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面部三焦經在什麼部位

面部三焦經在什麼部位

發布時間:2023-05-25 03:17:36

① 人整個體腔的通道:三焦經的作用功效

三焦的作用
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劃分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點。上焦主氣司呼吸,主血脈,其特點主宣發,將飲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氣敷布周身,如霧露一樣可以滋養全身臟腑組織,因而喻為「上焦如霧」。中焦主運,即腐熟水谷,運化精微,以化氣血,故喻之為「中焦如漚」。「漚」即飲食水谷腐熟時的泡沫浮游狀態。下焦主分別清濁、排泄尿液與大便,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點,故稱「下焦如瀆」。

三焦,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人整個體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歸於上焦,脾、胃、肝、膽、小腸歸於中焦,腎、大腸、膀胱歸於下焦。《難經?三十八難》雲:「三焦者,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靈樞》上說三焦經「主氣所生病者」,這種「氣」類似於現代醫學所講的內分泌的功能。

去醫院看病,很多症狀查不出病因,往往會被診斷為「內分泌失調」。但很多時候,也很難確定是哪個內分泌系統出現了問題,這時大夫常常會給您一些谷維素或維生素B12這些比較安全平和的葯物,但治療作用實在有限。當您焦慮不安、不知所措的時候,不妨揉揉自己的三焦經,效果通常會讓您喜出望外。

三焦經從手走頭,起於無名指指甲角的關沖穴,止於眉毛外端的絲竹空,左右各23個穴。三焦經屬火,焦字本身就是「火燒」的意思。看來此經「火氣」不小。三焦經與膽經是同名經,二者都是少陽經,上下相通,所以肝膽郁結的「火氣」也常常會由三焦經而出,於是三焦雀和經便成了身體的「出氣筒」。三焦經直通頭面,所以此經的症狀多表現在頭部和面部,如頭痛、耳鳴、耳聾、咽腫、喉痛、眼睛紅赤、面部腫痛。三焦經的症狀多與情志有關,且多發於脾氣暴躁之人,打通此經,可以疏泄「火氣」,因此可以說三焦經是「暴脾氣」人群的保護神。及早打通此經,還可預防「更年期綜合症」的困擾。此經穴位多在腕、臂、肘、肩,「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所以對風濕性關節炎也有特效。

三焦經是十二經脈之一,簡稱三焦經,統屬於上、中、下三焦。本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耳聾,耳鳴,咽喉腫痛,外三焦經眼角痛,汗出,腮腫,耳後、肩、肘、臂部本經脈過處疼痛等。

本經主內分泌失調,主情志,主氣郁。由手走頭,起始於關沖穴,結束於絲竹空穴。可散發肝火。(多按摩右側較好)對婦女的更年期症狀緩解作用很大。簡單的可以用按摩錘經常敲打,或循經按摩重點穴位點按,或用刮痧板循經刮痧……手慶

主治:五官病的耳鳴耳聾耳痛、偏頭痛、面神經炎。其他病的便秘、中風後遺症、感冒、肘關節屈伸不利,肩周炎,頸部淋巴結炎、甲狀腺腫、網球肘、腱鞘炎。

本經一側23穴(左右兩側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於上肢背面的正中線上,10穴在頸、側頭部。經絡一般不會全部不通,大多隻是某一段不通或是某一點瘀阻。順著三焦經按摩一遍,畢歲握最痛的地方就是不通之處,重點按摩此處就可以了。

② 三焦經在什麼部位

三焦是六肺之中臟肺中最大的肺,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漏尺

手少陽三焦經:起於無名指的小指側,沿手背至腕部,出前臂外側兩骨的中間,過肘沿上臂外側上肩,經缺盆沿項到耳後,直上耳上角,由胡此此屈而下行,繞頰到眼眶下。

另一支從缺盆下膈,屬三焦。本經共有關沖、中諸、陽池、外關、支溝、翳風、耳門、絲竹空等23個穴位。

(2)面部三焦經在什麼部位擴展閱讀:

手少陽三焦經:共有23個穴位,分別為: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天牖、翳風、瘈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髎、絲竹空。

關沖:位於手無名指尺側,指甲根角旁0.1寸處。淺刺0.1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主治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喉痹、舌強、返做高熱病、心煩等病候。

③ 三焦經是什麼

問題一:所謂人體三焦是什麼? 。分上焦,中焦和下焦。從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內;中焦指膈下、臍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臟腑:下焦指臍以下部位,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從病理生理的角度,還包括部位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腎並提)。從功能而言,《靈樞.營衛生會篇》指出上焦如霧(主要指心肺的輸布作用),中焦如漚(指脾胃的消化轉輸作用),下焦如瀆(指腎與膀胱的排尿作用,並包括腸道的排便作用),這些功能實際就是體內臟腑氣化功能的綜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納水谷,消化飲食,化生氣血精微物質,輸送營養,排泄廢料。三焦的焦字,有熱的含義,這種熱來源於命門之火,是通周氣化的作用來體現的。至於三焦的實體是一個爭論未決的問題。附《靈樞・營衛生會篇》說:上焦出於胃上囗,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下焦者,別回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難經》認為三焦是有名而無形、張介賓《類經附翼》記載:....及至徐遁、陳無擇始創言三焦之形,雲有脂膜如掌大,正與膀胱相對,有二白脈自中出,夾脊而上,貫於腦,....張氏本人則認為:三焦為臟腑之外衛,所謂焦者,象火類也,色赤屬陽之謂也。今夫人之一棗仔身,外自皮毛,內自臟腑,無巨無名,無細無目,其於腔腹周圍上下全體,狀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廠內一層,形色最赤,象如六合,總護諸陽,是非三焦而何?虞搏《醫學正傳》認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總名三焦,....其體有脂膜在腔子之內,包羅乎五臟六腑之外也。王清任《醫林改錯》以為網油即是三焦。唐容川《血證論》謂:三焦,古作[月焦](按:這是一個字),即人身上下內外相聯之油膜也。以上是古代醫家的一些主要論點,但都不能全面地解釋三焦在人體的氣化綜合功能,錄出以備參考。

問題二:人體三焦指的是什麼 六腑之一。分「上焦」,「中焦」和「下焦」。從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 括心、肺在內;中焦指膈下、臍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臟腑:下焦指臍以下部位, 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從病理生理的角度,還包括部位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 、腎並提)。 從功能而言,《靈樞。營衛生會篇》指出「上焦如霧」(主要指心肺的輸�炎饔茫�,「中焦如 漚」(指脾胃的消化轉輸作用),「下焦如瀆」(指腎與膀胱的排尿作用,並包括腸道的排便 作用),這些功能實際就是體內臟腑氣化功能的綜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納 水谷,消化飲食,化生氣血精微物質,輸送營養,排泄廢料。三焦的「焦」字,有「熱」的 含義,這種熱來源於命門之火,是通周氣化的作用來體現的。 至於三焦的實體是一個爭論未決的問題。 附 《靈樞。營衛生會篇》說:「上焦出於胃上囗,並咽以上,貫膈而�研刂小!�…中焦亦並 胃中,出上焦之後,……下焦者,別回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 《難經》認為三焦是「有名而無形」、張介賓《飢岩返類經附翼》記載:「……及至徐遁、陳無擇 始創言三焦之形,雲」有脂膜如掌大,正與膀胱相對,有二白脈自中出,夾脊而上,貫 於腦,……「張氏本人則認為:」三焦為臟腑之外衛「,」所謂焦者,象火類也,色赤屬陽之 謂也。今夫人之一身,外自皮毛,內自臟腑,無巨無名,無細無目,其於腔腹周圍上 下全體,狀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看內一層,形色最赤,象如六合,總護諸陽,是 非三焦而何?「虞搏《醫學正傳》認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總名三焦,……其體有脂 膜在腔子之內,包羅乎五臟六腑之外也。「 王清任《醫林改錯》以為「網油」即是三焦。唐容川《血證論》謂:「三焦,古作[月焦]( 按:這是一個字),即人身上下內外相聯之油膜也。」以上是古代醫家的一些主要論點, 但都不能全面地解釋三焦在人體的氣化綜合功能,錄出以備參考。

問題三:三焦是什麼 三焦的部位劃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點(1)上焦:一般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兩臟和頭面部稱作上焦。也有人將上肢歸屬於上焦。上焦主宣發衛氣,有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發揮營養和滋潤全身的作用,如霧露之溉,故稱上焦如霧。(2)中焦:一般認為中焦是指膈以下至臍的腹部,包括爛飢脾與胃。中焦具有消化、吸收並輸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氣血的作用,如釀酒一樣,故稱中焦如漚。(3)下焦:一般以臍以下至二陰的部位為下焦,包括小腸、大腸、肝、腎、膀胱、女子胞、 *** 等。其中肝臟按其部位而言,應屬中焦,但應其生理功能與腎關系密切,故將肝與腎一並列為下焦。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泌別清濁,排泄糟粕和尿液,有如水濁不斷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一樣,故稱下焦如瀆。

問題四:中醫學里三焦是什麼 三焦是上、中、下焦的總稱。 上焦,呼吸和輸布養料的功能;中焦,消化吸收、化鄲血液的功能;下焦,分清泌濁、排泄糞便的功能。

問題五:三焦經最重要的一條經絡,為什麼 因為人體三焦經通百脈 三焦經於堵其他經絡也會受影響

問題六:什麼是「三焦」? 「三焦」的含義,一般來說有三個:其一,是三焦腑,為六腑之一。《素問・六節臟象論》說「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素問・五臟別論》又說「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日傳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從上述經文分析,三焦與脾胃,大小腸、膀胱等臟器,既是營養物的倉庫,又有傳化糟粕的作用,既能攝入五味化生營養,又能排泄代謝糟粕,故稱「傳化之腑」。在《靈樞・五癮津液別篇》對三焦闡述似乎更為明確:「水谷皆入於口,……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天暑衣厚則揍理開,故汗出,……天寒則膝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於膀朧,則為溺與氣。」說三焦是水谷精微之氣、津液出入於肌腠之間的通道,肌腠依靠三焦為通道,才能得到水谷精氣的溫煦滋養。三焦不僅能輸送水谷精氣,並有氣化功能,使氣(即水氣)化為津液,從玄府(汗孔)排出則為汗,從膀胱排出則為尿(即溺)。所以《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是主管體內水液流通和排泄的器官,也是水液流通和排泄的通道,它把肺、腎、膀胱、腠理密切聯系在一起,成為水液代謝貫串始終的通道,所以稱三焦為「中瀆之腑」(《靈樞・本輸篇》)。在十二臟中「惟三焦最大,諸臟無與匹者,故名是孤之府也。」(《類經》))。綜合以上所引《內經》、《類經》有關記載足以證明,三焦是遍布全身內外、肌腠之間的水谷精氣、津液和五臟之氣出入的通道,這就是六腑中三焦的基本含義。從現代醫學觀點來分析,「三焦」似指遍布於全身的組織間隙和細胞間隙,是細胞外液循行的通道,通過細胞外液的循行代謝,供給機體細胞以進行新陳代謝所必須的氧氣、各種營養物質和酶、水、鹽類、以及各種激素,並把細胞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廢物帶到排泄器官,排出體外。這跟《金匱要略》所說的「腠者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氣血所注」,和《難經・六十六難》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以及《中藏經・論三焦腑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概括《內經》有關記述所提出的「三焦者,……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的記述。雖然中醫西醫名詞術語不同,但其實質是基本相符的。由此可見,《類經》關於「三焦者,……分明確有一腑,蓋即臟腑之外,軀體之內,包羅諸臟,一腔之大腑也,故有中瀆是孤之名,而亦有大府之形」,有主持諸氣,總司人體氣化功能,為元氣和水谷運行之通道等認識。應該說是對中醫學的重大貢獻。其二,是通常所說上焦、中焦、下焦之「三焦」,與上述六腑之一的三焦概念不同。上、中、下三焦主要指人體軀幹部位的劃分,即橫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與肺兩臟;橫膈以下至臍為中焦,包括脾與胃等臟器;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肝、腎、大腸、小腸、膀胱等臟器。概括其生理功能:上焦司呼吸、主血脈,將精氣敷布於全身,以溫養肌膚、筋骨、通調腠理。《靈樞・營衛生會篇》將這一功能形容為「上焦如霧」。又吸入之清氣,和人體所需之水谷必經過上焦而納入人體,所以又說「上焦主納」。中焦主要腐熟水谷,並將精微物質,化生營血。《營衛生會篇》將腐熟水谷的功能形容為「中焦如漚」。水谷必須經腐熟才能化生為人體需要的精微,所以又說「中焦主化」。下焦主要是泌別清濁,並將糟粕以及代謝水液排泄於外,《營衛生會篇》將這一功能形容為「下焦如瀆」。體內的糟粕與代謝水液必經下焦排出體外,所以又說「下焦主出」。其三,是「三焦辨證」的「三焦......>>

問題七:所謂人體三焦是什麼? 。分上焦,中焦和下焦。從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內;中焦指膈下、臍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臟腑:下焦指臍以下部位,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從病理生理的角度,還包括部位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腎並提)。從功能而言,《靈樞.營衛生會篇》指出上焦如霧(主要指心肺的輸布作用),中焦如漚(指脾胃的消化轉輸作用),下焦如瀆(指腎與膀胱的排尿作用,並包括腸道的排便作用),這些功能實際就是體內臟腑氣化功能的綜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納水谷,消化飲食,化生氣血精微物質,輸送營養,排泄廢料。三焦的焦字,有熱的含義,這種熱來源於命門之火,是通周氣化的作用來體現的。至於三焦的實體是一個爭論未決的問題。附《靈樞・營衛生會篇》說:上焦出於胃上囗,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下焦者,別回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難經》認為三焦是有名而無形、張介賓《類經附翼》記載:....及至徐遁、陳無擇始創言三焦之形,雲有脂膜如掌大,正與膀胱相對,有二白脈自中出,夾脊而上,貫於腦,....張氏本人則認為:三焦為臟腑之外衛,所謂焦者,象火類也,色赤屬陽之謂也。今夫人之一身,外自皮毛,內自臟腑,無巨無名,無細無目,其於腔腹周圍上下全體,狀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廠內一層,形色最赤,象如六合,總護諸陽,是非三焦而何?虞搏《醫學正傳》認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總名三焦,....其體有脂膜在腔子之內,包羅乎五臟六腑之外也。王清任《醫林改錯》以為網油即是三焦。唐容川《血證論》謂:三焦,古作[月焦](按:這是一個字),即人身上下內外相聯之油膜也。以上是古代醫家的一些主要論點,但都不能全面地解釋三焦在人體的氣化綜合功能,錄出以備參考。

問題八:人體三焦指的是什麼 六腑之一。分「上焦」,「中焦」和「下焦」。從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 括心、肺在內;中焦指膈下、臍部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臟腑:下焦指臍以下部位, 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從病理生理的角度,還包括部位較高的肝,故下焦往往肝 、腎並提)。 從功能而言,《靈樞。營衛生會篇》指出「上焦如霧」(主要指心肺的輸�炎饔茫�,「中焦如 漚」(指脾胃的消化轉輸作用),「下焦如瀆」(指腎與膀胱的排尿作用,並包括腸道的排便 作用),這些功能實際就是體內臟腑氣化功能的綜合,故三焦的功能,概括而言是受納 水谷,消化飲食,化生氣血精微物質,輸送營養,排泄廢料。三焦的「焦」字,有「熱」的 含義,這種熱來源於命門之火,是通周氣化的作用來體現的。 至於三焦的實體是一個爭論未決的問題。 附 《靈樞。營衛生會篇》說:「上焦出於胃上囗,並咽以上,貫膈而�研刂小!�…中焦亦並 胃中,出上焦之後,……下焦者,別回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 《難經》認為三焦是「有名而無形」、張介賓《類經附翼》記載:「……及至徐遁、陳無擇 始創言三焦之形,雲」有脂膜如掌大,正與膀胱相對,有二白脈自中出,夾脊而上,貫 於腦,……「張氏本人則認為:」三焦為臟腑之外衛「,」所謂焦者,象火類也,色赤屬陽之 謂也。今夫人之一身,外自皮毛,內自臟腑,無巨無名,無細無目,其於腔腹周圍上 下全體,狀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看內一層,形色最赤,象如六合,總護諸陽,是 非三焦而何?「虞搏《醫學正傳》認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總名三焦,……其體有脂 膜在腔子之內,包羅乎五臟六腑之外也。「 王清任《醫林改錯》以為「網油」即是三焦。唐容川《血證論》謂:「三焦,古作[月焦]( 按:這是一個字),即人身上下內外相聯之油膜也。」以上是古代醫家的一些主要論點, 但都不能全面地解釋三焦在人體的氣化綜合功能,錄出以備參考。

問題九:三焦是什麼 三焦的部位劃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點(1)上焦:一般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兩臟和頭面部稱作上焦。也有人將上肢歸屬於上焦。上焦主宣發衛氣,有敷布水谷精微和津液,發揮營養和滋潤全身的作用,如霧露之溉,故稱上焦如霧。(2)中焦:一般認為中焦是指膈以下至臍的腹部,包括脾與胃。中焦具有消化、吸收並輸布水谷精微和津液,化生氣血的作用,如釀酒一樣,故稱中焦如漚。(3)下焦:一般以臍以下至二陰的部位為下焦,包括小腸、大腸、肝、腎、膀胱、女子胞、 *** 等。其中肝臟按其部位而言,應屬中焦,但應其生理功能與腎關系密切,故將肝與腎一並列為下焦。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泌別清濁,排泄糟粕和尿液,有如水濁不斷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一樣,故稱下焦如瀆。

問題十:三焦是什麼器官 三焦是中醫藏象學說中一個特有的名詞,六腑之一,位於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體的其他臟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即將軀干劃分為3個部位,橫膈以上內臟器官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內臟器官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內臟器官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④ 「發鬢頒白」三焦經

拆書黃帝內經之《上古天真-9》梁冬對話徐文兵

      人的頭頂是督脈,兩邊是膀胱經,鬢角走的三焦經和膽經。三焦經和膽經,在消化功能里主「化」,就是把豬肉變人肉的那個過程。

      腎屬水,肝膽屬木,水生木,所以陵做棚當人腎氣,腎精衰竭了以後,第一個表現就是肝膽的氣不足了。人膽子的大小跟腎精有直接的關系。等他老了,知道輕重了,有考量的時候,腎氣已經開始衰了。「膽大妄為」表現出來的形而上的那種思想、情緒,其實都有物質基礎。

        膽經是少陽經,水生木,膽是腎的孩子,腎精足,人的膽子就大。另外,膽主決斷,年輕的時候說干就干,不計後果,直接沖上去,到了一定年齡,膽氣衰了,就開始變得優柔寡斷。

        三焦經跟腎精關系更加密切,它是走元氣的經絡,這種元氣起於丹田。

從女性來講,她的第一道皺紋出現在哪兒?眼角!正好是三焦經和膽經都經過的位置,作為男人來講,鬢角也是三焦經和膽經循行的部位,因而「發鬢頒白」。

        蘇東坡說「早生華發」的原因,就在於腎精耗竭以後所導致的膽功能不足。我們說「發為血之餘」,也說過「腎其華在發」,意思是腎表現出來的顏色在頭發上。

        這里基本把肝膽與腎的關系解釋了一下。

艾懸於表,灸於里,心境平,氣血和。尺則艾健康,心希望! 厚朴懸灸體驗館在這里陪伴您。 hope

地址:飛天胡橡路天浩上元郡7號樓902室  電話:  15389450465    029-89685355

⑤ 健康術語-三焦經穴位

手少陽三焦經的共有23個穴位,分別為關沖、液門、中渚、陽池、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瀆、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陸遲、天髎、天牖、翳風、瘈脈、顱息、角孫、耳門、耳和髎、絲竹空。

三焦經穴位定位及主治:
1、關沖:位於手無名指尺側,指甲根角旁0.1寸處。淺刺0.1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主治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喉痹、舌強、熱病、心煩等病候。井穴。
2、液門:在手背部,當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有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分布有尺神經的手背支。直刺0.3-0.5寸。主治手背紅腫,五指拘攣,腕部無力,前臂疼痛,頭痛,眩暈,暴聾,耳鳴,目紅腫澀痛,牙痛,咽腫,瘧疾,精神病等。配合谷、大陵、後溪、間使治精神病。滎穴。
3、中渚:位於手背,第4、5掌骨小頭後緣之間的凹陷中。直刺0.3-0.5寸。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聾、耳鳴、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熱病等病候。輸穴。
4、陽池:位於腕背側面,腕背側橫紋的中點凹陷處。直刺0.3-0.5寸。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聾、瘧疾、消渴、口乾、喉痹等病候。原穴。
5、外關:位於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和橈骨之間。直刺0.5-1寸。主治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等病候。絡穴;八脈交會穴(通於陽維脈)。
6、支溝:位於前臂背側,腕橫紋上3寸,尺骨和橈骨之間。直刺0.5-1寸。主治暴喑、耳聾、耳鳴、肩背酸痛、脅肋痛、嘔吐、便秘、熱病等病候。經穴。
7、會宗:支溝穴尺側一寸處是穴。直刺0.5-1寸。當尺側伸腕肌和伸小指固有肌之間,深層有伸食指固有肌;下有前臂側骨間動靜脈;前臂背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主治耳聾、癇證、臂痛、喘滿、心痛。郄穴。
8、三陽絡:位於前臂背側,腕橫紋上4寸,尺骨和橈骨之間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暴喑、耳聾、手臂痛、齲齒痛、挫閃腰痛等病候。
9、四瀆: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直刺1-1.5寸。主治:暴喑,耳聾,齒痛,咽腫,痄腮,前臂痛;扁桃體炎等。
10、天井:尺骨鷹嘴上一寸凹陷中是穴。當肱骨下面的鷹嘴窩中,尺骨鷹嘴突起上緣,肱三頭肌腱中;有肘關節動、靜脈網,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的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偏頭痛、耳聾、頸項肩臂痛、瘰癘、癲癇。合穴。
11、清冷淵:尺骨鷹嘴上二寸處是穴。在肱骨後側,鷹嘴突起的尖端上方,肱三頭肌下部當中;有中側副動、靜脈末支;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肌支。直刺0.5-1寸。主治頭痛、目黃、肩臂不舉、脅痛。
12、消濼:清冷淵穴上三寸處是穴。在肱骨後面、肱三頭肌肌腹的中間;有中側副動、靜脈,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肌支。直刺1-1.5寸.主治頭痛、項強、齒痛、肩背痛、癲癇。
13、臑會:位於上臂內側三角肌後緣,又為手少陽、手陽明絡脈之會,故名。肩髎穴下三寸,三角肌後緣是穴。在肱骨上端背面,大粗隆後下方,肱三頭肌中部,長頭與外側頭之間,有中側副動、靜脈;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肌支,深層為橈精經。直刺1-1.5寸主治癭氣、瘰癧,肩臀酸痛。
14、肩髎:肩峰外下方,肩髃穴後寸許凹陷中是穴。在肩胛骨肩峰的後下緣,肩關節後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後動脈肌支,腋神經肌支。直刺1-1.5寸主治肩重不舉、肩痛。
15、天髎:位於肩胛崗上窩內,居胸腔極上,人之天部,故名。肩井穴下一寸處是穴。當肩胛骨上部,崗上窩中,淺層為斜方肌,再下為崗上肌;頸橫缺橘動脈降支,深層為肩胛上動脈肌支;有副神經,肩胛上神經分支。直刺0.5-0.8寸主治肩肘痛、缺盆中痛、頸項強急、偏癱。
16、天牖:乳突後下方,胸鎖乳突肌後緣,約平下頜角處是穴。有耳後動脈,枕小神經。直刺0.5-1寸。主治頭痛、面腫、目昏、暴聾、瘰癧、項強、喉痹。
17、翳風:位於耳垂根後方的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耳鳴、耳聾、口眼 斜、牙關緊閉、頰腫、瘰癧等病候。
18、瘈脈:當乳突中央,翳風穴與早扮李角孫穴沿耳輪連線的下1/3與上2/3交界處是穴。有耳後肌,耳後動、靜脈,耳大神經、耳後支。平刺0.3-0.5寸。主治頭痛、耳鳴、耳聾、小兒驚癲、嘔吐、泄痢、瞳孔異常、視物不清。
19、顱息:耳後,當翳鳳穴與角孫穴沿耳廓連線的上三分之一與下三分之二交界處是穴。平刺0.3-0.5寸。有耳後肌,耳後動、靜脈;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會合支。主治頭痛、耳鳴、小兒驚痛。
20、角孫:當耳尖的發際處是穴。有耳上肌,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耳顳神經的分支。平刺0.3-0.5寸。主治耳鳴、目翳、齦腫、唇燥、項強、偏頭痛。
21、耳門: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呈凹陷處。局部解剖:布有耳顳神經,面神經分支、有顳淺動、群脈耳前支通過。張口直刺0.5-1寸。主治:耳聾,耳鳴,聤耳,眩暈,齒痛、頸頷痛;中耳炎,下頜關節炎等。
22、耳和髎:在頭側部,當鬢發後緣,平耳郭根之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局部解剖:有顳肌,後方有顳淺動,靜脈,耳顳神經分支,當面神經顳額支處。避開動脈,斜刺或平刺0.3-0.5寸。主治:頭重痛,耳鳴,牙關拘急,頸頜腫,口 等。
23、絲竹空:在面部,當眉梢凹陷處。局部解剖:布有面神經顴眶支及耳顳神經分支;有眼輪匝肌;並有顳淺動、靜脈額支通過。平刺0.5-1寸。主治:頭痛,眼瞼瞤動,目眩,目赤痛,齒痛;癲癇,結膜炎,角膜炎,面神經麻痹等。

1.袁鍾、圖婭、彭澤邦、艾景錄.《中醫辭海》:中國醫葯 科技 出版社,1999年
2.程寶書.《簡明針灸辭典》:中醫古籍出版社,1989年
3.高希言.《中國針灸辭典》: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
4.梁繁榮.《針灸學》:中國中醫葯出版社,2012年

⑥ 三焦經的主要穴位與功效 你多久沒睡過好覺了

三焦,通俗的說,就是人整個體腔的通道。古人把心、肺歸於上焦,脾、胃、肝、膽歸於中焦,腎、大腸、小腸、膀胱歸於下焦。

三焦經其實就是五臟六腑的調氣通道,也可說是一個出氣筒。如果這個出氣筒堵了,問題就全來了,像更年期綜合征,那是長期的氣郁造成的,氣郁不疏,這個出氣筒又堵住了,發不出去,就會產生各種症狀,所以調節三焦經,可以調節人的一身之氣。有好多慢性病,也說不出哪塊兒有問題,長期不愈,症狀很多,這些都可以調一下三焦經,把氣調順了,身體才能正常地運行。

當焦慮不安、不知所措的時候,不妨揉揉自己的三焦經,效果通常會讓您喜出望外三焦經從手走頭,起於無名指甲角的關沖穴,止於眉毛外端的絲竹空,左右各23個穴。

三焦經屬火,三焦經與膽經二者都是少陽經,上下相通。所以肝膽郁結的「火氣」也常常會由三焦經而出。三焦經直通頭面,所以此經的症狀多表現在遲笑頭部和面部,如頭痛,耳鳴,耳聾,咽喉腫,喉嚨痛,眼睛紅赤,鎮州面部腫痛。

三焦經的症狀多碼旅含與情志有關,且多發於脾氣暴躁之人,因此及早打通此經,還可預防「更年期綜合征」的困擾。此經穴位多在腕、臂、肘、肩,「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所以對風濕性關節炎也有效果。

挑選幾個自己容易操作的穴位試一試。 「關沖穴 」是個排氣口,可幫助人體排除濁氣,心裡憋悶,平常就多揉揉關沖穴。尤其心煩意亂,卻又說不出哪兒難受,感覺就是不舒服,就可以揉揉這里。關沖穴還可以治療暈車、急性咽喉炎、咽喉痛。

⑦ 三焦經在哪個部位求大神幫助

是十二經脈之一,簡稱三焦經,統屬於上、中、下三焦。本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耳聾,耳鳴,咽喉腫痛,外三焦經眼角痛,汗出,腮腫,耳後、肩、肘、臂部本經脈過處疼痛等。 手少陽三焦經《帛書·經脈》兩種本所載此經脈之循行皆從手走向頭而入耳,與《靈樞·經脈》所載於上肢部近同。手少陽三焦經起始於第四指(無名指,小指次指)之末端,上行出於第四 三焦經內 詳圖2 、五掌骨之間,沿手背到達腕關節背部,再向上行於前臂外側尺橈骨(臂外兩骨)之間,穿過肘關節部,沿上臂外側上行至肩關節部,與足少陽膽經交叉走其後面,進入鎖骨上窩(缺盆),散布於胸腔之中部(膻中),散絡於心包,下行穿過膈肌,從胸至腹屬於上、中、下三焦本腑。 它的支脈是從胸腔中部分出,上行出於鎖骨上窩(缺盆),再上項部,聯系於耳廓後面,直行向上出於耳廓上角,自此彎屈向下到面頰部再至眼眶下部。 它的又一分支是從耳廓後面進入耳中,再出走於耳廓前面,經過客主人穴所在部,向前交叉於面頰部,到達外眼角(目銳眥),接於足少陽膽經。 簡單講,就是循行於手臂外側中線。關沖 [井穴] 【定位】:無名指尺側端,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三焦經內 詳圖5 【作用】:疏風清熱,醒神開竅。 【主治】:①熱病,昏厥;②咽喉腫痛;③頭痛,目赤,耳聾。 頭痛,目赤,耳聾,耳鳴,喉痹,舌強,熱病,心煩。 [解剖]有指掌固有動、靜脈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類別】:井穴 穴位名稱: 液門 [滎穴] 【定位】:第4、5掌指關節之間的前緣凹陷中 【作用】:散風清熱,疏經活絡。 【主治】: ①頭痛,目赤、耳鳴,耳聾、麻痹等頭面五官熱性病症; ②瘧疾; 三焦經內 詳圖6 ③手背痛。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類別】:滎穴 [解剖]有來自尺動脈的指背動脈;布有來自尺神經的手背支。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穴位名稱: 中渚 [輸穴] 【定位】:在手背部,當環指本節(掌指關節)的後方,第四、五掌骨間凹陷處 【作用】:散風清熱,疏經活絡。 【主治】:①頭痛,目赤;②耳鳴,耳聾;③咽喉腫痛;②兩肩胛之間痛,腿疼,手指不能屈伸。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類別】:輸穴 穴名:關沖穴、 液門穴、 中渚穴、 陽池穴、 外關穴、改悔 支溝穴、 會宗穴、 三陽絡穴、 四瀆穴、 天井穴、 清冷淵穴、 消濼穴、 臑會穴、肩髎穴、 天髎穴、 天牖穴、 翳風穴、 瘈脈穴、顱息穴、 角孫穴、 耳門穴、 耳和髎穴、 絲竹空穴。 [配伍]配角孫治耳鳴耳聾;配太白治大便難;配支溝、內庭治嗌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穴位名稱: 陽池 [原穴] 【定位】: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作用】:散風清熱,疏經活絡。 【主治】:①消渴;②瘧疾;③腕痛;④耳聾。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手少陽陽三焦經 【類別】:原穴穴位名稱: 外關 [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核冊正骨與橈骨之間 【作用】:祛邪清熱,疏經活絡。 【主治】:①熱病,頭痛,目赤腫痛;②耳鳴,耳聾;③脅肋病,上肢痹痛。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類別】: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 [配伍]配合谷、尺澤、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攣。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註]三焦經原穴。 穴位名稱: 支溝 [經穴]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作用】:清泄三焦,和解少陽,疏經活絡,通利胸脅。 【主治】:①便秘;②脅肋病;③耳聾耳鳴。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類別】:經穴 [解剖]在橈骨與尺骨之間,指總伸肌與拇長伸肌之間,屈肘俯掌時則在指總伸肌的橈側;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及掌側神經。 穴位名稱: 會宗姿擾 [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尺側,尺骨的橈側緣 【作用】:清泄三焦,疏通少陽,舒經活絡。 【主治】:①耳聾;②癲癇;③上肢痹痛。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類別】:郄穴 穴位名稱: 三陽絡 【定位】: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作用】:清泄三焦,疏經活絡。 【主治】:①耳聾,暴喑;②齒痛;③上肢痹痛。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穴位名稱: 四瀆 【定位】:在前臂背側,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作用】:清泄三焦,疏經活絡。 【主治】:①偏頭痛;②耳聾;③暴喑,咽喉腫痛;④上肢痹痛。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穴位名稱: 天井 [合穴] 【定位】: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 【作用】:疏風清熱,通絡寧神。 手少陽三焦經穴位 【主治】:①偏頭痛。②耳聾。③瘰癧。④癲癇。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類別】:合穴 穴位名稱: 清冷淵 【定位】:在臂外側,屈肘,當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作用】:清熱利濕,疏經活絡。 【主治】:①頭痛,目黃;②上肢痹痛。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穴位名稱: 消濼 【定位】:在臂外側,當清冷淵與臑會連線的中點處 【作用】:清熱瀉火,疏經活絡。 【主治】:頭痛,項強,肩背痛。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穴位名稱: 臑會 【定位】:在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髎的連線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後下緣 【作用】:軟堅化痰,疏經利節。 【主治】:①癭氣,瘰癧;②上肢痹痛。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穴位名稱: 肩髎 【定位】:在肩部,肩髃穴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 【作用】:散風祛濕,疏經利節。 【主治】:肩臂攣痛不遂。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穴位名稱: 天髎 [經穴] 【定位】:在肩胛部,肩井與曲垣的中間,當肩胛骨上角處 【作用】:散風解表,疏經活絡。 【主治】:肩臂痛,頸項強急。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類別】:手少陽與陽維脈交會穴 穴位名稱: 天牖 【定位】: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方直下,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 【作用】:散風消腫,清熱利竅,疏經活絡。 【主治】:①頭痛,項強;②目痛,耳聾。③瘰癧。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穴位名稱: 翳風 【定位】:耳垂後方,下頜角與乳突間凹陷處 【作用】:祛風通絡,聰耳通竅。 【主治】:①耳鳴,耳聾;②口眼喎斜,頰腫。③牙痛。④瘰癧。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類別】:手、足少陽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瘈脈 【定位】:在頭部,耳後乳突中央,當角孫至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中、下1/3的交點處 【作用】:清熱熄風,安神鎮驚,解痙通竅。 【主治】:①小兒驚風;②頭痛,耳鳴,耳聾。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穴位名稱: 顱息 【定位】:在頭部當角孫與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上、中1/3的交點處 【作用】:清熱熄風 【主治】:①頭痛,耳鳴,耳聾;②小兒驚風。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穴位名稱: 角孫 【定位】: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際處 【作用】:疏風清熱 【主治】:①痄腮;②目翳;③齒痛;③項強。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類別】:手、足少陽,手陽明經交會穴 穴位名稱: 耳門 【定位】: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踝突後緣凹陷處 【作用】:疏風清熱 【主治】:①耳鳴,耳聾,聤耳;②齒痛。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穴位名稱: 耳和髎 【定位】:在頭側部,當鬢發後緣,平耳廓根之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 【作用】:疏風清熱 【主治】:①頭痛,耳鳴;②牙關緊閉,口喎。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類別】:手、足少陽與手太陽交會穴 穴位名稱: 絲竹空 【定位】:在面部,當眉梢凹陷處 【作用】:疏風清熱 【主治】:①目赤腫痛,眼瞼(目閏)動;②頭痛;③癲狂癇。 【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 穴位名稱: 外關 SJ5 Wài guān [定位]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在橈骨與尺骨之間,指總伸肌與拇長伸肌之間,屈肘俯掌時則在指總伸肌的橈側;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及掌側神經。 [主治]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 [配伍]配足臨泣治頸項強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熱病;配陽陵泉治脅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三焦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 關沖名指外側端,液門小次指陷忝。 中渚液門上一寸,陽池腕前表陷看。 外關腕後二寸陷,關上一寸支溝懸。 外開一寸會宗地,斜上一寸陽絡焉。 肘前五寸稱四瀆,天井外肘骨後連。 肘上一寸骨罅處,井上一寸清冷淵。 消濼臂肘分肉際,臑會肩端三寸前。 肩髎臑上陷中取,天髎井後一寸傳。 天牖耳後一寸立,翳風耳後角尖陷。 瘈脈耳後青脈看,顱息青絡脈之上。 角孫耳上發下間,耳門耳前缺處陷。 和髎橫動脈耳前,欲竟絲竹空何在。 眉後陷中仔細觀。

滿意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面部三焦經在什麼部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83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909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340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72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79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00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871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239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17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656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80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641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688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69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23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539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642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75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82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