而誤診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甚至進行了不恰當的治療,失去了腫瘤早期根治的良機。因此,當有開口困難,特別是同時伴腦神經症狀或其他症狀者,應考慮是否有以下部位的腫瘤:①顳下頜關節良性或惡性腫瘤,特別是髁狀突軟骨肉瘤。②顳下窩腫瘤。③翼齶窩腫瘤。④上頜竇後壁癌。⑤腮腺惡性腫瘤。⑥鼻咽癌等。
2.顳下頜關節炎
(1)急性化膿性顳下頜關節炎 關節區可見紅腫,壓痛明顯,尤其不能上下對咬,稍用力即可引起關節區劇痛。
(2)類風濕性顳下頜關節炎 常伴有全身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尤以四肢小關節最常受累,晚期可發生關節強直。
3.耳源性疾病
外耳道癤和中耳炎症也常放射到關節區疼痛並影響開口和咀嚼,仔細進行耳科檢查不難鑒別。
4.頸椎病
可引起頸、肩、背、耳後區以及面側部疼痛,容易誤診。但疼痛與開口和咀嚼無關,而常常與頸部活動和姿勢有關。有的可有手的感染和運動異常。X線片可協助診斷頸椎有無骨質變化,以資鑒別。
5.莖突過長症
除了吞咽時咽部疼痛和感覺異常外,常常在開口、咀嚼時引起髁狀突後區疼痛以及關節後區,耳後區和頸部牽涉痛。X線片檢查容易確診。
6.癔病性牙關緊閉
癔病性牙關緊閉如和全身其他肌痙攣或抽搐症狀伴發,則診斷比較容易。此病多發於女青年,既往有癔病史,有獨特的性格特徵,一般在發病時有精神因素,然後突然發生開口困難或牙關緊閉。此病用語言暗示或間接暗示(用其他治療法結合語言暗示)常能奏效。
治療
1.葯物治療:
(1)非甾體類抗炎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NSAIDs通過抑制環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而阻止花生四烯酸合成炎症和疼痛介質前列腺素,從而發揮止痛和抗炎作用。
(2)硫酸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sulfate):骨關節炎的葯物治療目的是消除炎症、減輕疼痛。雖然目前還沒有葯物能確切地抑制或修復關節組織和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但已有證據提示,硫酸氨基葡萄糖很可能是一種具有同時改善骨關節炎症狀和關節結構的葯物。
(3)阿片類鎮痛葯。
(4)抗抑鬱葯。
(5)抗驚厥葯。
(6)皮質類固醇激素。
2.非葯物治療
(1)首先要去除精神因素的影響,必要時需精神科醫生協助制定治療計劃,進行心理-行為療法;
(2)矯正咬合關系,以及不良習慣,如過度張口、單側咀嚼等;
(3)其他非葯物治療,如:神經刺激療法、神經阻滯療法、外科手術治療、物理治療、中醫針灸療法等。

㈣ 口腔執業醫師《口腔頜面外科學》考點:顳下頜關節疾病

導語:顳下頜關節可簡稱下頜關節,是頜面部唯一的左右雙側聯動關節,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多方向的活動性。在肌肉作用下產生與咀嚼、吞咽、語言、及表情等有關的各種重要活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顳下頜關節疾病的內容是什麼吧。

顳下頜關節疾病

一、顳下頜關節紊亂病

1.概念

一類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發病因素和臨床主要症狀的一組疾病的總稱。

2.分類

(1)咀嚼肌紊亂疾病類

①翼外肌功能亢進:開口末彈響,開口過大呈半脫位。彈響發生一側時,開口形在開口末偏向健側;兩側均有彈響時,開口形不偏斜或偏向翼外肌功能收縮力較弱側。

0.5%或1.0%普魯卡因5ml做翼外肌封閉,1/d,5~7次為1個療程。

②翼外肌痙攣:

開口或咀嚼時鈍痛、開口受限,不出現彈響,開口時下頜偏向患側。

理療;2%普魯卡因2~3ml翼外肌封閉;中葯熱敷。

③咀嚼肌群痙攣:

開口受限,開口度僅在0.5~1.5cm,開口痛和咀嚼痛不明顯,也無彈響和雜音。溫和物理治療。

④肌筋膜痛:

因素、精神心理緊張、咀嚼肌承受負荷過大,外傷後及寒冷刺激引起單個或多個咀嚼肌肉和肌筋膜痛,為局限性持久性鈍痛,有明確部位和壓痛點。開口輕度受限。

可服用鎮靜葯,常用方法是壓痛點肌和肌筋膜2%普魯卡因封閉。

(2)關節結構紊亂疾病類

①可復性關節盤移位:

開口初期彈響,開口形先偏向患側再回到中線,關節區壓痛,初期患者可以用復位 板治療。

②不可復性關節盤移位:

典型關節彈響史,關節絞鎖史;進而彈響消失,開口受限,開口時下頜偏向患側,關節區疼痛。手法復位;關節鏡外科復位;黏彈補充療法1%透明質酸鈉關節腔內注射。

③關節囊擴張伴關節盤附著鬆弛:

關節結構鬆弛,開口度過大,均有半脫位。可用硬化劑5%魚肝油酸鈉0.25~0.5ml做關節腔內注射。

(3)炎性疾病類:

疼痛位於髁突後方,明顯壓痛,但不紅腫,主要局部組織封閉同時限制下頜運動。

(4)骨關節病類:

退行性骨關節病改變,關節運動時可聞及連續摩擦音或多聲破碎音,X 線片見骨質吸收、破壞、硬化、囊樣變。

①關節盤穿孔、破裂:

開閉、前伸、側方運動任何階段有多聲破碎音,開口形歪曲,關節區疼痛。綜合治療無效可手術治療。

②骨關節病:

開口運動中有連續摩擦音,似捻發音或揉玻璃紙音。保守綜合治療。

3.病因

①心理社會因素;

② 因素;

③免疫因素;

④關節負荷過重;

⑤關節解剖因素;

⑥其他因素。

4.臨床表現

好發於青壯年,20-30歲發病率最高,病期較長,經常反復發作,有自限性,預後良好。

主要有以下三個症狀:

(1)下頜運動異常:

開口度異常(過大或過小);開口形異常(偏斜或歪曲);開閉運動出現關節絞鎖等。

(2)疼痛:

主要表現在開口和咀嚼運動時關節區或關節周圍肌群的疼痛,一般無自發性。

(3)彈響和雜音:

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可出現彈響;關節盤穿孔、破裂或移位可出現破碎音;骨關節病骨、軟骨面粗糙會出現摩擦音。

5.診斷

根據病史和上述症狀診斷,輔助診斷可依靠:

①X線片(關節薛氏位和髁突經咽側位),可發現關節間隙和骨質改變;

②關節造影,可發現關節盤移位、穿孔、關節盤附著改變及軟骨面的變化;

③關節內鏡檢查:發現本病的早期改變。

6.治療

(1)保守治療為主,採用對症治療和消除或減弱致病因素相結合的綜合治療。包括:

①減少和消除各種可能造成關節內微小創傷的因素;

②減弱和消除自身免疫反應。

(2)治療關節局部症狀的同時改進全身狀況和患者的'精神狀態。

(3)對患者進行醫療知識教育,以便患者自我治療,自我保護關節,改變不良生活行為。

(4)遵循一個合理、合乎邏輯的治療程序。

(5)治療先用可逆性保守治療(服葯、理療、封閉和 板),然後用不可逆性保守治療(調 、正畸矯治),最後用關節鏡和外科治療。

二、顳下頜關節脫位

1.概念

髁突滑出關節窩以外,超越關節運動的正常限度,以至不能自行回復原位者。

2.病因

咀嚼肌紊亂或關節結構紊亂;過大開口;暴力;急性脫位未及時治療引起復發性脫位或陳舊性脫位。

3.臨床表現

(1)急性前脫位

雙側脫位症狀:

①下頜運動異常,患者開口狀,不能閉口,唾液外流,語言不清,咀嚼和吞咽均有困難,前牙開(牙合) 、反(牙合) ;

②下頜前伸,兩頰變平,臉型相應變長;

③髁突脫位,耳屏前觸診凹陷,顴弓下觸到脫位的髁突。

單側脫位症狀:

以上症狀顯示在患側,開閉口困難,頦部中線及下前切牙中線偏向健側,健側後牙反(牙合) 。

(2)復發性脫位:

單側或雙側,發作間隔不定,頑固性脫位僅下頜輕微運動即可發生,其他症狀與急性前脫位相同,造影見關節囊擴大,關節附著松脫。

(3)陳舊性脫位:

關節脫位病史,關節周圍不同程度結締組織增生,相應咀嚼肌群痙攣。

4.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並結合造影檢查。

5.治療原則

(1)急性脫位:

復位(方法),固定下頜20d,限制開口運動,開口不超過1cm。

(2)復發性脫位:

注射硬化劑,無效也可採用手術治療。

(3)陳舊性脫位:

手術,術後配合頜間牽引。

三、顳下頜關節強直

1.概念

器質性病變導致長期開口困難或完全不能開口者。

2.病因

關節內強直:關節損傷(下頜骨損傷、使用產鉗)、類風濕關節炎;關節外強直:損傷(上頜結節、下頜支部的開放性骨折或火器傷),顏面部各種物理的、化學的三度燒傷等。

3.臨床表現

(1)關節內強直:

開口困難;面下部發育障礙畸形;關系錯亂;髁突活動減弱或消失;X線檢查關節間隙模糊或消失。

(2)關節外強直:

開口困難;口腔或頜面部瘢痕攣縮或缺損畸形;髁突活動減弱或消失;X線檢查髁突、關節窩和關節間隙可見。

(3)混合性強直:症狀為兩者之綜合。

4.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X線檢查診斷。

5.治療原則

外科治療。

㈤ 感覺顳下頜關節錯位,有必要拍片子嗎謝謝

病情分析:你好,對於這種經常出現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的患者來講,脫位是一種比較痛苦的事情。因而必須及時進行治療。
意見建議:一般來講,出現錯位後會出現相應的症狀,如活動障礙,疼痛等等,通過醫生的經驗就可以確定,如果想了解具體錯位到什麼程度,那麼就必須拍片檢查確定。其實做放射檢查有一定的輻射,但並不嚴重,少量的輻射也不會引起任何問題。你完全可以放心,否則放射科的醫生每天都在接觸,早都有問題了。

閱讀全文

與頜面部關節軟骨錯位怎麼檢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81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906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337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69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73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896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868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235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14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653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75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639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684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66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20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536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638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70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80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