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場止血方法有哪些
現場止血方法常用的有五種,使用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也可以把幾種止血法結合應用,以達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指壓動脈止血法
適用於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是:用手指壓迫傷口近心端動脈,將動脈壓向深部的骨頭,阻斷血液流通。這是一種不要任何器械,簡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為止血時間短暫,常需要與其他方法結合進行。
1.頭面部指壓動脈止血法。
(1)指壓顆淺動脈,適用於一側頭頂、額部的外傷大出血。在傷側耳前,用一隻手的拇指對准下頜關節壓迫領淺動脈,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2)指壓面動脈,適用於面部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別壓迫雙側下頜角前約1厘米的凹陷處,阻斷面動脈血流。因為面動脈在面部有許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須壓迫雙側。
(3)指壓耳後動脈,適用於一側耳後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壓迫受傷一側耳後乳突下凹陷處,阻斷耳後動脈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4)指壓枕動脈,適用於一側頭後枕骨附近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四指壓迫耳後與枕骨粗隆之間的凹陷處,阻斷枕動脈的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2.四肢指壓動脈止血法。
(1)指壓肱動脈,適用於一側肘關節以下部位的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壓迫上臂中段內側,阻斷肱動脈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手臂。
(2)指壓撓、尺動脈,適用於手部大出血。手指分別壓迫傷側手腕兩側的撓動脈和尺動脈,阻斷血流。因為撓動脈和尺動脈在手掌部有廣泛的合支,所以必須同時壓迫雙側。
(3)指壓指(趾)動脈,適用於手指(腳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別壓迫手指(腳趾)兩側的指(趾)動脈,阻斷血流。
(4)指壓股動脈,適用於一側下肢的大出血。用兩手的拇指用力壓迫傷肢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股動脈,阻斷股動脈血流。傷員應該處於座位或卧位。
(5)指壓足背、脛後動脈,適用於一側腳的大出血。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壓迫傷腳足背中部搏動的足背動脈及足跟與內踝之間的脛後動脈。
二、直接壓迫止血法
適用於較小傷口的出血。方法是:用無菌紗布直接壓迫傷口處,壓迫約10分鍾。
三、加壓包止血法
適用於各種傷口。方法是: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壓迫傷口,再用三角巾或綳帶用力包紮,包紮范圍應該比傷口稍大。這是一種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沒有無菌紗布時,可使用消毒衛生巾或餐巾等代替。
四、填塞止血法
適用於較大而深的傷口。方法是:先用鑷子夾住無菌紗布塞入傷口內,如一塊紗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紗布,最後用綳帶或三角巾繞至對側包紮固定。
五、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適用於四肢大出血,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時才用此法。止血帶有橡皮止血帶(橡皮條和橡皮帶)、氣性止血帶(如血壓計袖帶)和布制止血帶。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1.橡皮止血帶。左手在離帶端約10厘米處由拇指、食指和中指緊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帶的部位,右手持帶中段繞傷肢一圈半,然後把止血帶塞入左手的食指與中指之間,左手的食指與中指緊夾一段止血帶向下牽拉,使之成為一個活結。
2.氣性止血帶。常使用血壓計袖帶,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只要把袖帶繞在扎止血帶的部位,然後打氣至傷口停止出血。
(1)部位。上臂外傷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上1/3處;前臂或手大出血應扎在上臂下處,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處,因該處神經走行貼近肱骨,易被損傷;下肢外傷大出血應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處。
(2)襯墊。使用止血帶的部位應該有襯墊,否則會損傷皮膚。止血帶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當襯墊。
(3)松緊度。應以出血停止、遠端摸不到脈搏為宜。過松達不到止血目的,過緊會損傷組織。
(4)時間。一般不應超過5小時,原則上每小時要放鬆1次,放鬆時間為10~15分鍾。
(5)標記使用。使用止血帶者應有明顯標記,可貼在前額或胸前易發現部位,寫明時間。如立即送往醫院,可以不寫標記。
3.布制止血帶。將三角巾折成帶狀或將其他布帶繞傷肢一圈,打個蝴蝶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帶圈內,提起小棒拉緊,將小棒依順時針方向絞緊,將絞棒一端插入蝴蝶結環內,最後拉緊活結,並與另一頭打結固定。
不要長時間用綳帶結扎,應每隔1小時左右放鬆10~15分鍾,以防通端肢體缺血壞死。
2006年12月20日下午,一名30多歲的女子搭乘一輛計程車。細心的計程車司機王師傅突然發現,女乘客雙手腕部各有一道利器割傷的傷口,鮮血直流。見狀,他一邊用手壓住傷口幫該女子止血,一邊迅速報警。
公安人員接到報案後,迅速通知了120急救中心。120急救醫生趕到現場後,迅速沖上去救治。經醫生檢查發現,女子雙手腕部傷口長3~5厘米,伴有活動性出血。幸運的是,由於止血及時,該女子沒有生命危險。
掌握簡單的止血技術,不僅對自己有利,而且也能夠幫助他人。
⑵ 外出血的急救方法包括哪些
由於外傷引起的大出血,如不及時予以止血與包紮,會嚴重地威脅人的健康,乃至生命。那麼現場的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外出血的急救方法,供大家參考。
外傷出血的急救方法
1、指壓止血法,在傷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動的血管,用手指緊緊壓住。這是緊急的臨時止血法,與此同時,應准備材料換用其他止血方法。採用此法,救護人必須熟悉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壓迫點。
2、面部出血:用拇指壓迫下頜角與頦結節之間的面動脈。
3、前頭部出血:壓迫耳前下頜關節上方的顳動脈。
4、後頭部出血:壓住耳後突起下面稍外側的耳後動脈。
5、腋窩和肩部出血:在鎖骨上凹,胸鎖乳突肌外緣向下內後方,對准第一肋骨,壓住鎖骨下動脈。
6、前臂出血: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溝處,施以壓力,將肱動脈壓於肱骨上。
7、手掌和手背出血:在腕關節內,即我們通常按脈搏的地方,按到跳動的橈動脈血壓住。
8、手指出血:用健側的手指,使勁捏住傷手的手指根部,即可止血。
9、大腿出血:屈起其大腿,使肌肉放鬆,用大拇指壓住股動脈之壓點(在大腿根部的腹股溝中點),用力向後壓,為增強壓力,另一手的拇指可重疊壓力。
10、足部出血:在踝關節下側,足背跳動的地方,用手指緊緊壓住。
11、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消毒的紗布,棉花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再用力加以包紮,以增大壓力達到止血的目的。
外傷出血的分類及判斷:
1、內出血:
一是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從而判斷相關內臟有無出血;
二是出現全身症狀,如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冷、脈搏快弱、以昏迷、嘔吐、及胸、腹部有無腫痛,從而判斷肝、脾、胃及腦顱內等重要臟器有無出血。
2、外出血:分為三種。
A:動脈出血:血液呈鮮紅色以噴射狀流出,失血量多,危害性大,若不立即止血,要危及生命。
B:靜脈出血:血液呈暗紅色以非噴射狀流出,如不及時止血,時間長,失血量大,也會危及生命。
C: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呈水珠狀滲出,顏色從鮮紅變暗紅、失血量少。多能自動凝固止血。
外傷出血的止血法:
1、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迫出血的血管上部(近心端),用力壓向骨方,以達到止血目的。此法適用於頭部、頸部和四肢外傷出血,是臨時止血的措施。
(1)頭頂部出血:在傷側耳前,對准耳屏上前方1.5cm處,用拇指壓迫顳動脈。
(2)顏面部出血:用拇指壓迫傷側下頜骨與咬肌前緣交界處的面動脈。
(3)鼻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壓迫鼻唇溝與鼻翼相交的端點處。
(4)頭面部、頸部出血:四個手指並攏對准頸部胸鎖乳突肌中段內側,將頸總動脈壓向頸椎上。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的頸總動脈,以免造成腦缺血壞死。頸總動脈壓迫止血時間也不能太長,以免引起化學和壓力感受器反應而危及生命。
(5)肩、腋部出血:用拇指或用四指拼攏壓迫同側鎖骨上窩,向下對准第一肋骨,壓住鎖骨下動脈。
(6)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個手指對准上臂中段內側,將肱動脈壓於肱骨上。
(7)前臂出血:抬高患肢,壓迫肘窩處肱動脈末端。
(8)手掌出血:抬高患肢,壓迫手腕部的尺、橈動脈。
(9)手指出血:抬高患肢,用食指、拇指分別壓迫手指掌側的兩側指動脈。
(10)大腿出血: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用雙手拇指或肘部壓迫股動脈。
(11)足部出血: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動脈和內踝的跟腱之間的脛後動脈。
2、加壓包紮止血法:
用消毒的紗布,棉花作成軟墊放在傷口上, 再用力加以包紮,以增大壓力達到止血的目的。此法應用普遍,效果也佳。
3、屈肢加墊止血法:
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在肘窩、蟈窩內放以紗布墊、棉花團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關節,用三角巾、綳帶或領帶等作8字形固定。但有骨折、骨裂或關節脫位者不能使用。
4、絞緊止血法:
用三角巾折成帶狀或用布條作止血帶,在肢體出血點上方繞患肢打一個活結,活結朝上,避開中段,取一根小棒或代用物穿在帶形外側絞緊,絞棒的另一端插在活結小圈內固定。
5、橡皮止血帶止血法:常用的止血帶是長1米左右的橡皮管。
方法:掌心向上,止血帶一端由虎口拿住,留出五寸,一手拉緊,繞肢全一圈半,中、食兩指將止血帶末端夾住,順著肢體用力拉下,壓住余頭,以免滑脫。
使用止血帶注意事項:
1、快-動作快、搶時間;
2、准-看準出血點,准確上好止血帶;
3、墊-墊上墊子,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
4、上-扎在傷口上方,禁止扎在上臂中段。
5、適-松緊適宜。脈搏停跳且指甲蓋不變色,橡皮帶變色足夠。
6、標-加上紅色標記,註明上止血帶時間。
⑶ 最快止血方法
(1)指壓動脈止血法:
適用於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為用手指壓迫傷口近心端動脈,將動脈壓向深部的骨頭,阻斷血液流通。這是一種不要任何器械、簡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為止血時間短暫,常需要與其他方法結合進行
(2)指壓面動脈:適用於顏面部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和示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別壓迫雙側下額角前約1cm的凹陷處,阻斷面動脈血流。因為面動脈在顏面部有許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須壓迫雙側
(3)一指壓耳後動脈:適用於一側耳後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壓迫傷側耳後乳突下凹陷處,阻斷耳後動脈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4)指壓枕動脈:適用於一側頭後枕骨附近外傷大出血,用一隻手的四指壓迫耳後與枕骨粗隆之間的凹陷處,阻斷枕動脈的血流,另一隻手固定傷員頭部
⑷ 外傷出血常用的有那四種止血方法
四種常止血方法 常見的損傷按創傷類型分為皮膚擦傷、撕裂傷、刺傷、異物插入、骨折等, 按照損傷的部位可分為頭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和四肢。在意外發生的現場, 控制出血是非醫療專業人員所能做的少數幾種影響後期救治效果的措施之一。成功控制外出血的重要因素是緊壓出血區並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出血停止或急救專業人員趕到。出血量與出血速度因損傷程度的不同而異, 所以採用的止血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止血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壓、包、塞、捆。 壓:當看見傷口流血, 最常做的急救動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區, 這就是壓迫止血法。壓迫止血法分兩種:傷口直接壓迫, 無論用干凈紗布還是其他布類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區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種是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在出血動脈近心端的鄰近骨頭上,阻斷血運來源,以達到止血目的。找壓迫點時要用食指或無名指, 不要用拇指, 因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動脈,容易造成錯誤判斷。當找到動脈壓迫點後,再換拇指按壓或幾個指頭同時按壓。指壓止血法雖然操作容易, 但不經過系統培訓,很難達到止血目的。 包:無論什麼樣的出血, 最終都要用包紮來解決。包紮所用的材料是紗布、綳帶、彈性綳帶或干凈的棉布或用棉織品做成的襯墊。包紮原則是先蓋後包, 力度適中。先蓋後包即先 在傷口上蓋上敷料(夠大、夠厚的棉織品襯墊) , 然後再用綳帶或三角巾包紮。這是因為常用的普通紗布容易粘傷口, 給後續處理增加難度。力度適中指的是包紮後止血有效, 遠端的動脈還在搏動。包紮過松, 止血無效, 包紮過緊,會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塞:用於腋窩、肩、口鼻、宮腔或其他盲管傷和組織缺損處的填塞止血法, 是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填塞, 直至確實止住出血。填實後, 傷口外側蓋上敷料後再 加壓包紮, 達到止血目的。採用這種止血方法的危險在於, 用壓力將棉織品填塞結實可能造成局部組織損傷, 同時又將外面的臟東西帶入體內造成感染, 尤其是厭氧菌感染常引發破 傷風或氣性壞疽。所以, 在野外環境中, 非專業人員除非必須, 盡量不採用此法。 捆:止血帶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是有效的, 如戰傷、較大的肢體動脈出血等。通常止血帶用於手術室, 對控制肢體出血是有效的, 但潛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暫時的或持續的對神經和肌肉的損傷, 也會因肢體缺血引起全身性並發症, 包括酸中毒、高鉀血症、心律失常、休克、肢體毀損, 甚至死亡。並發症與止血帶的壓迫力量過大和持續時間過長密切相關, 因此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非醫務人員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 不要使用此法。
希望採納
⑸ 面部失血,怎麼止血
動脈出血
特別是較大的動脈,血流猛急,呈噴射狀,一般在外傷時多見。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傷動脈的近心端,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進行止血。止血時應行動快,止血徹底,防止失血過多。
指壓止血法
指壓止血法是動脈出血最迅速的一種臨時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傷部上端用力將動脈壓癟於骨骼上,阻斷血液通過,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僅限於身體較表淺的部位、易於壓迫的動脈。
1.肱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餘四指在上臂內側動脈搏動處,將動脈壓向肱骨,達到止血的目的。
2.股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溝(大腿根部)中點偏內,動脈跳動處,用兩手拇指重迭壓迫股動脈於股骨上,制止出血。
3.頭部壓迫止血法
壓迫耳前的頸淺動脈,適用於頭頂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時,壓迫下頜骨角前下凹內的頜動脈。頭面部較大的出血時,壓迫頸部氣管兩側的頸動脈,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
4.手部壓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時,壓迫橈動脈和尺動脈。手指出血時,壓迫出血手指的兩側指動脈。
5.足部壓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時,壓迫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
(三)加墊屈肢止血法
加墊屈肢止血法是適用於四肢非骨折性創傷的動脈出血的臨時止血措施。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於肘窩或國窩內放紗布、棉花、毛巾作墊,屈曲關節,用綳帶將肢體緊緊地縛於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
⑹ 遇到大面積的傷口,有什麼止血最快
(一)各類血管的出血特徵與處理原則 1.毛細血管出血 出血緩慢,出血量少。如擦破傷,一般會由於血液凝固而自然地止血。處理時可先用清水洗去傷口上的泥土,如無泥土可直接塗上紅汞水(紅葯水),再用消毒紗布包紮,或暴露乾燥、形成痂痴自愈。 2.動脈出血 特別是較大的動脈,血流猛急,呈噴射狀,一般在外傷時多見。急救方法是就地止血,一般在受傷動脈的近心端,採用指壓止血法或止血帶止血法進行止血。止血時應行動歟 寡 溝祝 樂故а 唷? 3.靜脈出血 一般是將受傷靜脈的遠心端壓住而止血。動脈出血或靜脈出血經過止血處理後,都應盡快送醫院進行治療。 (二)指壓止血法 指壓止血法是動脈出血最迅速的一種臨時止血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傷部上端用力將動脈壓癟於骨骼上,阻斷血液通過,以便立即止住出血,但僅限於身體較表淺的部位、易於壓迫的動脈。 1.肱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手、前臂和上臂下部的出血。止血方法是用拇指或其餘四指在上臂內側動脈搏動處,將動脈壓向肱骨,達到止血的目的。 2.股動脈壓迫止血法 此法適用於下肢出血。止血方法是在腹股溝(大腿根部)中點偏內,動脈跳動處,用兩手拇指重迭壓迫股動脈於股骨上,制止出血。 3.頭部壓迫止血法 壓迫耳前的頸淺動脈,適用於頭頂前部出血。面部出血時,壓迫下頜骨角前下凹內的頜動脈。頭面部較大的出血時,壓迫頸部氣管兩側的頸動脈,但不能同時壓迫兩側。 4.手部壓迫止血法 如手掌出血時,壓迫橈動脈和尺動脈。手指出血時,壓迫出血手指的兩側指動脈。 5.足部壓迫止血法 足部出血時,壓迫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 (三)加墊屈肢止血法 加墊屈肢止血法是適用於四肢非骨折性創傷的動脈出血的臨時止血措施。當前臂或小腿出血時,可於肘窩或國窩內放紗布、棉花、毛巾作墊,屈曲關節,用綳帶將肢體緊緊地縛於屈曲的位置。 (四)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止血法,主要是用橡皮管或膠管止血帶將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的目的。這種止血方法較牢固、可靠,但只能用於四肢動脈大出血。 1.止血帶結扎法 橡皮止血帶使用方法:左手拿橡皮帶、後頭約16cm要留下;右手拉緊環體扎,前頭交左手,中食兩指挾,順著肢體往下拉,前頭環中插,保證不松垮。如遇到四肢大出血,需要止血帶止血,而現場又無橡膠止血帶時,可在現場就地取材,如布止血帶、線繩或麻繩等。用布止血帶止血時,放平入環,拉緊固定。用線繩或麻繩止血時,可絞緊固定。 2.使用止血帶時應注意的問題 (1)止血帶應放在傷口的近心端。上臂和大腿都應綳在上1/3的部位。上臂的中1/3禁止上止血帶,以免壓迫神經而引起上肢麻痹。 (2)上止血帶前,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棉絮作墊,止血帶不要直接扎在皮膚上;緊急時,可將褲腳或袖口捲起,止血帶扎在其上。 (3)要扎得松緊合適,過緊易損傷神經,過松則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一般以不能摸到遠端動脈搏動或出血停止為度。 (4)結扎時間過久,可引起肢體缺血壞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鬆2~3min;放鬆期間,應用指壓法暫時止血。寒冷季節時應每隔30min放鬆一次。結扎部位超過2h者,應更換比原來較高位置結扎。 (5)要有上止血帶的標志,註明上止血帶的時間和部位。用止血帶止血的傷員應盡快送醫院處置,防止出血處遠端的肢體因缺血而導致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