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部神經痛用什麼葯最好
面部神經痛一般是因面部皰疹消失後留下的疼痛感,部分神經痛葯物暫時可以起到緩解作用,但時間久了,效果也不明顯。
「最好的葯物」,其實並沒有這種說法,治療時需根據患者自身病情程度,採取葯物治療的手段或其他治療方式來輔助恢復,達到臨床而愈的目的。
面部神經痛大多是因皰疹消失後產生的,雖然表面症狀消失,但根源沒有祛除,往往也是因大家治療不當所致。中醫認為這種疼痛是因肝膽濕熱引發,肝膽濕熱導致氣血瘀滯。雖然濕熱通過水皰有所排出,但氣血瘀滯的問題有所存在,因此疼痛感就不易消失了。
中醫在治療時,常辯證調理,一般分為外治和內治,內外搭配治療,消除疼痛。那中醫常用治法有哪些呢?
一、內治法
1、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常用方葯為當歸、紅花、乳香、沒葯、桃仁、川芎、丹參、玄胡、白芍、生地黃、磁石、生黃芪、生草等。
2、清熱解毒,疏通經絡。常用方葯為龍膽草、山梔子、黃芩、大青葉、柴胡、生地黃、澤瀉、茵陳蒿、田七、瓜蔞皮、降香、丹參、赤芍、絲瓜絡、菊花等。
3、疏肝行氣。常用方葯為當歸、白芍葯、茯苓、黃芪、地龍、五靈脂、柴胡、炒白術、太子參、北沙參、山葯、麥冬、刺蒺藜、僵蠶、生甘草等。
4、健脾利濕,解毒止痛。常用方葯為白術、豬苓、茯苓、薏苡仁、黃柏、虎杖、梔子、澤瀉、滑石、陳皮、黃芩、菊花、生甘草等。
5、益氣養陰。常用方葯為黨參、黃芪、白術、當歸、白芍、生地、玄參、麥冬、花粉、乳香、沒葯、甘草等。
二、外治法
1、常用葯物有樟腦、丁香、肉桂、山柰,將這些葯物研製成細末,製成膏狀,用於貼敷患處,直至疼痛逐漸消失。
2、針灸。常取阿是穴圍刺,病發部位的側邊夾脊穴,以及合谷、陽陵泉、曲池,通過捻針、轉針以及提插等打通氣血經脈,緩解疼痛。
2. 耳周神經痛怎麼辦
耳朵裡面和周圍陣痛怎麼辦?
3. 半邊臉部有刺痛感原因和緩解方法
半邊臉部有刺痛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請跟隨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學習一下吧。
面部神經痛,一般也叫"三叉神經痛",也稱為"臉痛",容易與牙痛混淆。是一種發生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是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常見病之一。多數三叉神經痛於40歲起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發病右側多於左側。該病的特點是: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發病驟發,驟停、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說話、刷牙或微風拂面時都會導致陣痛,陣發性時的劇烈疼痛,歷時數秒或數分鍾,疼痛呈周期性發作,發作間歇期同正常人一樣。三叉神經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臉、進食,甚至連口水也不敢下咽,從而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稱此痛為"天下第一痛",又稱痛性抽搐。
醫學定義
本病是以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周期性發作,陣發性劇烈疼痛為特徵的神經系統疾病。三叉神經是支配頜面部感覺與運動功能的第V對腦神經,在面部有三個分支,即三叉神經眼支(第一支)、上頜支(第二支)和下頜支(第三支),分別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間、口裂以下的感覺和咀嚼肌運動。 在臨床上通常將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尚未能發現病因。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常繼發於局部感染、外傷、三叉神經所通過的骨孔狹窄、腫瘤、血管畸形、血液循環障礙等。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病人查體及其它輔助檢查中常有異常。 現代醫學對本病診斷是據其疼痛部位、性質、發作次數、時間及誘因等,在排除顱腦佔位性病變之後,其診斷並不困難。就其發病學說而言,有諸如病毒感染學說、病灶學說、缺血學說、頸神經學說、遺傳學說、變態反應學說等等。國內及國際統計的發病率分別是47.8/10萬和62.6/10萬,女多於男,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長。
病理
三叉神經痛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確。有人認為三叉神經痛是一種感覺性癲癇發作,病變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經脊束核。但由於顯微外科技術的廣泛展開,多數認為在腦橋入口處,三叉神經後跟被異性扭曲的血管壓迫是導致疼痛發作的主要原因。由於致病因素的存在,引起三叉神經脫髓鞘改變,脫失髓鞘的軸突於相鄰纖維間發生"短路",輕微的觸覺刺激即可通過"短路"傳入中樞,而中樞的傳出沖動亦可通過"短路"轉變成傳入沖動,如此達到一定的"總和"從而引起短暫的劇痛。經過一定的間歇期後重復上訴過程,引起反復發作。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病因不明,後者由三叉神經本身或鄰近組織病變(如腫瘤等)引起。發病初期發作次數少,大多數患者逐漸加重,發作次數逐漸頻繁。每次發作可持續數周至數月,緩解後可能幾天甚至幾年不發,很少有自然痊癒者。
臨床表現
面部神經痛本病多發於40歲以上的中年人,女性略高於男性,多一側面部反復發作性短暫的疼痛。每次持續數秒至1~2分鍾。疼痛呈刀割樣、電擊樣、針刺樣或撕裂樣劇痛,常固定於三叉神經某一分支區,以低二、三支多見。疼痛以面頰、口角、鼻翼、舌部為敏感區,輕觸即可誘發,好似"觸發點"或"叩擊點"以致病人精神抑鬱,面色憔悴,面部及口腔不潔。嚴重者可出現發射性面肌抽搐,口角拉向患側,稱痛性抽搐(ticdouloureux),並可伴有流淚、流涕、面部潮紅、結膜充血等。
病程可呈周期性,病初發作次數少,以後發作頻率進行性增加,很少自愈,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體征。
相關信息
三叉神經痛與牙痛的區別:
1.牙痛也是一種非常疼痛的疾病,有時特別是在發病的初期,常常到口腔就診被誤診為牙痛,許多病人將牙齒拔掉,甚至患側的牙齒全部拔除,但疼痛仍不能緩解,一般牙痛特點為持續性鈍痛或跳痛,局限在齒齦部,不放射到其它部位,無顏面部皮膚過敏區,不因外來的因素加劇,但患者不敢用牙齒咀嚼,但使用X線檢查或CT檢查可明確牙痛。
2、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典型症狀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大多是40歲以上,女性較多,無遺傳性。疼痛發作一般無先兆,突然閃電樣、短暫而非常劇烈的疼痛,如電灼、針刺、刀割等,每次持續幾秒至1-2分鍾,然後驟然停止。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刺激,如說話、吃飯、咀嚼、咳嗽、洗臉、剃須、刷牙或冷風吹面等情況下均可誘發。很多患者非常恐懼,不敢吃飯、說話、洗臉等。
3、性別與年齡
年齡多在40歲以上,以中、老年人為多。女性多於男性。
4、疼痛部位
右側多於左側,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頜的某一點開始擴散到三叉神經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發病最為常見,第一支者少見。其疼痛范圍絕對不超越面部中線,亦不超過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偶爾有雙側三叉神經痛者,佔3%。
5、疼痛性質
如倒割、針刺、撕裂、燒灼或電擊樣劇烈難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6、誘發因素
說話、吃飯、洗臉、剃須、刷牙以及風吹等均可誘發疼痛發作,以致病人惶惶不可終日,精神萎靡不振,行動謹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臉、刷牙、進食,說話也小心,惟恐引起發作。
7、疼痛的規律
三叉神經痛的發作常無預兆,而疼痛發作一般有規律。每次疼痛發作時間由僅持續數秒到1~2分鍾驟然停止。初期起病時發作次數較少,間歇期亦長,數分鍾、數小時不等,隨病情發展,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逐漸縮短,疼痛亦逐漸加重而劇烈。夜晚疼痛發作減少。間歇期無任何不適。
8、表情和顏面部變化
約60%患者疼痛發作時拌有同側眼或雙眼流淚及流口水。偶有面部表情肌出現不能控制的抽搐,稱為"痛性抽搐"。有的皮膚發紅、發熱、約2.7%痛時拌有發涼,偶有劇癢者。半數以上患者於痛者按壓或揉搓患部以減輕疼痛,偶有不停咀嚼或咂嘴以減痛者。
9、神經系統檢查
無異常體征,少數有面部感覺減退。此類病人應進一步詢問病史,尤其詢問既往是否有高血壓病史,及進行全面神經系統檢查,必要時行腰穿、頭顱CT和核磁等輔助檢查,以助與繼發性三叉神經痛鑒別。
以上是我為您整理,歡迎閱讀,希望對您有幫助。
4. 半邊臉疼怎麼辦
有的患者發現自己的面部左側時常有劇烈的疼痛,疼痛來的快去的快,但是疼痛感卻異常的劇烈,讓人難以忍受。其實有很多人身上都發生了這種情況。通常都發現自己的面部一側(左右均有發生,以右側最為多見),發生電擊,針刺般的疼痛。這時,患者就要注意可能得了三叉神經痛。
半邊臉疼謹防三叉神經痛
1)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陣發性劇烈疼痛,歷時數秒至1-2分鍾,每次疼痛情況相同。
2)疼痛可由口、舌的運動或外來刺激引起,常有一「扳機點」,觸之即痛,多在唇、鼻翼、眉及口腔內等處,因怕引起發作,病人常不洗臉,少飲食以致面部污穢,消瘦,嚴重者身體虛弱,卧床不起。
3)約60%患者疼痛發作時拌有同側眼或雙眼流淚及流口水。偶有面部表情肌出現不能控制的抽搐,稱為「痛性抽搐」。有的皮膚發紅、發熱、約2.7%痛時拌有發涼,偶有劇癢者。半數以上患者於痛者按壓或揉搓患部以減輕疼痛,偶有不停咀嚼或咂嘴以減痛者。半邊臉疼是怎麼回事,你是不是伴有這樣的疼痛呢?
4)疼痛局限於一側三叉神經一支或多支分布區,以右側及二、三支區多見,兩側疼痛者少見(0.6%-5.3%),多先後患病,同時疼痛者更少,多一側輕一側重。
5)疼痛呈周期性發作,不痛期(幾日至幾年)漸短,逐漸嚴重影響進食及休息,以致痛不欲生,自愈者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