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治面部痙攣
面肌痙攣(半面痙攣)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半面痙攣,是指一側面部陣發性、不自主、不規則的肌肉抽搐,無神經系統損害的其他陽性體征。病因不清楚。 發病以中年女性為多,起病常為下眼瞼的輪匝肌陣發性輕微抽搐,以後逐漸向一一側面部擴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顯。抽搐程度不一,在緊張、情緒激動或疲勞時抽搐加重,安靜或睡眠時消失。少數嚴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個一側面肌。抽搐多限於一側,雙側者甚罕見。 本病是慢性進行性發展,一般不自發緩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現患側面肌癱瘓和萎縮,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僅限於眼輪匝肌時,應與功能性眼瞼肌痙攣鑒別,後者不向下面部擴展,且常為雙側性。當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顱神經損害,或肢體功能障礙,或件有肢體不自主動作時,應考慮顱內病變,需去醫院診治。 面肌痙攣主要採用葯物治療,可選用苯妥英鈉、利眠寧、安定、魯米那等。並配合理療。輕症患者經治療後症狀可略有減輕。重症者,葯物治療無效時,可採用面神經封閉式手術治療。 「半面痙攣」是怎樣發生的? 半面痙攣又稱面肌陣攣,為半側面部肌肉陣發性的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為多見。其痙攣常自一側眼部或口角開始,隨之擴展到同側半面肌肉,但額肌較少受累。呈間歇性不自主節律性抽搐,自控不能。每次抽搐時間由數秒至數分鍾,間隔時間長短不定。人體疲勞、情緒激動、談笑瞬目等可誘發或使之加重。雖然抽搐時面部無疼痛,但頻繁發作可影響視力、言語或咀嚼功能,患者亦難以忍受。 關於本病發生的原因迄今不明。大多學者和臨床醫師認為系面神經在內耳門附近受小腦後下動脈分支壓迫所致;當血管過度迂曲、伸長拉緊或硬化時始顯症狀。推測受壓處面神經髓鞘萎縮,傳入感覺纖維與傳出運動纖維發生「短路」,激活運動纖維引起面肌痙攣。另外一種說法是:從面神經發出的運動抑制纖維,也分布於肌肉中,當某種因素使抑制纖維興奮消失時,面肌就痙攣。 根據臨床表現本病診斷較易,但應進行臨床、耳鼻咽喉及神經科檢查,力求追查可能的病因。檢查要包括X線體層照相及CT檢查,以排除面神經受腫瘤(主要小腦腦橋角或顳骨岩部的腫瘤)壓迫的可能性。例如,顳骨岩部內的膽脂瘤最初表現即為面肌痙攣,另外面神經鞘瘤及較少見的聽神經瘤亦可如此。僅當上述檢查為陰性時,方能診斷為特發性半面痙攣。 半面痙攣的治療應如何進行? 對半面痙攣的治療,因病因不明,多缺乏特效療法。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有: (1)常在初期聯合應用鎮靜葯、弱安定葯及抗癲癇葯。可選用安定、顛茄、苯妥英鈉、卡馬西平和痛定寧等葯物。同時配合針刺(選穴:地倉、頰車、翳風、合谷等,強刺激,留針20分鍾),可用紅外線、紫外線、超短波理療等,有望緩解輕度患者的症狀。 (2)面神經阻滯:用80%的酒精0.5ml注入莖乳孔以下面神經干周圍以阻斷其傳導功能,解除痙攣。可能2~3年後復發,但程度會明顯減輕,且可重復注射。阻滯療法具有損傷小、操作簡單的優點,其缺點是不能避免復發,不能預測面癱或痙攣的持續時間和程度。復發後雖可反復採用,但由於瘢痕的影響,療效較差。 (3)手術治療:多採用面神經電凝術,顳骨內面神經減壓術,神經切斷術,面神經減壓與神經切斷及電凝術並用等。 (4)中醫認為本病屬風痰入絡,痹阻氣血而致。治宜鎮肝熄風,疏風通絡,佐以豁痰寧神。可用鎮肝熄風湯合滌痰湯加減:代赭石20g,熟地黃20g,當歸12g,白芍20g,煅龍骨15g ,煅牡蠣15g,膽南星10g,半夏15g,僵蠶15g,茯神15g,全蟲10g,遠志10g。在急性期過後,可長期服用大活絡丹等中成葯。 面肌痙攣有哪些病因? 面肌痙攣(Hemifacial Spasm,HFS)為陣發性半側面肌的不自主抽動,通常情況下,僅限於一側面部,因而又稱半面痙攣,偶可見於兩側。開始多起於眼輪匝肌,逐漸向面頰乃至整個半側面部發展,逆向發展的較少見。可因疲勞、緊張而加劇,尤以講話、微笑時明顯,嚴重時可呈痙攣狀態。多在中年起病,最小的年齡報道為兩歲。以往認為女性好發,近幾年統計表明,發病與性別無關。HSF發展到最後,少數病例可出現輕度的面癱。 ⑴血管因素 1875年Schulitze等報道了一例HFS病人行屍檢時,發現其面神經部位存在有「櫻桃」大小的基底動脈瘤。目前已知大約有80%~90%的HFS是由於面神經出腦干區存在血管壓迫所致。臨床資料表明:在導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腦前下動脈(AICA)及小腦後下動脈(PICA)為主,而小腦上動脈SCA)次之。已知SCA發自於基底動脈與大腦後動脈交界處,走行最為恆定,而PICA和AICA則相對變異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異位壓迫到面神經;另外迷路上動脈及其他變異的大動脈如椎動脈、基底動脈亦可能對面神經形成壓迫導致HFS。以往認為:HFS是由於動脈的搏動性壓迫所致,近幾年研究表明:單一靜脈血管壓迫面神經時亦可導致HFS,且上述血管可兩者或多者對面神經形成聯合壓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HFS手術的預後。 ⑵非血管因素 橋腦小腦角(CPA)的非血管佔位性病變,如肉芽腫、腫瘤和囊腫等因素亦可產生HFS。其原因可能是由於:①佔位導致正常血管移位。Singh等報道了一例CPA表皮樣囊腫使AICA移位壓迫到面神經導致HFS;②佔位對面神經的直接壓迫;③佔位本身異常血管的影響如動靜脈畸形、腦膜瘤、動脈瘤等。另外後顱窩的一些佔位性病變也可導致HFS。如罕見的中間神經的雪旺氏細胞瘤壓迫面神經導致的HFS。Hirano報道一例小腦血腫的患者其首發症狀為HFS。在年輕患者中,局部的蛛網膜增厚可能是產生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網膜囊腫偶可發生HFS。 ⑶其他因素 面神經的出腦干區存在壓迫因素是HFS產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數學者在進行橋腦小腦角手術時觀察到:面神經出腦干區以外區域存在血管壓迫並不產生HFS。而Kuroki等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面神經出腦干區以外區域的面神經脫髓鞘病變,其肌電圖可表現為類似 HFS的改變。Mar-tinelli也報道了一例面神經周圍支損傷後可出現HFS。關於面神經出腦干區以外的部位存在壓迫因素是否導致HFS,尚需進一步的探討。 此外,HFS也可見於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家族性HFS迄今僅有幾例報道,其機理尚不明了,推測可能與遺傳有關。
記得採納啊
B. 我媽媽面部經常抽搐,明顯看得出有點變形
面部抽搐,即是眼瞼、口角、面頰肌肉痙攣而發生跳動。此病以中老年為多,輕者僅有眼臉或口角痙攣,發作次數不多;病重者,一側面部頻繁發生痙攣。顏面抽搐常由情緒波動引起,且伴胸脅不適,或情緒激動,食少乏味,舌苔薄,脈弦。
1)肝氣郁結肝氣郁結,久而不解,或失血,均可導致肝血不足,血不養筋而面部抽搐。病人頭暈目眩,視物不清,或肢體麻木,舌淡,脈弦細。
2)風寒侵襲外風侵襲陽明經脈,導致面部抽搐,大多伴有頭痛,惡風寒,患側面部有冷風吹感覺。表現為舌淡、苔白,脈浮緊。治宜發表散寒,祛風解痙。
3)肝風內動肝氣素旺,化風而擾及面部絡脈而引起的面部抽搐,常伴有頭暈目眩,頭脹頭痛,舌苔白或黃,舌質紅,脈弦。
4)氣虛夾痰久病氣虛,又有風痰客於面部絡脈致使面部抽搐,常伴有周身乏力,精神不振,眩暈,面部皮膚有蟲爬感。舌胖,苔膩,脈弦滑。
C. 臉部肌肉抽搐,(面肌痙攣)怎麼治療
面部痙攣的治療,早期可以採取葯物治療,例如使用卡馬西平,但是對大多數患者的效果有限;還可以使用針灸治療的方式,但是針灸後若面部抽搐額症狀復發,症狀會更加嚴重;或者是注射肉毒素,但是效果持續時間較短,需反復注射,可能產生抗葯性。想要根治的話,建議採用手術治療。
D. 面部痙攣吃什麼中葯好
您好,現在回答您提出的問題.
面部痙攣吃什麼什麼中葯好?
開什麼葯方?
中醫認為鳳痰祖絡,氣血不通.天長日久筋脈失養而致拘急.
治療祛風除痰,活血通絡.常用牽正散加減.
方中白附子祛風痰,鎮痙,通絡.僵蠶,全蠍化痰,熄風,解痙.如兼有口眼瞤動.
加天麻,鉤藤.石決明等平肝熄風.加白芍,木瓜柔筋通絡.
處方舉例: 白附子6克,全蠍6克,僵蠶6克天麻10克,川芎10克木瓜30克,赤芍
10克.為末每次5克-10克.每日早晚飯後服用.
本方可外用局.以醋調敷局部.亦可用白酒調敷局部.
您提到問題回答完畢,謝謝.
E. 面肌痙攣患者吃什麼葯好呢
面肌痙攣的治療葯物有很多,目前臨床上可分為以下幾種方案,各種方案只能單獨使用,不能同時合用。
葯物治療面肌痙攣方案一:奧卡西平(曲萊),用法用量:開始劑量為300mg/d,以後可逐漸增量至900~3000mg/d以達到滿意的療效;彌可保片(甲鈷胺),1500μg,口服,通常成人一次1片,一日3次。
葯物治療面肌痙攣方案二:苯妥英鈉片,同時配合彌可保(甲鈷胺)口服。但苯妥英鈉片這種葯物副作用較大。苯妥英鈉,為第一代廣譜抗癲癇葯,對面肌痙攣有一定療效,但不如卡馬西平可靠,故不作為首選。學者建議的用葯方法為:開始劑量每日100毫克,每日2次,可於2~3周內增至300~400毫克。如果疼痛無緩解應停葯,如果得以緩解則逐漸減量維持在6個月以上。
葯物治療面肌痙攣方案三:可以使用卡馬西平片,同時配合彌可保(甲鈷胺)口服。但卡馬西平片這種葯物副作用較大。卡馬西平為第三代廣譜抗癲癇葯,除抗癲癇外,還具有鎮靜、抗驚厥和抑制三叉神經痛的作用。目前學者的推薦用葯方法為:開始劑量每日100毫克,逐漸增至每日600毫克或更多些,但不能超過800毫克。疼痛緩解後再減小劑量維持,維持時間應在6個月以上。
以上就是關於「面肌痙攣吃什麼葯療效比較好」的相關內容介紹,希望對大家的了解有幫助。臨床上治療面肌痙攣的葯物有很多,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其葯物治療方法也不一樣。患者在選用葯物治療的時候還需聽取主治醫生建議,以免用葯不當對病情產生不利的影響。
F. 老年性面肌痙攣怎麼辦
面肌痙攣是一種面神經疾病,表現為半側面部肌肉陣發性不自主抽動,多在中年以後發病,女性較多。開始多為眼角抽搐,逐漸緩慢的擴散至一側面部的其他部分。那麼,中老年人面肌痙攣如何預防呢?
1、現代中醫理論認為,風寒是大部分中老年人面肌痙攣的直接誘因。面部保暖不足,在春秋天氣變化季節,血管感受風寒而痙攣,導致神經組織壓迫、水腫所致。所以要注意身體的保暖,避免風寒入體。
2、避免偏癱患者局部面肌的過度刺激,勿經常擦臉,過度按摩癱瘓的面肌痙攣,以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3、平時適當鍛煉,增加身體的抵抗力。堅持通過慢跑、散步、太極、舞蹈等休閑運動,舒緩心情,保持精神愉快閑適。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少加班,少熬夜,堅持足夠的睡眠和休息。
4、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多食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物,如韭菜、春筍、芥菜、油菜、香椿牙、芫荽、馬蘭菜。肉食以高蛋白食物為主,盡量減少脂肪的攝入量。
勞逸結合、放鬆心情的保健措施,可以降低面肌痙攣的發病幾率。如果確診已經患上面肌痙攣,除了上述的參考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到正規專科醫院就診,在醫生的建議下接受顯微血管減壓術的治療,徹底解決面肌痙攣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