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體皮膚角質層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
樓主:
皮膚表皮層的角質層是由20多層顆粒細胞層組織的啊.而且最外層的是皮脂膜,PH5.5弱酸性.
皮膚角質層的代謝和你的飲食,休息,皮膚本身情況有著緊密的關系.
其實皮膚不是28天需要去一次角質,而是指皮膚約28~35天更新一次.這更新的過程是指20多層.
那麼一般來講,1周~10天輕輕去角質一次是正確的.將前半部分老化角質去掉,使新細胞角質層露出來.
而敏感性皮膚角質薄,意思是它的角質很容易剝脫,不像油性皮膚角質不容易剝脫,但都是20多層.這個不要有誤解哦:)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時尚雜志美容版專欄作者:以利沙
Ⅱ 皮膚解剖層次
皮膚解剖層次
皮膚解剖層次,我們的皮膚是有很多層組成的,皮膚對我們的作用很重要,一般人的皮膚是由外皮、真皮和皮下組織組織等三個構造構成的,因此皮膚角質層的維護很重要,以下分享皮膚解剖層次。
皮膚7個結構分析
皮膚7個結構分析:皮膚的層級分為三絕大多數:外皮、真皮、皮下組織組織,期間帶有神經、血管、淋巴血管、皮膚附設器等。
一、皮膚的組織構造
1、皮膚是遮蓋身體表層的較大的人體(器)官,具備維護保養身體健康與漂亮的關鍵作用。身心健康的皮膚應當微含水量分、綿軟、易彎折,呈酸性,頗具延展性和光澤度。成年人男士皮膚覆蓋范圍約為1.60平米,女士約為1.40平米。皮膚的凈重約為休重的14%--16%。
2、皮膚的薄厚隨人的年紀、性別、皮膚的位置、健康狀況而有一定的.區別。一般人體各位置的皮膚厚度為0.5—4mm中間,男士的皮膚均值薄厚約為1.15mm,在其中上眼瞼、腋部皮膚超薄,而手掌心及腳掌的皮膚更厚。
若常常在皮膚的一切一個位置有規律性地適度施壓,便會使皮膚增厚,可提高皮膚的維護功效,但對皮膚的消化吸收作用有影響。
3、皮膚顏色與身體的人種、性別、年紀、生活環境、血液中的紅細胞及松果體女性激素相關。
4、每立方厘米的皮膚內帶有幾百萬個體細胞及其盤根錯節的血管與神經網。
5、皮膚的PH值。汗液和皮脂腺構成一層純天然表皮層(綠色生態防護膜)遮蓋於外皮。身心健康的皮膚表層呈酸性。男士皮膚的PH值接近4.5—6中間,女士接近5—6.5中間。
二、皮膚的構成皮膚的層級分為三絕大多數:
外皮、真皮、皮下組織組織,期間帶有神經、血管、淋巴血管、皮膚附設器等。
(一)外皮外皮為皮膚的最表層,它遮蓋全身並有維護功效。外皮沒有血管(因而刮傷後不容易流血),但有很多細微的末梢神經。外皮按體細胞形狀可分成5層,從外至內先後為:角質層薄、透明層、顆粒層、棘細胞層、真皮層。
(二)真皮真皮坐落於外皮深層次,外皮和皮下組織組織中間,關鍵由纖維細胞,彈性化學纖維,網狀結構化學纖維和無定形栽培基質等結締組織組成,在其中也有神經和末梢神經,血管,淋巴血管,肌肉及其皮膚的附設器。
(三)皮下組織組織皮下組織組織又稱之為「人體脂肪組織」,坐落於真皮正下方,與真皮無顯著的界線,人體解剖學上稱之為淺筋膜,臨床醫學上稱之為蜂窩狀組織。
人體脂肪組織是一層較為鬆散的組織,它是一個純天然的減震膠墊,能緩存外地人工作壓力,另外他還是熱的導體和絕緣體,可以存儲動能。除人體脂肪外,人體脂肪組織也帶有豐富多彩的血管,淋巴血管,神經,皮脂腺和頭發毛囊。
(四)皮膚附設器皮膚的附設器包含毛、皮腺、皮脂腺、指(趾)甲級,具備很重要的功效,一切附設器的危害都能造成病症的產生。
(1)皮膚分為三層,由外到內分別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
(2)其中表皮,也就是皮膚的最外層,主要由角質形成細胞和樹枝狀的黑素細胞、Langerhans細胞以及少數神經上皮細胞構成。
根據角質形成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特點,可將表皮分為五層,由外向內分別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有棘層、基底層,但是完整的五層只存在於手掌、足跖()和指、趾的屈側面,也稱為厚表皮;身體其餘部位的表皮較薄,缺少透明層。表皮的厚度僅為0.07~1.2mm。
(3)真皮上接表皮,下與皮下組織相連,從上至下分為乳頭層和網狀層。真皮內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互相交織成網,另外還含有少量基質和細胞成分。真皮的厚度為0.4~2.4mm。真皮層是維持皮膚彈性的關鍵層。
(4)皮膚的最裡面層為皮下組織。皮下組織主要由成纖維細胞和脂肪細胞組成。
(5)另外,皮膚還擁有非常重要的附屬器官,分別是毛發、毛囊、皮脂腺、汗腺和甲。
(6)因為皮膚是重要的感覺器官和體溫調節器官,因此有豐富的神經分布,能夠幫我們感受到觸覺、壓覺、熱覺和冷覺。
(7)皮膚表皮中沒有血液循環,真皮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
(8)皮膚中有淋巴管網,與幾個主要的血管叢平行。
(9)皮膚內也有肌肉,最常見的是立毛肌。面部皮膚內也可見橫紋肌,即表情肌。
(10)除此之外,正常皮膚的表面還有一層透明的弱酸性膜,主要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汗腺分泌的水分共同乳化形成,被稱為皮脂膜,是皮膚的第一層保護膜。
人體皮膚結構圖
皮膚由上而下可以分為:表皮層、真皮層、皮下層。
表皮層
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組成表皮的細胞叫做鱗狀上皮細胞(外觀象魚鱗),根據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形態特點,由外向內大概可分為5層。
第一、角質層:由數層角化細胞組成。角質層雖然只有幾層死皮,但是它會給我們形成像城牆一樣的結構去保持我們皮膚內環境的穩定。
第二、透明層 :由2~3層核已消失的扁平透明細胞組成,含有角母蛋白。
第三、顆粒層:由2~4層扁平梭形細胞組成,含有大量嗜鹼性透明角質顆粒。
第四、棘細胞層:由4~8層多角形的棘細胞組成,由下向上漸趨扁平。
第五、基底層:由一層排列呈柵狀的圓柱細胞組成。這些細胞不斷分裂,逐漸向上推移、角化、變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層,最後角化脫落。
皮膚上毛發的結構
毛發位於皮膚上面的稱為毛干,位於皮膚下面的稱為毛根,毛根所住的房洞叫毛囊。在毛囊的下面有非常豐富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需要不斷地給毛囊提供足夠的營養,營養夠了根才長得好,根長好了上面的枝葉才能長得好。
如果毛細血管的量少了,勢必會導致毛囊越來越干,越來越癟,最後上面的毛發就脫落了。
Ⅲ 角質層的組成
角質層 (stratum corneum) 由5~10層已經死亡的扁平角質細胞組成,其細胞核和細胞器已經完全消失。電鏡下,角質層細胞內充滿密集平行的角蛋白張力細絲浸埋在無定形物質中,其中主要為透明角質所含的富有組氨酸的蛋白質。細胞膜內面附有一層厚約12nm的不溶性蛋白質,故細胞膜增厚而堅固。細胞膜表面折皺不平,細胞相互嵌合,細胞間隙中充滿角質小體顆粒釋放的脂類物質。靠近透明層的角質層細胞間尚可見橋粒,而角質層表層細胞的橋粒消失,因而容易脫落形成皮屑。組成角質層的重要化學成分是角質,它是一種含16~18個碳的羥基脂肪酸。角質層常分兩層,緊靠表皮細胞外壁,是由角質和纖維素組成的角化層;細胞壁外面是一層較薄的,由角質或與蠟質混合組成的角質層。角質層的厚度受環境影響較大,在乾旱、陽光充足條件下生長的葉片,角質層較厚,含蠟質也較多;而生長在水中或陰濕環境中則較薄或甚至完全沒有。
Ⅳ 角質層由哪些物質組成
一、角質層的宏觀結構
皮膚表面有許多肉眼可見的溝、嵴和粗紋,還有肉眼不易見的細紋,這些皮膚標志統稱為皮膚線。皮膚上緻密的多種走向的溝紋稱皮溝,皮溝間大小不等的菱形或多角形的隆起部分稱為皮丘。
皮紋是皮膚紋理的簡稱,是指人體各個部位由表皮和真皮隆起的皮膚嵴紋及皮溝所構成的紋理,主要是掌(跖)紋和指(趾)紋。二、角質層的微觀結構
角質層的微觀結構包括:細胞、蛋白質、脂質和角質橋粒。角質細胞大多是相對扁平無核的結構,成分包括角蛋白、酶和一些小分子物質(天然保濕因子,NMF)。角質橋粒是連接相鄰細胞的微小蛋白「鉚釘」,一旦橋粒受到破壞,則會引起角質細胞的松解而出現表皮內皰。脂質層由一些獨特的脂質組成,其結構高度有序、各組分比例平衡:神經醯胺(50%)、膽固醇(30%)和游離脂肪酸(20%)。角質層是表皮最外層的部分,主要由15至20層沒有細胞核的死亡細胞組成。當這些細胞脫落時,底下位於基底層的細胞會被推上來,形成新的角質層。以人類的前臂為例,每平方厘米表皮在每小時會有1300個角質層細胞脫落,形成微塵。
Ⅳ 角質是什麼樣子圖片有嗎
角質(cutin)植物角質層的主要成分。它不是單一的物質,而是不飽和度很高的高級脂肪酸類(羥基c18脂肪酸)的聚合物。角質的組成成分可因植物的種類而有很大的差別。角質是角質層的骨架物質,一般在莖、葉表面以層狀存在,此外在組織內還存在於與空氣接觸的葉肉細胞等的游離表面。覆蓋於角質層外側的角質,氧化聚合程度較高,並滲入相當多的蠟質。與此相反,層內分子的排列方向顯有明顯的極性。有這種極性的某些部位可靠氫鍵與水結合,在不帶極性的碳氫鏈中僅靠非常弱的范德華力而吸水。這對角質層的表面,即對植物體表附著的水滴的接觸角度是有影響。
角質層(stratum
corneum)由5~10層已經死亡的扁平角質細胞組成,其細胞核和細胞器已經完全消失。電鏡下,角質層細胞內充滿密集平行的角蛋白張力細絲浸埋在無定形物質中,其中主要為透明角質所含的富有組氨酸的蛋白質。細胞膜內面附有一層厚約12nm的不溶性蛋白質,故細胞膜增厚而堅固。細胞膜表面折皺不平,細胞相互嵌合,細胞間隙中充滿角質小體顆粒釋放的脂類物質。靠近透明層的角質層細胞間尚可見橋粒,而角質層表層細胞的橋粒消失,因而容易脫落形成皮屑。
而組成角質層的重要化學成分是角質,它是一種含16~18個碳的羥基脂肪酸。角質層常分兩層,緊靠表皮細胞外壁,是由角質和纖維素組成的角化層;細胞壁外面是一層較薄的,由角質或與蠟質混合組成的角質層。角質層的厚度受環境影響較大,在乾旱、陽光充足條件下生長的葉片,角質層較厚,含蠟質也較多;而生長在水中或陰濕環境中則較薄或甚至完全沒有。
皮膚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皮膚的表層又分為五層,從下往上依序是基底層,棘狀細胞層,顆粒層,透明層,角質層。皮膚細胞是從基底層開始生長,隨著往外推移,歷經了衰老和死亡的過程,角質是表皮細胞不斷再生的最後產物,皮膚表面角質層厚,皮膚會失去光澤,灰暗、脫皮、產生皺紋、生長痘痘等。而皮膚角質形成的周期是一個月左右,所以美容專家講究28天去除角質一次。毛發,指甲,皮膚表面的角質層都是角質。角質是某些動植物體表皮的一層組織,質地堅韌,是由殼質、石灰質等構成的,有保護內部組織的作用。
Ⅵ 皮膚各個層次
皮膚各個層次
皮膚各個層次,人們對美麗的追求並不僅僅是面容精緻,還有完美的身材與穿衣搭配等方方面面,如今許多人都很注重保養皮膚,在保養皮膚之前我們要了解清楚自己存在哪些皮膚問題,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皮膚各個層次。
一、表皮層:
1、角質層:表皮最外層的組織部分,是皮膚的保護層,當角質層變薄時皮膚易出現敏感、過敏、紅血絲色斑等,保護角質層健康最好用溫和的清潔產品進行清潔,以免過度清潔對皮膚造成損害;
2、透明層:常見於手足部皮膚較厚的部位,可以起到防護、緩沖、減少摩擦等作用;
3、顆粒層:有防水的作用,對紫外線也有一定的抵抗功能;
4、棘細胞層:主要連接基底層與表皮層,能保存水分、吸收營養成分、保持皮膚彈性;
5、基底層:表皮層的最底層,存在增殖、分化潛能的表皮幹細胞,能夠起到再生修復的作用。
二、真皮層:
含有膠原纖維、彈力纖維,有修復、產生膠原蛋白等功能,受損後較難修復,也是日常護膚中比較重要的皮膚組織。
三、皮下組織:
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經、汗腺、毛囊等,能緩沖壓力,有儲存能量、保溫等作用。
有了皮膚在外層的保護,可以及時調節人體的溫度,免受外界有害因素的損傷。同時皮膚還可以通過角質層、毛囊來吸收水分、營養成分,通過皮脂腺和汗腺進行分泌和排泄,進而完成皮膚代謝。因此,皮膚對人體有很好的防護功能,如發生皮膚類疾病時,應及時就醫,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皮膚的結構及功能
皮膚結構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
1、表皮:位於皮膚的最外層,有外及里分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層、基底層。
2、角質層:主要成分為角蛋白,是由無核的.死細胞緊密地排列在一起而形成,含NMF吸收水分,避免水分蒸發過度。可防止外界的灰塵、細菌等進入體內。同時防止體內水分過度蒸發,具保護作用。
3、透明層:只存在於掌跖中,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4、顆粒層:有核的或細胞組成,可以中和酸性物質,其中蘭格罕細胞能夠分泌免疫物質。含有晶樣角素,晶樣角素可以曲折陽光,減弱紫外線的傷害,但其極易被鹽、鹼所破壞。
5、棘層:呈弱酸性是有核的活細胞,具有分裂能力,起到基底層與表皮外層之間的橋梁作用。
6、基底層:呈圓柱狀,為表皮各層細胞的再生層,細胞分裂能力佳,是修復受損表皮細胞的大功臣,基底層有色素母細胞是製造黑色素的大本營,透過黑色素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防止紫外線過分滲入體內。具有分裂增生的功能,新細胞從基底層到達角質層需要14天,在角質層停留14天。
7、真皮:真皮是位於表皮之下的結締組織,主要有纖維、基質和細胞構成,此外還有血管、神經、皮脂腺、汗腺、毛囊等。(與疏鬆結締組織和大量脂肪組織組成,具有保溫和緩沖外來震動的作用。
一、皮膚的組織構造
1、皮膚是遮蓋身體表層的較大的人體的器官,具備維護保養身體健康與漂亮的關鍵作用。身心健康的皮膚應當微含水量分、綿軟、易彎折,呈酸性,頗具延展性和光澤度。成年人男士皮膚覆蓋范圍約為1.60平米,女士約為1.40平米。皮膚的凈重約為休重的14%--16%。
2、皮膚的薄厚隨人的年紀、性別、皮膚的位置、健康狀況而有一定的區別。一般人體各位置的皮膚厚度為0.5—4mm中間,男士的皮膚均值薄厚約為1.15mm,在其中上眼瞼、腋部皮膚超薄,而手掌心及腳掌的皮膚更厚。若常常在皮膚的一切一個位置有規律性地適度施壓,便會使皮膚增厚,可提高皮膚的維護功效,但對皮膚的消化吸收作用有影響。
3、皮膚顏色與身體的人種、性別、年紀、生活環境、血液中的紅細胞及松果體女性激素相關。
4、每立方厘米的皮膚內帶有幾百萬個體細胞及其盤根錯節的血管與神經網。
5、皮膚的PH值。汗液和皮脂腺構成一層純天然表皮層(綠色生態防護膜)遮蓋於外皮。身心健康的皮膚表層呈酸性。男士皮膚的PH值接近4.5—6中間,女士接近5—6.5中間。
二、皮膚的構成皮膚的層級分為三絕大多數:外皮、真皮、皮下組織組織,期間帶有神經、血管、淋巴血管、皮膚附設器等。
(一)外皮外皮為皮膚的最表層,它遮蓋全身並有維護功效。外皮沒有血管(因而刮傷後不容易流血),但有很多細微的末梢神經。外皮按體細胞形狀可分成5層,從外至內先後為:角質層薄、透明層、顆粒層、棘細胞層、真皮層。
(二)真皮真皮坐落於外皮深層次,外皮和皮下組織組織中間,關鍵由纖維細胞,彈性化學纖維,網狀結構化學纖維和無定形栽培基質等結締組織組成,在其中也有神經和末梢神經,血管,淋巴血管,肌肉及其皮膚的附設器。
(三)皮下組織組織皮下組織組織又稱之為「人體脂肪組織」,坐落於真皮正下方,與真皮無顯著的界線,人體解剖學上稱之為淺筋膜,臨床醫學上稱之為蜂窩狀組織。人體脂肪組織是一層較為鬆散的組織,它是一個純天然的減震膠墊,能緩存外地人工作壓力,另外他還是熱的導體和絕緣體,可以存儲動能。除人體脂肪外,人體脂肪組織也帶有豐富多彩的血管,淋巴血管,神經,皮脂腺和頭發毛囊。
(四)皮膚附設器皮膚的附設器包含毛、皮腺、皮脂腺、指(趾)甲級,具備很重要的功效,一切附設器的危害都能造成病症的產生。
Ⅶ 角質層的特點
角質層的特點
角質層的特點,皮膚是用來保護我們的一個細胞組織,一般人的皮膚是由外皮、真皮和皮下組織組織等三個構造構成的,因此皮膚角質層的維護很重要,以下分享角質層的特點。
什麼是角質層
角質層,是任意的各種生物體的艱難的,但柔性的,非礦物的外覆蓋物,或生物的部分,即提供保護的。各種類型的「角質層」是非同源的,它們的來源、結構、功能和化學成分各不相同。
1、皮膚的角質層是表皮最外層的部分,主要由10至20層扁平、沒有細胞核的死亡細胞組成。當這些細胞脫落時,底下位於基底層的細胞會被推上來,形成新的角質層。
2、以人類的前臂為例,每平方厘米表皮在每小時會有 1300 個角質層細胞脫落,形成微塵。會脫落的角質層外層又稱為分離層。角質層是表皮最外層,由已死亡的無核角質細胞組成。角質層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其皮下組織,防止皮下組織遭受感染,脫水以及抵抗化學和外力所帶來的壓力。
3、角質層的細胞內含有角蛋白。它有助減少水份蒸發,甚至能吸收水份,使皮膚保持濕潤。由於角蛋白的吸水作用,不少動物的皮膚在浸泡於水中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起皺的現象。角質層一般介乎10至40微米不等,取決於其對應的`身體部份需要多少保護。
角質層的作用
角質層位於皮膚的最外層,是人體天然的屏障,除了具有免疫的作用外,對保持皮膚的水分,保持皮膚的濕潤不幹燥方面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角質層是由我們人體肌肉外的沒有細胞核的十五到二十層死皮細胞組成。
角質層的作用很大,主要是對肌膚的,角質層會使肌膚變得水潤有光澤,還會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益物質,並對肌膚起到了保護作用,,但是如果角質層過薄,就會影響皮膚質量,還會脫皮,皮膚失去水分,變得暗淡無光。
角質層對微生物有良好的屏障作用,一般直徑為200納米的細菌,以及直徑為其1/2的病毒,在正常情況下,都不能進入皮膚內,其次皮膚表面的弱酸性,不適宜寄生菌的繁殖。
此外,皮表脂膜中的游離脂肪酸對寄生菌的生長有抑製作用,如長鏈油飽和脂酸以及油酸對化膿性鏈球菌有抑菌作用,皮膚乾燥和脫屑也不適於細菌的繁殖。
角質層在皮膚的最表層,是已死的細胞層。這是一層非常薄的角質層薄膜,大約0.02毫米厚,但起著保護身體的重要作用。我們徒手觸摸洗滌劑,洗滌劑並不能滲入我們的皮膚。這是因為角質層發揮了其屏障功能。此外,還讓身體內部的水分不至於向外蒸發掉。
角質層的保養:
角質層絕對不只是死去的細胞,它還具有很多功能。此外,由於角質層、基底層及真皮層之間彼此相互影響,一旦角質層狀態不佳,新增生的細胞也會處於不正常狀態。
為了讓角質層保持最佳狀態,應該讓角質層隨時保持滋潤、充滿水分的狀態。而角質層裡面,角質細胞中的天然保溫園子、角質細胞與角質細胞之間的「細胞間脂質」會緊緊鎖住水分。
那層緊密包覆住皮膚表面的「皮脂膜」,則可以防止水分流失。每天保養皮膚可以幫助角質層發揮障壁功能,只要依照化妝水、乳液、乳霜等順序上妝保養,便可以維持角質層最理想的狀態。
皮膚有幾層
各層的功效表皮層是第一層,它能夠抵禦外地人病菌侵入,維護皮膚。角質層薄是第二層,它是一種天然屏障,還承擔保濕補水。顆粒層是第三層消化吸收水份保持皮膚瑩潤。有棘層是第四層推動基礎代謝。真皮層是最終一層,縫隙連接表皮和真皮層。
皮膚各層的功效是啥
1、真皮層:坐落於外皮的最深層次,借基膜與深層次的真皮相接。真皮層是一層矮柱型鱗狀上皮細胞。體細胞較小、排序齊整,核呈橢圓狀胞質中常會帶有色素顆粒物。矮柱型鱗狀上皮細胞中間有黑素細胞。
黑素細胞略正圓形,有網狀結構凸起,胞核較小,能造成色素顆粒物。色素顆粒物的是多少與皮膚的顏色的濃淡相關。
色素顆粒物可以消化吸收紫外光,使深層次組織免遭紫外線輻射的危害。真皮層的細胞分裂較為活躍性,持續造成新體細胞並向淺部變化,以補充衰退、掉下來的角質層體細胞。
2、棘層:坐落於真皮層的淺面,由4-10層不規則圖形細胞組成,體細胞很大,由很多棘狀凸起,胞核正圓形。
3、顆粒層:坐落於棘層的淺面,由2-3層梭形細胞組成。胞質中有大小不一的全透明角質層顆粒物。一般上色呈強嗜偏鹼,胞核較小,上色偏淡。
4、透明層:坐落於顆粒層的淺面,由2-3層無籽的平扁細胞組成。胞質中帶有嗜酸性全透明角質層,它由顆粒層體細胞的全透明角質層顆粒物轉性而成。
5、角質層薄:坐落於外皮的最淺部,由多層到幾十層平扁無籽角質層細胞組成,細胞核內填滿嗜酸性的角質蛋白,對酸、鹼,磨擦等要素有極強的抵抗能力。角質層薄的表層體細胞常呈小塊掉下來,產生白屑。
一、角質層是什麼?
角質層是皮膚最最表面的一層,厚度非常非常薄,但非常強韌,像一道天然防護衣,默默地保護著皮膚。
角質層組成:角質層的主要組分是結構蛋白、細胞間脂質、天然保濕因子,橋粒等。
二、角質層的作用是什麼?
1、機械屏障。
2、電屏障。
3、紫外線屏障。
4、化學屏障。
5、抗微生物屏障。
6、保濕屏障。
7、滲透屏障。
三、角質層變薄的原因?
1、先天性角質層薄。
2、後天性角質層薄。
3、過度清潔。
4、過度去角質。
5、刷酸。
6、誤用激素。
7、炎症引發。
8、誤用重金屬。
9、經常過敏者。
10、補水不夠或過度。
11、醫療美容不當。
四、角質層薄症狀表現
1、容易皮膚缺水。
2、紅血絲。
3、敏感肌。
4、乾燥起皮。
5、油脂分泌減少。
6、出現色斑。
7、屏障受損。
8、引發各種皮炎。
9、難恢復。
五、如何改善角質層
1、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減少刺激,不要過度的暴曬、吹冷風等,而且在平時盡量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還應該停止那些繁雜的護膚操作,。
2、舒敏抗炎
鎮靜真皮,收縮擴張的血管,降溫補水,提高皮膚的耐受性。修復角質層,強韌抵抗力。
3、做足保濕
角質層薄就很難鎖住水分,缺水就會出現乾燥,脫皮情況,因此要加強補水保濕。
4、修復皮膚屏障
其實角質層薄,只有針對肌膚角質層修復的產品才能起到效果。
Ⅷ 肌膚表皮層五層
肌膚表皮層五層
肌膚表皮層五層,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皮膚實際上是活的器官。它可以說是我們人體最龐大的器官之一。皮膚良好體現出我們的身心健康,而表皮屬於皮膚的最外層,那麼肌膚表皮層五層有哪些?
表皮層又可分為五層:
1、基底層:即基底細胞層,是表皮的最底層。基底層是表皮中分裂增生能力最強的一層細胞,每天30%~50%的基底細胞進行核分裂,分裂周期約為19天,產生的新細胞向上推移進入棘層,所以基底層也稱為生發層。基底層增生的細胞向表皮層不斷推移,逐漸分化為其他各層。在皮膚創傷癒合的過程中,基底層細胞有重要的再生修復作用。
2、棘層:位於基底層之上,由4-10層多邊形、體積較大的棘層細胞組成,也有分裂增生能力,但僅限於深層接近基底層的細胞。棘層深部細胞呈多邊形,愈向淺層愈扁平。
3、顆粒層:位於棘細胞層淺部,常見於掌、跖表皮內,細胞厚度可達10層。由於它在正常表皮細胞和死亡角化細胞之間過渡,因此也稱為過渡帶。顆粒層上部細胞內的「膜被顆粒」向細胞間隙釋放磷脂類物質,使鄰近細胞間不易分離,成為防水屏障,使體表水不易滲入,也阻止體內水外滲。
4、透明層:是角質層前期,由2~3層扁平細胞組成,無胞核,僅見於手掌和腳底的表皮。HE染色呈嗜酸性,切片上呈波形帶狀彎曲,有強折光性,故名透明層。具有防止水、電解質與化學物質通過的屏障作用。在靜電上,顆粒細胞層為荷陰電荷帶,透明層為荷陽電荷帶,構成表皮的重要防禦屏障。
5、角質層:是表皮的最外層,由多層角質細胞和角層脂質組成。角質層主要由 5 至10 層扁平、沒有細胞核的死亡細胞組成,而掌跖部可達40-50層。當這些細胞脫落時,底下位於基底層的細胞會被推上來,形成新的角質層。
此層由於皮脂膜的形成,可防止水分流失。角質層正常含水量為20%—25%,皮膚干時角質層含水量低於10%會乾燥、脫屑,低於5%出現紅、腫、熱、痛、癢。
(8)角質層成什麼形狀擴展閱讀:
皮膚分表皮和真皮兩層,表皮在皮膚表面,又可分成角質層和生發層兩部分。已經角質化的細胞組成角質層,脫落後就成為皮屑。生發層細胞不斷分裂,能補充脫落的角質層。生發層有黑色素細胞,產生的黑色素可以防止紫外線損傷內部組織。
表皮屬復層扁平上皮,真皮則是緻密結締組織,有許多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故有彈性和韌性。真皮比表皮厚,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皮膚下面有皮下組織,屬疏鬆結締組織,有大量脂肪細胞。皮膚還有毛發、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許多附屬物。
皮膚分為三大層五小層:三大層: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也就是脂肪層。表皮層又分為五小層: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狀層,基底層。
1、肌膚必須注意,多次的深層清潔補水,必須深層次才能修復每層。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有棘層、基底層,角質層要用霜沒有霜就會起死皮,透明層要水沒有水皮膚就會暗淡沒有光澤,顆粒層要乳沒有乳就會過敏,有棘層需要露,沒有露皮膚就會失去韌性。
2、護膚主要針對表皮。表皮分也五層:角質層,皮膚最表層,護膚水,清爽易吸收。透明層,精華,補水鎖水。顆粒層,乳液,增強皮膚免疫力棘層,分解自由基,霜可以給皮膚提供營養。
基底層,稱為媽媽層,繁殖細胞,精華液更合適。護膚還要看皮膚性質,不同膚質選用不同化妝品。比如油性皮膚,選擇清爽型的,易吸收等等。
3、屏障作用皮膚一方面保護機體內各種器官和組織免受外界環境中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侵襲,另一方面防止組織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電解質和水分的流失。因此,皮膚在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皮膚,不可想像我們體內的器官將如何發揮作用。
皮膚的構成原理大致劃分:表皮,真皮,皮下組織。
1、第一層——表皮
1、表皮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分別是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細胞層,基底層。表皮是人和動物皮膚的外層。
由胚胎時期的外胚層形成。具有抗摩擦和抗損傷的作用。成人表皮主要由三種細胞構成,除角質形成細胞外,還包括黑素細胞和郎格漢斯細胞。此外,在某些部位還存在默克爾細胞。
2、表皮由外至內可分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有棘層和基底層。
1、角質層
主要由角蛋白組成,具有吸取養分,保持皮膚的含水量,抵抗外界刺激的作用。角質層中還含有NMF,即自然保濕因子,它具有令角質細胞的水份不易流失的功能。
角質層靠上述成份的作用來保持肌膚一定的含水量,正常的健康角質層中含10—20%水份,保持我們的肌膚的妖嫩、潤澤。
角質層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如長期置身於空氣乾燥的地方,水份量會漸漸減少,從而皮膚的含水量會下降,若下降至10%,便形成了乾燥的肌膚。存在手和腳心,經常磨擦會產生繭。
2、顆粒層
它是皮膚的防護帶,含有晶樣角素,有折射紫外光的作用。
3、有棘層
由棘組成,其間流動著淋巴液,提供皮膚養分,棘鬆散斷裂可引起皺紋。
4、基底層
內含黑色素細胞,能產生黑色素,也具有細胞分裂的能力。基底層進行細胞分裂,產生的子細胞不斷改變形狀與性質並向上推移,直至最上層形成角質角蛋白、。
這段過程為4個星期以18歲為標准、,角質便會在表面老化並逐漸脫落。基底層與真皮層相連,連接處呈波浪狀,上面排列著基底母細胞。
皮膚的其他部分及其作用:
1、第二層——真皮
1、真皮位於表皮深層,向下與皮下組織相連,真皮結締組織的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互相交織在一起,埋於基質內。
其內分布著各種結締組織細胞和大量的膠原纖維彈性纖維,使皮膚既有彈性,又有韌性。其由兩層組成——乳頭層與網狀層。
2、真皮的結構組成是膠原蛋白、彈性纖維以及基質,其中還有神經和神經末梢,血管,淋巴管,肌肉以及皮膚的附屬器。結締組織細胞以成纖維細胞和肥大細胞較多。
3、真皮分為網狀層和乳頭層,內含血管、神經、淋巴管,汗腺和皮脂腺。真皮沒有再生能力,一旦受損的話,很難修復。
1、乳頭層
在表皮與真皮之間呈波浪形,以保持皮膚的彈力。皮膚老化時波浪消失皮膚失去彈力,出現皺紋和鬆弛。
2、網狀層
內含膠原纖維和彈性硬蛋白,能使皮膚具有張力和彈力,但會隨歲月的增長而變質,形成皺和細皺紋。
3、皮脂腺和汗腺
真皮中的皮脂腺不斷地分泌油脂來滋潤皮膚,汗腺則分泌汗液,給皮膚水份。二者分泌平衡則形成中性肌膚。
3、第三層——皮下組織
1、皮下組織又稱為「皮下脂肪組織」,位於真皮下方,與真皮無明顯的界限,解剖學上稱為淺筋膜,臨床上稱為蜂窩組織。皮下脂肪組織是一層比較疏鬆的組織,它是一個天然的緩沖墊,能緩沖外來壓力,同時他還是熱的絕緣體,能夠儲存能量。
2、皮下組織由脂肪細胞組成,能夠保存能量,緩和沖擊。除脂肪外,皮下脂肪組織也含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經,汗腺和毛囊。
Ⅸ 皮膚結構基礎知識分層事
皮膚結構基礎結構大致分為三層,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表皮組織裡面又分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層,以及基底層,基底層和真皮乳頭層直接相接,由基底膜帶形成連接,真皮層分為乳頭層和網狀層,而皮下組織裡面分布有大量的脂肪組織,肌肉組織,以及其他的結締組織等。
皮膚的功能
皮膚被覆於體表,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主要有以下功能和作用,一、屏障功能,保護體內的組織免受外界有害因素的損傷,另外也可以阻止體內水分、電解質及營養物質的丟失,二、吸收功能,皮膚能夠通過角質層、毛囊、皮脂腺、汗腺導管來吸收外界的水分、葯物及營養成分等。
三、感覺功能,包括單一感覺和復合感覺,四、分泌和排泄功能,通過皮膚的汗腺和皮脂腺能夠分泌和排泄體內的代謝產物,五、體溫調節作用,通過血液循環和汗液蒸發對體溫進行調節,六、代謝功能,能夠對皮膚中的糖類、蛋白質、脂類、電解質等進行代謝。
七、免疫功能,皮膚是一個免疫器官,通過細胞免疫和免疫分子參與免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