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皮膚病病名中西醫對照
第一章 真菌性皮膚病
白禿瘡(白癬)、肥瘡(黃癬)、赤禿(膿癬)、圓癬(體.股癬)、鵝掌風(手癬、慢性手部濕疹、剝脫性角質松解症、掌跖角化),腳濕氣(腳癬)、灰指(趾)甲(甲真菌病);紫白癜風(花斑癬)、丹癬(紅癬)
真菌性皮膚病
頭癬:禿瘡、肥瘡、白禿瘡、癩痢頭、白癩痢、蛀發癬
手癬:鵝掌風
足癬:臭田螺、田螺瘡、爛腳丫、腳濕氣
甲癬:灰指甲、雞爪甲
體癬:圓癬、金錢癬、錢癬
股癬:陰癬
花斑癬:紫白癜風、汗斑
疊瓦癬:刀癬
癬菌疹:腳氣瘡
口腔念珠菌病:鵝口瘡、雪口
第二章 球菌性皮膚病
黃水瘡(膿皰瘡)、膿窠瘡(深膿皰瘡)、發際瘡(毛囊炎)、項後肉龜瘡(頸部硬結性毛囊炎)、火珠瘡(禿發性毛囊炎)、時毒暑癤(單純性毛囊炎)、癤(癤與癤病)、熱癤(假性癤腫)、腦疽(項後癰)、面發毒(面部膿皮病)、羊胡瘡(須瘡)、蜂窩組織炎、丹毒(含赤游丹、抱頭火丹、流火)、漏腋/腋癰(化濃性汗腺炎)、暑癤(多發性汗腺膿腫)、沿瓜疔(甲溝炎)、螻蛄癤(膿腫性穿掘性頭部毛囊周圍炎)
第三章 桿菌性皮膚病
癘風(麻風)、鴉口陷瘡/流皮漏(尋常狼瘡)、瘰癘(頸淋巴結核)、顏面雀啄形血風瘡(顏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瘡)、疣狀皮膚結核、丘疹性壞死性皮膚結核、腓湍疽(硬紅斑)、陰蝕(急性女陰潰瘍)、類丹毒、疫疔(皮膚炭疽)、蟲番蛇癧(瘰癧性皮膚結核)
細菌感染性皮膚病
膿庖瘡:黃水瘡、滴膿瘡、膿窠瘡
癤 :癤、暑癤、熱癤、癤毒、坐板瘡
麻風病:麻風、大麻風、大風、癘風
丹毒:丹毒、赤丹、抱頭火丹、流火
顏面播散性粟粒狼瘡:流皮漏、顏面雀啄
硬紅斑:腓腸發
毛囊炎:發際瘡〔頭後部〕、癤毒
頭部膿腫性穿鑿性毛囊炎:螻蛄串、蟮拱頭
壞疽性膿皮病:蛐蜒瘡、蚯蚓瘺
癰:癰、有頭疽
尋常性狼瘡:流皮漏
皮膚炭疽:疫疔、魚臍疔
類丹毒:類火丹、類赤丹
紅癬、丹癬
瘰癧性皮膚結核:蟠蛇癧、鼠瘺
第四章 病毒性皮膚病
熱瘡/熱氣瘡(單純皰疹)、蛇串瘡(帶狀皰疹)、水痘(中西同名)、千日瘡(尋常疣)、扁猴(扁平疣)、鼠乳(傳染性軟疣)、麻疹(中西同名)、奶麻(幼兒急疹)、風痧(風疹)、手-足-口病、傳染性紅斑、副猩紅熱、擠奶員結節、線瘊(絲狀疣)
病毒感染性皮膚病
帶狀皰疹:緾腰火丹、蛇串瘡、蜘蛛瘡、火帶瘡
風疹:風痧
水痘:水痘、水花、水瘡
尋常疣:枯筋箭、疣目、千日瘡、疣瘡、刺瘊
傳染性軟疣:鼠乳
跖疣:足瘊、牛程蹇(JIAN)
單純皰疹:熱瘡、熱氣瘡、火燎瘡
扁平疣:扁瘊
皰疹樣濕疹:痘風庖
幼兒急疹:小兒發痧
傳染性紅斑:丹痧
第五章 動物性皮膚病 疳瘡(疥瘡)、雞癩毒(蟎皮炎,含沙蟎、鼠蟎、禽蟎)、刺胞皮炎、隱翅蟲皮炎、蠓, 白蛉叮咬皮炎、桑毛蟲皮炎、松毛蟲皮炎、糞毒(鉤蟲皮炎)、鴨怪(禽類、血吸蟲尾蚴皮炎)、蚤病、蜂. 蜈蚣. 蠍螫傷、囊蟲病(或皮膚豬囊蟲病)、皮下蠅疽病、絲蟲病、蟯蟲病
寄生蟲及昆蟲性皮膚病
疥瘡:乾疥、濕疥
蟲咬皮炎:毒蟲咬傷
禽類血吸蟲尾蚴皮炎:鴨怪、鴨屎風
蟯蟲病:穀道癢
鉤蟲皮炎:類毒塊
隱刺蟲皮炎:蟲毒瘡
第六章 接觸性皮炎與濕疹
接觸性皮炎、濕瘡(濕疹)、月蝕瘡(耳後間隙性濕疹)、濕毒瘡(淤積性濕疹)、四彎風(遺傳過敏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串皮風毒(傳染性濕疹樣皮炎)、走皮趨瘡(頭部脂溢性濕疹)、粉花瘡(化妝皮炎)、泥螺毒(泥螺日光性皮炎)、瀝青瘡(瀝青皮炎)、臍濕瘡(臍部濕疹)、窩瘡(手足濕疹)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濕疹:浸淫瘡(全身性)、旋耳瘡(耳部濕疹)、乳頭風(乳房濕疹)、綉球風(陰囊濕疹)、四彎風(肘、腘窩濕疹)、蝸瘡(手部濕疹)、陰濕瘡(外陰濕疹)
嬰兒濕疹:奶癬、胎斂瘡
蕁麻疹:癮疹、鬼紋疙瘩
丘疹性蕁麻疹;、水疥、水皰濕瘍、細皮風疹
接觸性皮炎:漆瘡、膏葯風、馬桶癬
葯物性皮炎:中葯毒
尿布皮炎:湮尻瘡
水田皮炎:水漬瘡
第七章 職業性皮膚病
工業性皮膚病、農業性皮膚病(含稻田皮炎.麥收皮炎.農葯皮炎等)、其它職業性皮膚病(含油彩皮炎 漆過敏皮炎等)
第八章 蕁麻疹及血管性水腫
癮疹(蕁麻疹)、人工蕁麻疹(皮膚劃痕症)、水疥/土風瘡(丘疹性蕁麻疹)、赤白游風(血管性水腫)、色素性蕁麻疹
皮膚血管性皮膚病
結節性紅斑:瓜藤緾、梅核丹
過敏性紫癜:葡萄疫
色素性紫癜性皮膚病:血風瘡、血疳
紅斑性肢痛症:血痹、濕熱羈絆症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脫疽
第九章 葯毒(葯疹)
第十章 瘙癢性皮膚病
風瘙癢(瘙癢症)、攝領瘡(神經性皮炎)、粟瘡(癢疹)、頑濕結聚(結節性癢疹)、妊娠性癢疹、皮痛、人工皮炎
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
神經性皮炎:牛皮癬、攝領瘡、頑癬
皮膚瘙癢症:癢風、血風瘡、風瘙癢、陰癢(外陰瘙癢)、逸風瘡(老年瘙癢)
癢疹:粟瘡
結節性癢疹:馬疥、頑濕聚結
第十一章 紅斑及紅斑鱗屑性皮膚病
貓眼瘡(多形性紅斑)、毒性紅斑 附:酒紅斑、環狀或圖狀紅斑、口周紅變病、口周皮炎、慢性移行性紅斑、急性熱病性嗜中性白細胞增多性皮病、粘膜皮膚淋巴結綜合征、月經疹、白匕(銀屑病)、副銀屑病、風熱瘡(玫瑰糠疹)、紫癜風(扁平苔癬)、剝脫性皮炎、脫屑性紅皮症、線狀苔癬、光澤苔癬、硬化萎縮性苔癬、進行性指掌角皮症、蟲斑(單純糠疹)
紅斑鱗屑性皮膚病
銀屑病:白疕、松皮癬、干癬、蛇風
玫瑰糠疹:風熱瘡、母子癬、血疳
多形紅斑:貓眼瘡、血風瘡、雁瘡
毛發紅糠疹:狐尿刺
掌跖角化病:手足發胝
扁平苔蘚:紫癜風
汗管角化症:鳥啄瘡
剝脫性皮炎:胎赤、溻皮瘡
連圈狀秕糠疹:遠山
第十二章 物理性皮膚病 日曬瘡/曬斑(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吹花癬(春季皮炎)、痱瘡(痱子)、夏季皮炎、凍瘡(中西同名)、雞眼(中西同名)與胼胝、皸裂瘡、摩擦性苔癬樣疹、汗淅瘡(擦爛紅斑)、射線皮炎、褥瘡、猢猻疳(尿布皮炎)、紅花草瘡(植物日光性皮炎)、火丹癮疹(環狀紅斑)
物理性皮膚病
痱子:痱瘡、熱痱、痱毒
凍瘡:凍風、凍瘡
寒冷性多性紅斑:寒瘡
日光性皮炎:日曬瘡
火激紅斑:火斑瘡
手足皸裂:皸裂瘡
雞眼:雞眼、肉刺
胼胝:胼胝、牛程蹇、腳墊
植物日光皮炎:紅花草瘡
第十三章 角化性與萎縮性皮膚病
蛇皮癬(魚鱗病)、掌跖角化病、毛發角化病、進行性對稱性紅斑角化症、毛發紅糠疹、毛囊角化症、鱗狀毛囊角化症、鳥啄瘡(汗管角化症)、進行性指掌角皮症、剝脫性角質松解症、更年期角化症、黑棘皮病、老年皮膚萎縮、斑狀萎縮、萎縮紋
第十四章 血管性皮膚病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紫癜(含過敏性紫癜,暴發性紫癜,中毒性紫癜,老年性紫癜)、變應性皮膚血管炎、皮膚結節性血管炎、瓜藤纏(結節性紅斑)、脈痹(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無脈(栓塞性靜脈炎)、靜脈曲張、脫疽(閉塞性血栓性動脈炎)、附:脫腳傷寒(動脈硬化性栓塞)、狐惑病(白塞氏病)、蚰蜒瘡(壞疽性膿皮病)、化膿性肉芽腫、雷諾氏病、紅斑肢痛症、網狀青斑和青斑性血管炎
第十五章 營養代謝性皮膚病和脂肪組織疾病
維生素缺乏病(含維生素A缺乏病,核黃素缺乏病,菸酸缺乏病)、胡蘿卜素血症、原發性皮膚澱粉樣變、皮膚黃色瘤病、卟啉症、蔬菜日光性皮炎、泥螺日光性皮炎、粘液性水腫、硬腫症、腸病性肢端皮炎、痛風、結節性脂膜炎
內分泌、代謝和遺傳性皮膚病
皮膚澱粉樣變:頑癬
魚鱗病:蛇皮癬、蛇身
硬腫病:肉痹
第十六章 結締組織病
紅蝴蝶瘡(紅斑狼瘡)、鬼臉瘡(慢性盤狀紅斑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肌痹(皮肌炎)、皮痹(硬皮病)、混合結締組織病、其它結締組織病、噬酸性筋膜炎、化學物質及葯物引起的硬皮樣改變、乾燥綜合征
結締組織及有關免疫性皮膚病
紅斑狼瘡:鬼臉瘡、紅蝴蝶
硬皮病:皮痹、皮痹疽
皮肌炎:肌痹
白塞氏綜合征:狐惑病
乾燥綜合征:燥毒
結節性多動脈炎:脈痹
成人硬腫病:肉痹
第十七章 大皰性皮膚病
天皰瘡(中西同名)、尋常性天皰瘡、增殖性天皰瘡、落葉性天皰瘡、紅斑性天皰瘡、皰疹樣天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皰瘡、火赤瘡/蜘蛛瘡(皰疹樣皮炎)、登豆瘡(皰疹樣膿皰病)、王爛瘡(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掌跖膿皰病、鏇指疳(連續性肢端皮炎)、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大庖性皮膚病
天庖瘡:天庖瘡、火赤瘡
類天庖瘡:天庖瘡
大庖性表皮鬆解症:天庖瘡
庖疹樣皮炎:火赤瘡
庖疹樣膿庖瘡:熱病庖瘡
第十八章 皮膚附屬器病 肺風粉刺(尋常性痤瘡)、鼻赤(酒渣鼻)、白屑風(皮脂溢出)、面油風(脂溢性皮炎)、發蛀脫發(脂溢性脫發)、白皮徒(石棉狀糠疹)、黃汗/血汗(色汗症)、無汗症、狐臭(臭汗症)、油風(斑禿)、發不生(假性斑禿)、早禿、白發、汗皰疹、大汗腺癢疹、粟丘疹、甲營養不良、嵌甲
皮膚附屬器疾病
痤瘡:肺風粉刺、面庖
脂溢性皮炎:白屑粉、面游風
斑禿:油風、鬼剃頭
酒渣鼻:酒糟鼻
腋臭:體氣、狐臭、體臭
色汗症:黃汗、血汗
汗庖症:螞蟻窩
脂溢性脫發:發蛀脫發
多汗症:汗症
第十九章 色素性皮膚病 雀斑(中西同名)、面塵/黧黑斑(黃褐斑)、瑞爾黑變病、色素沉著--息肉綜合征、白駁風(白癜風)
色素性皮膚病和粘膜疾病
白癜風:白駁風、白斑
黃褐斑:黧黑斑、面塵、黧黑〔〕
雀斑:雀斑、面〔〕
黑變病:黧黑斑、面塵
色素痣:黑痣、黑子
文身:文身、刺花
皮膚異色症:紫白癲風、〔〕
女陰白斑病:陰癢、陰瘺、陰蝕
急性女陰潰瘍:陰蝕瘡、陰蝕
唇炎:唇風
龜頭炎:袖手疳
女陰萎縮:陰瘺
第二十章 粘膜疾病 唇風(剝脫性唇炎)、繭唇(腺性唇炎)、馬嚼子瘡(口角炎)、口瘡(阿弗它口炎、復發性口瘡)、花斑舌(地圖舌)、鏡面舌(舌炎)、袖口疳(龜頭炎)、黑舌苔(黑毛舌)、口糜(多形滲出性紅斑)、口疳(皰疹性口炎)、鵝口瘡(白色念珠菌病)、走馬疳(壞疽性口炎)、口吻瘡(核黃毒缺乏性口角炎)、風赤瘡痍(眼瞼濕疹)、瞼弦赤爛(瞼沿炎)
第二十一章 皮膚腫瘤 良性皮膚腫瘤:痣(痣細胞痣)、線形表皮痣、老年斑(脂溢性角化病)、痰包(粘液囊腫)、皮樣囊腫、蟹腳腫(瘢痕疙瘩)、皮膚纖維瘤、皮贅、脂肪瘤、血瘤、赤疵(鮮紅斑痣)、草莓狀血管瘤、海棉狀血管瘤、血痣(櫻桃樣血管瘤)、血管角化瘤、肢端型血管角化瘤、陰囊型血管角化瘤、氣瘤(神經纖維瘤)、青斑(眼上齶青色斑、眼上齶部褐青色痣)、皮脂腺痣、結節性硬化、汗管瘤、粉瘤、多發性脂囊瘤;癌前期皮膚病:日光角化病、粘膜白斑、枯筋箭(皮角)、增殖性紅斑;惡性皮膚腫瘤:皮膚原位癌、乳疳(濕疹樣癌)、基底細胞癌、翻花癌(鱗狀細胞癌)、惡性黑素瘤、蕈樣肉芽腫
皮膚腫瘤
血管瘤:血瘤、血痣、赤疵
疤痕增生:肉龜瘡、蟹足腫、鋸痕症
濕疹樣乳頭癌:乳疳
鱗狀細胞癌:翻花瘡、
基地細胞癌:翻花瘡、惡瘡
神經纖維瘤:瘤贅
淋巴管瘤:足腫
皮脂腺囊腫:脂瘤
皮角:腦濕
脂肪瘤:痰核
第二十二章 性傳播疾病 淋病(中西同名)、非淋病性尿道炎、霉瘡(梅毒)、臊疣(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軟下疳(中西同名)、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腹股溝肉芽腫、陰慝(泌尿生殖器滴蟲病)、愛滋病、郁病(性病恐怖症)
肉蛆(皮膚蠅蛆病)、冷流腫(成人硬腫病)、頰瘍(放線菌病)、席瘡(褥瘡)、骨羨瘡(痙攣性瘙癢症)
性傳播疾病
艾滋病:瘟毒、虛癆、瘟病、瘟疫
梅毒:霉瘡、楊梅瘡、廣疳、疳瘡
淋病:膏淋、熱淋、勞淋
非淋菌性尿道炎:淋症、熱淋、勞淋
尖銳濕疣:臊疣、臊瘊
外陰陰道念珠菌病:陰癢
滴蟲性陰道炎:陰癢
細菌性陰道炎:陰癢
陰虱:陰虱瘡
軟下疳:妒精瘡
性病性淋巴肉芽腫:橫痃、魚口、便毒
腹股溝肉芽腫:橫痃、魚口、便毒
生殖器皰疹:陰瘡、熱瘡
皮 膚 科
帶狀皰疹 蛇串瘡、蛇丹、纏腰火丹
尋常疣 疣目、千日疣、枯盤箭
扁平疣 扁瘊
傳染性軟疣 鼠乳、水瘊
尖銳濕疣 臊疣
膿皰瘡 黃水瘡、滴膿瘡、膿窩瘡
手癬 鵝掌風
足癬 腳濕氣、臭田螺
甲癬 灰指甲
趾甲癬 灰趾甲
神經性皮炎 攝領瘡、牛皮癬、頑癬
蕁麻疹 癮疹、風疹塊
結節性癢疹 頑濕結聚
銀屑病 白疵、白殼風
斑禿 油風脫發
脂溢性皮炎 面游風
尋常痤瘡 粉刺
葯物性皮炎 葯毒、膏葯風
日光性皮炎 日曬瘡
扁平苔癬 紫癜風
多形性紅斑 貓眼瘡、雁瘡
結節性紅斑 瓜藤纏
盤狀紅斑狼瘡 紅蝴蝶瘡、蝴蝶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 蝶瘡流注
白塞病 狐惑
白癜風 白駁風
『貳』 皮膚纖維瘤
您好:一般不需治療,損害數年內可消退,必要時手術切除亦可皮損內
注射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1.一般不需治療。若單個損害有疼痛引起病人痛苦時可行手術切除,亦可試用冷凍療法。
2.中醫外治療法 如藜蘆膏外敷,有縮小范圍,移毒由深至淺功效;或用氯化氨汞(白降汞)以米飯調成糊外敷;外貼萬應膏,2~3天換葯1次,使瘤體壞死脫落,再用生肌散使局部癒合。
3.皮質類固醇激素皮內注射 對於多發性皮損可試用含曲安奈德(康寧克通A )1ml(內含去炎松40mg)注射於皮損內,2~3周注射一次。若較多皮質激素注入有困難可在注射前先用液氮冷凍處理,使病損水腫,變軟時再行激素注射。
『叄』 皮膚纖維瘤的症狀
若想知道皮膚纖維瘤是怎麼回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記住它的別名:硬纖維瘤、單純性纖維瘤、結節性皮下纖維化、豆狀皮膚纖維瘤等。從這些名稱中,您就能知道皮膚纖維瘤的主要特徵:它的發病部位在皮膚,組織來源是纖維組織,大體形狀為結節狀,大小如豆狀,質地是堅硬的,病變的性質是單純性的,良性的。
從病理切片上看,皮膚纖維瘤主要由成纖維細胞和幼稚及成熟膠原纖維組成,大都排列成渦紋狀,間有組織細胞和少量毛細血管。病變處棘層表皮增生,表皮突延長,基底細胞層色素增加。
皮膚纖維瘤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對單個損害,特別是伴疼痛者可手術切除,切除應徹底,否則易復發。
『肆』 皮膚纖維瘤【皮膚纖維瘤】
您好:
皮膚纖維瘤(Dwematofibroma)是成纖維細胞或組織細胞灶性增生引致的一種真皮內的良性腫瘤。故又稱組織細胞瘤(Histiocytoma)、結節性表皮下纖維化(Nolarsubepodermalfibrosis)或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hemangioma)。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中青年多見。女性多於男性。可自然發生或外傷後引起。黃褐色或淡紅色的皮內丘疹或結節是本病的臨床特徵。病損生長緩慢,長期存在,極少自行消退。
皮膚纖維瘤是一種表皮過度角化和真皮結締組織增生性的疾病。臨床以多發性絲狀或蒂狀贅生物為主要表現,故又稱皮贅、軟垂疣、軟瘊、軟痣或頸部乳頭瘤。
皮損常持久存在,亦可數年後自行消退。有些患者可發展為多發性皮膚纖維瘤。
『伍』 皮膚纖維瘤是怎麼回事是怎麼形成的
皮膚纖維瘤(Dermatofibroma)是良性且生長緩慢的皮膚腫瘤,當腫瘤長至一定程度(2公分以內)後不再增長,幾乎不發生惡性變化,屬於一種肉眼可辨識的良性皮下結締組織結節,多發生於30到50歲之間。
皮膚纖維瘤臨床上表現為生長緩慢之腫塊,腫瘤表麵皮膚正常,皮下呈現光滑活動之無壓痛質地硬圓形腫物,多無其他症狀。皮膚纖維瘤如何治療呢?治療原則以液態氮冷凍治療、腫瘤切除為主,皮膚纖維瘤若去除完整並不再復發;並不適合注射類固醇或雷射治療,也不需敷用葯劑。
值得區分的是,老年人頸後中線的皮膚纖維瘤,在仰頭時可觸低頭時不能觸知,一般無需手術。斜頸之胸鎖乳突肌硬結節、婦女之腹直肌硬纖維病、硬化性肌炎等等,雖是皮下腫塊,但常與肌肉相連接不會光滑活動,也非皮下結締組織。
外科手術就可根治,不是什麼
大不了的,不要有心裡負擔,祝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