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多年面癱 怎麼知道自己面部神經斷裂或則壞死
你好,對於所提到的問題,確實也是大多數患者最想知道的,因為這樣的神經是否斷裂和壞死直接影響的是,患者的疾病是否還可以治癒的。
判斷面部神經有沒有斷裂和壞死:
其一:是用手觸摸面部,看看面部是否還有感覺,還有被觸摸的感覺就是沒有徹底斷裂,要是壞死,面部就會出現萎縮,萎縮表現(臉部肌肉鬆弛、面肌萎縮)。只要您沒有出現如上症狀都是說明沒有完全的斷裂和壞死。
其二:就是可以直接在您當地醫院的神經內科去做肌電圖,看看是否神經纖維已經完全的斷裂和壞死。這些對日後的疾病治療以及康復的預後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希望這些是對你有用,祝你早日康復!
這些資料是我在丁教授面癱康復網上找尋,希望能夠幫你提升治療信心,相信自己!
⑵ 試述面神經損傷後症狀
顱腦創傷和醫源性損傷是造成面神經損傷(facial nerve injury)的主要因素。面神經損傷導致的面癱等臨床表現對患者的生活、工作帶來諸多的不良影響。面神經可分為腦橋內段、顱內段。內耳道段、顳骨內面神經管段和顱外段,不同部位的損傷有相應的解剖和臨床特徵,
臨床表現
⒈區域癱瘓症狀
面神經損傷的主要臨床表現可以分為額、眶周、面中和口周4個區域局部的症狀,也可表現為同側全部顏面肌肉癱瘓。額肌麻痹可致不能皺眉,眉毛較健側低,眼裂變大,額紋變淺或消失。眼輪匝肌麻痹時可引起眼瞼閉合無力,當用力閉眼時眼球向外上方轉動,鞏膜暴露。頰肌癱瘓時引起閉嘴時口角下垂,鼓腮漏氣,鼻唇溝變淺,不能吹口哨,吃飯時食物存於頰部與牙齦之間。面癱恢復期可出現患側的連帶運動或過度運動。
⒉面癱分類
根據面神經受損的程度,可分為完全性面癱和不完全性面癱;根據損傷後的可恢復情況分為暫時性面癱和永久性面癱;根據其病程分為早期面癱和晚期面癱。不同類型的面癱臨床表現在部位和程度上相應不同。
⒊不同時間面神經損傷的特點
(1)傷後的早發性面癱提示面神經挫傷或裂傷,多為完全性面癱。
(2)延遲至傷後5~7天出現的遲發性面癱,常為面神經受壓或周圍水腫所致,預後相對好。
⒋不同部位面神經損傷特點
(1)顱外段損傷者主要表現為同側表情肌麻痹和角膜反射消失。
(2)在莖乳孔以上累及鼓室支神經者可有舌前2/3味覺障礙和患側唾液分泌減少。
(3)面神經管垂直段更高部位受損和出現聽覺過敏。
(4)膝狀神經節以前受損可有同側淚液分泌減少或停止、眼結膜乾燥。
(5)內耳道或橋小腦角段損傷可引起耳聾、眩暈等症狀。
(6)腦干內段損傷常伴隨外展神經麻痹和對側肢體偏癱,稱MillardGubler綜合征。
⒌其他
面神經損傷還可伴有外耳道出血和腦脊液耳漏。
診斷
⒈臨床上應注意檢查有無面癱、面癱的程度和時間,有無耳道出血、腦脊液漏和聽力障礙。根據患者頭顱外傷史,結合臨床表現包括周圍型面癱、聽力損失、鼓膜損傷或鼓室積血,有時伴腦脊液耳漏等即可以做出初步診斷。
⒉顳骨高分辨薄層CT掃描、鐙骨肌試驗、淚腺分泌試驗(Schiermer試驗)、味覺試驗、頜下腺流量試驗可初步明確損傷部位,電測聽、中耳分析等聽力學檢查和前庭功能檢查對手術入路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其中淚液分泌試驗正常人兩側差別不超過30%,如果相差一倍提示膝狀神經節以上的面神經受損;味覺儀可檢測味覺閾值,患側較健側高於50%者為異常,味覺消失表示面神經損傷在鼓索分支水平或以下。
⒊根據面神經麻痹出現的時間和程度、神經和肌肉的電興奮性與肌電圖檢查可判定損傷的嚴重程度。
檢查
1.放射學檢查
乳突X線片、岩骨高分辨薄層CT掃描和MRI可發現骨折、血腫和中耳、內耳的結構異常。當病變累及腦幹部、腦池段以及腮腺段時,MRI為首選;當病變位於顳骨時,高分辨為首選。MRI可顯示面神經損傷的情況,如水腫、血腫、斷裂等。高分辨CT薄層採集和多平面重組可清晰顯示骨折線的存在以及骨折線與面神經管的關系。
2.面神經電圖
可了解面神經纖維變性的百分數,在傷後3~4天到2~3周內有診斷價值。
3.經皮神經興奮試驗
能在早期(傷後3~4天)查出面神經軸突再生情況。
4.肌電圖
能在10~14天後反應面神經再生情況。
面癱程度的分級
不同程度的外傷性面癱應首先通過定性診斷確定是完全性面癱還是不完全性面癱,臨床上常用的分級方法是House-Brackmann分級法,作為判斷面癱預後恢復情況的主要指標,它分為6級:
Ⅰ級兩側對稱,各區面肌功能正常。
Ⅱ級輕度面肌功能不良,靜態對稱;稍用力能閉目,用力時可動口角,可略不對稱;能察覺聯帶運動,無攣縮及半面痙攣。
Ⅲ級中重度功能不良,肌張力差別明顯但無損面容,不能抬眉,用力閉眼能閉攏,用力時可動口角,但不對稱;有明顯的聯帶運動或痙攣。
Ⅳ級中重度面肌功能不良,肌張力明顯減弱和(或)畸形不對稱,有嚴重的聯帶運動和痙攣。
Ⅴ級重度面肌功能不良,靜態不對稱,額無運動,閉目不全,用力時口角略動。常無聯動、攣縮和半面痙攣。
Ⅵ級面全癱,無張力,不對稱,無聯動、攣縮及痙攣。
⑶ 面部神經斷掉了,以後會有什麼症狀
你好,面部神經斷了如果沒有及時接回去的話,那以後會引起面部感覺障礙和部分肌肉活動障礙。
⑷ 特發性面神經癱瘓簡介
tè fā xìng miàn shén jīng tān huàn
Bell 麻痹,面神經炎,膝狀神經節綜合征,貝耳氏麻痹,貝耳麻痹,Bell』s palsy,facial neuritis
ICD:G51.8
神經內科
特發性面神經癱瘓,即面神經炎(facial neuritis),又稱Bell 麻痹(Bell』spalsy),系指面神經管內段面神經的一種急性非特異性炎症導致的周圍性面癱。面神經炎主要為Bell 麻痹及膝狀神經節綜合征(Ramsay Hunt 綜合征)兩種類型。
本病可累及任何年齡,但略微多見於30~50 歲者。年發病率隨年齡而變化,每增加10 歲發病率相應增加,60 歲後達到30/10 萬~35/10 萬。 男、女發病率大致相同,但是在10~19 歲年齡段中,女性比男性更常見,是男性的2 倍。40 歲後,男性更常見,是女性的1.5 倍。在妊娠期,Bell *** 發病率在分娩時最高。
特發性面神經癱瘓,即面神經炎(facial neuritis),又稱Bell 麻痹(Bell』spalsy),系指面神經管內段面神經的一種急性非特異性炎症導致的周圍性面癱。面神經炎主要為Bell 麻痹及膝狀神經節綜合征(Ramsay Hunt 綜合征)兩種類型。
Bell *** 病因目前並不完全清楚,但是趨向認為是由一種嗜神經病毒引起。Ramsay Hunt 綜合征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
面神經 *** 體征分為運動、分泌和感覺叄類。常急性發病,病側上、下組面肌同時癱瘓為其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病側外耳道和(或)耳後乳突區疼痛和(或)壓痛。
上組面肌癱瘓導致病側額紋消失,不能抬額、蹙眉,眼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閉眼時眼球向上方轉動而露出白色鞏膜(稱Bell 現象)。因眼輪匝肌癱瘓,下眼瞼外翻,淚液不易流入鼻淚管而滲出眼外。下組面肌癱瘓表現為病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嘴被牽向病灶對側,不能撅嘴和吹口哨,鼓腮時病側嘴角漏氣。由於頰肌癱瘓,咀嚼時易咬傷頰黏膜,食物常滯留於齒頰之間。
嚴重損傷者,面肌麻痹顯著,甚至見於面部休息時。病人下半部面部肌肉鬆弛、面紋消失,頸闊肌裂隙較正常寬,面肌和頸闊肌隨意和協同運動完全性消失。當病人試圖微笑時,下半部面肌拉向對側,造成伸舌或張口時出現偏斜的假象。唾液和食物聚集在癱瘓側,病人不能閉眼,隨閉眼動作可見眼球向上、並略向內轉動。當病變位於周圍神經至神經節時,淚腺神經失去作用,不能通過眼瞼運動將眼淚壓進鼻淚管,導致結合膜囊內眼淚聚集過多。因上眼瞼麻痹,角膜反射消失,通過眨動另—側眼瞼才表明存在角膜感覺和角膜反射的傳入部分。
若病變波及鼓索神經,可有同側舌前2/3 味覺減退或消失。若鐙骨肌支以上部位受累時,除味覺障礙外,還可出現同側聽覺過敏。盡管面神經也許傳導來自面肌的本體感覺和來自耳翼、外耳道小范圍的皮膚感覺,但是很少發覺這些感覺缺失。
面神經部分損傷引起上半面部和下半面部無力,偶爾下半面部比上半面部受累更為嚴重。對側很少受累。面肌 *** 恢復取決於病變的嚴重性,如果神經已被切斷,功能完全、甚至部分性恢復的機會均很小,多數面神經 *** 病人可部分或完全性恢復功能,完全性恢復者在休息或運動時,兩側面部表情無區別;部分性恢復者在癱瘓側出現「攣縮」的改變,表面檢查似乎顯示正常側肌肉無力,隨病人微笑或試圖運動面肌,此不正確印象更加明顯。
若膝狀神經節受累(多為帶狀皰疹病毒感染),除面癱、舌前2/3 味覺障礙、聽覺過敏外,還有同側唾液、淚液分泌障礙,耳內及耳後疼痛,外耳道及耳郭出現皰疹,稱膝狀神經節綜合征(Ramsay Hunt syndrome)。1907 年Ramsay Hunt首先描述了膝神經節皰疹綜合征,包括面神經麻痹,耳部疼痛及典型的耳部皰疹叄聯征。1977 年Djupesland、Degre 及Stien 根據病毒組織學及免疫學結果,提出Ramsay Hunt 綜合征為多發性神經病變。
1.面神經麻痹耳痛、耳廓及外耳道皰疹。口咽症狀:味覺障礙或味覺缺失、咽炎、口腔水泡及潰瘍。
2.眼症狀 流淚減少、結膜炎、淚溢。瞳孔收縮、眼色素層炎、視覺障礙及上瞼下垂。
3.聽力/前庭症狀 音響恐怖及聽覺過敏,感音神經性聽力喪失,耳鳴,眩暈及眼球震顫。
4.中樞、頸部及遠端症狀 發熱及不適。伴有面部或身體皰疹,叄叉神經感覺異常;局部淋巴結病;患側面部無汗症;腦炎;交感神經節受累,包括Horner綜合征;頸段感覺受損;肢體運動受累。
面神經炎在腦神經疾患中較為多見,這與面神經管的解剖結構有關。面神經管乃是一狹窄的骨性管道,正常人寬約2~3mm,長約30mm。當巖骨發育異常,面神經管可能更為狹窄而成為面神經容易受累的內在因素。
另外,因面神經在面部所處的位置淺表且與咽部相處甚近,易受冷風侵襲或急性咽部感染等的影響,而易導致面神經的局部營養血管痙攣,缺血、缺氧及水腫,而成為面神經容易受累的外在因素。
目前所知Bell *** 誘因主要有兩個:疲勞及面部、耳後受涼後出現面神經麻痹。如乘車受冷風吹或睡眠後耳部受冷風或電風扇吹等。顯然機體抵抗力下降是引起面神經 *** 誘因之一。但Bell 麻痹真正的病因並不十分清楚。經過數十年的研究,趨向認為是由病毒引起的神經病變,或是一種單純性皰疹型神經炎。
面神經炎的發病機制未完全闡明。由於骨性面神經管僅能容納面神經通過,面神經一旦發生炎性水腫,必然導致面神經受壓。風寒、病毒感染(如帶狀皰疹)和自主神經功能不穩等,可引起局部神經營養血管痙攣,導致神經缺血水腫。
面神經炎早期病理改變為神經水腫和脫髓鞘,嚴重者可出現軸索變性。目前主要有兩種學說:
1.脫髓鞘學說 認為Bell 麻痹主要由病毒引起。病毒在體內如何損傷面神經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2.嵌壓學說 有學者認為,面神經麻痹是由於炎症引起了面神經炎,使面神經管內的面神經充血腫脹,由於面神經管是一種骨性的管道,腫脹的面神經在固定的空間內受到面神經管的擠壓,引起面神經嵌壓性損傷。
面神經減壓術的基本理論就是從嵌頓壓力中釋放面神經及其血管。早期變化:神經水腫血管受壓、小靜脈充血,偶有小灶性、新鮮的神經內出血。神經纖維髓鞘崩潰、部分軸突消失,神經束或神經內血管周圍有淋巴細胞浸潤。中、後期變化:嚴重的Wallerian 變性,軸突漿呈泡沫狀,軸突漿消失,在面神經主幹內血管周圍可以看到淋巴細胞廣泛性浸潤;神經變細、萎縮,周圍結締組織增生。
診斷:診斷急性Bell 麻痹應是一種排除性診斷,當找不到面神經 *** 其他病因時,作出Bell *** 診斷是准確的。典型的特發性(Bell) *** 特徵是:
1.通常急性發病,一側面部表情肌癱瘓;面神經麻痹早期的症狀和體征還包括面部麻木、疼痛、味覺障礙、聽覺過敏(聽覺不良),淚溢和流淚減少。
2.在50%的患者出現耳顳部、面部、乳突、頸或舌麻木或疼痛,疼痛一般位於耳後,但有時放射到面部、咽部或上肢。這些症狀通常為一側性,但也可以為對稱性的。
3.60%的患者有病毒感染的前驅症狀。
4.較少的患者患有反復性面神經麻痹(13%)。
5.有Bell 麻痹家族史的患者佔14 %。
6.可以出現患側眼乾或下頜下腺分泌減少(10%)。
7.大部分患者(90%),患側鐙骨肌反射減弱或消失,由於耳蝸神經節的抑制神經纖維受累,所以聽覺過敏(聽覺不良,聲音恐怖)甚至出現在有完整的鐙骨肌反射的患者,表示蝸神經耳蝸支功能障礙。
8.發病後頭10 天,在40%患者的鼓膜可以看到鼓索充血。
9.急性面神經 *** 患者,存在味覺障礙或聽覺過敏,即足以確診為Bell麻痹。簡而言之,面神經麻痹為周圍性,伴有急性發病史及感染性多發性腦神經炎,沒有其他疾病,即可以作出Bell *** 診斷。不需要進一步的診斷性檢查。
10.典型的膝神經節皰疹綜合征(Ramsay Hunt 綜合征),包括面神經麻痹,耳部疼痛及典型的耳部皰疹叄聯征。Djupesland、Degre 及Stien 提出Ramsay Hunt 綜合征為多發性神經病變:
(1)面神經麻痹耳痛、耳郭及外耳道皰疹。口咽症狀:味覺障礙或味覺缺失、咽炎、口腔水泡及潰瘍。
(2)眼症狀:流淚減少、結膜炎、淚溢。瞳孔收縮、眼色素層炎、視覺障礙及上瞼下垂。
(3)聽力/前庭症狀:音響恐怖及聽覺過敏,感音神經性聽力喪失,耳鳴,眩暈及眼球震顫。
(4)中樞、頸部及遠端症狀:發熱及不適。伴有面部或身體皰疹,叄叉神經感覺異常;局部淋巴結病;患側面部無汗症;腦炎;交感神經節受累,包括Horner綜合征;頸段感覺受損;肢體運動受累。
實驗室檢查:必要的有選擇性的檢查:
1.血常規、血電解質 一般無特異性改變,起病時血象可稍偏高。
2.血糖、免疫項目、腦脊液檢查 如異常則有鑒別診斷意義。
其他輔助檢查:以下檢查項目如異常,則有鑒別診斷意義。
1.腦電圖、眼底檢查。
2.顱底攝片。
3.CT 及MRI 等檢查。
4.胸透、心電圖。
1.中樞性面癱 系對側皮質腦橋束受損所致,因上組面肌末受累,故僅表現為病變對側下組面肌的癱瘓,並常伴有該側的偏癱。
2.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圍性面癱
(1)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腦神經型):可出現周圍性面癱,但病變常為雙側,多數伴有其他腦神經損害。腦脊液可有蛋白(增高)細胞(正常或輕度高)分離現象。
(2)腦橋病變:因面神經運動核位於腦橋,其纖維繞過展神經核。故腦橋病損除周圍性面癱外,常伴有腦橋內部鄰近結構的損害,如同側外直肌麻痹、面部感覺障礙和對側肢體癱瘓等。
(3)小腦腦橋角損害:多同時損害同側第Ⅴ和Ⅷ對腦神經以及小腦和延髓。故除周圍性面癱外,還可有同側面部感覺障礙、耳鳴、耳聾、眩暈、眼球震顫、肢體共濟失調及對側肢體癱瘓等表現。
(4)面神經管鄰近部位的病變:如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術及顱骨骨折等,除周圍性面癱外,可有其他相應的體征和病史。
(5)莖乳孔以外的病變:因面神經出莖乳孔後穿過腮腺支配面部表情肌,故腮腺炎症、腫瘤、頜頸部及腮腺區手術均可引起周圍性面癱。但除面癱外,常有相應疾病的病史及特徵性臨床表現,無聽覺過敏及味覺障礙等。
1.急性期 以改善局部循環,消除炎症、水腫為主。
(1)激素治療:潑尼松(20~40mg)或地塞米松(1.5~4.5mg)口服,1 次/d,連續10~14 天後逐漸減量,應加服鉀鹽。
(2)改善微循環、減輕水腫:羥乙基澱粉(706 代血漿)或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靜滴1 次。
(3)神經營養代謝葯:維生素B<SUB>1</SUB>(10~20mg)口服,3 次/d,維生素B<SUB>12</SUB>(100~500μg)、胞磷膽堿(胞二磷膽堿)(250mg)肌注,1 次/d,也可用人類重組神經生長因子100~1000Bu,經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1~2ml 稀釋後肌注,1 次/d,20次為一療程。
(4)理療:莖乳孔附近的超短波透熱療法或紅外線照射等。
(5)防止暴露性角、結膜炎,可戴眼罩、點眼葯水等。
2.恢復期 以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主。
(1)神經功能促進劑:可繼續使用維生素B<SUB>1</SUB>、B<SUB>12</SUB>、胞磷膽堿和地巴唑等。
(2)體療與理療:病人可自行 *** 癱瘓的面肌,每次10min,3~4 次/d,待面肌自主運動開始恢復後,可對鏡練習癱瘓面肌的隨意運動。理療可採用直流電碘離子莖乳孔處導入,以促進炎症消散。
(3)針灸治療:穴位的選用視病情而定,如不能抬額、蹙眉者取陽白、承我泣和瞳子髎,不能露齒者取頰車、地倉和顴髎,口角下垂者取顴髎、牽正和地侖等。亦可用維生素B12 穴位注射,每穴0.2~0.3ml,每周2~3 次,7~10 次為一療程。
(4)手術治療:對莖乳孔處疼痛明顯者,可行莖乳孔或面神經管減壓術,以減輕神經的受壓。對神經功能恢復差,肌電圖檢查呈完全失神經性改變者,可考慮面神經粘連分離術或吻合術,可取得一定療效。有必要採用手術治療緩解自發出現或神經損傷部分修復後的面肌抽搐。在確定痙攣部位時,可注射酒精或部分切除神經干或神經的某一分支。這些手術偶爾可永久緩解痙攣,但當神經再生時,痙攣通常復發。
並發症是面神經麻痹恢復後或恢復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症狀。主要表現為面部表情肌攣縮、聯帶運動、面肌抽搐、上瞼下垂及鱷魚淚。
面肌運動和淚腺異常可繼發於面肌麻痹。病人無論何時眨眼(聯帶運動),都出現口唇肌輕微抽動,或者在進餐分泌唾液時,引起淚腺的過多分泌;整個面肌陣發性攣縮,看起來像局限性癇性發作(localized seizure),偶爾見於從未有明顯面神經疾病的病人。這些病症的病因不清楚,一些研究者將之歸結於神經纖維的不適當再生.或在神經干內發生纖維之間的沖動傳導(假突觸傳導)。
預後:在Bell 麻痹發病早期確定神經病變程度,對評價預後及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法有重要的臨床意義。預後一般良好,常在起病1~2 周後開始恢復,多數病人在數周內恢復。約2.7%病例可復發,復發次數越多,完全恢復的可能性越小。如恢復不完時,癱側面肌可發生攣縮、痙攣或異常聯帶運動。
面神經炎後遺症及並發症,其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面神經炎後遺症是面神經麻痹後隨著運動功能恢復,沒有恢復的部分稱為後遺症。並發症是指恢復過程中出現新的症狀,亦稱為繼發性缺陷。如攣縮、聯帶運動、上瞼下垂及面肌抽搐(即抽搐)等。有些醫務工作者把這兩種症狀統稱為後遺症。
後遺症,主要包括枕額肌額腹、眼輪匝肌、口周肌如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口輪匝肌恢復不完全。具體表現為無抬眉動作或抬眉幅度低、眼上瞼鬆弛、鼻唇溝淺、口角偏斜、刷牙漏水、面部僵硬、食滯、流淚等症狀。
總體講Ramsay Hunt 綜合征的面神經麻痹比Bell 麻痹預後差,約66%的患不完全性麻痹可完全恢復,而僅10%的完全性麻痹患者恢復了正常的面部功能。預後差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耳部疼痛的程度、面神經麻痹是完全性還是不完全性的、面神經麻痹與皰疹同時發病。
預防:
1.增強體質,注意預防面部受涼風吹襲及上呼吸道感染。
2.早期綜合治療,減輕並發症和後遺症。
本病可累及任何年齡,但略微多見於30~50 歲者。年發病率隨年齡而變化,每增加10 歲發病率相應增加,60 歲後達到30/10 萬~35/10 萬。有Bell麻痹家族史的患者,占所有患者中約10%。
本病發病前常有面部受涼風吹襲或咽部感染史。有許多文獻報道了病毒病因的據。
多為單側發病,雙側同時發病者少見,左右兩側的發病率大致相等。不足1%的患者是雙側面神經麻痹。復發率約10%,可以是同側或對側。曾兩次患病的患者,第3 次發病的可能性更大,在第3 次患病的患者中50%有第4 次患病。有反復發病史的患者中,1/3 葡萄糖耐量檢測結果可能異常,但是在臨床上不一定是糖尿病。然而,糖尿病患者出現Bell 麻痹是健康人的4.5 倍。Bell 麻痹中的7%及Ramsay Hunt 綜合征中1.6%伴有糖尿病。另外,Bell 麻痹中14.1%及患Ramsay Hunt 綜合征中的10.4%伴有高血壓。40 歲以上患者中,Bell 麻痹伴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發病率分別為11.2%及23%,而Ramsay Hunt 綜合征中伴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發病率分別為1.3%及10.4%,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患Bell 麻痹明顯高於健康人。
男、女發病率大致相同,但是在10~19 歲年齡段中,女性比男性更常見,是男性的2 倍。40 歲後,男性更常見,是女性的1.5 倍。這個分布提示Bell *** 發病率與女性月經初期和絕經期有關。在行經期的女性,發病率在月經第1天最高,第2 個發病高峰在月經周期的第11~17 天,可能與排卵有關。因此,女性在行經及排卵期特別要注意不要過於疲勞及耳部受涼。
在妊娠期,Bell *** 發病率在分娩時最高,10 萬人分娩的婦女中,患病為45 人。在同一年齡組,患病的危險性妊娠期女性是非妊娠期的3.3 倍,常見於產後第3 個月。在Mark May 的研究中,診斷為Bell *** 18~39 歲的女性中,21%在妊娠期發病。
醫學網路,馬上計算!
貞、曲池、環跳、陽陵泉、足三里等穴。對小兒麻痹後遺症、腦炎後遺症引起的肌群癱瘓病例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積,小腹堅,小腸疝氣,少腹腫痛,腸梗阻,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驚癇,心煩,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癲狂...
癱瘓,腳氣,現代又多用跗陽穴治療坐骨神經痛,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急性腰扭傷,腓腸肌痙攣,面神經...
癱瘓,腳氣,現代又多用跗陽穴治療坐骨神經痛,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急性腰扭傷,腓腸肌痙攣,面神經...
⑸ 面部癱瘓有什麼症狀
面癱又叫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痹,就是面部肌肉癱瘓。它是由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經中風而引起的。主要表現為面部肌肉運動受到障礙。
面癱的臨床表現臨床主要為雙側一重一輕型面肌癱瘓,表現為不能蹙額與皺眉,眼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畏光,流淚及Bell現象。口角歪向較健側,鼓腮時從重病側漏氣,漱口時從重病側漏水,流口水,進食時食物停留於重病側牙頰之間。單側型面癱較少見,其臨床症狀和雙側一重一輕型相似。中醫稱之為口歪眼斜,俗稱吊線風、瞄準風(就像木工吊線,士兵瞄準一樣)。如雙側同等程度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時,則面無表情,不會笑,雙眼不能閉嚴,口唇不能閉嚴,進食時腮內存留食物,言語不清。讓胡中醫稱之為全面癱,俗稱植物癱、傻癱。此三種周圍性面癱起病急,多數是在清晨洗漱時局滑枯或與他人交談時發現,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尤其是單側型和雙側一重一輕型桐洞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其輕重程度會相互轉換;或原發病側肌肉已萎縮,較健康一側開始癱瘓。這就是常見的口角先歪向一側,後來又歪向另一側的道理。另外,還有慢性外中風,不屬於周圍性面癱,面肌並不癱瘓,口不歪,眼也不斜,表現為頭疼、頭緊、耳後疼、耳後緊、頸疼、肩疼、背疼、腰疼、腿疼、腳手發涼、背涼、半身涼、半身緊、面涼、面疼、面緊、面麻、面癢、面抽搐、面痙攣、怕涼、怕風等不適感。也屬外中風范疇,要比急性面癱好治的多,但如治療不當會遷延多年不愈或導致慢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發病原因多數是脈絡空虛,感受風寒。其次是肝腎陰虛,風陽上擾。再次是七情過極(喜,怒,憂,思,悲,恐,驚),還有內囊受損,顱內出血,顱內腫瘤,感染(如腦膜炎),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腫瘤(如聽神經瘤),外傷(如碰摔傷),中毒(如酒精),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營養缺乏(如維生素B族),免疫障礙,血管機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等諸多因素。特別的,本病的最常見誘因有:掏耳朵、剔牙、飲酒和正在大出汗時突然受涼。
1)以顏面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叫面神經麻痹,又稱為面癱。以其損害的部位不同,也可以分為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兩種。
1.中樞性面神經麻痹:是指病損於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即當一側皮質腦干束受損時,引起的面神經麻痹,又稱為核上性面神經麻痹。
2.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指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所造成的面癱(俗稱「歪嘴」)。病變可位於面神經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腦橋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變側全部表情肌癱瘓,表現為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鼓腮漏氣、嘴歪眼斜、眼睛流淚等,可伴有聽覺改變、舌前2/3的味覺減退及唾液分泌障礙等臨床特點。
2)面癱手術監測效果更佳
人必須具備正常的面神經,才能夠擁有各種表達內心感受的豐富表情。而發生面癱則會令人額紋消失,不能或無力抬眉、閉眼,嘴角歪向一側,說話不清晰,喪失表現表情的能力。據介紹,一部分面癱經過葯物治療可以恢復,而另一部分面癱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因此,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對面癱患者而言,意義重大。在進行治療前先使用面神經監測儀對面神經術後功能進行評估,而通過面肌電圖判斷面神經受損程度,可以較明確地判定哪些病人需要手術,哪些病人需要服葯保守治療,而且在手術中也可以使用面神經監測來幫助施行相應的面神經手術。一般來說,如果早期經過正規治療,幾乎所有的面癱病人均能夠痊癒。
3)如何做好面神經麻痹患者的護理
面神經麻痹一方面可在家中服葯治療,另一方面需去醫院進行綜合治療。
急性期應適當休息,面部要持續保暖,外出時可戴口罩,睡眠時勿靠近窗邊,以免再受風寒。有咽部感染時應同時口服抗生素治療。服用強的松者要嚴格按醫囑執行,不可隨意增減葯量,並注意觀察有無副作用。
急性期患側面部用濕熱毛巾外敷,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鍾。可指導病人對鏡按摩癱瘓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鍾。由於本病使病側眼睛不能閉合,所以在睡眠和外出時應戴眼罩,並用抗生素眼膏塗眼,以保護角膜及預防結膜炎。進食後要及時漱口,清除患側頰齒間的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軟食,禁煙、酒,忌食刺激性食物。
4)中葯治療
1.「三白五蟲湯」除「面癱」
面神經麻痹又稱「面癱」,「口眼歪斜」,是神經內科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症狀為突然一側面肌癱瘓,眼皮不能閉合,流淚,面部表情動作消失,說話發音不清,吃飯時漏飯、漏水,額紋消失,不能做皺眉、皺額、鼓腮、示齒和吹口哨等動作,鼻唇溝變淺。患者閉眼時,患側眼球轉向外上方,常露出白色鞏膜。風濕、中耳炎、腦部疾患及風邪侵襲、突受寒涼等均可引發本病。
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本病多由脈絡空虛,風寒侵襲,以致經氣阻滯,氣血不和,瘀滯經脈,而導致經絡失於濡養,肌肉縱緩不收,而發生本病。筆者自擬「三白五蟲湯」治療面神經麻痹,屢用屢驗,一般服葯10--15劑即可治癒。患者不妨一試。
葯物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蠶15克,蟬蛻15克,炒地龍15克,全蠍10克,防風10克,川芎10克,鉤藤20克,黃芪30克,蜈蚣(另包)2條。
用法:上葯除蜈蚣外,水煎兩次對勻,早晚分服,每日1劑。蜈蚣放瓦上焙焦,研為細末,分2次用葯湯沖服。
「三白五蟲湯」選用防風、白芷、白附子、鉤藤可祛風散寒,增加組織代謝,減輕炎症和水腫,促進血液循環暢通;用「五蟲」(即蜈蚣、全蠍、僵蠶、蟬蛻、地龍)祛風通絡,加快經絡氣血運行;用白芍、川芎養血活血祛風;黃芪益氣扶正祛風。諸葯相合,使邪去正復,風寒得除,經絡得養,血脈流暢,「面癱」乃愈。
2.近年有醫家根據面神經周圍水腫受壓迫的病理改變,主張清熱解毒以消除局部水腫,提高了療效。凡面神經炎具有咽痛紅腫或耳後莖乳突壓痛者均可服用本驗方:
①取金銀花、生石膏、板藍根、蘆根、玄參各30克,連翹25克,生地黃、大青葉、地丁各20克,牛蒡子15克,薄荷、山豆根、生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發病1周內服用為好。
②恢復期及後遺症期,一般指發病2周以後,則可選用:
用生地黃30克,川芎、生黃芪各15克,當歸、僵蠶、地龍、赤芍各12克,紅花10克,全蠍6克。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
③除內服葯外,還可以配合外用葯提高療效。急性期取用:
A.取黃芪55克,自芥子、白附子、僵蠶、防風、連翹、桅子、桃仁各10克,全蟲6克,蜈蚣3條。
上葯共研細末,外敷時用少許麵粉、雞蛋清、白酒將葯粉拌成糊狀;用紅花油搽劑將陽白、太陽、牽正、顴?、地倉、頰車、風池搓紅;或用熱毛巾敷面部;或用手法將上述穴位按摩後,每穴以6克左右的葯物置於直徑5厘米的傷濕止痛膏上或膠布上,將葯固定並貼於穴位上。敷葯後面部即有緊抽、牽拉、發熱的感覺,一般持續2--4小時。每日更換一次,十天為一療程,以痊癒為度。恢復期可取嫩桑技30厘米,槐枝60厘米,艾葉、花椒各15克,煎湯頻洗面部,先洗患側,後洗健側,療效可靠。
B.用皂角末,蓖麻子仁適量,混合搗成湖狀,睡前--左邊斜貼右邊,右邊斜貼左邊。每晚用一次,堅持一周特效。本方治口歪眼斜。
5)平時應注意預防,保持精神愉快,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夜間避免受冷風侵襲。一旦患病要注意防護,冷天外出戴口罩,眼睛閉合不好時應戴眼罩,以防角膜受傷。常用熱水洗臉,井經常按摩局部穴位,進行必要的表情肌訓練。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必咨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⑹ 面神經損傷會出現什麼症狀
面神經是第Ⅶ對顱神經,由腦橋的面神經核發出的神經纖維組成,是包含運動、感覺、和副交感神經纖維的混合神經,其運動神經支配面部表情肌、莖突乳突肌及二腹肌後腹,其特殊內臟感覺纖維成分傳導舌前2/3味覺,其一般內臟運動纖維是副交感纖維,支配舌下腺、下頜腺和淚腺的分泌,而其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傳導耳部皮膚的軀體感覺和表情肌的本體感覺。
臨床醫學上所說的「面神經損傷」,通常指從顱腦發出以後的面神經受損,臨床上表現為病灶同側全部表情肌癱瘓(額肌、眼輪匝肌和口輪匝肌),從上到下表現為患側不能皺額、皺眉、閉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溝變淺,患側不能露齒、吹口哨、鼓腮漏氣,患側口角下垂。根據損害部位不同,還可出現患側舌前2/3味覺障礙、聽覺過敏、患側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覺減退等,臨床上稱之為「周圍性面癱」。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絕大多數周圍性面癱並非腦卒中所致,而是面神經的炎症或壓迫、感染性疾病。腦卒中導致的多為中樞性面癱,通常導致病灶對側顏面下部表情肌的麻痹,但是若腦橋病變累及整個面神經核,也可累及同側所有表情肌,不過多合並其他症狀體征,需要專科醫生查體、檢查進行鑒別。
⑺ 面神經損傷會造成什麼症狀
如果有過顱腦創傷或者是在做手術的過程中存在神經損傷的話,容易造成面部神經損傷,面部神經損傷會使得患者出現面容的改變,甚至還會造成面癱,出現面部神經損傷應該盡早診斷盡早治療,除了剛剛提到的較為明顯症狀之外,面部神經損傷還有哪三個症狀呢?
1、面部神經損傷之後,患者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額頭、眼睛、鼻子、唇部等幾個表情肌的運動功能嚴重喪失,因此患者沒有辦法精確的做到某些表情甚至在外表上會出現表情怪異的症狀。幾個表情肌的配合也會出現過於紊亂的情況,因此也會不自覺地出現面部跳動。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眉毛兩側高低不同,面部肌肉局部出現麻痹、無法做出皺眉瞪眼等動作。
2、面部神經損傷之後,患者的面部會出現過於浮腫的情況,甚至會因此而導致眼底滲血。建議可以採用高壓氧的方法來改善神經纖維的缺氧狀態,同時通過高壓氧也能夠緩解水腫,增強細胞的吞噬能力,使得面部的神經控制功能逐漸得以康復。
3、患者如果出現了面部神經損傷,咀嚼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因為受傷之後面部的肌肉以及頜骨的肌肉能力幾乎完全喪失,所以吃飯的時候無法咀嚼。說話的時候也會存在流口水和嘴角下鼓腮漏氣和發音不清的情況。
出現面部神經損傷,建議可以採取保守治療,比如可以服用激素類的葯物來減輕水腫,幫助神經的恢復,或者也可以使用維生素b1和b12等神經類的營養葯物來輔助治療。如果通過保守療法不奏效的話,則需要通過手術治療,如採用面部神經減壓術,或者是面部神經吻合或移植手術來進行治療。系統的治療之後,面部神經損傷一般能夠收到不錯的效果。
⑻ 面神經被阻斷後會出現面部痙攣嗎
若患者出現面部不自主抽動、跳動,或有怪異表情等,則稱為面部痙攣。面部痙攣的治療應結合具體情況具體選擇:1、單側痙攣:表現為一側面部抽搐、跳動,可由血管壓迫神經所致,微血管減壓手術可有效緩解症狀;2、對稱性痙攣:表現為面部兩側同時出現肌肉痙攣症狀,可通過功能性手術、肉毒素注射、DBS手術等治療。DBS手術主要刺激腦部特定核團,適用於頭頸部、面部肌肉痙攣。
⑼ 面神經損傷表現
問題分析:面神經的搜腔損傷的情況的話,就是出現有面神經的損傷水腫的問掘和題,這個我建議你還是可以去休息一段時間的。意見建議:在治療上可以去用點營養神經的葯物,一般就是可以去用點甲鈷胺,還有判漏盯維生素B1的,還有就是需要去休息一段時間就沒有問題。
⑽ 關於面部神經損傷影響眼睛正常功能
對眼的視覺功喚罩能不會有損害。但對視覺的感覺會有影響,眼瞼可能會遮擋一部分進入眼的光線。神經被切斷,斷點以後的部分功能就會喪失,只有等待神芹鏈宏經重新長入,神經的生長非常緩慢(基本上是毫米/天的速度生長),只能慢慢等待。多吃點含有磷、鈣的東西應當由一些效嫌冊果,起碼能保證神經生長速度能維持在正常的生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