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面部神經炎要注意什麼
第一、患者注意不要用冷水洗臉,避免直接吹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防止感冒。出汗後機體毛孔張開,注意避免風寒,防止再次感受外邪。有中風史的患者還要注意日常生活中起床、低頭系鞋帶時的動作要緩慢,洗澡時間不要過長,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第二、由於面神經炎患者眼瞼閉合不全,或者不能完全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遲鈍,角膜長期外漏,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患病期間要減少用眼,少看電視、手機,避免開車,外出時佩戴墨鏡,避免強光照射。同時滴一些潤滑、消炎作用的眼葯水,睡覺時戴眼罩或蓋紗布保護。第三、耳周面頰部腫痛者可以用局部熱敷,以祛風活血、消腫止痛。第四、患者要少吃羊肉、海鮮、辣椒等生冷、刺激的食物。戒除煙酒,酗酒對面癱恢復十分不利,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為最佳,適當的多吃豆製品、蔬菜和水果。
Ⅱ 面神經炎的治療
面神經炎是最常見的自發性面神經癱瘓疾病。常為急性起病,可伴耳後乳突區、耳內或下頜角疼痛。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常為單側,偶見雙側。症狀可於數小時或l一2天內達高峰。表現為一側面部表情肌的完全性癱瘓,額紋消失,眼裂變大,閉目不緊或閉目不合,該側鼻唇溝變淺,露齒口角偏向對側,鼓腮漏氣,咀嚼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之間。流涎、溢淚、病側的瞬目動作明顯減弱或消失。面神經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可能系風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經功能不穩等引起局部營養神經的血管痙攣、缺血水腫所致。本病大多在發病1~2周後即開始好轉,面癱程度越輕其預後越好,面癱持續的時間越長(2個月仍不開始好轉者)其預後越差。
面神經炎的治療原則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面神經水腫,緩解神經受壓,促進功能恢復。
1.目前多主張急性期盡早使用一個療程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可用地塞米松或服潑尼松。如系帶狀皰疹感染引起的可加用抗病毒類葯物,如五環鳥苷。
2.維生素B族葯物可促進神經髓鞘的恢復,維生素B1、維生素B12等口服、肌肉注射。
3.肌松葯,如氯苯氨丁酸可通過減低肌張力、改善局部血循環而促進恢復,但個別病人可有惡心、嘔吐和嗜睡等副作用。
4.理療與針灸 急性期行超短波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或局部熱敷等有助於改善局部血循環,消除神經水腫。此期不宜作強烈的刺激療法(如針灸)。恢復期大多患者開始改善,為促進神經傳導功能的恢復和加強肌肉的收縮,此時可做針灸、碘離子透人療法或電針治療。
5.康復治療 面肌的功能訓練應盡早開始,只要患側的面肌能動即應開始進行自我訓練,可對著鏡子進行皺眉、舉額、用力閉眼、露齒、蹶嘴、吹口哨、鼓腮等動作,每日作數次,每次數分鍾,並輔以面部肌肉按摩等。面肌的功能訓練對縮短療程有重要意義。
6.手術療法 病後2年仍未恢復者,可考慮做面神經與其它神經吻合術,但療效尚難肯定,只宜在嚴重病例試用。嚴重面癱的病人可做整容手術。
7.預防眼部合並症 因不能閉眼、瞬目而使角膜長期暴露,易發生感染而損害眼睛,可用眼罩、眼葯水和眼膏加以防護。
按以上的方法治療,絕大部分患者的面癱可以完全恢復,僅有10%左右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特別是表情動作時易看出兩側面部不對稱。面癱恢復過程中個別患者可能出現同側面肌痙攣,則需按面肌痙攣進一步治療。
護理及注意事項;
1、 心理護理:患者多為突然起病,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有的擔心面容改變而羞於見人及治療效果不好而留下後遺症,這時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徵,耐心做好解釋和安慰疏導工作,緩解其緊張情緒,使病人情緒穩定,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接受治療及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
2、 護眼:由於眼瞼閉合不全或不能閉合,瞬目動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長期外露,易導致眼內感染,損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護的非常重要的,減少用眼,外出時戴墨鏡保護,同時滴一些有潤滑、消炎、營養作用的眼葯水,睡覺時可戴眼罩或蓋紗塊保護。
3、 局部護理:熱敷祛風:以生薑末局部敷於面癱側,每日1/2小時;溫濕毛巾熱敷面部,每日2—3次,並於早晚自行按摩患側,按摩時力度要適宜、部位準確;只要患側面肌能運動就可自行對鏡子做皺額、閉眼、吹口哨、示齒等動作,每個動作做2個八拍或4個八拍,每天2—3次,對於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縮及促進康復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癱患者應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接吹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Ⅲ 面神經炎一般在休息上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您好,面神經炎是指莖乳孔內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症可導致周圍性面癱。大多是由病毒感染或者是受涼引起。治療上主要是輸液治療,主要應用激素和營養神經的葯物,有病毒感染者可配合抗病毒治療。急性期過後配合針灸理療。針灸一般是要制定療程的一到兩周不等,一般療程節結束要休息一到兩天再繼續。
意見建議:建議,放鬆心態,避免情緒過大波動,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 ,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天氣變化快注意保暖,尤其是面部保暖,加強鍛煉增加抵抗力,預防感冒。飲食注意清淡,注意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海鮮類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吃高纖維食物 。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