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下頜角上耳垂下疼痛,而用手按又不痛,一張來嘴巴就痛,是怎麼回事
下顎骨和顳骨的中間有-個細小的軟骨組織,這軟骨幫助兩個骨頭互相推動來控制嘴巴開合及咀嚼的動作。這個關節的上面亦有多條面部肌肉和神經來控制咀角活動及面部的表情。
當咀嚼、打呵欠、說話及吞嚥時會感覺牙骹痛。痛楚可伸延至面部、頭部、耳部及牙齒。除了痛楚外, 患者還會在張開嘴巴時, 會聽到顎骨 「格格」聲, 牙骹 似鎖著, 不能完全張開嘴巴, 動彈不得。
多數原因是顳下顎關節中的軟骨受傷異位,引致面部神經及肌肉受壓而產生痛楚。
其它原因包括:
顎骨受傷
磨昌沖牙癖「俗稱咬牙」
經常咀嚼香囗膠人仕
壓力及其它心理因素
囗腔及牙齒游巧方面的問題
治療方法
1)如遇到顎骨關節受傷, 應該立刻在患處敷上冰墊來舒緩紅腫及痛楚。
2)建議患者找牙醫檢查是否囗腔或牙齒出現問題。
3)若發現牙齒及囗腔沒有問題, 可到脊醫檢查顳下顎關節是否出現異位。
4)脊醫會利用超聲波來幫助患處耐磨殲消炎, 按摩面部肌肉及利用手療矯正法來糾正異位的關節。
5)盡量在治療期閑多進食流質食物, 避免過量活動顎骨關節。
6)避免咀嚼香囗膠。
7)保持輕松的心情。
8)每天可在關節上作兩次半小時的熱敷。
顳下顎骨關節痛俗稱 「牙骹痛」。患者開合嘴巴時會聽到顎骨發出 「格格」聲, 在咀嚼時感到牙骹痛, 嚴重者甚至出現耳痛、頭痛、面部及頸痛等。
顳下顎骨關節是位於兩邊耳朵的前方。如用一隻手指按著耳朵前方, 及把嘴巴開合, 你會找到這個關節的活動。患者做這個動作時, 會感到該關節痛及活動范圍受阻。
2. 下頜骨連接處疼痛怎麼回事情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概述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此病最為多見。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
※※診斷
根據病史,存在上述主要症狀診斷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並不困難。輔助診斷常用的方法有:①X線平片(關節薛氏位和髁狀突經咽側位),可發現有關節間隙改變和骨質改變,如硬化、骨破壞和增生、囊樣變等。②關節造影(上腔造影因操作容易而多用、下腔造影國內應用較少),可發現關節盤移位、穿孔、關節盤諸附著的改變以及軟骨面的變化。近年來,不少學者應用關節內窺鏡檢查,可發現本病的早期改變,如關節盤和滑膜充血、滲血、粘連以及未分化成熟的軟骨樣組織形成的「關節鼠」等。由於本病有很多類型,治療方法各異。因此,應作出具體類型的診斷。如翼外肌痙攣、可復性關節盤移位或關節盤穿也等。
※※治療措施
具體的治療措施有:
1.矯正咬合關系由口腔專科檢查治療
2.封閉療法可用0.25-0.5%普魯卡因3~5ml作翼外肌封閉。穿刺點在乙狀切跡中點,垂直進針,深度約2.5~3cm,回抽無血時注葯。常用於張口過大的病員。
3.氯乙烷噴霧配合按摩,可以緩解咀嚼肌痙攣。噴氯乙烷時要成霧狀,間斷噴射,配合按摩,防止凍傷。並要注意保護眼、耳,遠離火源。
4.針刺療法取穴:下關、聽宮、頰車、合谷、配醫風、太陽。
5.超短波、離子導入、電興奮及磁療等局部理療有一定療效。
治療的同時,要糾正不良習慣(如單側咀嚼),並防止張口過大等。
※※病因學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多發於青壯年。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特點為關節區酸脹疼痛、運動時彈響、張口運動障礙等。多數屬關節功能失調、預後良好;但極少數病例也可發生器質性改變。
1.創傷因素很多病員有局部創傷史。如曾承外力撞擊、突咬硬物、張口過大(如打呵欠)等急性創傷;還有經常咀嚼硬食、夜間磨牙以及單側咀嚼習慣等。這些因素可能引起關節挫傷或勞損,咀嚼肌群功能失調對本症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
2.咬合因素不少病員有明顯的咬合關系紊亂。如牙尖過高、牙齒過度磨損、磨牙缺失過多、不良的假牙、頜間距離過低等。咬合關系的紊亂,可破壞關節內部結構間功能的平衡,促使本症的發生。
3.全身及其他因素神經精神因素與本病可有一定關系。如有些病員有情緒急燥、精神緊張、容易激動等情況。此外,有的病員有風濕病史,有的發病與受寒有關。
※※臨床表現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主要的臨床表現有局部酸脹或疼痛、彈響和運動障礙。疼痛部位可在關節區或關節周圍;並可伴有輕重不等的壓痛。關節酸脹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張口時明顯。彈響在張口活動時出現。響聲可發生在下頜運動的不同階段,可為清脆的單響聲或碎裂的連響聲。常見的運動阻礙為張口受限,但也可出現張口過大或張口時下頜偏斜。此外,還可伴有顳部疼痛、頭暈、耳鳴等症狀。
※※鑒別診斷
由於很多其他疾病也常常出現上述三個主要症狀,因此必須與以下諸疾病作鑒別:
1.腫瘤
頜面深部腫瘤也可引起開口困難或牙關緊閉,因為腫瘤在深部不易被查出,而誤診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甚至進行了不恰當的治療,失去了腫瘤早期根治的良機。因此,當有開口困難,特別是同時伴發育腦神經症狀或其他症狀者,應考慮是否有以下部位的腫瘤:①顳下頜關節良性或惡性性腫瘤,特別是髁狀突軟骨肉瘤。②顳下窩腫瘤。③翼齶窩腫瘤。④上頜竇後壁癌。⑤腮腺惡性腫瘤。⑥鼻咽癌等。
2.顳下頜關節炎
①急性化膿性顳下頜關節炎(acute suppurative arthritis of temporomandibulor joint),關節區可見紅腫,壓痛明顯,尤其不能上下對,稍用力即可引起關節區劇痛。②類風濕性顳下頜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常常伴有全身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尤以四肢小關節最常受累,晚期可發生關節強直。
3.耳源性疾病
外耳道癤和中耳炎症也常放射到關節區疼痛並影響開口和咀嚼,仔細進行耳科檢查當不難鑒別。
4.頸椎病
可引起頸、肩、背、耳後區以及面側部疼痛,容易誤診。但疼痛與開口和咀嚼無關,而常常與頸部活動和與姿勢有關。有的可有手的感染和運動異常。X線片可協助診斷頸椎有無骨質變化,以資鑒別。
5.莖突過長症
除了吞咽時咽部疼痛和感覺異常外,常常在開口、咀嚼時可引起髁狀突後區疼痛以及關節後區,耳後區和頸部牽涉痛。X線片檢查,容易確診。
3. 下巴旁邊的骨頭痛怎麼回事
沒錯確實是顳下頜關節炎,如果實在不想去,就先建議如下!療效很樂觀哦,只要遵守康復是沒問題的,各大醫院基本遵循此理!(1)飲食原則上不予限制,但應避免咬嚼生冷堅硬的食物。
(2)消除精神緊張的心理狀態,保持精神樂觀、放鬆、心胸開闊的精神狀態。注意勞逸結合,積極參加文體活動。
(3)工作緊張時不要養成咬牙的習慣。
(4)勿大張口,打哈欠時要注意保護下頜關節。
(5)冬季時注意麵部防寒保暖。
(6)拔除阻生牙時,注意保護下頜關節;其它口腔內治療時,應注意不讓病人長時間地大張。鍛煉頷關節操
希望對你有用!
做操以前請保持身體非常鬆弛,顳頜關節處不要有絲毫壓力或緊張感。保持頭,頸,背的良好姿勢。請先做:
1.放鬆:停止一切動作,放鬆壓力。
2. 張嘴,念「emma」。讓下巴略放下與嘴輕張,保持該姿勢。
3.將舌頭放置於上顎(兩顆上門牙之後的部位)。
4.體態:想像兩根繩子。一根從頭的上後部懸到房頂,另外一根從胸骨往上拉。
5.呼吸:腹部呼吸。
第一套操:顳頜關節旋轉和平移控制.目的在於調整顳頜關的旋轉軌跡,減少或者去除彈響或者咔他聲,用協助的方式限制顳頜系統的旋轉(令其正常旋轉)。
第一階段:
1. 將舌頭頂住上顎。
2.將食指(手指1)頂住患側面部的顳頜關節部位(耳朵前一點那個部位,患側指疼痛更嚴重的那側)
3.另一隻食指(手指2)頂住下巴尖
4.在手指2的指引下,將嘴張開,下巴放下並向喉嚨部位靠。
5.在鏡子中觀察這個張口動作,確認嘴是筆直著張開的(保持舌頭抵著上顎)
6.一組做五次,一天做五組。
第一階段做了幾天,沒有任何問題了以後,且張口不感覺任何困難了以後。可以進入第二階段:
1.將舌頭抵住上顎
2.將兩個食指分別抵住左右兩次顳頜關節(耳前部位)
3.張嘴,下巴放下,並往喉嚨部位收。
4.在鏡中觀察這個動作,確保嘴是筆直張開的。
5.一組做五次,一天做五組。
第二階段做了幾天,沒有任何問題了以後,且張口不感覺任何困難了以後。可以進入第三階段:
1. 舌頭抵住上顎
2.將食指(食指1)抵住患側的顳頜關節部位(耳前)
3.另外的食指(食指2)抵住下巴
4.在食指2的指引下,張嘴,下巴放下,並將下巴往喉部收。
5.將抵住上顎的舌尖放下,將嘴張並往喉部收到最大程度(依然在食指2指引下)
6.在鏡中觀察這個動作,確保張口保持筆直。
7.每組五次,每天五組。
第三階段做了幾天,沒有任何問題了以後,且張口不感覺任何困難了以後。可以進入第四階段:
1. 舌頭抵住上顎
2.兩個食指抵住雙側顳頜關節
3.張嘴 將下巴放下,並往喉部收。
4.將抵住上顎的舌頭放下,將嘴張到最大程度並往喉部收到最大程度
5.在鏡中觀察這個動作,確保嘴巴張開時保持筆直。
6.每組五次,每天五組。治則:1.矯正咬合關系由口腔專科檢查治療。
2.封閉療法可用0.25-0.5%普魯卡因3~5ml作翼外肌封閉。穿刺點在乙狀切跡中點,垂直進針,深度約2.5~3cm,回抽無血時注葯。常用於張口過大的病員。
3.氯乙烷噴霧配合按摩,可以緩解咀嚼肌痙攣。噴氯乙烷時要成霧狀,間斷噴射,配合按摩,防止凍傷。並要注意保護眼、耳,遠離火源。
4.針刺療法取穴:下關、聽宮、頰車、合谷、配醫風、太陽。
5.超短波、離子導入、電興奮及磁療等局部理療有一定療效。
治療的同時,要糾正不良習慣(如單側咀嚼),並防止張口過大等。西葯治則卡馬西平 2片 一天三次
維生素B1 2片 一天三次
阿莫西林 3片 一天三次
甲肖唑 2片 一天三次
消炎痛 2片 一天三次
4. 左臉下頜到耳朵都有點疼是怎麼回事
病情分析:
你好
這種情況
考慮是面部神經炎,可能因面部受冷風吹襲,面神經的營養微血管痙攣,引起局部組織缺血,缺氧所致.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面神經的炎症和水腫為主,後期以促進神經機能恢復為其主要治療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