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筋膜懸吊術
筋膜懸吊術是什麼,其實筋膜懸吊這個叫法近幾年才被人們所熟知,它其實就是大拉皮的升華,以前的拉皮手術只注重皮膚組織的收緊提拉,將多餘的肌膚切除,看起來效果明顯突出,但不足的是面部表情過於僵硬,肌膚被物理提拉後,雖然變緊了,但是也變薄了,肌膚中的彈力纖維斷裂更多了,這會加快衰老速度,加劇鬆弛下垂的老化程度,有鑒於此,在此基礎上的筋膜懸吊術有了很大的改善,這種方式更多強調的是筋膜層復位,
這而提到了筋膜層,那麼它是什麼呢?
其實關於筋膜層的研究已經發展了四十多年了,早在1976年Mitz等就提出了面部表淺肌肉腱膜系統( superficial muscular aponeuroticsystem,SMAS)的概念。它將皮下脂肪分為兩層淺層介於真皮和SMAS之間,為脂肪小葉;深層介於SMAS和肌肉層之間,為脂肪。SMAS為一層纖維鞘膜。在腮腺嚼肌區,和腮腺鞘膜緊密相貼此部位就較厚。SMAS向下延伸與頸闊肌相連續故有來自頸闊肌的肌纖維向上與顳淺筋膜眼輪匝肌等為同層次。
世衛WHO的數據,人體任何系統的損傷修護與生成的新生組織,都離不開CREWHO(全稱Cell repair elements細胞修護元素)的修護。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一切代謝活動均以細胞為基礎,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是以細胞為基礎,不管是消化、還是吸收都離不開細胞。ACME-TEA生成太是細胞生命活動基礎,以23項細胞能量為動力,完善調控修護與新生。
筋膜懸吊術需要一至三個月的恢復期,身體表皮受到創傷時,體內的ACMETEA首先會增加細胞外基質的積聚,增加傷口室膠原和糖胺聚糖(GAG) 的積累,然後調節 GAG 在創傷組織中的分布,刺激硫酸軟骨素 CS 和硫酸皮膚素 DS 的 產生,對創面結締組織積累和重構起到刺激作用,促進皮膚損傷修復,加快創面癒合。要注意日常護理:術後平卧6小時後,取30°斜卧位,以利引流。術後24小時內密切觀察是否有較大血腫形成,一旦形成必須立即清除,不然會致皮瓣壞死。術後48小時去除引流管和外敷料,必要時可推遲24小時拔引流管。去除外敷料後可用手指捻搓頭發或用寬大齒梳輕輕地整理頭發清除發中的血漬。做完後面部腫脹明顯,勸說三天內勿照鏡子,以免產生不必要的擔心。48小時內必須卧床保持安靜,進流質飲食忌吮吸。常規應用抗生素以防感染。忌服人參,否則會引起難以消退的腫脹。第5天拆除耳前縫線,7~10天拆除其他部位縫線。拆線後第2天可洗發,但忌用電吹風,因此時頭部及耳部的感覺尚未恢復,極易灼傷。
(筋膜懸吊術有危害嗎筋膜懸吊後遺症)
2. 口腔頜面外科(數據)
入院記錄應在患者入院後24h內完成,出院記錄也應在24h內完成。
24h內入院死亡記錄應於患者死亡後24h內完成。
同一疾病相隔3個月復診以上者,原則上按初始患者處理,但可適當簡化。
正常人的開口度大小約相當於自身的食,中,無名3指合攏時3指末節的寬度,約3.7cm,小於3.7cm為受限,大於5cm為開口過大。
正常人每天唾液總量約為1000-1500ml,其中90%為腮腺和下頜下腺所分泌,舌下腺僅佔3%-5%,小唾液腺分泌量更少。
膿腫穿刺選用8或9號粗針,血管性病變選用7號針,對唾液腺腫瘤和某些深部腫瘤用6號針頭行穿刺細胞學檢查。
甲狀腺癌和口腔內異位甲狀腺可應用l131或I125診斷,I125解析度較好。
頜骨惡性腫瘤主要用TC99m。
煮沸消毒法:消毒時間自水煮沸後開始計算,一般需15-30min,對於有肝炎患者污染的器械與物品,應煮沸30min,加入2%碳酸氫納時,沸點即可達105度,可縮短消毒時間,效果更佳(金屬器械煮沸5min即可達到滅菌要求),並可防銹。
乾熱滅菌法:160度應持續120min,170度90min,180度60min。
化學消毒法:僅用於一般不進入無菌組織的器械滅菌,浸泡時間為30min。
2%鹼性戊二醛,在2min可殺滅細胞繁殖體,10min內可殺滅其菌結核桿菌,15-30min可殺滅乙型肝炎病毒,殺滅細菌牙胚則需要4-12h。
碘伏,乙醇溶液較水溶液殺菌作用更強,器械消毒13-2h。
甲醛:可殺滅細菌繁殖體與芽胚,以及其菌和病毒等,器械滅菌用10%溶液,浸泡60-120min,用時應以滅菌蒸餾水沖凈殘留葯液。
過氧乙酸:殺滅細菌芽胞用1%濃度,5min可奏效,而殺滅繁殖體型微生物僅需0.01%-0.5%的濃度,時間30s-10min即可,對乙肝病毒也有殺滅作用。
術前准備,備皮,3%過氧化氫,1:5000-1:3000高錳酸鉀液或0.1%氯已定含漱或沖洗,取皮區用乙醇消毒包紮,取骨區術前2天開始准備,每天1次,用乙醇消毒包紮,並在手術日晨再消毒1次。
常用消毒葯物:1.碘酊:消毒頜面頸部2%,口腔內1%,頭皮部3%,消毒皮膚時,應待其乾燥後,用70%乙醇脫碘。
2.氯已定溶液,皮膚消毒濃度為0.5%,以0.5%氯已定--乙醇(70%)消毒效果更佳,口腔內及創口消毒濃度為0.1%。
3.碘仿,含有效碘0.5%的碘仿水溶液用於皮膚,手和口腔黏膜的消毒,其作用優於碘酊。
4. 75%乙醇,最常應用,其消毒力較弱,起脫碘作用。
消毒范圍:頭頸部手術至術區外10cm,四肢,軀干20cm。
手術基本操作包括顯露,止血,解剖分離,打結,縫合和引流6個方面。
手術區的神經,血管,腮腺導管等重要組織的位置和行徑,切口應盡量與之平行,下頜下切口,宜在下頜骨下緣1.5cm左右。
切開,手術刀與組織面垂直,起刀時垂直將刀尖刺入,移動時轉至45度角切開皮膚,切完時又使刀呈垂直位。
一般知名動脈結扎切斷後所留下的斷端長度,至少應為該血管管徑的2倍,並應行雙重甚至三重結扎。
低溫止血,體溫降至32度左右。
降壓止血,收縮壓降至10kpa(80mmHg)左右,30min左右為宜,對有心血管疾患的患者禁用。
剪線:1.組織內結扎線頭長度1mm。
2,較大的血管及大塊肌肉束等粗線結扎,為防止滑脫可增加到3-4mm。
3.腸線,因易滑脫為3-4mm。
4.皮膚,黏膜的縫合為拆線時牽引方便,應至少留5mm以上。
縫合,一般整復手術邊距2-3mm,針距3-5mm,頸部手術縫合邊距3mm,針距5mm為宜,舌組織邊距和針距均應增至5mm以上。
三角形皮瓣尖端縫合法:三角尖端在90度以上者,可直接縫合,如小於90度,則在縫合尖端時,先從對側創緣皮膚進針,再穿過尖端的皮下組織,最後從對側創緣另一側出針打結。
外科引流:引流物多在24-48h後去除,膿腫或無效腔放置至膿液及滲出液完全消除為止。
負壓引流一般為24h內引流量少於20-30ml時去除,對可能發生感染,疑有污染或術後滲血較多的創口,應放置24-48h的引流物,如無效腔過大或滲出物較多,應延長引流時間至72h以上。
創口的癒合:一般在7-10天內全部癒合者,稱為初期或一期癒合。
未經縫合的創口,其癒合往往經過肉芽組織增生,再為周圍上皮爬行覆蓋的過程,在臨床上稱為二期或延期癒合(拔牙創口的癒合即此類)。
面部平密縫合的創口可早期暴露,以3%過氧化氫和4%綳酸及95%乙醇混合液清除滲出物,切忌滲出物凝聚,結痂,成塊,造成感染或影響創口癒合。
拆線時間,面部5天,頸部7天,光刀14天,口內7-10天拆線(齶裂術後創口縫線應延長至10天以上拆除)。
感染創口的處理,一般應立即做初期縫合,應在感染被控制或手術清除病灶後考慮縫合,一般應常規放置引流物,在無膿液排出48h後去除引流物。
感染創口經處理後縫合,一般應在1周後拆線。
銅綠假單胞菌感染可用1%醋酸,2%苯氧乙醇或0.1-0.5%多黏菌素以及0.2%-0.5%慶大黴素溶液。
綳帶的應用,頜面部常用寬8-10cm,長5m左右的綳帶,四頭帶長度一般為70cm。
利多卡因作用比普魯卡因強2倍,時間長1倍,毒性大。
布比卡因持續時間為利多卡因的2倍,一般可達6h以上,強度為利多卡因的3-4倍。
丁卡因毒性和效能均較普魯卡因強10倍,一次用量不應超過40-60mg,即2%丁卡因不超過2ml,
阿替卡因適用於成人及4歲以上兒童。
血管收縮劑常用1:100000腎上腺素。微量腎上腺素1:400000-1:200000不會引起血壓明顯變化。
表面麻醉常用的葯物為1-2%丁卡因,2-5%利多卡因。
口腔頜面部軟組織浸潤麻醉:0.25%-0.5%普魯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
上牙槽後神經阻滯麻醉,上頜第二磨牙遠中頰側根部前庭溝進針,注射針與牙長軸45度角,向後上內方刺入,進針深約2cm,回抽無血,注入麻葯1.5-2ml。
眶下神經阻滯麻醉口外注射法:同側鼻翼旁約1cm刺入皮膚,針與皮膚成45度角,向後上外進針約1.5cm,注射麻葯1-1.5ml。
口內注射法,注射針與上頜中線成45度角,於側切牙根尖,向後上外進針。
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大張口時,以上下頜牙槽嵴相距的中點線上與翼下頜韌帶外側3-4mm的交點,作為注射標志,下頜牙合平面與地面平行,將注射器放在對側口角,與中線成45度角,注射針高於下頜合平面1cm並與之平行,刺入深度約2.5cm,達下頜骨的下牙槽神經溝,回抽無血,注射麻葯1.5-1ml,約5min後,麻醉起效。
舌神經阻滯麻醉,在下牙槽神經麻醉口內注射後,將注射針退出1cm,此時注射麻葯0.5-1ml,即可麻醉舌神經,麻醉同側下頜舌側牙齦,黏骨膜,口底黏膜及舌前2/3部分。
頰神經阻滯麻醉,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過程中,針尖退至肌層。黏膜下時注射麻葯0.5-1ml。
普魯卡因安全劑量一次不超過6.6mg/Kg ,要堅持回抽無血,再緩慢注射麻葯。
注射針被污染,局麻或麻葯消毒不嚴或注射針穿過感染灶,均可引起感染,多在注射後3-5天,局部紅,腫,熱痛,開口受限或吞咽困難及全身症狀。
拔牙禁忌症:1-6個月內發生過心肌梗死。
2.心功能3級。
3.血壓高於180/100mmHg。
4.惡性腫瘤患者放射治療前至少7-10天,應完成患牙拔除或治療,放療後3-5年不應拔牙。
5.血糖在8.88mmol/L以內,且無酸中毒症狀時才可進行,胰島素治療者,拔牙術最好在早餐後1-2h進行。
6.甲狀腺功能亢進,拔牙可導致甲狀腺危象,基礎代謝率控制在+20%以下,脈搏不超過100次/分時進行,術前,術後應抗感染,麻葯不加腎上腺素。
7.妊娠期對於引起極大痛苦,必須拔除的牙,在妊娠期皆可進行,但對選擇性手術,則應在懷孕的第4-6個月期間進行較安全。
8.長期抗凝葯物治療,如果考慮停葯風險比拔牙後出血的危害大。拔牙前通常可以不停葯,如需停葯應在術前3-5天開始。
草綠色鏈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可導致菌血症,綠色鏈球菌在正常情況下對青黴素高度敏感,但使用青黴素24h後,即可產生耐葯菌株。
青黴素是預防細菌性心內膜炎的首選葯物,2周內曾使用過青黴素者,可使用阿莫西林膠囊術前1h口服作為預防用葯。
青黴素過敏的患者,使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預防,部分患者可在術後繼續使用葯物3天。
拔牙的體位,使上頜平面約與地平面成45度角,應使張口時下頜牙合平面與地面平行,下頜與術者的肘關節在同一高度或稍低,拔牙術後24h內不可刷牙漱口。
拔牙的二期癒合,15-30min形成血凝塊,24h血塊機化,7天血塊被肉芽組織所替化,3-4天結締組織開始替代肉芽組織,至20天完成。
5-8天新骨開始形成,38天拔牙窩的2/3被纖維樣骨質充填,3個月完成形成骨組織。成熟的骨組織替代不成熟骨質,術後3天就開始改建,3-6個月後重建完成,出現正常骨結構。
下頜阻生牙拔除時,頰側切口與遠中切口的末端呈45度角向下,勿超過前庭溝,舌側將引起頰部腫脹。
上頜阻生尖牙的分類:1類:在齶側。2類在唇側,3類頰齶側都有。4類在牙槽突垂直向內,5類無牙合的阻生尖牙。
下頜牙槽神經損傷,90%發生於拔除下頜阻生第三磨牙時。
上頜竇交通:如果直徑小於2mm左右,拔牙後常規處理。
大於等於6mm,按上述方法處理後,將兩側牙齦拉攏後縫合。
大於7mm需鄰近組織瓣關閉創口。
牙拔除後半個小時,如仍有明顯出血,稱拔牙後出血。
干槽症,主要症狀是術後3-4天的持續性疼痛,可向耳顳部放射。
牙槽突修整術應於拔牙後1個月(修復上有說2-3個月)以上進行。
牙再植術成功的判斷標准,X線示牙根無異常透射影,行使功能達5年以上,即為成功。
下頜智齒冠周炎主要發生於18-30周歲第三磨牙萌出期的年輕人。
智齒冠周炎慢性炎症期,可用生理鹽水,1-3%H2O2,1:5000高錳酸鉀液,0.1%氯乙定溶液,塗2%碘酒,碘甘油或少量碘酚液入齦袋內。
咬肌間隙感染口外切口,從下頜支後緣繞過下頜角,距下頜下緣2cm處切開,切口長3-5cm。
翼下頜間隙感染口內切口,在翼下頜皺壁稍外側,縱行切開2-3cm。
廣泛的頰間隙從下頜骨下緣以下2cm處做平行於下頜骨下緣的切口。
口底多間隙感染腐敗壞死性病原菌切開後,用3%過氧化氫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
中央性頜骨骨髓炎,急性初期發熱體溫可達40攝氏度,白細胞計算有時高達20x10 9/L以上,2w後,可由急性期轉為慢性期。
X線片中央性骨髓炎在急性期常看不到骨質破壞,發病2-4w,進入慢性期X線片才具有診斷價值,兒童頜骨骨髓炎一般7-10天,形成死骨。
慢性頜骨骨髓炎的手術時間(即死骨分離時間)。1.中央性骨髓炎在發病後3-4周,廣泛彌漫者5-6周。(中央3令5申)
2.邊緣性頜骨骨髓炎2-4周。
引流條術後2日抽出。
新生兒頜骨骨髓炎是指發生在出生後3個月以內的化膿性中央性頜骨骨髓炎,主要發生在上頜骨(出生後28天為新生兒)。
頜骨對射線的平均耐受量為6-8周內給予60-80GY。
窒息的臨床表現為出現「三凹」體征,環甲膜切開術應在48h內行常規氣管切開術,縫合環甲膜切開傷口。
壓迫患側頸總動脈止血,在胸鎖乳突肌前緣,環狀軟骨平面將頸動脈壓閉在第6頸椎鎖突上,持續時間不超過5min,禁止雙側同時壓迫。
休克的表現:早期,輕度口渴,此時血容量丟失15%以下,機體可代償,一旦出現收縮壓下降,表明血容量已經達到20%以上,機體失償,成年患者心率達120次/分以上,是診斷早期休克較可靠的指征。
休克早期或代償期,快速補充血容量一般是輸入晶體液或膠體液2000ml,中度休克以輸全血1000ml左右,適當補充其體液體。收縮壓低於70mmHg的重度休克患者,要在10-30min內輸全血1500ml。
顱腦傷,特別是頜面部的面中部創傷患者,應觀察24-72h。
腦水腫,顱內壓增高應脫水治療,常用20%甘露醇靜注,25%山梨醇或50%葡萄糖,長時間脫水,和利尿應同時補鉀,補鈉。
急性顱內血腫,典型的「兩慢一高」,血壓高,脈緩有力,呼吸慢而深。
外傷血腫,早期冷敷,2天後可用熱敷。
撕裂或撕脫傷,鼻,眼,瞼,耳垂等重要部位組織的脫落,仍不能放棄游離移植的可能,有血管吻合者,應做血管吻合術,無血管可供吻合的,傷後6h內,清創後,切削成全厚或中厚層皮片再種術。傷後超過6h,清創後,切取皮片游離移植消滅創面。
口腔頜面部的清創總的原則應在6-8h內進行,由於血供豐富,抗感染能力強,超此時限仍可清創早期縫合創口。
細菌進入創口6-12h內,多停留在損傷組織表淺部位,尚未大量繁殖,容易通過機械沖洗予以清除。
創口的沖洗可用肥皂水,汽油,外用鹽水,洗潔劑,然後在局麻下用生理鹽水或1-3%H2O2沖洗創口。
傷後24-48h內,均可在清創後嚴密縫合,即使傷後超48h,只要創口無明顯化膿感染或組織壞死,在充分清創後,仍可行嚴密縫合,唇,舌,耳,鼻及眼瞼斷裂傷,傷後不超6h,應盡量設法縫回原處。
牙槽突骨折用兩側鄰牙作固位體固定時,應至少跨過骨折線3個牙位。
頜間固定:保持正常的咬合關系,下頜骨固定4-6周,上頜骨3-4周(血運較好)。(上三下四)
髁突骨折,輕度開合的患側磨牙區墊2-3mm厚的橡皮墊,用頜間彈性牽引復位固定。
顳骨顳弓骨折,2型和V型骨折復位後穩定,無需固定。2型:單純顳弓骨折。V型:向外轉位顳骨體骨折。
骨折癒合過程:1.血腫形成4-8h。2.血腫機化24-72h。3.骨痂形成:骨折後1-2周骨樣組織和新骨,形成骨痂。4.骨痂改建骨折2周後改建。
下頜骨骨折臨床癒合6-8周,骨性癒合5-6個月。
堅固內固定達到骨折一期癒合,X線沒有外骨痂形成,6周時骨折線基本消失,臨床癒合時間比傳統固定方法提前2周。
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上皮組織來源最多,鱗狀上皮組織癌最為常見,約占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80%(口腔惡性腫瘤約90%)以上,其次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抗癌基因,或抑癌基因:P53 nm23,Rb。
放射性核素檢查:甲狀腺癌及口腔內異位甲狀腺可應用I131或I125診斷。I125解析度較好。
診斷頜骨惡性腫瘤主要用99mTC
6號針頭行穿刺細胞學檢查,區別良惡性腫瘤的確診率可達95%。
甲狀舌管囊腫,胚胎第6周,甲狀舌管自行消失,故該病主要見於1-10歲的兒童,亦可見於成年人,可發生於頸正中線,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跡間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為最常見,內容物為透明,微混濁的黃色稀薄或粘稠性液體(蟹甲黃粘稠液,黃金甲)。
第二鰓裂囊腫常位於頸上部,大多在舌骨水平,胸鎖乳突肌上1/3前緣附近,原發第二鰓裂囊腫瘺外口一般多位於頸中下1/3,胸鎖乳突肌前緣處,內容物為黃色或棕色的,清亮,含或不含膽固醇的液體,鰓裂瘺有黏液樣分泌物(魚鰓大都是清亮液體,發育性囊腫一般都是清亮液體)
血管瘤多見於嬰兒出生時(約1/3)或出生後不久(一個月內)。它起源於殘余的胚胎成血管細胞,血管瘤增生期約在胎兒出生後4周,4-5月快速生長。消退期:一年以後即進入靜止消退期,消退完成期10-12歲。
靜脈畸形:3%魚肝油酸鈉或其他血管硬化劑腔內注射。
鱗狀細胞瘤:惡性腫瘤癌最常見,肉瘤較少。癌中鱗狀細胞癌為最多見,一般佔80%以上。
惡性中:鱗癌80%大於腺癌大於未分化癌。
鱗癌中:舌癌大於頰癌大於牙齦癌大於齶癌大於上頜竇癌(舌,頰,牙齦,齶竇)。男女比例為2:1。
舌癌是最常見的口腔癌,舌前2/3癌(舌體)屬口腔癌范疇,舌後1/3(舌根)則應屬於口腔癌范疇。
兒童復發性腮腺炎發病年齡自嬰幼兒至15歲均可發生,以5歲左右最為常見,男性稍多於女性。
涎石病85%左右發生於下頜下腺,其次是腮腺。因下頜下腺為混合性腺體,分泌液黏滯(ca含量高出2倍)。
切開取石,適用於能捫及相當於下頜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涎石,無下頜下腺反復感染史,腺體尚未纖維化,TC99m功能測定腺體功能存在者。
腺體切除術,適用於導管切開取石術後6個月,行TG99m下頜下腺功能測定,功能明顯低下者。
舍格倫綜合征:診斷:施墨(schirmer)試驗,用於檢測淚腺分泌功能,用5mmX3.5mm的濾紙,5min後檢查,低於5mm為淚腺分泌減少。
唾液流量測定,5g白蠟咀嚼3min,全唾液量低於3ml為分泌減少,對症治療,眼乾可用0.5%甲基纖維素滴眼,口乾可用人工唾液。
外滲性黏液囊腫,80%以上,創傷引起無上皮襯里,瀦留性黏液囊腫,有上皮襯里,導管堵塞,黏液囊腫的治療,抽盡囊液囊腔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min,再抽出,也可注射20%氯化鈉。
多形性腺瘤,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但以30-50歲為多見,女性多於男性。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MD,青壯年,以20-30歲一組疾病的總稱,本病有自限性,一般不發生關節強直。
關節囊擴張伴關節盤附著鬆弛:硬化劑,5%魚肝油酸鈉,0.25-0.5ml作關節腔內注射。
顳下頜關節脫位:限制下頜運動,固定2-3周,開口度不宜超過1cm,陳舊性脫位(數周仍未復位者),手術復位,制動20天左右。
顳下頜關節強直多發生於15歲以前的兒童,術後7-10天可開始練習開口,練習時間至少在6個月以上。
三叉神經痛,白天發作,持續數秒,數十秒或1-2min後驟然停止。
舌咽神經痛可用1%-2%地卡因(丁卡因)噴霧於咽部,扁桃體及舌根部,如能止痛即可確診。
三叉神經治療:1.苯妥英鈉,不良反應可引起牙齦纖維增生,用葯後1周-3個月便開始發生。
2.半月神經射頻溫控熱凝術的溫度是80攝氏度(75度)
3.封閉療法用1%-2%普魯卡因阻滯麻醉,也可加入維生素B12做神經干或穴位封閉。
理療:可用維生素B1或B12和普魯卡因用離子導入法。
注射療法,常用無水乙醇或95%乙醇注射於周圍神經干或三叉神經半月節。目的在於產生局部神經纖維變性,以達到止痛效果。
貝尓麻痹,病變側全部表情肌癱瘓,可伴有聽覺改變,舌前2/3的味覺減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礙。
淚液檢查:亦稱schirmer試驗,正常時,5min濾紙沾淚長度(濕長度)為2cm。
貝尓麻痹多數在1-4個月間恢復:1-2周內可視為急性期。
2周未至2年為恢復期。
2年後,為後遺症期,按永久性面神經麻痹處理。
胚胎發育,口腔頜面部的發育適於胚胎發育的第3w,乳牙胚發生於6w,第5W額鼻突形成,即原始鼻腔,第7W,形成鼻孔,胚胎第8W,胎兒的面部初步完成,12W口和鼻即具備成人的形態結構,胎兒在發育過程中,特別是胎兒發育成形的前12周,若受到某種因素的影響產生畸形。
唇裂是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常與齶裂伴發,新生兒唇裂患病率大約為1:1000,有上升趨勢,男女性別之比為1.5:1,男性多於女性。
唇裂整復術最合適的年齡為3-6個月,體重達5-6kg以上,唇裂單側3-6個月,雙側6-12個月。
齶裂三度分類法:1.一度限於齶垂裂。二度部分齶裂,裂開未到切牙孔。三度全齶裂開,由齶垂到切牙區,包括牙槽突裂,常與唇裂伴發。
齶裂以8-18個月手術為宜,另一種意見認為學齡前5-6歲左右。
早期手術優點:2歲左右是齶裂患兒開始說話時期,有利於養成正常的發音習慣,主張5-6歲手術優點,待上頜骨發育基本完成後手術,減少麻醉和手術的困難和風險。
齶裂術後穿孔或復裂,不論大小,都不應急於再次手術縫合,術後6-12個月二期手術。
<影像>
合翼片,X線垂直角為+8度角,牙合片使用6cmX8cm膠片。
顳下頜關節經顱側斜位片,亦稱許勒位片,顯示關節外側1/3側斜位影像。(許三多)
唾液腺造影技術,只限於腮腺及下頜下腺,造影劑有兩種。油溶性造影劑為40%碘化油,水溶性造影劑為60%泛影葡胺。(水影)
顳下頜關節經顱側斜位片(許勒位片)可顯示關節外1/3的影像,關節間隙2mm以上,上間隙最寬,後間隙次之,前間隙最窄(上後前),兩側對稱。
急性骨髓炎早期無影像學改變,骨骼脫鈣量達到30%以上時X線片才能顯示其病理變化,因而骨髓炎發病約10天後才能出現X線片異常改變。
頜骨放射性骨壞死,臨界性劑量指標為50-60Gy。
骨折的癒合:1-2個月後,臨床癒合:3-6個月骨性癒合。
顴骨,顴弓骨折,華特位片是顴骨骨折首選X線檢查方法,顴弓骨折可用顴弓位片顯示,顴骨顴弓骨折以顴弓中段多見,如三線骨折,骨折線呈M形。顳下頜關節骨性強直,在X線片上顯示為T形骨性融合。
3. 筋膜組織瓣形成術能不能報銷
筋膜組織瓣形成術不能報銷。根據查詢官方資料顯示:筋膜組織瓣形成術屬於美容手術不給予報銷「外傷住院的所有花費,醫保和農合目前都不給報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