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癱針灸過後用艾條熏臉好嗎一般熏多長時間呢一天幾次為好
如果是風寒證可以艾灸治療,一天一到兩次,每次20到30分鍾
2. 魏益民面部針灸美容多長時間一次為好
面部針灸美容一星期做一次是比較好的。需要遵醫囑按療程治療一個月以上,就能夠看到明顯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皮膚膚色,還能夠去皺紋,在操作後可以使面部膚色變得更加的紅潤透亮,恢復到年輕的狀態。還能夠淡化雀斑,有效的提高面部形象。
3. 艾灸一般多長時間為宜是不是時間越久越好
艾灸時間以個人感覺適合為主,但是普遍的灸量時間是:頭面部灸10—20分鍾,背部及四肢灸15—25分鍾,胸腹部灸20—30分鍾。
望採納喲
4. 艾灸見效是需要時間的,需要多久
要想起到神奇效果,找到施灸最佳部位(經脈上「動"的位置)是關鍵,這一過程需要施灸者和被灸者細細體悟,逐經耐心尋找,而快速找到施灸部位的方法則是建立在對經絡理論的理解和經絡知識體系的構建基礎上的,它對身體虛弱手腳冰涼的人,非常適合,它能增加人體的白細胞形成,提高身體免疫力,少感冒,非常有效果。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大穴,是著名的養生長壽穴。隋唐時期艾灸足三里頗為盛行,隋唐男人找老婆的時候都要詢問媒婆對方的足三里,有沒有艾灸的痕跡。
做艾灸的時間不長,艾灸的部位是小腹,感覺到明顯的水珠,而且癢得很。查了有關資料,這是在向體外排濕氣。第一次灸的時候還不明顯,第二次、第三次灸的時候才明顯,總之艾灸的力度有限,靈活性不好,對病多病重的肯定沒有葯物來的好,我現在主要就是靠湯劑治療調整。我開始灸時也是渾身無力,堅持三年了終於越來越好了,身體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怕冷,小肚子原來受點涼或者根本不受涼都會脹氣,排又排不出去,那感覺太難受了
5. 艾灸能提升臉部皮膚嗎
中醫以為,人之所以能生龍活虎,離不開血和氣兩種東西,以氣帶血,以血養氣,陰陽均衡,人才安康而無疾。
女性體質為陰性,容易因寒涼而生病。寒邪進入身體後耗費掉女性體內本就不多的陽氣,使得血液循環不暢,臟腑得不到滋養,各種皮膚問題就會顯現。
人是一個整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協調的,這種相互協調關系,主要是靠經絡的調節作用實現的。
而艾草為純陽性,能夠疾速補充人體內的陽氣,使之氣血充足,從內至外的散發生機與魅力。
一、艾灸美容功效
1.面部排毒祛濕
艾灸具有清除面部寒氣、濕氣、提升面部肌膚免疫力、抵抗力,排除毒素(如黑頭、斑痕、青春痘)。
2.面部皮膚方面
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延緩衰老。
3.眼部方面
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現象,使眼部恢復光彩。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過經絡調整人體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二、面部艾灸常用手法
【溫和灸】:溫和灸或者也叫懸灸,也就是用手持艾條,不藉助任何艾灸工具,左手按住穴位,右手手持艾條對准穴位,在皮膚上方2-3cm位置熏烤。不移動位置,如果感覺很燙,則適當的離皮膚遠一點。
【雀啄灸】:顧名思義,雀啄就是小鳥啄食的意思,雀啄灸的方式,就是模仿小鳥啄食而來,點燃後,對准穴位,垂直上下移動,移動速度適中即可,彷彿小鳥啄食一般。當與離皮膚很近,皮膚感到很燙時候就提高度,稍息1-2秒,再次下移即可。
【迴旋灸】:迴旋灸能艾灸到的皮膚范圍比較大,點燃後,在穴位上方2-3cm附近順時針畫一個圓,再逆時針畫一個圓,反正就是作用畫圈圈的意思。以上操作手法基本。
三、艾灸面部美容的具體方法
1、治眼瞼下垂用艾條點燃後,在上眼瞼至前額部來回懸灸,至局部紅暈,自覺溫熱舒適,施灸20分鍾左右。施灸時小心艾灰掉落燙傷皮膚。每晚1次,10次為1個療程。
2、治雀斑以艾條點燃後,熏熨合谷、曲池及面雀斑處,使局部有溫熱感,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施灸時,尤其面部要小心艾灰掉落灼傷皮膚,每晚或隔日晚上施灸1次。通經活血防治雀斑。
3、治痤瘡將艾條點燃後,在面部顴骨、下關、巨骨、迎香等穴上施灸,距穴約1~2厘米,每穴灸2分鍾,至局部皮膚紅暈出現為度。
4、治黃褐斑卧前取1支艾條,點燃後在面部黃褐斑局部施灸,艾條距皮膚2~3厘米,至局部皮膚產生紅暈,自覺有溫熱感,施灸10分鍾左右,施灸時小心艾灰掉落燙傷皮膚。
5、治面部皺紋多患者仰卧,將鹽末填平臍孔,切取0.3厘米的鮮姜1片,中心用針穿刺數孔後置於臍上,薑片上置中艾炷(如黃豆大)點燃施灸。如局部感到灼熱而不能忍受時,可將薑片稍向上提起片刻,再放下施灸,反復操作,至艾炷全部燒完再換一艾炷,至局部皮膚產生潮紅為度,每晚1次。益氣健脾,養血容顏。
6、治面部虛胖每晚臨睡前,將艾條點燃,端坐床前,分別灸足三里、天樞、中脘穴,每穴懸灸5分鍾左右,局部出現紅暈,自覺溫熱舒適感。益氣健脾,養血容顏。
7、臉頰、腦門子上老長痘痘,口臭、糞便乾燥堅持每一天艾灸雙側內庭、天樞3分鍾。
8、不用唇彩,雙唇仍然鮮亮每一天睡前灸神闕、關元各10分鍾,再艾灸血海3分鍾。
9、留住烏黑秀發的秘密,每一晚泡腳後艾灸雙側太溪和湧泉2-3分鍾,從內部來為頭發補充營養。
10、讓皮膚潔凈而清爽,每一天敲打膽經,艾灸太沖,皮膚變得潔凈,面貌頓時清爽。
11、怎樣擁白里透紅好膚色堅持每一天早上7-9點艾灸足三里3-5分鍾,不必選用任何極其昂貴的打扮用品,皮膚照樣可以白里透紅。
12、怎麼改善粗糙、愛起疙瘩的皮膚要想皮膚細膩平滑有彈性,別只盯著化妝櫃,堅持每一天前9-11點艾灸兩側列缺3-5分鍾,半月後你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13、怎麼對付「黑頭」每一天艾灸雙側陰陵泉10分鍾,晚睡前艾灸雙側足三里3-5分鍾,臉就變得光潔無瑕。
14、跟「黑眼圈」說再會事情學習壓力大,一不小心熬夜就會也現熊貓眼」,這時候只要每一天艾灸雙側肝俞、膈俞、太溪3-5分鍾,睡前艾灸雙側三陰交3分鍾,就能夠跟黑眼圈拜拜。
15、簡單消除眼袋、臉浮腫的好方法每一晚睡前艾灸足三里和水分穴10分鍾,,再艾灸陰陵泉3-5分鍾,會很快消除眼袋和浮腫。
16、嘴唇發干老脫皮怎麼辦這是陰虛火旺,要補陰。身體上有個穴位叫「三陰交」,是足三陰經的交會穴,艾灸此穴補陰可以事半功倍。它在內腳踝尖向上四橫指。
面部艾灸注意事項
1.面部溫灸順序:額頭→太陽穴→眼部(瞳子廖、承泣、四白)→臉頰→鼻翼→嘴周→頜尖→頸部→耳周。
2.艾灸時間:面部10分鍾,眼部時間3分鍾。
3.灸材選擇:因面部皮膚較為嬌嫩,因此需選用高比例的艾條,實際比例應達到20:1及以上。
4.切忌用卷制松軟的艾條,一定要緊致,否則容易掉灰和燙傷,後果很嚴重。
6. 每次使用艾灸需要多長時間
艾灸 是常見 中醫 治療 疾病 的方法,艾灸的具體使用時間是有哪些的規定的。下面就讓我告訴你每次使用艾灸需要多長時間,歡迎參閱
艾灸到底多長時間
艾灸是通過燃燒艾葉來刺激人體 穴位 ,從而起到調整身體紊亂的作用,艾灸能夠防病治病,適用的范圍非常的廣闊,中醫認為艾灸治療能夠溫經通絡,還能夠補中益氣。但是艾灸的時間有講究,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艾灸治療病症時間充裕可每天施灸一次或隔天施灸,也可以一個療程(10天)後休息2~3天。身體病症調節好了之後可一個禮拜用2~3次就可以,艾灸穴位多可以分開灸,今天施灸一部分,明天施灸一部分。艾灸可以天天做或者隔天灸一次,但是艾條一定要用質量比較好的艾條,劣質的艾條容易損傷經絡並且耽誤治病的。
艾灸一個穴位5到30分鍾是比較常規的情況。做一次艾灸的時間一般在30分鍾到2小時。 艾灸一個穴位時間長短是靈活的。艾灸的話,一般15分鍾左右為宜,如果是 保健 灸的話,一周2次比較合適。艾灸一個穴在十分鍾左右,但是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注意:頭面部,3-5分鍾就行了,久了會容易上虛火.腹部,下肢時間可以稍久些,一般把穴位灸到微微發紅,有紅暈覺發熱即可換位置了.背部大概5-8分鍾,太久也會口乾咽燥.腰部可以久些,10-15分鍾都可以。
所以看過上面的介紹之後,艾灸時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控制。艾灸療法能夠調節人體經絡,還能夠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能力。艾灸之後,能夠排出身體毒素,能夠除濕,可謂是防病保健兩不誤。艾灸所使用的艾葉一定要是陳艾,並且在艾灸的過程當中要注意避免 燙傷 。
艾灸後的不同反應1、經絡竄感就是“灸感”,又叫得氣,有酥酥的感覺,這是好的現象。
2、感覺熱能竄到會陰,這是好的現象,說明對卵巢功能效果顯著,這是打通任脈、督脈、沖脈的現象。
3、做艾灸過程中,下腹中感覺有一股熱氣在形成,並能隨著人的意識而形成氣流,在人的經絡內來回的流動,上到頭頂,下到足底,經過的地方有酸、麻、脹、痛等不同感覺,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4、做完艾灸後,面色變得紅潤有光澤,皮膚飽滿滋潤。 色斑 快速變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後,人的心情變得舒暢很多,心情很放鬆。非常好的感覺。
6、艾灸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特別是額頭、手心、足心要出熱汗,易出大汗者一定是身體比較虛的人,需要用紅毛刺五加15克北五味子10克玉竹15克紅參10克白術15克防風10克煮水,每次飲150~200毫升,頻頻慢飲。
7、有的人艾灸時會出現寒感,甚至於灸後會覺得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多灸。
8、有的人艾灸時會出現熱感,腹腔發熱到後腰往上走到百會,往下走到湧泉。這種屬於經絡通暢,效果好。
9、有的人會出現沉感,是正常的,比較像壓了一塊大石頭。這種現象說明氣血循環不暢經絡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除身體的濁氣,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11、如果腹部或後腰出油,是 血液 粘稠, 血脂 高,血液毒素垃圾過多,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12、做艾灸的前幾次沒有什麼感覺,只有點熱,說明經絡不通,身體比較寒。
13、做艾灸時上半身熱或只是下半身熱,表明不怎麼熱的那半身的經絡不是很通。
14、灸的過程中有出現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氣的現象,然後才出的熱汗,說明體內寒氣重。
15、做完後口乾燥,咽喉難受,說明上焦有虛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頸灸,療效就會很好了。
16、開始灸很熱,過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不熱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還有就是經絡適應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勞、嗜睡(白天愛困):體質酸性,血液循環差,氣血不足,在灸後血液循環加快,所以體質弱的人前二、三次會出現乏力、睏倦現象。
18、 呼吸 急促或不順暢,情緒不穩定、頭重:心臟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腎臟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涼)尿量增加,尿色有變化: 腎功能 不佳,腎氣不足,陽虛。
20、做完艾灸後,臍部有出黃水的現象:這說明有 婦科 炎症或腸 胃炎 症。
21、做完艾灸後下部 瘙癢 、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塊:婦科不好、 月經不調 ,調整經期中,會出現短暫亂經。
22、做完艾灸後全身無力感或增加酸痛: 痛風 、月內風,體內有 風濕 ,幾次後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後持續出汗:體內濕氣重,艾為純陽之火,能幫助排濕去寒。
24、做完幾次艾灸會感覺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實下虛的症狀,在做過幾次後出現好轉反應,感覺病情加重了,建議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間穿插做 刮痧 , 拔罐 。
25、月經提前或推後:艾灸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統,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經3個月之內為調整期,月經可以提前或推後。
26、出水泡,出紅診是體內的濕毒,血毒過多,越是這種現象越要灸。
27、臍下出水泡,是有婦科問題,水泡下還有紅點是有炎症。臍周出水泡是腸道濕寒,嚴重的人會在臍周起一圈硬皮。
艾灸對人體的好處和壞處1、調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艾灸療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臨床應用時應當視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在家艾灸的方法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將艾條一端點燃,將燃端放入溫灸棒中。
3.以手掌試溫度高低,確定溫度適中,即可開始溫灸。
4.腹部用精油 按摩 完之後進行溫灸,用溫灸棒在腹部來回滾動,再點臍周穴點,(歸來、氣海、關元),使穴點經絡疏通皮膚光滑、紅潤。 溫灸時間:15分鍾。
艾灸的 注意事項1、灸器點 上火 後不可懸空過久,以免接觸皮膚時溫度過高,以致燙傷,如懸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將灸器之溫度搓低後再繼續使用,每隔一段時間,應將灸器敲除支。
2、每使用灸條二至三條後,在灸器控制口會產生溫灸油垢,應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條之通暢。
3、溫灸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溫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5、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
艾灸的製作方法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干後在室內放置1年後使用,此稱為陳年熟艾。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後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干後,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1.艾炷的製作
適量艾絨置於平底磁碟內,用食、中、拇指捏成圓柱狀即為艾炷。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製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為大、中、小艾炷。圖146。
2. 艾卷的製作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後將其置於寬約5.5厘米、長約25厘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捲成圓柱形,最後用面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製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
3.間隔物的製作
在間隔灸時,需要選用不同的間隔物,如鮮薑片、蒜片、蒜泥、葯瓶等。在施灸前均應事先備齊。鮮姜、蒜洗凈後切成約2-3毫米厚的薄片,並在薑片、蒜片中間用毫針或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蒜泥、蔥泥、蚯蚓泥等均應將其洗凈後搗爛成泥。葯瓶則應選出相應葯物搗碎碾軋成粉末後,用黃酒、薑汁或蜂蜜等調和後塑成薄餅狀,也需在中間刺出篩孔後應用。
猜你感 興趣 :
1. 護膚每個步驟需要多長時間
2. 艾灸到底多長時間
3. 艾灸對經絡的傷害
7. 面部桃花灸多久做一次
面部桃花灸一個月做一次,最好要根據所要治療的疾病,以及患者的體質來決定。對於陽熱體質的患者,平時就有面紅目赤、大便閉結、口乾舌燥等,就不適合進行桃花灸的療法。對於病程比較久、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桃花灸的頻率可以適當的增高,比如每天桃花灸1次,甚至1天就2次都是可以的。
8. 面部祛斑艾灸什麼穴位
臉上的斑塊,體內的淤塊,有斑必有淤,治斑不離血之說,人體內部的氣血運行不暢便會淤血內停,使身體內部的氣血運行不暢,便會產生內停,是皮膚上的黑色素,無法正常的隨人體新城代謝排除出去,形成色斑。一般接近30歲的女人,幾乎都有色斑,可以說是每個女人的痛。色斑其實也是身體健康的徵兆,我看過很多老年人,也沒有長色斑。這個說明一個問題,健康的象徵。
特定艾灸常用穴位:
太沖穴
(1)太沖。太,大也。沖,沖射之狀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風氣在此向上沖行。本穴物質為行間穴傳來的水濕風氣,至本穴後因受熱而脹散化為急風沖散穴外,故名。大沖名意與此穴同。
(2)肝經俞。俞,輸也。本穴物質為熱脹的風氣,在本穴為輸出之狀,故為肝經俞穴。
(3)太沖穴屬土。屬土,指太沖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行間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脹散,脹散之氣性熱燥,表現出脾氣的燥熱特性,故其屬土
合谷穴
(1)合谷。合,匯也,聚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腸經氣血會聚於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天部層次橫向傳來的水濕雲氣,行至本穴後,由於本穴位處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肌肉間間隙較大,因而三間穴傳來的氣血在本穴處匯聚,匯聚之氣形成強大的水濕雲氣場,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風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運動形式為風木的橫向運動。
(3)容谷。容,容納、包容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間穴傳來的氣血物質在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匯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質為三間穴的水濕之氣匯合而成,所處為天部,其狀為雲,富含水濕,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納也。口,脾胃之屬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脾土的長養特性。本穴物質為三間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由本穴外傳時也是以風木的形式橫向外傳,但由於其水濕雲氣有溫熱之性,因而還有部分水濕之氣氣化上行於天,表現出脾土的長養特性,故名含口。
(6)大腸經原穴。本穴物質由三間穴的水濕雲氣而匯聚,性溫、量大、所處范圍廣,可擔當起充補大腸經整條經脈氣血的作用,故為大腸經原穴。
面部的穴位使用艾珍好-蘄艾灸,面部艾灸穴位時間每次在5-10分鍾左右,其他的穴位15-20分鍾,每天艾灸1-2次。長期艾灸太沖,合谷,血海次三穴位,調節人體排毒。
9. 做艾灸多長時間為好
你好!
艾灸的時間在人體不同的部位也是有所不同的,而一般的穴位建議艾灸的時間在15分鍾左右。
如果是關元穴在腹部的位置,通常可以艾灸20分鍾到30分鍾,但如果是頭部的穴位,盡量不要艾灸的時間過長。
如果是頭面部的穴位,建議艾灸的時間稍微短一些,不要超過5分鍾,而且艾灸的溫度不宜過高。
10. 艾灸1小時,迅速提升下垂臉!簡簡單單就變美
一、人到中年,臉下垂!
少女時代,女性的臉常常是膚如凝脂,吹彈可破。但隨著年齡增長,到了中年我們會發現,女性臉上的皮膚逐漸失去了美麗。為什麼會這樣?
《黃帝內經·素問》中提到:「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這里說的就是女子,到了三十五歲,皮膚變得焦黃,頭發大量脫落,最明顯的一點是,臉會開始下垂。這其中的「罪魁禍首」是裡面提到的陽明脈衰。
陽明脈,即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女子三十五歲時後,陽明脈的功能會開始「衰退」。
要知道,這兩條經脈都直接經過人的臉部,而且與人體營養消化吸收直接相關,隨著經脈功能衰退,臉上運行的氣血減弱,皮膚肌肉得不到滋養,於是發黃下垂。
另一方面,脾臟與胃密切相關,陽明脈衰時,「脾」也會開始走向虛弱!
而脾主肌肉,脾主升提,脾虛則肌肉鬆弛,干皺,死氣沉沉。臉部的肌肉得不到支撐升提,自然就顯出「下垂」之象。
當然,三十五歲是相對而言,比如有些脾胃功能一直很差的女性,往往不到這個年紀,臉部就開始下垂了。而脾胃強盛者,吃好喝好,也許40,50臉都不會怎麼下垂。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女人的臉下垂的晚一點?
二、艾灸為何能提升下垂臉?
女性十分關愛容顏,發現臉下垂時,許多女性會選擇美容化妝,掩蓋臉部下垂的線條。其實心知肚明,這些東西只在表面功夫,甚至還會加速臉部衰老。
相比之下,艾灸作為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一根艾條可調理數百種疾病,不用打針吃葯,往往灸到病除!
其實除了克服疾病,艾灸還能給人「美容」,緩解女性下垂的臉部。
艾為純陽性,能夠疾速補充人體內的陽氣,使之氣血充足。而中醫以為人之所以生龍活虎,離不開血和氣兩種東西,以氣帶血,以血養氣,氣血均衡,身體安康無疾。
堅持艾灸相應穴位,可以給與兩條陽明經脈以良性刺激,恢復它的功能,延緩它的衰老,強壯脾胃和大腸,肌肉也就不容易下垂了。
三、每天這樣艾灸,迅速提升下垂臉!
女人與艾灸天生是一對,艾灸與一般化妝品美容,一個改善本質上,一個是表面遮蓋,甚至可能是在損害 健康 額前提下,孰優孰劣一眼明了。
而臉部下垂艾灸的思路,主要是健脾調胃,運化氣血,升陽舉陷,直接關系部肌肉的鬆弛,女性調理脾胃還可以減少許多婦科問題的發生。
古代名醫李東垣在《脾胃論•脾胃勝衰論》中講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又說:「夫脾胃不足,皆為血病。」蓋脾胃為血氣生化之源,為統血之臟,具運化之功。
若脾虛失統,往往發生血證。《校注婦人良方•暴崩下血不止方論》雲:「暴崩下血不止……大法當調補脾胃為主。」無論從生理、病理或治法上,脾胃與婦科都有密切關系,具體穴位如下:
艾灸脾胃、提升下垂臉
1、脾俞、胃俞
2、中脘、神闕(肚臍)、天樞
3、足三里
4、沖陽(或太白)
艾灸方法:循環取穴艾灸,每天艾灸3-4穴,大約一小時左右,一周休息1-3天。(此外還可以適當溫灸頭部穴位,頭為諸陽之匯,頭部、有許多陽經,頭部氣血旺盛,臉上經脈氣血相對暢通,人會顯得精神,面部皮膚富有彈性。)
四、艾灸的其他美容效應!
1、艾灸黑眼圈
中醫認為,腎水不足、虛火上揚、熬夜等習慣,容易導致黑眼圈的形成。此時艾灸以滋陰補腎、清降虛火為主,取穴如下:
艾灸黑眼圈穴位:阿是穴、脾俞穴、腎腧穴、水分,三陰交。
操作:黑眼圈處閉溫灸3-5分鍾,其他穴位20分鍾左右,一周休息1-3天,堅持灸一段時間後,能改善黑眼圈、眼瞼下垂等現象,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使眼部恢復光彩。
2、 艾灸眼袋
眼袋是所有人的公敵,人的眼角皮膚又薄又嫩,裡面還有很多血管,而一些好的習慣就容易使得多餘的水份及血液積聚在眼睛下方,形成腫脹,看起來相隔口袋。
中醫認為眼袋多由於脾失健運,水液運化不利,使得肌膚浮腫,艾灸以健脾利濕、運化水液,濡養肌膚為主。
艾灸眼袋穴位:眼袋處、脾俞穴、足三里、三陰交,艾灸方法同上。
3、艾灸色斑
艾灸具有清除面部寒氣、濕氣、排除毒素,消除色斑,黑頭、斑痕的作用。
中醫認為色斑多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關,而絕非僅是面部皮膚局部的病變引起。需要艾灸內外調理、使氣血充盛、臟腑功能正常、色斑斑才會消失。
艾灸取穴:斑點處、中脘穴、肚臍、足三里,艾灸方法同上。
五、這些美容穴,看到就不虧!
人身穴位成百上千,其中一些對於改善氣血,調節人的臉色氣色尤其擅長,比如下面這些:
1、血海
血海是足太陰穴位,意為人之心血匯聚的海洋。血海穴在脾經上,善於運化脾血,活血化瘀、引血歸經、補血養血。
除了調理氣血,女性如有 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 血液問題 ,均可 找血海。
2、三陰交
取穴:在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三寸處(自己的手橫著放,約四根手指橫著的寬度)。
臨床上,很多女性患者的婦科病和不孕都是跟胞宮受風寒濕邪侵犯有關,這種患者多見於環唇的皮膚有暗青色,因三陰交跟肝脾腎三條陰經相通,常按此穴能調經通絡,顏面部恢復紅潤。
3、太溪穴
《九針十二原》雲:「腎也,其原出於太溪穴...」
太溪穴為腎經原穴,即腎經原氣經過並留止的地方,腎氣會在這里停留,所以十分適合養陰填精。
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及腎陽虧虛者,都適合灸太溪。另外每日17 19點是腎經流注時間,此時按揉太溪穴也有益處,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脹感之外,最好有麻麻的感覺。
4、太沖
肝經有一穴,既養肝陰,也助藏血,養肝柔肝,最是適合女子,這個穴位就是太沖。
它是肝經原穴,專業調理月經不調、頭痛、目赤、小兒驚風、腹脹、遺尿等一系列疾病,艾灸太沖,艾灸太沖能夠養血柔肝,對月經不調有著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