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用9種卧位的種類
常用9種卧位的種類如下:
1、仰卧位:用於去枕仰卧位,去枕仰卧,枕頭橫置床頭,頭偏向一側。
2、側卧位:用於灌腸、肛門檢查及配合胃鏡檢查等。
3、半坐卧位:用於面部及頸部手術後的患者:減少局部出血。
4、端坐位:用於心力衰竭、心包積液、支氣管哮喘發作患者。
5、俯卧位:用於腰、背部檢查或胰、膽管造影檢查的患者。
6、頭低足高位:用於肺部分泌物引流,使痰易於咳出。
7、頭高足低位:用於頸椎骨折患者顱骨牽引時,利用人體重力作為反牽引力。
8、膝胸位:用於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治療。
9、截石位:用於陰、肛門部位的檢查、治療或手術。
改變病人卧位的注意事項
1、根據病情及皮膚受壓情況,確定翻身間隔時間。如發現皮膚紅腫或破損,應及時處理,並增加翻身次數,做好記錄及交班。
2、協助病人翻身時,不可拖拉,防止皮膚擦傷。兩人為病人翻身時,動作要協調一致,用力要平穩。
3、病人身上帶有多種導管時,協助翻身前應先安置妥當,翻身後應檢查有無脫落、扭曲、移位、受壓等,以保持導管通暢。
4、協助手術後病人翻身前,應檢查傷口敷料,先換葯再翻身,顱腦手術後病人,頭部轉動過劇可引起腦疝,導致突然死亡,因此一般只卧於健側或平卧,進行骨牽引的病人,翻身時不可放鬆牽引,石膏固定、傷口較大的病人,翻身後應注意將患處置於合適位置,以防受壓。
B. 側切傷口如何護理
比較准確地說應該叫「會陰切開術」,切開的方法有三種:左側切、右側切、正中切,左側切最多見。對於會陰切開術是否作為常規,目前還有爭議。但通常情況下,會陰側切是有適應症的。 如果沒有施行會陰側切術,助產士在接生過程中要保護會陰以減輕軟產道裂傷;所以,當分娩進入到第二產程時,孕婦的配合與會陰裂傷程度也是密切相關的,您應該在《享受快樂分娩》和《拉瑪澤減痛分娩》的課上進行系統學習和訓練。 一、 會陰切開術 1、 會陰側切術適應症: 來自母親的因素:外陰炎症、會陰體過長或過短 第二產程延長、手術助產(吸引器、產鉗) 孕婦有並發症(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症等)…… 來自胎兒的因素:巨大兒、早產 胎兒宮內窘迫(胎心異常、羊水污染)…… 2、 側切的步驟: 首先,接生的助產士刷手上台,如有側切適應症,先做局部麻醉和阻滯麻醉;在兒頭著冠,也就是在宮縮間歇、孕婦不用力休息時兒頭不再回縮,估計胎兒在短時間內(大約10分鍾左右)能夠娩出時做會陰切開術,以左側切多見。切開長度大約3~5cm,切開後紗布壓迫止血,出血活躍時需結扎止血。 *在剪側切時需孕婦稍稍向下用力配合。 二、會陰切開術術後護理要點 1、保持正確的卧位:如為左側切應採取右側卧位或仰卧位,以免惡露污染傷口。 2、保持外陰清潔、乾燥: 1)及時更換衛生巾; 2)24小時內護士會為產婦做會陰沖洗2次; 3)如廁大小便後,如有條件應使用流動水(沖洗池)沖洗會陰;便後擦拭時應從前向後擦,以 免污染傷口; 3、早期做縮肛運動,促進盆底組織、會陰組織及產道恢復; 4、如有傷口腫脹,在排除感染的情況下可做理療,也可用75%酒精或50%硫酸鎂的棉紗外敷,以促進水腫吸收; 5、傷口一般情況下4天左右拆線,腸線需慢慢吸收,約1個月左右恢復; 6、性生活一般在產後2個月左右恢復;溫馨提示:產後有側切的媽媽往往不敢解大小便,怕傷口裂開,正常情況下是不會發生這種問題的。 另外,在傷口縫合時陰道口是用腸線縫合的,不用拆,有的媽媽以為線沒拆干凈;當腸線吸收到一定程度時,線就會松,您在清洗外陰時輕輕將線拉出就可以了。 三、 了解異常傷口 1、 傷口血腫:常出現在會陰切開術的2小時內,這也是為什麼媽媽產後要在產房觀察2小時的原因之一。發生血腫後的主要表現為傷口嚴重疼痛,肛門有墜脹感,此時 需要拆開、清除血腫、結扎出血血管、二次縫合,絕大多數傷口是可以正常癒合的。 2、 傷口感染:感染的四大症狀——紅、腫、熱、痛;有硬結、有波動感,擠時有膿性分泌物流出;此時也需拆開縫線清創,再行理療,或用1:5000高錳酸鉀 (PP)溫水坐浴;必要時使用抗生素。 3、 傷口裂開:有的在拆線後傷口裂開,如傷口新鮮,可能再次縫合,但多數處理方式與感染傷口相似。 了解了側切的相關知識,可以消除您的擔心和恐懼,只要注意產後的傷口護理,就會恢復如初。
C. 傷口的正確處理方法有哪些
傷口的正確處理方法有哪些
傷口的正確處理方法有哪些,在生活中自己身上的傷口是令我們煩惱的,我們受傷之後難免都會留下難看的傷口,此時我們就需要及時處理,下面為大家分享傷口的正確處理方法有哪些。
一、處理傷口的原則
1、消毒:皮膚出現傷口,完整性遭到破壞,細菌便有了可乘之機,為減少細菌的入侵,對傷口要進行認真的消毒。
2、止血:可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止血。
3、包紮:傷口包紮得當,可使其少出血,少化膿,少痛苦。扎時要做到快、准、 輕、牢,快,動作迅速敏捷;准,部位準確、嚴密;輕,動作要輕,不碰傷口;牢,包紮牢靠,松緊適當。
二、具體步驟
1、一般可在涼白開水中加入食用鹽,配成1%濃度的鹽水,沖洗傷口。有條件者,可先用碘酒後用酒精消毒,沿著傷口的邊緣由里向外擦,不要把碘酒、酒精塗入傷口內。傷口內如有異物,要慎重處理,大而易取的,可取出;深而小不易取出的不要勉強取,以免把細菌帶入傷口或增加出血。
2、沖洗後可以在傷口表面塗上一些葯品,小傷口可以在其淺表塗一點紅汞(紅葯水)或紫葯水,較大傷口則不宜塗上述葯水,以免給下步處理增加困難。
3、傷口上用消毒紗布或干凈的綳帶、手帕、布條、紅布腰帶等,要注意包紮時松緊適宜,以免影響血液循環,不能用手直接接觸傷口,包紮范圍應超出傷口邊緣5—10公分,並用綳帶(或三角巾)包紮 。
外露的骨折斷端的活動而引起疼痛和繼續損傷。顱腦開放性損傷有腦組織膨出,或腹部損傷有臟器出時,不能直接加壓包紮或將臟器強行不納,應在膨出或脫出組織周圍用紗布、毛巾等圍起一道「圍牆」,再用適合大小的干凈搪瓷碗或其他能起到保護作用的器皿罩上,然後包紮固定。運送時,如系腹部佃時,取仰卧屈膝位,使腹部松馳。如系顱腦部部,則固定頭部。
4、在處理較大的創傷傷口時,必須進行詳細檢查,不能只顧傷口表面而忽略內在損傷,頭部傷口合並顱腦外傷者,傷員一般都有神志異常,兩側瞳孔不一般大;胸部傷口合並有腦膜、肺腔損傷時,傷員一般都有呼吸困難;腹部傷口合並臟器損傷時,傷員一般都有腹肌緊張、腹痛等表現;肢體傷口合並骨折時,會有肢體活動障礙,骨異常活動等現象。
傷口受傷,是否要包紮?
如果皮膚破損程度不大,只是輕微的擦傷、裂傷或輕度的燙傷,可以直接暴露傷口。如果是面部、會陰部受傷,一般也應該直接暴露傷口。
而如果是手掌、腳部等容易摩擦的部位,或者傷口較深的,可以用消毒紗布包紮傷口。滲液較多的應該每天更換紗布敷料,一般傷口你知道可以2-3天更換一次敷料。記住一定要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這樣能減少感染的風險。
擦傷: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
如果傷口很淺,面積較小,可以用碘伏、酒精塗抹傷口周圍的皮膚,然後塗上抗菌軟膏,可以直接暴露傷口,也可以用干凈的消毒紗布包紮好。小的創口可貼上創可貼。
如果傷口較深,而且傷口有污物,要及時要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如果沒有生理鹽水,可以用清水沖洗干凈傷口,然後用碘伏塗抹傷口以及周圍組織,再塗上抗菌軟膏。而如果受損部位嚴重,最好到醫院檢查。
砸傷:輕度的紅腫不需要處理
孩子不小心被重物砸傷,或者擠傷,如果只是出現輕度的皮膚紅腫疼痛,可以先觀察傷口,暫時不用處理。
如果是皮膚破損,可以按照擦傷進行處理。假如皮膚淤紫、破裂、劇烈疼痛,最好盡快到醫院檢查。
刺傷:首先判斷是否有殘留刺傷物
如果孩子被細長的玻璃、針、釘子或刺刀刺傷皮膚,需要及時到醫院處理,因為這樣可能會感染破傷風。
在送孩子到醫院檢查之前,可以先簡單的處理傷口:傷口如果沒有刺傷物,可以擠壓傷口,讓它留一點血液,之後用雙氧水、生理鹽水沖洗,最後外塗碘伏。而如果傷口留有刺傷物,可以用消毒後或火燒後的鑷子取出,再按上述的`方法處理傷口。
燒傷燙傷:用流動的清水清洗傷口
孩子被火焰、高溫液體、熱蒸汽等燒傷或燙傷後,應該先用流動的液體沖洗傷口15-30分鍾。如果衣服沾在傷口上,最好先泡濕衣物,然後輕輕弄開衣服。
家長們可以在孩子的受傷部位裹上干凈的布條、紗布或床單,不能在傷口上塗牙膏。
外傷的傷口,主要進行清創、縫合。用碘伏將傷口以及傷口周圍消毒,之後用雙氧水反復沖洗傷口以及傷口的內部,要保證傷口內部每個腔隙都沖洗到,殺滅傷口內部可能存在的細菌,同時包括破傷風桿菌。
沖洗之後,用生理鹽水把雙氧水的液體清洗干凈,用碘伏再消毒兩遍,檢查傷口內部有沒有壞死組織以及肌腱斷裂等。如果有壞死組織需要清理干凈,如果發現有肌腱斷裂需要縫合,之後將傷口分層縫合就可以了。注意表面縫合盡量不要過緊,縫合之後要及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傷口發炎怎麼處理
1、對於一些非化膿性的傷口發炎患者的處理:如果傷口在沒有化膿的情況下出現發炎的情況,這個時候只需要仔細的清除傷口周圍的污物即可,然後用生理鹽水沖洗後以碘伏消毒即可,治療的過程中還可以口服一些消炎葯物。
2、對於一些化膿性的傷口發炎患者處理方法:如果傷口發炎並且已經化膿的話,碘伏之類消毒劑清洗傷口,沖洗後使用生理鹽水清洗。如果傷口傷口發炎導致了組織壞死,還需要使用對傷口進行清創,清除傷口壞死組織。傷口炎症較為嚴重,傷口面積較大的話,還可使用於?氏收口方之類促進傷口快速癒合的葯物輔助治療。
傷口發炎的症狀
任何類型的放電往往是另一個傷口已經感染的常見症狀。這種放電,通常被稱為膿多雲,淡黃色或綠色,它可能非常惡臭。看起來很令人討厭的,但這種物質通常是死皮細胞、白細胞、細菌。它是身體試圖驅逐體內的感染,並消耗是很重要的。膿,成為被困在皮膚表面可以形成膿腫,這常常需要被抽去。
D. 中凹仰卧位與半坐卧位的區別
中凹仰卧位
1)方法:
病人頭和軀干抬高約 20°~30°,下肢抬高約 15°~20°。
(2)適用范圍:
休克病人。抬高頭胸部,保持氣道通暢,利於呼吸,增加肺活量;抬高下肢,利於靜脈血迴流,增加心輸出量。
半坐卧位:
1)適用范圍:
①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難的病人採用半坐卧位,可利用重力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積擴大,同時也減輕內臟對心肺的壓力,使呼吸困難得到改善。
②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採取半坐卧位,利用重力作用將部分血液滯留在下肢和盆腔,使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從而減輕肺部淤血和心臟負擔。
③腹腔、盆腔手術後或有炎症的病人採取半坐卧位,可以使滲出液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且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較強,吸收性能差,可以減少炎症的擴散和毒物的吸收,從而既可減輕中毒反應,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膿腫。
④腹部手術後的病人採取半坐卧位,可以減輕腹部切口縫合部位張力,緩解傷口疼痛,有利於癒合。
⑤某些面及頸部手術後病人採取半坐卧位,可減少局部出血。
⑥疾病恢復期體質衰弱病人採取半坐卧位,有利於逐漸向站立過渡。
E. 半卧位的適用范圍
半卧位一般是將患者的上半身抬高30-45度,半卧位在臨床上比較適用為了血液循環順利,增加肺活量,減輕腹部的張力,以及防止吸入性肺炎等情況。可以適用於老年患者,經鼻胃管或者經口進食,為了防止吸入導致吸入性肺炎,在進食的時候要採取半卧位。另外有腹部手術術後的患者,為了減少腹部傷口部位的疼痛和傷口縫線的張力,也可以採取半卧位。有全身中毒症狀的患者,採取半卧位的話可以增加引流,讓引流液流向盆腔,有利於引流和感染的局限化。有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或者有急性左心衰的患者,採取半卧位,可以更好的幫助患者進行呼吸,改善低氧血症和心衰的症狀。
F. 面部及頸部手術後取半坐卧位的目的是為是什麼
這樣利於手術部位暴露,適合手術操作,也能夠減少出血
G. 半坐卧位的目的是什麼
半坐卧位的目的:
1. 使隔肌下降,胸腔擴大,肺活量增加,有利於呼吸,使呼吸困難得到改善。
2.有利於腹腔引流,使感染局限。
3. 減輕腹部傷口的張力,減輕疼痛,有利於傷口癒合。
4. 能減少頭頸部手術後的出血。
半坐卧位具體劃分:
① 搖床法:
病人仰卧,先搖起床頭支架成30°~50°角,再搖起膝下支架,以防病人下滑。必要時,床尾可置一軟枕,墊於病人的足底,以免其足底觸及床檔;放平時,先搖平膝下支架,再搖平床頭支架。
② 靠背架法:
將病人上半身抬高,在床頭墊褥下放一靠背架,病人下肢屈膝,用中單包裹膝枕墊在膝下,中單兩端的帶子固定於床緣,以防病人下滑,床尾足底墊軟枕。放平時,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頭。
適用范圍:
① 某些面部及頸部手術後病人:
採取半坐卧位,可減少局部出血。
② 急性左心衰竭病人:
採用半坐卧位,可利用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滯留在下肢和盆腔,回心血量減少,從而減輕肺淤血和心臟負擔。
③ 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難的病人:
半坐卧位時,由於重力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擴大,同時腹腔內臟器對心肺的壓力也減輕,使呼吸困難得到改善。
④ 胸腔、腹腔、盆腔手術後或有炎症的病人:
採取半坐卧位,其一可促進引流;其二可使腹腔滲出液流入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因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較強,而吸收性較弱,這樣可達到減少炎症擴散和毒素吸收的作用,減輕中毒反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同時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膿腫;其三可鬆弛腹肌,減輕腹部切口縫合處的張力,促進舒適,避免疼痛,有利於切口癒合。
⑤ 疾病恢復期體質虛弱的病人:
使其逐漸適應體位改變,利於向站立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