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面部護理 > 面部感染分枝桿菌能活多久

面部感染分枝桿菌能活多久

發布時間:2022-11-04 06:16:33

⑴ 為什麼分枝桿菌有很強的傳染性

分枝桿菌屬(Mycobacterium)是一類細長或稍彎的桿菌,因有分枝生長的趨勢而得名。此菌屬的最顯著的特性為其胞壁中含有大量類脂,可達菌體乾重的40%左右,故生長形成粗糙的畏水性菌落,而且也難以用一般染料染色。然而若設法使之著色後,又不易以含菌有3%HCI的酒精脫色。這種能抵抗鹽酸酒精脫色的細菌稱為抗酸桿菌。本菌屬種類頗多,有致病性非致病性兩大類。引起人類中的疾病中:(1)人型和牛型結核桿菌和幾種非典型分枝桿菌所致的感染;(2)麻風病。這些感染多數為慢性感染過程,長期遷延,並有破壞性的組織病變。

⑵ 有分枝桿菌生長是結核還沒有好嗎

據WHO統計,全世界約每3個人中就有1個人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在某些發展中國家成人中結核分枝桿菌攜帶率高達80%,其中約5%~10%攜帶者可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病。
根據你的情況,出現的結核分枝桿菌生長的情況,這個可能考慮因為肺結核的原因,需要進一步控制。需要明確診斷,進一步檢查一下痰培養還有胸部CT,同時如果確診,需要規范抗結核治療就可以了,不用特別擔心,如果規范治療是可以治癒的。

⑶ 請問人體內有炎症感染時,一般能用多長時間的抗生素

病情分析:
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應用抗菌葯物,初步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以及經病原檢查確診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應用抗菌葯物;由真菌、結核分枝桿菌、非結核分枝桿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體及部分原蟲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應用抗菌葯物。缺乏細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證據,診斷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無指征應用抗菌葯物。

意見建議:
一般抗生素應用三天以上,最長一般不超過兩周,否則可能菌群失調

⑷ 分枝桿菌的第一節 結核分枝桿菌

結核分枝桿菌(M.tuberculosis),俗稱結核桿菌或結核菌,是引起結核病的病原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結核為最多見。結核病至今仍為重要的傳染病。估計世界人口中1/3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據WHO報道,每年約有800萬新病例發生,至少有300萬人死於該病。我國建國前死亡率達200-300人/10萬,居各種疾病死亡原因之首,建國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衛生狀態改善,特別是開展了群防群治,兒童普遍接種卡介苗,結核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為降低。但應注意,世界上有些地區因艾滋病、吸毒、免疫抑制劑的應用、酗酒和貧困等原因,發病率又有上升趨勢。
一、 生物學性狀 結核分枝桿菌為細長略帶彎曲的桿菌,大小1~4X0.4 μm(圖14-1A)。牛分枝桿菌則比較粗短。分枝桿菌屬的細菌細胞壁脂質含量較高,約占乾重的60%,特別是有大量分枝菌酸(mycolic acid)包圍在肽聚糖層的外面,可影響染料的穿入。分枝桿菌一般用萋-尼(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以5% 石碳酸復紅加溫染色後可以染上,但用3%鹽酸乙醇不易脫色。若再加用美藍復染,則分枝桿菌呈紅色,而其他細菌和背景中的物質為藍色。
近年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在細胞壁外尚有一層莢膜。一般因製片時遭受破壞而不易看到。若在制備電鏡標本固定前用明膠處理,可防止莢膜脫水收縮。在電鏡下可看到菌體外有一層較厚的透明區,即莢膜,莢膜對結核分枝桿菌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專性需氧。最適溫度為37℃,低於30℃不生長。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的脂質含量較高,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故生長緩慢。在一般培養基中每分裂1代需時18~24h,營養豐富時只需5h。
初次分離需要營養豐富的培養基。常用的有羅氏(Lowenstein-Jensen)固體培養基,內含蛋黃、甘油、馬鈴薯、無機鹽和孔雀綠等。孔雀綠可抑制雜菌生長,便於分離和長期培養。蛋黃含脂質生長因子,能刺激生長。根據接種菌多少,一般2~4周可見菌落生長。菌落呈顆粒、結節或花菜狀,乳白色或米黃色,不透明。在液體培養基中可能由於接觸營養面大,細菌生長較為迅速。一般1~2周即可生長。臨床標本檢查液體培養比固體培養的陽性率高數倍。 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中含有脂質,故對乙醇敏感,在70%乙醇中2min死亡。此外,脂質可防止菌體水分丟失,故對乾燥的抵抗力特別強。粘附在塵埃上保持傳染性8~10d,在乾燥痰內可存活6~8個月。結核分枝桿菌對濕熱敏感,在液體中加熱62~63℃ 15min或煮沸即被殺死。結核分枝桿菌對紫外線敏感。直接日光照射數小時可被殺死,可用於結核患者衣服、書籍等的消毒。
結核分枝桿菌的抵抗力與環境中有機物的存在有密切關系,如痰液可增強結核分枝桿菌的抵抗力。因大多數消毒劑可使痰中的蛋白質凝固,包在細菌周圍,使細菌不易被殺死。5% 石碳酸在無痰時30min可殺死結核分枝桿菌,有痰時需要24h; 5% 來蘇兒無痰時5min殺死結核分枝桿菌,有痰時需要1~2h。
結核分枝桿菌對酸(3% HCl或6% H2SO4) 或鹼(4% NaOH) 有抵抗力,15min不受影響。可在分離培養時用於處理有雜菌污染的標本和消化標本中的粘稠物質。結核分枝桿菌對1:13 000孔雀綠有抵抗力,加在培養基中可抑制雜菌生長。結核分枝桿菌對鏈黴素、異煙肼、利福平、環絲氨酸、乙胺丁醇、卡那黴素、對氨基水楊酸等敏感,但長期用葯容易出現耐葯性,而吡嗪醯胺的耐葯性<5%。 結核分枝桿菌可發生形態、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葯性等變異。卡介苗(BCG)就是Calmette和Guerin 2人(1908)將牛結核分枝桿菌在含甘油、膽汁、馬鈴薯的培養基中經13年230次傳代而獲得的減毒活疫苗株,現廣泛用於預防接種。
結核分枝桿菌易發生耐葯性。在固體培養基中對常用的含異煙肼1?g、鏈黴素10?g、利福平50?g能生長的結核分枝桿菌為耐葯菌。耐葯菌株毒力有所減弱。異煙肼可影響細胞壁中分枝菌酸的合成,誘導結核分枝桿菌成為L型,此可能是耐異煙肼的一種原因。葯物敏感試驗表明對異煙肼耐葯,而對利福平和鏈黴素大多仍敏感。故目前治療多主張異煙肼和利福平或吡嗪醯胺聯合用葯,以減少耐葯性的產生,增強療效。臨床上耐異煙肼菌株致病性也有所減弱。實驗證明豚鼠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常於6周內死亡,且肝內見有粟粒性病灶; 而感染L型後往往要百餘天才死亡,病灶缺乏典型結核結節病變。但L型有回復的特性,未經徹底治療可導致復發。
近年來世界各地結核分枝桿菌的多耐菌株逐漸增多,甚至引起暴發流行。結核分枝桿菌的耐葯可由自發突變產生(原發性耐葯)或由用葯不當經突變選擇產生(繼發性耐葯)。但多耐的產生主要可能由於後者。耐葯基因在染色體上,對不同葯物的耐葯基因不相連接,所以聯合用葯治療有效。對異煙肼耐葯與katG基因丟失有關。易感株有該基因,耐葯株無。利福平主要作用於RNA多聚酶。編碼該酶的基因(rpoB)突變則引起對利福平耐葯。1999年國內報道7株耐利福平株全部rpoB基因發生突變。敏感株則否。
二、致病性
結核分枝桿菌不產生內、外毒素。其致病性可能與細菌在組織細胞內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菌體成分和代謝物質的毒性以及機體對菌體成分產生的免疫損傷有關。 與莢膜、脂質和蛋白質有關。
1.莢膜莢膜的主要成分為多糖,部分脂質和蛋白質。其對結核分枝桿菌的作用有:①莢膜能與吞噬細胞表面的補體受體3(CR3)結合,有助於結核分枝桿菌在宿主細胞上的粘附與入侵;②莢膜中有多種酶可降解宿主組織中的大分子物質,供入侵的結核分枝桿菌繁殖所需的營養;③莢膜能防止宿主的有害物質進入結核分枝桿菌,甚至如小分子NaOH也不易進入。故結核標本用4% NaOH消化時,一般細菌很快殺死,但結核分枝桿菌可耐受數十分鍾。結核分枝桿菌入侵後莢膜還可抑制吞噬體與溶酶體的融合。
2.脂質據實驗研究細菌毒力可能與其所含復雜的脂質成分有關,特別是糖脂更為重要。
①索狀因子 : 是分枝菌酸和海藻糖結合的一種糖脂。能使細菌在液體培養基中呈蜿蜒索狀排列(圖14-2)。此因子與結核分枝桿菌毒力密切相關。它能破壞細胞線粒體膜,影響細胞呼吸,抑制白細胞遊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腫。若將其從細菌中提出,則細菌喪失毒力。
②磷脂:能促使單核細胞增生,並使炎症灶中的巨噬細胞轉變為類上皮細胞,從而形成結核結節。
③硫酸腦苷脂(sulfatide):可抑制吞噬細胞中吞噬體與溶酶體的結合,使結核分枝桿菌能在吞噬細胞中長期存活。
④蠟質D: 是一種肽糖脂和分枝菌酸的復合物,可從有毒株或卡介苗中用甲醇提出,具有佐劑作用,可激發機體產生遲發型超敏反應。
3.蛋白質有抗原性,和蠟質D結合後能使機體發生超敏反應,引起組織壞死和全身中毒症狀,並在形成結核結節中發揮一定作用。
所致疾病結核分枝桿菌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損傷侵入易感機體,引起多種組織器官的結核病,其中以通過呼吸道引起肺結核為最多。因腸道中有大量正常菌群寄居,結核分枝桿菌必須通過競爭才能生存並和易感細胞粘附。肺泡中無正常菌群,結核分枝桿菌可通過飛沫微滴或含菌塵埃的吸入,故肺結核較為多見。 由於感染菌的毒力、數量、機體的免疫狀態不同,肺結核可有以下兩類表現。
(1)原發感染:多發生於兒童。肺泡中有大量巨噬細胞,少數活的結核分枝桿菌進入肺泡即被巨噬細胞吞噬。由於該菌有大量脂質,可抵抗溶菌酶而繼續繁殖,使巨噬細胞遭受破壞,釋放出的大量菌在肺泡內引起炎症,稱為原發灶。初次感染的機體因缺乏特異性免疫,結核分枝桿菌常經淋巴管到達肺門淋巴結,引起肺門淋巴結腫大,稱原發綜合征。此時,可有少量結核分枝桿菌進入血液,向全身擴散,但不一定有明顯症狀(稱隱性菌血症);與此同時灶內巨噬細胞將特異性抗原遞呈給周圍淋巴細胞。感染3~6周,機體產生特異性細胞免疫,同時也出現超敏反應。病灶中結核分枝桿菌細胞壁磷脂,一方面刺激巨噬細胞轉化為上皮樣細胞,後者相互融合或經核分裂形成多核巨細胞(即朗罕巨細胞),另一方面抑制蛋白酶對組織的溶解,使病灶組織溶解不完全,產生乾酪樣壞死,周圍包著上皮樣細胞,外有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形成結核結節(即結核肉芽腫)是結核的典型病理特徵。感染後約5% 可發展為活動性肺結核,其中少數患者因免疫低下,可經血和淋巴系統,播散至骨、關節、腎、腦膜及其他部位引起相應的結核病。90% 以上的原發感染形成纖維化或鈣化,不治而愈,但病灶內常仍有一定量的結核分枝桿菌長期潛伏,不但能剌激機體產生免疫也可成為日後內源性感染的淵源。
(2)原發後感染:病灶亦以肺部為多見。病菌可以是外來的(外源性感染)或原來潛伏在病灶內(內源性感染)。由於機體已有特異性細胞免疫,因此原發後感染的特點是病灶多局限,一般不累及鄰近的淋巴結,被纖維素包圍的乾酪樣壞死灶可鈣化而痊癒。若乾酪樣結節破潰,排入鄰近支氣管,則可形成空洞並釋放大量結核分枝桿菌至痰中。
1990國外報道各種類型肺結核,40%痰標本檢出L型。近年來有人注意到病灶中見有形態不典型的抗酸菌卻未見典型結核結節,稱之為「無反應性結核」。用結核分枝桿菌L型感染實驗動物,也見有同樣情況。這是由於結核分枝桿菌L型缺少細胞壁脂質成分,不能剌激結節形成,而僅有淋巴結腫大和乾酪樣壞死。單從病理變化判斷,常被誤認為慢性淋巴結炎。有人對155例曾診斷為慢性淋巴結炎蠟塊標本作回顧性研究,用卡介苗抗體作免疫酶染色,68.9% 陽性,抗酸染色60%為抗酸顆粒。說明病例中很大一部分與結核分枝桿菌L型有關。臨床上對此應予注意,以防漏診與誤診。 免疫機制:結核分枝桿菌是胞內感染菌,其免疫主要是以T細胞為主的細胞免疫。T細胞不能直接和胞內菌作用,必須先與感染細胞反應,導致細胞崩潰,釋放出結核分枝桿菌。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雖能產生抗體,但抗體只能與釋出的細菌接觸起輔助作用。結核分枝桿菌侵入呼吸道後,由於肺泡中80%~90% 是巨噬細胞,10% 是淋巴細胞(T細胞佔多數);原肺泡中未活化的巨噬細胞抗菌活性弱,不能防止所吞噬的結核分枝桿菌生長,反可將結核分枝桿菌帶到他處。但可遞呈抗原,使周圍T淋巴細胞致敏。致敏淋巴細胞可產生多種淋巴因子,如IL-2、IL-6、INF- ?,他們與TNF-α的共同作用可殺死病灶中的結核分枝桿菌。淋巴因子中INF- ? 是主要的,有多種細胞能產生INF- ?,浸潤的先後為NK、? /δT和CD4+、CD8+α/βT細胞。上述細胞有的可直接殺傷靶細胞,有的產生淋巴因子激活巨噬細胞,使吞噬作用加強引起呼吸暴發,導致活性氧中介物和活性氮中介物的產生而將病菌殺死。
機體內的T細胞根據抗原受體(TCR)的不同可分2種:一種由α鏈與β鏈組成,稱α/βT細胞(含CD4或CD8標志),另一種由? 鏈和δ鏈組成,稱? /δT細胞(大多無CD4或CD8標志)。人與小鼠外周血中前者?90%,後者<10%。在抗分枝桿菌免疫中這2種T細胞均起到重要作用。在感染早期α/βT細胞尚未升至高峰時,結核分枝桿菌受? /δT細胞控制。在與結核分枝桿菌接觸後 ? /δT細胞即大量增殖。健康人經分枝桿菌提取物剌激7~10d後,外周淋巴細胞中? /δT細胞可有所增加,其作用與α/βT細胞同樣可殺傷結核分枝桿菌。近年來證明小鼠感染牛分枝桿菌後? /δT細胞迅速匯集到炎症區,增殖的主要是V ? 9δ2T細胞亞群,但人活動性結核時此亞群有所下降。
近年來注意到? /δT細胞攻擊的主要是分枝桿菌中的一種熱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HSP是一種具有高度保守性的蛋白質,從原核細胞到動植物中均有,其氨基酸順序有50%同源。在正常生物中含量極少,但在感染、發熱、細胞惡變等外界環境條件改變時即大量產生,故HSP又稱應激蛋白(stress protein)。HSP在許多病原菌中均有,其氨基酸序列有共同成分,不同細菌引起的亞臨床感染均可引起一定程度相同的免疫,被認為是非特異性免疫。
結核的免疫屬於感染免疫(infection immunity),又稱有菌免疫,即只有當結核分枝桿菌或其組分存在體內時才有免疫力。一旦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或其組分全部消失,免疫也隨之不存在。
免疫與超敏反應:隨著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產生保護作用的同時,也可以看到有遲發型超敏反應的產生,二者均為T細胞介導的結果。從郭霍現象(Koch phenomenon)可以看到,將結核分枝桿菌初次注入健康豚鼠皮下, 10~14d後局部潰爛不愈,附近淋巴結腫大,細菌擴散至全身,表現為原發感染的特點。若以結核分枝桿菌對以前曾感染過結核的豚鼠進行再感染 ,則於1~2d內局部迅速產生潰爛,易癒合。附近淋巴結不腫大,細菌亦很少擴散,表現為原發後感染的特點。可見再感染時潰瘍淺、易癒合、不擴散,表明機體已有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時潰瘍發生快,說明在產生免疫的同時有超敏反應的參與。近年來研究表明結核分枝桿菌誘導機體產生免疫和超敏反應的物質不同。超敏反應主要由結核菌素蛋白和蠟質D共同引起,而免疫則由結核分枝桿菌核糖體RNA(rRNA)引起。二種不同抗原成分激活不同的T細胞亞群釋放出不同的淋巴因子所致。
結核菌素試驗:結核菌素試驗是應用結核菌素進行皮膚試驗來測定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應的一種試驗。
1.結核菌素試劑:以往用舊結核菌素(old tuberculin,OT)。系將結核分枝桿菌接種於甘油肉湯培養基,培養4~8周後加熱濃縮過濾製成。稀釋2 000倍,每0.1ml含5單位。目前都用純蛋白衍化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PPD有二種:人結核分枝桿菌製成的PPD-C和卡介苗製成的BCG-PPD。每0.1ml含5單位。
2.試驗方法與意義:常規試驗分別取2種PPD 5個單位注射兩前臂皮內,48~72h後紅腫硬結超過5mm者為陽性,≥15mm為強陽性,對臨床診斷有意義。若PPD-C側紅腫大於BCG-PPD側為感染。反之,BCG-PPD側大於PPD-C側,可能系卡介苗接種所致。
陰性反應表明未感染過結核分枝桿菌,但應考慮以下情況:
①感染初期,因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後需4周以上才能出現超敏反應;
②老年人;
③嚴重結核患者或正患有其他傳染病,如麻疹導致的細胞免疫低下;
④獲得性細胞免疫低下,如艾滋病或腫瘤等用過免疫抑制劑者。為排除假陰性,國內有的單位加用無菌植物血凝素(PHA)針劑 ,0.1ml含10μg作皮試。若24h紅腫大於PHA皮丘者為細胞免疫正常,若無反應或反應不超過PHA皮丘者為免疫低下。 結核病的症狀和體征往往不典型,雖可藉助X線攝片診斷,但確診仍有賴於細菌學檢查。
標本標本的選擇根據感染部位。可取痰、支氣管灌洗液、尿、糞、腦脊液或胸、腹水。其他肺外感染可取血或相應部位分泌液或組織細胞。
直接塗片鏡檢標本直接塗片或集菌後塗片,用抗酸染色。若找到抗酸陽性菌即可初步診斷。抗酸染色一般用Ziehl-Neelsen法。為加強染色,可用IK(intensified Kinyoun)法染色。將石炭酸復紅染色過夜,用0.5% 鹽酸乙醇脫色30s,則包括大多結核分枝桿菌L型也可著色。為提高鏡檢敏感性,也可用金胺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結核分枝桿菌呈顯金黃色熒光。
濃縮集菌先集菌後檢查,可提高檢出率。培養與動物試驗也必須經集菌過程以除去雜菌。腦脊液和胸、腹水無雜菌,可直接離心沉澱集菌。痰、支氣管灌洗液、尿、糞等污染標本需經4% NaOH(痰和鹼的比例為1:4,尿、支氣管灌洗液和鹼的比例為1:1)處理15min,時間過長易使結核分枝桿菌L型與非結核分枝桿菌死亡。尿標本先加5% 鞣酸、5% 乙酸各0.5ml於錐形量筒內靜置,取沉澱物處理。處理後的材料再離心沉澱。取沉澱物作塗片染色鏡檢。若需進一步作培養或動物接種,應先用酸中和後再離心沉澱。
分離培養將經中和集菌材料接種於固體培養基,器皿口加橡皮塞於37℃培養,每周觀察1次。結核分枝桿菌生長緩慢,一般需2~4周長成肉眼可見的落菌。液體培養可將集菌材料滴加於含血清的培養液,則可於1~2周在管底見有顆粒生長。取沉澱物作塗片,能快速獲得結果,並可進一步作生化、葯敏等測定和區分結核分枝桿菌與非結核分枝桿菌。國內學者已證明結核分枝桿菌L型可存在於血細胞內或粘附於細胞表面。這種患者往往血沉加快,用低滲鹽水溶血後立即接種高滲結核分枝桿菌L型培養基能提高培養陽性率。
動物試驗將集菌後的材料注射於豚鼠腹股溝皮下,3~4周後若局部淋巴結腫大,結核菌素試驗陽轉,即可進行解剖。觀察肺、肝、淋巴結等器官有無結核病變,並作形態、培養等檢查。若6~8周仍不見發病,也應進行解剖檢查。
快速診斷一般塗片檢查菌數需5x103~4/ml,培養需1x102/ml,標本中菌數少於此數時不易獲得陽性結果,且培養需時較長。目前已將多聚酶鏈反應(PCR)擴增技術應用於結核分枝桿菌DNA鑒定,每ml中只需含幾個細菌即可獲得陽性,且1?2d得出結果。操作中需注意實驗器材的污染問題,以免出現假陽性。又細菌L型由於缺壁並有代償性細胞膜增厚,而一般常用的溶菌酶不能使細胞膜破裂釋出DNA,以致造成PCR假陰性。用組織磨碎器充分研磨使細胞破裂後,則可出現陽性。目前有條件的單位使用BACTEC法,以含14C棕櫚酸作碳源底物的7H12培養基,測量在細菌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14C量推算出標本中是否有抗酸桿菌,5~7d就可出報告。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證明臨床各種類型的肺結核患者中40% 左右分離出L型。經治療的結核病人細菌型消失,L型常持續存在。有空洞患者痰中已不排細菌型者,8% 左右仍可檢出L型。故有學者建議將多次檢出L型亦作為結核病活動判斷標准之一,細菌型與L型 均轉陰才能作為痰陰性。 預防近20年國際組織提出控制結核病主要方法有:
①發現和治療痰菌陽性者;
②新生兒接種卡介苗。
約 80% 獲得保護力。40年代我國部份城市調查肺結核病死率200/10萬以上。解放後衛生條件改善,1973~1977顯示病死率已下降至30/10萬。但1979年以來全國三次大規模抽樣檢查疫情下降很慢。1979~1990每年患病率遞降率2.8%,痰陽性遞降率為3.0%。目前死亡率19/10萬,仍為其他傳染病之和的2倍。衛生部要求2000年新生兒卡介苗接種率達90%。據統計新生兒時接種過的人以後的發病率比未接種過的減少約80%。
卡介苗是活疫苗,苗內活菌數直接影響免疫效果,故目前已有凍干疫苗供應。新的核糖體RNA(rRNA)疫苗已引起關注,但尚處在試驗階段。
治療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鏈黴素為第一線葯物。利福平與異煙肼合用可以減少耐葯性的產生。對嚴重感染,可以吡嗪醯胺與利福平及異煙肼合用。1g乾酪灶或空洞約含結核分枝桿菌106~10。每105~6菌可有1種耐葯突變產生,對2種耐葯需菌1011,故以2葯聯合應用為宜。

⑸ 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能活多久

原發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有敏感葯物治療的,有手術適應證的、年齡較輕的非播散型的、未與人型結核菌或HIV等混合感染的非結核分枝桿菌肺病預後較好,如堪薩斯分枝桿菌肺病多為原發性,對多種葯物敏感預後較好。反之,繼發的缺少敏感葯物治療的,沒有手術適應證的、年齡較大的播散型的,與結核菌或HIV等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的,預後較差,不一定一年半准能痊癒,在CD4下降達到國家免費用葯條件時,結核如果沒治療好,應該同時吃抗病毒的葯,還得進行免疫重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目前沒有國家免費治療政策

⑹ 胞內分枝桿菌到底要不要治療

你好,胞內分枝桿菌是需要進行治療的,該細菌感染主要表現為慢性肺部感染,兒童則表現為淋巴結炎,免疫抑制患者則呈播散性感染。患有該細菌感染的病人建議聯合應用阿米卡星、環丙沙星和利福平等進行治療。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⑺ 結核分枝桿菌干攏素組合

1生物學性狀
菌體為細長略彎的桿菌,經抗酸染色染成紅色。本菌營養要求高,專性需氧,最適pH以6.5~6.8為宜。生長緩慢,在固體培養基經2周~4周才出現肉眼可見的菌落。對乾燥的抵抗力特別強,對酸鹼有較強的抵抗力,易產生耐葯性變異及L型細菌。
2 致病性
致病物質
·脂質 ①索狀因子 能使結核分枝桿菌相互粘連,在液體培養基中呈索狀排列。能破壞細胞線粒體膜,影響細胞呼吸。抑制白細胞遊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腫。②磷脂 能促結核結節的形成。③蠟質D 可激發機體產生Ⅳ型超敏反應。④硫酸腦苷脂 使結核分枝桿菌能在吞噬細胞中長期存活。
·蛋白質 主要成分是結核菌素,和蠟質D結合後能使機體發生超敏反應。
所致疾病
結核分枝桿菌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或損傷的皮膚侵入易感機體,引起多種組織器官的感染,其中以肺部感染最常見。
·原發感染 多發生於兒童,為初次感染。機體因缺乏特異性免疫,結核分枝桿菌易由原發病灶擴散。
·繼發感染 多發生於成年人,為再次感染。病菌可以是外來的或原來潛伏在原發病灶內的。由於機體已有特異性細胞免疫,故繼發感染的特點是病灶多局限,一般不累及鄰近的淋巴結。
3生化特徵、免疫性與超敏反應
免疫性 主要是以T細胞為主的細胞免疫。
結核的免疫屬於感染免疫,又稱有菌免疫,即只有當結核分枝桿菌在體內存在時才有免疫力。一旦體內的結核分枝桿菌全部消失,免疫也隨之消失。
免疫與超敏反應
結核分枝桿菌所致免疫應答的特點,是機體對結核分枝桿菌產生特異性免疫的同時,也產生了遲發型超敏反應。
結核菌素試驗
·結核菌素試劑 舊結核菌素(OT)和純蛋白衍生物(PPD)。
·試驗方法與意義
試驗方法 常規試驗取PPD5個單位注入受試者前臂屈側皮內,48h~72h觀察結果,
結果判斷 如局部出現紅腫硬結超過5mm者為陽性。表明曾感染過結核分枝桿菌,但不一定發病。接種過卡介苗者也可呈陽性。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紅腫硬結超過15mm)者可能有活動性結核,應進一步作其它檢查。
局部出現紅腫硬結小於5mm者為陰性。陰性反應表明未感染過結核桿菌,但應考慮以下情況:感染初期;老年人反應低下;嚴重結核病患者或正患有其它傳染病如麻疹等;繼發性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或腫瘤等用過免疫抑制劑者。
結核菌素試驗主要用於①用於選擇卡介苗接種對象及免疫效果的測定,若結核菌素試驗陰性則應接種卡介苗,接種後若結核菌素試驗已轉陽,表明已產生免疫力;②作為嬰幼兒結核病診斷的參考;③在未接種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④用於測定腫瘤患者等細胞免疫功能狀況。

⑻ 初次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後大約經多長時間機體可產生超敏反應

一般在感染後4到6周會出現這種情況。

⑼ 有什麼反應的是屬於愛滋病的證狀

艾滋病的臨床症狀多種多樣,一般初期的開始症狀象傷風、流感、全身疲勞無力、食慾減退、發熱、體重減輕、隨著病情的加重,症狀日見增多,如皮膚、粘膚出現白色念球菌感染,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紫斑、血腫、血皰、滯血斑、皮膚容易損傷,傷後出血不止等;以後漸漸侵犯內臟器官,不斷出現原因不明的持續性發熱,可長達3-4個月;還可出現咳嗽、氣短、持續性腹瀉、便血、肝脾腫大、並發惡性腫瘤、呼吸困難等。由於症狀復雜多變,每個患者並非上述所有症狀全都出現。一般常見一、二種以上的症狀。按受損器官來說,侵犯肺部時常出現呼吸困難、胸痛、咳嗽等;如侵犯胃腸可引起持續性腹瀉、腹痛、消瘦無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內膜炎,血小板減少性腦出血等。
許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潛伏期沒有任何自覺症狀,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可以出現發燒、頭暈、無力、咽痛、關節疼痛、皮疹、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有些人還可發生腹瀉。這種症狀通常持續1—2周後就會消失,此後病人便轉入無症狀的潛伏期。潛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查呈陽性反應,這樣的人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稱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簡稱帶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強的傳染性,是傳播艾滋病最重要的傳染源。
在很長的潛伏期中,感染者雖然沒有自覺症狀,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統仍在繼續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壞,到免疫系統功能再也不能維持最低的防禦能力時,多種對正常人不會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會使患者發生條件性感染,引起腦、肺、胃腸道和其他部位的病變及症狀。一些惡性腫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極度低下而產生。艾滋病人的症狀因為發生條件性感染的內臟和發生腫瘤的部位不同,表現為多種多樣。常見的症狀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一般性症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體重下降在三個月之內可達 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2、呼吸道症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消化道症狀
食慾下降、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於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葯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神經系統症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風、偏癱、痴獃等。
5、皮膚和粘膜損害
彌漫性丘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潰爛。
6、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於體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艾滋病的臨床症狀表現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發病以青壯年較多,發病年齡80%在18-45歲,即性生活較活躍的年齡段。

2.在感染艾滋病後往往患有一些罕見的疾病如肺孢子蟲肺炎、弓形體病、非典型性分枝桿菌與真菌感染等。

3.持續廣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特別是頸部、腋窩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更明顯。淋巴結直徑在1厘米以上,質地堅實,可活動,無疼痛。

4.並發惡性腫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等。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約30%艾滋病例出現此症狀,出現頭痛、意識障礙、痴呆、抽搐等,常導致嚴重後果。

⑽ 分歧桿菌好氧菌厭氧菌

好氧菌
亦稱需氧菌、需氧微生物.在有氧環境中生長繁殖,氧化有機物或無機物的產能代謝過程,以分子氧為最終電子受體,進行有氧呼吸.包括大多數細菌、放線菌和真菌.進行有氧呼吸,但沒有線粒體.如:鏈黴素、紅黴素,弗蘭克氏菌
微好氧菌
性質:僅能在較低氧分壓下正常生活的微生物.正常大氣的氧分壓為0.2Pa,而微好氧菌僅生活在0.01~0.03Pa下.例如發酵單胞菌屬和彎曲桿菌屬等.
如:
醋桿菌屬 嗜酸菌屬 酸單胞菌屬
熱酸菌屬 土壤單胞菌屬 產鹼菌屬
交替單胞菌屬 氨基桿菌屬(胺桿菌屬)
水螺菌屬
氮單胞菌屬 固氮根瘤菌屬 固氮菌屬
耐氧厭氧菌
代表菌種為溶組織梭菌.這類細菌不能利用氧,在無氧條件下生長好,而在有氧條件下生長不佳.
如:破傷風芽胞桿菌
專性厭氧菌 obligate anaerobe
是指在無氧的環境中才能生長繁殖的細菌.此類細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統,只能進行無氧發酵,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而且游離氧對其還有毒性作用.如破傷風桿菌、肉毒桿菌、產生莢膜桿菌等.
只能在沒有游離氧存在的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甲烷菌即屬此類細菌.人們利用甲烷菌等產生沼氣,利用厭氧菌處理各種有機廢物和廢水.
兼性厭氧菌
又稱兼嫌氣性微生物,兼嫌氣菌.在有氧或無氧環境中均能生長繁殖的微生物.在有氧(O2)或缺氧條件下,可通過不同的氧化方式獲得能量.如酵母菌在有氧環境中進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條件下發酵葡萄糖生成酒精.許多腸道細菌,如大腸桿菌等均屬此類.
兼性厭氧菌 兼有需氧呼吸和無氧發酵兩種功能,不論在有氧或無氧環境中都能生長,但以有氧時生長較好.大多數病原菌屬於此.

閱讀全文

與面部感染分枝桿菌能活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次燕窩要多少克 瀏覽:1094
面部血管瘤怎麼治不留疤 瀏覽:1920
yamii膠原蛋白怎麼吃 瀏覽:1348
貴陽祛斑哪個好先薦利美康 瀏覽:1280
和田玉戈壁料沒油性怎麼辦 瀏覽:891
鵝耳朵凍瘡塗什麼精油 瀏覽:1909
燕窩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 瀏覽:879
皮膚使用爽膚水有什麼好處 瀏覽:1252
漂白燕窩燉不爛怎麼辦 瀏覽:1424
燕窩跟什麼吃最好 瀏覽:1663
容易長痘痘油皮怎麼可以做美白 瀏覽:1489
醫院和美容院哪個祛斑好 瀏覽:1652
山羊奶面膜與龍血精華面膜哪個好 瀏覽:1701
學生干皮適合什麼面霜 瀏覽:1477
生薑和什麼一起煮能祛斑 瀏覽:1331
兩三個月的寶寶選面霜怎麼選 瀏覽:1547
嘴巴上和下面長痘怎麼治 瀏覽:1652
南京醫院激光祛痘印多少錢 瀏覽:985
燕窩每天多少毫升合適 瀏覽:1589
膠原蛋白肽分子量多少利於吸收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