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人不能做放血療法放血療法有什麼功效
放血療法雖然可以治療一些病症,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適用。那麼,什麼人不能做放血療法?放血療法有什麼功效?
什麼人不能做放血療法
放血療法又叫做刺絡法,使用針具刺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來治療疾病。
放血療法適用的病症很廣,例如發燒、嗓子疼、頭疼等,放血療法的效果更好。對於不同疾病的患者來說,採用放血療法的部位、方法以及針具也各不相同。
如果是手指上放血,一般採用三棱針刺一下,出少量血就可以;如果是在後背放血,還需要配合使用拔罐,叫做拔罐放血;如果是在帶狀皰疹起皰的地方放血,一般先採用梅花針扣刺,然後再拔罐放血,梅花針是一種特殊的針具,在針頭上聚集著多支小三棱針,這樣刺激的面積比較大。
放血療法是一種比較安全的治療方法,但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而且患者在治療的時候情緒波動以及自身情況等的不同,可能是一些嚴重的急性病如心梗等誘發因素,所以有心臟病的患者使用放血療法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找醫生咨詢後再進行。
有的血液病患者有自發性出血的情況,放血後不易止血,也不適合使用放血療法。此外,本身氣血不足或者身體比較虛弱的患者也不適合使用放血療法,如產婦、孕婦、剛做完手術的人等。
放血療法有什麼功效
此法中醫針灸的專業稱呼為:「刺絡拔罐」,有活血、通絡、清熱、解毒等作用。排毒減輕身體內的寒毒、濕毒!減輕周身酸軟疼痛的感覺,緩解感冒症狀,對解決疼痛效果明顯。去瘀血通經絡,祝你健康。
放血療法操作手法
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方法分為:點刺(又稱速刺);挑刺(多用於胸背部及耳後部位放血);緩刺(多用於肘部、腘窩部的淺靜脈放血);圍刺(又稱散刺。用於皮膚病等病灶周圍點刺出血)等。在護理方面嚴格提示:體質虛弱、孕婦及凝血機制不良者不採用此法。特別強調手法宜穩、准、輕,而不宜過猛,且放血不可過多。可見,中醫的放血療法在護理中的應用是有嚴格規范的!
(1)高熱降溫:大椎、十宣點刺放血;
(2)咽喉腫痛:少商穴點刺放血;
(3)頭痛:太陽穴點刺放血;
(4)中暑:十宣穴點刺放血;
(5)全身搔癢:耳後靜脈挑刺放血;
(6)神經性皮炎、丹毒、癰癤在病灶周圍及相應部位散刺放血;
(7)急性胃腸炎:曲澤、委中穴緩刺放血。【此處所列,僅作說明中醫「放血」是有講究的。請勿佯裝己知,擅自模仿!】
特別提示: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暈針現象,應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熱水,並注意觀察面色、脈象、血壓。
B. 臉色發黃放血有用嗎
中醫放血療法具有瀉熱、降壓、活血等作用,可以治療內火太盛,高血壓以及瘀血阻滯的一些病症。比如感冒高熱,可以大椎、曲池等穴位放血治療。
如果是肝經火旺,可以針刺放血大椎、太沖等穴位。如果是肝經火旺,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可以針刺放血大椎、曲池、耳尖等穴位。
如果是跌打損傷、淤血腫痛、腰背疼痛,可以針刺委中穴放血治療,效果非常好。
中國傳統醫學的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內蘊之熱毒,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
針刺放血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
中醫放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
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 唐宋時期,針刺放血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 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 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針刺放血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方法分為:點刺(又稱速刺);挑刺(多用於胸背部及耳後部位放血);緩刺(多用於肘部、腘窩部的淺靜脈放血);圍刺(又稱散刺。用於皮膚病等病灶周圍點刺出血)等。在護理方面嚴格提示:體質虛弱、孕婦及凝血機制不良者不採用此法。特別強調手法宜穩、准、輕,而不宜過猛,且放血不可過多。可見,中醫的放血療法在護理中的應用是有嚴格規范的!
(1)高熱降溫:大椎、十宣點刺放血;(2)咽喉腫痛:少商穴點刺放血;(3)頭痛:太陽穴點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點刺放血;(5)全身搔癢:耳後靜脈挑刺放血;(6)神經性皮炎、丹毒、癰癤在病灶周圍及相應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腸炎:曲澤、委中穴緩刺放血。【此處所列,僅作說明中醫「放血」是有講究的。請勿佯裝己知,擅自模仿!】
特別提示: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暈針現象,應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熱水,並注意觀察面色、脈象、血壓。
對症狀較重者,務必請醫生處理!非專業人員尤其不可盲目應用「放血療法」。
C. 什麼是放血療法放血療法能治什麼病
對於中醫所說的艾灸、針灸放血療法,沒有體驗過的人一想到的反應就是痛不痛的問題。那麼,什麼是放血療法?放血療法能治什麼病?
什麼是放血療法
中醫的放血療法是以針刺某些穴位或體表小靜脈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療方法。操作時,先行皮膚常規消毒,選用三棱針或粗毫針,速刺速出,針刺入一般不宜過深。常用於中暑、頭痛、咽喉腫痛、疔瘡、腰痛等。
中醫的放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唐宋時期,本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
《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
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現在的一次性點刺針更適合臨床應用和百姓大眾的自我治療方式。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本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
西方的放血療法的理論基礎是源自古希臘的醫聖希波克拉底和伽林,說人的生命依賴四種體液,血,粘液,黑膽汁和黃膽汁,這四種體液對應空氣,水,土和火,和中國的「金木水火土」接近,多了個「氣」少了「金木」。
古希臘人認為血在四種體液中是佔主導地位的,伽林大夫認為血是人體產生的,經常「過剩」,正如中醫里滋陰派講的「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一樣,中醫滋陰,古西醫於是就放血。伽林還和把人體皮下的動靜脈血管和身體各個內臟器管聯系起來,所謂「相表裡」,得不同的病,就在「相表裡」的血管上開口子放血,例如放右臂靜脈的血治療肝病,放左臂靜脈的血治療脾臟的病。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放血療法基本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但還有少量採用,如中醫或藏醫還存在採用放血療法的情況。西醫中,利用醫蛭吸吮臃腫塊附近的淤血,也還是一種常規的有效的治療方法。
放血療法能治什麼病
放血療法多用於治療扭傷
中醫經常採用的放血療法,主要目的在藉由排除微量血液約5——10cc,達到「去窒解淤」的功效。多用在治療淤血腫傷,跟減肥沒什麼關系。
「去窒」是放血促進循環,消除因體內循環不佳造成的水腫、酸痛感等;去淤則是治療因扭傷或撞擊造成的淤血。
放血具美容功效
放血就中醫角度而言,的確具有美容功效,但美容放血和一般放血方式不同。放血促進美容的原理,也是基於能促進臉部血液循環,因此改善臉部膚況;鄒瑋倫醫師表示,尋求美容放血的人士,青春痘及斑點的問題多有改善。
放血是採用極細微的梅花針,在臉部取主治穴道針刺,拔針時稍微用力,此時穴位可能會排出極微量的血,所以也被稱為放血美容。
提醒:放血不是人人適宜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種治療方式,有出血體質、血友病和暈血者一般是禁止使用的,另外孕婦也不宜這種治療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
D. 臉部散淤血的快速方法
臉部散淤血的快速方法
臉部散淤血的快速方法,很多人生活中難免會磕磕碰碰,人體受到碰撞擊打或是摔跤肌肉受傷後,往往會出現瘀傷積血,這是非常的不美觀的,那麼臉部散淤血的快速方法有哪些呢?
臉上淤青怎麼快速消除--- 葯物療法
如果人體的面部組織有非常嚴重性的淤青,可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葯物,比如三七片或者是雲南白葯等等,這些葯物是能夠有效的緩解淤青的症狀,大概需要連續服用一個星期左右就會取得較好的療效。
臉上淤青怎麼快速消除--- 雞蛋滾動法
臉上有淤青還可以利用雞蛋,直接將雞蛋煮熟剝去殼,然後將雞蛋來回的滾,冷了之後用開水再煮一下進行反思性的滾,每次需要十五分鍾以上,每天需要堅持做兩次,這樣也是能夠快速消除淤青的。
臉上淤青怎麼快速消除--- 放血法
如果淤青的部位有密集性的出血點,可以利用放血的方法,應該用消毒過的玻璃片等進行穿刺,然後將血液放出來,也可以用一根針用火消毒然後再將淤血擠出來。
穿刺放血一定要注意傷口的清潔,預防感染,進行消毒處理,這種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如果是沒有醫學常識的.人是不可以用這個方法進行處理,否則會引發感染的現象。
臉上淤青怎麼快速消除--- 葯酒法
花椒也是具有散瘀的效果的,建議選擇用乾的花椒,再利用一些烈性的白酒,直接將花椒裝進瓶子裡面。白酒需要稍稍的沒過花椒,然後蓋緊瓶蓋,
把瓶子進行熱水浴半個小時,但是一定要注意水溫不宜太高,大概70℃就可以了,防止玻璃瓶開裂,花椒酒泡子好了之後直接用毛巾或者是吸水紙敷在淤青部位,每次需要敷十五分鍾,最好是半個小時,每天可以多敷幾次。
快速去除臉上瘀血的方法:
1、 剛有淤血的2天內用冰袋敷(止血,避免淤血范圍擴大)2天後用熱水敷(促進淤血消散吸收)
2、淤血多是在外力作用下,使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因血液從毛細血管破裂處外滲致皮下。所以在完整的皮膚上可以看到皮膚一片淤青。
此時外滲致皮下的血液已屬異物,又因皮下神經豐富。所以疼痛感明顯。發生淤血24小時後,可以用溫水熱敷患處。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淤血消散。一般皮下淤血機體會慢慢吸收,時間大約需要兩周左右。
方法:
一、冷敷熱敷是廣為人用的祛瘀方法,效果因人而異,祛瘀速度不是很快。在受傷後的24小時內,最好是第一時間冷敷,用冰袋(冰塊)或是冰水毛巾敷傷處30分鍾左右。受傷超過24小時不要進行冷敷了,有害無益。
二、 冷敷過後就是採取熱敷了,熱敷需要每天都做,最好早中晚都做一次,一直敷到瘀斑消失為止。熱敷的方法很多的,可以用熱水泡毛巾、熱雞蛋、炒熱的沙子裝布袋、炒熱的粗鹽裝布袋,等等,把這些熱材料敷在最疼痛瘀黒處。
去除臉上的淤血紅色的方法
想要去除臉上的淤血紅色首先要根據其原因進行處理,如果是由於皮下出血所引起的淤血,可以及時服用抗生素類的葯物,並且在局部使用活血化瘀的葯物進行塗抹即可,如果是由於紅血絲過多而導致的臉部發紅
可以採用激光美容的方式修復紅血絲,激光美容的方式修復紅血絲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修復面部的醫療手段,並且在修復之後,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比較常見的護膚品以及洗面奶無法達到修復紅血絲的效果,只能起到幫助作用。
臉上有淤血的原因
臉上有淤血紅色的原因首先是考慮到由於外傷所導致的,當面部受到了外地重疾,就可能會導致皮下出血引起局部紅腫的情況,進而產生紅色的淤血現象
也有可能是臉部紅血絲過多而造成臉部紅血絲過多,會在臉上呈現不規則的紅色現象,也有可能是過敏導致的,當患者接觸到容易過敏的食物或者是對某種葯物過敏,也可能會導致臉部發紅。
激光去紅血絲的價格
激光去除紅血絲的價格在3000元到1萬元不等,但是具體的價格也是因人而異的,並不是所有的價格都能給出一個絕對的標准,具體的價格與出賣者臉部的情況來做具體的判斷,如果紅血絲顏色較淺並且面積較小,價格會相對低一些,如果面積較大價格會相對昂貴一些。
E. 放血療法的副作用是什麼呢,放血療法的原理
中醫放血療法原理?
中醫放血療法是種缺乏臨床研究的治療方法,但是早在很久以前,世界各地就已經有放血療法存在的跡象了!
通俗來說,中醫放血療法,就是通過用消毒後的針,刺入皮膚的某些穴位或體表小靜脈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療方法,刺絡放血能治病,但主要針對的是血淤、血熱、實證、急症等,並非能治百病。
當然,任何事情都需要辯證的看待,中醫放血療法也不例外!那麼其有哪些弊端呢?
放血療法的副作用也有一些,第一個就是不衛生,很容易感染細菌。第二個副作用就是放血量控制不好,很容易引起貧血。第三個副作用就是設備儀器要經過消毒以後才可以使用,因為都是反復使用的工具,所以一定要進行消毒,否則很容易感染一些病毒。
F. 臉部放血有什麼用
放血就中醫角度而言,的確具有美容功效,但美容放血和一般放血方式不同。放血促進美容的原理,也是基於能促進臉部血液循環,因此改善臉部膚況;鄒瑋倫醫師表示,尋求美容放血的人士,青春痘及斑點的問題多有改善。
放血是採用極細微的梅花針,在臉部取主治穴道針刺,拔針時稍微用力,此時穴位可能會排出極微量的血,所以也被稱為放血美容。
(6)什麼是面部放血擴展閱讀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種治療方式,有出血體質、血友病和暈血者一般是禁止使用的,另外孕婦也不宜這種治療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最後提醒,除急救外,其他需要放血的病症建議找醫生或在專業指導下操作,以免因不當的方式加重病情。
G. 放血療法
1、放血療法: 用三棱針或注射針頭刺入血絡或腧穴,使得局部血液適量流出,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治 療手段。具有通經活絡、開竅瀉熱、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等作用,主要用於實證、熱症、淤血、疼痛等病證。
2、放血療法的作用及適用范圍
放血療法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瀉熱開竅等作用,臨床用於氣滯證、血瘀證、實熱證所致,以疼痛、發熱、腫脹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並常用於急症的治療,有時對疑難雜症有特殊的療效。
《黃帝內經》中40餘篇提及刺絡放血,記載了刺絡放血的名稱、作用、針具、針法、主治、禁忌及機制。《靈樞經》開篇(九針十二原第一):「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宛陳則除之」,「宛」同「淤」,「陳」為「陳舊」,泛指絡脈於阻之類病症,「除」為清除,指清除淤血的刺血療法。即對於絡脈於阻不通引起病證,宜採用三棱針點刺出血,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靈樞經-經脈第十》:「雷公曰:細子無以明其然也。黃帝曰:諸絡脈皆不能經大節之間,必行絕道而出入,復合於皮中,其會皆見於外,故諸刺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結,急取之以瀉其邪而出其血,留之發為痹。」針刺絡脈,一般選擇刺他的結節,瀉邪而防治痹痛。
3、放血療法操作
1、針具:一次性三棱針或者一次性注射針頭。
2、消毒:予碘伏或者酒精、棉簽。
3、放血部位:選取穴位、淤血部位或者於阻的血絡。
4、體位:根據選取的穴位採用能充分暴露選取部位的體位,便於醫生操作及出血處理。
5、出血量:出血量的多少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耐受程度、年齡等決定。陽證、實證、熱症、新發病血量可偏多,陰證、虛症、久病出血量宜少。年輕力壯、氣血旺盛可稍多,年老體弱,小兒婦女則偏少。少量出血一般在10滴左右,一般用於手指、腳趾及頭面部的放血,如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麥粒腫等。中等量在5-1mlL左右,主要用於疔、癤、癰腫、急性軟組織扭傷及各種痛症。大量出血超出15ml,不超過400 ml,非專業人士不用。
操作:可採用點刺法、散刺法、刺絡法、挑刺法。
點刺法:點刺腧穴或者血絡以治療疾病。常用於四肢末端的十宣、十二井和耳尖以及面部的攢竹、上星、印堂、太陽等穴位。
散刺法:在病變部位周圍進行連續點刺來治療疾病,用於局部淤血、血腫、水腫及頑固性癬,散刺以促進淤血、水腫等排出,祛瘀生新的目的。
刺絡法:刺於淺表血絡或者靜脈使血液自然流出或橡皮管及火罐加壓輔助出血。使自然流血停止或者血液由暗紅變鮮紅停止。用於背部腧穴、曲澤、委中豐隆、承山耳背等穴位。
挑刺法:三棱針挑斷皮下纖維組織用於治療疾病的方法。選取挑刺部位,一手捏起皮膚,一手持針刺入皮膚,挑斷皮下部分白色纖維組織。用於治療肩周炎、頸椎病、胃病、失眠等病症。
根據不同需要不同部位選取不同的方法。
4、放血療法的適應症及禁忌症:
適應於內科病:如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後遺症、肝炎、血管神經性頭痛、三叉神經痛等。外科病:如疔、癤、腫、膿、急性乳腺炎、坐骨神經痛、肩關節炎、跌打扭傷等。婦科:如痛經、閉經、月經不調、不孕症等。五官科疾病:急性扁桃體炎、鼻炎、結膜炎、耳鳴、耳聾等。皮膚科疾病:神經性皮炎、牛皮癬、濕疹、面部痤瘡、帶狀皰疹等。
禁忌症:1、體質虛弱、貧血、低血壓、過度疲勞、精神高度緊張、嚴重的嘔吐腹瀉。
2、孕婦、產後、習慣性流產禁用,經期謹慎,如治療月經病可辯證使用。
3、大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4、皮膚感染、潰瘍、瘢痕血管瘤禁刺患處。
5、嚴重的傳染病熱及嚴重的心、肝、腎、功能損害患者。
6、動脈及血管瘤禁刺。
H. 放血有什麼作用
中國傳統醫學的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內蘊之熱毒,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 針刺放血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 中醫放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 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 唐宋時期,針刺放血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 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 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針刺放血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方法分為:點刺(又稱速刺);挑刺(多用於胸背部及耳後部位放血);緩刺(多用於肘部、腘窩部的淺靜脈放血);圍刺(又稱散刺。用於皮膚病等病灶周圍點刺出血)等。在護理方面嚴格提示:體質虛弱、孕婦及凝血機制不良者不採用此法。特別強調手法宜穩、准、輕,而不宜過猛,且放血不可過多。可見,中醫的放血療法在護理中的應用是有嚴格規范的! (1)高熱降溫:大椎、十宣點刺放血;(2)咽喉腫痛:少商穴點刺放血;(3)頭痛:太陽穴點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點刺放血;(5)全身搔癢:耳後靜脈挑刺放血;(6)神經性皮炎、丹毒、癰癤在病灶周圍及相應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腸炎:曲澤、委中穴緩刺放血。【此處所列,僅作說明中醫「放血」是有講究的。請勿佯裝己知,擅自模仿!】 特別提示: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暈針現象,應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熱水,並注意觀察面色、脈象、血壓。 對症狀較重者,務必請醫生處理!非專業人員尤其不可盲目應用「放血療法」。
I. "放血"是怎樣的如何進行放血
一,介紹 ★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本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唐宋時期,本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本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 二,方法: 1.先將針具煮沸消毒,然後操作者的雙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進行常規消毒。 2.臨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絡法和劃割法兩種。 (1)刺絡法:該法又分點刺、挑刺、叢刺三種刺法。點刺有速刺(對准放血處,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後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該法運用較多,大多數部位都宜採用)、緩刺(緩慢的刺入靜脈1~2毫米,緩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適用於腘窩、肘窩、頭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針刺入皮膚或靜脈後,隨即針身傾斜,挑破皮膚或靜脈放出血液或粘液,適用於胸、背、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叢刺是用集束針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數多、刺入淺,以有血珠滲出為度,適用於扭挫傷、脫發、皮膚病等。同時還經常配合拔罐療法。 (2)劃割法:多採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為宜,使刀身與劃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後進刀劃割。適用於口腔內膜、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3.在用右手刺絡或劃割放血的同時,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輔助動作,以配合放血。 「禁忌症」 1.患有血小板減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暈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療法。 2.貧血、低血壓、孕期和過飢過飽、醉酒、過度疲勞者,不宜使用本療法。 「注意事項」 1.首先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2.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3.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宜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 4. 一般放血量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過2次。1~3次為一療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採取壓迫止血。 5. 如本療法僅為對症急救應用,待病情緩解後,要全面檢查,再進行治療。切不可濫用放血療法。 三,工具 ★三棱針是一種常見的放血工具,用來刺破人體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三棱針刺絡放血具有通經活絡、開竅泄熱、調和氣血、消腫止痛等作用,各種實證、熱證、瘀血、疼痛等均可應用。 ★頭痛較劇者,可選太陽、陽白、中沖等穴,用小號三棱針,點刺出血少許。 ★高血壓性頭痛可選雙太陽、印堂。配穴為:脹痛以前額為劇者,加雙攢竹;疼痛以頭頂為甚者,加百會;劇痛再加四神聰;痛兼頸項強者,加雙風池;眩暈欲仆、眼花、耳鳴等症狀突出者加雙頭維穴。患者坐位,穴位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各穴約0.2厘米深,每穴擠血5~6滴,每日或間日1次,10次為1療程。 ★三棱針點刺太陽(雙)、魚腰(雙)及印堂穴,擠血適量,然後用棉球按壓針孔也可治療神經性頭痛。
J. 臉上痘痘中醫放血有什麼作用
作用其實就是把那些毒素排干凈,不過這方法太極端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