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面肌痙攣的症狀
面肌痙攣患者沒有陽性體征,以下是成都萬年醫院整理的常見症狀:除了面部肌肉陣發性的抽搐外。少數患者在晚期可伴有患側輕度的面部肌肉癱瘓。極少數面肌痙攣患者常常是兩側先後發病,面肌痙攣的主要症狀多表現為一側抽搐,如果是兩側抽搐,也是一次抽搐停止後,另一側再發作,並且一側比另一側重。面肌痙攣的症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幾點:1、以前面肌痙攣患者多數是中年以後發病,女性較多,但近年來年輕人的患病率有所上升。因此,要做好面肌痙攣的預防。在面肌痙攣發病初期,多為一側眼輪匝肌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漸緩慢擴展至一側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為人注意,嚴重者甚至可累及同側的頸闊肌,但額肌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輕重不等,為陣發性、快速、不規律的抽搐。
2、早期面肌痙攣的症狀表現在,在開始時,面肌痙攣抽搐的程度較輕,持續僅幾秒,以後逐漸處長可灰數分鍾或更長,而間歇時間逐漸縮短,抽搐逐漸頻繁加重。一次抽搐短則數秒,長至十餘分鍾,間歇期長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工作或學習,嚴重影響著病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病情嚴重的時候呈強直性,致同側眼不能睜開,口角向同側歪斜,無法說話,常因疲倦、精神緊張、自主運動而加劇,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發作,因此,對患者的傷害非常大。
3、面肌痙攣注意是一側發病,而且抽搐一側輕另一側輕重,雙側同時發病、同時抽搐者未見報道。少數病人於抽搐時伴有面部輕度疼痛,個別病例可伴有同側頭痛、耳鳴。面肌痙攣初期為間歇性,逐漸頻繁,特別是在情緒緊張、疲勞等情況時面肌抽搐明顯。抽搐嚴重時可引起面部疼痛,影響視覺、言語和睡眠,症狀可有數天至數月的發作間期。
4、面肌痙攣注意從一側的面部肌肉發作性、節律性的不自主抽動。在臨床症狀方面,痙攣多從一側下眼瞼開始,以後逐漸擴散至面部、甚至頸部肌肉,因此,越早的治療好對面肌痙攣越有好處。
『貳』 眼瞼痙攣多久會發展為面肌痙攣
一般來說面肌痙攣初期都是由於眼部痙攣或者面部和嘴角不自主的抽動開始,如果這種眼部不良抽搐出現兩周以上,建議患者及時去三甲醫院神經內科在專科醫生的評估下,查明病因,對症治療。一般來說面肌痙攣初期可採用西葯卡馬西平進行治療,針對用葯不敏感或者病情反復發作的患者可考慮外科手術微血管減壓術做根治性治療。
『叄』 面肌痙攣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面肌痙攣發病初期,多表現為眼輪匝肌間歇性抽搐,即「眼角跳動」。
隨病情進展,逐漸緩慢擴散至一側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輪匝肌和面部表情肌),甚至可累及同側頸闊肌,其中以口角肌肉的抽搐最為明顯。
嚴重者可引起面部疼痛,出現睜眼困難、口角歪斜以及耳內搏動樣雜音。少數患者在病程晚期可伴有患側面肌輕度癱瘓。
抽搐的程度輕重不等,短則數秒,長則十餘分鍾,有間歇期。發病初期,抽搐較輕,間歇期較長;隨症狀加重,間歇期逐漸縮短。疲倦、情緒激動或緊張、面部自主運動(如用力閉眼、鼓腮等)時,抽搐程度會加劇,入睡後停止。
『肆』 面肌痙攣是怎麼發展的
面肌痙攣,是慢性進行性發展,一般不自發緩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現患側面肌癱瘓和萎縮,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僅限於眼輪匝肌時,應與功能性眼瞼肌痙攣鑒別,後者不向下面部擴展,且常為雙側性。面肌痙攣是由於素體陰虧或體弱氣虛引起陰虛、血少、筋脈失養或風寒上擾於面部而致,病位在面部陽經與肝、脾、腎、膽、胃、臟腑相關;病性或虛或實。也有更多的說法,這只是其中的集中。
『伍』 面肌痙攣早期症狀有什麼
面肌痙攣早期會出現什麼症狀
出現面部痙攣的人大多是女性,而且經常是一半的臉抽搐,兩邊臉受累者少見,面部痙攣的早期症狀就包括:陣發性一側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早期面部抽搐較輕,間接性較長、患者不能控制也不能模仿抽搐發作、抽搐發作時面部一般無疼痛、聽力下降的趨勢等 。
1、陣發性一側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搐
許多患者開始臉部抽搐的時候是從一側臉開始的,它是不受控制的抽搐,剛開始的時候抽搐的幅度不是很大,一般表現為不自覺的眨眼睛,歪嘴巴或者眼袋跳動。。
2、早期面部抽搐較輕,間接性較長
剛開始的時候臉部的抽搐是屬於間接性的,不會長時間的抽搐,而且出現的頻率比較小。當抽搐發作的時候,時間一般會在2-5分鍾左右,不會超過10分鍾,但患者也會明顯的感覺到難受並且不受控制。
3、患者不能控制也不能模仿抽搐
患者的臉部肌肉開始不受控制,會時不時的流口水,而且有時候在吃飯的時候無法控制嘴巴,導致無法進食。當患者有意去模仿抽搐的發作時,又無生動的表現出來。
4、抽搐發作時面部一般無疼痛
這種臉部抽搐在發作的時候一般沒有任何的疼痛感,不經意間的出現,又不經意間的消失,經常讓面部吹冷風或者長時間面無表情就容易出現面癱的現象。
5、聽力下降
出現聽力下降是因為面神經和聽神經是貼在一塊的,有的時候面神經的減壓會騷擾聽神經,聽神經的血液受到影響之後,病人會出現短暫的甚至非常嚴重的長期聽力下降和聽力喪失。
所以當發現自己有以上程度的症狀,面部抽搐比較輕而且間接性較長、即無意識的面部抽搐、不能控制面部表情,不自主的流口水或者聽力下降,甚至出現了沒有知覺並且流眼淚的狀況,患者應該及時的去醫院檢查,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進行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陸』 面痙攣一般多久發展嚴重
面肌痙攣發展速度很快,唯一能根治的方法就是手術。面肌痙攣又被習慣叫為面抽,表現為面神經支配的肌肉發作性反復性不隨意收縮。這種病在人群中患病率佔到萬分之六,行走在大街上時稍加註意就可能發現這種病人。這種病多在成年後起病,30~40歲之間發病者最多,從性別比例上男女沒有明顯差別。
『柒』 面肌痙攣會引起哪些症狀
面部痙攣會引起的症狀如下:
1、陣發性一側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動。多數病人發病由眼部開始,緩慢發病。大部病人由眼輪匝肌痙攣起,即先從下眼瞼抽摘開始。
以後逐漸波及至一側面部,甚至包括同側頸闊肌在內的面部表情肌。額肌一般不受累。亦有面神經麻痹後並發痙攣者。
2、病情常為進行性發展。開始時抽動較輕,短時內即能緩解,間歇期較長;以後發作逐漸頻繁,甚至可出現病側面肌強直性痙攣、瞼裂閉合不全及口角向上提的「怪像」。
其面肌的抽動部位也有擴展,一般二年內口輪匝肌也開始痙攣,其進展較快,不能緩解。晚期可發生面肌無力。
3、抽動發作時面部一般無痛感,也不伴有頸部與肢體的抽搐。
4、病人在疲勞、精神緊張、情緒激動、談笑等情況下可誘發或加重發作。
5、病人自己不能控制抽動的發作,同時病人也不能模仿其發作狀態。
6、個別病人可有頭痛與同側耳鳴、聽覺過敏,患側面部血管收縮紊亂等情(如有鐙骨肌發生痙攣者),則可引起耳鳴,但無聽力下降。
7、臨床檢查:神經系統檢查,面部感覺基本正常,亦無其他神經系統受侵害的表現;肌電圖可出現纖維震顫與肌束震顫波;腦電圖正常,無癲癇波。
8、臨床上也發現有8%的病人伴有三叉神經痛或三叉神經區域感覺減退。
(7)面部痙攣多久一發病擴展閱讀
1、努嘴訓練
患者在進行努嘴訓練時,要注意用力收縮口唇,並且用力向前努嘴。口輪匝肌恢復後患者注意鼓腮,此時訓練努嘴時,還可以同時訓練提上唇肌、下唇方肌、頦肌運動功能,每天空閑時就可以有意識地去進行努嘴訓練,長期實踐會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2、聳鼻訓練
可提上唇肌的運動功能恢復,少數患者鼻部肌肉麻木,不會聳鼻運動,在訓練時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3、抬眉訓練
抬眉動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額肌、額腹運動,抬眉訓練對改善面肌痙攣症狀有很大的程度的恢復作用。
一般普遍適用於輕、中度面肌痙攣患者,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運動時應注意上提健側和側眉目,堅持抬眉訓練,有助於恢復面部功能。
『捌』 面肌痙攣大概會發展多久
面肌痙攣雖常見,但是在平時的生活中並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只有患上面肌痙攣或者病情嚴重才引起重視,又因面肌痙攣的初期症狀為眼瞼跳動,所以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經過一段時間病灶形成,發展成為面肌痙攣,連動到嘴角抽搐才被發現,選擇治療。
面肌痙攣多久能好?這是很多面肌痙攣患者比較擔心的問題。其實,面肌痙攣是由於血管壓迫神經到的,如果患者在患有面肌痙攣後不選擇治療是不可能自愈的。面肌痙攣如果患者選擇中葯針灸治療,面肌痙攣針灸之後症狀在1-2個月症狀會消失,但2個月後症狀再次復發症狀較之前會加重,因針灸是通過扎針刺激神經使神經失去感知停止抽搐,如患者多次接受針灸治療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面癱的症狀。目前治療面肌痙攣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
顯微血管減壓術是從面肌痙攣病因入手,從根上解除病灶,讓患者恢復康復,手術治療面肌痙攣多久能好?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術後患者症狀能感受症狀明顯消失,面肌痙攣恢復期大約7—8天左右即可達到康復的效果。
顯微血管減壓術-我院神經外科團隊在手術前可通過磁共振掃描了解神經和血管關系,使手術有的放矢。其次術中在顯微鏡下操作,視野清晰,有利於保護周圍重要的神經血管,最大程度降低並發症。在有經驗的治療中心,手術的有效率約為99%,並發症的可能性較低。
『玖』 面神經痙攣的早期表現
面肌痙攣,主要指面神經所支配的一側面部肌肉,陣發性、不規則性、無痛性、不自主抽搐症狀。
早期表現往往因症狀較輕,容易被忽略。早期有的只表現為輕微眼皮跳動,再重一點會表現為全部眼眶周圍肌肉輕微抽搐,進而可向下半部臉上擴展,累及口角抽搐的較多,甚至累及到頸部肌肉。面肌痙攣不發作時,面部表情肌隨意性收縮不受影響。
早期面肌痙攣,我們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識別。
1.面肌痙攣,女性更多見,常常中年以後起病。表現為快速、陣發性、不規律的面部肌肉抽搐。早期往往僅局限於眼眶周圍的范圍。
2.持續時間比較短,一般幾秒鍾到幾分鍾,也有持續時間更長者。安靜狀態下,症狀減輕,睡眠時症狀消失。在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情緒激動時,症狀可加重。
3.少數患者還可伴有面部疼痛,同側頭痛或耳鳴,絕大多數患者表現為面部的一側抽搐發作,極少有兩側同時或先後發病。
4.神經系統查體沒有陽性體征,肌電圖檢查可有陽性發現。
面肌痙攣的治療:包括生活方式調節,葯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1.生活方式調節。調整好心態,放鬆心情,保持良好情緒,避免緊張焦慮狀態,學會適當減壓,勞逸結合,規律作息時間,積極樂觀,充滿自信,配合治療。
2.葯物治療。(1)鎮靜葯物治療。可降低面神經的興奮性,從而緩解痙攣。常用的葯物有:卡馬西平,氯硝西泮,巴氯芬等。(2)肉毒桿菌毒素A治療。該葯局部注射,治療4-7個月內效果較好,大多數患者需要在第一次治療後半年再進行重復治療。
3.手術治療。神經干阻滯療法、微血管減壓術。
『拾』 面肌痙攣早期症狀是什麼怎麼引起的
面肌痙攣的早期症狀是眼瞼跳躍和病理性眼瞼跳躍。大多數發生在下眼瞼,很少雙側眼瞼跳躍,或眼瞼兩側交替跳動,發作較頻繁,且持續時間長,跳動范圍大,眼瞼肌肉抽搐會發現眼睛變小,沒有疲勞,緊張或刺激因素,休息或自我調節後,仍然繼續發作3個多月。
引起面肌痙攣的原因可包括血管壓迫、佔位性病變或遺傳因素等,常表現為一側面部呈陣發性的不自主抽動,可能會因為疲乏、精神壓力及劇烈運動等加重抽搐。建議:可以適當口服卡馬西平等中樞鎮靜劑進行緩解。
平時注意:
1、 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粗糧,豆類,魚類。
2、 平時心情保持愉悅,輕松,勞逸適度,充足睡眠。
3、 減少外界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
4、 患者應注意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注意頭面部保暖。
5、 適當增加維生素B族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