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皮內質角形成的細胞排列
表皮為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質形成細胞組成,並含有三種散在於角質形成細胞之間的非角質形成細胞,即黑素細胞(melanocyte),郎格漢斯細胞(Langerhans
cell)和梅克爾細胞(Merkel's cell)
表皮是皮膚的淺層結構,由復層扁平上皮構成。從基底層到表面可分為五層,即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和角質層。1、基底層:基底層是一層矮柱狀上皮細胞。細胞較小、排列整齊,核呈卵圓形胞質中常含有黑色素顆粒。矮柱狀上皮細胞之間有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略呈圓形,有樹枝狀突起,胞核較小,能產生黑色素顆粒。2、棘層(棘細胞層):位於基底層的淺面,由4-10層多邊形細胞組成,細胞較大,由許多棘狀突起,胞核呈圓形。3、顆粒層:位於棘層的淺面,由3-5層梭形細胞組成。胞質中有大小不等的透明角質顆粒。普通染色呈強嗜鹼性,胞核較小,染色較淡。4、透明層:位於顆粒層的淺面,由2-3層無核的扁平細胞組成。胞質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質,它由顆粒層細胞的透明角質顆粒變性而成。5、角質層:位於表皮的最淺層,由幾層到幾十層扁平無核角質細胞組成,細胞質內充滿嗜酸性的角蛋白,對酸、鹼,摩擦等因素有較強的抵抗力。非角質形成細胞:1,黑素細胞(melanocyte)是一種生成黑色素並有突起的細胞。胞體較圓,大多散在於基底層,突起穿插在基底層和棘層的細胞之間。黑素細胞分布不均,頭面部和頸部多於手臂和大腿。電鏡下可見細胞內富含核糖體,小囊狀粗面內質網和發達的高爾基復合體,還含有特徵性的黑素體。與膚色有關(主要因素)。2,郎格漢斯細胞(Langerhans
cell)
主要散在於上皮的棘層淺部。有特徵性的伯貝克顆粒。是一種抗原呈遞細胞,在對抗侵入皮膚的病原生物,監視癌變細胞及異體移植排斥中起重要作用。3,梅克爾細胞(Merkel's
cell)
主要位於基底層,呈扁平型,有短指狀突起伸入角質形成細胞之間。梅克爾細胞數量很少,但於指尖較多,可能為接受機械刺激的感覺細胞。其他證據顯示,可能屬於彌散神經內分泌系統。
2. 角質形成細胞 與內根鞘細胞是一類細胞嗎
表皮主要是由角質形成細胞和樹枝狀細胞組成。
角質形成細胞:
角質形成細胞是一種能合成角質蛋白的上皮細胞。此類細胞為表皮的主體,由表皮深層始逐漸增殖肆螞、分化裂察埋,並在成為角化的角質細胞中,細胞核與細胞器完全消失,細胞亦失去生理功能而脫落。未脫落部分對機體尚有保護作用,故不必在洗擦身體時用力搓擦,使其過早脫失。
基底細胞呈柵欄狀排列於其下的基底膜上。它是未分化細胞,代謝活躍,不斷有絲狀分裂,產生子細胞以更新表皮。基底細胞內尚含有多少不等的黑素,其含量多少與皮膚的沒穗顏色是一致的。
棘層由4~8 層多角形細胞組成,由於胞漿有多個棘狀突起故稱為棘細胞。胞體比較透明,核染色質比基底細胞染色質少。在棘細胞間可散有朗格漢斯細胞。
顆粒層由1~3層扁平或菱形細胞組成,胞漿內充滿粗大,深嗜鹼性的透明角質顆粒。其厚度與角質層厚度一般成正比。
透明層在掌跖皮膚角質層厚的部位,在HE染色切片中,角質層下有時可見一薄層均勻一致的嗜酸性帶,稱為透明帶或透明層。
角質層為扁平、無核、嗜酸性染色的角質化細胞。角質層內有時呈網狀與切片有關。
表皮下基底膜帶位於基底細胞層下方,起著連結表皮與真皮的作用。在PAS染色時,在表皮真皮連接處可見一條均勻一致的紫紅色帶,稱為表皮下基底膜帶。PAS反應陽性,說明其中含有相當多量的中性黏多糖。
樹枝狀細胞:
樹枝狀細胞在表皮內有四種類型的樹枝狀細胞,其功能結構各不相同。
黑素細胞(melanocyte)
來源於外胚葉的神經嵴、具有合成黑色素的作用。其胞漿透明,核較小深染。黑素細胞位於基底細胞層。約8~10個基底細胞間有一個黑素細胞。黑素細胞的數目隨身體部位的不同而異,而且在紫外線反復照射後可以增多。黑素就是通過黑素細胞的樹枝狀突輸送到基底細胞內。
朗格漢斯細胞(Langerhanˊs cells)
大多位於棘層中上層、胞漿透明。這種細胞來源於骨髓,具有吞噬細胞功能,能攝取、加工並遞呈抗原,將其帶至淋巴結的免疫反應區域,激活淋巴細胞。因此它是表皮內主要的抗原遞呈細胞。單克隆抗體CDla及免疫熒光或免疫細胞化學技術是觀察此種細胞最好的方法。在電鏡下胞漿內有特徵性的伯貝克顆粒,故與黑素細胞可以區別。
未定型細胞(indeterminate cell)
常位於表皮下層,其特點是沒有黑素體及朗格漢斯顆粒。此種細胞可能分化為朗格漢斯細胞,也可能是黑素細胞前身。
梅克爾細胞(Merkel cell)
位於表皮下面,數量很少,目前認為梅克爾細胞很可能是一個觸覺感受器。
3. HaCAT細胞和人正常角質形成細胞有什麼區別
1、形態特性不同。HaCAT細胞的形態特性呈上皮細胞樣,角質形成細胞則是呈疊瓦狀。
2、成分不同。角質形成的細胞一般由5~20層已經死亡的扁平細胞組成,HaCAT細胞是非腫瘤來源的人正常皮膚永生化角質形成細胞株。
3、生長特性不同。HaCAT細胞貼壁生長,角質形成細胞則是蜂窩狀生長。
(3)聰明角質顆粒主要存在於什麼細胞擴展閱讀:
角質形成細胞根據分化階段和特點可分為五層,由內至外分別為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和角質層。
1、基底層
位於表皮底層,由一層立方形或圓柱狀細胞構成。其長軸與表皮和真皮之間的交界線垂直。胞質內含有較豐富的游離核糖體,蘇木紫伊紅染色切片中呈嗜鹼性。核偏下,卵圓形,核仁明顯,核分裂相常見。
2、棘層
位於基底層上方,由4~8層多角形細胞構成,核較大呈圓形,細胞間有許多短小的胞質突起如棘狀,故稱為棘細胞。越向外細胞分化越好,趨向扁平。
3、顆粒層
位於棘層上方,在角質層薄的部位由1~3層梭形或扁平細胞構成。其特徵為細胞內可見透明角質顆粒,在蘇木紫伊紅染色中顯示強嗜鹼性。顆粒層細胞胞質內板層顆粒增多,且向細胞邊緣遷移。
4、透明層
位於顆粒層與角質層之間,僅見於掌跖等部位的較厚表皮中,由2~3層較扁平的細胞構成。
5、角質層
位於表皮最上層,細胞正常結構消失,胞質中充滿由張力細絲與均質狀物質結合而形成的角蛋白。細胞膜增厚,並皺褶不平。相鄰細胞邊緣互相重疊,細胞間充滿板層顆粒釋放的脂類物質。
網路-角質形成細胞
網路學術-以HaCaT細胞為種子細胞構建新型人組織工程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