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臉癱的原因
大多數的人對面癱這種疾病都有一定的了解,它是發生在人臉部的疾病。但很多人不知道這種疾病的起因。那麼,面癱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面癱有什麼症狀?有哪些治療方法?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面癱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腫瘤
一般來說,人的面神經瘤、中耳腫瘤是會導致面癱的。中耳癌會侵犯遍布的神經,導致面癱,頸靜脈球體瘤侵犯也會導致面癱。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面癱的原因。常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特徵為面癱患者一側周圍性面癱伴有耳廓皰疹出現,面癱患者感覺劇烈耳痛,預後欠佳。
急慢性中耳炎導致的面癱
比較常見的如中耳膽脂瘤,如果膽脂瘤侵蝕和破壞面神經骨管直接壓迫到面神經就有可能導致面癱,也是常見的面癱的原因。
外傷
有一些患者是在車禍之後顱底骨折導致的面癱,顱底骨折或顳骨的骨折會影響人的面部神經,因此導致面癱。在外傷過後,往往都會注重搶救生命,這樣會忽視面癱情況,若是當時就出現面癱,可能是損傷嚴重。
面癱的症狀
瞬目運動
這是較為典型的症狀,應該注意生活中有無此症狀。仔細觀察患者瞬目情況,可見雙側瞬目運動不對稱。如讓患者做瞬目運動,則輕度麻痹側的瞬目運動緩慢且不完全是面癱臨床症狀之一。
睫毛症
出現眉毛以及眼睛的症狀,這也是較為常見的症狀,要注意及時的治療。讓患者強力閉眼,正常人在強力閉眼時,睫毛多埋在上下眼臉之中。
面癱臨床症狀包括當患面癱時,面癱臨床症狀還有則睫毛外露,尤其是在輕度麻痹的情況下,用力閉雙眼,開始睫毛不對稱現象並不明顯,但經過短暫時間之後,輕度麻痹側的睫毛便慢慢顯露出來,稱為睫毛征陽性。
斜卵園口症
有很多患者都會出現口歪斜的症狀,這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可以讓患者張大口,若是輕度面部神經麻痹,口角下垂呈斜的卵園型口。
眼臉震顫現象
強力閉合雙眼,檢查者用力扳其閉合的上臉,此時感到一側上臉有細微的肌肉攣縮性顫動現象,面癱臨床症狀還有另一側沒有,這種現象存在,說明有輕度面癱,並且周圍性面癱多見均是面癱臨床症狀。
面癱的治療方法
針灸療法
中醫認為面癱是因為風寒或風和鍵熱之邪乘虛侵入陽明、少陽經絡,從而導致經脈受阻,經氣運行遲緩,於是肌肉運動緩滯。
所以通過針灸來疏通經脈、活血祛風,可以治療面癱。面癱治療初期,針用瀉法;治療後期,針用補法。穴位以手、足陽明經為主,足太陽經穴為輔。針灸療法需要多個療程的治療。
手術治療
如果患者的面癱是因為外傷導致的面部神經斷裂而引起的,可以進行神經移植手術來治療。這種治療方法適合面部神經外傷早期的時候,此時面部神經比較容易吻合,到了後期由於疤痕組織生長,會影響面部神經吻合,治療效果欠佳。
表情訓練療升迅法
這種治療方法比較適合剛剛患有面癱的患者,通過各種面部表情如吹氣、咬牙、皺眉、嘟嘴、皺鼻等來訓練面部神經與肌肉,每天堅持,長此以往,會達到治療面癱的效果。
熱敷治療法
有的面癱患者是由發炎而引起的局部面癱,此吵棚此類患者可以用熱敷患處的方法來消除炎症,活血通經,每天熱敷3-4次,每次20分鍾。
總結:通過上文的介紹,相信大家對面癱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都有了大致的了解。除此之外,文中還為大家介紹了面癱的症狀以及治療的方法,這些僅供大家參考。面癱對人的生活影響很大,要注意及時就醫,才能盡快恢復。
Ⅱ 各對腦神經損傷後會出現的症狀
第Ⅰ對腦神經損傷
見於眶頂、篩板骨折,或額底腦挫(裂)傷時,表現為嗅球或嗅束損傷。輕者嗅覺喪失可部分或全部恢復,重者將永久性喪失嗅覺。
第Ⅱ對腦神經損傷
視神經損傷較為常見,因視神經分為球內段、眶內段、骨管段和顱內段四部分,因此所經部分的顱腦損傷均可能損傷視神經,並且不同部分的損傷出現不同的症狀和體征。
1.顱內段損傷 見於顱骨骨折或視神經管附近眶壁骨折,有時也可因顱內壓突然升高,壓迫視神經鞘膜的血管致血液漏出,或破裂出血。其損傷以視神經鞘下出血多見,又可再分為硬腦膜下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兩種。視神經鞘膜硬腦膜下出血,可見於很輕的頭部外傷時,視野改變多不規則,有向心性縮小、象限性缺損、中心暗點,甚至全盲。視野缺損的邊緣一般很陡。視神經鞘膜蛛網膜下腔出血者輕者表現為陣發性頭痛,重者可突然昏迷,劇烈頭痛、嘔吐、煩躁不安,譫妄及動眼神經和外展神經麻痹的體征。約50%以上的病例可死於傷後6周內,也有更長時間後才死亡者。還可表現為視乳頭水腫,視網膜出血,眼球突出,眼球運動障礙,復視及視力減退。
視交叉損傷可見於多種原因,如顱底骨折(蝶鞍骨折)、視交叉附近的顱內血腫壓迫、供應視交叉的大腦前交通動脈及分支的損傷致使視交叉缺血、軟化、腦挫(裂)傷合並視交叉挫傷及撕裂傷,以及腦水腫或腦內血腫致顱內壓升高時。視交叉損傷的典型體征是雙眼周邊視野發生顳側偏盲和黃斑分裂(視野邊緣垂直通過注視點),或一眼全盲,一眼顳側偏盲,嚴重者雙眼全盲。損傷經過數周後可繼發視神經萎縮,致視力減退。有的可合並嗅神經損傷的嗅覺減退、癲癇發作;合並垂體損傷時發生尿崩症、病理性肥胖、巨人症;合並蝶骨和篩板骨折時,發生腦脊液鼻漏等;如顱底骨摺合並視交叉損傷,並波及附近有重要機能的腦組織時,大多導致死亡。
視束和外側膝狀體也可能受損傷,多繼發於顱內血腫或繼發腦腫脹的壓迫,其典型臨床表現為周邊視野的同側偏盲。如同時合並深部腦組織損傷,則很少存活。
2.骨管段損傷
指視神經走行於視神經管內一段的損傷。見於視神經管骨折時骨折片刺傷或壓迫,致此段視神經挫傷;視神經鞘內或視神經纖維間出血壓迫視神經;骨管內視神經水腫和循環障礙;重度眼鈍挫傷使視神經受牽拉,致使其營養血管斷裂等。按損傷發生早遲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損傷兩種。原發性損傷如此段視神經撕裂和挫傷性壞死,患者在傷後立即失明;繼發性損傷是因局部水腫或血液循環障礙引起該段視神經壞死或軟化,其視力減退發生較晚。
視神經骨管的壁是後篩竇的組成部分,因此當視神經骨管段損傷出血時,65%病例血流流經篩竇而發生鼻出血。視神經骨管段損傷的診斷要點如下:①眶額部,尤眉弓外緣創傷史;②傷側視力減退和瞳孔反應異常(直接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間接對光反應正常);③鼻出血。一般X線拍照多數呈陰性表現,僅約6%~23%可見視神經骨管骨折。高解析度的CT掃描陽性診斷率可提高到67%。
3.眶內段損傷
視神經眶內段約長25mm,其內含有視網膜中央動脈和視神經中央動脈。當眶前部或顱前窩骨折時可合並視神經眶內段損傷,及視網膜中央動脈和視神經中央動脈損傷。主要臨床表現為視力減退。眼底檢查可見視網膜中央動脈痙攣或血栓形成,熒光眼底血管造影可發現視盤周邊毛細血管減少或不顯。也有病例在傷後數天檢見視神經萎縮徵象。
4.球內段損傷
因視神經球內段長約1mm,除非微小異物嵌入視盤或視乳頭撕脫,單純視神經球內段損傷,一般較少見。顱腦損傷合並的球內段損傷常超出此范圍,因此更多的發生視神經前端損傷。它不僅見於開放性或貫通性眼球損傷時,也能見於眼球鈍挫傷。此時眼球受外力作用後,與視神經之間發生急劇扭轉、牽拉,而造成視神經挫傷。臨床主要表現為視力減退,眼底檢查可見視盤附近出血。重者傷後數周可見視神經萎縮。視野檢查可見盲點和以盲點為中心的弓形暗點。
第Ⅲ、Ⅳ、Ⅵ對腦神經損傷
該3對腦神經均經顱底的眶上裂進入眶內,分別支配眼球運動的眼肌。當損傷導致顱前窩骨折時,骨折和/或合並發生的血腫可損傷這些神經,出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征。由於它們相距很近,常表現為同時損傷。動眼神經(第Ⅲ)損傷時表現為眼瞼下垂、外斜視、復視、瞳孔擴大、眼球不能向上、向內、向下轉動,以及瞳孔對光反應減弱或消失;滑車神經(第Ⅳ)損傷時傷眼向下運動可減弱,或出現復視;外展神經(第Ⅵ)損傷時表現為內斜視,眼球不能向外轉動,並有復視。
第Ⅴ對腦神經損傷
三叉神經是包括感覺和運動的混合神經,管理頭面部包括眶、鼻腔、口腔的感覺及咀嚼肌的運動,其中樞在橋腦,因此當顏面損傷或腦干損傷時,如眼眶上緣骨折、上頜骨骨折、岩骨嵴骨折時,可導致其機能障礙,出現其分支供應范圍的劇烈疼痛、或感覺的減退或消失、角膜反射的減弱或消失、咀嚼運動障礙等。
第Ⅶ對腦神經損傷
面神經亦為混合神經,其中樞在橋腦,經顳骨岩部的面神經管,自莖乳孔出顱,在腮腺深面分支呈放射狀分布於面部表情肌和運動肌。由於其在岩部面神經管行程較長,因此當岩部骨折時易傷及面神經干,表現為傷側額紋消失,不能閉眼,口角向健側歪斜(周圍性面癱)。若其皮質或腦乾的中樞損傷,則為對側下半部面肌癱瘓,鼻唇溝變淺,口角輕度下垂,但皺眉、蹙額、閉眼無障礙(中樞性面癱)。
第Ⅷ對腦神經損傷
聽神經自內耳孔入顱,終止於橋腦延腦溝外側部的耳蝸神經核,傳導聽覺。而且其中還有司職位置感覺的神經纖維。因此當顱底岩部骨折時可被累及,且常與上述面神經同時受傷,而出現聽力喪失,平衡失調並周圍性面癱。
其他腦神經損傷包括舌咽(Ⅸ)、迷走(Ⅹ)、副(Ⅺ)和舌下(Ⅻ)神經損傷,均是顱底骨折時可能出現的並發症,且常同時受累。表現為舌的感覺和運動障礙,舌咽困難、聲音嘶啞等症狀。
Ⅲ 面癱是怎麼導致的有什麼症狀如何快速治療
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綜合症),俗稱「面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吊斜風」、「面神經炎」、「歪嘴風」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和性別限制。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腮、努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多數病人往往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其中周圍性面癱發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平常人們所常說的面癱,在多數情況下是指面神經炎而言。因為面癱可引起十分怪異的面容,所以常被人們稱為「毀容病」。 面癱的分類 根據神經受損部位的不同,面癱應分為周圍性面癱(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和中樞性面癱(中樞性面神經麻痹),二者的具體臨床表現也是有所不同的。周圍性面癱是指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所引起的面癱。病變可位於面神經核以下的部位,如橋腦下部、面神經管、中耳或腮腺等。其病變側全部表情肌癱瘓。表現為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鼓腮漏氣等,可有聽覺改變、舌前2/3味覺減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礙等特點,其中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即貝爾麻痹)。中樞性面癱是指病損位於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即當一側皮質腦干束受損時引起的面癱。由於面神經核上部的細胞接受兩側皮質腦干束的纖維,其軸突組成面神經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經核下部的細胞只接受對側皮質腦干束的纖維,其軸突組成面神經的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樞性面癱時表現為病變對側眼裂以下的顏面表情肌癱瘓,常伴有與面癱同側的肢體癱瘓,無味覺和唾液分泌障礙等臨床特點。 目前治療面癱的方法很多,在臨床上使用最多效果比較好的卻不多。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有貼膏葯(如面癱康、復方牽正膏)、針灸、口服中葯調理、口服及注射西葯等。 針灸治療主要方法如下 : 以針灸治療,並以手法為主,治療過程中不加用葯物或電針。法則:祛風通絡。 處方:合谷、太沖、牽正、頰車透地倉,地倉透頰車,風池,下關,迎香,承漿或頰承漿。每次選三或四穴。 加減法:眼瞼不能下合、露睛流淚者,加攢竹、魚腰、絲竹空,陽白透魚腰。耳後痛者,加翳風。味覺減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補平瀉,抽針法。 操作:合谷,太沖,風池針用瀉法,下關,牽正,迎香,平刺,採用平補平瀉法,陽白向下平刺透魚腰,地倉向頰車平刺,頰車向地倉斜刺,並採用抽針法,使面肌向後抽動,留針20分鍾。余穴均用平補平瀉法。 西醫口服以及注射用葯: 臨床常採用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潑尼松等等)、維生素B族(維生素B1、B12之類的葯物)及活血化瘀葯共奏抗炎、減輕水腫、改善微循環之功效。顯而易見,激素類葯物副作用較強烈,加之其本身就是對症支持治療,療效並不確切。但如果過用激素,將產生許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讓人肥腫難分、水鈉瀦留、免疫力下降,恢復緩慢。而維生素B1、B12之類的葯物是營養神經的葯物,但是見效緩慢,作用比較弱,使用周期比較長。 所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慎重,尤其是患病15天之內是面部神經缺血水腫期,這個時間也是面癱疾病的急性發病期,最好不要做針灸,因為這個時間做針灸容易導致面部神經受損加重,臨床上有許多之所以留下後遺症的患者,多數都是由於過早的使用針灸,而且針灸醫師的手法,熟練程度以及對穴位針刺深淺和穴位準確度等情況的把握,要是早期過早、過強、針刺不恰當損傷神經,就極易出現面癱後遺症的症狀。希望患者使用治療方法一定要慎重,更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法和選擇有效的治療葯物才是最重要的,對後續的恢復是有至關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