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面部神經解剖是什麼意思

面部神經解剖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4-06 08:45:11

A. 面部解剖學知識

一.皮膚組織結構

人的皮膚由表皮、真皮(中胚層)、皮下組織三層組成。

1.表皮: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根據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形態特點,由外向內可分為五層: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細胞層,基底層。

2.真皮:健康皮膚的真皮層有充足的膠原蛋白、彈力蛋白,腺體分泌正常,皮膚有彈性,緊實有光澤。

在我們的埋線操作中,要考慮真皮層是否有感染,如痤瘡,血管瘤,汗管瘤等各種因素,局部感染則不能繼續操作。

3.皮下組織

(1)皮下脂肪:在真皮層以下深筋膜以上。面部的飽滿程度與鬆弛,通常與脂肪的厚度以及脂肪的細致緊密排列有關,當人體衰老比較嚴重的時首先是脂肪體的萎縮或流失,造成軟組織坍塌而形成衰老的表徵。

(2)表淺肌肉腱膜系統

筋膜遍布全身,分為淺層筋膜、中層筋膜、深層筋膜3種,它圍繞著皮膚、血管、神經、肌肉等組織。

面部淺表肌肉腱膜系統(簡稱SMAS)

二.面部血管分布

按照血管的構造功能不同,分為動脈、氏櫻靜脈和毛細血管三種。

在我們的操作中要充分認識和了解皮下血管,這樣才能避免瘀青以及更好的掌握鈍針和銳針的應用,如布線走線、提拉固定等。實現效果的同時,還能減少瘀青的產生,縮短顧客的恢復周期。

比如在入針後快速鼓包和快速滲血,多數說明是皮下動脈,而靜脈則會輕微滲血。無論是刺破小靜脈還是小動脈,都應該進行壓迫止血帶悶,防止血液滲透和擴散形成大范圍的瘀青。

操作過程中應該避免深入肌肉或穿越腮腺深部,這樣可有效避免較大的血管性損傷。

在操作時按壓10秒減少瘀青10-15天。所有操作都應習慣性抽針按壓數秒。

三.面部神經分布

了解面部神經主要是對局部阻滯麻醉和術後疼痛的治療有益。

四.面頸部淋巴分布

淋巴是免疫器官,當病毒侵入人體感染時,淋巴結就會腫大,若發現淋巴結腫大特別明殲行叢顯的顧客建議不操作。

五.面頸部肌肉分布

在我們操作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顳肌,因為顳肌聯合咬肌,如果我們的針從顳肌經過就會出現術後說話、咀嚼疼痛。

B. 運動解剖學十二對腦神經

12對腦神經名稱,出入顱部位、分類All rights res erved

順序及名稱

神經根出入腦部位

出入顱部位

纖維成分

分布

損傷後主要表現

Ⅰ嗅神經

嗅球

篩孔

內臟感覺

鼻腔嗅粘膜

嗅覺障礙

Ⅱ視神經

視交叉

視神經管

軀體感覺

眼球視網膜

視覺障礙

Ⅲ動眼神經

中腦腳間窩

眶上裂

軀體運動

上、下、內直肌,下斜肌,上瞼提肌

眼外斜視,上瞼下垂

內臟運動(副交感)

瞳孔括約肌、睫狀肌

對光反射消失

Ⅳ滑車神經

中腦下丘下方

眶上裂

軀體運動

上斜肌

眼不能向外下斜視

Ⅴ三叉神經

腦橋基底部與小腦中腳交界處

眼神經:眶上裂
上頜神經:圓孔
下頜神經:卵圓孔

軀體感覺

頭面部皮膚、口腔、鼻腔粘膜、牙及牙齦、眼球及舌前2/3粘膜

面部感覺障礙,角膜反射消失

軀體運動

咀嚼肌、下頜舌骨肌、二腹肌前腹

咀嚼肌癱瘓,張口時下頜偏向患側

Ⅵ展神經

延髓腦橋溝中部

眶上裂

軀體運動

外直肌

眼內斜視

Ⅶ面神經

延髓腦橋溝外側部

內耳門→內耳道→面神經管→莖乳孔

軀體運動

面部表情肌、頸闊肌、莖突舌骨肌、二腹肌後腹

額紋消失,眼不能閉合,口角歪向健側,鼻唇溝變淺

內臟運動(副交感)

淚腺、下頜下腺、舌下腺及鼻腔和齶腺體

分泌障礙

內臟感覺

舌前2/3味蕾

味覺障礙

Ⅷ前庭蝸神經

前庭神經

延髓腦橋溝外側部

內耳門→內耳道

軀體感覺

半規管壺腹嵴、球囊斑及橢圓囊斑

眩暈,眼球震顫等

蝸神經

螺旋器

聽力障礙

Ⅸ舌咽神經

延髓橄欖後溝上部

頸靜脈孔

軀體運動

莖突咽肌

內臟運動(副交感)

腮腺

分泌障礙

內臟感覺

咽、鼓室、軟齶、舌後1/3的粘膜、舌後1/3味蕾、頸動脈竇、頸動脈小球

咽與舌後1/3感覺障礙,咽反射消失,舌後1/3味覺障礙

Ⅹ迷走神經

延髓橄欖後溝中部

頸靜脈孔

內臟運動(副交感)

心肌、胸腹腔臟器的平滑肌和腺體

心動過速,內臟運動障礙,腺體分泌障礙

軀體運動

咽喉肌

發音嘶啞,發嗆,吞咽障礙內臟感覺咽、喉粘膜,胸、腹腔臟器內臟感覺障礙

軀體感覺

硬腦膜,耳廓及外耳道皮膚

耳廓、外耳道皮膚感覺障礙

Ⅺ副神經

延髓根

延髓橄欖後溝下部

頸靜脈孔

軀體運動

隨迷走神經至咽、喉肌

脊髓根

脊髓頸段

胸鎖乳突肌、斜方肌

臉不能轉向健側,不能上提患側肩胛骨

Ⅻ舌下神經

延髓前外側溝

舌下神經管

軀體運動

舌內肌和舌外肌

舌肌癱瘓、萎縮,伸舌時,舌尖偏向患側

感覺神經(Ⅰ、Ⅱ、Ⅷ)、運動神經(Ⅲ、Ⅳ、Ⅵ、Ⅺ、Ⅻ)、混合神經(Ⅴ、Ⅶ、Ⅸ、Ⅹ)
眼的神經
視神經:傳導視覺沖動
動眼神經:上直、下直、內直、下斜肌,上瞼提肌,瞳孔括約肌,睫狀肌
滑車神經:上斜肌
三叉神經眼神經支:眼球黏膜
展神經:外直肌
面神經:淚腺
舌神經
三叉神經-下頜神經-舌神經:舌前2/3黏膜
三叉神經-下頜神經-下牙槽神經:下頜舌骨肌
面神經:舌下腺,舌前2/3味蕾
舌咽神經:舌後1/3黏膜和味蕾
舌下神經:舌內肌,舌外肌
40.三叉神經、面神經的組成(或核團)、主要作用(及其分支與分布)
三叉神經trigeminal nerve (記住三大分支)
為混合性神經,含有軀體感覺和特殊內臟運動兩種纖維。由腦橋與小腦中腳交界處入腦,止於三叉神經腦橋核和三叉神經脊束核;其周圍 突組成三叉神經3條分支,稱為眼神經、上頜神經和下頜神經。
1.眼神經ophthalmic nerve
1.淚腺神經:細小,分布於淚腺和上瞼;
2.額神經:經眶上切跡分布於額頂部皮膚
3.鼻睫神經:發出許多分支分布於鼻腔粘膜、篩竇、淚囊、鼻背皮膚以及眼球、眼瞼等
2.上頜神經maxillary nerve
1.眶下神經:為上頜神經的主支,經眶下溝、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布於下瞼、鼻翼、上唇的皮膚和粘膜
2.上牙槽神經:3支分別穿入上頜體骨質,互相吻合成上牙槽叢,分支分布於上頜牙及牙齦
3.顴神經:分布於顴、顳部皮膚;
4.翼齶神經:連於翼齶神經節,分布於齶和鼻腔的粘膜及齶扁桃體。
3.下頜神經mandibular nerve
①耳顳神經:分布於耳前及顳部皮膚,並分支至腮腺;
②頰神經:沿頰肌外面前行,分布於頰部皮膚和粘膜;
③舌神經lingual nerve:分布於口腔底及舌前2/3粘膜;
④下牙槽神經:分布於頦部及下唇的皮膚和粘膜。下牙槽神經中的運動纖維支配下頜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
⑤咀嚼肌神經:屬運動性,分布於各咀嚼肌。
面神經
面神經facial nerve為混合性神經,主要含有3種纖維成分。
特殊內臟運動纖維起於腦橋的面神經核,
一般內臟運動纖維起於腦橋的上泌涎核,
特殊內臟感覺纖維,即味覺纖維,其胞體位於面神經管近側彎曲部中的膝神經節geniculate ganglion,周圍突分布於舌前2/3味蕾,中樞突止於腦干內的孤束核上部。
(一)在面神經管內的分支
1.鼓索chorda tympani
2.岩大神經
3.鐙骨肌神經
(二)在顱外的分支
1.顳支常為3支,支配額肌和眼輪匝肌等。
2.顴支3~4支,至眼輪匝肌及顴肌。
3.頰支3~4支,至頰肌、口輪匝肌及其他口周圍肌。
4.下頜緣支沿下頜下緣向前,至下唇諸肌。
5.頸支在頸闊肌深面向前下,支配該肌。
翼齶神經節pterygopalatine ganglion
為副交感神經節,位於翼齶窩內,上頜神經下方,有副交感纖維、交感纖維、感覺纖維進入此節。
下頜下神經節submandibular ganglion
為副交感神經節,位於下頜下腺和舌神經之間,有副交感纖維、交感纖維、感覺纖維進入此節。
41.內臟運動神經特點
內臟神經系統visceral nervous system含有感覺和運動兩種纖維成分。調節內臟、心血管的運動和腺體的分泌,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控制,又稱為自主神經系autonomic nervous system;主要控制和調節動、植物共有的物質代謝活動,並不支配動物所特有的骨骼肌的運動,也稱之為植物神經系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
42.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低級中樞部體
交感神經低級中樞位於脊髓胸腰部灰質的中間帶外側核,副交感 神經的低級中樞則位於腦乾和脊髓骶部的副交感核。
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
交感(神經)部sympathetic part (nerve)的低級中樞位於脊髓胸1(或頸8)~腰2(或腰3)節段的灰質側角的中間帶外側核。
副交感神經的低級中樞
副交感(神經)部parasympathetic part的低級中樞位於腦乾的副交感神經核和脊髓骶部第2~4節段灰質的骶副交感核
43.脊髓內部結構(3角、3個纖維束或5個纖維束)
3角
前角(運動),後角(感覺),側角(內臟)
5個纖維束
上行纖維束:薄束,楔束,脊髓小腦後束,脊髓小腦前束,脊髓丘腦束。
下行纖維束:皮質脊髓側束,紅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皮質脊髓前束。
腦可分為端腦、間腦、中腦、腦橋、延髓、小腦
44.腦乾的構成,主要腦神經核名稱(性質分類)
腦干brain stem構成
中腦midbrain:
大腦腳,腳間窩,上丘,下丘
腦橋pons:
基底溝,小腦中腳,小腦上腳,菱形窩上半(內側隆起,藍斑)
延髓mella oblongata:
延髓腦橋溝,錐體,橄欖,錐體交叉,菱形窩下半,小腦下腳,薄束結節,楔束結節
主要腦神經核名稱
軀體運動柱:
動眼神經核(III),滑車神經核(IV),展神經核(VI),舌下神經核(VII)
特殊內臟運動柱:
三叉神經運動核(V),面神經核(VII),疑核(IX,X,XI),副神經核(XI)
一般內臟運動柱general visceral motor column:
動眼神經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經背核
內臟感覺柱visceral sensory column:
孤束核(頭部:VII,IX;尾部:IX,X)
一般軀體感覺柱:
三叉神經中腦核,三叉神經腦橋核,三叉神經脊束核
特殊軀體感覺柱
蝸神經核,前庭神經核
45.簡述小腦分葉及各葉的主要機能
小腦分葉
小腦表面有許多大致平行的淺溝,將小腦分成許多葉片,若干分葉組成一個小葉,以較深的裂溝分為3葉
絨球小結葉(古小腦、前庭小腦):與維持人體平衡有關
小腦前葉(舊小腦、脊髓小腦):與肌張力的調節密切相關
小腦後葉(新小腦、大腦小腦):參與精細運動調節,運動的起始、計劃、協調。
46.簡述間腦分部;背丘腦腹後核、內側膝狀體、外側膝狀體的纖維聯系和功能。
間腦diencephalom
背丘腦,後丘腦,上丘腦,底丘腦,下丘腦
背丘腦腹後核、內側膝狀體、外側膝狀體的纖維聯系和功能

傳入纖維來源

發出纖維投射

腹後內側核

三叉丘系和孤束核
發出的味覺纖維

大腦皮質的感覺區

腹後外側核

內側丘系、脊髓丘系

內側膝狀體
medial geniculate body

下丘臂聽覺纖維

大腦皮質聽覺中樞

外側膝狀體
lateral geniculate body

視束

大腦皮質視覺中樞

47.大腦皮質的分葉和功能定位;何謂邊緣系統、邊緣葉?
端腦telencephalon(又稱大腦cerebrum)
大腦皮質分葉
額葉frontal lobe在外側溝上方和中央溝以前的部分;
顳葉temporal lobe外側溝以下的部分;
枕葉occipital lobe位於半球後部,其前界在內側面為頂枕溝,在上外側面的界限是自頂枕溝至枕前切跡(在枕葉後端前方約 4cm處)的連線;
頂葉parietal lobe為外側溝上方、中央溝後方、枕葉以前的部分;
島葉insula呈三角形的島狀,位於外側溝深面,被額、頂、顳葉所掩蓋。
大腦皮質功能定位
第Ⅰ軀體運動區:
位於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葉前部,包括Brodmann第4區和第6區。身體各部在此區的投影特點為:①上下顛倒,但頭部是正的。②左右交叉,③身體各部投影區的大小取決於功能的重要性和復雜程度。
第Ⅰ軀體感覺區:
位於中央後回和中央旁小葉後部,包括3、1、2區。接受背側丘腦腹後核傳來的對側半身痛、溫、觸、壓以及位置覺和運動覺。身體各部在此區的投射特點是:①上下顛倒,但頭部也是正的。③身體各部在投射范圍的大小取決於該部感覺的敏感程度。
視區:
位於枕葉內側面距狀溝兩側的皮質(17區)。一側視區接受同側視網膜顳側半和對側視網膜鼻側半的纖維經外側膝狀體中繼傳來的視覺信息。損傷一側視區,可引起雙眼視野同向性偏盲。
聽區:
位於外側溝下壁的顳橫回(41、42區)。每側聽區接受自內側膝狀體傳來的兩耳聽覺沖動。因此,一側聽區受損,不致引起全聾。
運動性語言中樞:
位於額下回的後部(44、45區),又稱Broca區。此區受損,產生運動性失語症,即喪失了說話能力,但仍能發音。
聽覺性語言中樞:
位於顳上回後部(22區)。此區受損,患者雖聽覺正常,但聽不懂別人講話的意思,也不能理解自己講話的意義,稱感覺性失語症。
書寫中樞:
位於額中回後部(8區),靠近中央前回的上肢代表區。此區受損,雖然手的運動正常,但不能寫出正確的文字,稱失寫症。
視覺性語言中樞:
位於角回(39區),靠近視區。此區受損時,視覺正常,但不能理解文字元號的意義,稱失讀症,也屬於感覺性失語症。
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
由與邊緣葉有關的皮質及皮質下結構(如杏仁體、下丘腦、上丘腦、背側丘腦前核和中腦被蓋等)組成
邊緣葉limbic lobe
在半球內側面,位於胼胝體周圍和側腦室下角底壁的一圈弧形結構:隔區(包括胼胝體下區和終板旁回)、扣帶回、海馬旁回、海馬和齒狀回等,它們屬於原皮質和舊皮質。
48.大腦髓質的纖維有幾類?簡述內囊位置、分部、通過纖維束加病床意義。
大腦髓質
大腦半球的髓質由大量神經纖維組成,實現皮質各部之間以及皮質與皮質下結構間的聯系,可分為聯絡纖維、連合纖維和投射纖維3類。
(1)聯絡纖維:是聯系同側大腦半球內各部分皮質的纖維,聯系相鄰腦回的纖維較短,稱弓狀纖維。聯系葉與葉間的纖維較長,主要包括:
①鉤束,②上縱束,③下縱束,④扣帶
(2)連合纖維:是連接左、右大腦半球皮質的纖維,包括胼胝體、前連合和穹窿連合。
(3)投射纖維:是聯系大腦皮質和皮質下結構(包括基底核、間腦、腦干、小腦和脊髓)的上、下行纖維,這些纖維大部分經過尾狀核、背側丘腦與豆狀核之間,形成寬厚的白質板層即內囊

C. 面癱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面癱分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周圍性面癱原因包括:
1、最常見原因是病毒感染,一般是皰疹病毒引起,侵犯到面神經之後造成面神經水腫,可以引起面神經麻痹;
2、代謝紊亂造成,最常見原因是糖尿病,糖尿病由於高血糖影響,使面神經或者其它顱神經微循環不良,可以引起面神經麻痹;
3、面神經麻痹是糖尿病基礎上合並病毒感染;
4、代謝問題,比如缺乏維生素B1和喝酒也可以引起單神經麻痹,會產生面神經麻痹;
5、面神經腫瘤,比如面神經瘤或者聽神經瘤,因為聽神經和面神經緊挨著,出現聽神經瘤之後可以直接壓迫到面神經產生面癱。
中樞性面癱比較復雜,一般是腦部病變引起。所有腦部病變,無論是大腦半球、中腦或者腦干都容易產生面神經麻痹,這時主要治療腦部病變。另外,還有面神經麻痹,實際是全身性神經麻痹一部分。有很多自身免疫病可以,比如多發性硬化、多發性周圍神經病,可能出現四肢肌肉癱瘓。同時也合並面部肌肉癱瘓,這時候認為面部癱瘓是全身神經麻痹一種表現。

D. 什麼是面神經

面神經acial nerve , 是第七對腦神經。由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組成,分別管理舌的味覺,面部表情肌運動正孝陸及支配舌下腺、下頜下腺和淚腺的分泌慎激。一般認為是舌弓的背側支。介於相舉頃當於脊神經節的膝神經節的起始部附近。

E. 面部神經的臨床意義

面神經麻痹分為中樞型和周圍型。 為面神經核或面神經受損時引起,出現病灶同側全部面肌癱瘓,從上到下表現為不能皺額、皺眉、閉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溝變淺,不能露齒、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稱口角歪向病灶對側,即癱瘓面肌對側)。多見於受寒、耳部或腦膜感染、神經纖維瘤引起的周圍型面神經麻痹。此外還可出現舌前2/3味覺障礙。

F. 面神經應用解剖的面神經核

面神經是混合性神經,分運動和感覺兩部分,由三個神經核組成:
(1)運動核
位於橋腦下部、上橄欖體外側,發出軀體運動纖維,支配面部諸感情肌。
(2)涎上核
位於運動核尾部背側,發出內臟運動纖維,傳導副交感神經沖動,司淚腺、頜下腺及舌下腺體分泌。
(3)弧束核
位於延猛納腦Ix、x顱神經外側,由面神經膝狀節發出內臟感覺纖維和枝談沒少量軀體感覺纖維即中間神經,經三叉神經脊束背側到味覺灰質,與內側縱束連結,終於弧束核,傳導面肌深部、外侍液耳、鼓膜、鼓室內感覺及舌前2/3味覺。
三組纖維混合後出橋腦下緣,伴隨位聽神經入內聽道,穿過基部人面神經骨管;抵鼓室內壁前膨大形成膝狀節,在鼓室內轉向後外,於卵圓窗上再轉向下,穿鼓室後壁骨管,垂直向下出莖乳孔;於軟組織內向前上轉105°進入腮腺,再分上下兩主幹,又分5支,形如鵝掌,呈扇形向前分布於同側面部各個肌層內。

G. facial是什麼意思

facial中文翻譯一般分為形容詞和名詞兩種,兩種不同詞性翻譯的意思也不相同。

1、adj.中文主要翻譯為:面部的

[usually before noun] 面部的

connected with a person's face; on a person's face

例如:a facial expression

翻譯:面部表情

例如:facial hair

翻譯:面部毫毛

2n.中文主要翻譯為:面部護理;美容

例如:From his facial hair to the textures of the clothes and other such objects.

翻譯:從他面部的頭發,衣服和其他類似物體的紋理。

例如:Even at this distance she could see how his facial muscles were contorting.

翻譯:甚至離這么遠,她也能看見他面部的肌肉扭曲了。

(7)面部神經解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facial的短語搭配:

facial scrub翻譯為:磨砂膏 ; 天然圓粒磨砂膏 ; 面部磨砂 ; 面部磨沙膏;

Facial myokymia翻譯為:面肌纖維抽搐 ; 面肌纖維顫搐;

facial region翻譯為:顏面部 ; 面部 ; 面諸區;

Facial Foam翻譯為:洗面奶 ; 洗面乳 ; 柔膚乳霜潔面乳 ; 面部泡沫。

H. 面神經的應用解剖內容有哪些

面神經離腦橋下緣後,偕同聽神經入內耳道。

第1段:面神經離腦橋下緣行至內耳門瞎搭為顱內段,長約23~24mm。

第2段:面神經從內耳門到內耳道底而進入面神經骨管中,為內耳道段,長約7~8mm,與中間神經合並。

第3段:為最短的一段,僅3~4mm,行向外側面微斜向前,界於前庭與耳蝸之間到達膝部,即膝狀神經節,稱為岩骨內段或迷路段。有時,此處骨管缺如,約佔5%~15%,膝狀神經節與硬腦膜直接相接。在顱中窩進路,行內耳道手術,分離顱中窩腦膜時,要避免損傷。

第4段:面神經自膝狀神經節轉向後微向下。經鼓室內側壁的前庭窗上,到達鼓室後壁,為面神經水平段,它與水平線成30°角,為中耳炎性病變和手術時最易損傷的部位。水平段與迷路段形成74°~80°角,水平段又名鼓室段,低於迷路段,該段長8~12mm。

水平段面神經從水平面轉向垂直面進入乳突,彎曲形成一約110°~127°向前張開的角,轉折膝部長2~3mm。面神經管第2膝位於砧骨窩下方,鼓竇底、水平與後半規管內側之間,從第2膝到前庭窗和鼓環的距離均為3mm,到外耳道後上棘為14~20mm。

在乳突手術時,位於鼓竇底的砧骨短突和砧骨窩是面神經管第2膝的可靠標志。

面神經隱窩,又名錐隆凸上隱窩,在莖突復合體之後面神經下降段之間,內側面為面神經垂直段開始,外側為鼓索神經與鼓環,上界為砧骨窩,下方為鼓索隆凸與錐隆凸間臘神悉骨質為鼓索嵴,後壁為乳突前壁一部分。該窩平均深2.5mm,寬1~2mm,高0.5~1.0mm。

慢性中耳炎病變,經氣房擴展至乳突區及鼓室竇,必須經後鼓室進路,開放面神經隱窩進路還可行面神經水平段減壓術和耳蝸移植等手術。

第5段:為面神經垂直段,自錐隆凸之後,轉向下1~2mm為垂直段開始,或其上端位於外半規管後端下方,相當於砧骨短突之下和錐隆凸平面,下達莖乳孔,相當於二腹肌嵴前方,其位置較深,在成人距乳突表面不小於2cm。垂直段亦稱乳突段全長15~20mm,自第2膝至莖乳孔,垂直偏後走行與之形成5°~35°角,向下向外與垂直面小於45°角。該管很少始於外半規管,手術若與外半規管保持1~2mm距離,不會損傷面神經。在面神經後氣房區的面神經垂直段骨管裂隙並非罕見,在進行迷路切除、經迷路進路的內耳道手術和內淋巴囊手術時,應避免損傷因骨質缺損而暴露的垂直段面神經。面神經越過鼓室竇多數向下在蝸窗平面向後距鼓溝為1~6mm,通常為3~4mm,處理面神經管周圍氣房時應注意之。莖乳孔位於莖突後外方,乳突外側面距莖乳孔約6~12mm。

為了避免損傷面神經,手術應限於乳突前緣,若頸靜脈窩明顯高位時,面神經乳突段與頸靜脈毗鄰。反之,頸靜脈球低於莖乳孔平面。

頸內動脈管到莖乳孔的距離約10mm,這個長度是恆定的。

面神經在鼓室內的主要分支為:岩大淺神經,位於膝狀神經節前方;鐙骨肌神經,從面神經垂直部的起始處分出後,向上、向前走行;鼓索神經經常在面神經垂直段下1/3分出,有時,鼓索神經管靠近莖乳孔附近單獨開口,其確切分出的平面是不定的,可在鐙骨肌神經支下1~2mm或距莖乳孔3~4mm,甚至在莖乳孔之下進入鼓室,或可起源於面神經干前、外後側。鼓索神經,有時位於外耳道前壁或平行越過前庭窗。這些解剖變異在手術中常帶來許多困難,在手術中,可以以鼓索神經作為面神經主幹的標志之一。鼓索神經在面神經水平段前外側,而在垂直段後內側,它從鼓室前壁的岩鼓裂處離開鼓室而入頸部和舌神經聯合。

面神經自膝狀神經節至鼓室後壁的錐隆凸,長約11mm,自錐隆凸至莖乳孔長16mm,兩段全長27mm。但自莖乳孔經鼓室內壁直達膝狀神經節全長距離則為22mm,較面神經原路線短5mm。所以,若面神經在顳骨內缺損在3mm之內,可以改道直接縫合,並無張力。

否則,須施行神經移植術。

面神經出莖乳孔後迂迴向上向前約105°角度而達腮腺。在腮腺中首先分為上、下兩大支,然後,再分為顳支、上顴支、下顴支、頰支、下頜緣支及頸支,形成復雜的分支及吻輪乎合網。其中可見與三叉神經的小支有廣泛聯系,此外,尚有許多小分支超過中線,分布到對側小部分面部表情肌。

I. 什麼是面癱

面癱就是面部神經不受大腦支配,面部表情不能正常控制。

J. 有誰知道面部神經的構造

司面部淺感覺的神經為三叉神經的皮支,支配面肌活動的是面神經的分支。(1)三叉神經的分支--通過顱骨的孔裂淺出,穿面肌分布於面部相應區域的皮膚。主要有1眶上神經,為眼神經的分支,與眶上血管伴行。從眶上切跡穿出分布於額部皮膚。2眶下神經,為上頜神經的分支,與眶下血管伴行,從眶下孔穿出,分布於眼瞼.鼻背外側及上唇的皮膚。3頦神經,為下牙槽神經的終末支,與頦血管伴行,穿出頦孔分布於下唇及頦部皮膚。(2)面神經—主幹從莖乳孔出顱後,向前進入腮腺,一般分為上.下兩干,然後再分支並相互交織成叢,最後以五支或五組小支,從腮腺前緣穿出腮腺,由上而下為顳支.顴支.頰支.下頜緣支和頸支,呈放射狀分布到全部面肌。其中頰支往往有兩支,分別位於口裂的上.下。

閱讀全文

與面部神經解剖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49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867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304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34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42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857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833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199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381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623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43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611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649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33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287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505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609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38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46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