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面部常用的十個穴位
十個面部穴位
承泣穴--眼袋鬆弛
位於眼球正下方,約在眼廓骨附近。由於有胃下垂的人眼袋容易鬆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機能,從而防止眼袋鬆弛。
攢竹穴--緩和眼睛的疲勞和浮腫
眉頭下方凹陷之處即是。眼睛疲勞以及頭痛,都會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腫。此穴位可以緩和不適。
太陽穴--消除眼睛疲勞、浮腫
眼睛與眉毛間的側面,向後約1橫指處,快接近發際處。此穴位可促進新陳代謝
頰車穴--消除臉頰的浮腫
沿臉部下顎輪廓向上滑,就可發現一凹陷處,即為此穴位。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攝取過多的糖分所造成的肥胖。
迎香穴--減輕肩膀酸痛及鼻塞
眼球正下方,鼻翼的旁邊即是。此穴位不僅可以消除眼部浮腫、預防肌膚鬆弛,還能減輕肩膀酸痛。
承漿穴--消除胸頸浮腫
下唇與下顎的正中間凹陷處即是。它能控制荷爾蒙的分泌,保持肌膚的張力,預防臉部鬆弛。
地倉穴--抑制食慾
嘴角旁約0.5cm處即是。胃部如果持續處於高溫狀態,就會促進食慾,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胃溫、抑制食慾。
球後穴--提高小腸的機能
眼尾正下方,臉頰頭下處。能調整小腸機能,幫助吸收。
百會穴--預防過量飲食、便秘
左右兩耳洞向上升,在頭部連結後的那條線的頂點,即是百會穴。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預防飲食過量。
天突穴--促進水分的排除
位於喉斜下方肌膚的內側。它能刺激甲狀腺,促進新陳代謝,去除臉部多餘的水分。
『貳』 面肌痙攣怎麼有效緩解
1.就是准備,患者如果想坐著按摩的話就坐在床上,頭部靠牆,要是想躺著按摩的話就躺在床上枕好枕頭。患者不要心有雜念要思想集中。
2.是輪掛眼瞼,用食指與中指分別從眼內眥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瞼各50次,做完之後在用手輕柔眼皮20-30轉,這對治療面部痙攣很有用的。
3.是指擦鼻翼,同上,用上個手指從鼻根兩側向下擦至鼻翼兩旁迎相穴50次,然後在該穴位處晴晴的按摩1-2分鍾。按摩的力度要由輕到重,這個方法可以治療口角歪斜,鼻子不通等等。
4.是點捻四白穴,就是用食指點黏眶下孔凹陷處,力度由輕到重,按摩大概兩分鍾即可。
5.是掌揉頰車,地倉穴。以同側手之大魚肌緊貼病側頰車穴(咀嚼肌),邊揉邊移至地倉穴(口角旁開0.5公分),往返50次。
『叄』 面肌痙攣的針灸取穴有哪些
穴位:聽宮穴、頭維穴、下關穴、陽白穴、頰車穴、合谷穴、完骨穴 聽宮穴,位於耳前,將口張開時的凹處。 頭維穴,是頭側發際里,嘴動時肌肉也會動之處(當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 下關穴,位於頭部側面,耳前一橫指,張口時凸出,閉口時取穴。 陽白穴,位於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2CM處。 頰車穴,位於頭部側面下頜骨邊角上,向鼻子斜方向約1cm處凹陷中。 指壓聽宮穴和頭維穴。在瞬間吐盡空氣的同時,用雙手拇指指腹強壓,每秒鍾按壓一次,重復10~20次。 指壓下關穴、陽白穴、頰車穴。用食指或大拇指指腹按住穴位稍稍用力慢壓。
『肆』 面部痙攣能治療好嗎要多長才能治療好
面部痙攣是由於面神經受損導致的,在神內是可以治好的,治療時間要根據你疾病的嚴重程度,早點治療就能早點好。
『伍』 面肌痙攣怎麼辦
面肌痙攣的主要表現是面部肌肉的抽動,可以用熱毛巾熱敷,採用針灸扎穴位的理療方式,和按摩面部穴位的方法治療。
『陸』 面癱針灸如何選穴
1、地倉穴
位於人體的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
2、頰車穴
人體頰車穴位於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中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治療面癱一般向地倉穴透刺。
3、印堂穴
位於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頭痛、通血絡等功效。
4、陽白穴
位於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二厘米處。一般 配太陽穴、睛明穴、魚腰穴治目赤腫痛、視物昏花、上瞼下垂等。
太陽穴
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在兩眉梢後凹陷處。太陽穴的主治病症為: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達摩秘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認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腦的青春常在,返老還童。當人們長時間連續用腦後,太陽穴往往會出現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信號。這時施以按摩效果會非常顯著。 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並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
位於人體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找這個穴位時,可以先將雙手食指和中指並攏,放在緊靠鼻子兩側處,中指尖位於鼻子中部即鼻長二分之一處,拇指支撐在下頜骨的凹陷處,然後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陽白穴,地倉穴,頰車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攢竹穴治眼瞼(目閏)動。
迎香穴
位於人體的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壓此穴可止牙痛,還有通便功能。
承漿穴
位於人體的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顴髎穴
位於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主治口眼歪斜,眼瞼瞤動,目赤,目黃,齒痛,及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翳風穴
耳垂後耳根部,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下頜支後緣間凹陷處。治面癱時可向下頜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合谷穴
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的穴道,是一個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顏面上的病,項牙痛、頭痛、發熱、口乾、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柒』 面肌痙攣有什麼偏方可以醫治
現代用針灸治療面肌痙攣的報道,至遲不晚於60年代中期。在1965年有人試用皮內針法獲效。70年代,又作了進一步探索,如採用深刺久留針法,只針健側不針患側的繆刺法等,我們使 面部穴位
用穴位注射於抽搐最明顯之處,亦有一定效果。但總的來說實踐還是較少,且以內部報道文章居多[2]。80年代以來,面肌痙攣的治療始得到針灸界較廣泛的重視,不僅僅是觀察例數大量增加,更重要的是對刺灸法的多方面探索,從而出現了一些比較獨特的刺法,如叢刺法,刺激面神經干法,淺刺皮部法及行氣法等等。當應用傳統的刺灸法難以取效時,選用上述刺法往往能奏效。 面肌痙攣 各種刺灸之法治療本病,有效率一般在80%左右。有人曾比較針灸行氣法與一般針灸法或其他中西醫葯療法,發現無論近遠期療效,均以行氣法為優[2]。當然,需要指出的是,面肌痙攣是一種頑固且易復發的疾病,要求患者耐心治療,而醫者也應在一種方法未取效時,及時改用另一種穴位刺激法。
神經干刺法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面部穴位
配穴:合谷,眼輪匝肌痙攣加魚腰、四白,面肌痙攣加迎香、夾承漿。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垂前耳輪切跡與耳垂根連線之中點,或乳突尖前緣下5毫米處。其下為面神經交義點最近處,約在下頜支後緣後約0.5厘米。 (二)治法 每次僅取主穴和合谷穴,餘穴據症酌選。先在阿是穴消毒並以2%普魯卡因局麻,取28號2.5~4厘米左右長的毫針(1~1.5寸)2根,分別刺人阿是穴和合谷。阿是穴要求刺中面神經干。當刺中時,患者有強烈的觸電感或耳深部疼痛,術者手中有軔性感。此時,將阿是穴和合谷穴接通電針儀,開始時電流不宜過大,頻率不限,以食、拇指出現規律性抽動為宜。當採用提插手法或電針刺激使面神經損傷後,表情肌可出現鬆弛(面癱)。其餘配穴應使針下有酸脹或麻電感。每次針20~30分鍾,每隔5~7日針刺1次。一般針2~3次。如損傷淺表血管,針後可能出現腫脹,數日消退。針後如出現眩暈,嘔吐等並發症,休息1~2小時即恢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准:顯效:患側面肌輕度無力,抽搐停止;無效:抽搐次數或程度略有改善或無改變。 共治110例,顯效107例(97.3%),無效3例(2.7%),總有效率為97.3%。通過隨訪發現,平均有效時間約在10月左右,最長有達28月的[4~6]。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為面肌痙攣之板機點。 (二)治法 先將患側面部作常規消毒,然後用皮膚針輕輕叩打該側面部,自上至下,自左至右,反復仔細彈刺。當叩打至某部位,出現針尖一觸,立發痙攣現象時,即在該處埋撳針1支。3日後取掉所埋撳針,繼用前法,尋得阿是穴後再埋針。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7天。 (三)療效評價 按類似以上標准評定,共治45例,控制35例,顯效5例,有效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6%[10]。
叢刺法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四白、魚腰、攢竹、迎香、頰車。 阿是穴位置:面部痙攣之起動點。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用叢刺法。方法為取30~32號毫針(0.5~1.5寸長)15~30枚。淺刺入阿是穴,採取密集排針,或散刺(其間隔為0.5~1厘米寬),應使針尖的皮膚突起,形成一個小丘,並使針體懸吊而不下落。配穴則在面肌痙攣附近取2~3穴,亦宜淺刺。留針20~30分鍾,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本法針刺時,患者有輕微痛感,部分病人針刺部位有微微發熱感,或皮膚充血發紅,均屬正常現象。 (三)療效評價 以類似前述標准評定,共治30例,控制為18例(60.0%),顯效5例(16.7%),好轉7例(23.3%),有效率達100%。本法簡便易行,而堅持治療是取得療效的關鍵[7]。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翳風、頰車、太陽、地倉。 配穴:瞳子髎、顴髎、合谷、陽陵泉、風池。(二)治法 葯液:混合注射液(苯巴比妥鈉加1%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32磷酸鉻鹽(放射性膠體)。 每次選主穴1~2次,配穴1~2穴。上述葯液任選一種。第1組葯物,取苯巴比妥鈉注射劑0.1克加1%鹽酸普魯卡因1毫升混合後作穴位注射。第2組葯液,採用頭皮針頭注射,針頭插入穴位後,可上下緩緩提插,但不捻轉,待病人得氣後,將葯液緩緩注入,每穴注入0.1~0.2毫升(約含10~20微居里)的無菌膠體32磷酸鉻鹽溶液。 第1組葯液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第2組葯液每周1次,連續2次為一療程,隔15天後再作另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穴位注射法共治療134例,以類似前述標准評定,控制為26例(19.4%),顯效64例(47.8%),好轉41例(30.6%),無效3例(2.2%),總有效率為97.8%[8,9]。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夾承漿透承漿、承漿透地倉,地倉透迎香,顴髎(或太陽)透下關,四白(或攢竹)透睛明。 配穴:風寒滯留:合谷透勞宮、太沖透湧泉;陰虛陽亢:復溜透跗陽,神闕。 (二)治法 主穴均取,配穴據症酌加。以28~30號毫針透刺,進針後捻轉1分鍾,留針1~2小時,每20分鍾行針1次;神闕用隔鹽灸3~5壯。隔日1次。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日。 (三)療效評價 共治68例,結果,痊癒26例,顯效25例,有效10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8.2%[11]。
溫針加拔罐
(一)取穴 主穴:地倉(或阿是穴)、後溪、四白。 配穴:迎香、人中、承漿、頰車。 阿是穴位置:面肌抽動起點(多在嘴角或上下唇的匯合點旁開2cm處)。 (二)治法 用毫針以30度角從主穴地倉或阿是穴向迎香穴方向直透至患側內眼角,進針2.5~3.5寸;地倉向頰車方向透刺2~3寸;從地倉透人中,從地倉透承漿。後溪直刺1.5~2.5寸,最低斜刺透過3/4手掌部分。留針1.5~2小時,用衛生香施灸針尾。 取口徑為0.6~1寸的小玻璃火罐(或瓶)用水和成之面團並搓成面條轉在罐口,再以投火法,將火罐拔四白穴上,留罐20~30分鍾。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572例,痊癒459例,顯效73例,有效19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96.3%[12]。
編輯本段食療
食療方葯 (1)龍眼肉粥:龍眼肉15g,紅棗3~5枚,粳米100g。煮粥熱食。功效養心補脾,安神除煩。龍眼肉是良好的養心補脾品,內含多種維生素和豐富的蛋白質,與紅棗、粳米同煮粥,起協同作用。此膳是我國民間用於養心益智、健脾補血的美味佳餐。適合於面瞤不止、心煩失眠、食少體倦等症患者。 (2)天麻燉鴿肉:天麻10g,健康鴿子1隻。共燉熟食用,每日1隻。功效益氣補血,熄風解痙。方中鴿肉補肝腎,益氣血,天麻熄風解痙,合用治療血虛生風引起的面瞤 (3)苡米陳皮粥:薏苡仁50g,白芷9g,雲茯苓20g,陳皮6g,,先煮薏苡仁為粥,後三味水煎去渣人薏米粥中三五沸即成。每日1劑,連服數日。功效健脾化濕,除痰通絡。適用於脾失健運,痰濕阻遏之面瞤、脘腹脹滿、食少納獃等症。 (4)苡米扁豆粥:薏苡仁50g,炒扁豆15g,山楂lOg,紅糖、粳米適量。共加水煮粥。食前加紅糖,供早晚餐。功效健脾化濕,活血通絡。薏苡仁、扁豆治脾虛有濕,山楂活血化積;紅糖補血活絡。全方使脾得健運,痰化濕除,面部絡脈貫通。適於脾虛濕困,經絡受阻之證。
編輯本段飲食注意事項
1、 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粗糧,豆類,魚類。 2、 平時心情保持愉悅,輕松,勞逸適度,充足睡眠。 3、 減少外界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 4、 患者應注意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注意頭面部保暖。 5、 適當增加維生素B族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