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臉長腫瘤是怎麼回事
臉部有骨組織和軟組織,臉部的器官包括口腔、唾液腺、顳下頜關節。臉部腫瘤常見以下幾種:
①牙源性腫瘤。牙齒發育過程中形成的頜骨腫瘤。良性的有造釉細胞瘤、牙源性腺樣瘤、牙源性鈣化上皮瘤、牙源性鈣化囊腫、真性牙骨質瘤、牙源性纖維瘤、牙源性粘液瘤、復合牙瘤、組合牙瘤等。惡性的有造釉細胞癌、造釉細胞纖維肉瘤等。
②一般組織來源腫瘤。良性的有乳頭狀瘤、唾液腺混合瘤、纖維瘤、脂肪瘤、粘液瘤、軟骨瘤、骨瘤、纖維骨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經纖維瘤、神經鞘瘤等;惡性的有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腺癌、腺樣囊性癌、乳頭狀囊腺癌、粘液表皮樣癌、纖維肉瘤、骨肉瘤、惡性淋巴瘤、黑色素瘤、神經纖維肉瘤、橫紋肌肉瘤等。以手術、化療、放射治療、免疫療法及中草葯等綜合治療為主。
③頜面部囊腫。牙源性囊腫有牙根端囊腫、含牙囊腫、角化囊腫等;發育異常囊腫有正中囊腫、鼻齶囊腫、球狀上頜囊腫、鼻唇囊腫、甲狀舌囊腫、皮樣囊腫、腮裂囊腫;瀦留囊腫有舌下腺囊腫和粘液腺囊腫。頜骨囊腫表現慢性頜骨膨隆,骨皮質變薄和吸收變軟,呈囊性感,無痛,可繼發感染,X線照片可見頜骨膨隆,有透亮區,其邊界圓滑,有白線及牙齒的改變。以手術摘除囊腫為主,也要治療病源。
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的,建議行手術切除,術後進行病理確診,根據病理採取相應的治療良性腫瘤生長較慢無不適症狀可以不用治療,如果是惡性腫瘤,最好是中西醫結合治療,西醫的手術、放療、化療見效快,但病人痛苦且容易復發,而中葯可以彌補西醫的缺點和不足。
2. 面部癌症症狀
概述
我們都知道日常中各種癌症的發病幾率越來越高,而且大多數患者都有一定的癌前徵兆。比如除了局部位置疼痛、渾身無力、食慾下降之外之外,他們的臉部皮膚也是一個很好的報警器。但是這些症狀有時候也往往容易被患者疏忽掉,到中晚期階段也往往會造成誤診或是治療延期。所以平時一定要善於觀察面部情況,簡單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有關常識。
步驟/方法:
1 首先來說我們都知道肺部有疾病的患者和正常人相比較,一般來說面色通常是蒼白並且沒有光澤的,出現目前症狀大家平時不能疏忽掉。所以說並不是臉色發白就好,但是這個症狀也並不是好事。
2 另外我們還知道不少人出現這個臉色發白長時間不能自然消失或者治療起來不見效,就要當心了。另外還有些患者有反復面癱,面神經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症狀者都有可能是癌症患者發病前的一系列症狀了。
3 最後我們還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人經常持續性出現面部潮紅、帶些癢感這些看似是不相及的症狀,其實很可能這就是叫做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病症。一旦類似疾病症狀出現之後,早發現早治療是根本。
注意事項
專家指出,面不症狀是進展性的,這個特殊症狀跟癌症病變密切相關。而且這種病症狀復雜多變,治療起來我們更是不能盲目。平時不能靠專科醫生來單打獨斗,一定要經過系統方法檢查後再針對性治療最重要。
3. 腮腺腫瘤有什麼臨床特點
在腮腺腫瘤中,良性腫瘤約佔2/3,惡性佔1/3。腮腺腫瘤80%發生於腮腺淺葉。良性腫瘤以混合瘤最多見,其次為腺淋巴瘤;惡性腫瘤中以粘液表皮樣癌最多見,且多為高分化型。 腮腺腫瘤無論良性或惡性,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以30~50歲多見。良性腫瘤呈無痛性緩慢生長,常為無意中偶爾發現。病程長短不一,可由數天至數年不等。混合瘤常以耳垂為中心,呈無痛性逐漸生長,呈球形或橢圓形,或呈結節狀。表面光滑,質韌,與周圍組織無粘連,活動。瘤體較大時可呈典型結節狀表現,表面凹凸不平,與皮膚無粘連,高起之處常較軟,低凹之處較硬。混合瘤除表現面部畸形外,一般都不引起面神經功能障礙。若混合瘤生長緩慢、存在多年,在近期生長加速,出現疼痛、瘤體不再活動、面神經麻痹等惡性徵象時,應考慮有惡變可能。混合瘤惡變率約在5%~10%。腺淋巴瘤常見於50歲以上的男性,男女之比為6~10∶1。好發於腮腺後下方,直徑一般為3~6cm。腫物表面光滑,較軟,有時有波動感。腺淋巴瘤具有多灶性特點,可在一個腺體內多發,也可在雙側腺體內同時發生,多發幾率約為15%。其他各型腺瘤臨床表現均類似混合瘤。腮腺惡性腫瘤生長較快,約20%~30%發生面神經麻痹,常伴自發性疼痛,腫塊一般較硬,可浸潤周圍組織,不活動,常有壓痛。注意不要把腫瘤浸潤腺體所致腺體的移動性誤認為是腫瘤的活動度。腮腺惡性腫瘤中低分化的腺癌、粘液表皮樣癌、未分化癌及鱗癌都具有上述特徵,而且發生頸淋巴結轉移的幾率較高。但腮腺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高分化粘液表皮樣癌,常不具備上述典型惡性徵而頗似良性腫瘤,瘤體一般均較硬。高分化粘液表皮樣癌、腺樣囊性癌等常直接侵犯腺內或腺周圍淋巴結。腮腺深葉腫瘤由於位置隱蔽,不易被早期察覺。在體檢時常可發現扁桃體後上方、軟齶部有腫塊膨出,或下頜後凹豐滿,可捫及不活動的腫塊,雙手合診時可被推動。深葉的惡性腫瘤常伴有張口受限、頭痛、聽力下降、耳鳴、面癱等症狀。腮腺副腺體腫瘤典型位置是在顴弓和顴骨體相接下緣的1cm處,常被誤診為頰部腫瘤。 贊
4. 臉上有個脂肪瘤
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組織形成的良性腫瘤。多見於40~50歲的成年人。瘤體質地柔軟,圓形或分葉狀,位於皮下,可以推動;瘤體大小不等,小的如棗大,用手摸方能觸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麵皮膚正常。腫瘤單發或多發,見於體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為多見。多無自覺症狀。血管脂肪瘤為一特殊類型的脂肪瘤,以年輕人較為多見,好發於下肢,可自覺疼痛,觸之亦有壓痛。組織病理學檢查時,在瘤體內除了可見大片成熟的脂肪細胞外,還可見到多數增生的血管,整個瘤體的境界清楚。脂肪瘤極少癌變,一般無需治療;若瘤體較大,影響活動,或近期內突然增大或發生破潰,則應手術切除。
概述
脂肪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多發生於皮下。瘤周有一層薄的結締組織包囊,內有被結締組織束分成葉狀成群的正常脂肪細胞。有的脂肪瘤在結構上除大量脂肪組織外,還含有較多結締組織或血管,即形成復雜的脂肪瘤。
脂肪瘤(lipoma)由成熟的脂肪組織所構成,在小兒較纖維瘤多見,凡體內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均可發生。脂肪瘤有一層薄的纖維內膜,內有很多纖維索,縱橫形成很多間隔,最常見於頸、肩、背、臀和乳房及肢體的皮下組織,面部、頭皮、陰囊和陰唇,其次為腹膜後及胃腸壁等處;極少數可出現於原來無脂肪組織的部位。如果腫瘤中纖維組織所佔比例較多,則稱纖維脂肪瘤。
脂肪瘤病因
瘤周有一層薄的結締組織包囊,內有被結締組織束分成葉狀成群的正常脂肪細胞。有的脂肪瘤在結構上除大量脂肪組織外,還含有較多結締組織或血管,即形成復雜的脂肪瘤。
脂肪瘤症狀
此類腫瘤好發於肩、背、臀部及大腿內側,頭部發病也常見。位於皮下組織內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圓形或分葉,分界清楚;邊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惡性脂肪瘤的可能。腫瘤質軟有彈性(注意與較大的囊腫區別),有的可有假性波動感。腫瘤不與表皮粘連,皮膚表面完全正常,基部較廣泛。檢查時以手緊壓脂肪瘤基部,可見分葉形態。皮膚可出現"桔皮"狀。腫瘤發展甚緩慢,大多對機體無嚴重不良影響,惡性變者甚少。
此外另有一類多發性圓形或卵圓形結節狀脂肪瘤,常見於四肢、腰、腹部皮下。腫瘤大小及數目不定,較一般脂肪瘤略硬,壓迫時疼痛,因而稱為痛性脂肪瘤或多發性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種正常脂肪樣組織的瘤狀物,好發在四肢、軀干,一般無疼痛等不適感覺。脂肪瘤生長緩慢,多發性脂肪瘤一般瘤體較小,質地較軟,可有假囊性感。脂肪瘤常在多個部位發生,有家族史。如無明顯症狀可以不作任何處理。只有在出現如下情況,並有惡變可能時,才需要手術切除:局部有疼痛不適;瘤體較大影響美觀或瘤體影響了四肢的活動功能;瘤體生長加快、增大,懷疑有惡變;單發性脂肪瘤長在較深部位。
脂肪瘤不是脂肪肉瘤,脂肪肉瘤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其生長迅速,瘤體較大,質地較硬,多為單發
補充:
治療原則
1.較小(直徑1cm內),多發脂肪瘤,一般不需處理。
2.較大者宜行手術切除。
輔助檢查
1.診斷本病主要依據症狀及體查。尤其是腫塊體表特徵。
2.為了與其他疾病鑒別,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B」。
療效評價
治癒:腫瘤切除完整,無復發
5. 女性得了垂體瘤會有哪些症狀
●起源於腺垂體的腫瘤,多數為良性
●表現為垂體瘤壓迫症狀和激素分泌異常
●以手術治療葯物治療、放射治療為主
●多數通過治療可以控制病情,可正常生活工作
垂體瘤症狀主要分為垂體瘤壓迫產生的相關症狀和激素分泌異常兩個部分。因垂體瘤壓迫,患者可表現為頭痛、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尿崩、垂體卒中等。激素分泌異常常見於功能性垂體瘤,可表現為相應激素的分泌過多或減少。
● 垂體瘤壓迫產生的症狀
1. 腫瘤壓迫導致頭痛,如前額或雙顳部痛,少數患者可出現- -側眼角或- -側額頭痛。
2. 壓迫視神經交叉出現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和眼底改變,視力減退可為單側或雙側,甚至雙目失明,視野改變可有單側或雙顳側偏盲,眼底可見視神經色澤進行性變淡,視乳頭呈原發性程度不等的萎縮,少數可有視神經乳頭水腫。
3. 若影響下丘腦可產生尿崩症,表現為多飲、多尿、煩渴等。
4. 壓迫腦神經可引起眼瞼下垂、復視、眼外肌麻痹等、感覺異常等。
5. 如發生垂體瘤內出血,引發垂體卒中,表現嚴重頭痛、視力急劇減退、眼外肌麻痹、昏睡、昏迷、惡心、嘔吐等。
● 激素分泌異常相關症狀(不同類型的垂體瘤的表現不同)
1.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型垂體瘤( ACTH瘤)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型垂體瘤( ACTH瘤)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引發庫欣( Cushing)綜合征,可表現為軀幹部脂肪堆積、臉變圓、腹部或大腿皮膚出現紫紋、血壓升高、血糖升高、面部痤瘡、骨質疏鬆、焦慮煩躁或沮喪等。
2. 生長激素瘤( GH瘤)
a. 在骨骺閉合後患病者:由於產生過量的生長激素導致肢端肥大症,可能出現前額突出、下巴前凸、鼻子大、嘴唇變厚、手腳增大、出汗過多、高血糖、關節痛和體毛增加等。
b. 在骨骺閉合前患病者(兒童和青少年期) :表現為身高增長太快或巨人症等。
3. 催乳素瘤( PRL瘤)
分泌的催乳素過多會導致正常的性激素(女性中的雌激素和男性中的睾丸激素)水平降低。在女性中,可表現出月經不調、不育和泌乳等。在男性中,可表現為勃起功能障礙、精子數量減少、性慾喪失、乳房發育等。
4. 促甲狀腺激素分泌瘤( TSH瘤)
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使甲狀腺功能亢進,表現為體重減輕、心慌、緊張或煩躁、排便頻繁、出汗過多、失眠。
6. 面部腫瘤會出現哪個部位腫大
生活中患有面部腫瘤的人有很多,這是一種危害性嚴重的疾病,導致患者的面部異常,且會給患者帶來較多的痛苦,我們要將面部腫瘤警惕起來,需要深入了解該病的早期表現,特關注面部的變化,出現面部腫瘤的症狀,應當及早的展開治療的工作。
腫瘤疾病極其嚴重,該病容易發生在較多的部位,較多患者會發生在面部,導致面部的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損害,病發期間還會誘發較多的症狀出現,每一位朋友要將面部腫瘤警惕起來,必須要認真了解該病帶來的症狀表現,一起往下看認識一下面部腫瘤的症狀有哪些呢?
面部腫瘤特別的多見,帶來了特別嚴重的危害性,發生在面部的腫瘤多數為粉瘤或者是纖維瘤,導致患者呈現了囊性感,一般沒有疼痛的症狀出現,但會繼發感染出現,進行X線照片時可以出現頜骨膨隆的情況,且會產生透亮區,其邊界特別的圓滑,該病的出現會導致患者面部皮脂腺組織產生堵塞的情況,不利於患者的身體健康,為此在出現面部腫瘤的症狀之後,不可以拖延疾病的治療時間,積極的治療才能夠減輕患者的病情。
臉部在出現腫瘤的症狀之後,首先需要確定是良性,還是惡性的腫瘤,一般來看良性的腫瘤生長速度較慢,且沒有不適的症狀出現,無需特殊的治療,如果屬於惡性的腫瘤,則疾病的治療工作需要重視起來,宜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病情過於嚴重的患者,則應當選擇手術切除方法來治療,且要結合放化療或者是中葯一同輔助治療,採用手術治療的話,極容易在患者的面部留下疤痕,為此應當慎重選擇。
7. 肝癌來臨前,臉上會有哪些表現
肝癌早期症狀隱匿,很容易被忽視,等到肝區疼痛了,到醫院一檢查,也多是晚期了,醫生也無能為力。肝癌來臨前臉上會有哪些表現呢?
對於今天所說的內容,大家有不同的意見和想法,都可以留言一起討論,期待你的回復哦!如你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別忘了幫忙點贊 、評論、轉發和收藏。
8. 請問毛細血管瘤早期有哪些比較明顯的症狀
毛細血管瘤根據類型不同,初期症狀也不一樣。
1、淺表毛細血管瘤初期表現為鮮紅色的柔軟腫塊,按壓時顏色減退,常見於頭面部,也可以發生在身體其他部位,為囊樣擴張性腫物,形狀往往不規則,邊緣相對比較清楚。
2、皮下毛細血管瘤初期表現為青紫色腫物,邊緣不清,表面光滑,多見於眼瞼或者面部其他部位。如果發生在眼瞼部位,可能會影響患者的視覺,出現散光、斜視等反應。
3、草莓狀毛細血管瘤初期表現為紅色小斑點,並逐漸擴大形成暗紅色或者鮮紅色隆起,質軟,形狀如草莓,多見於面部、肢體或者肩背部,一般2~7歲之間會逐漸停止生長,部分可以自行消退,但大部分不會完全消退。毛細血管瘤一般無自覺症狀,應根據不同類型的病變特點,來採取針對性治療,以減少局部毛細血管瘤殘留。
9. 結節性硬化面部纖維瘤表現
結節性硬化症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可導致在身體的許多部位發生良性的結節性病變。由於這些結節的位置和生長速度以及嚴重程度不同,患者症狀和體征差異很大。通常在嬰兒期或兒童期就可以檢測到結節性硬化症。
一些患者症狀和體征在兒童時期比較輕微,導致疾病直到成年才被診斷,或者一直沒有被診斷出來,很多人導致殘疾甚至死亡後才發現是結節性硬化。尤其在我國,人口基數大,其實結節性硬化症的絕對病人數量是很多的,很多人沒有被診斷,這幾年隨著相關科室的醫生對這類疾病的認識更加深入,更多的患者能夠被及時診斷。結節性硬化症的病變可以累及全身多處器官和組織,但是最常見於大腦,眼睛,腎臟,心臟,肺和皮膚。結節性硬化症的症狀,分為主要特點和次要特點,當然,現在基因檢測技術,也可以直接通過基因測序來診斷結節性硬化症。那麼結節性硬化症的診斷標準是什麼呢?
結節性硬化症的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種:1、面部血管纖維瘤或前額的斑塊,患者鼻翼兩側通常會有「蝴蝶形」的血管瘤;2、指(趾)甲或甲周圍纖維瘤,表現為指甲周圍的白色結節;3、皮膚的色素缺失斑,表現為皮膚局部發白的區域,至少3處,每個大小超過5mm;4、結締組織痣,像鯊魚皮革一樣的皮膚斑塊;5、多發性的視網膜錯構瘤結節;6、大腦的皮質結節;7、腦室管膜下結節;8、室管膜下巨細胞性性細胞瘤;9、心臟橫紋肌瘤;10、淋巴管血管平滑肌瘤;11、2處或更多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結節性硬化症的次要特點包括以下幾種:牙齒牙釉質的凹坑;口腔內纖維瘤;非腎臟部位的錯構瘤;骨囊腫;視網膜上的色素缺失斑;多發性的腎囊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