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米的標准代號怎麼區分好壞
1.普通大米執行標准都是GB/T 1354,它代表一般品質的意思,對應的價格不會太貴。
2.五常大米,對應的執行標準是:GB/T19266。
市場上還有一種普通的五常大米,採用的是GB/T 1354,這種品質就不如GB/T19266的,口感差很多。
3.盤錦大米,對應的執行標準是:GB/T 18824。盤錦大米產自遼寧省盤錦市,特點是:粒粒飽滿,長寬適中,顏色青白,米香清新。在2008年還被指定為「北京奧運會專用米」。買的時候,也是要看準GB/T 18824這行字。
4.方正大米,對應的執行標準是:GB/T 20040。方正大米產自黑龍江的方正縣,還被稱為「綠色富硒大米」。
5.原陽黃金晴,對應的執行標準是:GB/T 22438。原陽黃金晴是四種優質大米里,唯一不是東北產的,但是也是最「落魄」的。它產自河南的原陽縣,是7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品種,特點是:米粒晶瑩微透,蒸熟後軟筋油足,香味正口感好。
② 紅軸玉米都是角質糧嗎
紅軸玉米都是角質糧,玉米方面的說法角質糧就是指籽粒上角質部分超過二分之一的糧食。
玉米的澱粉含量在70%左右,角質玉米的澱粉粒被蛋白質緊緊包裹粘連著,在內部結構上更加緻密,硬度也更高。角質玉米的蛋白質含量更高,而粉質玉米的澱粉含量更高。我國近70%的玉米被用於加工禽畜飼料,25%的玉米用於工業加工生產澱粉、酒精等,其中最主要利用的就是玉米胚乳內的澱粉。如果是加工生產玉米澱粉,粉質型玉米絕對要比角質型玉米好。
在大田玉米品種推廣時,品種說明上一般會標明籽粒類型,馬齒型、半馬齒型和硬粒型等,粉質型玉米在成熟後形狀更像馬齒,在玉米粒頂端會有一個凹陷,而角質型玉米由於米質堅硬被稱為硬粒型。
粉質和角質是一個相對概念。有的品種傾向於粉質型,澱粉含量就高一些蛋白質低一些;有的玉米傾向於硬粒型,蛋白質含量就更高,而澱粉就會少一些。
玉米加工而成的禽畜飼料都是生食,也就是未經烹飪直接喂給禽畜,這與人們日常生活中吃的玉米餅、棒碴粥大不相同。
對於禽類而言,由於其消化系統不同於家畜,再加上角質型玉米內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更適合於蛋禽,所以很多禽飼料加工傾向於角質型玉米。經過烹飪後的玉米,原有營養物質結構被打破,更利於營養吸收,所以當人們食用角質型玉米時不存在營養吸收問題。「
③ 角質玉米 和面質玉米的區別
1,粉(面)質玉米(Flour corn)顆粒較軟,呈馬齒形,澱粉含量較膠質玉米高,粉質胚乳細胞大,澱粉粒多為圓形,直鏈澱粉比重高,蛋白質含量較低,與澱粉粒結合不緊密,結構疏鬆,呈不透明狀;
2,一般東北烘乾玉米大部分是粉(面)質玉米,較易粉碎,切開或咬開斷面呈白粉狀,對畜類利用率效果明顯,乳豬料宜選擇粉(面)質玉米,易糊化,適口性較好。
3,膠(角)質玉米(Flint corn)顆粒較硬光澤好,半馬齒狀,容重在每升690g/L以上,澱粉含量相對較低點,且支鏈澱粉比重高,其角質胚乳細胞小,澱粉粒小而呈多角形,澱粉粒間充滿蛋白質,因而組織緻密,呈半透明狀;粗蛋白質含量比粉質玉米高,但多為角蛋白,畜類較難利用;
4,膠(角)質玉米粒大飽滿,較難粉碎,破碎後呈碎粒狀,且粒度較均勻,口感差,但核黃素含量較高,適合做禽料,特別是蛋雞料。
5,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產的大部分是膠質玉米,產量相對比粉質玉米要高。
④ 怎麼分辨大米的好壞
看大米的色澤和外觀。正常大米大小均勻、豐滿光滑,有光澤,色澤正常,少有碎米和黃粒米。
1、看色澤,是否是精白色或淡青色,有無光澤,是不是呈半透明的角質米。
2、看形態,顆粒是否整齊、均勻,表面是否光滑,組織是否緊密完整。
3、看碎米粒和雜質是否超標。
4、看有無黃粒米、霉變粒和病斑粒。這些指標雖然重要,但只是大米的外觀形態,只有聞才能嗅出大米的品質。
鑒別大米二聞,優質的大米會有一種糧食特有的清香味,人們通過嗅覺可以辨別出來。
1、取少量訂購大米,放入密閉的器皿中,在60℃至70℃的溫水杯中保溫數分鍾取出,開蓋嗅其氣味。
2、取少量所購大米,放在手掌上,嘴對大米哈熱氣,立即嗅其氣味。
3、取少量所購大米,放在手掌上,兩手合攏搓,搓到發熱,立即嗅其氣味。
這三種方法以第一種最標准。 鑒別大米三嘗。優質的大米放在嘴裡生吃時不會有異味,而且容易被咬碎,舌頭能嘗到些澱粉味。
⑤ 怎樣識別大米的陳舊和種類
大米是人民群眾生活中的主要食品,家家戶戶都得購買。選購什麼樣的大米,是否好吃,有無污染,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去年大米市場發生了毒米事件,現在又發現了帶黃麴黴毒素B1的大米,不能不引起人們注意。大米的米質感官鑒別,主要是看和聞,而人們偏重於看,往往忽視了聞,這樣容易上當受騙,摻礦物油的毒大米,帶黃麴黴毒素B1的大米,很容易被錯買四家。因此,買大米應側重於聞其氣味。 看只是觀察外觀。主要是:1、看色澤,是否是精白色或淡青色,有無光澤,是不是呈半透明的角質米;2、看形態,顆粒是否整齊、均勻,表面是否光滑,組織是否緊密完整;3、看碎米粒和雜質是否超標;4、看有無黃粒米、霉變粒和病斑粒。這些指標雖然重要,但只是大米的外觀形態,只有聞才能嗅出大米的品質。 聞的方法有三種:1、取少量訂購大米,放入密閉的器皿中,在60℃至70℃的溫水杯中保溫數分鍾取出,開蓋嗅其氣味;2、取少量所購大米,放在手掌上,嘴對大米哈熱氣,立即嗅其氣味;3、取少量所購大米,放在手掌上,兩手合攏搓,搓到發熱,立即嗅其氣味。這三種方法以第一種最標准。 新鮮、純正的大米具有米香味、無異味、霉味、酸味、腐敗味;陳大米無米香味;摻礦物油的大米是礦物油味、異味;發熱生霉的大米是霉味、酸味。選購大米一定要嗅其氣味,選購有米香味的大米,不要買有異味的大米,有人認為寧夏大米安全,其實也不安全,去年就發生過兩起毒米事件,所以還是提高警惕為好! 怎樣辨別摻假大米 新華社訊(記者 叢亞軍)最近在廣東、山東等地查出摻有工業用油的「有毒大米」。有關專家提醒消費者,辨別摻假大米要一看二摸三嗅,從觀感上看大米成色如何,用手摸大米是否有油膩的感覺,聞一下有沒有大米的自然香味。還有一種最簡便的方法,把少許米放進水裡,漂油花的就是摻有工業用油的「有毒大米」。 怎樣鑒別大米的質量 大米是我國人民的主糧之一,按其稻種分,可分為秈米、粳米、糯米、香米、紫米、黑米等品種。隨著市場的活躍,各種米在市場上已不鮮見,但以次充好現象時有發生,購買大米時,可從以下四方面檢驗其質量: 一、是檢驗硬度。大米的硬度主要是由蛋白質含量決定的,硬度越強,蛋白質含量越高,透明度越高。反之,蛋白質含量較低的米含水量高,或是用不成熟的稻制的米,透明度差,米的腹部不透明,白斑(腹白)較大。 二、是看其面色。正常的米應是潔白透明,腹白色澤正常〔紫、黑米除外)。米最易變為黃色,其主要原因是某些營養成分發生了化學變化。發黃的米,其香味、口感、黏性、營養價值都較差。 三、是檢查有無爆痕斷裂現象。由於加工條件的不同,米粒在乾燥過程中出現冷熱不勻,因而內外收縮失去平衡會產生爆痕甚至斷裂,導致其營養價值降低。 四、是注意新陳。時久的米,色澤暗淡,香味寡淡,表面有白道間紋甚至出現灰粉狀,灰粉越多,時間越長。當然,有霉味的或是有蛀蟲的更可能是陳米了。 摘自《糧油市場報》 怎樣辨別霉變糧食 不論是原糧還是成品糧,如果儲存時間過長或者受熱、受潮、被水浸濕,都有可能產生霉變。霉變的糧食其食用品質、營養品質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嚴重霉變的糧食還會變色、變味和帶毒。人體攝入後,可能會嘔吐,發熱和慢性中毒。 下面就介紹幾種常見糧食霉變後方法: 麵粉 正常麵粉為白或淡黃色,略帶香味。生霉後顏色變暗、有酸味或哈喇味,若麵粉中有許多小粉團,用手搓也不易散開,說明麵粉變質已經很嚴重。 大米 米粒表面變暗、變黃、變綠,有霉味、臭味等,均說明大米已經霉變了。大米霉變後有可能產生黃麴黴毒素,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綠豆 正常的綠豆應為清綠色或黃綠色。辨別綠豆時,一是觀其色,如是褐色,說明其品質已經變了;二是觀其形,如表面白點多或綠豆中空殼較多,說明其已經被蟲蝕,沒有食用價值。 為了人們的身體健康,糧食部門要及時處理,防止霉變的糧食進入市場。消費者在購買和食用時,要認真辨別霉變糧食,把好入口關。 購買大米時一般要注意四點:一聞,優質的大米會有一種糧食特有的清香味,人們通過嗅覺可以辨別出來;二嘗,優質的大米放在嘴裡生吃時不會有異味,而且容易被咬碎,舌頭能嘗到些澱粉味;三抓,優質的大米經過手在袋中的反復抓插後,人們能夠清晰地看到袋子周圍和手上有白色澱粉物質出現,這是「整容」陳米不具備的;四沖,優良大米經溫水沖洗不會產生大量雜質,而劣米和一些「整容」大米在沖泡後會在水中沉澱大量雜質,加入的油漬、蠟漬經水泡後也會現出原形,
⑥ 怎麼區分角質糧和粉質糧
即膠質糧和粉質糧的區別,以玉米為例,具體區別如下:
一、形態不同
1、粉質玉米:顆粒較軟,呈馬齒形。
2、膠質玉米:顆粒較硬光澤好,半馬齒狀。
二、所含澱粉情況不同
1、粉質玉米:澱粉含量較膠質玉米高,粉質胚乳細胞大,澱粉粒多為圓形,直鏈澱粉比重高。
2、膠質玉米:澱粉含量相對較低點,且支鏈澱粉比重高,其角質胚乳細胞小,澱粉粒小而呈多角形。
三、蛋白質情況不同
1、粉質玉米:直鏈澱粉比重高,蛋白質含量較低,與澱粉粒結合不緊密,結構疏鬆,呈不透明狀。
2、膠質玉米:澱粉粒間充滿蛋白質,因而組織緻密,呈半透明狀;粗蛋白質含量比粉質玉米高,但多為角蛋白,畜類較難利用。
⑦ 如何鑒別大米的好壞
新鮮、純正的大米具有米香味、無異味、霉味、酸味、腐敗味;陳大米無米香味;摻礦物油的大米是礦物油味、異味;發熱生霉的大米是霉味、酸味。選購大米一定要嗅其氣味,選購有米香味的大米,不要買有異味的大米.鑒別大米好壞時一般要注意五點:鑒別大米一看:
看大米的色澤和外觀。正常大米大小均勻、豐滿光滑,有光澤,色澤正常,少有碎米和黃粒米。1、看色澤,是否是精白色或淡青色,有無光澤,是不是呈半透明的角質米;2、看形態,顆粒是否整齊、均勻,表面是否光滑,組織是否緊密完整;3、看碎米粒和雜質是否超標;4、看有無黃粒米、霉變粒和病斑粒。這些指標雖然重要,但只是大米的外觀形態,只有聞才能嗅出大米的品質。
鑒別大米二聞:優質的大米會有一種糧食特有的清香味,人們通過嗅覺可以辨別出來;
聞的方法有三種:1、取少量訂購大米,放入密閉的器皿中,在60℃至70℃的溫水杯中保溫數分鍾取出,開蓋嗅其氣味;2、取少量所購大米,放在手掌上,嘴對大米哈熱氣,立即嗅其氣味;3、取少量所購大米,放在手掌上,兩手合攏搓,搓到發熱,立即嗅其氣味。
這三種方法以第一種最標准。鑒別大米三嘗:優質的大米放在嘴裡生吃時不會有異味,而且容易被咬碎,舌頭能嘗到些澱粉味;鑒別大米四抓:優質的大米經過手在袋中的反復抓插後,人們能夠清晰地看到袋子周圍和手上有白色澱粉物質出現,這是「整容」陳米不具備的;鑒別大米五沖:優良大米經溫水沖洗不會產生大量雜質,而劣米和一些「整容」大米在沖泡後會在水中沉澱大量雜質,加入的油漬、蠟漬經水泡後也會現出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