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在臉上刺字是什麼刑罰
古代在臉上刺字是黥刑,又叫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臉上刺字,然後塗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標志,以後再也擦洗不掉。
黥刑,又名墨刑,黵刑,刺字,上古的五刑之一,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肉刑。在漢文帝廢肉刑之後,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中,黥刑並沒有真正被廢除。《水滸傳》中,被處黥刑的好漢就有不少。直至清末光緒三十二年修訂《大清律例》,黥刑才被徹底廢除。
中國古代的五刑,是以肉刑為中心的。秦王朝建立後,在加強法制的同時,對刑罰制度也進行了一些改革,建立了生命刑、肉刑、自由刑、身體刑和財產刑相結合的刑罰體系。尤其是肉刑在其中仍佔有重要地位。
肉刑主要包括黥(刺面並著墨)、劓(割鼻)、刖(斬足)、宮(割勢)、大辟(即死刑)等五種刑罰。
(1)古代面部刑法叫什麼擴展閱讀:
漢王朝建立後,隨著政權的鞏固、社會秩序的穩定和社會生產的恢復,嚴刑峻法的做法,遭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反對。特別是肉刑本身,不僅是對社會生產力的一種破壞,而且阻塞了犯人悔過自新的道路,並由此而產生諸多的社會問題。因此,改革肉刑,成了當時法律改革上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文帝覺得肉刑不人道,不利於犯人改過從善,於是就下令說:「我聽說舜的時候,有人犯罪後,只是給穿上有特殊圖形的衣服,作為羞辱的標志,百姓就不犯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政治清明到了極點。
而現在有三種肉刑,但犯罪現象依然不能制止,這個過錯在哪裡呢?」作為一代明君,漢文帝深深地反思自己的治國理念和法治思維,他甚至責備自己說:「《詩經》上曾經說過,平易近人的官員,就像是百姓的父母。
現在人有了過錯,還沒有進行教育,就對他們實行刑罰,結果有的人想改過從善也沒有機會了。肉刑造成人的肢體斷裂,身體受損,以至終身殘疾,給人造成巨大的痛苦,是不道德的,這怎麼符合我們做百姓父母的意思呢?肉刑應該廢除了。」
漢代刑罰改革廢除肉刑,是中國法制史上的一項重要改革,也是刑由殘酷向文明轉化的里程碑。雖然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未能徹底解決肉刑存廢的問題,但是從刑罰體系中廢除了肉刑,為刑罰制度的發展和五刑制的確立奠定了基礎,在中國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影響。
人類法制不斷從野蠻走向文明,廢除肉刑即符合這一歷史趨勢。作為在中國法制文明史上開創廢除肉刑先河的緹縈上書和漢文帝廢肉刑事件,無疑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