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感受面部刺激的腦神經是什麼啊還有支配面部表情肌運動的腦神經是什麼啊謝謝!
腦顱後半部的淺部結構的感覺神經來自於頸叢。支配前半部及面部的感覺的神經來自於三叉神經的3支感覺神經,即眼神經、上頜神經和下頌神經,並且這3支在頭面部的分布均有相對穩定的區域,可簡單地描述為:在瞼裂以上由眼神經的分支分布,在瞼裂和口裂之間,下頌支前緣的前面由上頌神經分布,而在口裂以下,沿下頜支上葉到顳區為下頜神經的分支分布。
頭面部的痛溫覺僅由三叉神經脊束核支配,而面部的觸覺及深感覺由感覺主核提供。
支配面部表情肌運動的腦神經是面神經。
Ⅱ 表情與哪幾條面部神經有關
面部神經即第七對腦神經。由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組成,分別管理舌的味覺,面部表情肌運動及支配舌下腺、下頜下腺和淚腺的分泌。一般認為是舌弓的背側支。介於相當於脊神經節的膝神經節的起始部附近。在無羊膜類,面神經和三叉神經的半月神經節癒合。在魚類,除孔前神經的感覺性下頜支(ramusmandibu-
面部神經
laris),孔後神經的混合性舌骨支(ramushyoide-us),以及分布至口腔粘膜的咽支(ramusophth-almicus)或上齶支(ramuspalatinus)以外,還有皮膚感覺性的頰枝(ramusbuccalis)和眼支(ramusophthalmicus)。在羊膜類,以舌骨支為主體,支配舌骨肌,在哺乳類則支配表惰肌。下齶支形成鼓索神經(chordatympani),由舌前部的味覺神經和唾液腺分泌神經組成。哺乳類的上齶支形成岩淺大神經,它和交感神經一道到達翼齶神經節(gan-glionpterygopalatinum)。面神經的運動纖維起始核位於菱腦前部,神經纖維從腦部出來之前,從外展神經核的內側到背側,再迂迴到腹外側,形成所謂膝(genu)。嚴重中耳炎和面部腮腺手術容易傷害面神經。面神經損傷後,由於表情肌癱瘓,出現串側眼不能閉合、流口水、口歪向健側等體征。
Ⅲ 管理面部感覺的神經是什麼
答案:三叉神經
管理面部感覺的腦神經主要是
A.副神經 B.面神經 C.舌咽神經 D.迷走神經 E.三叉神經
選擇E
Ⅳ 面部表情肌受什麼神經支配
面神經
頜面部肌肉可分為咀嚼肌及表情肌兩類。
表情肌多起於顏面骨壁,止於面部皮膚,分布在顏面、口、眼、鼻周圍。不僅具有表情功能,而且參與語言、咀嚼和口、眼的張閉等功能。
面部表現肌由面神經支配,故面神經損傷或麻痹時即出現口眼歪斜等症狀。
Ⅳ 咀嚼肌和面肌分別受哪些神經控制
咀嚼肌受三叉神經控制,面肌受面神經控制。
咀嚼肌位於下方的下頜骨同上方的顳骨、上頜骨、顴骨和蝶骨之間,是運動顳下頜關節進行咀嚼的主要肌,包括咬肌、顳肌、翼外肌和翼內肌。咀嚼肌由三叉神經的下頜神經分支支配,並由上頜動脈的支和顳淺動脈供給其血液。
面肌起自顱骨,止於面部皮膚。收縮時面部出現皺褶改變口裂、眼裂形狀,以表達喜、怒、哀、樂等各種感情,並參與語言和咀嚼等活動。面肌附近血管分布,血液循環豐富,並都由面神經分支支配。
(5)控制面部表情的是什麼神經擴展閱讀
人體肌肉約639塊,約由60億條肌纖維組成,其中最長的肌纖維達60厘米,最短的僅有1毫米左右。一般人的肌肉占體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按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種,按形態又可分為長肌、短肌、闊肌和輪匝肌。平滑肌主要構成內臟和血管,具有收縮緩慢、持久、不易疲勞等特點。心肌構成心壁,兩者都不隨人的意志收縮,故稱不隨意肌。
骨骼肌分布於頭、頸、軀乾和四肢,通常附著於骨,骨骼肌收縮迅速、有力、容易疲勞,可隨人的意志舒縮,故稱隨意肌。骨骼肌在顯微鏡下觀察呈橫紋狀,故又稱橫紋肌。
骨骼肌是運動系統的動力部分,分為白、紅肌纖維,白肌依靠快速化學反應迅速收縮或者拉伸,紅肌則依靠持續供氧運動。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縮中,牽引骨產生運動。
人體骨骼肌共有600餘塊,分布廣,約占體重的40%,每塊骨骼肌不論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態、結構、位置和輔助裝置,並有豐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經支配。因此,每塊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器官。
頭肌可分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兩部分。軀干肌可分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壯,這與支持體重、維持直立及行走有關。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頸肌。
Ⅵ 面神經在管外的重要5個分支是什麼,支配哪些肌肉
面神經是以運動神經為主的混合神經,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傳導舌前2/3的味覺及支配舌下腺、下頜下腺和淚腺的分泌.面神經核位於腦橋,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受雙側大腦皮質運動區的支配,並發出運動纖維支配同側顏面上半部的肌肉,核的下半部分僅受對側大腦皮質的支配,並發出運動纖維支配同側顏面下半部的肌肉.
纖維成分
面神經為混合性腦神經,含有4種纖維成分:
①一般內臟運動纖維起於腦橋被蓋部的面神經核,主要支配面肌的運動;
② 特殊內臟運動纖維起於腦橋的上泌涎核,屬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在有關副交感神經節換元後的節後纖維分布於淚腺、下頜下腺、舌下腺及鼻、齶的粘膜腺,控制上述腺體的分泌;
③ 特殊內臟感覺纖維,即味覺纖維,其胞體位於顳骨岩部內,面神經管彎曲處的膝神經節,周圍突分布於舌前2/3粘膜的味蕾,中樞突終止於腦干內的孤束核;
④一般軀體感覺纖維,傳導耳部皮膚的軀體感覺和表情肌的本體感覺.
解剖
面神經由兩個根組成,一是較大的運動根,自腦橋小腦角區,腦橋延髓溝外側部出腦;一是較小的混合跟,稱中間神經,自運動根的外側出腦,兩根進入內耳門合成一干,穿內耳道底進入與中耳鼓室相鄰的面神經管,先水平走行,後垂直下行由莖乳孔出顱,向前穿過腮腺到達面部,在面神經管內有膨大的膝神經節.面神經穿經面神經管及最後穿出腮腺時都發出許多分支.
面神經管內的分支:
① 鼓索:傳導味覺沖動及支配下頜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
② 岩大神經,也稱岩淺大神經,含副交感分泌纖維,支配淚腺、齶及鼻粘膜的腺體分泌;
③ 鐙骨肌神經:支配鼓室內的鐙骨肌.
顱外分支:面神經出莖乳孔後即發出3小支,支配枕肌、耳周圍肌、二腹肌後腹和莖突舌骨肌.面神經主幹前行進入腮腺實質,在腺內分支組成腮腺內叢發分支至腮腺前緣,分布於面部諸表情肌.
① 顳支:支配額肌和眼輪匝肌;
② 顴支:3-4支,支配眼輪匝肌及顴肌;
③ 頰支:3-4支,支配頰肌,口輪匝肌及其他口周圍肌,
④下頜緣支:分布於下唇諸肌,
⑤ 頸支:支配頸闊肌. 面神經的全長可分為9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