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主要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建成後的國際空間站有什麼用途拜託各位了 3Q
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1983年由美國總統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建造迄今為止最大的載人空間站.經過近十餘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設汁,直蘇聯解體、俄羅斯加盟,國際空空站才於 1993年完成設計,開始實施。 該空間站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11個國家)共16個國家參與研製。其設計壽命為10~15年,總質量約423噸、長108米、寬(含翼展)88米,運行軌道高度為397千米.載人艙內大氣壓與地表面相同,可載6人。 其主要結構是(1)基礎桁架。它用來安裝各艙段、太陽能電池板,移動服務系統及站外暴露試驗設施等。(2)居住艙。它主要用於航天員的生活居住.其中包括走廊、廁所、淋浴,睡站和醫療設施,由美國承擔研製與發射到太空。(3)服務艙。它內含科學儀器設備等服務設施.也含一部分居住功能.由俄羅斯研製並發射.(4)功能貨艙。它內設有航天員生命保障設施和一部分居住功能(如廁所、衛生設施等,並發射。(5)多個實驗艙。其中美國1個、歐空局1個,日本1個、俄羅斯3個。美過、日本和歐洲局的3個實驗艙將提供總計為33個國際標準的有效載荷機櫃;俄羅斯的實驗艙中也有20個實驗機櫃。另外日本的實驗艙還連有站外暴露平台,用於對空間環境直接接觸實驗。(6)3個節點艙。它們由美國和歐空局研製,是連接各艙段的通道和航和太陽能電池帆板。它們由美國和俄羅斯兩國提供。(8)移動服務系統。它由加拿大研製。 國際空間站在組裝階段,其主要設施由俄羅斯的質子號火箭、歐空局阿里安5號火箭以及美國的太空梭發射運送。組裝完成後的運輸工作由美國的太空梭、俄羅斯的聯盟一TM飛船及進步號貨運飛船完成。美國還計劃研製一種有升力的救生飛船參與工作。 到2000年7月為止,國際空問站已有3個艙送人太空,即俄羅斯提供的功能貨艙、服務艙和美國提供的節點1號艙。按計劃,此後還將陸續發射加拿大製造的遙控機械臂、美國的中央桁架和節點2號艙、日本的實驗艙和站外暴露平台、歐空局的實驗艙和美國的居住艙等a如果順利,預計在2004年將完成全站的組裝任務。 組裝成功後的國際空間站將作為科學研究和開發太空資源的手段,為人類提供一個長期在太空軌道上進行對地觀測和天文觀測的機會。 在對地觀測方面,國際空間站比遙感衛星要優越。旨先它是有人參與到遙感任務之中,因而當地球卜發生地震、海嘯或火閃噴發等事件時,在站上的航天員可以及時調整遙感器的各種參數,以獲得最佳觀測效國;當遙感器等儀器設備發生故障時,又可隨時維修到正常工作狀態;它還可以通過太空梭或飛船更換遙感儀器設備,使新技術及時得到應用而又節省經費。用它對地球大氣質量進行監測,可長期預報氣候變化。在陸地資源開發,海洋資源利用等方面,也都會從中受益.國際空間站在天文觀測上要比其他航天器優越得多實了解宇宙天體位置、分布、運動結構、物理狀態、化學組成及其演變規律的重要手段。因為有人參於觀測,再加上空間站在太空的活動位置和多方向性,以及機動的觀察測定方法,因而可充分發揮儀器設備的作用._通過國際空間站,天文學家不僅能獲得宇宙射線,亞原子粒子等重要信息,了解宇宙奧秘,而且還能對影響地球環境的天文事件(如太陽耀斑、暗條爆發等)作出快速反應,及時保護地球,保護在太空飛行的航天器及其成員。 國際空間站上的生命科學研究,可分為人體生命與重力生物學兩方面:人體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可直接促進航天醫學的發展,例如,通過多種參數來判斷重力對航天員身體的影響,提高對人的大腦、神 經和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重力生物學和材料科學的研究與應用有廣闊的前景,而國際空間站的微重力條件要比和平號空間站和太空梭優越得多,特別是在材料發展上可能起到一次革命性的進展。 僅就太空微重力這一特殊因素來說,國際空間站就能給研究生命科學、生物技術、航天醫學、材料科學、流體物理、燃燒科學等提供比地球上好得多、甚至在地球無法提供的優越條件,直接促進這些科學的進步。同時,國際空間站的建成和應用,也是向著建造太空工廠、太空發電站,進行太空旅遊,建立永久性居住區(太空城堡),向太空其他星球移民等載人航天的遠期目標接近了一步。
2. 中國空間站分為幾個部分
中國空間站分為5個部分,由核心艙、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問天、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五個模塊組成。各飛行器既是獨立的飛行器,具備獨立的飛行能力,又可以與核心艙組合成多種形態的空間組合體,在核心艙統一調度下協同工作,完成空間站承擔的各項任務。
中國空間站一般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中的一個空間站系統。預計在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軌道高度為400到450公里,傾角42到43度,設計壽命為10年,長期駐留3人,總重量可達90噸,以進行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空間站擬按長期載3人狀態設計,運營階段每半年由載人飛船實施人員輪換,而初期將採用人員間斷訪問方式。載人空間站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實驗的重要基地,在軌運營10年以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間站建設,初期將建造三個艙段,包括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每個規模20多噸。
3. 空間站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人類已經實現了在太空中短暫的旅行,但科學的腳步並沒有因此而停止。為了了解、開發太空,就需要有個可供宇航員長期工作和生活的基地。隨著航天科技的發展,在太空中建立新居所的條件成熟了。小型的空間站可一次發射完成,較大型的可分批發射組件,在太空中組裝成為整體。在空間站中要有人能夠生活的一切設施,不再返回地球。
國際空間站的規模一般都很大,結構也比較復雜。空間站一般包括宇航員居住艙、實驗艙、服務艙,對接過渡艙、桁架、太陽電池等部分組成,試用期為5~10年。總質量約423噸、長108米、寬(含翼展)88米,運行軌道高度為397千米,載人艙內大氣壓與地表面相同,可載6人。建成後總質量將達438噸,長108米。
4. 對於空間站的構造和組成,你了解多少
相信很多人都對空間站感興趣,我也非常感興趣。我從小就是一名天文愛好者,經常從電視上看到關於空間站的報道。空間站就是一個在太空的巨型飛行器,它比宇宙飛船要大得多,宇航員叔叔可以在裡面居住。空間站即是宇航員叔叔工作的地方,又是宇航員叔叔在太空的“家”。可想而知,空間站的作用是有多大了吧。空間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它在太空飛行,是有很多部分組成的。空間站主要是在外太空飛行,比飛機飛行的高度要高得多。其實,空間在的構造是很復雜的,它是由很多部分組合而成的,至於都有哪些部分,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空間站的組成包含宇航員們工作的區域。
空間站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宇航員們工作的地方,這是一塊單獨的區域,裡面有一些復雜的設備和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里,宇航員就可以做實驗了,比如:研究月球的土壤、研究火星的成分等等。這塊區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為我們的宇航員探索宇宙提供了可能。
關於空間站的構造和組成,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5. 空間站分為幾部分
空間站艙體由前向後依次為:氣密過度艙、氣壓艙、科研艙、兩個居住艙、兩個過度艙、健身醫療艙和聯動機件艙。空間站各組件將由超大推力「能源」型火箭分批送入地球軌道,並在那裡完成組裝。再由空間站上的數百個蜂窩狀小型電動噴氣發動機產生動力,最終使空間站遠征火星。預計,空間站建設工期長達10年,所需資金約為100億美元。
6. 空間站通常包含哪些部分
空間站也稱軌道站或航天站,由於體積較大,一般都設計成組合式結構,由中心構架和一系列對接艙、氣閘艙、軌道艙、生活艙、服務艙、專用設備艙和太陽能電池帆板等組成,每個艙段都有幾個載人飛船那麼大。空間站內部一般設有儀器室、控制室、實驗室、航天員卧室、餐廳、衛生間等,供航天員工作、居住和休息、娛樂,航天員還能洗澡、散步、鍛煉身體、看電視,以及與家人朋友通過可視電話聊天等,艙內形成和地球壓力、溫度、濕度等地面條件相同的人造環境。
7. 空間站一般分為哪幾個部分
空間站一般重達數十噸,可居住空間數百立方米。它基本上由幾段直徑不同的圓筒串聯組成,分為對接艙、氣閘艙、軌道艙、生活艙、服務艙和太陽電池翼等幾個部分。對接艙一般有數個對介面,可同時停靠多艘載人飛船或其他航天器,是空間站的停靠碼頭。氣閘艙是宇航員在航道上出入空間站的通道。軌道艙是宇航員進行科研和工作的場所,裝有各種必需的儀器設備。生活艙是宇航員吃飯、休息和娛樂的地方。服務艙主要用來承裝動力和能源系統。太陽電池翼通常裝在空間站本體的外側,為空間站上各個儀器設備提供電源。
8. 空間站的組成
空間站是由對接艙、氣閘艙、軌道艙、生活艙、後勤服務艙、專用設備艙和太陽能電池等幾部分組成。空間站又稱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
空間站分為單模塊空間站和多模塊空間站兩種。單模塊空間站可由航天運載器一次發射入軌,多模塊空間站則由航天運載器分批將各模塊送入軌道,在太空中將各模塊組裝而成。在空間站中要有人能夠生活的一切設施,空間站不具備返回地球的能力。
空間站的特點之一是經濟性。例如,所有的空間站都不具有返回地面的功能而是在太空接納航天員進行實驗,可以使載人飛船成為只運送航天員的工具,從而簡化了空間站的結構,既能降低其工程設計難度,又可減少航天費用。
9. 中國空間站的基本組成是怎樣的
中國空間站包括核心艙、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問天、載人飛船(即已經命名的「神舟」號飛船)和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飛船)五個模塊組成。各飛行器既是獨立的飛行器,具備獨立的飛行能力,又可以與核心艙組合成多種形態的空間組合體,在核心艙統一調度下協同工作,完成空間站承擔的各項任務。
1、核心艙
全長約18.1米,最大直徑約4.2米,發射質量20-22噸。核心艙模塊分為節點艙、生活控制艙和資源艙。
主要任務包括為航天員提供居住環境,支持航天員的長期在軌駐留,支持飛船和擴展模塊對接停靠並開展少量的空間應用實驗,是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核心艙有五個對介面,可以對接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和兩個實驗艙,另有一個供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出艙口。
2、實驗艙
全長均約14.4米,最大直徑均約4.2米,發射質量均約20-22噸。
空間站核心艙以組合體控制任務為主,實驗艙II以應用實驗任務為主,實驗艙I兼有二者功能。實驗艙I、II先後發射,具備獨立飛行功能,與核心艙對接後形成組合體,可開展長期在軌駐留的空間應用和新技術試驗,並對核心艙平台功能予以備份和增強。
3、貨運飛船
最大直徑約3.35米,發射質量不大於13噸。貨運飛船是空間站的地面後勤保障系統。
主要任務,一是補給空間站的推進劑消耗,空氣泄漏,運送空間站維修和更換設備,延長空間站的在軌飛行壽命;二是運送航天員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間站航天員在軌中長期駐留和工作;三是運送空間科學實驗設備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間站具備開展較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的條件。
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貨運飛船,採用模塊化設計,具有全密封貨艙、半密封/半開放貨艙、全開放貨艙三種構型,可以把不同的載荷包括小型艙段運輸上去,由航天員和機械臂將其裝配到空間站上。
發射該飛船的是新研製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中國空間站可以說是節能典範:
中國空間站研發面臨很多技術上的挑戰,將以更先進的控制技術、能源技術、再生技術,將空間站打造成節能典範。
要為航天員的生活、工作、實驗提供很好的條件,保證滿足空間科學研究的需要,相應對空間站規模和性能提出要求。這就需要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提高空間站對人的保障能力;掌握更好的控制技術,進一步提升空間站姿態穩定度、微重力水平。
空間站要長期運營,需考慮經濟性問題,如何通過綠色、再生技術等,提高空間站物資循環利用率,減少地面補給需要,實現資源再利用,譬如,用廢水、尿液製造氧氣,對二氧化碳等人體廢棄物進行的再生去除等。
空間站還需要更大規模的供電能力。光電和太陽能在地面都有應用,空間上會更重視利用太陽能發電,進一步提高太陽電池發電效率,提高儲能電池效率及壽命、可靠性安全性。
10. 空間站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空間站又稱「航天站」,通常由對接艙、氣閘艙、軌道艙、生活艙、後勤服務艙、專用設備艙和太陽能電池等幾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