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發紺」與「紫紺」的區別是什麼
「發紺」與「紫紺」就其性質而言,〝發紺與紫紺〞都是血液缺氧的症狀。同出而異名。
❷ 發紺的病因和臨床表現
(一)血液中去氧血紅蛋白增高
1.中心性發紺:由於心、肺疾病導致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引起。因呼吸系統疾病所引起的發紺稱肺性發紺,常見於呼吸道阻塞、重症肺炎、肺淤血、肺水腫、大量胸腔積液、自發性氣胸等。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發紺稱心性發紺,常見於法洛氏四聯症等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其臨床特點為全身性發紺,除四肢末梢及顏面部(口唇、鼻尖、頰部、耳垂)外,軀干皮膚和粘膜(包括舌及口腔粘膜)也可見發紺,且發紺部位皮膚溫暖,局部加溫或按摩發紺不消失。
2.周圍性發紺:由於周圍循環血流障礙所致。見於體循環淤血、周圍組織血流灌注不足、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如右心衰竭、大量心包積液、重症休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寒冷刺激等。其臨床特點為發紺常出現於肢體末梢與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鼻尖等,發紺部位皮膚發涼,若加溫或按摩使之溫暖後,發紺即可減輕或消失。
3.混合性發紺:中心性發紺與周圍性發紺同時並存,常見於全心衰竭。
(二)異常血紅蛋白血症
1.高鐵血紅蛋白血症:可由伯氨喹啉、亞硝酸鹽、磺胺類、硝基苯、苯胺等葯物或化學物質中毒所致;也可因大量進食含有亞硝酸鹽的變質蔬菜引起「腸源性紫紺」。其臨床特點是發紺急驟出現,暫時性、病情危重,氧療青紫不退,抽出的靜脈血呈深棕色,暴露於空氣中也不能轉變為鮮紅色,若靜脈注射亞甲藍、硫代硫酸鈉或大劑量維生素C,均可使紫紺消退。還有極少數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為先天性,患者自幼即有發紺,有家族史,身體健康狀況較好。
2.硫化血紅蛋白血症:凡能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的葯物或化學物質均能引起硫化血紅蛋白血症,但患者同時有便秘或服用硫化物,在腸內形成大量 硫化氫為先決條件。此類發紺的臨床特點是持續時間長,可達數月或更長時間,患者血液呈藍褐色。
❸ 發紺是什麼意思
發紺是機體缺氧後在皮膚黏膜或在肢端出現皮膚青紫時稱為發紺。而出現發紺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有以下三種原因。
第一種原因是心臟的疾患,心臟疾患最常見的是遺傳性心臟病變,如三尖瓣或肺動脈狹窄、法洛四聯征等,因為先天性病變會引起機體缺氧從而引起發紺。
第二種原因主要是呼吸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如肺炎、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炎,還有腫瘤等引起肺部大面積病變會引起機體缺氧而引起發紺。
第三種原因是周圍血管病變,如周圍出現雷諾症,出現發紺的症狀。
其他原因還有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等也會引起皮膚發紺的症狀。另外還有飲食、葯物的因素也可以引起發紺。因此出現發紺症狀大部分是疾病引起,最好去醫院就診。
發生機制
皮膚和粘膜的顏色隨血流的顏色而變化。血液的紅色是由於紅細胞內含有血紅蛋白。當血紅蛋白充分地和氧結合,成為氧合血紅蛋白時,它的顏色是鮮紅的;當它放出了氧,成為去氧血紅蛋白時,顏色就變為暗紅。
動脈和毛細血管里的血,含氧合血紅蛋白多而去氧血紅蛋白少,因此它的顏色鮮紅,透過薄的粘膜和半透明的指甲,紅色仍明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發紺
❹ 發紺是什麼意思
發紺是醫學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具體指的是人體的血液中脫氧血紅蛋白明顯增多,使人體的皮膚和黏膜表現出青紫色的一種改變。
發紺主要出現在唇部、指甲甲床等毛細血管豐富的部位,它會出現的原因是因為呼吸或循環系統發生障礙,血液中缺氧而導致的,也被人們叫青紫。
發紺的分類
周圍性發紺,主要是由於周圍循環障礙而導致的發紺現象,一般可出現在耳垂、口唇、四肢的末梢與下垂部位等地方。中心性發紺,主要是由於有心肺疾病時可導致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這樣就容易引起發紺,其會遍布全身,除面部以及四肢之外,黏膜及軀乾的皮膚也會發生。混合性發紺,此種類型的特點是中心性發紺與周圍性發紺特點都包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發紺
❺ 名詞解釋發紺
發紺 [ fā gàn ]釋義:皮膚或黏膜呈現青紫色。由呼吸或循環系統發生障礙,血液中缺氧引起。也叫青紫。
發紺是指血液中去氧血紅蛋白增多使皮膚和粘膜呈青紫色改變的一種表現,也可稱為紫紺。這種改變常發生在皮膚較薄,色素較少和毛細血管較豐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等。
皮膚和粘膜的顏色隨血流的顏色而變化。血液的紅色是由於紅細胞內含有血紅蛋白。當血紅蛋白充分地和氧結合,成為氧合血紅蛋白時,它的顏色是鮮紅的;當它放出了氧,成為去氧血紅蛋白時,顏色就變為暗紅。
fā:聲母:f,韻母:a,聲調:第一聲。
gàn:聲母:g,韻母:an,聲調:第四聲。
筆順
(5)面部皮膚瘀斑發紺為什麼擴展閱讀:
中心性發紺
此類發紺的特點表現為全身性、除四肢及顏面外,也累及軀乾和黏膜的皮膚,但受累部位的皮膚是溫暖的。發紺的原因多由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功能衰竭、通氣與換氣功能障礙、肺氧合作用不足導致Sa02降低所致。一般可分為:
①肺性發紺:即由於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所致。常見於各種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如喉、氣管、支氣管的阻塞、肺炎、阻塞性肺氣腫、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肺淤血、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栓塞、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等;
②心性混合性發紺:由於異常通道分流,使部分靜脈血未通過肺循環進行氧合作用而人體循環動脈,如分流量超過心輸出量的1/3,即可出現發紺。常見於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如Fallot四聯症、Eisenmenger綜合征等。
參考資料:網路_發紺
❻ 發紺一定是缺氧導致的嗎為什麼
由於毛細血管血液中脫氧血紅蛋白的平均濃度超過5g/dl,皮膚和粘膜呈青紫色,稱為發紺(cyanosis)
所以只有符合這個概念的就可以說是發紺。例如紅細胞增多(如高原性紅細胞增多症),脫氧血紅蛋白的平均濃度超過5g/dl,故也可以出現發紺;
另外缺氧不一定會發生發紺,如嚴重貧血的患者會由於色素明顯降低而面色蒼白;co中毒會使皮膚和粘膜呈玫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