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面部麻木是怎麼回事
發麻引起的原因有: 1.上肢神經卡壓: 一是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間麻醒史,醒後活動可好轉。有時在舉手拿電話、梳頭或拿報紙時均可使手麻加重。當症狀加重,則出現精細動作受限,如手拿硬幣、系紐扣困難、編織時手不靈活等,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壓迫,即所謂的「腕管綜合征」;二是無名指、小指的麻木疼痛,也可有夜間麻醒史,嚴重者伴有肌萎縮,無名指、小指的屈指力下降,影響精細動作。出現手部乏力、握力減退、手部活動笨拙、抓不緊東西等症狀,常常在屈肘活動時症狀加重。這是因為神經在肘部受到卡壓,即所謂的「肘管綜合征」。 2.頸椎病 多見於中老年人,特別是長期姿勢不正者易發生頸部脊椎退行性改變或椎間盤病變形成邊緣骨質增生(俗稱骨刺),同時伴有頸肌勞損或痙攣。以致椎動脈和頸神經根受壓,引起頭部和肢體供血不足,肢體肌肉萎縮和肌力減弱,導致一過性眩暈和手麻腿酸。 3.動脈硬化 多見於老年人,腦動脈硬化同時有頸內動脈硬化狹窄。出現大腦供血不足,感覺中樞和運動中樞發生功能性障礙,一側上下肢或半身麻木、乏力和暫時性頭痛或眩暈。病情遷移加劇而突然發生缺血性中風,說話困難和癱瘓。此時不應緊張和悲觀,應立即卧床(無枕)休息,按醫囑服用溶栓、擴血管葯中醫針灸治療,可望逐漸好轉並恢復正常活動。 4.營養不良 多見於貧血、腸寄生蟲感染、骨腸病變或缺乏維生素B1和鉀鹽的人,發生肌體供血不足和供能不足,出現神經以致使手中感覺和運動障礙。有手麻腿酸、乏力頭昏或心慌等症狀。需要按醫囑酌情服葯驅蟲、調理腸胃,選吃富含鐵質、鉀鹽、維生素B1、B2及葉酸的食物,如動物血、瘦肉、豆製品、雜糧、綠葉蔬菜和禽蛋等。 5.神經類 可由猩紅熱、傷寒、感冒、麻疹、帶狀皰疹、腮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鉤端螺旋體病、梅毒、瘧疾、急性血吸蟲病、白喉、破傷風和菌痢等引起,細菌或病毒分泌的神經毒素多發性神經炎或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 6.中毒性疾病 某些化學品如一氧化碳、二硫化碳、苯胺、有機磷農葯、氯苯乙烷,重金屬如砷、鉛、汞、銅、錳等及慢性酒精中毒都可以造成肢體麻木酸痛,並伴有以上各種病因的特殊症征。 7.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如難已控制的憂郁、煩躁、失眠、納差、周身不適、麻木、乏力。需要及時進行心理咨詢和精神撫慰,適當鍛煉、加強社交、增加情趣及對症治療。 8.糖尿病中老年人感到手足發麻、疼痛,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手足麻木或疼痛是糖尿病患者的症狀之一。40%的糖尿病人,除表現為四肢麻木,還伴有皮膚蟲爬感、灼熱感。治療糖尿病關鍵在於降低血糖,平時要控制飲食,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手足麻痛感就會逐漸減輕或消失。 9.高血壓血壓升高後血管收縮,全身小血管痙攣,管腔變窄,致使肢體遠端的肌肉血供減少,出現末梢循環障礙,營養暫缺,就可使肢體麻木,尤其是指、趾更為敏感。麻木可僅在幾個指、趾發生,持續短暫後又可緩解。 10.中風先兆 突然感到肢體麻木或半側面部麻木,或舌麻、嘴唇發麻,或一側上下肢發麻;動作不靈、突然說話不清楚或聽不懂他人說話的意思;嘴角歪斜、流口水、頭暈或站不穩甚至要暈倒;嗜睡及無法解釋的頭痛等。這是中風的先兆。遇到上述情況,應立即讓病人安靜平卧且頭偏向一側,不要驚動或搬動患者,盡快請醫生出診。 11.腕管綜合征 腕管綜合征是中老年人,特別是中老年婦女常見病,發作時表現為拇指、食指、中指、半側無名指麻木疼痛。這是由於腕部過度運動,使包繞腕部肌腱、神經的腕管變得狹窄,若壓迫支配拇指、食指、中指、半邊無名指的正中神經,可出現手指麻、痛,並常在夜間因麻痛而驚醒。有的人還表現為拇指、食指無力,拿東西時抓不住。 患腕管綜合征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局部封閉治療效果較好。若壓迫症狀較重,可做手術緩解。預防方法是在手、腕勞動一段時間後,讓腕部放鬆休息,適當做些內外、左右、上下的活動,使局部血液循環暢通,防止炎性物質聚集導致腕管狹窄。 12.椎管內佔位病變 有些頸髓外腫瘤,早期可致某側指掌麻木、乏力。若胸腰段腫瘤,則可致某側的趾、足背等麻木,足如踏棉花,並可向上伸延,兼有痛覺減退。作共振檢查可診斷。 若您症狀經常發生,且年齡在中年以上,則需進一步檢查其原因。 神經根型的頸椎病常常有手指麻木或放射性痛,以致一些病人甚至醫生錯誤地把手部麻痛和頸椎病等同
Ⅱ 我的左臉臉部經常麻木有點不自然、怎麼回事要掛什麼科
病情分析:
我考慮是有這個面神經麻痹的因素存在的,面神經麻痹,也稱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綜合症,俗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吊斜風」、「面神經炎」、「歪嘴風」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並多發病,它不受年齡和性別限制。
指導意見:
建議你到醫院的神經內科看一下,平時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受寒著涼。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不同年齡,不同體質的人,可選擇不同鍛煉項目,如散步,跑步,體操,打太極拳,爬山,跳舞等.最後,要多吃水果蔬菜.尤其季節轉換的時候,可以多吃些韭菜,芹菜,春筍,芥菜等,既可增強體質,又可增強抗病能力.
Ⅲ 面部發麻是怎麼回事請有關人士告知,謝謝!
根據您所述的症狀,我考慮您所患的病是面肌痙攣,或稱面肌抽搐。此病多發於中年以後,最初表現為一側眼皮的陣發性抽動,以後逐漸擴展到面部,口角肌肉最常受影響,嚴重時可累及同側頸部肌肉,精神緊張、疲勞時抽搐可以加重。本病多數原因不明,少數可以是周圍性面癱的後遺症。治療方面,病情輕時,可試用葯物如:卡馬西平,每天6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苯妥英鈉,每天3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氯硝安定,0.5-1mg,每日3次,對部分病人可能有效,但需持續用葯,停葯後可以復發。
病情較重或葯物治療效果不好時,可選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或外科手術治療。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療是近年來神經科治療領域重要的進展之一,方法是在病變的肌肉內注射極小量的A型肉毒毒素,多數病人症狀可明顯改善,療效平均持續3個月左右,復發後重復注射可再次有效。外科手術治療是一種針對病因的療法,在上述治療都無效的情況下,可以選擇 。
http://www.cnm21.com/jyck/nkyundong_051.htm
面部神經麻痹又叫面癱,該病起病急驟,其表現為口眼歪斜、言語不清、口角流涎等,中醫稱之為中風。現代醫學認為該病是由於腦血管阻塞、面部血液循環不暢、患部神經傳導失調所致。
面部神經麻痹發病後,往往口眼歪斜,偏向一側,即一邊面痙攣較甚,症狀較重,對側面部卻較輕。治療重點應在症狀重的一邊,針灸手法採用深刺、重捻。
取穴:合谷、太沖、頰車、地倉、迎香、風池、承漿、陽白、攢竹、印堂、四白。
其中合谷、太沖為循經遠取法,兩穴對頭面的疾患最為有效,《百症賦》說得好:「太沖瀉唇歪以速愈。」
風池、翳風同屬少陽,有疏解風邪之效,並能祛風止痛;陽白、攢竹、四白、地倉、印堂、迎香、承漿,均有疏經調氣的作用。
採用透穴法,還可以加強經氣的通調,如攢竹穿魚腰、地倉透頰車。《玉龍歌》說得清楚:「口眼歪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透頰車。」
視情況需要,有時選擇一些阿是穴配合治療療效更佳。對側面部的症狀較輕,其處理方法是:選取幾個必要的對應穴位,進針較淺,並採用輕針輕捻。總的來說,一般留針半小時為宜,拔出針後必須用艾條點燃溫灸,再進行局部按摩,使局部肌肉鬆弛,達到理順經絡的目的。每天針灸一次,10天為一療程。
一般來說,按上述步驟進行針灸處理,一個療程左右可逐步治癒。
Ⅳ 臉部發麻是怎麼回事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關於「面癱」的問題。
面癱又叫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就是面部肌肉癱瘓。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經中風而引起的。主要表現為面部肌肉運動受到障礙。
面癱的臨床表現臨床主要為雙側一重一輕型面肌癱瘓,表現為不能蹙額與皺眉,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畏光,流淚及Bell現象。口角歪向較健側,鼓腮時從重病側漏氣,漱口時從重病側漏水,流口水,進食時食物停留於重病側牙頰之間。單側型面癱較少見,其臨床症狀和雙側一重一輕型相似。中醫稱之為口歪眼斜,俗稱吊線風、瞄準風(就像木工吊線,士兵瞄準一樣)。如雙側同等程度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則面無表情,不會笑,雙眼不能閉嚴,口唇不能閉嚴,進食時腮內存留食物,言語不清。中醫稱之為全面癱,俗稱植物癱、傻癱。此三種周圍性面癱起病急,多數是在清晨洗漱時或與他人交談時發現,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尤其是單側型和雙側一重一輕型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其輕重程度會相互轉換;或原發病側肌肉已萎縮,較健康一側開始癱瘓。這就是常見的口角先歪向一側,後來又歪向另一側的道理。另外,還有慢性外中風,不屬於周圍性面癱,面肌並不癱瘓,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現為頭疼、頭緊、耳後疼、耳後緊、頸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腳手發涼、背涼、半身涼、半身緊、面涼、面疼、面緊、面麻、面癢、面抽搐、面痙攣、怕涼、怕風等不適感。也屬外中風范疇,要比急性面癱好治的多,但如治療不當會遷延多年不愈或導致慢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發病原因多數是脈絡空虛,感受風寒。其次是肝腎陰虛,風陽上擾。再次是七情過極(喜,怒,憂,思,悲,恐,驚),還有內囊受損,顱內出血,顱內腫瘤,感染(如腦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腫瘤(如聽神經瘤),外傷(如碰摔傷),中毒(如酒精),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營養缺乏(如維生素B族),免疫障礙,血管機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等諸多因素。特別的,本病的最常見誘因有:掏耳朵、剔牙、飲酒和正在大出汗時突然受涼。
1)以顏面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叫面神經麻痹,又稱為面癱。以其損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為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兩種。
1. 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是指病損於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即當一側皮質腦干束受損時,引起的面神經麻痹,又稱為核上性面神經麻痹。
2.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指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所造成的面癱(俗稱「歪嘴」)。病變可位於面神經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腦橋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變側全部表情肌癱瘓,表現為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鼓腮漏氣、嘴歪眼斜、眼睛流淚等,可伴有聽覺改變、舌前2/3的味覺減退及唾液分泌障礙等臨床特點。
2)面癱手術監測效果更佳
人必須具備正常的面神經,才能夠擁有各種表達內心感受的豐富表情。而發生面癱則會令人額紋消失,不能或無力抬眉、閉眼,嘴角歪向一側,說話不清晰,喪失表現表情的能力。據介紹,一部分面癱經過葯物治療可以恢復,而另一部分面癱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因此,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對面癱患者而言,意義重大。在進行治療前先使用面神經監測儀對面神經術後功能進行評估,而通過面肌電圖判斷面神經受損程度,可以較明確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術,哪些病人需要服葯保守治療,而且在手術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經監測來幫助施行相應的面神經手術。一般來說,如果早期經過正規治療,幾乎所有的面癱病人均能夠痊癒。
3)如何做好面神經麻痹患者的護理
面神經麻痹一方面可在家中服葯治療,另一方面需去醫院進行綜合治療。
急性期應適當休息,面部要持續保暖,外出時可戴口罩,睡眠時勿靠近窗邊,以免再受風寒。有咽部感染時應同時口服抗生素治療。服用強的松者要嚴格按醫囑執行,不可隨意增減葯量,並注意觀察有無副作用。
急性期患側面部用濕熱毛巾外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鍾。可指導病人對鏡按摩癱瘓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鍾。由於本病使病側眼睛不能閉合,所以在睡眠和外出時應戴眼罩,並用抗生素眼膏塗眼,以保護角膜及預防結膜炎。進食後要及時漱口,清除患側頰齒間的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軟食,禁煙、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4)中葯治療
1. 「三白五蟲湯」除「面癱」
面神經麻痹又稱「面癱」,「口眼歪斜」,是神經內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症狀為突然一側面肌癱瘓,眼皮不能閉合,流淚,面部表情動作消失,說話發音不清,吃飯時漏飯、漏水,額紋消失,不能做皺眉、皺額、鼓腮、示齒和吹口哨等動作,鼻唇溝變淺。患者閉眼時,患側眼球轉向外上方,常露出白色鞏膜。風濕、中耳炎、腦部疾患及風邪侵襲、突受寒涼等均可引發本病。
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本病多由脈絡空虛,風寒侵襲,以致經氣阻滯,氣血不和,瘀滯經脈,而導致經絡失於濡養,肌肉縱緩不收,而發生本病。筆者自擬「三白五蟲湯」治療面神經麻痹,屢用屢驗,一般服葯10--15劑即可治癒。患者不妨一試。
葯物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蠶15克,蟬蛻15克,炒地龍15克,全蠍10克,防風10克,川芎10克,鉤藤20克,黃芪30克,蜈蚣(另包)2條。
用法:上葯除蜈蚣外,水煎兩次對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蜈蚣放瓦上焙焦,研為細末,分2次用葯湯沖服。
「三白五蟲湯」選用防風、白芷、白附子、鉤藤可祛風散寒,增加組織代謝,減輕炎症和水腫,促進血液循環暢通;用「五蟲」(即蜈蚣、全蠍、僵蠶、蟬蛻、地龍)祛風通絡,加快經絡氣血運行;用白芍、川芎養血活血祛風;黃芪益氣扶正祛風。諸葯相合,使邪去正復,風寒得除,經絡得養,血脈流暢,「面癱」乃愈。
2. 近年有醫家根據面神經周圍水腫受壓迫的病理改變,主張清熱解毒以消除局部水腫,提高了療效。凡面神經炎具有咽痛紅腫或耳後莖乳突壓痛者均可服用本驗方:
① 取金銀花、生石膏、板藍根、蘆根、玄參各30克,連翹25克,生地黃、大青葉、地丁各20克,牛蒡子15克,薄荷、山豆根、生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發病1周內服用為好。
② 恢復期及後遺症期,一般指發病2周以後,則可選用:
用生地黃30克,川芎、生黃芪各15克,當歸、僵蠶、地龍、赤芍各12克,紅花10克,全蠍6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③ 除內服葯外,還可以配合外用葯提高療效。急性期取用:
A. 取黃芪55克,自芥子、白附子、僵蠶、防風、連翹、桅子、桃仁各10克,全蟲6克,蜈蚣3條。上葯共研細末,外敷時用少許麵粉、雞蛋清、白酒將葯粉拌成糊狀;用紅花油搽劑將陽白、太陽、牽正、顴?、地倉、頰車、風池搓紅;或用熱毛巾敷面部;或用手法將上述穴位按摩後,每穴以6克左右的葯物置於直徑5厘米的傷濕止痛膏上或膠布上,將葯固定並貼於穴位上。敷葯後面部即有緊抽、牽拉、發熱的感覺,一般持續2--4小時。每日更換一次,10天為一療程,以痊癒為度。恢復期可取嫩桑技30厘米,槐枝60厘米,艾葉、花椒各15克,煎湯頻洗面部,先洗患側,後洗健側,療效可靠。
B. 用皂角末,蓖麻子仁適量,混合搗成湖狀,睡前--左邊斜貼右邊,右邊斜貼左邊。每晚用1次,堅持一周特效。本方治口歪眼斜。
C. 取活鱔魚宰殺後取血塗抹癱麵皮膚,24小時後,或至少12小時後洗掉,一周左右可見效。
D. 用巴豆3--5粒。巴豆研細,放鋁壺或玻璃瓶中,加入75%乙醇(酒精)或好燒酒500毫升,燉熱外用。外熏面癱之手掌心勞宮穴,每次1--2小時,重者可治療4小時,每日1次,5天為一療程。本方溫經、祛痰、通絡。主治面神經麻痹。
5)平時應注意預防,保持精神愉快,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夜間避免受冷風侵襲。一旦患病要注意防護,冷天外出戴口罩,眼睛閉合不好時應戴眼罩,以防角膜受傷。常用熱水洗臉,井經常按摩局部穴位,進行必要的表情肌訓練。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必咨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以上回答如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為答案。
Ⅳ 臉部發麻是怎麼回事
如果左側腦部受過外傷,就是外傷的後遺症,做磁共振檢查,然後安病治療
如果沒有過外傷,可能是單側腦供血不足,頸椎和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都有可能造成,頸椎的話注意平時生活習慣,特別是玩電腦和學習的時候,
要是先天畸形可以做磁共振檢查,如果是的話必須開鹵手術,否則有生命危險 。初步斷定應該是面部神經炎,建議服用營養神經葯物,如:維生素B1、谷維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