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東西臉部肌肉痛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
※※概述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此病最為多見。好發於青壯年,以20~30歲患病率最高。
※※診斷
根據病史,存在上述主要症狀診斷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並不困難。輔助診斷常用的方法有:①X線平片(關節薛氏位和髁狀突經咽側位),可發現有關節間隙改變和骨質改變,如硬化、骨破壞和增生、囊樣變等。②關節造影(上腔造影因操作容易而多用、下腔造影國內應用較少),可發現關節盤移位、穿孔、關節盤諸附著的改變以及軟骨面的變化。近年來,不少學者應用關節內窺鏡檢查,可發現本病的早期改變,如關節盤和滑膜充血、滲血、粘連以及未分化成熟的軟骨樣組織形成的「關節鼠」等。由於本病有很多類型,治療方法各異。因此,應作出具體類型的診斷。如翼外肌痙攣、可復性關節盤移位或關節盤穿也等。
※※治療措施
具體的治療措施有:
1.矯正咬合關系由口腔專科檢查治療
2.封閉療法可用0.25-0.5%普魯卡因3~5ml作翼外肌封閉。穿刺點在乙狀切跡中點,垂直進針,深度約2.5~3cm,回抽無血時注葯。常用於張口過大的病員。
3.氯乙烷噴霧配合按摩,可以緩解咀嚼肌痙攣。噴氯乙烷時要成霧狀,間斷噴射,配合按摩,防止凍傷。並要注意保護眼、耳,遠離火源。
4.針刺療法取穴:下關、聽宮、頰車、合谷、配醫風、太陽。
5.超短波、離子導入、電興奮及磁療等局部理療有一定療效。
治療的同時,要糾正不良習慣(如單側咀嚼),並防止張口過大等。
※※病因學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多發於青壯年。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了。本症的主要特點為關節區酸脹疼痛、運動時彈響、張口運動障礙等。多數屬關節功能失調、預後良好;但極少數病例也可發生器質性改變。
1.創傷因素很多病員有局部創傷史。如曾承外力撞擊、突咬硬物、張口過大(如打呵欠)等急性創傷;還有經常咀嚼硬食、夜間磨牙以及單側咀嚼習慣等。這些因素可能引起關節挫傷或勞損,咀嚼肌群功能失調對本症的發生也有一定影響。
2.咬合因素不少病員有明顯的咬合關系紊亂。如牙尖過高、牙齒過度磨損、磨牙缺失過多、不良的假牙、頜間距離過低等。咬合關系的紊亂,可破壞關節內部結構間功能的平衡,促使本症的發生。
3.全身及其他因素神經精神因素與本病可有一定關系。如有些病員有情緒急燥、精神緊張、容易激動等情況。此外,有的病員有風濕病史,有的發病與受寒有關。
※※臨床表現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症主要的臨床表現有局部酸脹或疼痛、彈響和運動障礙。疼痛部位可在關節區或關節周圍;並可伴有輕重不等的壓痛。關節酸脹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張口時明顯。彈響在張口活動時出現。響聲可發生在下頜運動的不同階段,可為清脆的單響聲或碎裂的連響聲。常見的運動阻礙為張口受限,但也可出現張口過大或張口時下頜偏斜。此外,還可伴有顳部疼痛、頭暈、耳鳴等症狀。
※※鑒別診斷
由於很多其他疾病也常常出現上述三個主要症狀,因此必須與以下諸疾病作鑒別:
1.腫瘤
頜面深部腫瘤也可引起開口困難或牙關緊閉,因為腫瘤在深部不易被查出,而誤診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甚至進行了不恰當的治療,失去了腫瘤早期根治的良機。因此,當有開口困難,特別是同時伴發育腦神經症狀或其他症狀者,應考慮是否有以下部位的腫瘤:①顳下頜關節良性或惡性性腫瘤,特別是髁狀突軟骨肉瘤。②顳下窩腫瘤。③翼齶窩腫瘤。④上頜竇後壁癌。⑤腮腺惡性腫瘤。⑥鼻咽癌等。
2.顳下頜關節炎
①急性化膿性顳下頜關節炎(acute suppurative arthritis of temporomandibulor joint),關節區可見紅腫,壓痛明顯,尤其不能上下對,稍用力即可引起關節區劇痛。②類風濕性顳下頜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常常伴有全身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尤以四肢小關節最常受累,晚期可發生關節強直。
3.耳源性疾病
外耳道癤和中耳炎症也常放射到關節區疼痛並影響開口和咀嚼,仔細進行耳科檢查當不難鑒別。
4.頸椎病
可引起頸、肩、背、耳後區以及面側部疼痛,容易誤診。但疼痛與開口和咀嚼無關,而常常與頸部活動和與姿勢有關。有的可有手的感染和運動異常。X線片可協助診斷頸椎有無骨質變化,以資鑒別。
5.莖突過長症
除了吞咽時咽部疼痛和感覺異常外,常常在開口、咀嚼時可引起髁狀突後區疼痛以及關節後區,耳後區和頸部牽涉痛。X線片檢查,容易確診。
6.癔病性牙關緊閉(hysterical trismus)
癔病性牙關緊閉如和全身其他肌痙攣或抽搐症狀伴發,則診斷比較容易。此病多發於女青年,既往有癔病史,有獨特的性格特徵,一般在發病有精神因素,然後突然發生開口困難或牙關緊閉。此病用語言暗示或間接暗示(用其他治療法結合語言暗示)常能奏效。
7.破傷風牙關節緊閉(totanic trismus)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引起的一種以肌陣發性痙攣和緊張性收縮為特徵的急性特異性感染。由於初期病症可表現為開口困難或牙關緊閉而來口腔科就診,應與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作鑒別,以免延誤早期治療的時機。破傷風牙關緊閉一般都有外傷史。痙攣通常從咀嚼肌開始,先是咀嚼肌少許緊張,即病員感到開口受限;繼之出現強直性痙攣呈牙關緊閉;同時還因表情肌的緊縮使面部表情特殊,形成「苦笑」面容並可伴有面肌抽搐。
2. 面部神經炎用什麼葯物治療
這個疾病是可以治癒的,採用中葯治療,有效的辯證論治,徹底的治癒此病,患者是你本人嗎,有這樣的情況多久了。
3. 面部三叉神經痛吃什麼葯好
三叉神經痛是指病因未完全明確的、臨床特徵為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短暫的、反復發作的劇痛。又稱原發性三叉神經痛。
本病多發於成年及老年人
你好。「三叉神經痛」有時也被稱為「臉痛」,容易與牙痛混淆。是一種發生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是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常見病之一。
4. 面部三叉神經痛怎麼辦吃什麼葯拜託各位大神
你好,面部三叉神經痛飲食要有規律,宜選擇質軟,易嚼食物.因咀嚼誘發疼痛的患者,則要進食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過酸過甜食物以及熱性食物等;飲食要營養豐富,平時應多吃些含維生素豐富及有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及豆制類,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清淡為宜. 西葯治療: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 開始每日2次,以後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極量1.2g.服葯24h~48h後即有鎮痛效果.不過西葯有一定的副作用,建議你去首都三叉神經咨詢網咨詢找專家咨詢一下。祝你早日康復!
滿意請採納
5. 面部神經炎吃什麼葯好
你好! 面部神經炎的西醫治療 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面神經的炎症和水腫為主,後期以促進神經機能恢復為其主要治療原則。目前治療方法很多,但有效果的不多,臨床上使用最多,效果比較好的主要是貼膏葯(如面癱康)、針灸、口服中葯、口服及注射西葯等。患者患病後應及時就診,一般很快就能治癒。治療方法如下: (一)激素治療:強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連續7-10天。 (二)改善微循環,減輕水腫:可用706代血漿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靜滴1/d,連續7~10天,亦可加用脫水利尿劑。 (三)神經營養代謝葯物的應用:維生素B150-100mg,維生素B12100μg,胞二磷膽鹼250mg,輔酶Q105-10mg等,肌注1/d。 (四)理療:莖乳孔附近超短波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直流電碘離子導入,以促進炎症消散。亦可用晶體管脈沖治療機刺激面神經干,以防止面肌萎縮,減輕癱瘓側肌受健側肌的過度牽引。 (五)血管擴張劑及頸交感神經節阻滯:可選用妥拉蘇林25mg或煙酸100mg,口服,3/d或患側頸星狀神經節阻滯,1/d,連續7-10日。 恢復期除上述治療外,可口服vitB1、vitB8各10-20mg,3/d;地巴唑10-20mg,3/d。亦可用加蘭他敏2.5-5mg,肌注,1/d,以促進神經機能恢復。 此外,保護暴露的角膜,防止發生結、角膜炎,可採用眼罩,滴眼葯水,塗眼葯膏等方法。對長期不恢復者可考慮行神經移植治療。一般取腓腸神經或鄰近的耳大神經,連帶血管肌肉,移植至面神經分支,計有效率約60%左右。 面部神經炎的中醫治療 【方劑名稱】三白五蟲湯 【葯物組成】白芍、鉤藤各20 g, 白芷、僵蠶、蟬蛻、炒地龍、全蠍各15g,白附子6g,防風、川芎各10g,黃芪30g, 蜈蚣(另包)2條。 【製法】除蜈蚣外,以上葯物水煎2次兌勻。蜈蚣放瓦片上焙焦,研為細末,分2次用葯湯沖服。 【用法用量】早晚分2次服,1劑/d。治療7 d為一療程。 【方解】方中防風、白芷、白附子、鉤藤祛風散寒,增強組織代謝,減輕炎症和水腫,促進血液循環暢通; 五蟲,即蜈蚣、全蠍、僵蠶、蟬蛻、地龍,祛風通絡,加快經絡氣血運行;白芍、川芎養血活血祛風;黃 芪益氣扶正祛風。諸葯組合,能祛邪、除風寒,使經絡得養,血脈流暢,面癱得以治癒。預後護理 最重要的是增強體質,寒冷季節注意顏面及耳後部位保暖,避免頭朝風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發病或復發。 提醒您,患了面癱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治療,以上信息是相關介紹,只供患者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6. 面神經炎應該吃些什麼葯
可以使用糖皮質激素葯物。一般來說,面部神經炎的患者也可以口服或者注射一些營養神經的葯物,比如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以及維生素B6。另外,患者可以靜脈點滴甘露醇來緩解症狀。
7. 面部神經痛該吃什麼葯
面神經炎的恢復期較長。就現有的醫學手段還沒有任何立竿見影的特效治療。
8. 面部神經痛用什麼葯最好
面部神經痛一般是因面部皰疹消失後留下的疼痛感,部分神經痛葯物暫時可以起到緩解作用,但時間久了,效果也不明顯。
「最好的葯物」,其實並沒有這種說法,治療時需根據患者自身病情程度,採取葯物治療的手段或其他治療方式來輔助恢復,達到臨床而愈的目的。
面部神經痛大多是因皰疹消失後產生的,雖然表面症狀消失,但根源沒有祛除,往往也是因大家治療不當所致。中醫認為這種疼痛是因肝膽濕熱引發,肝膽濕熱導致氣血瘀滯。雖然濕熱通過水皰有所排出,但氣血瘀滯的問題有所存在,因此疼痛感就不易消失了。
中醫在治療時,常辯證調理,一般分為外治和內治,內外搭配治療,消除疼痛。那中醫常用治法有哪些呢?
一、內治法
1、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常用方葯為當歸、紅花、乳香、沒葯、桃仁、川芎、丹參、玄胡、白芍、生地黃、磁石、生黃芪、生草等。
2、清熱解毒,疏通經絡。常用方葯為龍膽草、山梔子、黃芩、大青葉、柴胡、生地黃、澤瀉、茵陳蒿、田七、瓜蔞皮、降香、丹參、赤芍、絲瓜絡、菊花等。
3、疏肝行氣。常用方葯為當歸、白芍葯、茯苓、黃芪、地龍、五靈脂、柴胡、炒白術、太子參、北沙參、山葯、麥冬、刺蒺藜、僵蠶、生甘草等。
4、健脾利濕,解毒止痛。常用方葯為白術、豬苓、茯苓、薏苡仁、黃柏、虎杖、梔子、澤瀉、滑石、陳皮、黃芩、菊花、生甘草等。
5、益氣養陰。常用方葯為黨參、黃芪、白術、當歸、白芍、生地、玄參、麥冬、花粉、乳香、沒葯、甘草等。
二、外治法
1、常用葯物有樟腦、丁香、肉桂、山柰,將這些葯物研製成細末,製成膏狀,用於貼敷患處,直至疼痛逐漸消失。
2、針灸。常取阿是穴圍刺,病發部位的側邊夾脊穴,以及合谷、陽陵泉、曲池,通過捻針、轉針以及提插等打通氣血經脈,緩解疼痛。
9. 面部神經炎應該吃什麼葯
指導意見:
您好,面神經炎的恢復期較長。就現有的醫學手段還沒有任何立竿見影的特效治療。建議適當應用維生素B1,B12等營養神經的葯物來調理。
10. 面部神經痛吃什麼葯
您好!
問題分析:面部神經痛是三叉神經痛的症狀,三叉神經痛」有時也被稱為「臉痛」,容易與牙痛混淆。是一種發生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神經痛。
康復指導:西醫治療三叉神經痛主要是給予卡馬西平和苯妥英鈉等葯物,也可結合針灸和中醫中葯等綜合療法。
感謝您關注問病網,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