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腮腺炎臉腫的越來越大
你那是病情加重的反應。一般的話去醫院打點滴就可以了,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可以消退。期間不要吃酸辣等的刺激性食物,最好是吃流質食品,喝點粥啊什麼的。建議你早點去看吧,不然萬一發展成為細菌性腮腺炎就會很麻煩的了。
我不是專家,只是給點建議。因為我也是患者。祝你早日康復啦。
⑵ 腮腺炎(就是小時候臉會腫很大的)~
唾液腺有3對,腮腺、舌下腺和頜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腮腺。小兒得了腮腺炎後,面部就像打腫臉的胖子。因為腮腺位於兩側面頰近耳垂處,腮腺炎時腫大的腮腺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間稱為"大嘴巴"。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傳染病,病人是傳染源,飛沫的吸入是主要傳播途徑,接觸病人後2-3周發病。腮腺炎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耳垂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表面發熱有角痛,張口或咀嚼時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腫脹在發病1- 3天最明顯,以後逐漸消退,約2周腫脹完全退盡。在發病初期的3-5天,可有發熱、乏力、不願吃東西等全身症狀。
一旦發現腮腺炎,患者應立即隔離,卧床休息。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易剌激唾液腺分泌,導致局部疼痛加劇。要多飲開水,保持口腔清潔,也可用復方硼砂溶液漱口。腫脹部位可用中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葯如意金黃散15克,用水調勻即可。外敷後可減少局部疼痛,幫助消腫。同時還可服板藍根沖劑。
一旦小兒得了腮腺炎,應隔離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後才可入托或上學,以免傳染給其他小兒。由於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機構中流行,因此若發現患兒,應加強晨檢工作,對可疑患兒有接觸的小朋友,應觀察21天,同時預防性口服板藍根沖劑。一般連續3-5天。有一點要注意,丙種球蛋白對腮腺炎無預防作用。
⑶ 我得腮腺炎快20天了沒別的症狀了,就是臉還腫,怎麼回事啊
你外敷了沒有?將仙人掌裡面的肉搗爛敷在腫的地方很管用的,我沒幾天就好了。還有,你除了吃抗病毒還要吃一點消炎的葯我吃得有這兩種你可以試試:蒲地藍消炎片和。。。。。糟糕我忘了那種葯是什麼名字了,對不起。我已經將你加為好友了,嗚嗚鳥語。到時候我再給你說。
⑷ 面部浮腫是怎麼回事
面部浮腫的原因需要區分是局部的浮腫,還是全部面部都出現了浮腫。如果是局部的浮腫,需要考慮的是蚊蟲叮咬、外傷或者某些葯物或者化妝品的過敏。如果是全部的面部水腫,首先要考慮的是局部的病變,例如化妝品的過敏或者炎症。排除了局部的因素,需要考慮全身性的因素。全身性的因素,首先考慮的是某些疾病造成的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使頭部的血液迴流受阻,從而出現的面部全部的水腫。腎臟疾病、心臟疾病、甲狀腺疾病、風濕系統疾病都可以造成面部全部的水腫,需要根據化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來進行鑒別診斷。
早晨起來照鏡子時,如果感覺「看起來比平時的臉大」、「眼睛感覺變小了」的話,那就是臉部浮腫。這種時候,身體內部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呢?又是因為什麼原因浮腫了呢?
臉部的浮腫狀態是為啥?
臉的浮腫狀態,就是比通常所需多出的水分停留在肌膚內部的狀態。能夠帶走沒用東西的血液循環和淋巴流動如果不夠順暢的話,不需要的東西就會滯留在身體內部,身體就會顯得浮腫了。
人們往往認為在容易出汗的夏天,多餘的水分很容易會被蒸發掉,但其實正好相反。因為戶外的空氣中濕氣充分,所以肌膚中的水分就很難蒸發掉。因此,多餘的水分就很容易滯留在身體里造成浮腫。
面部浮腫的原因?
身體不需要的東西如果順暢流動的話,本來是不會造成浮腫的。但在一定程度的影響下,多餘的水分不能順暢流通,因此造成身體浮腫,而這個原因多數是因為前一天攝取了酒精。
人體在攝取酒精後,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就會變高,血管就會擴大。如果血管擴大太多的話,血管中流動的血液就會變得緩慢。而血液流動緩慢的話,就會造成本來應該馬上排出的水分繼續滯留在體內,結果造成浮腫。
酒後臉部浮腫,基本中午恢復正常
臉部浮腫往往是在早上。因為浮腫的原因是水分,晚上因為平躺,睡覺狀態的胴體部分、腳、手臂和臉也幾乎一樣高,水分不會因為重力作用往下,所以臉部多餘的水分就排不出去,早上起來會發現臉部浮腫。
若是前一天攝取了大量酒精,第二天早上的臉部浮腫,到中午的時候幾乎可以恢復,到傍晚水分就已經因重力作用向下流動至腳部了。所以如果前一天攝取了酒精的話,第二天早上要注意臉部浮腫,中午以後就要注意腳部浮腫了。
⑸ 我得腮腺炎,為何左邊快消時右邊又腫起來
你的情況應該屬於慢性化膿性腮腺炎。由於腮腺管道變形淤滯,使唾液不易排出,積存感染。就算用消炎葯壓下去,病因未去,容易復發。
回復專家:廣州市兒童醫院-口腔科-陳亦陽主治醫師
查看原帖>>
⑹ 得了腮腺炎,臉腫了,不知還要樣消腫,
病情分析:你好!
腮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主要表現為腮腺腫大,疼痛,有時可以伴有發熱。
指導意見:建議你可以用仙人掌搗碎,與雞蛋清混合,敷於患處,隔日換葯一次,很快就會好轉。
⑺ 腮腺腫大伴有 臉部腫大 全身浮腫
你好; 浮腫未必都是病 浮腫常是心臟病、肝病、腎病 、內分泌等疾病的信號,但有些浮腫並非是疾病的表現,而是一種生理反應。 特發性浮腫 有些20至40歲的女性,早晨起床後,眼瞼及顏面常出現輕度浮腫,下肢有凹陷性水腫或緊綳感。隨著活動,逐漸減輕消退。多數學者認為與神經精神因素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有關。 反應性浮腫 有些人特別是高溫作業或身體較胖又不愛活動者,受環境高溫的影響,皮膚血管擴散,體液滲透並積聚於皮下組織,常在手、足等處發生浮腫。夏天過後,則自行消退。但每夏必發,反復多年。 體位性浮腫 長時間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可因下肢血液迴流受阻、淤積造成浮腫,改變體位後一段時間,浮腫可自行減輕、消失。 經前期浮腫 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經來潮前一周或半個月內,出現眼瞼、手背、腳踝甚至雙下肢輕度浮腫,以及煩躁、失眠、疲乏、頭痛等症狀。月經來潮時,浮腫及其他症狀可逐漸消退。 葯物性浮腫 如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胰島素、硫脲、甘草等葯物,可導致臉、手、足出現浮腫,停葯後浮腫會逐漸消退。 對上述浮腫不必擔心,更不必亂用葯。但如果是疾病所致浮腫,則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給浮腫做個小診斷 浮腫常常是某些疾病的信號。心臟病、肝病、腎病、內分泌疾病及某些營養不良性疾病等,都可能出現浮腫症狀,一般情況下應該到醫院去就診。但有些浮腫是一種生理反應,如果你遇到了下列「浮腫」的麻煩,不妨對照一下。 表現一:有些中年女性,早晨起床後,忽然發現自己的臉胖了一圈,眼瞼及顏面都有些輕度浮腫,下肢皮膚有凹陷性水腫或緊綳感。隨著一天時間的推移,可逐漸減輕消退。 診斷:特發性浮腫,或稱為血液循環不暢的浮腫。臉部浮腫現象經常發生在血液循環代謝能力差的人身上,這個群族包括了習慣在睡前大量喝水的人、經常久坐不動的人、平常飲食習慣口味重的人、經常熬夜的人以及天生體質代謝差的人。影響所致便是血液循環系統效果變差,來不及將體內多餘的廢水排出去,水分滯留在微血管內,甚至回滲到皮膚中,便產生了膨脹浮腫現象。這種浮腫在起床後活動一會後,就會慢慢自動消退。 表現二:有些人在炎夏高溫的情況下,特別是身體較胖又不愛活動的人,受環境溫差的影響,常莫名其妙地發生下肢浮腫,夏天過後,就會自行消退。 診斷:反應性浮腫。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炎熱高溫引起體表血管擴張,動脈血流量增加;淺靜脈的擴張,使毛細血管濾過壓增高;再加上站立或久坐,體液在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的間隙中滲聚,迴流緩慢,從而引起下肢浮腫,多發於身體肥胖或年齡較大的人。 表現三:有些飲食中習慣於「口重」的人,常常出現下肢浮腫。 診斷:營養不均的浮腫。我們一直在強調「低鹽」飲食,可有些人就是不注意,飲食中鹽分過多,而又缺乏某些礦物質時,就容易造成營養失調性浮腫,如果你還有什麼慢性病,那造成的麻煩就更大了。 表現四:長時間站立、行走、下蹲或坐位時,會發現下肢或雙腳「發緊」,女人逛商店是最有體會的了,若稍事休息或改變體位後一段時間,浮腫可自行減輕、消失。 診斷:體位性浮腫。近年來研究發現,人在直立體位時,體內醛固酮分泌增加,可造成暫時性水鈉瀦留,因此引起水腫。一些工作上須長時間站或坐的人,如學校的老師、手術室的主刀醫師,因重力的關系,血液和水分因迴流速度減慢而容易在膝部以下部位出現浮腫。 表現五:有些健康的女性在月經來潮前一周或半個月內,出現眼瞼、手背、腳踝甚至雙下肢輕度浮腫,或伴有乳房脹痛、盆腔部沉重感,以及煩躁、易怒、失眠、疲乏、頭痛等神經官能症症狀。 診斷:經前期浮腫。這類浮腫多與月經周期變化和內分泌功能改變有關,屬正常生理現象。月經來潮時,排尿量增多,浮腫及其他症狀就可逐漸消退。 表現六:服用某些葯物後,臉、手、足出現浮腫,停葯後浮腫會逐漸消退。 診斷:葯物性浮腫。如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胰島素、硫脲、甘草等葯物,可引起體內水鈉瀦留,導致浮腫。 對浮腫切不可粗心大意,務必及時查明原因。對上述浮腫不必憂心忡忡,更不必亂用葯,但如果是由於疾病所致,則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給浮腫開處方 對於生理性浮腫,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進行防治。 1.保持樂觀情緒,長期堅持適當鍛煉,如散步、慢跑、健身器械鍛煉等,以增強體質,提高適應能力。 2.選擇食物,應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無機鹽,低脂肪、低膽固醇,少糖、少鹽為原則,芹菜、蘿卜、菠菜、西紅柿、大豆、蘑菇、大蒜、水果以及豆製品等食物可多吃一些。 3.避免久坐久站,經常活動下肢,並注意經常上抬兩下肢。 4.保證良好的睡眠,起居有規律。 這是9種浮腫患者選用的食療方,你不妨也試一下,也許有效!祝你早日康復! 1、 赤小豆、花生、大棗各100克,放少許冰糖一起煮湯食用。 2、 綠豆、薏米仁各100克,同煮湯食用。 3、 鯉魚1條重約250克,赤小豆100克,一起煮湯服用。 4、 母雞半隻或童子雞1隻,與黃芪100克一起蒸熟,喝湯吃雞肉。 5、 青頭雄鴨1隻,與冬瓜1000克一起煮湯食用。 6、 豬腰2隻,杜仲10克,核桃仁50克,一起煮湯食用。 7、 鯉魚1條重250克,冬瓜500克,加水清燉,吃魚食瓜喝湯。 8、 冬瓜500克,赤小豆30克,加水適量,加鹽少許,吃瓜喝湯。 9、 玉米須、冬瓜皮、赤小豆各適量,煎湯代茶飲,連服至浮腫消失。
⑻ 臉部水腫,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臉部水腫,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臉部水腫可能是由面部組織的炎症、過敏、外傷或感染等多種原因引起的。
同時,臉部水腫可能會伴有其他症狀,包括眼睛疼痛或發紅發癢、面部疼痛、頭痛、皮膚潰瘍或充滿腫塊、咀嚼或吞咽時疼痛、一側或兩側耳朵附近腫脹疼痛。
總的來說,各種從輕微到嚴重的失調、疾病和病症都可能會導致臉部水腫。由於在某些情況中,臉部水腫可能表明病情比較嚴重或會危及生命,所以最好咨詢醫生找出臉部水腫的根本原因。
⑼ 腮腺炎為什麼常犯
腮腺炎 - 概述 腮腺炎 唾液腺有3對,腮腺、舌下腺和頜下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腮腺.小兒得了腮腺炎後,面部就像打腫臉的胖子.因為腮腺位於兩側面頰近耳垂處,腮腺炎時腫大的腮腺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蔓延,故腮腺炎在民間稱為"大嘴巴".有的地方也有"豬頭肥"的說法.因為有時會腫的比較嚴重而趨於"豬頭",所以人們也有叫這種症狀為"豬頭肥"的習慣. 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傳染病,病人是傳染源,飛沫的吸入是主要傳播途徑,接觸病人後2-3周發病.腮腺炎主要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耳垂下腫大,腫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為中心邊緣不清,表面發熱有角痛,張口或咀嚼時局部感到疼痛.腮腺腫脹在發病1-3天最明顯,以後逐漸消退,約2周腫脹完全退盡.在發病初期的3-5天,可有發熱、乏力、不願吃東西等全身症狀. 一旦發現腮腺炎,患兒應立即隔離,卧床休息.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導致局部疼痛加劇.要多飲開水,保持口腔清潔,也可用復方硼砂溶液漱口.腫脹部位可用中葯外敷,取青黛15克,或中成葯如意金黃散15克,用水調勻即可.外敷後可減少局部疼痛,幫助消腫.同時還可服板藍根沖劑. 一旦小兒得了腮腺炎,應隔離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後才可入托或上學,以免傳染給其他小兒.由於腮腺炎容易在托幼機構中流行,因此若發現患兒,應加強晨檢工作,對可疑患兒有接觸的小朋友,應觀察21天,同時預防性口服板藍根沖劑.一般連續3-5天.有一點要注意,丙種球蛋白對腮腺炎無預防作用. 腮腺炎 - 原因 腮腺炎 傳染源 早期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病毒存在於患者唾液中的時間較長,腮腫前6天至腮腫後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離出病毒,因此在這兩周內有高度傳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後,無腮腺炎表現,而有其它器官如腦或睾丸等症狀者,則唾液及尿亦可檢出病毒.在大流行時約30~40%患者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亞臨床感染,是重要傳染源. 傳播途徑 本病毒在唾液中通過飛沫傳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傳染)其傳染力較麻疹、水痘為弱.孕婦感染本病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而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流產的發生率也增加. 易感性 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隨年齡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後發病男多於女.病後可有持久免疫力. 腮腺炎 - 疾病症狀 腮腺炎 潛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較急,無前驅症狀.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食慾不佳、惡心、嘔吐、全身疼痛等,數小時腮腺腫痛,逐漸明顯,體溫可達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較嚴重.腮腺腫脹最具特徵性.一般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發展,狀如梨形,邊緣不清;局部皮膚緊張,發亮但不發紅,觸之堅韌有彈性,有輕觸痛;言語、咀嚼(尤其進酸性飲食)時刺激唾液分泌,導致疼痛加劇;通常一側腮腺腫脹後1~4天累及對側,雙側腫脹者約佔75%.頜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時被累及. 重症者腮腺周圍組織高度水腫,使容貌變形,並可出現吞咽困難.腮腺管開口處早期可有紅腫,擠壓腮腺始終無膿性分泌物自開口處溢出.腮腺腫脹大多於1~3天到達高峰,持續4~5天逐漸消退而回復正常.全程約10~14天.頜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時受累,或單獨出現.頜下腺腫大,表現為頸前下頜腫脹並可觸及腫大的腺體.舌下腺腫大可見舌及口腔底腫脹,並出現吞咽困難. 腮腺炎 - 疾病種類 腮腺炎分為化膿性和病毒性兩種. 化膿性腮腺炎 是由細菌感染引起,主要是葡萄球菌.常見的病因是:腮腺分泌機能減退,多見於急性傳染病及衰弱的患者;腮腺導管口堵塞;腮腺鄰近組絹的炎症;症狀是發熱、白細胞增多,腮腺局部紅、腫、痛、熱,當病變進入化膿期擠壓腮腺可見膿液自導管口流出. 流行性腮腺炎 較多發生於幼兒或少年時期有傳染接觸史,可雙側或單側受累,白細胞不但不增高反而減低或正常,局部症狀和化膿性差不多,但沒有化膿傾向. 實驗室檢查: (一)血象: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低,後期淋巴細胞相對增多.有並發症時白細胞計數可增高. (二)血清和尿澱粉酶測定:90%患者的血清澱粉酶有輕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診斷.澱粉酶增高程度往往與腮腺腫脹程度成正比. (1)中和抗體試驗:低滴度如1:2提示特異免疫反應.中和抗體特異性強,但不作常規應用. (2)補體結合與血凝抑制試驗:早期及恢復期雙份血清測定補體結合及血凝抑制抗體,有顯著增長者可確診(效價4倍以上).國外採用酶聯免疫吸咐法及間接熒光免疫檢測IgM抗體,可作早期診斷. (3)病毒分離:早期患者可在唾液、尿、血、腦脊液中分離到病毒. (4)尿腎臟受累時可出現尿蛋白、紅白細胞等,甚至類似腎炎尿的改變. 腮腺炎 - 治療方法 腮腺炎 葯物治療 急性化膿性腮腺炎早期以葯物治療為主,抗菌素,中葯荊防敗毒散、五味消毒飲;同時採用刺激分泌的方法以保持唾液分泌暢通.如果病程超過一周,進入化膿期,則應進行切開排膿手術.病毒性腮腺炎沒有特效療法,可以使用前述中葯治療,如果有並發細菌感染的可以使用抗菌素. 流行性腮腺炎:又叫"痄腮".冬季易發此病,多見於5--10歲的兒童.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及病人接觸後傳染,多發於人群聚集處,如幼兒園、學校、軍營等.一旦你孩子患過流行性腮腺炎,將永遠不再患此病,因為他已經能終身免疫.大多數地區要求學齡前兒童注射疫苗.如果未建立終身免疫,則需被動注射抗流行性腮腺炎的免疫疫苗.接種麻、風、腮三聯疫苗或腮腺炎疫苗可預防本病的發生. 本病前期症狀一般較輕,表現為體溫中度增高、頭痛、肌肉酸痛等.腮腺腫大常是本病的首發體征,持續7--10天,常一側腮腺先腫,2--3天後對側腮腺亦出現腫大,有時腫脹僅為單側,腮腺腫大的特點是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擴大,邊緣不清,觸之有彈性感,有疼痛及觸痛,表麵皮膚不紅,可有熱感,張口、咀嚼特別是吃酸性食物時疼痛加重.腫痛在3--5天達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常有腮腺管口紅腫.同側咽部及軟齶可有腫脹,扁桃體向中線移位;喉水腫亦可發生;上胸部亦可出現水腫,軀干偶見紅色斑丘疹或蕁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給患兒帶來很大痛苦,腮腺疼痛難忍,少數病人的胰腺、腦膜、腦、肝和心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本病對機體的嚴重危害並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並發症,應高度警惕和防治並發症.常見的並發症有:腦膜炎、睾丸炎和急性胰腺炎等. 中醫治療 中醫開一些清熱解毒、散結清腫的中葯,如用板藍根、夏枯草、蒲公英等煎水服用. 選鮮而多汁的仙人掌一塊,剝掉外皮和小刺,搗爛如泥,外敷患處,每天換敷1次,一般2到3天就可以治癒.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也可將適量馬齒莧洗凈,瀝干水分,搗爛,敷於患處.每日換1次. 另外一方:豆腐30克,綠豆6克,冰糖50克,加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3天. 如果孩子高熱、頭痛劇烈,應警惕腦膜炎,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以免延誤病情.一旦發現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立即與健康人分開居住,居室要定時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病發期間至腮腺消腫之前不得去幼兒園或是學校,以免傳染給其他兒童.病兒要卧床休息,不可過於勞累.注意不要給孩子吃有刺激性的食物,要給病兒吃易咀嚼和易消化的流質和半流質,以減輕孩子吞咽的困難.要多喝開水,以利於身體內毒素的排出; 小兒患腮腺炎後,其所用飲食用具要與其他人分開,並進行定時煮沸消毒.病兒的衣服、被褥等物品,在生病期間可拿到室外曝曬,臉盆、毛巾、手絹等物,每天需用開水燙1--2次.定時給孩子測量體溫,必要時,可以採取降溫措施.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綳帶把陰囊托起,以減輕疼痛.保持孩子口腔衛生:要孩子經常用溫鹽水漱口.局部熱敷:用包了毛巾的熱水袋給孩子在患處熱敷,可以減輕孩子患處的疼痛. 一般說腮腺炎得過一次,人就會產生永久性的抗體,不可能在得二次或幾次以上. 腮腺炎單方治療 1.青黛3~5g,紫金錠一片(研末)加醋調成稀糊狀塗患處,干後再塗,約一日6~8次,塗至疼痛減輕,約4~5日. 2.以靛青或嫩柳葉膏敷局部,每日1~2次至消腫. 3.10ml食醋於硯台內用香墨磨成黑汁,以毛筆塗腫處,每日3~4次,共2~5日. 4.鮮天花粉、車前草各50g洗凈搗爛加少許食鹽敷患處,每日1~2次、共2~5日. 5.鮮仙人掌除去表面絨毛茫刺洗凈搗爛敷之,每日2次,共4~6日. 6.冰片粉加冷米湯半匙調勻敷之,每日2~4次,共1~3日. 7.六神丸5~10粒以食醋或白酒調敷,每日2次,共2~4日. 8.黃柏粉與生石膏以3:7比例混勻後,用醋或酒調敷,每日1次,共2~3日. 9.榆、桃、柳、桑、槐於春天發芽時采枝混合煎煮兩次,把兩次煎汁一起濃縮成膏,敷局部,每日1次,共3~4日. 10.赤小豆50~70粒搗成粉,以溫水或雞蛋清或蜂蜜調糊,攤布上貼敷患處,每日1~2次,共2~4日. 11.鮮蓍草30~60g,分2~3次搗爛取汁加冷開水口服,渣加少許鹽敷患處. 12.明礬50g,雄黃45g,冰片3~5g研成細末密封存用,取3~5g以75%酒精調敷患處,每日2~3次,共1~3日. 13.以醋將紗布浸濕,敷患處,30分鍾至1小時,每日2次,共2~3日. 14.鮮魚腥草連根洗凈搗爛敷患處,每日2次,共2~4日. 15.如意金黃散以醋調成糊狀,每日1次敷至腫消. 16.以金不摸根塊搗爛外敷,及注射液(每m1含8g生葯)每天1次肌注至消腫,認為療效顯著. 針灸治療 針灸穴位 耳針: (一) 取穴:主穴:屏尖、面頰.配穴:腎上腺、胃、胰膽、對屏尖. (二) 治法:主穴屏尖每次必取,如效不顯可酌加1~2個配穴.屏尖穴針法,常規消毒後,以左手拇、食指挾持耳屏,拇指指切耳屏尖上緣,右手持30號1寸長不銹鋼毫針垂直刺入,深度以不刺透屏尖穴內側皮膚為度,捻轉得氣後急速出針.余穴採用捻入法進針,留針60~120分鍾,每30分鍾運針1次,反復運針2次後起針.每次取一側耳穴,兩耳交替,每日1次,不計療程,以愈為期. 拔罐: (一) 取穴:主穴:身柱、阿是穴. (二) 治法:共有二種拔罐法,宜任選一種. 一為刺絡拔罐之法,先令患兒取正坐位,以1~1.5寸30號毫針刺入阿是穴,深約0.8~1寸,得氣後用捻轉瀉法,行針半分鍾後即取針,用消毒棉球輕壓不使流血.接著囑患兒伏卧,在身柱穴常規消毒後,用小三棱針點刺,一點即出,隨之以雙拇指擠壓針孔,出血一滴.根據年齡大小,選擇合適口徑的罐具,以架火法(即用青黴素瓶蓋,倒置於穴上,上放一個浸有95%酒精的半干棉球,點燃),或真空拔罐器在身柱穴上吸拔.留罐7~10分鍾(以局部皮膚紅潤為度).隔日治療一次,不計療程. 另一為水罐法:令患兒正坐.在小型抽吸罐內裝上半瓶左右溫水,口朝上,倒扣於阿是穴.接緊罐具,囑患兒緩慢仰卧,使罐具恢復口朝下的位置、然後將裝上4或5號針頭的注射器,插入罐內,抽去空氣,使罐具吸附穴區,令溫水充分接觸皮膚.如患兒局部腫脹面積較大,可同時吸拔2~3個.留罐約15分鍾左右.取罐時,以注射器將空氣推入罐內,罐口朝上取下.每日吸拔1~2次,不計療程. 刺血: (一) 取穴:主穴:少商、關沖、少澤.配穴:大敦、合谷、關元、大椎. (二) 治法:主穴每次取1~2穴,少商每次必取,配穴據症而取,頭痛加合谷,發熱不退加大椎,並發睾丸炎加關元、大敦.取准穴後,用消毒三棱針(或28號0.5寸毫針)在主穴上點刺,並擠壓出血3~6滴.雙側腫大取雙側,單側腫大取一側.然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配穴大椎、大敦穴亦依上法點刺,合谷、關元以28~30號毫針刺,得氣後施瀉法或平補平瀉不留針.輕者隔日施治1次,重者每日1次,對5日以上腮部腫脹不消者,外敷錫類散膏,淋巴結腫大者外貼紫金錠膏,具體方法為:將錫類散或紫金錠0.1~0.2克,倒在3~5厘米見方的膠布上,滴入食醋1~2滴,均勻塗於膠布中央,貼於患處,隔日1次.] 腮腺炎 - 並發症 (一)生殖系統並發症 腮腺炎病毒好侵犯成熟的生殖腺體,故多見於青春後期的成人患者,小兒少見. 1.睾丸炎 發病率占男性成人患者的14~35%.一般13~14歲以後發病率明顯增高.常見於腮腫後一周左右,突發高熱、寒戰、睾丸腫痛、伴劇烈觸痛,重者陰囊皮膚顯著水腫,鞘膜腔內有黃色積液,病變大多侵犯一側,急性症狀約3~5日,全程10日左右.病後約1/3~1/2的病例發生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縮.由於病變常為單側,即使雙側也僅部分曲精管受累.故很少導致不育症. 2.卵巢炎 發生率約占成年女性患者的5~7%.症狀較輕,不影響受孕.主要表現為驟起畏寒、發熱,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月經周期失調,嚴重者可觸及腫大的卵巢,伴有壓痛.不影響生育力. (二)胰腺炎發生率約5%,兒童少見.常發生於腮腺腫脹後1周左右,以中上腹劇痛和觸痛、肌緊張為主要症狀.伴嘔吐,發熱,腹脹便秘,有時可捫及腫大的胰腺.胰腺炎症狀多在一周消失.血清澱粉酶活力升高不能作為診斷的唯一依據,血清脂肪酶值超過1.5μ%(正常值0.2~0.7μ%),提示近期有胰腺炎存在. (三)神經系統並發症 1.腦膜炎或腦膜腦炎 發病率5~25%,局部地區可達35%.一般認為系該病毒直接侵入中樞神經系統所引起.腮腺腫前6天或腫後2周內出現,一般多在1周內發生.臨床表現為急性高熱伴劇烈頭痛、嘔吐、嗜睡或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陽性等,腦脊液檢查均呈病毒性腦炎或腦膜炎的改變.一般預後良好,個別重者可致死亡. 2.多發性神經炎、脊髓炎 偶於腮腺炎後1~3周發
⑽ 腮腺炎導致腮幫子腫起來,該如何緩解疼痛
在預防方面,要盡早隔離患者直到腮腺腫脹完全消退為止。集體機構中有接觸史的兒童應檢疫三周。保護易感兒童可接種減毒活疫苗,除皮下接種外,也可採用噴喉、噴鼻或氣霧吸入等,同樣能夠取得良好效果。接種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也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臉腫 孩子患腮腺炎,最典型的表現就會臉部腫脹,通常表現為一側或兩側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擴展的腫脹。重大的臉部通常呈半球形,沒有明顯的邊緣界限,用手觸摸腫脹的臉部能夠感覺到表皮溫度較熱,孩子張嘴或咀嚼時有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