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兒腹瀉酸中毒都有哪些表現,怎麼糾正呢
重型腹瀉多有代謝性酸中毒,往往脫水越重,酸中毒也越重。其發生原因是:腹瀉時大量鹼性物質隨大便丟失;進食少和腸吸收不良,攝人熱量不足,體內的脂肪氧化增加,故酮體生成增多;脫水時血容量減少,血液濃縮,循環遲緩,組織缺氧引起乳酸堆積;腎血流量不足,尿量減少,體內酸性代謝產物排泄受阻。根據臨床表現和血漿的HC03 -測定來判斷酸中毒的程度。 根據血HCO3 -可將酸中毒分為輕度(18~13mmol/L),中度(13~9mmol/L)及重度(
Ⅱ 寶寶發生食物中毒後該如何急救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寶寶飲食不適,食物中毒的現象。一旦寶寶發生食物中毒,家長往往慌亂不已,不知道該採取什麼措施。下面就教您幾招應對寶寶食物中毒的技巧,讓您在寶寶送醫之前給予寶寶及時、恰當的救治。
首先,一定要清楚食物中毒的症狀,如果寶寶發生不適,家長要能清楚地判斷出寶寶是不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突出特徵是肚子不舒服,一般首先感到腹脹,嚴重者會發生腹痛和腹瀉。同時,寶寶還會感到惡心,有嘔吐症狀。如果寶寶出現上述症狀,就是食物中毒無疑了。
食物中毒也分為好幾種類型,有細菌性(如大腸桿菌)、動植物性(如扁豆、未熟的豆角)和化學性(農葯殘留)和真菌性(毒蘑菇)四類。症狀大約相同,均為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有時還伴有發燒。中毒嚴重的患者還可能發生脫水、酸中毒甚至昏迷、休克、死亡等症狀,非常嚴重的,不容小覷。
那麼,如果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家長該如何救治呢?恰當的急救方法是:催吐、導瀉、解毒。如果有毒物質進入人體,會損害人體的器官和性能,引起人體病理和生理的改變,所以救治時動作一定要快,可謂是和死神搶時間,如果對中毒患者沒有及時處理,會導致患者不治而亡。
如果寶寶食物中毒,家長只需要記住這一要點:要在第一時間讓寶寶把吃的有毒食物吐出來或者排泄出去,盡量減少毒物在體內的殘留量,減少毒物在體內引起的危害和並發症。
具體分為一下幾個急救步驟:
首先,立即停用可疑食物。一旦發現寶寶食物中毒,一定要停止讓寶寶繼續食用吃過的東西,切斷中毒源。
其次,展開恰當的家庭急救。寶寶吃過的食物要保留,便於送往醫院檢查中毒源。同時採取以下幾種措施。
1、如果寶寶的食物中毒時間是在2-4小時內,那麼要及時進行催吐。比如可以用手或者筷子刺激寶寶的喉嚨,讓胃裡有毒的食物盡快吐出來,防止身體對毒素的吸收。
2、如果寶寶進食的時間超過了4小時,毒素就已經進入了血液,這時要給寶寶喝大量的淡鹽水,來稀釋毒素,同時用以上方法催吐。
3、寶寶吃過的食物,懷疑變質或者有毒時,要保存起來,交給醫生急救時分析處理。
4、上述方法只是一個短時間的搶救,家長在發現寶寶食物中毒後一定要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醫生,送往醫院檢查救治。
在給寶寶吃一些食品時,家長一定要檢查保質期,確定食物安全後在給寶寶食用。如果發現寶寶有中毒現象,也不要驚慌,首先一定要給醫生打電話,或者抱著寶寶迅速趕往醫院。如果來不及,可以先用上述方法對寶寶進行正確地救治,然後迅速交給醫生進行治療。及時的救治非常重要。
Ⅲ 簡述代謝性酸中毒的臨床表現
輕度酸中毒僅有呼吸稍快;重度酸中毒呼吸深而有力,口唇蒼白或發紺,惡心,嘔吐,心率增快,煩躁不安進而昏睡、昏迷;血漿pH<7.2時,心率轉慢,可出現低血壓,心力衰竭和室顫;細胞外液鉀離子增高,促發心律失常;原有低鈣血症的患兒在酸中毒糾正後可能發生手足抽搐或驚厥;新生兒或小嬰兒呼吸改變不典型,僅有精神萎靡、拒食和面色蒼白等。
Ⅳ 新生兒代謝性酸中毒的健康教育
代謝性酸中毒為最常見的一種酸鹼平衡紊亂,由於細胞外液中H+增高或HC03-降低所致。其病因有: ①丟失大量鹼性物質,如腹瀉、胃腸引流、近端腎小管酸中毒等。 ②體內產生固定酸過多,如飢餓性酮症、糖尿病酮症、肝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和休克等。 1.臨床表現 (1)輕者無明顯症狀,重者有呼吸深長,甚至呼出氣中有酮味,但新生兒及小嬰兒因呼吸調節功能差,可無上述臨床表現。 (2)重者還可出現惡心、嘔吐、精神萎靡、面色灰白、嗜睡甚至昏迷。 (3)可引起周圍血管擴張、心率加快、血壓下降、口唇櫻紅或發紺。 (4)慢性代謝性酸中毒可引起厭食、生長停滯、肌張力低下及骨質疏鬆等。
Ⅳ 急性水楊酸鹽中毒的臨床表現有何特點
水楊酸鹽是臨床常用的葯物之-,長期大劑量的使用,水楊酸血清濃度超過1.45m mol/L時就可出現耳毒性副作用。水楊酸鹽類葯物中毒多為-次用量過大或長期大量應用所致。水楊酸鹽類可以透過胎盤屏障,孕婦服用過量,常致胎兒或新生兒中毒。病兒可有多汗、高熱、脫水、呼吸性鹼中毒或代謝性酸中毒等有關症狀,並可出現血尿、蛋白尿、尿毒症等;或致轉氨酶增高和黃疸;或發生鼻出血、視網膜出血、嘔血、血便以及身體其他部位出血,甚至腦脊液也帶黃色。
1.耳鳴常為首發症狀,且較顯著;
2.輕、中度聽力下降;
3.停葯後,耳鳴和聽力下降均為可逆性;
4.前庭不受影響;用水楊酸鹽誘導所建立的耳鳴動物模型是最常用的、有效的探討耳鳴產生機制的方法。現將水楊酸鹽對聽覺電生理、內耳形態學的影響及其可能作用的部位和機制進行綜述。對耳蝸復合動作電位的影響-定劑量水楊酸鹽可引起CAP閾值升高。將含10mM水楊酸鈉的人工外淋巴液灌注於豚鼠鼓階,發現2-24kHZ CAP閾值平均快速增加44dB,灌注後7Zll左右閾值升高最大,灌注後30nnd右/AP閾值可恢復10-25dB;研究同時發現水楊酸鹽引起CAP閾值升高的作用有劑量依賴性,用含SinM與ZmM水楊酸鈉的人工外淋巴液灌注後CAP閾值平均升高分別為44 dB與17 dB。多見症狀為惡心、嘔吐、腹痛、頭痛、頭暈、嗜睡、深長呼吸、耳鳴、耳聾及視覺障礙,開始面色潮紅,以後皮膚蒼白,口唇發紺,體溫低於正常。病兒可有多汗、高熱、脫水、呼吸性鹼中毒或代謝性酸中毒等有關症狀,並可出現血尿、蛋白尿、尿毒症等;或致轉氨酶增高和黃疸;或發生鼻出血、視網膜出血、嘔血、血便以及身體其他部位出血,甚至腦脊液也帶黃色。由於水楊酸鹽能迅速透過胎盤並在新生兒血漿中濃度高於孕婦血漿濃度,故臨產孕婦服用阿司匹林後可致新生兒出血。重症中毒病兒並可出現譫妄、幻覺、精神錯亂,肌肉震顫,甚至發生驚厥、昏迷、休克、肺水腫及呼吸衰竭。對本品過敏的小兒可因用小量阿司匹林引起哮喘、咯血、嘔血、皮疹、表皮壞死、紫癜、水腫,或發生聲門水腫和喉頭痙攣。
Ⅵ 酸中毒會怎麼樣
糖尿病人葡萄糖氧化過程受阻滯,增強了葡萄糖酵解,產生大量乳酸,如乳酸脫氫酶不足,乳酸不能繼續氧化成丙酮酸,使乳酸的合成大於降解和排泄,體內乳酸聚集而引起的一種糖尿病急性代謝性合並症。 其病因為:老年腎功障礙或伴組織缺氧疾患如肺氣腫、肺心病、心力衰竭、休克和服用雙胍類葯物治療等。多見於老年糖尿病人,多在服用雙胍類降血糖葯物後,早期表現為食慾不振、惡心、嘔吐、漸漸呼吸快、煩躁、譫妄、昏迷。 首先應與其它原因的昏迷及酸中毒相鑒別。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滲性昏迷、低血糖等。另外也應與其它原因的乳酸中毒相鑒別。由於不能直接消除血內,尤其腦內乳酸,故療效差,死亡率較高。 腎小管性酸中毒(RTA),是由於近端及(或)遠端腎小管功能障礙所致的代謝性酸中毒,主要臨床特徵是:慢性高氯性酸中毒,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如低鉀血症或高鉀血症;低鈉、低鈣血症;多尿、煩渴、多飲等;若不及時治療可出現腎性佝僂病或骨軟化症;骨鈣化及(或)腎結石等。本綜合征可分五個臨床類型。 臨床表現 1.近端腎小管酸中毒(Ⅰ型)(PRTAⅠ)型, (1)多見於男性嬰兒或兒童; (2)多尿、煩渴、遺尿,可出現低血鉀,肌無力,骨軟化、骨疏鬆等; (3)尿pH值可降至5.5以下; (4)有代謝性酸中毒及鉀、鈉、鈣等電解質紊亂。2.遠端腎小管酸中毒(dRTA,Ⅱ型)(1)女性多見,多發病於20-40歲,亦可見於任何年齡;(2)典型的高氯性酸中毒、伴低鉀、鈉、鈣血症;(3)早期可有多尿、煩渴、多飲頗似尿崩症;(4)尿pH>6; (5)高鈣尿、腎結石和/或腎鈣化。3.混合型腎小管酸中毒(Ⅲ型)臨床特徵是Ⅰ型和Ⅱ型RTA的表現同時存在,臨床症狀較嚴重。4.全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GdRTA,Ⅳ型)(1)高氯性酸中毒伴持續性高鉀血症;(2)部分病人有腎素分泌障礙,導致低腎素,低醛固酮血症,高血壓可存在。5.腎功能不全的腎小管性酸中毒任何慢性腎病,當GFR降至20-30ml/min常伴此型RTA,酸中毒較輕,症狀不多。 診斷依據 1.多尿,煩渴,多飲;除外糖尿病、尿崩症; 2.常有骨骼及肌肉疼痛; 3.代謝性(高氯性)酸中毒,無氮質血症(或輕); 4.有鉀、鈉、鈣等電解質紊亂(常見低鉀或高鉀血症、低鈉、低鈣血症); 5.未明原因的雙腎結石和腎鈣化。 治療原則 1.矯正代謝性酸中毒。 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3.治療原發病。 4.治療並發症。 5.高鉀血症嚴重、明顯時可行血透。 6.對症支持療法。 用葯原則 1.輕型者以口服碳酸氫鈉、枸櫞酸鉀和其他支持療法。 2.重症病例改用靜脈給葯並加強輔助治療,可選用「C」項葯物人血白蛋白或復方氨基酸。 3.合並腎結石者必要時排石治療。 4.腎小管性酸中毒(Ⅳ型)出現高血鉀者,口服離子交換樹脂或加強利尿、補鹼、補鈣等;若症狀無改善,可行透析治療。 輔助檢查 1.對早期輕症病人檢查以「A」項為主,可選擇性地查「B」項。 2.較重病例或臨界病例檢查「A」+「B」項。 3.疑難病例檢查「A」+「B」+「C」項。 療效評價 1.治癒:症狀體征消失,水、電解質紊亂糾正。 2.好轉:症狀體征基本消失,水、電解質紊亂基本糾正。 3.未愈:症狀體征未改善,常有合並症,水、電解質紊亂難於糾正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嚴重急性並發症。糖尿病患者遭受各種應激時,糖代謝紊亂加重,酮體生成增多並引起代謝性酸中毒。 診斷要點: 1糖尿病病史。 2誘發因素:如感染、創傷、手術、飲食不當、停葯等。 3臨床表現:主要為酸中毒和脫水的表現,如惡心、嘔吐;口乾、皮膚粘膜乾燥、脈細速、血壓下降、休克;呼吸深快、呼氣如爛蘋果味;頭痛、嗜睡、甚至昏迷。 4實驗室檢查:血糖升高;尿糖、尿酮陽性;伴有代謝性酸中毒。 治療: 1補液:應立即大量補液,第一日總量4000-5000ml,開始2-4小時內給予1000-2000ml,以後4-6小時補充1000ml;如血糖高於300mg,選用生理鹽水或復方氯化鈉,當血糖低於250-300mg時,可用5%葡萄糖鹽水以防低血糖和腦水腫。 2胰島素降血糖:一般採用小劑量胰島素治療,每小時4-6IU靜點或肌注。對較重病例,可考慮沖擊療法,沖擊量為20IU靜點。 3糾正酸中毒:隨著補液和血糖的降低,酸中毒大多能夠得到改善,只有伴有嚴重的酸中毒時,才考慮補充鹼性葯物,但不宜過早過多,以免出現腦水腫。 4糾正電解質紊亂:經胰島素、補液和補鹼治療後,血鉀可以驟然下降,因此應積極補鉀,原則上見尿補鉀。 5防治誘因:如感染、外科疾患等。 6防治並發症:如休克、繼發感染和多臟器損害等。
Ⅶ 寶寶食物中毒有什麼症狀 發生食物中毒如何急救與預防
七八月份是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不單單是大人會有食物中毒情況發生,小兒也有可能會出現食物中毒。如果小兒食物中毒怎麼辦?掌握一定的食物中毒急救方法,進行急救。
寶寶食物中毒症狀
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腹部不適問題都是寶寶食物中毒的症狀。與腹部不適伴發的還有惡心,隨後會發生惡心、嘔吐的情況。吐瀉嚴重的寶寶還能發生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狀。
除了以上症狀之外,媽媽們還可以根據下面幾個特徵來判斷寶寶是否食物中毒:
1、潛伏期短,發病急劇,短時間內可能有多數人同時發病。
2、病人在近期內都食用過同樣食物,發病范圍局限在食用該有毒食品的人群中。
3、當立即停止食用該種食品,發病也立即停止。
小兒食物中毒急救方法
1.催吐
如食物吃下去的時間在一至兩個小時內,可採取催吐的方法。喝喝濃食鹽水或生薑水,可迅速促進嘔吐。吐過吃下去的是變質的葷食物,則可以服用十滴水來促進迅速嘔吐。這是一個非常簡單但很有效的方法。方法是用干凈的手指放到喉嚨深處輕輕劃動,也可用筷子、湯匙等。
2.導瀉
如果小兒吃下去中毒的食物時間超過二小時,且精神尚好,則可服用些瀉葯,促使中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進食兩個小時後,食物已到了小腸大腸里,這時催吐是沒什麼效果的,要考慮導瀉。可以將中葯大黃用開水泡服,也可用元明粉,也就是無水硫酸鈉。但注意導瀉用於體質較好的年輕人。小孩和老人要慎用,以免引起脫水或電解質紊亂。
3.解毒
食物中毒有細菌污染引起,有農葯等化學毒物引起的,有的是食物本身產生的。掌握一些食物中毒急救和自救的知識,做到分秒必爭防止疫情擴大蔓延,很有必要。例如: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食物中毒,可取1比2的比例,勾兌食醋和水,兌好後一次服下。若誤食了變質的飲料或防腐劑,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質的飲料灌服。
4.送院治療
經上述急救,如果食物中毒症狀未見好轉,或中毒程度較重,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或盡快將中毒者送到醫院進行洗胃、灌腸、導瀉等治療。如果救治及時的話,很多兒童是可以轉危為安的,但是如果拖延了時間,有些兒童就會有生命危險。
預防食物中毒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吃變色、變味、發臭等腐敗食物。殘剩飯必須在食後煮沸保存,在下次食用前再煮一次。
2.不要吃有病的豬、牛、羊、狗及家禽的肉。
4.腌菜必須腌透,不要吃才腌制10天以內的腌菜。夏天吃涼拌菜時,必須選擇新鮮的菜,要用水洗凈,開水燙泡以後加鹽、酒和醋等拌好食用。
5.若吃河豚、田雞、癩蛤蟆等,必須請有經驗的人將其有毒部分去掉、洗凈後才可能食用。
6.不要給小兒吃較多量的白果,有的1歲內的小兒吃了10個白果發生死亡。也不要給小兒吃前文所述的那些果實的仁。
Ⅷ 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有哪些臨床表現
已經當爸爸媽媽的人都知道,小孩是很難帶的,各方面的護理要做到很到位,同時還要注意小孩的衛生情況。小孩活潑好動經常會東抓西抓,衛生問題就會很難保證了。家長們還要注意小孩各方面的異常,比如,小孩如果多尿煩渴那麼家長們就要警惕小孩是不是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了。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的臨床表現。
步驟/方法:
原發性近端RTA(Ⅱ型)
近端腎小管對碳酸氫鹽再吸收缺陷。多見於男孩,生長緩慢,酸中毒症狀,低鈉血症症狀,患兒食慾不振、常有惡心、嘔吐、乏力、便秘、脫水等症狀。碳酸氫鹽的腎閾值約為18~20mmol/L以下。氯化銨負荷試驗時,可排出pH<5.5的酸性尿。
原發性遠端RTA(Ⅰ型)
遠端腎小管分泌H+功能障礙,致使尿液不能酸化,而呈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女孩多見(約70%),生長發育落後,頑固性佝僂病,可表現骨痛及鴨步態。腎鈣化、腎結石、腎絞痛、煩渴、多尿、脫水、低鉀血症、高氯血性代謝性酸中毒伴鹼性尿或弱酸性尿。氯化銨負荷試驗,尿pH不能降至5.5以下為與近端RTA重要不同之點。
混合型(Ⅲ型)
兼有Ⅰ型及Ⅱ型的特徵。見於嬰兒,症狀出現早,可在生後1個月即出現症狀,多尿明顯。
Ⅳ型
其特點為持續性高血鉀及腎源性高氯血性酸中毒,多有某種程度的慢性腎功能不全及伴有腎小管及間質疾病。腎素分泌減少,醛固酮分泌缺陷,腎酸化功能失調同Ⅱ型,尿碳酸氫鹽排泄常為2%~3%,且無其他近端腎小管功能異常。小兒患者可隨年齡增長而酸中毒減輕。
Ⅸ 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窒息多為胎兒窒息(宮內窘迫)的延續,是引起傷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需爭分奪秒搶救護理。
新生兒窒息是怎麼回事
胎兒娩出時以及出生後1分鍾內,無呼吸或呼吸抑制者稱新生兒窒息。是一種由於產前、產時或產後的各種病因,使胎兒缺氧而發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發生呼吸、循環障礙,導致出生後1分鍾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為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的疾病。
新生兒窒息是新生兒圍產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發生窒息後,必須積極搶救和正確處理,因缺氧可對小兒神經系統及各器官造成不利影響。做好新生兒窒息復甦護理,是減少窒息兒並發症,降低圍產兒死亡率和傷殘率的關鍵之一。
新生兒窒息後遺症
一般來說,胎兒和新生兒對缺氧的耐受力比成人強,如果是短時間缺氧而引起的輕度窒息,是不會留下後遺症的。如果持續時間較長,甚至達到半小時,乃至幾小時之上,腦組織缺氧受損嚴重者,可產生不同程度的腦神經系統後遺症,如智力低下、癲癇、癱瘓、肢體強直及生長發育遲緩等。
新生兒窒息的原因
窒息的本質是缺氧,凡是影響胎盤或肺氣體交換的因素均可引起窒息。可出現於妊娠期,但絕大多數出現於產程開始後。新生兒窒息多為胎兒窒息(宮內窘迫)的延續。
1、孕婦因素:
(1)孕婦有慢性或嚴重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嚴重貧血、糖尿病、高血壓等。
(2)妊娠並發症:孕婦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
(3)孕婦吸毒、吸煙或被動吸煙等。
(4)孕婦年齡≥35歲或<16歲及多胎妊娠等。
2、胎盤因素: 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和胎盤老化等。
3、臍帶因素: 臍帶脫垂、繞頸、打結、過短或牽拉等。
4、胎兒因素:
(1)早產兒、巨大兒等。
(2)先天性畸形:如食道閉鎖、喉蹼、肺發育不全、先天性心臟病等。
(3)宮內感染。
(4)呼吸道阻塞:羊水、粘液或胎糞吸人。
5、分娩因素: 頭盆不稱、宮縮乏力、臀位,使用高位產鉗、胎頭吸引、臀位抽出術;產程中麻醉葯、鎮痛葯或催產葯使用不當等。
6、護理因素:
(1)媽媽給小寶寶喂完奶後把寶寶仰面來放,寶寶吸進胃內的空氣將奶汁漾出,嗆入氣管內而造成突然窒息。
(2)奶嘴孔太大使奶瓶中的奶汁流速過快,嗆入寶寶氣管。
(3)媽媽生怕寶寶冷,給寶寶蓋上厚厚的大被子,並把大被子蓋過寶寶的頭部,使寶寶的口鼻被堵住,不能呼吸引起窒息。
(4)媽媽熟睡後,翻身時或是無意將上肢壓住寶寶的口鼻而造成窒息。
(5)媽媽夜裡躺在被子里給寶寶喂母乳,不知不覺地睡著,將乳房堵住寶寶的口鼻而使寶寶不能呼吸。
(6)抱寶寶外出時裹得太緊,尤其是寒冷時候和大風天,使寶寶因不能透氣而缺氧窒息。
(7)寶寶枕邊放塑料布單以防吐奶,塑料布單不慎被吹起,蒙在寶寶臉上,但寶寶不會將其取下而造成窒息。寶寶俯卧時,枕頭和身邊的毛巾堵住口鼻,使寶寶不能呼吸,又無能力自行移開而造成呼吸困難。
新生兒窒息的症狀
1、胎兒娩出後面部與全身皮膚青紫色或皮膚蒼白,口唇暗紫。
2、呼吸淺表,不規律或無呼吸或僅有喘息樣微弱呼吸。
3、心跳規則,心率80 ̄120次/分鍾或心跳不規則,心率〈80次/分鍾,且弱。
4、對外界刺激有反應,肌肉張力好或對外界刺激無反應,肌肉張力松馳。
5、喉反射存在或消失。
並發症:缺氧缺血可造成多器官受損,但不同組織細胞對缺氧的易感性各異,其中腦細胞最敏感,其次為心肌、肝和腎上腺;而纖維、上皮及骨骼肌細胞耐受性較高,因此各器官損傷發生的頻率和程度則有差異。
1、中樞神經系統:缺氧缺血性腦病和顱內出血。
2、呼吸系統:羊水或胎糞吸人綜合征、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及肺出血等。
3、心血管系統:缺氧缺血怪心肌損害,表現為心律紊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4、泌尿系統:腎功能不全、衰竭及腎靜脈血栓形成等。
5、代謝方面:低血糖或高血糖、低鈣及低鈉血症等。
6、消化系統:應激性潰瘍、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及黃疸加重或時間延長等。
新生兒窒息的診斷
1、胎兒宮內窒息
若宮內窒息,首先出現胎動增加、胎心增快(>160次/分)、腸蠕動增加、肛門括約肌鬆弛,排出胎糞。羊水可能被胎糞污染為黃綠色。若缺氧繼續,心率減慢(<100/分)、胎心減弱且不規則、最後消失。產後窒息一般根據窒息輕重分青紫窒息(輕度)和蒼白窒息(重度)。
2、新生兒窒息診斷和分度
(1)新生兒面部與全身皮膚青紫。
(2)呼吸淺表或不規律。
3、心跳規則,強而有力,心率80-120次/分。
4、對外界刺激有反應,肌肉張力好。
5、喉反射存在。
6、具備以上表現為輕度窒息,Apgar評分4-7分。
7、皮膚蒼白,口唇暗紫。
8、無呼吸或僅有喘息樣微弱呼吸。
9、心跳不規則,心率〈80次/分,且弱。
10、對外界刺激無反應,肌肉張力松馳。
11、喉反射消失。
12、具備7-11項為重度窒息,Apgar評分0-3分。
新生兒娩出時的窒息程度可按生後1分鍾內的Apgar評分進行區分,0-3分為重度,4-7分為輕度,若生後1分鍾評8-1分,而數分鍾後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亦屬窒息。
新生兒窒息復甦
窒息為新生兒常見症狀,也是新生兒的主要死亡原因。新生兒窒息的搶救質量還直接關繫到新生兒的預後,成功的搶救可以大大降低窒息新生兒將來殘疾的發生率和殘疾程度。
1、搶救措施
(1)迅速清理呼吸道。
(2)刺激呼吸。無自主呼吸者,可輕彈足底並使用促醒葯納絡酮,必要時進行人工口對口呼吸,同時給予面罩吸氧。
(3)循環興奮葯的應用。對於心率小於每分鍾100次的,給予腎上腺素0.1ml/kg-0.3ml/kg靜脈注射。
(4)預防新生兒顱內出血。給予維生素K1肌內注射。
(5)保暖。
(6)糾正酸中毒。靜脈輸入碳酸氫鈉。
(7)待患兒生命體征平穩後護送至新生兒室觀察。
2、護理措施
復甦的ABCDE方案是指通暢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復循環、輔助用葯、評價和監護。重點是通暢呼吸。復甦前准備對有發生窒息可能的高危分娩應有兒科醫師在場,加強產兒科合作,避免因錯過搶救時間而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搶救葯品包括:腎上腺素、納絡酮、碳酸氫鈉、維生素K1、可拉明、洛貝林、氨茶鹼等;物品主要有:新生兒復甦囊、給氧面罩、不同容量的注射器、輸液器、吸痰管等。
(1)暢通氣道,擺正患兒體位,頭輕度伸仰位,不可過度伸展或過度屈曲。還要注意保暖,選擇適宜的吸痰管,先口咽後鼻腔地清理分泌物。吸引器負壓不超過13.3Kpa,每次吸引時間不超過10秒。
(2)復甦囊加壓供氧時,最初幾次壓力較高為30-40厘米水柱,以後維持20厘米水柱,以胸部輕度起伏即可,頻率40-60次/分,呼吸比1:2.放置面罩時應注意麵罩和面部之間的密閉性和有效性,位置不能蓋住眼睛或超越頦部,以防皮膚損傷。
(3)胸外按壓位置應放在胸骨體下l/3處,按壓深度1.5cm-2cm,頻率100次/分以上。心臟按壓與人工通氣頻率比為3:l。
(4)應用葯物。要嚴格按醫囑執行,用葯劑量應准確無誤,技術操作熟練。
(5)復甦成功後,應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如:有無青紫,呼吸頻率及節律的變化;有無驚厥、凝視、尖叫及肌張力變化等腦受損的表現。另外,還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注意保暖,詳細記錄出入量,並做好家長的健康指導工作。
如何預防新生兒窒息
1、做好圍產保健
應加強圍產期保健工作,特別對高危妊娠及高危新生兒必須加強監護,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採取措施,保證分娩時母兒健康或盡量減少發生窒息的因素,臨產時慎用麻醉葯或催產素等。
2、做好胎兒監護
加強胎兒監護,避免和及時糾正宮內缺氧。對宮內缺氧胎兒,可通過羊膜鏡了解胎糞污染羊水的程度,或在胎頭露出宮口時取胎兒頭皮血進行血氣分析,以估計宮內缺氧程度。PG和SP- A在接近出生前偏低,或L/S、PG、SP-A均很低,發生RDS的危險性非常高。須積極採取措施。
3、避免難產
密切監測臨產孕婦,避免難產。
4、做好日常護理
(1)讓寶寶獨自蓋一床厚而輕松的小棉被在自己的小床上睡,不要和媽媽同睡一個被窩,室內潮濕寒冷時可選用電暖器。
(2)對於經常吐奶的寶寶,在餵奶後要輕輕拍他的後背,待胃內空氣排出後,再把他放在小床上,寶寶睡熟後,媽媽要在旁邊守護一段時間。
(3)夜間給寶寶餵奶最好坐起來,在清醒狀態下喂完,然後待寶寶睡著後,方可安心去睡。
(4)常吐奶的寶寶不要給他佩戴帶塑料圍嘴,因它容易捲起堵住寶寶的口和鼻。
(5)給寶寶餵奶時,切忌讓他仰著喝。
(6)天氣寒冷帶寶寶外出時,在包裹寶寶嚴實的同時,一定要記住留一個出氣口。
(7)讓寶寶俯卧時媽媽千萬不能走開,要在旁邊查看寶寶是否吐奶,呼吸如何,旁邊有無可能堵住寶寶口鼻的東西,當有事離開時,一定要將寶寶翻轉過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