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有表情恐懼症,(總擔心自己的面部表情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或被人看不起,對此慌恐不安。)有哪位大神能
應該是對不熟的人會這樣吧 首先你不要恐懼 想像一下別人看你跟你看別人是一樣的。如果害怕就可以面無表情 慢慢來 也可以對著鏡子多聯系一下基本的表情 沒什麼可怕的 我們都是人類 都是一樣的 加油 自然一點就好
B. 一個人受驚嚇會表現出什麼樣的微表情
當你被關進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屋,當你站在萬丈懸崖邊上,當你看到猛獸向你沖過來時,你會露出什麼表情?驚恐萬分——一定是瞪大眼睛,張大嘴巴,並伴隨著撕心裂肺的尖叫。這時嘴巴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表情,即張開並向四周擴展。這說明人在驚恐的時候,嘴唇會全部展開。在受到驚嚇時,人會無意識地將嘴張大,而且這完全是潛意識的動作,不受控制。在公眾場合,有的人出於禮貌,也許會有意識地隱藏這種似乎不夠淡定從容的動作,但是即便是這樣的「高人」,在那種異常緊張的情況下,也很難做到滴水不漏。因為,這是人主觀意識和潛意識共同作用的結果,人在受到外部刺激的時候,主觀意識就會給潛意識發送一個暗示信號:「這個東西很可怕!」於是在人的潛意識里就形成了一種「害怕」的心理,進而出現被「嚇一跳」的行為動作和生理反應——張開嘴巴就是最明顯的動作和生理反應之一。比如,有人突然從你背後跳出來,你肯定會嚇一跳。在這個過程中,你也許知道有人來了,但是在明知有人來的情況下還是被嚇了一跳,這就說明是你的主觀意識告訴自己被「嚇了一跳」。這種主觀意識向潛意識傳遞,進而帶動肢體和生理上的一系列反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帶有這種表情的人。比如,孩子在受到驚嚇時,成人無意中看到血腥的場面時,都會做出這種表情。更嚴重的是,這給受害人帶來諸多負面影響,如果處理不好,還會留下長期心理陰影。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起來,如果發現自己的家人、朋友出現這種表情,我們要給予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幫助他們消除驚恐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人際交往中,除非出於溝通的需要,否則不要輕易做這種嘴部動作,甚至嘴唇半開的動作也盡量少做。因為嘴唇半開含有疑問、奇怪、驚奇等意味。
如果看到你的交流對象出現這種表情,我們應該按照以下兩點去做。看到對方無意中出現這種表情,立即轉移對方注意力,在正規的社交場合,人通常不會出現這種表情,因為這是非常不禮貌的。但是如果你偶爾看到有人有這樣的表情,那肯定是他/她被當時在場的某人或某物嚇到了。這時,你要重視起來,前去查清原因,仔細詢問。然後,盡量轉移對方的注意力,讓他/她沒時間去琢磨那件可怕的事情。千萬不要去議論、猜測,甚至憤怒、謾罵,否則只會增加對方的心理負擔,使其出現更緊張的不良心理狀態。
看到幼兒有這種表情,父母要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還有一種情況:有時候孩子也會有這種表情,尤其是在碰到殘暴、血腥的突發事件時。這勢必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心理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長大後有精神障礙。孩子沒有自我迴避的意識,如果他們看到突發的事件,會產生驚恐的心理,很自然地也會反映到面部表情上,比如大哭、煩躁和不安等,這都是向家長發出「我害怕了」「我被嚇著了」的信號。
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性開朗的孩子也許會慢慢忘記殘暴的場面,但也有一些孩子仍然會時不時想起恐怖的場面,揮之不去的記憶使他們害怕接觸陌生人。這時,父母要努力幫助孩子淡化這段創傷記憶,使其盡快忘掉不愉快的事。幫助受到驚嚇的孩子時,應多給孩子一些保護,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比如,多接近他們,多愛撫他們,避免讓孩子一個人待著。嘴巴張得大大的,表示此人受到了極大的驚嚇,但不能根據這個表情孤立地去判斷。如果是因為驚恐,除了嘴部動作,通常還伴隨著瞪眼、豎眉、尖叫等。而且受驚嚇的時間長短不同,這些表情的表現形式也就不同,受到的驚嚇越大,誇張程度越大。因此,在判斷一個人是否受驚嚇時,要綜合他面部的多種表情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