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面部表情在態勢語言中的作用
在態勢語言中,面部表情和手勢一樣是最能傳情達意的,它是人的內在思想感情在外貌上的顯示。正如法國作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所說的那樣:「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比嘴裡講的更復雜到千百倍的語言。」
所以,富有經驗的演講者,總是充分地利用面部表情和手勢,表達出豐富的思想感情,吸引聽眾,影響聽眾,感染聽眾。
達爾文在《人類與動物的表情》一書中指出
「現代人類的表情動作是人類祖先遺傳下來的,因而人類的原始表情具有全人類性。」在當今的社交活動中,這種全人類的表情成為了交際過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最靈敏的特點和共性,把具有各種復雜變化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來。
如高興、悲哀、痛苦、畏懼、憤怒、失望、憂慮、煩惱、疑惑、不滿、得意等等思想感情都可以由面部表情充分地反映出來。「喜怒哀樂形於色」就是這個意思,這個「色」就是由面部表情和眼神來決定的。
『貳』 面部表情不同國家的面部表情所代表的含義有什麼區別(給100分)
因為人的身體語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1、作為一種有意識的方式,使用身體語言代表口頭表達;2、使用身體語言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3、情緒會通過身體語言泄露出來。人的面部表情主要有:快樂、悲傷、驚奇、恐懼、生氣和厭惡。然而,這些面部表情有3個獨立的運動部分:額頭和眉毛;眼睛、眼臉、鼻子;臉頰、嘴和下巴。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地域對於這些表情都有差異的,具體要根據當時的環境來做出判斷(有時候可能是一個人的習慣性動作)。這些都要樓主長時間觀察和聯系才能分辨出來的,因為一個人的面部表情是很快的一瞬間的動作。
具體的,你可以參考《身體語言使用手冊》【英】戴維.蘭伯特 著。這本書詳細的介紹了人的一些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豎大姆指余指握拳
大多數是表示自己對某句話或是某件事之激賞,也表示對他人之舉動感謝、感激他為你所做之事,也表示准備妥當,例如藍球比賽時裁判會一手執球一手豎大姆指表示一切就緒,比賽可以進行了,這是源自飛機駕駛員在飛機升空待發時,由於引擎聲音巨大無法與地勤人員溝通,於是就用豎大姆指的方式表示:
豎中指以及姆指、小指、余兩指彎區
豎大姆指余指握拳朝上,大姆指則朝向手體之右方這也幾乎快要變成世界語了:搭便車,有些更細心的搭便車者若再用左手執一張上書欲前往地名之紙卡,以方便好心人士不用開口就能知道搭車者的目的地。
但是在希臘,此種手勢卻如其它國家的豎中指手勢一般,所以若在希臘搭便車時,就必須換成另一種手勢了,以便駕駛停車後不是讓你搭便車,而是一陣咒罵,食指捻面頰若用食指指向自己的太陽穴捻動並以不屑眼光瞪向對方時,表達的意思就是:Areyoucrazy?你瘋了嗎?這些手勢在歐洲的馬路上常可見到,例如說有行人在紅燈時闖越馬路,被迫緊急剎車的駕駛多會直覺以手勢表達,如此雖不用搖下車窗破口大罵,也可一樣辱罵對方。
如果手指住置往下移至臉頰時則代表了對女性的贊美,意思是,你很迷人!你很有吸引力!
食指刮下巴
以食指背刮下巴,有如刮鬍子一般,這是法國特有手勢,尤其是女性對不喜歡的追求者表示拒絕的表示,常可在咖啡廳見到法國美女一面微笑一面以手指刮下巴動作,非常迷人可愛,而追求者一見,也多會識趣的離開。
這個動作原始意思就是會令人厭煩的,因為在法語中剃刀與厭煩同義,所以巧妙的以剃刀表達了自己不喜歡之意。
V字手勢
這也早已成了世界語了,源自於英國,因為V字在英文中代表了勝利Victory,所以以V向人表達了勝利之歡欣意義,用此手勢時需以手指背向自己.但在希臘用此手勢時則必須把手指背向對方,否則就表示污辱,輕視對方之意。因為在希臘一般V字手勢代表了視對方為惡魔.邪惡之人.OK手勢毫無疑的這也是世界語了,以英文字母O與K連結而成,表示沒問題,准備妥當一切就緒,也有我很好、沒事、謝謝你的關心之意。
但是在法國南部地區OK手勢則表示零之意,表示某件事情不值一提,表示自己的不贊成。
在中東以及北洲地區,如此手勢則象徵了孔或洞,有明顯同性戀的意涵,如果在酒吧等公共場所,有人向你示此手勢,大概就是同志之間尋找伴侶的手勢了,千萬不要回以豎大姆指的手勢,也不要以為他向你比OK,你也禮貌性的回以OK。
姆指捻鼻尖
表示嘲笑,不相信之意,原本是兒童用的手勢,但也有不少成人使用。右手小臂堅直朝上,大臂水平,同時握拳,另用左手手掌猛拍右手大臂肌肉上,此手勢與豎中指是一樣的,只是更誇張與更明顯。
豎食指
這是一種吸引人注意之手勢,可以說是英文Excuseme!之意,所以在開會時,若有人舉手豎食指,即表示有意見要發表,這點與我國舉手手掌伸平狀不一樣。在餐廳等公共場所召喚服務人員時,也可以使用此一手勢,但是不要加上打手指響聲,如此比較不禮貌。
吻五指指尖
表示某個人,通常是女人,或是某件事,或是某樣食物的棒,很可口,親吻指尖時並發出聲音,加上誇張的面部表情。
英語國家18種手勢的含義
1、付帳(cash):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空中捏在一起或在另一隻手上作出寫字的樣子,這是表示在飯館要付帳的手勢。
2、「動腦筋」(use your brain)「機敏一點」(being clever):用手指點點自己的太陽穴。
3、「傻瓜」(fool):用拇指按住鼻尖搖動其四指,或十指分開
。也常常食指對著太陽穴轉動,同時吐出舌頭,則表示所談到的人是個「痴呆」「傻瓜」。
4、「講的不是真話」(lying):講話時,無意識地將一食指放在鼻子下面或鼻子邊時,表示另人一定會理解為講話人「講的不是真話」難以置信。
5、自以為是(complacent assertion);用食指往上鼻子,還可表示「不可一世」(overbearing)。
6、「別作聲」(stopping-talking):嘴唇合擾,將食指貼著嘴唇,同時發出「hush」噓噓聲。
7、侮辱和蔑視(insulting and scorning);用拇指頂住鼻尖兒,沖著被侮辱者搖動其它四指的雞冠或手勢。
8、贊同(agreement):向上翹起拇指。
9、祝賀(congratulation):雙手在身前嘴部高度相搓的動作。
10、威脅(menace):由於生氣,揮動一隻拳頭的動作似乎無處不有。因受挫折而雙手握著拳使勁搖動的動作。
11、「絕對不行」(absolutely not):掌心向外,兩只手臂在胸前交叉,然後再張開至相距一米左右。
12、「完了」(that's all):兩臂在腰部交叉,然後再向下,向身體兩側伸出。
13、「害羞」(shame):雙臂伸直,向下交叉,兩掌反握,同時臉轉向一側。
14、打招呼(greeting):英語國家人在路上打招呼,常常要拿帽子表示致意。現一般已化為抬一下帽子,甚至只是摸一下帽沿。
15、高興激動(happiness and excitement):雙手握拳向上舉起,前後頻頻用力搖動。
16、憤怒、急燥(anger and anxiousness):兩手臂在身體兩側張開,雙手握拳,怒目而視。也常常頭一揚,嘴裡咂咂有聲,同時還可能眨眨眼睛或者眼珠向上和向一側轉動,也表示憤怒、厭煩、急燥。
17、憐憫、同情(pity):頭搖來搖去,同里嘴裡發出咂咂之聲,嘴裡還說「that』s too bad.」或「sorry to hear it.」
18、「太古怪了」(too queer):在太陽穴處用食指劃一圓圈。
『叄』 美國人面部表情為什麼那麼生動
因為他們總是喜怒於形色,不管是高興還是沮喪都可以第一時間在他們的臉上看見。
『肆』 假笑時人的面部表情有什麼不一樣
第一,笑時只運用大顴骨部位的肌肉,只是嘴動了動。眼睛周圍的輪匝肌和面頰拉長,這就是假笑。因此假笑時面頰的肌肉鬆弛,眼睛不會眯起。狡猾的撒謊者將大顴骨部位的肌肉層層皺起來補償這些缺憾,這一動作會影響到眼輪匝肌和鬆弛的面頰並能使眼睛眯起,從而使假笑看起來更加真實可信。
第二,假笑保持的時間能特別長。真實的微笑持續的時間只能在2/3秒到4秒鍾之間,其時間長短主要取決於感情的強烈程度。而假笑則不同,它就像聚會後仍然不肯離去的客人一樣讓人感到別扭。這主要是因為假笑缺乏真實情感的內在激勵,所以我們就不知道何時將其結束。其實,任何一種表情如果持續的時間超過10秒鍾或5秒鍾,大部分都可能是假的。只有一些強烈情感的展現如憤怒、狂喜和抑鬱屬例外,而這些表情持續的時間常常更為短暫。
第三,當看到他人有感情的真笑自然褪去時,假笑也會隨之而去。對於絕大部分表情來說,突然的開始和結束就表明我們在有意識地運用這種表情。而只有驚奇是例外,它一閃即過,從開始、保持到停止總的時間不會超過一秒,如果持續時間更長,他的驚奇就是裝出來的。很多人能模仿驚奇的表情動作——眼眉上挑,嘴巴張大——但很少人能模仿驚奇的突然開始和結束。
第四,假笑時,面孔兩邊的表情常常會有些許的不對稱。習慣於用右手的人,假笑時左嘴角挑得更高,習慣於用左手的人,右嘴角挑得更高。
笑容來得太早或太遲都可能表明是一個欺騙的表情。例如,如果一個人說,「我不是已經和你說過這件事了嗎?」然後才勃然大怒,這多半是在欺騙,他的表情是矯揉造作出來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應該同時發生,而不是在它們之後才發生。又如,一個人砰砰砰地敲打桌面之後才表現出憤怒的樣子,這實際上是裝腔作勢,是在演戲。
最後,假笑能掩飾無情和殘忍。德拉庫拉伯爵微笑著說他只想一個人獨居倫敦時,喬納森·哈克感到他的笑里隱藏著什麼,「他所說的話和笑容怎麼有點不協調,說話時的臉形使笑容看起來充滿了敵意和譏諷。」
隱藏的情感常常會在臉的上部暴露出來。詩人托馬斯·懷特(1503~1545)說,「眼睛是心靈的叛徒」。眼睛、眉毛、前額及其周圍的肌肉都會暴露你的心理。在人們當中,匹諾曹的鼻子是真實存在的。當一個人試著用微笑來掩飾他內心的痛苦時,泄密的往往是眼睛,從他的眼裡我們能讀出難過和悲涼。這正如最近所進行的一項研究所發現的,當來自嘴和眼的線索發生沖突時,眼睛會占優勢並獲勝。
前額是這些肌肉的中心。例如,當一個人悲哀、苦惱、痛苦和有負罪感時,眉毛的內角挑起,前額向中間皺起。不到15%的人能假裝出這種表情。要裝出恐懼和難過的表情甚至更難,這些表情為:眉毛挑起,雙眉皺在一起。它們很易將秘密泄露,並且只有10%的人能裝出這種表情。
肌肉不自然地出現在面孔的其他部位也能很好地將秘密揭露。例如,當痛苦和悲哀時,唇角拉向下,而下巴的肌肉卻不動。不到10%的人能隨意做出這個動作。綳緊的雙唇是憤怒可靠的標志。這常常將一個人的內心情感揭露,從根本上說,它是一種警告。嘴唇不是向里拉或相當明顯地壓在一起,而只是向里稍稍抿了抿便形成了相當嚴厲的表情。人們能夠學會並模仿這些表情,但那得花數百小時的時間。
精明的撒謊者常常利用像憤怒這樣強烈的感情來掩飾他們內心的恐懼和負罪感。1960年,審問阿道夫·艾希曼(AdolfEich-mann,德國納粹戰犯———譯者注)的法官很快就了解到,無論艾希曼什麼時候大叫著說,「不!不!從來就沒有,豪普特曼閣下!」或「決不!決不!」這時他就是在撒謊。在對托馬斯·希爾的聽證會上,安尼塔·希爾所說的話聽起來相當悅耳且發音清晰,而托馬斯卻怒不可遏。雖然我們很難覺察出他的憤怒表情是為了掩飾其內心的虛偽,而這或許真的為他掩蓋了許多謊言。
幾乎沒有人知道,極細微的表情展現常常是我們識別謊言的關鍵之所在。有時在一瞬間,面部會突然冒出所隱藏的真實情感。通過對伊朗門事件聽證會的錄像進行分析,可以顯示約翰·波因德克斯撒了謊。當有人問及約翰·波因德克斯同美國中央情報局頭目威廉·凱西會見的情況時,他的面孔因憤怒而紅白相間,就像圖畫書一樣,這一表情只持續了1/4秒。很明顯,沉著冷靜的波因德克斯隱藏了有關會見的重要事實。而審問者則錯過了這一機會,並沒有追根求源,把事實真相弄清。
以表情的細微變化作為識別謊言的證據相當不易。一個更為復雜也更為普遍的現象是:說大話唬人。當一個人感到他那偽裝的表情失敗了,通常情況下,他還會用微笑迅速將其掩蓋。而有些人則通過說大話唬對方來隱藏其內心的真實情感,它保持的時間比表情發生細微變化持續的時間要長。在這期間,我們甚至不能明了說話者的真實情感,而能察覺到的常常只有大話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