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面癱病(面神經麻痹)
表現為面部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特徵的一種疾病。
常見口眼歪斜,眼見閉合不全,額頭紋消失,面部麻木,味覺減退等症狀。
中醫名稱叫「口癖」,屬於「中風」范疇。
中醫認為本病多有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外不固,風寒或風熱乘虛侵襲面部,致使面部經氣阻滯,筋脈失養,筋脈肌肉縱緩不收而發病。
中醫臨床分型為:1、風邪入絡,2、氣血兩虛,3、痰瘀互阻
4、肝風內動。
常用方劑為:牽正散,八珍湯,補陽還五湯等加減。
中醫針灸:常用穴位:風池、翳風、陽白、地倉、頰車、下關、合谷、迎香等穴位。
還可以配合面部推拿,艾灸,理療,功能鍛煉等方法。
民間中醫有許多治療面癱的方法,如:耳後放血,貼膏葯,鱔魚血,火燒穴位等等。(這些應該都屬於利用強刺激療法,來達到身體硬性對局部做出應激反應,有利有弊。)
臨床上遇見的大部分類型基本都會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面部受風吹,或受寒,而且受風寒的時間比較長,但是寒冷的程度不太重。有的是坐車時因開車窗吹風,有的是夜晚睡覺沒有關窗,或者剛幹完體力活面部溫度高時有貪圖一時涼爽導致,往往第二天早晨起來發現一側面部不受控制發生了面癱。
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思就是身體正氣充足,外來邪氣不可侵犯,正可勝邪。
臨床本人偏好用「桂枝湯」加減治療面癱,治療法度就是,養正氣,通經脈,活氣血。如果患者體質有其他的痰濕、血瘀、氣虛、等臨床可以隨證加減治療。治療原則離不開張仲景的:「辯證論治,隨證治之。」
切記,如果有面部不適等症狀,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去治療,切勿急病亂投醫,耽誤病情,而留下後遺症。
B. 今被風吹過感覺自己的臉不對稱而且眼睛脹流淚流
建議你盡快看眼科的醫生,你這個應該是有炎症。
建議你滴無環鳥苷眼葯水和氟哌酸眼葯水交替使用,2小時一次,洗臉帕必須每天煮沸消毒2-3次,而且應該單獨使用,防止反復感染。不要用手經常去揉眼睛啊。
C. 臉部中風是什麼原因
臉部中風也叫面癱,也稱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是面神經炎、面神經受到壓迫、缺血等導致面神經支配的肌肉癱瘓,其早期治療就是應用激素、脫水、營養神經,後期可給予針灸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D. 睡覺受風吹的話,為什麼會嘴斜眼歪呢>>
這叫中風,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疾病。由於本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並發症多的特點,所以醫學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並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預防中風的重要性已經引起國內外醫學界的重視,醫學家們正從各個方面探索中風的預防措施。
1、 高血壓是發生中風最危險的因素,也是預防中風的一個中心環節,應有效地控制血壓,堅持長期服葯,並長期觀察血壓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2、 控制並減少短暫性腦血管缺血發作(即一過性偏肢麻木、無力或眩暈、復視、吞咽困難、走路不穩等症狀)是預防中風關鍵的一個環節。一旦小中風發作,須立即抓緊予以系統治療,就有可能避免發生完全性中風。
3、 重視中風的先兆徵象,如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時,就應採取治療措施,避免中風的發生。
4、 消除中風的誘發因素,如情緒波動、過度疲勞、用力過猛等,應自我控制和避免。
5、 及時治療可能引起中風的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滯血症、A性行為、肥胖病、頸椎病等。
6、 飲食要有合理結構,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適當多食豆製品、蔬菜和水果。應忌煙,少酒,每日飲酒不應超過100毫升(白酒)。定期有針對性地檢查血糖和血脂。
7、 堅持體育鍛煉和體力活動,能促進膽固醇分解從而降低血脂,降低血小板的凝集性,並能解除精神緊張和疲勞。
8、 要注意心理預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做到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壓急劇升高,引發腦血管病。
中風患者在氣候變化時應當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不要用腦過度;平時外出時多加小心,防止跌跤;起床、低頭系鞋帶等日常生活動作要緩慢;洗澡時間不宜太長;注意治療原發病,防止再發腦血管病。根據不同病因,堅持治療,定期復查必要的項目。為防止再發,以上注意事項均應予以足夠重視。
如果你擔心中風,就必須立刻做到下面四件事:
1.多吃蔬菜和水果 每天至少吃五種或更多,其中一定要有紅蘿卜才行。
每周吃五次或五次以上紅蘿卜的人,比每個月只吃一次或不到一次紅蘿卜的人,要少68%罹患中風的危險!這是哈佛大學追蹤90,000位女護士長達八年之後,所得到的結果。另外,菠菜也是很有效的預防中風的食物。紅蘿卜和菠菜的保護功效是因為它們富含β-胡蘿卜素的緣故。據研究指出,每天攝取15-20毫克β-胡蘿卜素的人,和每天只攝取6毫克的人相比,二者的中風機率相差得很明顯。
像胡蘿 、菠菜和其他各種富含β-胡蘿卜素的蔬菜之所以能預防中風,是因為胡蘿卜素能夠防止膽固醇被氧化成有害的形態,進而堆積在血管內,造成血液凝塊。更重要的是,血液中若含有大量β-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可以幫助你免於中風而死亡,或減少中風所造成的神經傷害,並且加速身體復原!這是布魯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檢驗了八十位中風病人病發後二十四小時內的血液之後,所得到的結論。這是因為當你中風,也就是腦部缺氧的時候,你的腦部細胞功能開始發生障礙,最嚴重的情況就是腦神經細胞受傷。但是如果你血液中含有許多維生素A,它就能夠在各種細胞病變發生的時候加以阻止,因而減輕腦部受損的程度或死亡的機會。
2.每周至少吃三次魚,尤其是富含omega-3脂肪的魚。
如果你的血液中含有大量omega-3脂肪酸,你中風的機會就比較少一點;而且即使中風,傷害也會比較小。荷蘭最近的研究發現,年齡在60-69歲之間,每周至少吃一次魚的人,那些不吃魚的人,在往後十五年內中風的機會要少一半。
日本所進行的一連串研究也發現,每天吃9盎司魚肉的漁民,比每天只吃3盎司魚肉的農夫,因中風而致死亡的機會要少25-40%。
這是因為神奇的omega-3脂肪酸能夠調節血液的狀態,使血液較不容易形成凝塊,進而防止大腦血管阻塞。如果你的年齡已大到會令你擔心自己的血管阻塞,你不妨想像一下這種情況:當你服下魚油以後,它就會在你的細胞膜內停留。這種充滿魚油的細胞較富彈性,有如液體般的柔軟。也就是說,像這種柔軟形態的細胞比較容易擠過狹窄收縮的血管,把氧氣運送給腦部和心臟的細胞。這種巧妙的變化可以救你一命,特別是當你的血管已經老化和受阻塞的時候。
順便一提的是,吃飽和動物性脂肪的作用恰恰相反,會使細胞膜變得更僵硬。因此,為了預防中風和心臟血管疾病,最好別吃這一類的脂肪。
3.控制鹽的攝取量。
即使鹽不會使你的血壓上升,它也可能對腦部組織有害,引起微小的中風。曾有人用老鼠做實驗,分別喂給它們高鹽和低鹽的飲食。吃高鹽飲食的老鼠在十五周內,竟然全部中風死掉,雖然它們的血壓並沒有升高;而吃低鹽飲食的老鼠只有12%因中風而死掉。吃高鹽飲食致死的老鼠,則因一連串輕微中風,最後導致腦部組織壞死和動脈受損。
4.不妨考慮喝茶,尤其是喝綠茶。
記住,採取這些行動,能夠在你萬一中風時,減輕你神經的受傷程度,並降低死於中風的機會。
E. 面部受風,面癱怎麼治
面部受風導致面癱,是受風寒引起的,面部的神經受損不能自由的做表情。中醫治療面癱在辯證論治的基礎上,通過調動人體的經絡,達到扶正、行氣活血、通絡驅痹的作用,從而使神經細胞活躍、加快血液循環、提高免疫機能,促進對神經細胞組織的修復、調節神經系統功能、修復受損神經,初步控制病情,讓患者的症狀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並達到逐漸好轉的目的。
F. 中醫受風是什麼意思
1、風為陽邪,輕揚開泄,易襲陽位:風邪善動不居,具有輕揚、升發、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屬於陽邪。其性開泄,指其易使腠理宣洩開張而有汗出。故風邪侵襲,常傷及人體的上部(頭、面)、陽經和肌表,使皮毛腠理開泄,出現頭痛、汗出、惡風等症。
2、風性善行而數變:「善行」,指風性善動不居,游移不定。故其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無定處的特徵。如風寒濕三氣雜至而引起的痹證,若見遊走性關節疼痛,痛無定處,則屬於風邪偏盛的表現,稱為「行痹」或「風痹」。「數變」,指風邪致病變幻無常,發病迅速。
如風疹塊(蕁麻疹)就表現為皮膚瘙癢時作,疹塊發無定處,此起彼伏,時隱時現等特徵。同時,以風邪為先導的外感病,一般發病急,傳變也較快。如風中於頭面,可突發口眼斜;小兒風水證,起病僅有表證,但短時間內即可現頭面一身俱腫、小便短少等。
3、風性主動:「主動」,指風邪致病具有動搖不定的特徵。如風邪入侵,常現顏面肌肉抽掣,或眩暈、震顫、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兩目上視等。臨床上因受風而面部肌肉顫動,或口眼斜,為風中經絡;因金刃外傷,復受風毒之邪而出現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等症,也屬於風性主動的臨床表現。
4、風為百病之長:長者,始也,首也。風為百病之長,一是指風邪常兼它邪合而傷人,為外邪致病的先導。因風性開泄,凡寒、濕、暑、燥、熱諸邪,常依附於風而侵犯人體,從而形成外感風寒、風濕、風熱、風燥等證。
G. 被風吹到了,面部偏癱怎麼辦
你好,嘴歪可能是由於面部神受損,俗稱面癱引起的,面癱其實是由於免疫力下降、受風、感冒、手術外傷等一些病因造成的,面癱的根本問題是面神經受損,導致面部肌肉不受支配,俗話說就是中風了,被風吹了,或者長時間過度疲勞,精神過度緊張,以及皰疹中耳炎等疾病都是引起面癱的主要原因。
H. 整個面部,頭部受風腫脹,請問這樣的情況是怎麼回事的
面癱編輯詞條 編輯摘要 摘要
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綜合症,俗稱「面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吊斜風」、「面神經炎」、「歪嘴風」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和性別限制。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腮、努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目錄
1臨床表現
2是怎樣形成的
3治療方法
4偏方治面癱
5患者治療過程中…
6食療 展開 目錄
1臨床表現
2是怎樣形成的
3治療方法
4偏方治面癱
5患者治療過程中…
6食療
7針灸療法
8護理 收起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多數病人往往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它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其中周圍性面癱發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平常人們所常說的面癱,在多數情況下是指面神經炎而言。因為面癱可引起十分怪異的面容,所以常被人們稱為「毀容病」。 面癱的根源在於頸椎骨骼錯位歪斜壓迫神經引起神經痙攣而形成面部神經痙攣麻痹,導致面部肌肉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等症。心理因素易引發面癱:調查顯示,心理因素是引發面神經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經麻痹發生前,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存在身體疲勞、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及身體不適等情況。應注意保持良好心情:防止面癱最好的辦法是平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證充足的睡眠,並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 貝爾氏麻痹(面癱)的症狀1.一側(偶為雙側)面部表情肌癱瘓(病側額紋變淺或消失,眼裂增寬,眼瞼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口角歪向健側,鼓腮時病側口角漏氣)。2.病初多有耳周疼痛,有的患者出現耳後翳風穴疼痛嚴重,甚至會出現透皮牽扯痛。3.可伴有患側舌前2/3味覺減退,聽力過敏、聽力下降等等。面癱的分類根據神經受損部位的不同,面癱應分為周圍性面癱(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和中樞性面癱(中樞性面神經麻痹),二者的具體臨床表現也是有所不同的。周圍性面癱是指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所引起的面癱。病變可位於面神經核以下的部位,如橋腦下部、面神經管、中耳或腮腺等。其病變側全部表情肌癱瘓。表現為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鼓腮漏氣等,可有聽覺改變、舌前2/3味覺減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礙等特點,其中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即貝爾麻痹)。中樞性面癱是指病損位於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即當一側皮質腦干束受損時引起的面癱。由於面神經核上部的細胞接受兩側皮質腦干束的纖維,其軸突組成面神經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經核下部的細胞只接受對側皮質腦干束的纖維,其軸突組成面神經的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樞性面癱時表現為病變對側眼裂以下的顏面表情肌癱瘓,常伴有與面癱同側的肢體癱瘓,無味覺和唾液分泌障礙等臨床特點。
編輯本段是怎樣形成的
面癱生成的原因就是面部中風,從而導致面部血液循環不暢。造成面部缺血,缺氧引起面部神經麻痹、發炎、甚至壞。使面部肌肉,不受大腦控制產生鬆弛下垂。被人們誤認為口眼歪斜。 舉個大家易懂例子:我們睡覺時把胳膊枕在頭下,會有什麼情況發生呢?手麻了,不聽使喚了。面癱也是一樣,只不過胳膊麻了是外力壓迫導致的麻痹。面癱是面部中風(受風)、病毒、外傷等原因導致的面神部經麻痹、發炎從而造成患病一側肌肉下垂所以也叫面部神經炎。 面癱的檢查:(1).靜止檢查:莖乳突: 檢查莖乳突是否疼痛或一側顳部、面部是否疼痛。額部: 檢查額部皮膚皺紋是否相同、變淺或消失,眉目外側是否對稱、下垂。眼 : 檢查眼裂的大小,兩側是否對稱、變小或變大,上眼瞼是否下垂,下眼瞼是否外翻,眼瞼是否抽搐、腫脹,眼結膜是否充血潰瘍,是否有流淚、干澀、酸、脹的症狀。耳:檢查是否有耳鳴、耳悶、聽力下降。面頰:檢查鼻唇溝是否變淺、消失或加深。面頰部是否對稱、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覺發緊、僵硬、麻木或萎縮。口: 檢查口角是否對稱、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腫脹,人中是否偏斜。舌 :檢查味覺是否受累。(2)運動檢查抬眉運動:檢查額枕肌額腹的運動功能。重度患者額部平坦,皺紋一般消失或明顯變淺,眉目外側明顯下垂。皺 眉:檢查皺眉肌是否能運動,兩側眉運動幅度是否一致。閉 眼: 閉眼時應注意患側的口角有無提口角運動,患側能否閉嚴,及閉合的程度。聳 鼻:觀察壓鼻肌是否有皺紋,兩側上唇運動幅度是否相同。示 齒: 注意觀察兩側口角運動幅度,口裂是否變形,上下牙齒暴露的數目及高度。努 嘴: 注意觀察口角兩側至人中的距離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狀是否對稱。鼓 腮 :主要檢查口輪匝肌的運動功能。
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目前治療面癱的方法很多,在臨床上使用最多效果比較好的卻不多。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有貼膏葯(如面癱康、復方牽正膏)、針灸、口服中葯調理、口服及注射西葯等。針灸治療主要方法如下:以針灸治療,並以手法為主,治療過程中不加用葯物或電針。法則:祛風通絡。處方:合谷、太沖、牽正、頰車透地倉,地倉透頰車,風池,下關,迎香,承漿或頰承漿。每次選三或四穴。加減法:眼瞼不能下合、露睛流淚者,加攢竹、魚腰、絲竹空,陽白透魚腰。耳後痛者,加翳風。味覺減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補平瀉,抽針法。操作:合谷,太沖,風池針用瀉法,下關,牽正,迎香,平刺,採用平補平瀉法,陽白向下平刺透魚腰,地倉向頰車平刺,頰車向地倉斜刺,並採用抽針法,使面肌向後抽動,留針20分鍾。余穴均用平補平瀉法。西醫口服以及注射用葯:臨床常採用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潑尼松等等)、維生素B族(維生素B1、B12之類的葯物)及活血化瘀葯共奏抗炎、減輕水腫、改善微循環之功效。顯而易見,激素類葯物副作用較強烈,加之其本身就是對症支持治療,療效並不確切。但如果過用激素,將產生許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讓人肥腫難分、水鈉瀦留、免疫力下降,恢復緩慢。而維生素B1、B12之類的葯物是營養神經的葯物,但是見效緩慢,作用比較弱,使用周期比較長。所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慎重,尤其是患病15天之內是面部神經缺血水腫期,這個時間也是面癱疾病的急性發病期,最好不要做針灸,因為這個時間做針灸容易導致面部神經受損加重,臨床上有許多之所以留下後遺症的患者,多數都是由於過早的使用針灸,而且針灸醫師的手法,熟練程度以及對穴位針刺深淺和穴位準確度等情況的把握,要是早期過早、過強、針刺不恰當損傷神經,就極易出現面癱後遺症的症狀。希望患者使用治療方法一定要慎重,更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法和選擇有效的治療葯物才是最重要的,對後續的恢復是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面癱患者容易引起後遺症:面癱後遺症一般是指病程超過3個月,因治療方法不當而延誤病情或者經多種方法治療仍未痊癒的情況。面癱後遺症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患側麻痹的神經沒有完全激活,功能未完全恢復所遺留的部分病症; 另一部分是接受損傷性治療所造成的,如針灸。 具體表現:無抬眉運動或抬眉低,大、小眼或眼上瞼鬆弛,抬眉時嘴角上錯、閉眼時牽動嘴角、鼓嘴時眼小,鼻唇溝淺,面部僵硬、滯食、流淚等。由於損傷性治療給機體組織細胞產生破壞,機體在恢復受損的組織時就會產生粘連造成連動,還會出現大面積的萎縮或者是增生。鑒別診斷:根據起病形式和臨床特點,診斷並不困難。本病應與中樞性面癱,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引起的面神經麻痹,以及後顱窩炎症、腫瘤所致的面神經麻痹等相鑒別。體會:本病多由正氣不足,絡脈空虛,衛外不固,風邪乘虛而入中經絡,氣血痹阻,面部足陽明失於濡養,以致肌肉縱緩不收所致。現代醫學對本病的確切病因尚未明了,通常認為可能是局部炎症所致,如風濕性面神經炎,莖乳突孔內的骨膜炎,腮腺炎等。本病發病初期(1周內),炎症尚處於發展階段,針灸治療時,宜取穴少,輕刺激,或等待1周後才開始治療。本病若病延日久,治療失當,病情由實轉虛,氣血不能上灌於陽明,致使面部肌肉失於氣血濡養而枯槁萎縮,面部麻木,甚則面肌抽搐,或至口眼歪斜難以恢復。針灸治療本病是可行有效之法,可廣加推行,以造福病患者。面癱是由於外傷、手術、面神經炎、佔位性疾病等導致的單側或雙側面神經麻痹、表情肌癱瘓的一種疾病,多發生於單側。患病2年內沒有完全恢復的稱早期面癱,2年以上的稱晚期面癱。 外科治療主要針對晚期面癱。外科治療可以分為靜態治療和動力性治療。靜態治療主要是將闊筋膜成條狀移植於面部,治療後靜態情況下雙側面部表情對稱,但動態下患側不能隨健側運動。動力性治療一般分為二期,一期是將從患者小腿取下的神經與健側面神經吻合,移植神經末端置於患側,待6個月到1年神經從健側長入患側後,實施二期手術,即移植帶血管神經的肌肉,選擇的肌肉可以為股直肌、股薄肌、背闊肌等,治療3個月到1年後靜態與動態都可達到雙側表情的對稱。我們提出按骨骼肌肌肉內神經、血管、肌腱分布設計移植肌肉供區的理論,並觀察到股直肌神經、血管解剖恆定,口徑適合面部血管、神經,其肌肉的肌腱有利於維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張力以及面部口角復位固定,而且手術切除肌瓣方便,無血管、神經損傷,無肌肉供區功能障礙。經實施游離股直股動力性治療面癱的患者現已有21位。經施用上述手術方法,全部患者於術後1~3個月左右面部腫脹消退,靜態時雙側口角對稱,其中有兩位患者在術後8個月恢復了口角自主運動,其餘均在術後10~12個月出現了自主的表情運動。創傷性面癱的發病情況盡管創傷在面癱發病因素中屬第二位,但耳外科、醫源性後遺症、腫瘤以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創傷性面癱正處於上升趨勢。其發病率在不斷提高。De-Vriese通過對4149例面癱患者的研究,創傷性面癱的發病率為18.83%,May等報道為17 %(1575),Labella的統計結果為32%(147例),其中包括了醫源性因素及腫瘤所致面癱。在諸多創傷因素中,頜面部外傷及醫源性創傷是主要致病因素。Conley報道腮腺區腫瘤及手術造成的面癱發生率為30%,其中暫時性面癱為20%,故在涎腺外科中,創傷性面癱是最重要的並發症之一。兒童外周性面癱的檢查:⑴、生化方面,血糖、尿素氮、血常規;⑵、X線,頭顱及乳突X線攝片;⑶、神經科檢查,包括腦電圖⑷、病變定位:流淚試驗,鐙肌反射,電測味覺法;⑸、面神經功能測定,即神經興奮性試驗,這種試驗即使在最年幼的小孩也可施行,同時最好在面癱一開始就作,並每天由同一個人進行,有時也可能作涎腺閃爍測定;⑹、聽力計檢查。面癱的治療總的說:第一是去除病因。第二是對症治療,改善循環消除面神經水腫。第三是營養神經。對急性期的面神經炎一旦確診,應盡早抗病毒,用激素和對症治療。如果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容易造成面癱後遺症。 過去對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的傳統治療,都採用針灸、貼葯、拔罐、割治、火針、電針、理療、鼻塞葯、介入治療、面部注射葯物等及一些民間的土辦法如擦鱔魚血等。這些傳統的辦法,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興旺解除疾病,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祖國醫葯定庫中的瑰定。 但是,就治療面癱、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面部肌肉的疾病上卻有著它嚴重的,甚至不可克服的後遺症,是造成大量病人一生極大痛苦的根源。 面部肌肉都呈扁平、扁薄的皮肌和條狀的扁平肌,這些肌肉起自於顱骨的不同部位,分布在眼裂、口裂、鼻孔的周圍,呈扁平環形肌和扁平輻射形肌肉與周圍的肌肉組織聯結在一起。在這些肌肉收縮和舒張時,有開大和縮小眼、口、鼻孔的作用。同時牽動著面部皮膚活動,表現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面部的肌肉大約有26塊之多。它們互相重疊在一起各有各的功能,如果在面部上針灸、拔罐、貼葯、電針、火針、面部注射營養神經的葯物,介入治療。這些治療方法,一定會造成這些肌肉的損傷、出血、纖維化及炎性反應
編輯本段偏方治面癱
取活鱔魚宰殺後取血塗抹癱麵皮膚,24小時後,或至少12小時後洗掉,一周左右可見效。巴豆酒 [葯物組成] 巴豆3—5粒 [功能主治] 溫經、祛痰、通絡。主治面神經麻痹。 [用法用量] 外熏面癱之手掌心勞宮穴,每次1-2小時,重者可治療4小時,每日一次,五次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巴豆研細,放鋁壺或玻璃瓶中,加入75%乙醇(酒精)或好燒酒500ml,燉熱外用。 面癱的護理方法 1、 心理護理: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這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徵,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病人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2、 護眼:由於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護的非常重要的,減少用眼,外出時戴墨鏡保護,同時滴一些有潤滑、消炎、營養作用的眼葯水,睡覺時可戴眼罩或蓋紗塊保護。 3、 局部護理:熱敷祛風:以生薑末局部敷於面癱側,每日1/2小時;溫濕毛巾熱敷面部,每日2—3次,並於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時力度要適宜、部位準確;只要患側面肌能運動就可自行對鏡子做皺額、閉眼、吹口哨、示齒等動作,每個動作做2個八拍或4個八拍,每天2—3次,對於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縮及促進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癱患者應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接吹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自我按摩治面癱 本病治療除根治原發病外,主要療法為針灸、理療、按摩、葯物等。自我按摩可提高療效,縮短病程。現將具體操作方法介紹如下: 1.准備。取卧床位者枕好;若坐位者頭靠牆壁。患者思想集中排除雜念。按摩前先做熱敷或中葯煎湯(桂枝9克,防風9克,蘇葉9克)浸濕毛巾熱敷。謹防葯液誤入眼內。 2.輪刮眼瞼。以兩手食指及中指的羅紋面為術端,分別從眼內眥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瞼各50次,然後輕揉眼皮20-30轉。 3.指擦鼻翼。以兩手食指羅紋面為術端,分別從鼻根兩側向下擦至鼻翼兩旁迎相穴50次,在該穴處輕按揉1-2分鍾(迎香穴在鼻翼旁開0.5公分)。指端按壓由輕漸重,可治口角歪斜、鼻塞之症。 4. 點捻四白穴。該穴在眶下孔凹陷處,瞳孔直下。以食指為術端捻四白穴,邊捻邊漸施壓力。持續1-2分鍾。 5.掌揉頰車、地倉穴。以同側手之大魚肌緊貼病側頰車穴(咀嚼肌),邊揉邊移至地倉穴(口角旁開0. 5公分),往返50次。 治療時注意麵部保暖,莫受冷風吹,忌冷水洗臉,不食刺激性食物。每天按摩1-2次,對治癒面癱大有裨益。 面癱及面部神經疾病--綠色食療 補充鈣及維生素B族元素,對面神經疾病都有幫助。 鈣不僅能對骨骼和智力有益,還能促進肌肉及神經功能正常,由於面神經疾病患者主要是面神經傳導障礙而導致肌肉萎縮,所以補鈣很重要,排骨、深綠色蔬菜、蛋黃、海帶、芝麻、水果、胡蘿卜、西瓜、奶製品等都富含鈣質,。 維生素B族元素對面神經疾病也有幫助,如B1、B2、B12等。維生素B族富含於下列食品中:香菜、番茄、冬瓜、黃瓜、木瓜、蘋果、菠蘿、梨、桃、西瓜、杏、柿子、葡萄。維生素B,能夠幫助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所以應該適當進補。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菠蘿、奶汁燉排骨,做法是這樣的:先把排骨用鮮奶泡上一小時,然後爆鍋,把排骨稍煎一下,注意不要煎老了,然後加好調料和上湯用中火燉上三十分鍾。用排骨、牛奶是因為他們含有豐富的鈣,菠蘿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此外,排骨中還含有鎂,鎂可以在鈣和鉀的新陳代謝中,對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起重要作用。綠葉蔬菜、麥芽、紅糖、干棗、谷類、排骨等食品中富含鎂。在起鍋前5分鍾要把菠蘿放進去。這就是今天為您帶來的菠蘿奶汁燉排骨。
編輯本段患者治療過程中注意事項
⑴ 治療期間,忌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易消化,熱性補葯,熱性食物,煙,羊肉、狗肉,帶魚,白酒、大蒜、大蔥、海鮮、麻辣火鍋、濃茶咖啡等。 ⑵ 多食新鮮蔬菜、粗糧如黃豆製品,南瓜,玉米,洋蔥,瘦肉,山楂,海帶,大棗,苦瓜,絲瓜,冬瓜,黃瓜,甜瓜,香蕉、瘦肉、大棗等。 ⑶ 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並加足底按摩。 ⑷ 減少光源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 ⑸ 功能性鍛煉如:抬眉、雙眼緊閉、鼓氣、張大嘴、努嘴、示齒聳鼻等。 ⑹ 用毛巾熱敷,每晚 3-4 次,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注意頭部保暖。 ⑺ 適當運動,加強身體鍛煉,常聽輕快音樂,心情平和愉快,保證充足睡眠。 ⑻ 每天堅持穴位按摩。
編輯本段食療
中醫認為面癱多因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侵襲,或風熱、風痰、瘀血阻滯經脈,氣血失和,引起筋肌弛緩不收。若早期重視中葯加針灸療效佳良。西醫則主張早期應用糖皮質激素以及改善血循環、營養神經、抗病毒等類葯物。但如果過用激素,將產生許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讓人肥腫難分、水鈉瀦留、免疫力下降,恢復緩慢。 在進行醫生定出的治療方案下,我們可以配合科學的飲食方法,可以有效的輔助治療面癱。可選擇如下食療方法: 1、 防風粥防風10—15克,蔥白口莖,粳米30—60克,前兩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葯汁,煮成稀粥,溫服。本方功可祛風解表散寒,適用於風寒襲絡引起的面癱,肌體肌肉酸楚等。2、 薄荷糖簿荷粉30克,白糖500克,將白糖放入鍋內,加水少許,文火煉稠,後加入薄荷粉,調勺,再繼續煉於不粘手時,即成本方具有疏風清熱,辛涼解表的功效,對於突然口眼歪斜,眼瞼閉合不全,咽干微渴等症有效。3、 川芎白芷水燉魚頭川芎3—9克,白芷3—9克,鱅魚頭500克,蔥、胡椒、姜、鹽適量。武火燒沸,再以文火燉半小時,分早、晚食魚喝湯。本方功能祛風散寒、活血通絡,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面癱。4、 薑糖蘇葉飲紫蘇葉3—6克,生薑3克,紅糖15克,以沸水浸泡5—10分鍾。本方具有流風散寒,常浸解表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諸症。5、 大棗粥大棗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煮至熟爛成粥,本方功能補氣養血,適用於氣虛弱之口眼歪斜,氣短乏力者。6、 參枸蓮蓉湯白人參,枸杞子,葡萄乾各2克,蓮子肉,山葯各2克,肉蓮蓉,火麻仁各12克,橘紅3克,大棗,胡桃肉各2枚,煎湯取葯汁服,口服2—3次。本方有補中益氣,兼滋養肝腎之陰的功效。7、生地蠍子湯 以生地黃20克、枸杞子10克、全蠍3至5隻、天麻10克、豬肉100克及陳皮、生薑適量煲湯。其中全蠍為治風要葯和著名的昆蟲食品,與各葯食料相配,能滋養陰血、祛風通絡,適合中期和恢復期病人尤其是素來肝腎陰虛,伴頭暈耳鳴肢麻,外風、內風兼見者飲用。而孕婦慎用。 8、參芪烏雞湯 備黨參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絲雞四分之一隻除去皮脂,生薑2片,煲湯飲食。本湯可以補虛扶正、祛痰糾偏,適宜恢復期氣血較弱的患者使用。 另外,當症狀穩步改善後,病人尚可咀嚼口香糖(香口膠),雙側均可,而以患側為主。通過主動鍛煉相關筋肉,促進功能恢復。面癱的輔助治療:一、自我按摩 現介紹沿著肌肉方向按摩的方法如下:1、枕額肌額腹 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著枕額肌額腹的方向從眉弓向頭頂及從頭頂向眉弓方向輕輕地按摩。按摩時可以輕輕地從眉弓處向頭頂發際處推拉,或緩慢地揉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