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胰腺假性囊腫的症狀有哪些
在急性胰腺炎或胰腺外傷後出現持續上腹痛、惡心嘔吐、體重下降和發熱等,腹部捫及囊性腫塊時,應首先考慮假性胰腺囊腫形成的可能。及時進行下列檢查,作出診斷。
(一)血尿澱粉酶測定囊腫內胰酶經囊腫壁吸收後可出現於血尿中,引起血清和尿液中澱粉酶呈輕度到中度增高。但有報告約於50%的病例澱粉酶可不升高。一般在急性胰腺炎所致假性囊腫,血清澱粉酶常持續升高,而慢性胰腺炎所致者常正常。
(二)B超檢查B超檢查是診斷胰假性囊腫的一項簡便而有效的手段,典型者於上腹可探及一位置明確、范圍肯定的液性暗區。B超對鑒別包塊和囊腫特別有助,對胰假性囊腫的診斷正確率可達73%~91%。動態的超聲探查可了解囊腫大小的改變。此外,在B超引導下,可作囊穿刺,抽取囊液作生化和細胞學檢查。
(三)CT檢查在CT掃描圖上胰假性囊腫為邊緣光滑的圓形或卵圓形密度均勻減低區。如CT檢查顯示有氣液平面,說明有感染性膿腫形成。
(四)X線檢查X線鋇餐檢查對胰腺假性囊腫亦有定位價值,除可排除胃腸腔內病變外,尚可見到囊腫對周圍臟器的壓迫和移位徵象。如在胃後有大的假性囊腫存在,鋇劑可顯示胃向前推移,胃小彎亦可受壓。胰頭部假性囊腫可使十二指腸曲增寬,橫結腸向上或向下移位。腹部平片偶可發現胰腺鈣化陰影。
(五)ERCP通過ERCP可確定囊腫的存在和位置,並有助於與胰癌相鑒別。假性囊腫時ERCP表現有囊腫充盈;主胰管梗阻,梗阻端呈錐形或截然中斷;膽總管受壓移位;非溝通性囊腫時胰管分支受壓和局限性分支不充盈。但約有半數假性囊腫不與主胰管溝通,故胰管造影正常不能否定診斷。ERCP亦可檢查有否瘺管存在。但ERCP可促使繼發感染或使炎症擴散,故在診斷業已肯定的病例,不宜列為常規檢查。
(六)選擇性動脈造影
選擇性動脈造影對假性囊腫有肯定的診斷價值,能顯示病變部位。囊腫區呈無血管區,並見鄰近血管移位變形。該項檢查能正確地診斷血管受侵情況,確定有否出血和出血來源,判斷囊壁內有否假性動脈瘤存在。血管造影對判斷假性囊腫是否侵入脾內,較B超和CT更有價值。
少數假性囊腫無症狀,僅在B超檢查時發現。大多數病例臨床症狀系由囊腫壓迫鄰近臟器和組織所致。約80%~90%發生腹痛。疼痛部位大多在上腹部,疼痛范圍與囊腫位置有關,常向背部放射。疼痛的發生系由於囊腫壓迫胃腸道、後腹膜、腹腔神經叢,及囊腫和胰腺本身炎症所致。有惡心、嘔吐者約20%~75%;食慾下降者約有10%~40%。體重下降約見於20%~65%的病例。發熱常為低熱。腹瀉和黃疸較為少見。囊腫如果壓迫幽門可導致幽門梗阻;壓迫十二指腸可引起十二指腸郁積及高位腸梗阻;壓迫膽總管可引起阻塞性黃疸;壓迫下腔靜脈引起下腔靜脈梗阻症狀及下肢浮腫;壓迫輸尿管可引起腎盂積水等。縱隔內胰腺假性囊腫可有心、肺和食道壓迫症狀,發生胸痛、背痛、吞咽困難、頸靜脈怒張等。如果假性囊腫伸展至左腹股溝、陰囊或直腸子宮隱窩等處,可出現直腸及子宮受壓症狀。
體格檢查時,約於50%~90%患者上腹部或左季部有包塊可捫及。包塊如球狀,表面光滑,鮮有結節感,但可有波動感,移動度不大,常有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