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些人不能背後刺絡排毒
刺血在中醫里也稱為刺絡,主要是通過針刺破穴位表皮將淤血排出以達到排毒的作用。適合刺絡的特徵一般是實症體質的人,比如臉上有很多紅紅的大顆的痘痘,大片的痘印,肩周炎,頸椎等問題的。同時刺絡又與季節密切相關,比如現在是冬季,是收斂閉藏的季節,就不適合做刺絡,由專業理療師視特殊情況除外。並且刺絡的衛生要求也是很高的。切記!
② 什麼人不適合艾灸
艾灸的禁忌
編輯
由於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較多,有些禁忌雖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況確實是應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2.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3.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4.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無自製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③ 什麼人不能針灸什麼時候不能針灸什麼天氣不能針灸
一、針灸人群的禁忌
1、婦女懷孕1個月以內者,下腹部禁針;懷孕3個月以上者,腹部及腰骶部不宜針刺。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穴有通經活血作用,孕婦禁針;即使在平時,婦女也應慎用。對有習慣性流產史者,尤須慎重。
2、小兒囟門未合,其所在部位的腧穴,不宜針灸。
3、有皮膚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的部位,不宜針灸。
4、常有自發性出血或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針灸。
5、熱勢熾盛,大汗不止,脈象混亂,脈證不符等病情危重的患者,針刺必須慎重。骨關節急性感染、結核、惡住腫瘤患者忌用針灸。
二、針灸部位的禁忌
人體重要臟腑、器官、腦髓、大動脈、某些大關節等處所分布的穴位,都有嚴格的針灸禁忌,下針時應十分慎重,注意安全。對骨癰疽、骨癆部位、骨腫瘤、血友病性關節炎以及工業性骨中毒,均禁忌針灸。
三、針灸療法注意事項
1.患者在過於飢餓、疲勞及精神緊張時,不宜立即進行針灸治療。對身體瘦弱、氣血虧虛的患者,應取卧位,針灸手法不宜過重。
2.在位於神經干或神經根部位的腧穴進行針灸時,如病人出現電擊樣放射感,應立即停針或退針少許,不宜再作大幅度反復捻轉提插,以免損傷神經組織。
至於更復雜的你可以看看http://hi..com/%CE%D2%B0%AE%BA%C3%D6%D0%D2%BD/blog/item/7b6e2d55014469153b2935fc.html
④ 哪些人群是不能針灸的
1、白血病人群
2、體質虛弱人群,體質決定了他們能承受的刺激不能過強,所以可以盡量採用卧位。
3、過度勞累、飢餓、精神緊張人群,這類人群不宜馬上進行針灸,要待恢復後再針灸。
4、患有自發性出血或因受傷後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針刺。若一定需要使用針灸的辦法時一定要避開血管針刺,以防出血。
5、有皮膚感染、潰瘍、瘢痕部位的人群可依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為雖然有一定危險,但是臨床上針灸的消炎效果很好
6、進針時有疼痛明顯或針尖觸及堅硬組織人群,若在治療過程中發現該症狀一定要退針。
7、小兒囟門未閉合人群,頭項部腧穴不宜用針刺。除此以外,因為小兒不能合作,針刺時宜採用速針法,不宜留針。
崔庭耀道醫堂提醒你,關注你的身體健康。
⑤ 這7種人不能接受針灸治療,兩千多年前的醫生就已經這么說了
針灸治療是最綠色的治療,沒有任何葯物進入身體,從而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病痛。針灸的適應症也特別廣泛,最常見的有中風後遺症、疼痛性疾病、內科疾病如胃脹、胃痛,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以及絕經期諸多症狀等都可以使用針灸治療,且有獨特的療效。
那麼,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扎針灸呢? 答案是否定的,這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都已經給了明確答案。
《黃帝內經·刺禁論》中這樣講:「 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 」
這句話講的是什麼呢?
這句話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大醉的人不能進行針灸治療,一旦針刺會使人體氣血紊亂;大怒的人不要針刺一旦針刺會使氣機上逆;過於勞累的人不能針刺;剛吃的很飽的人也不能針刺;十分飢餓的人不能針刺;十分口渴的人不能針刺;受到過度驚嚇的人也不能針刺。
說的是以上7種人不能進行針刺治療,其實也就是在講人處於這7種狀態不能接受針刺治療。
大醉之人針刺會發生氣血紊亂。 這是因為大醉之人身體內的氣血狀態不尋常路,這如果還要接受針刺不但不能調理氣血,相反還有可能傷及正氣。
我們都知道,酒具有行血的作用,但是這是適度量的酒。大醉之人血脈里的酒含量就超過了正常,氣血行的太過,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不及」或者「太過」都可能致病,所以大醉的人氣血運行就不正常。針刺的作用本來就是調整陰陽,使氣血平和,大醉之人氣血的運行路徑是不尋常道的,這時候針刺更易助其紊亂的趨勢。
另一方面,無刺大醉是因為大醉的人不能配合針刺,比如不能在針刺期間保持身體不動,且思維集中,這是另一方面的原因。
大怒之人接受針刺會發生氣機上逆 。「怒則氣上」,所謂「氣上」就是氣逆,指氣機升降出入反常,應降不降,氣機上逆,或橫逆的病理變化。大怒的人氣機本來就會上逆,這時候針刺,首先不說患者是否能做到「治神」,也就是心平氣和、注意力集中;其次,會發生氣逆的臟腑不外乎肝臟、肺臟和胃,針刺予平沖降逆之法會耗傷相應臟腑的經氣;最後,患者這時候本來就氣往上沖,針刺會增加其緊張的情緒。三方面原因合起來對經氣的耗傷就更大了,所以無刺大怒。
大勞之人接受針刺會發生什麼? 《黃帝內經》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我們當然也可以分析得出。大勞之人,這里的勞可以是勞累,也可以是房勞。勞累會耗上氣血,而房勞也會使氣血虧耗,這兩種情況患者都會出現疲憊乏力等症狀,精神狀態多萎靡不堪。這時候接受針刺治療,雖然針刺可以調補經氣,但是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時的針刺瀉的成分會大於補。由此可以推知, 大勞之人接受針刺會耗傷氣血。
那對於大勞之人,可以先予葯食調補一二或者休息片刻,待患者精神狀態稍佳,予以針刺補瀉,遣穴用方。
剛吃的很飽的人接受針刺會傷及脾胃之氣。 剛吃的很飽的人,脾胃還未來得及發揮運化腐熟等功效,全身氣血聚集於脾胃,讓其發揮運化腐熟功效。這時候針刺首先會傷及脾胃之氣,針刺調動不了脾胃之氣,反而不能使其發揮正常的功能。其次,新飽之人脾胃容納著食物,其體位不好擺放和保持,比如立即使患者平躺,氣血運化就受阻了。這就是無刺新飽的原因。
十分飢餓的人接受針刺會使氣血虛弱 。飢餓的人全身氣血虧不足,脾胃無法通過運化水谷精微到達全身,這時候針刺特別容易發生暈針事件,如患者冷汗淋漓、頭暈眼花、手足冰涼等症狀,這些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所以十分飢餓的人要想接受針刺還是得先進食後,休息片刻再進行。
十分口渴的人接受針刺會耗傷津液。 口渴即口中感覺津液不足的表現,也是全身無津液上承的表現,針刺本來就是調動經氣的一種行為,這時候再去調動全身經氣,津液為了助氣血運行,也會隨氣血而動,從而使口渴感加重。這時候就需要稍稍飲水,以免加重津液的耗傷。
受到過度驚嚇的人接受針刺會傷及腎臟氣血。 《黃帝內經》中有「驚則氣亂」、「恐傷腎」等說法,腎臟的「志」為「驚恐」,受到驚嚇的人腎臟的氣血也會被牽動,這時候予針刺治療,會加重患者的驚恐,畢竟針灸治療容易令人恐懼;其次,腎中陰陽為一身之陰陽,氣血耗傷,針刺調動氣血的時候最先調動的是腎中陰陽,這時候就不是在治病,反而更會傷及腎臟。所以,這時候需要等待患者恐懼消失,先予其他治療,待氣血平和,非要使用針刺時再予以治療。
#針灸## 健康 ##科普#
⑥ 艾灸講究方法,講究部位,身體哪些部位不能艾灸
艾灸講究方法,講究部位,身體哪些部位不能艾灸?不適合直接用艾灸治療禁食患者的面部穴位,以避免燒傷和瘢痕形成;不宜用化膿性艾灸進行關節活動,以免化膿性潰瘍癒合困難;重要器官、大血管和表肌腱不宜直接灸,不宜灸。艾灸是中醫常見的自然療法,對身體不會產生任何的副作用。艾灸簡單易行而且經濟適用,效果非常的明顯,幾乎對身體沒有任何的毒副作用而且帶來的不良反應很小。
艾灸不適合懷孕期間有腰椎、小腹、男女乳頭、枕頭和睾丸的婦女。此外,不要直接擠壓接頭。此外,艾灸不應用於大血管和心臟。眼球是臉的一部分。孕婦腹部、腰動脈、會陰不宜艾灸。注意灸法的順序。艾灸時,通常先灸上半部,再灸下半部,先灸陽半部,再灸陰半部。強者的數量通常是先少後多身體的血液。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謝謝。
⑦ 8種人千萬不能艾灸 ,艾灸不適合哪些人做
我們在艾灸的時候,首先要保證艾灸部位的皮膚是完整、沒有受損的。因為艾灸的時候會通過艾柱加熱刺激體表來起到活血通絡、行氣、散寒的功效。如果有皰疹、紅腫、充血、破潰、燒傷、燙傷等等,再被艾柱溫熱刺激到,容易加重皮膚的受損程度,或者導致傷口炎症加重,不利於受損皮膚的恢復,被艾灸者自己也會感覺比較痛苦。
在非常飢餓的時候,身體非常疲乏、體內血糖降低,這時候進行艾灸會促進血液運行,加快血糖消耗,容易導致低血糖、頭暈眼花等情況;吃太飽了也不宜進行艾灸,最好等飯後1-2小時再艾灸,因為艾灸一般需要躺下,躺下之後不利於消化,可能會導致胃部不適。
艾灸是用點燃的艾柱在人體表面進行溫熱灸,期間要注意避免燙傷,這需要被艾灸者的配合。而人在醉酒或者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就會掙扎亂動,也無法溝通、交流,這時候進行艾灸可能會導致燙傷,而且艾灸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了。
艾灸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作用,期間身體會發熱、出汗,也會有口渴的感覺,大汗淋漓者進行艾灸很容易導致身體缺水、口乾舌燥。建議休息30分鍾到一小時後,待身體恢復平靜,將身上的汗液擦乾,多補充一些水分再來進行艾灸。
首先艾灸能夠行氣活血的作用,如果本身經血量較多的女性,在月經期間艾灸,容易導經血量更多,不利於健康。其次,艾灸需要躺著進行,經期女性如果沒有準備好的話,艾灸時可能會弄臟褲子,引起尷尬。
孕婦是不能進行艾灸的,首先因為艾灸的過程中會產生煙霧,孕婦吸入之後可能會咳嗽、不適,這種煙霧顆粒吸多了也不利於母嬰健康;其次艾灸能夠活血行氣,孕婦要避免這種活血的項目,也要少接觸艾葉製品。
高熱昏迷的時候,是比較危險的,這時候需要進行降溫、保持空氣流通、避免患者身體脫水、及時送到醫院救治。艾灸的環境都是比較封閉的,而且艾灸還會加重身體失水,高熱昏迷者要避免艾灸。
無自製能力者,比如說精神病患者等,是不適合進行艾灸的,因為無法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艾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危險性的意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