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朋友臉上有點紅點,有人說她是出現了蜘蛛痣,什麼是蜘蛛痣
蜘蛛痣是一種特殊的毛細血管擴張症。它多出現於面部、頸部及胸部,亦有其他部位出現者。表現為中心部直徑2mm以下的圓形小血管瘤,向四周伸出許多毛細血管,且有分支,看上去恰似一個紅色的蜘蛛趴在皮膚上。若用鉛筆尖壓迫中心部,蜘蛛痣就會消失,因為蜘蛛痣的血流方向是從中心點流向周圍毛細血管分支,若中心部受壓則血流阻斷,蜘蛛痣因缺血而消失。
麻煩採納,謝謝!
『貳』 血痣是怎麼回事
血痣基本上長在身上,手上,腿上,就像打完針的血泡,一個紅點,大的像枸杞子那麼大。血痣提示脂肪痰濕的積滯,容易發生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等疾病,多見於脂肪肝、慢性肝炎的病人,主要長在胸、腹部。
有血痣的親注意了!血痣越大越多,肝的代謝功能越差,脂肪代謝差,容易血脂過高,血糖過高,膽固醇過高。建議有血痣的親每年檢查兩次身體,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中醫認為,痣是氣血在經絡凝滯不通,陽氣束結而形成的小疙瘩。其中,黑色的痣,常常是因為經脈氣血虛弱,風邪入侵,兩相搏擊而形成;紅色的痣,常常是肝經怒火郁結在經脈而成;而青色的胎記,往往是懷孕的時候母體氣血不和導致的。
1、有痣代表經絡不暢
如果仔細觀察世界地圖,我們會發現在世界各大河的入海處,大都有一個三角洲,是河流入海時所夾帶的泥沙,年深日久沉積而成的小平原。在我們人體內,經絡就像一條條河流,如果經絡不通,也會沖出一些這樣的「平原」甚至「丘陵」,其中,平原是色素斑塊,丘陵就是痣。
痣看起來是天生的,實際上也有很多學問。相術學說中「頭有好骨,面無好痣」,是指人的頭上無論哪個部位生有奇骨,皆主好,因為頭部本來屬火,而腎主骨屬水,在火氣旺盛的地方可以長出奇特的骨頭來,可見這個人經絡通暢,腎水向上滋養才能如此旺盛;而面部無論哪裡長痣,皆主不好,因為痣說明我們人體的某個經絡不通。
陳實功的《外科正宗》指出:但凡人身體上的痣,始終不是好事情,影響面容的,可以去掉。有人問,出生時就有的痣也是經絡不通嗎?是的,胎記、胎痣說明孕婦懷孕期間,胚胎曾經有過經絡不通。生來沒有痣的人是很少的。
在尼泊爾,至今有一個挑選「聖嬰」的古老帆滑傳統,其中一個很難達到的要求就是,全身皮膚必須潔白無瑕,沒有任何斑點。
2、不同顏色的痣成因各異
關於痣的形成,《醫宗金鑒》認為,是氣血凝滯於經絡,陽氣束結而成的疙瘩。顯然,痣的形成與經絡不通有直接關系。痣有很多種,根據不同的顏色還可以細分病因。比如黑色的痣,中醫叫做「黑痣」、「黑子」,有關記載最早見於《諸病源候論》。
清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詳細地描述了「黑痣」的特徵:形狀如同霉點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粟米大,大的可以像黃豆,比皮膚略高一些。
黑痣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氣血虛弱,風邪入侵經脈,兩者相互搏擊而生成的。所以,人在氣血旺盛的年齡,皮膚潤澤,輕易不長黑痣,而老了以後,氣血衰弱,黑斑、黑痣就接踵而至。
二是腎中濁氣不能從正常渠道排出去,最後停留在經脈,阻滯不動而形成的。
紅色的痣,中醫叫做「血痣」,《外科正宗》認為,大多為先天原因生成的,或由肝經怒火郁結於經脈而形成。一般容易發生在面部、頸部、軀乾等處。剛開始的時候,痣的顏色鮮紅或紫紅,境界分明,慢慢可以長到黃豆大小,突出皮面,表面光滑,碰破的話會流鮮血,這就是現在所說的血管痣。
還有一種青色的痣,中醫稱為「青記」,俗稱太田痣,很多都是出生的時候就有。《水滸傳》中楊志因為臉上有一塊青記而被稱為「青面獸」。《醫林改錯》認為這種痣是人先天受孕的時候,經脈氣血不和,導致氣血循行不暢而成片受阻,皮膚得不到滋養而生成的。所以一般胎記的面積會比較大。
3、除痣防痣,多拍經絡
痣的形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很多人都會發現,原來沒有痣的地方,後來會長出痣;原來只是一個小紅點或者斑塊,日久也會漸漸凸出來變成痣。極少數還會發生惡性增長,形成黑色素瘤或者皮膚癌。
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手腕處、頸部周圍、面部或身體某個部位,有一個過了很久也沒有自行消去的紅點或黑痣,這是經絡堵塞最明顯的預兆。不妨先對照一下經絡穴點陣圖,找出它長在了哪條經絡上,然後再敲打按揉這條經絡,遇到痛點更是不可放過,這樣不僅可能使斑塊消退,還可以疏通經絡。
即便是天生的痣,也可以減緩它增長的速度。其中,如果是黑色的痣,還應當注意防範風邪,不要穿得太薄太少;如果是紅點,由於與肝鬱、怒火有關,所以要保持心情愉悅,有什麼郁悶的事伍滲情不要埋在心裡,同時可以刮痧,刮出經絡里的態橘臘瘀血;而太田痣因為大部分與胎孕有關,所以孕婦要想生出白胖無瑕的孩子,也應當在孕期保持情緒穩定,這樣氣血才能和暢。
4、經絡氣血通暢,才能防病
不要小看經絡按摩,有時候不單使小斑小痣,就是大的經絡結節也可以消失。
曾經有一個實習的學生,她的母親無意中發現腳背內側方長了一個硬結,硬幣大小,不痛不癢,經醫生檢查以後,有的說是皮下結節,有的說是脂肪瘤,可以手術切除,也可以不用治療,所以十多年來一直沒有治療過。
幾年前,這位母親因為生病卧床,學中醫的女兒出於孝道經常給她按摩,結果發現老人腳背上的太沖穴幾乎碰不得,一按就疼得「齜牙咧嘴」,拚命地把腿往回縮。太沖穴是肝經的大穴,女兒認定她肝經有問題,於是堅持給她按摩了一段時間。一個月後,腳上的包消失了。
經絡通暢,氣血通暢,才能避免疾病的發生。《黃帝內經》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生半死也。」所以,不要小看刮痧和按摩這些「皮毛」功夫,它才是體現「上工治未病」的水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