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貝爾面癱的發病原因是什麼求解
貝爾面癱是周圍性面癱中最常見的一種。多在涼風吹襲後突然發作,常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全癱。有85%~90%的患者可自行恢復。
貝爾面癱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但有三種學說:(1)炎症性:可能由潛伏性的分泌性中耳炎所致。在本病的治療過程中,行減壓手術時,常發現乳突氣房內含有棕黑色粘性液體,與非化膿性中耳炎中的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內分泌物頗相似。(2)血運性:可能由於血運供給紊亂致面神經缺血,一般認為這一學說比較合理,其原因是由於受涼風吹襲引起血管神經機能紊亂,致小動脈痙攣。當面神經發生水腫,因血管被壓迫,則缺血更為嚴重,使面神經的血液供應受到障礙,從而影響神經的傳導,支配面肌運動的功能暫失。若面神經血供的側支循環建立,則面神經的功能可以恢復。(3)病毒性:帶狀皰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和風疹病毒侵入機體後,均易與面神經親和,使之充血、水腫,影響其功能的傳導,亦可能為面癱之病因。 贊
2. 什麼是貝爾氏麻痹
貝爾氏麻痹:(又稱貝爾面癱)指臨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體征或症狀的單純性周圍面神經麻痹。其起病急驟,發病前可無任何自覺症狀,患者常在晨起盥洗時因不能喝水和含嗽而發現,或者自己並無感覺而被他人首先發現。是周圍性面癱中最常見的一種。
長春面癱醫院治療效果特別好!
你的親戚還是朋友患有此病啊,如果是的話,一定人及早治療!
3. 面癱是怎麼引起的
什麼是面癱?面癱是指面神經受損,導致面部肌肉癱瘓。
疾病名稱/定義的演變:無
面癱病如何分類/分型/分期?根據面神經損傷的部位,面癱可分為兩類[1]:
中樞性面癱:由腦血管病、腦腫瘤、顱腦手術等損傷上運動神經元所致。可引起對側下部面肌癱瘓,但上部面肌(額肌、眼輪匝肌)不受累。
周圍性面癱:由病毒感染、創傷、炎症、腫瘤等損傷下運動神經元所致。可引起同側上、下部面肌癱瘓。當用力閉眼時眼球向上外方轉動,暴露出白色鞏膜,稱貝爾現象。
這些分類對於患者來說,意味著發病原因、發病部位不同,症狀也不相同。
會累及哪些部位或器官?本病為局限性疾病,主要累及面神經及面部肌肉。由於病灶部位的不同,還可能累及鼓膜、外耳道、味覺、淚腺、唾液腺等。
會傳染嗎?不會。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治癒:經過積極、正規的治療,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治癒。約 70% 的患者,在治療後 2~3 周,可恢復部分面神經功能;至 4~6 個月,可完全恢復功能;少數患者將出現永久性部分性麻痹[1]。
復發:本病有可能復發。
會遺傳嗎?部分先天性面癱會有遺傳傾向,其他面癱(如外傷、炎症所致的面癱)不會遺傳[2]。
面癱很常見嗎?不常見。成人周圍性面癱發病率約每年 17/100000~35/100000[3],國外報道貝爾面癱發病率(11.5-53.3)/10 萬人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左右側別、男女性別分布均等,沒有季節差異[1]。
收藏
參考文獻(5篇)
[1]
朱玉華,鄭雪麗,塞娜,等. 貝爾面癱的研究進展及診療現狀.中華耳科學雜志,2020,18(4):768-773.
繼續閱讀: 症狀
面癱的主要症狀為面部肌肉運動障礙,表現為口角歪斜、鼻唇溝變淺、呲牙無力等。同時,根據周圍性面癱和中樞性面癱的不同,還可伴有不同的表現。
4. 貝爾面神經麻痹的基本概述
病損在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即為一側皮質腦干束受損時稱為中樞性或核上性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纖維發生病變所造成的面癱稱為周圍性(即核性或核下性)面神經麻痹。由局部損傷或炎症所引起的面神經麻痹以及單純性面神經損害所造成的麻痹稱為貝爾氏(Bells)麻痹。貝爾氏麻痹是指臨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明顯的其他體征或症狀的單純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疾病名稱:貝爾面神經麻痹
其他名稱:Bells麻痹,貝爾麻痹,面神經麻痹,面癱,第七神經麻痹,面神經癱瘓,面肌癱瘓,面神經炎
疾病編碼:ICD-9:351.003 ICD-10:G51.002
所屬部位:面部,
所屬科室:口腔科,頜面外科,神經內科
5. 面癱是怎麼導致的有什麼症狀如何快速治療
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綜合症),俗稱「面癱」、「歪嘴巴」、「歪歪嘴」、「吊線風」、「吊斜風」、「面神經炎」、「歪嘴風」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受年齡和性別限制。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腮、努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多數病人往往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其中周圍性面癱發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平常人們所常說的面癱,在多數情況下是指面神經炎而言。因為面癱可引起十分怪異的面容,所以常被人們稱為「毀容病」。 面癱的分類 根據神經受損部位的不同,面癱應分為周圍性面癱(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和中樞性面癱(中樞性面神經麻痹),二者的具體臨床表現也是有所不同的。周圍性面癱是指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所引起的面癱。病變可位於面神經核以下的部位,如橋腦下部、面神經管、中耳或腮腺等。其病變側全部表情肌癱瘓。表現為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鼓腮漏氣等,可有聽覺改變、舌前2/3味覺減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礙等特點,其中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即貝爾麻痹)。中樞性面癱是指病損位於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即當一側皮質腦干束受損時引起的面癱。由於面神經核上部的細胞接受兩側皮質腦干束的纖維,其軸突組成面神經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經核下部的細胞只接受對側皮質腦干束的纖維,其軸突組成面神經的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樞性面癱時表現為病變對側眼裂以下的顏面表情肌癱瘓,常伴有與面癱同側的肢體癱瘓,無味覺和唾液分泌障礙等臨床特點。 目前治療面癱的方法很多,在臨床上使用最多效果比較好的卻不多。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有貼膏葯(如面癱康、復方牽正膏)、針灸、口服中葯調理、口服及注射西葯等。 針灸治療主要方法如下 : 以針灸治療,並以手法為主,治療過程中不加用葯物或電針。法則:祛風通絡。 處方:合谷、太沖、牽正、頰車透地倉,地倉透頰車,風池,下關,迎香,承漿或頰承漿。每次選三或四穴。 加減法:眼瞼不能下合、露睛流淚者,加攢竹、魚腰、絲竹空,陽白透魚腰。耳後痛者,加翳風。味覺減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補平瀉,抽針法。 操作:合谷,太沖,風池針用瀉法,下關,牽正,迎香,平刺,採用平補平瀉法,陽白向下平刺透魚腰,地倉向頰車平刺,頰車向地倉斜刺,並採用抽針法,使面肌向後抽動,留針20分鍾。余穴均用平補平瀉法。 西醫口服以及注射用葯: 臨床常採用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潑尼松等等)、維生素B族(維生素B1、B12之類的葯物)及活血化瘀葯共奏抗炎、減輕水腫、改善微循環之功效。顯而易見,激素類葯物副作用較強烈,加之其本身就是對症支持治療,療效並不確切。但如果過用激素,將產生許多反作用和副作用,讓人肥腫難分、水鈉瀦留、免疫力下降,恢復緩慢。而維生素B1、B12之類的葯物是營養神經的葯物,但是見效緩慢,作用比較弱,使用周期比較長。 所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慎重,尤其是患病15天之內是面部神經缺血水腫期,這個時間也是面癱疾病的急性發病期,最好不要做針灸,因為這個時間做針灸容易導致面部神經受損加重,臨床上有許多之所以留下後遺症的患者,多數都是由於過早的使用針灸,而且針灸醫師的手法,熟練程度以及對穴位針刺深淺和穴位準確度等情況的把握,要是早期過早、過強、針刺不恰當損傷神經,就極易出現面癱後遺症的症狀。希望患者使用治療方法一定要慎重,更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法和選擇有效的治療葯物才是最重要的,對後續的恢復是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6. 貝爾面癱的發病原因是什麼求解
貝爾面癱
是
周圍性面癱
中最常見的一種。多在涼風吹襲後突然發作,常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全癱。有85%~90%的患者可自行恢復。
貝爾面癱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但有三種學說:(1)炎症性:可能由潛伏性的
分泌性中耳炎
所致。在本病的治療過程中,行減壓手術時,常發現乳突氣房內含有棕黑色粘性液體,與
非化膿性中耳炎
中的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內分泌物頗相似。(2)血運性:可能由於血運供給紊亂致
面神經
缺血,一般認為這一學說比較合理,其原因是由於受涼風吹襲引起血管神經機能紊亂,致小動脈痙攣。當面神經發生水腫,因血管被壓迫,則缺血更為嚴重,使面神經的血液供應受到障礙,從而影響神經的傳導,支配
面肌
運動的功能暫失。若面神經血供的
側支循環
建立,則面神經的功能可以恢復。(3)病毒性:
帶狀皰疹病毒
、
腮腺炎病毒
、
流感病毒
和
風疹病毒
侵入機體後,均易與面神經親和,使之充血、水腫,影響其功能的傳導,亦可能為面癱之病因。
贊
7. 貝爾面癱,(不是全部,就是左半邊臉)用什麼葯治療見效快!
貝爾面癱系指臨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特徵或症狀的單純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發病突然,發病前一般無先兆症狀,常在晨起時發現有面癱症狀,多單側發生,個別為雙側發生。多見於青壯年。病因
關於貝爾面癱病因和發病學傳統的觀點主要是由於外界因素。也有學者提出中樞病變學說及遺傳因素可能是其致病因素。
治療
根據貝爾面癱的自然發展過程,可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即急性期、緩解期及後遺症狀期進行不同的治療。
發病急性期(1~2周)的治療原則是改善面部血液循環,促使面部水腫、炎症消退,以免面神經進一步受損,使其功能早日恢復。具體治療方法:
1、激素
發病前3天,可每天給予地塞米松靜滴,再繼續給予潑尼鬆口服,2~3天後逐漸減量,至第10天停葯。
2、血管擴張葯
水楊酸鈉每日3次口服。
3、神經營養葯物
VitB1,VitB12,肌肉注射。
4、抗病毒治療
對於明顯有病毒感染因素存在病例,應使用利巴偉林和金剛烷等抗病毒的葯物;對於可疑有病毒感染病例,可給予中葯抗病毒制劑如板藍根沖劑等。
5、理療
可用紅外線、超短波治療。注意在發病初期禁用熱敷及強的刺激理療。
發病後應注意保護患眼,給予眼葯水。該期不宜給予過強的針刺或電針療法,以免導致繼發性面肌痙攣。對貝爾面癱的早期手術治療應採取謹慎態度。
緩解期(3周~2年)的治療原則是盡快使神經傳導功能恢復,可服用天蠶片等營養神經的葯物,加強表情肌功能的訓練。
後遺症期,即面癱症狀不再有好轉或出現連帶運動、面肌抽搐或痙攣等並發症,該期的治療是對症治療,即對後遺面部畸形的康復性矯治。
預後
貝爾面癱的病人85%左右預後良好,其預後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治療是否及時、恰當,以及患者的年齡等因素有關。多數患者可在2~3個月內完全恢復。症狀輕者可無神經變性,2~3周即開始恢復,1~2個月即可恢復正常。有神經變性者,常需3~6個月才能恢復,這類患者面肌功能訓練對預後影響很大。
8. 面癱是怎麼引起的原因有哪些
面癱的常見原因是面神經炎、頭部創傷、頭頸部腫瘤、腦卒中等。
面癱,即面神經麻痹,又被稱為歪嘴巴、歪歪嘴等。面癱是一種比較復雜的面部疾病,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一般症狀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不受年齡限制。患者面部往往連最基本的抬眉、閉眼、鼓嘴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8)貝爾面部偏癱是怎麼引起的擴展閱讀
多數病人往往於清晨洗臉、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由於淚點隨下瞼內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為周圍性和中樞性兩種。其中周圍性面癱發病率很高,而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炎或貝爾麻痹。平常人們所常說的面癱,在多數情況下是指面神經炎而言。因為面癱可引起十分怪異的面容,所以常被人們稱為「毀容病」。
面癱的根源在於頸椎骨骼錯位歪斜壓迫神經引起神經痙攣而形成面部神經痙攣麻痹,導致面部肌肉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向健側偏歪等症。
心理因素易引發面癱:調查顯示,心理因素是引發面神經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面神經麻痹發生前,有相當一部分病人存在身體疲勞、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及身體不適等情況。
根據神經受損部位的不同,面癱應分為周圍性面癱(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和中樞性面癱(中樞性面神經麻痹),二者的具體臨床表現也是有所不同的。周圍性面癱是指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所引起的面癱。
9. 什麼是貝爾面癱
1. 貝爾面癱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貝爾面癱是周圍性面癱中最常見的一種。多在涼風吹襲後突然發作,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全癱。貝爾面癱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但有三種學說。
(1).神經缺血學說:部分貝爾面癱是在受寒冷和涼風刺激後發病,因此推測由於寒冷的驟然刺激或其他原因刺激引起血管的運動神經反射,導致神經營養血管痙攣收縮,致使神經缺血、水腫、受壓。面神經進入內聽道後便一直在彎曲狹窄的骨管內走行,是人體內居於骨管中最長的神經,其穿行骨管約3.1~3.3 cm,血運局限,側支代償差,容易引起缺血性損害,而面神經迷路段的骨管尤為狹窄,毛細血管密度較小,更容易發生缺血損傷。另外,位於內聽道和膝狀神經節之間的迷路段面神經缺少神經外膜和神經外周組織,對各種刺激的抵抗力差,更容易受損水腫。面神經發生缺血、水腫後受壓,面神經骨管內壓力增加,影響了面神經的血供,這些病理因素相互聯系,形成惡性循環,使神經功能發生障礙而出現面肌癱瘓。有糖尿病和血管硬化病史的患者,貝爾面癱的發生率較高,可能與糖尿病和血管硬化引起的缺血有關。
中有一定的特異性。
(3).炎症學說:可能由潛伏性的分泌性中耳炎所致。在本病的治療過程中,行減壓手術時,常發現乳突氣房內含有棕黑色粘性液體,與非化膿性中耳炎中的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內分泌物頗相似。