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顴肌 播音主持方向的回答,謝謝了
播音發聲學中把口腔控制要領分為四個要點:"提顴肌、挺軟齶、開牙關、松下巴」。 其實提顴肌就是多微笑。
具體到方法就是:「提顴肌之前下巴先稍微往後收,牙關(上下槽牙張開)打開,軟齶自然上提挺起,顴肌自然向上提」。
播音每天都必須練聲的~。
下面是我練聲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幫助~~
(1)氣泡音:閉口和張口共30秒.
(2)輕度哼鳴:20秒.
(3)膈肌訓練(狗喘氣):閉口1分鍾,改良的「嘿」、「哈」共30秒.
(4)慢吸快呼:2次,20秒.
(5)慢吸慢呼:2次,20秒.
(6)快吸慢呼:4次,2分鍾.
(7)「絲」——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鍾.
(8)「衣 」-----音:20秒、30秒各2次,1分鍾.
(9)搓臉:10秒.
(10)轉頸:10次,10秒.
(11)松下巴:10秒.
(12)提顴肌:10次,10秒,手輔和自行交替進行.
(13)咀嚼:閉|、張口各20次,30秒.
(14)半打哈欠:5次,10秒.
(15)撮唇:10次,20秒.
(16)合口左右撅唇:10次(左、右為一次),30秒.
(17)轉唇:8*8拍,30秒.
(18)雙唇打響:30次,30秒.
(19)彈唇:1分鍾.
(20)b本音:60次,1分鍾.
(21)ba本音:60次,1分鍾.
(22)ba-----ba-----ba------ba------,1分鍾.
(23)頂腮:30次,30秒.
(24)刮舌:20次,20秒.
(25)伸捲舌:20次,20秒.
(26)立舌:10次,30秒.
(27)轉舌:8*8拍,1分鍾.
(28)彈舌:30秒.
(29)d本音:60次,1分鍾.
(30)da音:60次,1分鍾.
(31)da-----da-----da-----da------;60次,1分鍾.
(32)g本音:60次,1分鍾.
(33)ga本音:60次,1分鍾.
(34)ga-----ga-----ga-----ga-----:60次,1分鍾.
(35)ge音:60次,1分鍾.
(36)ge-----ge-----ge------ge-----:60次,1分鍾.
(37)數「數兒」:一口氣由1數到30,3次,3分鍾.
(38)數「數兒」:一口氣數10個八拍,3 次,3分鍾.
(39)數「數兒」:「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口氣數3到4個回合.2次,2分鍾.
(40)數「數兒」:「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八---------八二三四五六七八,七二三四五六七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口氣數下來,2次,2分鍾.
(41)數「棗兒」:要求盡可能一口氣數20個以上「棗兒」,2次,2分鍾.
(42)數「葫蘆」:要求一口氣數20個以上「葫蘆」,2次,2分鍾.
(43)喊操:變換節奏進行,2分鍾.
(44)繞口令:任選10段,10分鍾.
(45有針對性的語段或詩詞片段練習:10分鍾.
祝你成功~
B. 人的臉部44塊肌肉里都有哪些肌肉
人的面部主要是面肌(表情肌)和額肌,面肌包括眼部的眼輪匝肌及口周圍肌。臉有很多肌肉,只有幾塊另稱為咀嚼肌。 有額肌、枕肌、眼輪匝肌、口輪匝肌、提上唇肌、提口角肌、顴肌、降上唇肌、降口角肌、頰肌
C. 提打挺松講解員指什麼
你想問的是講解員提打挺松指什麼吧?這是打開口腔的四步,提是指提顴肌,打是指打牙關,挺是指挺軟齶,松是指松下巴。
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1、提顴肌:剛開始的時候練習微笑,以後會形成習慣;
2、打牙關:張開嘴讓牙關完全打開,堅持一會,會感覺到酸疼,然後保持說話的時候後齒不閉合;
3、挺軟齶:感覺就像打哈欠一樣,軟齶完全被撐起來,並且要一直保持這個狀態;
4、松下巴:下巴要完全放鬆,可以左右搖動下巴來幫助放鬆。
D. 播音主持的基本功是什麼
口操練習步驟
舌的具體的就是頂、刮、彈、繞、立。多練練,頂兩腮,刮舌面,彈舌尖,繞唇齒之間,立舌。隨著張嘴、舌面音J,用上門齒齒沿刮舌葉。
1、繞。這一練習對於打開後聲腔和糾正.「尖音」,舌體貼住齒背,然後,然後向左歪,似逗小孩兒嘴裡有糖狀,感覺舌面向頭頂上部「百會」穴的位置立起來、向下壓。如上左右交替。口腔開度不好的人。使舌尖向右側力翻,舌體集中。
2、撇、X發音有問題的人可以多練習。
3、頂舌:閉唇.用舌尖頂住左內頰,使舌面能逐漸上挺隆起。立舌1,交替進行、增加舌面隆起的力量很有效,然後向逆時針方向環繞360度,,唇齒相依,將舌面後移向上貼住硬齶前部、向上抬。
4、咧。(咧嘴),將唇的力量集中於後中縱線三分之一的部位,把舌尖伸到齒前唇後:將雙唇閉緊盡力向前噘起:將舌尖向後貼住左側槽牙齒背,然後向左或向右作60度的轉圈運動,發出P,然後、P,用舌尖頂住右內岬頰做同樣練習。
5、繞舌:也稱作雙唇後打響、舌尖能集中用力:舌尖抵下齒背。然後做相反方向的練習、用力頂:閉唇、向左右、舌尖向前,然後突然連續噴氣出聲。這一練習主要練習使舌體集中、舌面。
6、伸舌、向上下盡力伸展,反復進行。
7、舌的練習(l)刮舌;然後將舌沿齒背推至門齒中縫、反復練習:雙唇後閉緊向前噘起:雙唇閉緊向前噘聽起、P的音:將舌伸出唇外,不裹唇,向順時針方向環繞360度、唇的練習。
8、噴,然後將嘴角用力向兩邊伸展、向右歪,雙唇緊閉,阻住氣流。這一練習對於改進邊音L的發音有益
E. 如何保持口腔打開說話
1.提顴肌
很多人認為,提顴肌就是做成微笑的狀態就可以了,其實並不準確。顴肌提起的時候,口腔的前部以及上齶的頂部會有展寬的感覺,上唇會有緊貼牙齒,同時顴肌呈現積極緊張的狀態(微笑時這樣的狀態並不明顯)。這種狀態下的發聲會更有力,吐字的清晰度也會更加明顯。
提顴肌的訓練方法:
尋找提顴肌的正確狀態,我們可以用深呼吸同時顴肌上提、展開鼻翼的方法來體會。這樣快速的做上十幾次後,顴肌會明顯感到發緊,堅持反復這樣的練習,顴肌力量就會得到強化,再用時自然就提起來了。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用含有舌面音、q、x」的音節做練習,如「ji、qing、xiang」等;還可以用含有舌尖前音「z、c、s」的音節練習,如「zeng、cai、sen」等等。
2.打牙關
打牙關主要是指發音時上下牙關要加大開度,口腔整體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覺。這樣做是為了加大口腔的開度,給舌頭更多的可移動空間。
打牙關的訓練方法:
首先用手摸到耳根位置的「凹陷」處,然後講話時上騰主動抬起,口腔開度加大,這時「凹陷」必就會有明顯的開合狀態,這就是打牙關。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做空口咀嚼動作的方法,或者通過刮舌面的動作來體會打開牙關。
3.挺軟齶
所謂挺軟齶,就是抬起上齶後部的動作,加大口腔後部的空間,增加口腔共鳴。同時關閉鼻腔通道,以避免帶音氣流過多地灌鼻腔而造成濃重的鼻音。
挺軟齶的訓練方法:
訓練挺軟齶最常用的就是通過「半打哈欠」和「聞花香」的動作來體會,並把這種感覺帶到發音中去。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發「a、o、e」這類開口度大的韻母來練習。
4.松下巴
通常,下巴緊張會使喉部肌肉緊張收縮,導致發聲吃力,加重喉部負擔,造成疲勞感。所以只有下巴放鬆了,口腔才能打開。
松下巴的訓練方法:
可以通過發「u、a」音來體會下巴的鬆弛。
簡言之,打開口腔是通過有關部位協同動作「綜合治理」得到的。「提額肌」使口腔的前部適當打開,「打開牙關」使口腔中部展開,「挺軟齶」擴大了口腔後部,加之下領的放鬆,這幾個動作配合起來,就使得口腔得以全面地打開,為說話發音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語音製造場和良好的共鳴環境。
F. 顴肌 是在哪裡
顴骨 顴骨在哪裡? 顴骨位於眼眶的外下方,菱形,形成面頰部的骨性突起。顴骨的顳突向後接顳骨的顴突,構成顴弓。顴弓位於顱面骨的兩側,呈向外的弓形,上緣較銳利,易於捫及。 顴骨 共有四個突起,分別是:額蝶突,頜突,顳突和眶突。它主要通過與鼻、顳部
顴骨顴骨在哪裡? 顴骨位於眼眶的外下方,菱形,形成面頰部的骨性突起。顴骨的顳突向後接顳骨的顴突,構成顴弓。顴弓位於顱面骨的兩側,呈向外的弓形,上緣較銳利,易於捫及。顴骨共有四個突起,分別是:額蝶突,頜突,顳突和眶突。它主要通過與鼻、顳部和頰的關系來影響面部美。顴骨的作用是什麼? 顴骨及顴弓是面中部的重要骨性支撐,是人體面形輪廓的重要構成部分。其生理功能主要有三個,一是保護作用,這兩個結構位於面部兩側最突出的部位,外力從側面打擊面部時,起到對上頜竇和顳肌,進而對顱骨外側壁的保護作用。第二個功能是構成面中部兩側的外形輪廓,其大小和形狀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面部的外形輪廓和外觀,因此改變其形狀和凸度可明顯改變面部的外形。第三個功能是對深層的顳肌和淺層的皮膚起到分隔的作用。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可以注意到兩側顳部在動,但不會注意到兩顴弓處的皮膚在動,其實顳肌走行於顴弓的下面。當各種原因引起顴弓缺失時就會在吃東西的時候注意到外耳道前方的皮膚由其深層的顳肌帶動在活動。
G. 提顴肌的訓練方法
提顴肌的訓練方法
導語:播音發聲學中把口腔控制要領分為四個要點:"提顴肌、挺軟齶、開牙關、松下巴」。提顴肌會直接影響思想感情的表達,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提顴肌的訓練方法,歡迎參考!
上述這四個要點在實際運用中是一次完成的,基本方法是:「提顴肌之前下巴先稍微往後收,牙關(上下槽牙張開)打開,軟齶自然上提挺起,顴肌自然向上提。」四個要點協調統一,一次完成。基於這個特點我們把四個要點簡稱為「提顴肌」。
什麼是「顴肌」?人體解剖學中這樣解釋:「『顴肌』屬於運動系一類,是面部肌肉的一部分,可隨人的意志而收縮,面部肌肉又主要分布在口裂和眼裂的周圍,分為環行肌和輻射狀肌兩種。『顴肌』屬於輻射狀肌,它的上方位於眼輪匝肌與咬肌上方之間,下部與笑肌和口輪匝肌相接。在開大或閉合孔裂時(顴肌提起)而牽動面部皮膚顯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人體解剖學中對「顴肌」的解釋說明,「提顴肌」時面部表情不是呆板的、無表情的,它會使面部顯出喜、怒、哀、樂等表情。這就為我們後邊要提到的問題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羅丹說:「藝術就是情感,一切藝術都是創造出來的表現人類情感的知覺形式。」所以,光有外部「提顴肌」顯出的表情還不夠,還得有內心的情感相配合。我們再看看「思想感情」,先看思想感情中的「思想」,「思想」是指:「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思想感情」中的「感情」(情感)是指:「人對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引起的心理反應,如喜歡、憤怒、悲、恐懼、愛慕、厭惡等等。」在審美活動中,情感和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情感固然重要,但離開了思想,就如同大街上號啕大哭的陌生人,讓人不知道在哭什麼?為什麼要哭?所以,情感和思想二者是交融統一的。我們播音中通常把二者稱為「思想感情」或簡稱「感情」。
思想感情的「運動」是指:「播音員對語言內容進行具體感受的深化,是指播音員由語言內容引發的思想感情從積聚到迸發的狀態。一句話,是指播音員的思想感情隨著語言內容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狀態。」托爾斯泰在《論藝術》中明確地說:「人們用語言互相傳達思想,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達感情。」播音表達中,在喚起感情從積聚到迸發的狀態之後,再用有聲語言來傳達這種感情,讓別人也能體驗到這種感情——這就有播音表達的藝術性了。但是,如果思想感情運動起來了,而面部表情沒有配合,不提顴肌,這時的運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或阻礙。
受眾會覺得播音員對表達的事物無動於衷,如果自己對表達的事物無感情,那就很難讓別人體驗到什麼感覺。在播出實踐中常常會遇到因不提顴肌而使得播音平淡、懶散等現象,也常常會遇到因思想感情不運動而使得播音不打動人,不感染人,沒有活力等情況。生活中也是一樣,當一個人講他最得意的一件事情的時候,激動時會眉飛色舞或高興得手舞足蹈。這時他的面部表情(提著顴肌)的高興勁兒和他的內心感受(思想感情的運動)是一致的,而且是自然協調的,根本就不會有「緊張」二字。可是「播音」不同,播音員大多數情況下面對的不是真實的受眾,而是話筒或攝像機,要不然就是直播的現場。這時的播音員既要注意傳達的內容,又要注意和不在眼前的而又確實存在的受眾(或現場的真實的觀眾、嘉賓)進行交流,交流的內容多數情況下是文字稿件,沒有生活當中那種自然、輕松、愉快的氣氛和場面,這時要靠播音員去根據理解、消化稿件,根據整個節目的意圖去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然後再傳達給受眾。
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多多少少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稿件內容准確、鮮明、生動地傳達,而「提顴肌與思想感情的運動」正是播音員在表達中需要掌握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不提顴肌給受眾的感覺是過於嚴肅或冷漠,受眾難以接受。而提了顴肌可思想感情又沒有運動起來,盡管播音員面部表情是喜悅的,可內心是空的,受眾會覺得你不願或沒有和他交流。就好比過年的時候,明明是歡樂喜慶的氣氛,但如果播音員或主持人「不提顴肌」而思想感情又不運動,那歡樂喜慶的氣氛肯定受到影響,這樣受眾是不會接受的。
前邊提到,「顴肌」屬於面部肌肉,它是以開大孔裂來牽動面部皮膚顯出喜、怒、哀、樂等各種表情的,所以,當開大孔裂時,顴肌提起,口腔打開,這時的面部表情是積極主動的狀態,正好用來配合思想感情運動的需要,有聲語言的發出也顯得明亮、圓潤、積極;但是,當思想感情運動起來之後,顴肌沒有提起,口腔的開度不夠,這時的面部表情就不是積極主動的.狀態,也就不能夠配合思想感情的運動。這時有聲語言的發出也達不到「圓潤、明亮、積極」,而是「偏冷、偏暗、偏沉」的,同時還直接制約或影響著思想感情的運動,這種情況下播出的內容,給受眾一種不積極、不想說的感覺。所以,「提顴肌」與「思想感情的運動」二者一內一外,內外結合,先內而後外,相互協調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我們之所以強調"提顴肌」正是合理運用提顴肌的生理現象,從而配合思想感情的運動使「有聲語言」的發出「圓潤、明亮、積極」。當然,要達到「提顴肌」與「思想感情運動」的一致,要經過刻苦的練習,特別是情感的培養。因為,要想在自己心裡喚起曾經一度體驗的感情,首先必須有生活體驗,情感是生活經驗上升到一定程度的精神境界。這里要說明的是,播出的稿件要有思想性,首先要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歸納、分析後再上升到思想,然後,再對所播內容作出理性的判斷,從而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處於運動狀態,這時的情感就有了深刻的含義。
播音表達中的內外部技巧還有很多,「提顴肌和思想感情的運動」之間的關系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環節。還有很多的細節有待業內同行去深入地探討。
;
H. 法令紋怎麼做(每天十分鍾消除法令紋)
法令紋 是很多人的困擾,面部狀態好不好,很多時候都是通過法令紋表現出來的,不填充也可通過運動訓練,消除法令紋。
法令紋的出現也不僅僅來自於膠原蛋白的流失,還與 面部骨骼、肌肉、習慣 等等有很大關系。
高顴骨的人,法令紋就很容易出現。
顴骨位於面中部,在人的面中部形成骨性凸起。
高顴骨搭配飽滿的蘋果肌,尤其是做表情時(笑的時候)法令紋更容易顯現。
當 顴骨外凸 時,法令紋更深的一側通常顴骨不外翻。
其中也涉及到下頜歪斜與顴骨外凸的相互代償。
下頜歪斜時,兩側的法令紋的深淺也是不同的。
且下頜歪斜的一側肌肉,尤其是咬肌相對於另一側更放鬆,這一側的顴骨不會外翻,但法令紋卻較深。
下頜骨的紊亂位移,牽拉到面部肌肉, 鼻基底變低,鼻唇溝(法令紋)慢慢顯現 。
面部肌肉中, 顴肌、提上唇肌、笑肌 有提上唇與提口角的功能,在做表情的時候,這兩塊肌肉加深鼻唇溝,法令紋也越來越明顯。
面部表情豐富的人,法令紋也要更容易出現。
當然,法令紋的產生,也不僅僅是上述提到的骨骼、肌肉以及面部紊亂的因素,還有 膠原蛋白的流逝 。
皮膚下的細胞、水分消失,皮下脂肪難以支撐而下垂,皮膚屏障受損,法令紋還是會出現。
給大家推薦一個【法令紋動作】,注意感受手與下頜之間的對抗力哦,動作簡單,躺著就可以練習,快來嘗試一下
【動作模式】
面部動作:
伸出兩手手掌 食指內側置於法令紋上 向斜上方提拉 屈曲大拇指低著下頜前方 阻止下巴向前且向上 下巴向前頂並向上咬合 舌頭平貼上顎 眼睛向下看鼻尖軀干動作:
平躺於地面屈膝90° 膝蓋用力往裡夾 腳踝綳腳外翻且腳內側壓向地面 屈肘並肘尖指向天花板 用力向上伸夠 後腦勺下壓地面 然後結合面部動作即可全身發力保持呼吸30次呼吸為一組,快來試一下吧
I. 臉上的肌肉叫什麼啊
人面部約有44塊肌肉.
只有幾塊另稱為咀嚼肌。
有額肌、枕肌、眼輪匝肌、口輪匝肌、提上唇肌、提口角肌、顴肌、降上唇肌、降口角肌、頰肌。全部由面神經支配。那些都是在你做表情時會動的
其中:
額肌--牽動額頭以及睜眼.
眼輪匝肌--環生眼眶四周,收縮可使眼睛閉合;
降眉間肌--收縮可將眉頭引向下方;
鼻肌--收縮時可使鼻樑兩側產生縱向皺紋;
上唇方肌--收縮時將上唇及鼻翼牽向上方;
顴肌--收縮時將嘴角向外上方,使嘴變闊;
口輪匝肌--收縮時嘴巴緊閉;
咬肌--作閉合運動,當切齒憤怒時隆起於外表;
三角肌--牽動嘴角向下運動;
頜肌--收縮時可牽引下頜外皮向上方;
皺眉肌--收縮時可使左右眉接近,眉間產生縱向的皺紋;
笑肌--與三角肌顴肌作用一致,並可助嚼東西;
下唇方肌--可使嘴角向外向下方運動.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